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三百四卷 - 大藏经
2025-08-27 13:19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三百四卷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魔事品第四十之二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于六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能听法者于六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于六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能说法者于六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已得陀罗尼。能听法者未得陀罗尼。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已得陀罗尼。能说法者未得陀罗尼。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欲令恭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听法者不欲恭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听法者欲得恭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说法者不欲恭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说法者已离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盖。能听法者未离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盖。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已离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盖。能说法者未离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盖。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若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或有人来说三恶趣种种苦事。因复告言。汝于是身应勤精进。速尽苦际而般涅槃。何因稽留生死大海。受百千种难忍苦事求趣无上正等菩提。彼由此言。于所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事不得究竟。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若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或有人来赞说人趣种种胜事。赞说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诸胜妙事。赞说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诸胜妙事。赞说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诸胜妙事。赞说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诸胜妙事。赞说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诸胜妙事。赞说无繁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诸胜妙事。赞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诸胜妙事。因复告言。虽于欲界受诸欲乐。于色界中受静虑乐。在无色界受寂定乐。而彼皆是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变坏之法。尽法谢法离法灭法。汝于此身何不精进取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而般涅槃毕竟安乐。何用久处生死轮回。无事为他受诸苦恼。求趣无上正等菩提。彼由此言于所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事不得究竟。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一身无累无碍自在。能听法者多将人众缠扰系缚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一身无累无碍自在。能说法者多将人众缠扰系缚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不乐众杂。能听法者乐处众杂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不乐众杂。能说法者乐处众杂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欲令听者于我所作悉皆随助。能听法者不随其欲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欲于说者诸所作事悉皆随助。能说法者不随其欲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为财利故欲为他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欲令彼书写受持读诵修习。能听法者知其所为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为财利故欲请他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欲方便书写受持读诵修习。能说法者知其所为而不随请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欲适他方危身命处。能听法者恐失身命不欲随往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欲适他方危身命处。能说法者恐失身命不欲共往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欲适他方俭食水处。能听法者虑彼艰辛不欲随往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听法者欲适他方俭食水处。能说法者虑彼艰辛而不共往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欲适他方丰乐之所。能听法者欲随其去时说法者。方便诫言。汝虽为利欲随我往。而汝至彼岂必遂心。宜善审思勿后忧悔。时听法者闻已念言。是彼不欲令我去相。设固随往岂必闻法。由此因缘不随其去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欲往他方所经道路旷野险难。多有贼怖旃茶罗怖猎师恶兽毒蛇等怖。能听法者欲随其往。时说法者方便诫言。汝今何故。无事随我欲经如是诸险难处。可善审思勿后致悔。时听法者闻已念言。此应不欲令我随往。设固随往何必闻法。由此因缘不随其去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能说法者多有施主数相追随。听法者来请说般若彼多缘碍无暇。即说听者起嫌后说不受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苾刍像至菩萨所。方便破坏令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得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

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恶魔作苾刍像至菩萨所。方便破坏令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得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佛言。善现。有诸恶魔作苾刍像。至菩萨所方便破坏。令其毁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谓作是言。汝所习诵无相经典非真般若波罗蜜多。我所习诵有相经典。是真般若波罗蜜多。作是语时有诸菩萨未得受记。便于般若波罗蜜多而生疑惑。由疑惑故便于般若波罗蜜多而生毁厌。由毁厌故遂阙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苾刍像至菩萨所。谓菩萨言。若诸菩萨行此般若波罗蜜多。唯证实际得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终不能得无上佛果。何缘于此唐设劬劳。菩萨既闻便不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听等时。多诸魔事而为留难。菩萨应觉当远离之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魔事留难。菩萨当觉而远离之。佛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听等时。多有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魔事留难。菩萨应觉而远离之

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听等时。多有相似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魔事留难。菩萨应觉当远离之

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听等时。多有相似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魔事留难。菩萨应觉当远离之

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听等时有诸恶魔作苾刍像至菩萨所。宣说二乘相应之法。谓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神通等。说是法已谓菩萨言。大士当知。且依此法精勤修学。取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远离一切生老病死。何用无上正等菩提。是为般若魔事留难。菩萨应觉当远离之

