学佛笔记

大般涅槃经 第一卷
2024-12-03 08:33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舍室宅。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明杂色青黄赤白、玻瓈、玛瑙光,遍照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其中所有六趣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一切消除。是诸众生见闻是已,心大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呜呼慈父!痛哉!苦哉!举手拍头,捶胸叫唤,其中或有身体颤慄,涕泣哽咽。

尔时,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时诸众生共相谓言:且各裁抑,莫大愁苦!当疾往诣拘尸那城力士生处,至如来所,头面礼敬,劝请如来莫般涅槃,住世一劫若减一劫。互相执手复作是言:世间空虚!众生福尽,不善诸业增长出世。仁等今当速往速往,如来不久必入涅槃。复作是言:世间空虚!世间空虚!我等从今无有救护,无所宗仰,贫穷孤露,一旦远离无上世尊,设有疑惑,当复问谁?

时有无量诸大弟子,尊者摩诃迦旃延、尊者薄拘罗、尊者优波难陀,如是等诸大比丘遇佛光者,其身颤掉乃至大动不能自持,心浊迷闷,发声大唤,生如是等种种苦恼。尔时,复有八十百千诸比丘等,皆阿罗汉,心得自在,所作已办,离诸烦恼调伏诸根,如大龙王有大威德,成就空慧逮得己利,如栴檀林栴檀围绕,如师子王师子围绕,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一切皆是佛之真子。于其晨朝日始初出,离常住处嚼杨枝时,遇佛光明,并相谓言:仁等速疾漱口澡手。作是言已,举身毛竖,遍体血现如波罗奢华,涕泣盈目生大苦恼。为欲利益安乐众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显发如来方便密教,为不断绝种种说法,为诸众生调伏因缘故,疾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合掌恭敬,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拘陀罗女,善贤比丘尼、优波难陀比丘尼、海意比丘尼,与六十亿比丘尼等,一切亦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心得自在,所作已办,离诸烦恼调伏诸根,犹如大龙有大威德,成就空慧。亦于晨朝日初出时,举身毛竖,遍体血现如波罗奢华,涕泣盈目生大苦恼。亦欲利益安乐众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显发如来方便密教,为不断绝种种说法,为诸众生调伏因缘故,疾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合掌恭敬,却坐一面。于比丘尼众中复有诸比丘尼,皆是菩萨人中之龙,位阶十地安住不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而常修集四无量心,得自在力能化作佛。

尔时,复有一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人中之龙位阶十地,安住不动方便现身。其名曰:海德菩萨、无尽意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其心皆悉敬重大乘,安住大乘,深解大乘,爱乐大乘,守护大乘,善能随顺一切世间,作是誓言:诸未度者当令得度。已于过世无数劫中,修持净戒,善持所行,解未解者,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于未来世当转法轮,以大庄严而自庄严,成就如是无量功德,等观众生如视一子。亦于晨朝日初出时,遇佛光明,举身毛竖,遍体血现如波罗奢华,涕泣盈目生大苦恼。亦为利益安乐众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显发如来方便密教,为不断绝种种说法,为诸众生调伏因缘故,疾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合掌恭敬,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二恒河沙诸优婆塞,受持五戒,威仪具足。其名曰:威德无垢称王优婆塞、善德优婆塞等而为上首。深乐观察诸对治门,所谓苦乐、常无常、净不净、我无我、实不实、归依非归依、众生非众生、恒非恒、安非安、为无为、断不断、涅槃非涅槃、增上非增上,常乐观察如是等法对治之门;亦欲乐闻无上大乘,如所闻已能为他说;善持净戒,渴仰大乘,既自充足,复能充足余渴仰者;善能摄取无上智慧,爱乐大乘,守护大乘;善能随顺一切世间,度未度者,解未解者,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于未来世当转法轮,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心常深味清净戒行,悉能成就如是功德,于诸众生生大悲心,平等无二如视一子。亦于晨朝日初出时,为欲阇毗如来身故,人人各取香木万束,栴檀、沉水、牛头栴檀、天木香等。是一一木文理及附,皆有七宝微妙光明,譬如种种杂彩画饰,以佛力故有是妙色青黄赤白,为诸众生之所乐见。诸木皆以种种香涂,郁金、沉水及胶香等,散以诸华而为庄严,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诸香木上悬五色幡,柔软微妙犹如天衣、憍奢耶衣、刍摩、缯彩。是诸香木载以宝车,是诸宝车出种种光青黄赤白,辕[车 鬲]皆以七宝厕填。是一一车驾以四马,是一一马骏疾如风。一一车前竖立五十七宝妙幢,真金罗网弥覆其上。一一宝车复有五十微妙宝盖,一一车上垂诸华鬘,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其华纯以真金为叶,金刚为台。是华台中,多有黑蜂游集其中,欢娱受乐。又出妙音,所谓无常、苦、空、无我,是音声中复说菩萨本所行道。复有种种歌舞伎乐,筝、笛、箜篌、箫、瑟鼓吹,是乐音中复出是言:苦哉!苦哉!世间空虚!一一车前有优婆塞擎四宝案,是诸案上有种种华,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郁金诸香及余薰香,微妙第一。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栴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六种味:一苦、二酢、三甘、四辛、五咸、六淡。复有三德:一者、轻软,二者、净洁,三者、如法。作如是等种种庄严,至力士生处娑罗双树间。复以金沙遍布其地,以迦陵伽衣、钦婆罗衣及缯彩衣而覆沙上,周匝遍满十二由旬,为佛及僧敷置七宝师子之座。其座高大如须弥山,是诸座上皆有宝帐垂诸璎珞。诸娑罗树悉悬种种微妙幡盖,种种好香以涂树身,种种名华以散树间。诸优婆塞各作是念:一切众生若有所乏,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头与头,须目与目,随诸众生所须之物,皆悉给与。作是施时,离欲、瞋恚、秽浊毒心,无余思惟求世福乐,唯期无上清净菩提。是优婆塞等皆已安住于菩萨道,复作是念:如来今者受我食已,当入涅槃。作是念已,身毛皆竖,遍体血现如波罗奢华,涕泣盈目生大苦恼,各各赍持供养之具,载以宝车,香木、幢幡、宝盖、饮食,疾至佛所,稽首佛足,以其所持供养之具供养如来,绕百千匝,举声号泣,哀动天地,捶胸大叫,泪下如雨。复相谓言:苦哉仁者!世间空虚!世间空虚!便自举身投如来前而白佛言: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世尊知时默然不受,如是三请悉皆不许。诸优婆塞不果所愿,心怀悲恼,默然而住。犹如慈父唯有一子,卒病丧亡,送其尸骸置于冢间,归还怅怏愁忧苦恼,诸优婆塞忧愁苦恼亦复如是。以诸供具安置一处,却在一面,默然而坐。

