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第四卷 - 大藏经
2025-10-07 13:31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第四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知轨仪。修行离暗获得光明。不随他缘得自然智。速到大乘一切智智。善男子若菩萨。于彼所行轨仪一切诸行。不退不动获得光明。名为正法自智光明。亦名于法无障碍智。能离于暗获得光明。不随他缘得自然智。何以故。彼菩萨住自然智光明之时。于他有情及于此法。照了决定。不随他缘。速疾能证萨婆若智。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已脱诸见之智者于生死中具福德

住于瑜伽离诸相回向菩提无尽处

应具一切智资粮无边智慧虚空性

无色无相亦无法则能满足一切智

应念佛身胜生子于彼心意不散动

不取色相及种姓是故名为念如来

法体远离于诸欲湛然寂静常无相

若能远离于所缘是故名为真念法

无为无染常解脱是故名为念僧伽

一切资缘诸事物悉能舍施无所著

无思清净无分别是故名为念于舍

无为尸罗无诸漏离身语意不流转

不生三有无所依是为正念无漏戒

净居诸天体无垢及住兜率绍法王

应念如是清净天不久我常亦如彼

若持诸佛之正法不应执着烦恼事

于法非法皆解脱如是能持诸佛法

如佛所得菩提相受持法者亦复然

若知本际无有尘是则名持诸佛法

由我净故有情净法净智者随行之

智诸有情心性净以如是行而成就

不作断灭有情界亦不见彼有增减

为说断除颠倒见化无量众令清净

应说世间诸境界不异如来之境界

佛之境界如虚空世间之境亦如是

一切语言及文字悉皆犹如空谷响

中间无有所闻者如是知已获总持

受持修习及读诵尽能宣说法理趣

无我无人无法相如是安住陀罗尼

能持一切诸佛法善说闻者皆欢喜

正念不离三摩地由此决定于总持

于法不动无散心亦于诸法无疑惑

譬如龙王降大雨彼人说法亦复然

无著无缚无障碍能说千亿俱胝典

于诸有情无法想彼得辩才胜功德

承佛威神说妙法千俱胝劫常无碍

令诸有情心欢喜安住辩才佛功德

若知一切法理趣体性皆若于虚空

无入无命无寿者彼即名持佛正法

有情本性皆圆寂究竟诸法悉无生

是忍境界无垢净得此名为不放逸

见于诸蕴皆如幻则见诸法真实性

知于六处如空邑是则能超于蕴魔

譬如空中起浮云一切诸惑亦如是

常于正理勤观察彼则能超烦恼魔

若知无生常不生则知寂灭亦无灭

法无过去未来世决定不为死魔侵

于法无动亦无思不住菩提无觉想

无我无人起悲济是降天魔之眷属

见于识智二平等不住无为及有为

心如幻化知世间是名勇健难摧伏

于此彼岸无所著说法修习相应者

拔济有情无人想是名菩萨之导师

观察三有如旷野亦如空性不变异

无路无人无拔济是为说法大商主

善说有无真实法了法本来常清净

悲与寂灭理相应是名菩萨导师者

前后流转心相续如此二心不和合

了知流注心体性是名菩萨之勇健

知诸法性本清净犹如虚空如水月

不着一切诸烦恼是净萨埵常称赞

若知一法同诸法如幻阳炎无所取

虚妄空寂不常恒彼人不久成真觉

说此决定法门时。七万二千那庾多天人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三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百千诸天雨种种花奏诸伎乐以邬驮南而共赞叹。此诸有情。已为如来法印印之。若有闻此法门。能生胜解受持演说。如法修行一切智者。于此佛刹皆应礼敬以自庄严。所以者何。由佛世尊出兴于世。演此秘密决定法门。令我等闻。非余有情所闻见故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从佛世尊闻说是已即时获得六无垢清净三摩地门。以价直三千世界摩尼宝网。覆于佛上而为供养。一心合掌作如是言。如来今者以无碍智。观察一切有情根性前后善巧。宣说无障碍法甚深理趣。由此众会皆大欢喜赞叹大乘。时十方世界所来集会诸菩萨等。复放光明皆言由于如来说如是法门。令我等闻深生庆幸靡不欢喜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迅辩。白大虚空藏菩萨言。正士汝名虚空库藏。而汝岂以虚空为库藏那。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我亦是虚空亦是库藏。