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苾刍像。威仪庠序形貌端严。菩萨见之深生爱着。由斯损减一切智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有诸恶魔作佛像形。身纯金色常光一寻。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以自庄严。菩萨见之深生爱着。由斯损减一切智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有诸恶魔化作佛像。苾刍围绕宣说法要。菩萨见之深生爱着。便作是念。愿我未来亦当如是。由斯损减一切智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有诸恶魔化作菩萨摩诃萨像。若百若千乃至无量。或行布施波罗蜜多。或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菩萨见之深生爱着。由斯损减一切智智。不获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所以者何。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色无所有。受想行识无所有。若于是处色无所有。受想行识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眼处无所有。耳鼻舌身意处无所有。若于是处眼处无所有。耳鼻舌身意处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色处无所有。声香味触法处无所有。若于是处色处无所有。声香味触法处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眼界无所有。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若于是处眼界无所有。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耳界无所有。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若于是处耳界无所有。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鼻界无所有。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若于是处鼻界无所有。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舌界无所有。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若于是处舌界无所有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身界无所有。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若于是处身界无所有。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意界无所有。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若于是处意界无所有。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地界无所有。水火风空识界无所有。若于是处地界无所有。水火风空识界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无明无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无所有。若于是处无明无所有。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布施波罗蜜多无所有。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有。若于是处布施波罗蜜多无所有。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内空无所有。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无所有。若于是处内空无所有。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真如无所有。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所有。若于是处真如无所有。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苦圣谛无所有。集灭道圣谛无所有。若于是处苦圣谛无所有。集灭道圣谛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四静虑无所有。四无量四无色定无所有。若于是处四静虑无所有。四无量四无色定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八解脱无所有。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无所有。若于是处八解脱无所有。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四念住无所有。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无所有。若于是处四念住无所有。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空解脱门无所有。无相无愿解脱门无所有。若于是处空解脱门无所有。无相无愿解脱门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菩萨十地无所有。若于是处菩萨十地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五眼无所有。六神通无所有。若于是处五眼无所有。六神通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佛十力无所有。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所有。若于是处佛十力无所有。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无忘失法无所有。恒住舍性无所有。若于是处无忘失法无所有。恒住舍性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一切智无所有。道相智一切相智无所有。若于是处一切智无所有。道相智一切相智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一切陀罗尼门无所有。一切三摩地门无所有。若于是处一切陀罗尼门无所有。一切三摩地门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预流果无所有。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无所有。若于是处预流果无所有。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独觉菩提无所有。若于是处独觉菩提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无所有。若于是处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所有。若于是处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及诸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有留难违害事起。令少福者事不成就。如赡部洲有诸珍宝。谓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石藏末尼真珠帝青大青金银等宝。多有盗贼违害留难。诸薄福人求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价宝珠亦复如是。诸少福者听闻等时。多诸恶魔为作留难

具寿善现即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赡部洲吠琉璃等种种珍宝多有留难。诸薄福人求不能得。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少福德故听闻等时。多诸留难虽有乐欲而不能成。所以者何。有愚痴者为魔所使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为作留难世尊。彼愚痴者觉慧薄劣。自不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乐障他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世尊。彼愚痴者不乐大法。自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乐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于他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复为障碍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有愚痴人为魔所使。未种善根福慧薄劣。未于佛所发弘誓愿。未为善友之所摄受。自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能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新学大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为作留难。善现。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觉慧薄劣善根微少。于诸如来广大功德心不欣乐。自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不能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广说。复乐障他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多有魔事。善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无诸魔事。复能圆满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复能圆满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复能圆满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复能圆满苦圣谛集灭道圣谛。复能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复能圆满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复能圆满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复能圆满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复能圆满菩萨十地。复能圆满五眼六神通。复能圆满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复能圆满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复能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复能圆满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复能圆满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复能圆满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皆是佛威神力加祐如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令其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魔事不起。复令圆满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复令圆满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复令圆满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复令圆满苦圣谛集灭道圣谛。复令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复令圆满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复令圆满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复令圆满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复令圆满菩萨十地。复令圆满五眼六神通。复令圆满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复令圆满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复令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复令圆满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复令圆满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复令圆满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为诸有情现说法者。亦以神力加祐如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令其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无诸魔事。善现。十方世界不退转位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亦以神力加祐如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令其听闻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无诸魔事