尔时,复有三恒河沙诸优婆夷,受持五戒,威仪具足。其名曰:寿德优婆夷、德鬘优婆夷、毗舍佉优婆夷等,八万四千而为上首。悉能堪任护持正法,为度无量百千众生,故现女身。呵责家法,自观己身如四毒蛇。是身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之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著,贪淫、瞋恚、愚痴、罗刹止住其中;是身不坚,犹如芦苇、伊兰、水沫、芭蕉之树;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瀑水、幻、炎,亦如画水随画随合;是身易坏,犹如河岸临峻大树;是身不久当为狐、狼、鵄、枭、雕、鹫、乌鹊、饿狗之所食啖,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宁以牛迹盛大海水,不能具说是身无常不净臭秽!宁丸大地使如枣等,渐渐转小犹葶苈子乃至微尘,不能具说是身过患!是故当舍如弃涕唾。以是因缘,诸优婆夷以空、无相、无愿之法常修其心,深乐咨受大乘经典;闻已亦能为他演说,护持本愿,毁呰女身甚可患厌,性不坚牢。心常修集如是正观,破坏生死无际轮转,渴仰大乘,既自充足,复能充足余渴仰者,深乐大乘,守护大乘。虽现女身,实是菩萨,善能随顺一切世间,度未度者,解未解者,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于未来世当转法轮,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坚持禁戒,皆悉成就如是功德,于诸众生生大悲心,平等无二如视一子。亦于晨朝日初出时,各相谓言:今日宜应至双树间。诸优婆夷所设供具倍胜于前,持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为佛及僧办诸供具,唯愿如来,哀受我供。如来默然而不许可。诸优婆夷不果所愿,心怀惆怅,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四恒河沙毗耶离城诸离车等男女大小妻子眷属,及阎浮提诸王眷属,为求法故,善修戒行威仪具足,摧伏异学坏正法者。常相谓言:我等当以金银仓库,为令甘露无尽正法深奥之藏久住于世,愿令我等常得修学。若有诽谤佛正法者,当断其舌。复作是愿:若有出家毁禁戒者,我当罢令还俗策使。有能深乐护持正法,我当敬重如事父母。若有众僧能修正法,我当随喜令得势力。常欲乐闻大乘经典,闻已亦能为人广说,皆悉成就如是功德。其名曰:净无垢藏离车子、净不放逸离车子、恒水无垢净德离车子。如是等各相谓言:仁等今可速往佛所。所办供养种种具足,一一离车各严八万四千大象、八万四千驷马宝车、八万四千明月宝珠,天木、栴檀、沉水、薪束种种各有八万四千。一一象前有宝幢幡盖,其盖小者,周匝纵广满一由旬;幡最短者,长三十二由旬;宝幢卑者,高百由旬。持如是等供养之具,往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为佛及僧办诸供具,唯愿如来,哀受我供。如来默然而不许可。诸离车等不果所愿,心怀愁恼,以佛神力去地七多罗树,于虚空中默然而住。