迅辩菩萨言。善男子我愿见汝虚空库藏差别之相。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汝之心所思惟物。我令空中为汝雨之。迅辩菩萨言我昔。曾见亦优波罗吉祥如来莲花庄严世界。彼有莲花名曰一切光明遍照。其量广于一俱卢舍。有多千叶香洁柔软。犹若迦止栗那绵。身触之时受极快乐。其香芬馥遍于无量百千世界。彼中菩萨闻香见花即皆得定。唯愿仁者于此众会而雨是花。时迅辩菩萨。一心净意。未久之间于是大虚空藏菩萨以大威神加持力故。即于空中雨如是花。时此会众见是花已。各各获得爱乐花三摩地。从定出已异口同声。赞大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正士由汝加持智力故。令一切有情悉皆获得如是之力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名宝庄严。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大士唯愿为我及诸有情。于虚空中雨细粖金。所言未讫即有无量粖金。从虚空中如雨而下。宝庄严菩萨复言。愿于空中雨一切宝。所言未讫即于空中。有无量无数种种名种种色种种摩尼之宝如雨而下。所谓金银颇胝迦。吠琉璃码瑙赤珠牟娑罗藏宝。吉祥藏宝髻娑罗无垢光宝。月光宝日光宝照曜宝珠胜光宝。赡部光宝火光宝。砗磲璧玉珊瑚帝青宝。德藏宝寂静光宝澄清浊水宝。不坏光明宝建立眼宝。旋转宝释迦楞伽宝。胜宝大胜宝。威德炽盛宝吉祥藏王宝。金刚蕊宝世光宝。光味宝持光半月宝。赡部檀宝赡部洲光宝。千光宝矩火光宝。胜庄严宝息热宝。无热恼宝除病宝。净眼宝净耳鼻舌身意宝。照曜支宝照曜宝。青光宝黄光宝。颇威迦宝白颇胝迦宝网宝。以要言之余如是类。无量之宝悉皆雨之。如是无边众宝名字。若于一劫不可说尽

尔时复有时王菩萨。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大士此娑诃世界。有无量受苦有情。贫匮饥饿无诸饮食。着破弊衣复有裸形。及诸饿鬼露体饥渴被发覆身。常思所弃涕唾脓血。为如是类愿生怜愍。雨以衣食而充济之。时虚空藏菩萨。以加持力即于虚空。雨种种饮食异类衣服。百千色相无量无边不可算数。上妙细软过于迦止栗那绵。身触之时受极快乐。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贫匮孤露有情及诸饿鬼。蒙此饮食胜妙衣服悉皆充足

尔时会中复有菩萨名曰医王。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大士今此世界。无量有情婴诸疾病。复无眷属所能瞻视。以病缠绵受大苦恼。愿为此等诸有情类。雨上药草令彼患者悉皆除愈。所言未讫。即时虚空雨于无量甘露妙药。由此药故一切病者服皆除差。复有菩萨名摧恶趣。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愿以大悲。息三恶趣受诸剧苦一切有情。所言未讫。即于空中出大光明。照捺落迦傍生鬼趣。彼诸有情皆息众苦得受安乐。又于虚空雨众花鬘涂香末香。幢幡伞盖灯浊音乐。奴婢妻妾童子婇女。象马车乘宅舍。城郭村邑聚落国土。宫殿楼阁花园窓牖床榻。珍宝辈舆四牛十六牛。乃至千牛所驾之车。悉于虚空如雨而下。皆由大虚空藏菩萨加持力故。复告众言。善男子汝等皆取如是等物随用舍施。当令满足檀波罗蜜。复有菩萨名戒庄严。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汝已雨于檀波罗蜜。何不复雨戒波罗蜜。所言未讫。即时十方诸佛及诸菩萨。皆共赞叹戒波罗蜜庄严功德。如是赞叹戒功德声从空中出。如是赞叹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庄严功德。所出之声亦复如是。又闻诸佛菩萨百千词句。称赞诸法无增无减。由此法音警觉三千大千世界。令无量无数有情。修学三乘而得成就

复有菩萨名普遍光明。白大虚空藏菩萨言。汝虚空库藏。为唯于此世界中现饶益有情。为复亦能于余世界现汝斯事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告普遍光明菩萨言。善男子汝获无垢妙净天眼。当观十方诸佛世界。为见何物说是语已。时普遍光明即以天眼。观见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所雨宝物饮食衣服。一如此界无所减少。又闻空中所说一切微妙法音亦不增减