End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 朱 棣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

明心见性 成就般若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般若经》的主题乃成就般若,指引众生依般若打破无明、执著、烦恼,从而超越生死,抵达涅槃彼岸。作为般若系典籍,《坛经》重视般若

赞般若波罗蜜偈

◎ 龙 树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如虚空无染,无戏无文字,若能如是观,是即为见佛。若如法观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则一相,其实无有异

《心经》的般若思想

《心经》的般若思想◎ 明 空《心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之一,流通也较为广泛,现在很多小孩都能背诵它。《心经》之所以能够普及,和它精简的文字、深邃的义理不无关系。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版本仅有二百多字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中)

┌诸法无性,缘生有相┐┌万法真如┼真如有不变性├无性真空,缘生幻色││└故万法即真如色即是空 ├体相不离,空色不二│ │空即是色┤├─中道一义,照了分别├幻外无真,故曰真空│ │├真外无幻,故曰幻色│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下)

纲丙无证果相┌智慧本具非可增节一 自性涅槃┤└非从外来何云得无智亦无得。(表解)┌成所作智┐┌一切智├妙观察智│┌智┼道种智┌┼平等性智├繁至七十余名智得┤└一切种智┘└大圆镜智┘└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黄念祖: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

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

南怀瑾:南怀瑾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南怀瑾老师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译文、解读的珍藏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大般若经纲要序

◎ 通 门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

禅乃般若之异名

禅乃般若之异名◎ 宗 杲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如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

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

仁德法师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水能灭火,火能做饭,能起妙用,水也有水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位真正明理的菩萨来讲,无论是有心或者无心,各有各的用途。该有心的时候不会用心,就会死在当下;不该用心时

般若智慧

经典上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般若智慧而圆成佛道。不是靠神通,不是靠功夫,不是靠定力,不是靠神变,更不是靠什么样的道理,是靠般若智慧。什么叫般若智慧呢?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既不住有,更不住空,空有

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 憨 山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

何等人应学般若

何等人应学般若◎ 能 海 姑以下士、中士、上士、外相,四种说明之。(1)、下士。颂云:为了知苦乐,悉究竟皈依,明黑白业道,趣吉而避险。了知苦乐,谓世间之苦乐,与佛法所谓之苦乐不同。世间以受用满足为乐,

入般若法门

◎ 能 海法门,即最小范围的菩提道次第。分说则般若说二十二年,实则四十九年惟说般若,以一切法无不从般若流出,亦无不还归般若。大般若如与人同高的大像片,由初分以次遞至第八分。渐渐缩小,乃至《心经》如二寸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宣化上人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

庄严般若

◎ 紫 柏原夫无事生事,薄福所致。薄福所从,从于般若不明。故曰愚痴者,招畜生报,畜生则去饿鬼不远,饿鬼去地狱不远,此从高而下也。若从下而高,则由地狱升至饿鬼,由饿鬼升至畜生,由畜生升至贫贱人,由贫贱人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江味农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并令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

任杰:心经略释_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任杰

心经略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定是何经,故说

任杰: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任杰

心经 广释〔古印度〕扎夏萨生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妙吉祥童子及圣观自在菩萨此经当以十义显明释:(一)般若之名(二)因缘(三)入定(四)论议(五)趣入般若(六)般若之相(七)般若之所行境(八)般若之功德

任杰: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 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体 恒六度中的第一是布施。很多人对布施一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实意义却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如何在现实中来修学布施法门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有些人为行布施误入歧途,所以要对布施进行

王骧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 述义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

王骧陆: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居士讲述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四句为全经总持,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言修行成佛,须至大自在为止。自己自在,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而其妙

王骧陆居士全集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兹逢佛天欢喜之节,正回都复国之时,寰宇腾欢,得未曾有。本会同人佥谋有以庆祝胜利,谨请王骧陆居士略说仁王护国般若经旨,以明护国因缘之胜。回忆民国十八年秋,大愚师尊曾传授仁王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