尔时,复有五恒河沙大臣长者,敬重大乘。若有异学谤正法者,是诸人等力能摧伏,犹如雹雨摧折草木。其名曰:日光长者、护世长者、护法长者,如是之等而为上首。所设供具五倍于前,俱共往诣娑罗双树间,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为佛及僧设诸供具,唯愿哀愍,受我等供。如来默然而不受之。诸长者等不果所愿,心怀愁恼,以佛神力去地七多罗树,于虚空中默然而住。

尔时,复有六恒河沙毗舍离王,及其后宫夫人眷属,阎浮提内所有诸王,除阿阇世,并及城邑聚落人民。其名曰:月无垢王等。各严四兵,欲往佛所。是一一王各有一百八十万亿人民眷属。是诸车兵驾以象马,象有六牙,马疾如风。庄严供具六倍于前,宝盖之中有极小者,周匝纵广满八由旬;幡极短者,十六由旬;宝幢卑者,三十六由旬。是诸王等皆悉安住于正法中,恶贱邪法,敬重大乘,深乐大乘,怜愍众生等如一子,所持饮食香气流布满四由旬。亦于晨朝日初出时,持是种种上妙甘饍,诣双树间至如来所,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为佛及比丘僧设是供具,唯愿如来,哀愍受我最后供养。如来知时亦不许可。是诸王等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尔时,复有七恒河沙诸王夫人,唯除阿阇世王夫人,为度众生现受女身,常观身行,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薰修其心。其名曰:三界妙夫人、爱德夫人。如是等诸王夫人,皆悉安住于正法中,修行禁戒威仪具足,怜愍众生等如一子,各相谓言:今宜速往诣世尊所。诸王夫人所设供养七倍于前,香华、宝幢、缯彩、幡盖、上妙饮食。宝盖小者,周匝纵广十六由旬;幡最短者,三十六由旬;宝幢卑者,六十八由旬;饮食香气,周遍流布满八由旬。持如是等供养之具,往如来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为佛及比丘僧设是供具,唯愿如来,哀愍受我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受。时诸夫人不果所愿,心怀愁恼,自拔头发,捶胸大哭,犹如新丧所爱之子,却在一面,默然而住。

尔时,复有八恒河沙诸天女等。其名曰:广目天女,而为上首。作如是言:汝等诸姊,谛观!谛观!是诸大众所设种种上妙供具,欲供如来及比丘僧。我等亦当如是严设微妙供具供养如来,如来受已,当入涅槃。诸姊,诸佛如来出世甚难,最后供养亦复倍难!若佛涅槃,世间空虚!是诸天女爱乐大乘,欲闻大乘,闻已亦能为人广说;渴仰大乘,既自充足,复能充足余渴仰者;守护大乘,若有异学憎嫉大乘,势能摧灭如雹摧草;护持戒行威仪具足,善能随顺一切世间,度未度者,脱未脱者;于未来世当转法轮,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修学大乘,以大庄严而自庄严,成就如是无量功德,等慈众生如视一子。亦于晨朝日初出时,各取种种天木香等,倍于人间所有香木,其木香气能灭人中种种臭秽。白车白盖,驾四白马,一一车上皆张白帐。其帐四边悬诸金铃,种种香华、宝幢、幡盖、上妙甘饍、种种伎乐。敷师子座,其座四足纯绀琉璃,于其座后各各皆有七宝倚床,一一座前复有金机。复以七宝而为灯树,种种宝珠以为灯明,微妙天华遍布其地。是诸天女设是供已,心怀哀感,涕泪交流,生大苦恼。亦为利益安乐众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显发如来方便密教,亦为不断种种说法,往诣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受。诸天女等不果所愿,心怀忧恼,却在一面,默然而坐。

尔时,复有九恒河沙诸龙王等,住于四方。其名曰:和修吉龙王、难陀龙王、婆难陀龙王,而为上首。是诸龙王亦于晨朝日初出时,设诸供具倍于人天,持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受。是诸龙王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十恒河沙诸鬼神王,毗沙门王而为上首,各相谓言:仁等今者可速诣佛所。设供具倍于诸龙,持往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许。是诸鬼王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二十恒河沙金翅鸟王,降怨鸟王而为上首。

