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上人一定要明白一个真理,你所听闻分析思维明白了一些道理干什么呢?如果你明白的道理,不能为你的事情服务,不能把你明白的道理落实在你的思想行为之中,你要明白的那些空洞无用的大道理干什么呢?道理就是为事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
 
◎ 梦 参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让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没有让他弘扬《普门品》呢?假使佛对地藏菩萨说:你去护持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有不可思议功德。我跟大家说:不要分别,就是这个含义。观音、地藏互相扬化
 
人的心情,许多是阴性的。例如,害怕、自卑、担心、不好意思、焦虑、无奈、烦心、紧张、慌张、怀疑、绝望、遗憾、失落、后悔、想不通、犹豫等等。害怕是促成,很容易招魔。害怕是一个非常招灾的东西,大家千万要高度
 
人生什么事情最苦◎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
 
惠空法师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很多人走路的时候很散漫,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睛东张西望地,看起来就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外表看似无精打采,在修道中就得不到
 
一心向佛,深信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怎么理解?末学给大家讲个故事:当火灾发生时,大家都从火灾中逃出来了,进去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我们一辈子的积蓄还在屋子里头呢,有的人开始哭泣、开始抓狂,甚至有的已经冲
 
成刚法师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基督教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样。说是有两个天使,一个老天使、一个小天使出来布道,到人间来。布道挺辛苦,白天、晚上赶路,天气特别冷,晚上就投宿在一家里边。这家人特别有钱,是当地最有
 
修行是唯一有意义的事情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告诉他:修行是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个身体都是由我们的业构成的,业的善恶好坏决定了我们这个世界和身心的好坏,业就是行
 
小故事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灯一般的人,给予一两句箴言,指引自己前进。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也会亮,天亮不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一、明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总是将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爱人关系看得过高,并不自觉把这当作可以肆无忌惮的筹码,觉得当了丈夫,妻子便理所当然地应该照顾自己,做了父亲,孩子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尊敬自己,谈了恋爱,爱人就
 
禅修初学者腿疼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打坐的过程,就是调整、调柔身心的过程,腿疼,反映出的问题是身体没有调柔顺。克服腿疼需要循序渐进。初学者坐禅宜柔缓而密集不辍,每次坐禅不要一下就达到半个小时
 
只要用心注意足下,便能收摄身心,此是修行的一个方法。有些时我看到信徒在大殿行走,足踵不着地而在跑。使我想起注意足下这句名言,几年前曾到日本,发觉寺院禅堂前面挂上注意足下一牌。甚至茶寮都有注意足下的标语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段时间不见面后,曾经的老朋友、老同学,竟像变了个人一样。尤其是在同学的聚会上,以前觉得很美的女生,完全变了模样。
 
依现、比、圣教三量思择,由人特为殊胜的理性认识而建立的道理极成真实,故依名相分别建立的常识、感性认识层次上的世间极成真实,具有更大程度的真实性。道理极成真实及理性的功用,大略有四大方面:一、能对世间极
 
永远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永远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哪怕只是一些小事,尽力而为之后就不要执著它。要学会用这样一种心态面对生活。因为所谓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无论你想与不想,想多还是想少,不过好每个
 
摩诃迦叶年纪大了,仍然穿着破旧而沉重的粪扫衣,对此,佛陀亲自去劝他:汝今已老,年耆根熟,粪扫衣重,我衣轻好。所谓粪扫衣,是用破布连起而成,非常沉重,摩诃迦叶年纪大了还穿着这样的衣服,怎么办呢?于是佛陀
 
摘要:继2007年四川新都宝光寺以99万元拍卖烧头炷香,把拍卖所得款捐给了贫困生之后,如今各大寺院纷纷效仿。即以佛教慈善拍卖的方法,服务于社会慈善事业。其中,除了烧头香外,还有新年祈福、零点钟声除夕夜
 
第三十二节 勿讲求道理知解 、勿过用力一、勿讲求道理知解有问黄檗:和尚所言,是何道理?檗曰:觅甚麽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问:前言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曰:只为觅,(道理)故,汝自异他。汝
 
独觉说:我认为你念的这二句道理不完整,只有一半,一定还有一半,能不能请你把下面二句再念给我听听?鬼王说:你想再听后面二句,哈哈!没有那么容易,你知道佛法是难闻的。你想再听后面二句,那么你就应该发供养心
 
在家同修有工作,工作好好做,做的同时,我们这个心态转过来。以前是为自己养家糊口,还继续。现在呢?借工作的因缘,上为国家,报效祖国;下呢,我这个工作所涉及到的任何人,我尽可能把每个环节都做好。不是为了薪
 
三性说。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认为,诸法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而是远离有无二执以为中道。这样即有虚妄分别与空性两面:依分别
 
不让事情扰乱念佛的这颗心,那就要看明不明白事情就是为念佛而来的。念佛是为发菩提心而求生净土,事情就是随缘发菩提心众善助行圆满菩提得生净土。原标题:华平法师修行法语开示转自微信公众号:此处当观
 