尔时普遍光明菩萨。见是事已深生奇特叹未曾有。以邬驮南称赞大虚空藏菩萨。不可思议难可测量。而能顿于一切世界。现如是等种种宝物。唯愿以佛威神之力及于仁者加持之力。令此众会及余世界一切有情。普皆得见如是众宝。普皆得闻虚空法音。尔时大虚空藏菩萨。即如其言更雨如是种种诸宝。皆令此会及他方国土一切有情。悉皆得见各各皆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

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女人。共诣大虚空藏菩萨所。到已白言。我闻正士能满一切有情所愿。然今我等夫主并死不知所趣唯愿大士示我令见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以威神力故。即为五百女人。各各现其本夫形状住菩萨前。时虚空藏告诸女言。姊妹当观此是汝等本夫。以不彼诸女等各见本夫。悲喜交集。时彼丈夫各自随逐是诸女等还归本家。七日之中为女说法令得成就咸发无上菩提之心。住不退转。时五百女相共来诣大虚空藏菩萨之所。一心同声以伽陀赞曰

我等今知是法相犹如幻化虚空性

而为我等示现夫今我成就最胜业

以是诸法皆变化本空无心无所动

由此通达无漏法永不随逐诸烦恼

是故皆发菩提心愿欲拔济有情类

蒙为我等授记莂当得成佛度有情

同名善调之如来广于后世修诸行

我等获斯妙法雨是故称赞大导师

尔时复有五百丈夫被贼欲害。即闻空中声曰。汝等当知有菩萨名大虚空藏。能于怖畏诸有情类施于无畏。汝等应当归依稽首必无所害。时彼诸人以恐怖故。皆共一心异口同声作如是言。南无大虚空藏菩萨。作是语时虚空藏菩萨。化五百人从虚空下。住彼人前告诸贼言。是等贫匮何用害为。宁杀我等。今当与汝衣服璎珞所须之物。令无所乏勿断彼命。时彼诸贼即杀化人。其五百人咸离怖畏泰然安隐。皆共往诣大虚空藏菩萨之所。恭敬合掌头面礼足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皆从大师得全性命故来顶礼。莫知所报广大之恩。唯愿为我说微妙法。当共受持成二利行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告言。善男子汝等今者既无所惧。各各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得自利利他成就。说是语已彼等一时。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以上妙衣服价直百千。奉虚空藏菩萨以申供养。如是供养虚空藏菩萨已。即为供养一切诸佛。尔时世尊悉与彼等授于记莂。于当来世过无量劫。修菩提分法已。当得成佛。同号无怖畏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尔时舍利子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汝得此虚空库藏已来。经今几何不枯不竭。周给一切无有穷尽。虚空藏言。大德于意云何。岂有虚空而竭尽耶。不也大士。虚空藏言。如是大德舍利子。虚空自性无尽。我今所有善根功德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我为菩提。于无量劫积集无量无边善根。悉皆回向如彼虚空无有穷竭。是故周给不竭不尽。如汝所言而此空中施设库藏经几何者。乃至我发菩提心来。空中库藏久近如是。时舍利子复言。汝发菩提心复经几时。答曰如佛世尊知其近远。舍利子即白佛言。世尊此虚空藏菩萨。发菩提心经几许时。佛言善男子我若具说。人天闻者皆生疑惑。舍利子言。善哉世尊。唯愿垂慈为我开示。又此会中有无量众皆共渴仰。愿为解说令得净信

尔时佛告舍利子。譬如恒河沙数世界所有微尘。一一微尘复为一劫。如是尘劫为一洛叉。复有无量那由他洛叉微尘劫。尽是微尘所有劫数。彼虚空藏发于无上正等觉心。经尔所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彼虚空藏初发心时。所遇如来名字何等佛。告舍利子。彼时如来出现于世。名一切胜愿宝威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现一切佛刹。劫名宝庄严。舍利子彼现一切佛刹世界。所有功德庄严成就。我以劫寿说不能尽。舍利子彼佛世尊所坐道场。周千世界。复有超过数量诸菩萨众。以为眷属。舍利子彼时世界有转轮王。名一切天灌顶王。于三千大千世界。彼王复有不可思议宝藏有三万六千子。悉皆化生有大威德。彼佛世界乃至无有女人之名。舍利子彼佛世尊寿百千劫。其一切天灌顶王。于四十中劫承事彼佛。一日之中用千俱胝上妙资具。积高须弥以为供养。所积福聚不可思议。其王诸子及诸眷属。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子彼时一切天灌顶王莫作异观今虚空藏菩萨是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甚奇世尊。此大虚空藏菩萨。被不可思议甲胄。乃至久远住于大乘。能证如是威德法行。佛言舍利子。是大虚空藏菩萨。所供养佛超过无量恒河沙数。于彼佛所净菩提心。恒河沙数佛所菩提心净则意乐净。恒河沙数意乐净则加行净。恒河沙数加行净则增上意乐净。恒河沙数增上意乐净则檀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檀波罗蜜多净则尸罗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尸罗波罗蜜多净则忍辱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忍辱波罗蜜多净则精进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精进波罗蜜多净则禅那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禅那波罗蜜多净则般若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般若波罗蜜多净则方便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方便波罗蜜多净则一切有情无碍心无碍光净。恒河沙数有情无碍心无碍光净则大慈净。乃至大悲大喜大舍大神通智净则身语心净。由恒河沙数心清净则一大人相净。如是广说三十二大人相乃至一切大人相善根净则虚空库藏净。舍利子由如是故。此虚空藏菩萨。能于空中示现一切菩萨之行。舍利子譬如虚空无有穷尽。善男子如是菩萨一切愿行清净无尽亦复如是。是故名为虚空库藏。说是法时会中有一万菩萨。获得无尽财宝干虚空库藏满足愿忍