复有三十恒河沙乾闼婆王,那罗达王而为上首。

复有四十恒河沙紧那罗王,善见王而为上首。

复有五十恒河沙摩睺罗伽王,大善见王而为上首。

复有六十恒河沙阿修罗王,睒婆利王而为上首。

复有七十恒河沙陀那婆王,无垢河水王、跋提达多王等而为上首。

复有八十恒河沙罗刹王,可畏王而为上首。舍离恶心,更不食人,于怨憎中生慈悲心。其形丑陋,以佛神力皆悉瑞正。

复有九十恒河沙树林神王,乐香王而为上首。

复有千恒河沙持咒王,大幻持咒王而为上首。

复有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善见王而为上首。

复有百亿恒河沙天诸婇女,蓝婆女、郁婆尸女、帝路沾女、毗舍佉女而为上首。

复有千亿恒河沙地诸鬼王,白湿王而为上首。

复有十万亿恒河沙等诸天子及诸天王、四天王等。

复有十万亿恒河沙等四方风神,吹诸树上时非时华散双树间。

复有十万亿恒河沙主云雨神,皆作是念:如来涅槃焚身之时,我当注雨令火时灭,众中热闷为作清凉。

复有二十恒河沙大香象王,罗睺象王、金色象王、甘味象王、绀眼象王、欲香象王等而为上首,敬重大乘,爱乐大乘,知佛不久当般涅槃,各各拔取无量无边诸妙莲华,来至佛所,头面礼佛,却住一面。

复有二十恒河沙等师子兽王,师子吼王而为上首,施与一切众生无畏,持诸华果来至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复有二十恒河沙等诸飞鸟王,凫、雁、鸳鸯、孔雀诸鸟,乾闼婆鸟、迦兰陀鸟,鸲鹆、鹦鹉、俱翅罗鸟,婆嘻伽鸟、迦陵频伽鸟、耆婆耆婆鸟,如是等诸鸟持诸华果,来至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复有二十恒河沙等水牛牛羊,往至佛所出妙香乳,其乳流满拘尸那城,所有沟坑色香美味悉皆具足,成是事已,却住一面。

复有二十恒河沙等四天下中诸神仙人,忍辱仙等而为上首,持诸香华及诸甘果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绕佛三匝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哀受我等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许。时诸仙人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阎浮提中一切蜂王,妙音蜂王而为上首,持种种华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绕佛一匝,却住一面。

尔时,阎浮提中,比丘、比丘尼一切皆集,唯除尊者摩诃迦葉、阿难二众。

复有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世界中间及阎浮提所有诸山,须弥山王而为上首。其山庄严,丛林蓊郁,诸树茂盛,枝条扶疏荫蔽日光,种种妙华周遍而有,龙泉流水清净香洁。诸天、龙、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神仙咒术作倡伎乐,如是等众弥满其中。是诸山神亦来诣佛,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复有阿僧祇恒河沙等四大海神及诸河神,有大威德,具大神足,所设供养倍胜于前。诸神身光,伎乐灯明,悉蔽日月令不复现。以占婆华散熙连河,来至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拘尸那城娑罗树林,其林变白犹如白鹤,于虚空中自然而有七宝堂阁,雕文刻镂绮饰分明,周匝栏楯众宝杂厕,堂下多有流泉浴池,上妙莲华弥满其中,犹如北方郁单越国,亦如忉利欢喜之园。尔时,娑罗树林中间种种庄严甚可爱乐,亦复如是。是诸天、人、阿修罗等,咸睹如来涅槃之相,皆悉悲感愁忧不乐。

尔时,四天王、释提桓因各相谓言:汝等观察诸天、世人及阿修罗,大设供养,欲于最后供养如来,我等亦当如是供养。若我最后得供养者,檀波罗蜜则为成就满足不难。尔时,四天王所设供养倍胜于前,持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迦枳楼伽华、摩诃迦枳楼伽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散多尼迦华、摩诃散多尼迦华、爱乐华、大爱乐华、普贤华、大普贤华、时华、大时华、香城华、大香城华、欢喜华、大欢喜华、发欲华、大发欲华、香醉华、大香醉华、普香华、大普香华、天金叶华、龙华、波利质多树华、拘毗罗树华,复持种种上妙甘饍来至佛所,稽首佛足。是诸天人所有光明,能覆日月令不复现。以是供具欲供养佛,如来知时默然不受。尔时,诸天不果所愿,愁忧苦恼,却住一面。

尔时,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设诸供具亦倍胜前,及所持华亦复如是,香气微妙甚可爱乐,持得胜堂并诸小堂来至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深乐爱护大乘,唯愿如来,哀受我食。如来知时默然不受。时诸释天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乃至第六天所设供养展转胜前宝幢幡盖。宝盖小者,覆四天下;幡最短者,周围四海;幢最卑者,至自在天。微风吹幡出妙音声,持上甘饍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受。是诸天等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上至有顶,其余梵众一切来集。

尔时,大梵天王及余梵众,放身光明遍四天下,欲界人天日月光明悉不复现。持诸宝幢、缯彩、幡盖,幡极短者悬于梵宫至娑罗树间,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受。尔时,诸梵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尔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与无量阿修罗大眷属俱,身诸光明胜于梵天,持诸宝幢缯彩幡盖,其盖小者覆千世界,上妙甘饍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如来知时默然不受。诸阿修罗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尔时,欲界魔王波旬,与其眷属诸天婇女无量无边阿僧祇众,开地狱门,施清冷水,因而告曰:汝等今者无所能为,唯当专念如来、应、正遍知,建立最后随喜供养,当令汝等长夜获安。时魔波旬于地狱中,悉除刀剑无量苦毒,炽然炎火注雨灭之。以佛神力复发是心,令诸眷属皆舍刀剑、弓弩、铠仗、鉾槊、长钩、金锤、钺斧、斗轮、罥索。所持供养倍胜一切人天所设,其盖小者覆中千界,来至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我等今者爱乐大乘,守护大乘。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供养故,为怖畏故,为诳他故,为财利故,为随他故,受是大乘,或真或伪,我等尔时,当为是人除灭怖畏,说如是咒:

啅抧 吒咤 罗啅抧 卢诃[(匕/矢) 籴)] 摩诃卢诃[(匕/矢) 籴)] 阿罗遮罗 多罗 莎诃

是咒能令诸失心者、怖畏者、说法者、不断正法者,为伏外道故,护己身故,护正法故,护大乘故,说如是咒。若有能持如是咒者,无恶象怖,若至旷野、空泽、崄处不生怖畏,亦无水火、师子、虎、狼、盗贼、王难。世尊,若有能持如是咒者,悉能除灭如是等怖。世尊,持是咒者,我当护之,如龟藏六。世尊,我等今者不以谕谄说如是事。持是咒者,我当至诚益其势力。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

尔时,佛告魔波旬言:我不受汝饮食供养,我已受汝所说神咒,为欲安乐一切众生四部众故。佛说是已,默然不受,如是三请皆亦不受。时魔波旬不果所愿,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尔时,大自在天王与其眷属无量无边及诸天众,所设供具悉覆梵、释、护世四王、人天八部、及非人等所有供具。梵、释所设,犹如聚墨在珂贝边,悉不复现。宝盖小者,能覆三千大千世界。持如是等供养之具,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绕无数匝白佛言:世尊,我等所献微末供具,喻如蚊子供养于我,亦如有人以一掬水投于大海,燃一小灯助百千日,春夏之月众华茂盛,有持一华益于众华,以亭历子益须弥山,岂当有益大海、日明、众华、须弥?世尊,我今所奉微末供具亦复如是。若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香华、伎乐、幡盖供养如来,尚不足言!何以故?如来为诸众生,常于地狱、饿鬼、畜生诸恶趣中受诸苦恼,是故世尊应见哀愍受我等供。

尔时,东方去此无量无数阿僧祇恒河沙数微尘等世界,彼有佛土名意乐美音,佛号虚空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彼佛即告第一大弟子言:善男子,汝今宜往西方娑婆世界。彼土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不久当般涅槃。善男子,汝可持此世界香饭,其饭香美,食之安隐,可以此食奉献彼佛世尊。世尊食已,入般涅槃。善男子,并可礼敬请决所疑。

尔时,无边身菩萨摩诃萨,即受佛教从座而起,稽首佛足,右绕三匝,与无量阿僧祇菩萨俱,从彼国发来至此娑婆世界。应时此间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震动。于是众中梵、释、四天王、魔王波旬、摩醯首罗,如是大众见是地动,举身毛竖,喉舌枯燥,惊怖颤慄,各欲四散。自见其身无复光明,所有威德殄灭无余。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即从座起告诸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勿怖!汝等勿怖!何以故?东方去此无量无数阿僧祇恒河沙微尘等世界,有世界名意乐美音,佛号虚空等如来、应、正遍知,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无边身,与无量菩萨欲来至此供养如来。以彼菩萨威德力故,令汝身光悉不复现。是故汝等应生欢喜,勿怀恐怖。

尔时,大众悉皆遥见彼佛大众,如明镜中自观己身。时文殊师利复告大众:汝今所见彼佛大众如见此佛,以佛神力,复当如是得见九方无量诸佛。

尔时,大众各相谓言:苦哉!苦哉!世间空虚!如来不久当般涅槃。

是时,大众一切悉见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是菩萨身一一毛孔,各各出生一大莲华。一一莲华各有七万八千城邑,纵广正等如毗耶离城,墙壁诸堑七宝杂厕,多罗宝树七重行列,人民炽盛安隐丰乐,阎浮檀金以为却敌。一一却敌各有种种七宝林树,华果茂盛。微风吹动出微妙音,其声和雅犹如天乐,城中人民闻是音声,即得受于上妙快乐。是诸堑中妙水盈满,清净香洁如真琉璃。是诸水中有七宝船,诸人乘之游戏澡浴,共相娱乐快乐无极。复有无量杂色莲华、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其华纵广犹如车轮。其堑岸上多有园林,一一园中有五泉池。是诸池中复有诸华,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分陀利华。其华纵广亦如车轮,香气馚馥甚可爱乐。其水清净柔软第一,凫、雁、鸳鸯游戏其中。其园各有众宝宫宅,一一宫宅纵广正等满四由旬,所有墙壁四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玻瓈、真金,为向周匝栏楯,玫瑰为地,金沙布上。是宫宅中多有七宝流泉浴池,一一池边各有十八黄金梯陛,阎浮檀金为芭蕉树,如忉利天欢喜之园。是一一城各有八万四千人王,一一诸王各有无量夫人婇女,共相娱乐欢喜受乐。其余人民亦复如是,各于住处共相娱乐。是中众生不闻余名,纯闻无上大乘之声。是诸华中一一各有师子之座,其座四足皆绀琉璃,柔软素衣以布座上,其衣微妙出过三界。一一座上有一王坐,以大乘法教化众生。或有众生书持读诵如说修行,如是流布大乘经典。

