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当不执着在一个点上时,所有的点都是妙用
2025-08-05 13:07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
1、佛在法华会上讲过,诸佛如来世间、出世间一切的的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佛说的法是宇宙法界的究竟真相,它不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佛说法是应机施教,但在佛所说的一切法中,一中含有一切,一切中含有一。
2、站在实相的角度上,从现在的当下出发,直到最后回归佛国净土,依然还是当下的状态。这是什么意思呢?用祖师大德的话说:途中便是家舍,家舍便是途中。
3、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什么是真现实?它一定要具有现前、现时、现在三个要素。
4、在佛眼中,无论一个凡夫外在的表相如何,他内在的本质始终是不离当下即菩提的。
5、对我们来说,是凡夫的如是;对天人来说,是禅定的如是;对阿罗汉来说,是无我涅槃的如是;对菩萨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如是;对佛来说,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的如是,十如是全体彰现出来。
6、如是真如,是是当下。如是体,如如不动的本体。是是用,所有的体生起作用了
7、智者大师在诸法实相十如是中,用三转十如来揭示如是的妙义。
第一个是如是相,重点在相。
第二个是是相如,重点在如。
第三个是相如是,重点在是。
8、佛在最后的法华会上告诉我们,十方诸佛之所以要出现世间,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9、不与万物为侣,就是不要粘着在任何一个事物上,而这恰恰就是全体起用当你不执着在一个点上的时侯,所有的点都是你的妙用。
佛在法华会上讲过,诸佛如来世间、出世间一切的的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佛说的法是宇宙法界的究竟真相,它不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佛说法是应机施教,但在佛所说的一切法中,一中含有一切,一切中含有一。站在实相的角度上,从现在的当下出发,直到最后回归佛国净土,依然还是当下的状态。这是什么意思呢?用祖师大德的话说:途中便是家舍,家舍便是途中。
我们走在修道的路上,其实,这就是你安心的地方!不是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才算心安之地,也不是具足五眼六通、神通特异才算有成就。在你当下修行的路上,你所具有的佛的功德已经全部体现在你生命当中了,只是你有眼无珠,体会不到而已。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什么是真现实?它一定要具有现前、现时、现在三个要素。其中,现前是空间的,你眼前所见的、当下经历的是你的现前;现时是指时间的,就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而是这颗心当下的时间。现在就是缘起性空的本质。你在哪里?谁在那里?你以为我在那里,可我究竟是什么?你看到的所谓的我只是缘起,并无自性,这个我的当下是遍一切处的当下,也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当下。
在这样的状态里所说的法,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此话怎讲?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体现出凡夫众生之相。但虽然体现出这样,你的内在实质还是与佛无二无别。我们现在拥有的身心状态,仅仅是体会到缘起的、外在的这一部分,缘起的背后自性本空的本质,我们还没有体会到。
佛则不然,他把我们的本质看得很清楚。在佛眼中,无论一个凡夫外在的表相如何,他内在的本质始终是不离当下即菩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如是,是就这样的。对我们来说,是凡夫的如是;对天人来说,是禅定的如是;对阿罗汉来说,是无我涅槃的如是;对菩萨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如是,对佛来说,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的如是,十如是全体彰现出来。
我们讲过,为什么读佛经会超度鬼神?你读世间的文字,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它写得再好,你如超度鬼神,鬼神都要气死了!因为这些世间文字,讲的就是凡夫的喜怒哀乐、痛苦无奈、尔虞我诈。人们好奇贪玩觉得写得好,鬼神读了不会有任何受益。而佛经则完全不同,它里面所蕴含的精义非常深广,读佛经的功德极其巨大。
佛经主要针对人类,但听经闻法的也有天人、阿修罗、大阿罗汉、诸天大众、菩萨甚至是八部鬼神,囊括了世间出世间大乘小乘这么多的菩萨圣众,真可谓功德无量、智慧无量。因此,在编辑佛经的时候,一开始先要把佛讲法的定位说清楚,然后再讲具体的内容,让每个人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理解佛经、净化心灵。
如是这个词也是这样,充满了究竟的智慧。如是真如,是是当下。如是体,如如不动的本体。是是用,所有的体生起作用了,这个就是了。智者大师在诸法实相十如是中,用三转十如来揭示如是的妙义。
第一个是如是相,重点在相。我们内在的身心与外在世界的一切万物,我们的生活与梦境,我们修学佛法的整个过程,所有一切的表现全都是相,这叫如是相。
第二个是是相如,重点在如。什么是如?如就是不动。所有一切表面会动的相都是无常的,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真如本体。换言之,诸行无常是外在的相,诸法无我是内在的体,证悟无我是从表面现象中脱离出来,证入自己内在的本体。
涅槃本体就是真如,真如本体就是涅槃,涅槃本体之所以不讲真如。是因为真如是大乘佛法所讲,它是针对妙用来说,大乘佛法证体以后还要起用;涅槃则是针对生灭烦恼而言,小乘佛法的宗旨是了脱生死、断绝烦恼,不强调起用,因此说它是涅槃。
在我们打坐用功,也可以相似地体会一下是相如。你坐在那里纹丝不动,身体不动,心也不动,仿佛是如如不动的境界。下次师父叫你回到这个状态,当下不要动心,看你能不能不生妄想,看到自己身体不动,在自己的意识当中好像守住了不动的状态。
当然,这只是一种修行的体验,还不是真正证得了真如的本体。真正证得真如的本体,必须要看到一切法无我,特别是要空掉身体的五蕴。把色、受、想、行、识一层一层地观察到最后,然后把识蕴自我意识看空掉了,这个时侯就证得无我,这是圣人之果!或者说,不断加强观照的功夫,观照久了,身心自然与空相应。
那这一念相应就好像蛇蜕皮一样,到了冬天蜕了一层皮,就获得了新的一层皮。我们现在穿着轮回的外衣生死流浪在这里,只有剥掉了五蕴的外壳,才知道真如的本体原来如此!在轮回中,我们无论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坏事,和真如都毫无关系。因为真如从来不受任何污染,也丝毫没有污染,真如是生命的根,所以叫是相如。
第三个是相如是,它的特点在哪里?是,相如是,性如是,后面全都是是,到如是的是这里。在禅宗里,弟子问祖师:什么是佛?祖师或者举一下手,或者跺跺脚,或者扭头就走。
还有一个祖师,弟子问师父什么是佛,师父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咦,弟子一下子就开悟了。不过是看一下,怎么会开悟了呢?这就是相如是。就是真如表现出来的现象,外在的相和内在如如不动的本性同时都彰现出来。
智者大师用三读三转来讲解如是的妙义,佛在最后的法华会上告诉我们,十方诸佛之所以要出现世间,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希望我们从自己那些幼愚小见的执着中解脱出来。
我们经常自己给自己设置束缚,我就喜欢这个寺庙,我就喜欢这个人,我就喜欢这个法,我就要这样做实际上,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束缚、设置关卡。这真是没必要,生命本来就是全然开放的,你不设置束缚,也就不会有贪嗔痴的烦恼来纠结自己了。
当你没有贪嗔痴的烦恼纠结时,你的生命绽放出来的每一种动作,都融合在一切万法之中,你的生命就是世间的一切万法!祖师大德说不与万物为侣,就是不要粘着在任何一个事物上,而这恰恰就是全体起用当你不执着在一个点上的时侯,所有的点都是你的妙用。这样的生命是开放的、释然的,没有任何纠结,所以用如是来表达。
原标题:达照法师|当你不执着在一个点上的时侯,所有的点都是你的妙用。
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