尔时会中复有菩萨名曰法王。白大虚空藏菩萨言。我愿从空中闻妙法音。虚空藏言善男子汝极生恭敬。心住虚空作大师想。我当令汝闻妙法音。尔时法王菩萨。并诸大众一心合掌。向空礼敬瞻仰而住。以虚空藏菩萨加持力故。即于空中出伽陀曰

心意与诸法皆如于虚空

我今说少分汝等次第听

虚空无高故下亦不可得

诸法亦如是其性无高下

虚空无有生灭亦无所得

诸法亦如是生灭不可得

空中无损减复无增益性

诸法如虚空平等无增减

空中无有暗亦无于所染

心性亦如是无暗亦无染

譬如日月光虚空无爱染

心亦同虚空无爱亦无染

譬如于虚空鉾槊无伤损

菩萨观众苦亦无忧惧心

如空雨甘露虚空无爱悦

菩萨于名利不生染爱心

毁誉空不动苦乐心恒静

大地虽摇动虚空性常住

菩萨于世法远离分别心

如空火不烧菩萨惑无染

虚空离生灭法界无去来

众色现于空诸法依心住

空无色非色心性亦复然

虚空唯假名心意识如见

如空无边故智者德如斯

犹空迹难成菩提行无相

虚空无前际五蕴性亦然

过现四大空未来亦如是

如劫烧空界难满诸有情

五欲流注心难满亦如是

佛说大法句离欲出世间

教法广无涯如空无所得

了知真实法不坏不住性

知性即无性正见住实际

声性空无有言说性亦然

法体本无言无声亦无说

诸法如幻炎梦影响皆空

寂静无比方引导故为喻

法无相说相能所相皆无

菩萨了真如如空无所得

无著无所有无觉无戏论

不度有情故如性为菩萨

有情本涅槃闻此不惊怖

被勇猛甲胄名住菩提者

犹如于幻师害多幻化众

实无有所害所度生亦然

幻化及有情诸佛法亦尔

若悟同一性无自性为性

虚空藏菩萨得虚空库藏

充足诸有情此藏无穷尽

无边功德聚得此清净藏

汝观诸法性其性无移动

应知一切法因缘和合生

由此无有穷法藏难思故

世尊常演说四种法无尽

有情及虚空菩提心佛法

如诸世间物可说有穷尽

无物无所尽是故说无尽

究竟灭尽法尽法无所尽

无尽无不尽是故说无尽

若人闻此法名菩萨觉悟

则知如是人速住菩提道

尔时大众闻是伽陀已。即于会中有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一万二千天子住虚空中。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End

梁武帝所礼敬的肉身菩萨

◎ 大 安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在这率从里面,其中大有功德,而且取得显著成就的在北魏年间就有昙鸾。北魏政

观自在菩萨的“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

真正的佛菩萨

他是无限的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内在的安静。仿佛静静的大山,静到极致,却像通天彻地的声音,有着某种难以表述的震慑力。这就是三法印所说的涅槃寂静,它来自所有躁动平息后的内心,来自宇宙人生的最

龙树菩萨的传奇人生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文殊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神通力,及所说妙法。此时,大迦叶尊者也跟舍利弗说,自己亦曾见过文殊师利的希有神通,接着详说整个过程。昔时,世尊成佛未久,文殊师利童子从宝王