尔时,无边身菩萨安止如是无量众生,于自身已令舍世乐,皆作是言:苦哉!苦哉!世间空虚!如来不久当般涅槃。

尔时,无边身菩萨与无量菩萨周匝围绕,示现如是神通力已,持是种种无量供具及以上妙香美饮食。若有得闻是食香气,烦恼诸垢皆悉消灭。以是菩萨神通力故,一切大众悉皆得见如是变化,无边身菩萨身大无边量同虚空。唯除诸佛,余无能见是菩萨身其量边际。

尔时,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所设供养倍胜于前,来至佛所,稽首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唯愿哀愍受我等食。如来知时默然不受,如是三请悉亦不受。

尔时,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却住一面。南、西、北方诸佛世界,亦有无量无边身菩萨,所持供养倍胜于前,来至佛所,乃至却住一面,皆亦如是。

尔时,娑罗双树吉祥福地纵广三十二由旬,大众充满间无空缺。尔时,四方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所坐之处,或如锥头针锋微尘。十方如微尘等诸佛世界诸大菩萨悉来集会,及阎浮提一切大众亦悉来集--唯除尊者摩诃迦葉、阿难二众,阿阇世王及其眷属--乃至毒蛇视能杀人,蜣螂、蝮蝎及十六种行恶业者,一切来集。陀那婆神、阿修罗等,悉舍恶念皆生慈心,如父如母如姊如妹,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慈心相向亦复如是,除一阐提。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以佛神力故,地皆柔软,无有丘墟、土沙、砾石、荆棘、毒草,众宝庄严犹如西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时,大众悉见十方如微尘等诸佛世界,如于明镜自观己身,见诸佛土亦复如是。

尔时,如来面门所出五色光明,其光明曜覆诸大会,令彼身光悉不复现,所应作已,还从口入。时诸天人及诸会众阿修罗等见佛光明还从口入,皆大恐怖,身毛为竖,复作是言:如来光明出已还入,非无因缘,必于十方所作已办,将是最后涅槃之相。何期苦哉!何期苦哉!如何世尊一旦舍离四无量心,不受人天所奉供养,圣慧日光从今永灭,无上法船于斯沉没!呜呼痛哉!世间大苦!举手捶胸,悲号啼哭,支节战动不能自持,身诸毛孔流血洒地。

End

黄念祖:法会圣众 第一卷

法会圣众 第一卷黄念祖老居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

大般涅槃经 第一卷

寿命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一卷

卷第一:《世主妙严品》导读此品乃《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一品,篇幅长达五卷,宣讲此经的时、人、事、物、地等因缘条件,以及描述大会的代表与眷属来到时种种殊妙庄严的情形。此品大约分为五大段:一,始成正觉;二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一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一卷○大鉴下一世(南岳怀让大慧禅师)南岳大慧禅师,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于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遂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七佛天竺祖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天竺一十五祖。内一组旁出。斋第一祖摩诃迦叶。第二祖阿难。第三祖商那和修。旁出末田底迦。第四祖优波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一卷

五灯会元 第一卷○七佛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一卷

碧岩录 第一卷⊙碧岩录第一则垂示云:隔山见烟,早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举一明三,目机铢两,是衲僧家寻常茶饭。至于截断众流,东涌西没,逆顺纵横,与夺自在,正当恁么时,且道:是什么人行履处,看取雪窦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一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宋绍隆等编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耿延禧撰佛以一音。而演说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三世诸佛此一音。六代祖师此一音。天下老和尚此一音。吾有正法眼藏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一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一卷进大慧禅师语录奏札(臣)僧(蕴闻)窃以佛祖之道。虽非文字语言所及。而发扬流布。必有所假而后明。譬如以手指月。手之与月。初不相干。然知手之所指。则知月之所在。是以一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一卷

祖堂集 第一卷祖堂卷一毗婆尸佛第一毗婆尸佛,姓拘楼,刹利王种。父字般裱,母字般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祖堂卷一尸弃佛第二尸弃佛,姓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一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一卷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禅师讳躭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馀年。价以为类巳、堪任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一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一卷《净土圣贤录易解》序 释慧律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瞭;又因文