烦恼生起就要自觉,当身处在不按照道理、不讲道理、不合道理的问题当中来觉悟佛法对待修行。修行人能正确的对待不合理就是修行的硬道理。原标题:华平法师修行法语开示转自微信公众号:此处当观
 
赵朴初答:唯识家主张六识之外,还有两个识第七末那识(mana)和第八阿赖耶识(qlaya)。末那意译为意,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它有一个单纯的作用,就是恒常不断地执持我的思想。由于我的思想,人们在接触外
 
佛书上说释尊是由其母的右胁下出生,且下生之时就步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且有天龙为其沐浴净身,这些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有很多佛教的「学者」或一些非佛教人士常会说,释尊所弘扬的一些佛
 
问:念佛不明理能往生吗?常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未来的归宿在哪里?对于往生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到底有没有把握呢?我们到底能不能得到佛的救度?我还有烦恼没有断,我的心不清净,我病还没有好,净土三资粮
 
问:讲净土,应详说哪些道理?印光法师答:讲净土,要将净土为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下凡与上圣共修之道,末世众生不修此法,则但种未来之善根,绝难现生出轮回等道理详说。
 
问:一般人都看不见业因与果报之间的联系,如何能相信因果的道理呢?答:很多人今天杀生,明天没什么感觉,就认为因果不存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所造的业,有些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今生成熟果报(顺现法受业
 
【问】比较起来说,佛教固然比别的教门可靠。但现在是破除迷信的时候,佛教再以前虽然很兴盛,将来恐怕难免被打倒吧?【答】这到用不着挂心。因为佛教不是迷信的。他有他高深得哲理,这种哲理,是无论经过多少年都不
 
人生要配合道理证严法师花莲慈济人演出一出极具巧思的节目 -- 「推车向前行」,他们的道具车,车名是中日游览车,我看了感触很深。我们有一张历史照片,那些扮演推车的人就是照片上当年推车的人,时间过得很快,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
 
可否一边思考事情或说话又同时注意到鼻息?如果可以,是否为一心二用?答:就你现在的情况来讲是一心二用不用问。这样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注意到鼻息,可以,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那要等到你成就以后,
 
如果人转世他是有任务的话,这样子有任务的人,会不会是经历比较多的磨练,对事情有感受会比较敏锐。是不是这样?(2010.3马来西亚14)答:磨练不一定,那对事情的感受比较敏锐这是事实。如果你从越高层次下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那么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这从两方面和三方面来说。先看两方面的二义,那么二义当中先看觉察,然后再看觉悟,这两个一起念一遍:一、觉察。对烦恼障。烦恼侵害
 
问:阿弥陀佛 ,师父 ,最近好多人都劝我出家,说我出家像十足,我该怎么办 ,自己也经常想出家 ,但是觉得好多事情都还没做完。。明一法师答:不要脚踩两条船,那样会哪头也做不好。
 
我们佛弟子,一定要解行并进。念佛的净业行者,不能有解无行,也不能有行无解,解行一定要并进。解门就是听闻净土三经的教法,从经文当中体会六字洪名的本愿道理,了解阿弥陀佛发愿修行的真义,体会阿弥陀佛救度我的
 
问: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有一莲友想解决宿业病(非感冒、风湿等普通之病),碰到观世音菩萨灵验方,说是台湾一理发师梦中观世音菩萨托梦而告知各种治病的药方,前提是流通此药方不能牟利,而且说如果药方没效果
 
善导大师开示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这段文称名正定业之文,也是在《观经四帖疏》第四卷〈散善义〉之深心释。此文显示:不论净秽,不论罪福,不
 
第廿五章、十八愿成就文第二十五段文,就是第十八愿的成就文。《无量寿经》有两卷,上卷与下卷。上卷最重要的经文,就是在说明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之中,以第十八愿最为重要,古德把第十八
 
问:修行安般念,见到禅相之后入禅。请问入禅之后是否就能知道过去世的一些事情,例如生在何国,是何许人等?帕奥禅师答:不能,因为那是属于宿命通的范围。通过安般禅那之助,你能够轻易地成就四界分别观,然后更进
 
问:南无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最近念佛地时候,老是回忆起以前地事情来,都是不好地事情,让我当初就感到后悔地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啊,心里感到了很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请师父帮帮我,谢谢师父了。智随法师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现代医学卫生是这么讲,但有一点要知道,凡是科学,都没有绝对定论的。很多科学的研究,今天认为是
 
读书在于明理,而非谋生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来个人而已。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这样,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尽管经典讲得那么热闹。教育是个牺牲,很难有成果,可是虽然如此,它
 
问:在大陆各大名山,有许多修道者圆寂后,其尸身不腐,是什么道理?据说坐庚辰能成道,并在数度庚辰后,有许多妖魔古怪来试探,是真的吗?(白云樵)李炳南答:尸不腐烂,偶有现象。余非佛家之事也。
 
学习的次序,信解行证,而这个行是关键,做了之后就会很有感悟,信会更深,解会更彻底,解行要相应。《弟子规》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这个就是有解无行,就长浮华。我们读了很多经,听了很多课,很多道理懂了,
 
佛出世的因缘,是为的甚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享受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快乐,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