浅谈佛教中的菩萨

菩萨这个称呼在民间扎根很深,他们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非常伟大,尤其观世音菩萨更是家喻户晓,普闻十方。可遗憾的是,由于人们不懂佛法,对菩萨并未真正了解。首先,菩萨到底在哪里?一般人都

李炳南:做菩萨要接受众生的考验

文:苏爱雪公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华严经,华严经上讲到菩萨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阶位,当时便去问 雪公老师:‘老师啊!为什么做菩萨,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和阶位,才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刘素云:冥冥中必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老和尚加持

二0一四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之所以说不寻常,是因为有几件大事同时出现,其意义的深远,远不是用我们的思惟所能想出来的,这叫做不可思,也远不是我们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这叫做不可议,不可思、不可议就是不可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月光菩萨的传说

月光菩萨的传说◎ 张 明在当阳玉泉寺天上天,有一石殿叫月光菩萨,殿内主尊是面如满月的月光菩萨摩。月光菩萨在佛教中是无上尊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右胁侍,有关月光菩萨的出处众说不一,普遍有三种释义:传说一:

哪头牛不是菩萨?

有一天,师徒一起去放牛。师父指一指牛群,问:这里面有菩萨吗?徒弟说:有。我们常说,因为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徒弟的回答有。有,就是肯定。我们经常会自问:生命有意义吗?生活里有快乐吗?我能够有幸福

文殊菩萨劝化男子

摩竭国有个观园,那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这一天,有一男一女正在园内一块空旷的地方撒花烧香拜佛。那个男子是城中一个长者的儿子,名叫畏间,那女子是个漂亮的闲游之人,名叫上金光首。两个人虽说在拜佛,可却有

文殊菩萨龙宫借石,五台山上一界清凉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妙江法师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序

◎ 智 旭大法久湮,人多谬解。执大谤小,举世皆然。然地狱众苦已随其后,喑哑余报复更难穷。故地藏慈尊,大集会中,现声闻相。世尊广叹胜德。且较云:假于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殑伽沙等大菩萨所,百劫至心

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别人的人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你不

行菩萨道的方法

佛教的菩萨,也是一种圣人。并且菩萨有它超过圣人的一面,所以做菩萨是很难的。然而,为了成佛,非得做菩萨、行菩萨道不可。菩萨道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然后再加上四摄--布施、爱语、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海涛法师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像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

四大菩萨的精神

中国佛教徒以四大菩萨的精神作为修行的理念,作为修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修行所要完成的最理想的人格。四大菩萨是整个大乘佛法理论的化身,代表了十方一切菩萨。--净慧长老禅修的实修活动有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

菩萨不现今时

窃怪今时造业者多,信道者寡。菩萨既度生无已,何不分身示现,化诱群迷。且昔佛法东流,自汉魏以迄宋元,善知识出世,若鳞次然。元季国初,犹见一二,近胡寥寥无闻。如地藏愿度尽众生,观音称无刹不现,岂其忍遗未度

观自在菩萨的十种“自在”

◎ 明 华 《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观自在菩

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常福法师阿弥陀佛今现在就在我的生命中安排了三尊化佛,六尊菩萨,率领无量清净大海众菩萨一路时刻无微不至的善护念我,帮助我,加持我,指导我,一直到我究竟圆满成佛。第一尊就是父母佛,

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

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 楼宇烈 这里所谓的瑜伽菩萨戒本,是指从玄奘译百卷本《瑜伽师地论》中录出的《菩萨戒本》。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太虚大师有一个详细的说明。他认为,佛法统摄于教、理、行、果,而其要唯在于

为什么进寺院见到的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

为什么进寺院见到的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觉醒法师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

文殊菩萨大愿真实不虚

◎常 灯李华老师倾心对我讲述了她拜台的亲身经历。老师是山东人,从事教育工作,是一名中学教师,兢兢业业十几年,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天,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突然昏倒在讲台上。学生把她送到医疗室,后又转

礼拜佛菩萨的功德

◎ 宣 化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五种:(一)端正圆满。相貌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了都生一种爱敬心,对你有一种好感。(二)得妙音声。声音清朗宏亮,好像铜钟。(三)多财富。能礼拜瞻礼佛菩萨的形像,等到将来,会有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来历及含义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来历及含义◎ 智 证 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

由常不轻菩萨浅谈至诚恭敬

由常不轻菩萨浅谈至诚恭敬◎ 妙 理序 论诸善知识,凡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之行者,无不为常不轻菩萨之精神感叹。经云: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