净土因果启示: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一卷

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一卷净土圣贤录续编偈净业弟子胡珽?述我观真性海 妙湛本不动 世出世间法 无一不具足上齐一切佛 下同含识类 平等绝思议 离诸分别相真俗皆无碍 理事悉圆融 刹那不觉了 捏目忽生华无明为系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本事品第一之一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埿敬礼如是如理师对法藏论我当说论曰。诸欲造论。必有宗承。于所奉尊。理先归敬。所以经主观诸世间。皆为邪师异论所惑。自师永离一切诸冥。立教

第一卷 慈悲道场忏法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慈悲道场忏法 立此慈悲道场四字乃因梦感。弥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后劫。依事题名。弗敢移易。承此念力。欲守护三宝。令魔隐蔽。摧伏自大增上慢者。未种善根者。今当令种。已种善根者。今令增长。若计

第一卷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序品第一诸有遍于一切法最极难知自共相独能悟解无邪乱是一切智今敬礼我以顺理广博言对破余宗显本义若经主言顺理教则随印述不求非少违对法旨及经决定研寻誓除遣已说论名顺正理乐思择者所应学

第一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分别界品第一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敬礼如是如理师对法藏论我当说论曰。今欲造论。为显自师其体尊高超诸圣众。故先赞德方申敬礼。诸言所表谓佛世尊。此能破闇故称冥灭。言一切种诸冥灭

第一卷 舍利弗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卷上卷下第一卷 舍利弗阿毗昙论 上舍利弗阿毗昙论序唐沙门释道摽撰阿毗昙。秦言无比法。出自八音。亚圣所述。作之虽简。成命曲备。重微旷济。神要莫比。真祇洹之微风。反众流之宏趣。然佛后闇昧。竞执异津。或有我

第一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沙门慧愷述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谅无异说。法相深微。名实繁旷。若非圆明独朗。孰能通达。自日隐頞多之山。月翳罗睺之手。时移解昧。部执竞兴。或以文释义。或

第一卷 瑜伽师地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新译序银青光禄大夫行东宫庄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撰原夫三才成位爰彰开辟之端六羽为居犹昧尊卑之序讯余轨於襄陆沦胥靡徵考陈迹於怀英寂寥无纪暨乎黄轩振武玄顼疏功帝道盛於唐虞王业著

第一卷 尼羯磨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尼羯磨(并序 出四分律)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氎多闻折轴之忧。揜正微

第一卷 四分律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四分律藏初分之一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优波离为首及余身证者今说戒要义诸贤咸共听今欲说深戒为乐持戒者为能讽诵者利益诸长老今说十句义诸佛之戒法令僧喜永安摄取于僧故不信者令信已信者

第一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毗奈耶序稽首大悲尊能哀愍一切面满如初日目净若青莲佛生调伏家弟子众调伏调伏除众过敬礼法中尊佛说三藏教毗奈耶为首我于此教中略申其赞颂如树根为最条干由是生佛说律为本能生诸善法譬如

第一卷 摩诃僧祇律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摩诃僧祇律明四波罗夷法初(淫戒)若笃信善男子。欲得五事利益者。当尽受持此律。何等五。若善男子。欲建立佛法者。当尽受持此律。欲令正法久住者。当尽受持此律。不欲有疑悔请问他人者。当尽受持此律。诸有

第一卷 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高僧传 译经上摄摩腾一 竺法兰二 安清三 支楼迦谶四 昙柯迦罗五 康僧会六 维只难七 竺昙摩罗刹八 帛远九 帛尸梨密十 僧伽跋澄十一 昙摩难提十二 僧伽提婆十三 竺佛念十四 昙摩耶舍十五摄摩

第一卷 维摩诘所说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维摩诘所说经 注维摩诘经序后秦释僧肇述维摩诘不思议经者。盖是穷微尽化。绝妙之称也。其旨渊玄。非言象所测。道越三空。非二乘所议。超群数之表。绝有心之境。眇莽无为而无不为。罔知所以然而能然者不思

第一卷 比丘尼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比丘尼传 并序原夫贞心亢志奇操异节。岂惟体率由于天真。抑亦励景行于仰止。故曰希颜之士亦颜之俦。慕骥之马亦骥之乘。斯则风烈徽猷流芳不绝者也。是以握笔怀铅之客。将以贻厥方来。比事记言之士。庶其劝诫

第一卷 续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续高僧传续高僧传序原夫至道无言。非言何以范世。言惟引行。即行而成立言。是以布五位以擢圣贤。表四依以承人法。龙图成太易之渐龟章启彝伦之用。逮乎素王继辙前修举其四科。班生着词后进弘其九等。皆所谓化

第一卷 大乘止观法门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大乘止观法门南岳大乘止观序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护军借紫朱頔撰鹤林示灭而来贤圣应世者非一。咸以六度万行通达大智。安住于法界拔济于群迷。金文宝轴具载于诸法之藏。若夫空

第一卷 明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明高僧传明高僧传叙释迦世尊自周昭王甲寅降生西竺成道涅槃。垂千余载而至汉明帝。摩腾竺法兰始入中国。帝为首创白马寺以居之。自是佛法兴而僧徒渐盛。于是则有吴之康僧会晋之释道安宝志僧倜支遁无谶。神僧名

第一卷 弘明集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弘明集弘明集序夫觉海无涯。慧境圆照。化妙域中。实陶铸于尧舜。理擅系表。乃埏埴乎周孔矣。然道大信难。声高和寡。须弥峻而蓝风起。宝藏积而怨贼生。昔如来在世化震大千。犹有四魔蓄忿六师怀毒。况乎像季其

第一卷 陀罗尼杂集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陀罗尼杂集七佛所说大陀罗尼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第一惟越佛说有一万八千病。以一咒悉已治之。此陀罗尼名苏卢都呵。晋言梵音决定。支波昼支波昼呼奴波昼呼奴波昼阿若波昼阿若波昼都呼那波昼奢摩

第一卷 四念处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四念处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既不可说亦不可思。大品云。色不

第一卷 观音玄义记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观音玄义记知礼俯伏惟念。早年慕学投迹宝云。遇授法师讲说此品。神根既钝遂数咨疑。先师念我学勤。不辞提耳。故所说义粗记在心。昔同闻人今各衰朽。虑乎先见不益后昆。共勉不才抄录于世。但疑识暗谬有所传。

第一卷 妙法莲华经文句 - 乾隆大藏经

上卷下卷第一卷 妙法莲华经文句 上序品第一(佛出世难佛说是难。传译此难自开悟难闻师讲难一遍记难。余二十七于金陵听受。六十九于丹丘添削。留赠后贤。共期佛慧)委释经题已如上说。序者训庠序。谓阶位宾主问答悉

第一卷 出曜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出曜经出曜经序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集比一千章。立为三十三品。名曰法句录。其本起系而为释名曰出曜。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有罽宾沙门僧伽跋澄。以前秦建元十九年。陟葱

第一卷 佛本行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佛本行经因缘品第一今粗颁宣法慈心专听受佛众经要义圣师之言辞传佛之典籍最利益于世受者蒙大庆润及一切生普一切诸佛仙圣明王智慈心称名者获福不可量今故演吉祥忧苦永灭亡所至之方域莫不得安隐捡情专守心各各

第一卷 贤愚因缘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贤愚因缘经杂比喻品第一(梵天请法六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善胜道场。初始得佛。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若我住世。于事无益。不如迁逝无余涅槃。尔时梵天。知佛所念。即从天下。前诣佛所。头

第一卷 撰集百缘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撰集百缘经菩萨授记品第一(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似毗沙门天。德信贤善。体性调顺。自利利他。慈愍众生。如母爱子。于异学所。

第一卷 修行道地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修行道地经修行道地经序造立修行道地经者。天竺沙门。厥名众护。出于中国圣兴之域。幼学大业洪要之典。通尽法藏十二部经。三达之智。靡不贯博。钩玄致妙。能体深奥。以大慈悲弘益众生。助明大光照悟盲冥。叙

第一卷 杂宝藏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杂宝藏经十奢王缘第一昔人寿万岁时。有一王。号曰十奢。王阎浮提。王大夫人。生育一子。名曰罗摩。第二夫人。有一子。名曰罗漫。罗摩太子。有大勇武。那罗延力。兼有扇罗。闻声见形。皆能加害。无能当者。时

第一卷 付法藏因缘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付法藏因缘经敬礼无边际去来现在佛等空不动智救世大悲尊昔婆伽婆。于无量劫为众生故求最胜道。成就种种难行苦行。舍所爱身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宫殿臣妾。投岩赴火斩截身体。或时有为一四句偈剥皮为纸折骨为笔以

第一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育王经生因缘品第一佛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精舍。于彼早起着衣持钵。与比丘众围绕入王舍城乞食。是时空中而说颂曰。佛身如金山行步如象王面貌甚端严犹若于满月与比丘围绕俱行入于城尔时世尊将欲入城足履门阃

第一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一我闻地狱大险怖无穷猛苦镇烧然谓昔曾无寂静心故乐多闻亲大法闻已远离诸罪恶悔先所造尽无余我于善利未尝获斯少分中几减失菩萨妙乐胜无尽唯佛具证平等理希有难思法宝中愿乐刹

第一卷 大宗地玄文本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大宗地玄文本论归依德处无边大决择分第一顶礼一切无余明非一非一诸则地不数不思无量一并诸种种趣生类本无量数断命品与等尘尘无有法兼不可说无所有通俱非是等诸法论曰。就此二行偈中。则有八门。云何为八。一

第一卷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三宝尊菩萨造大域龙菩萨造本论归命般若波罗蜜出生一切诸佛母而彼般若胜所依毕竟无著涤诸垢为诸佛趣自性离令众生喜胜相应能取所取二俱亡此中常性不可立由彼二取解脱故断见常见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