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1104部 优波离问佛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19 12:02

优波离问佛经

彼时佛世尊。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于是贤者优波离。往世尊所。稽首毕一面坐。一面坐已。白世尊言。唯世尊。比丘成就几事。尽命非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何谓五。不知布萨。不知布萨剑暮。不知戒。不知说戒。减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何谓五。知布萨。知布萨剑暮。知戒。知说戒。五岁过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复次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何谓五。不知倩岁。不知倩岁剑暮。不知戒。不知说戒。减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何谓五。知倩岁。知倩岁剑暮。知戒。知说戒。五岁过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复次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何谓五。不知犯非犯。不知犯轻重。不知犯有残无残。不知犯恶非恶。减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何谓五。知犯非犯。知犯轻重。知犯有残无残。知犯恶非恶。五岁过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何谓五。不知一制。不知二制。不知偏制。不知一切制。减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何谓五。知一制。知二制。知偏制。知一切制。五岁过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六事。尽命非不依止。何谓六。不知犯非犯。不知犯轻重。不知犯有残无残。不知恶非恶。不广利二部戒分别分部决定顺经。减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六事。尽命非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六事。尽命不依止。何谓六。知犯非犯。知犯轻重。知犯有残无残。知犯恶非恶。广利二部戒分别分部决定顺经。五岁过五岁。此优波离。我比丘成就六事。尽命不依止。

四弃捐法。

维耶离。迦兰陀子。须提难故。一制(次复二制)淫犯三事。淫未食身。波罗夷。淫大食身。土罗遮。口掁男根入不掁触。突吉罗。不犯者。不知。不听。狂。心乱。病。先作。

复次制。罗阅只。瓦师子。达贰迦故。一制(次复一制)不与取。犯三事。不与偷数取五钱。五钱余直。波罗夷。不与偷数取一钱。余减五钱直。土罗遮(土罗遮重罪也)不与偷数取一钱。减一钱直。突吉罗(突吉罗者恶作)不犯者。己想。同意。有暂用。饿鬼所有。畜生所有。粪扫想。狂。先作。

故断人类命。犯三事。为人当堕死掘坑者。突吉罗。堕生苦痛。土罗遮。死者波罗夷。不犯者。不故。不知。不欲杀。狂。先作。

不真实称过人法。犯三事。欲着故不真实称过人法。波罗夷。说彼精舍住比丘阿罗汉。解者土罗遮。不解者。突吉罗。不犯者。增上慢。不欲称说。狂。先作(四事竟)

十三事。

弄失精。犯三事。故弄失。僧伽婆尸沙。故弄不失。土罗遮。方便突吉罗。不犯者。梦中。若不欲。狂。先作。

女人身相近犯三事。身摩身。僧伽婆尸沙。身摩身衣。土罗遮。身衣摩身衣。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不听。狂。先作。

与母人恶口语。犯三事。极称说。呰毁大小便道。僧伽婆尸沙。除二道已极称说呰毁下双膝上。土罗遮。极称说呰毁身衣。突吉罗。不犯者。为义。为法。为解。狂。先作。

自叹供养。犯三事。向母人自叹供养。僧伽婆尸沙。向不成男自叹供养。土罗遮。向畜生自叹供养。突吉罗。不犯者。说衣食床座。病缘药具供给。狂。先作。

使行。犯三事。受思说。僧伽婆尸沙。受思不说。土罗遮。受而不思不说。突吉罗。不犯者。为僧。为福。为病行。狂。先作。

自作屋。犯三事。方便作突吉罗。一抟泥未至。土罗遮。彼泥至。僧伽婆尸沙。不犯者。窟屋草庵屋。为他除住屋。一切不犯。狂。先作。

作大舍。犯三事。方便作突吉罗。一塼泥未至。土罗遮。彼泥至。僧伽婆尸沙。不犯者。窟屋草庵屋。为他除住屋。一切不犯。狂。先作。

无根波罗夷法躯弃。犯三事。不问作欲殡说者。僧伽婆尸沙。突吉罗。问作欲骂说者。犯于形相事。不犯者。净见净。狂。先作。

比丘有少毫片异事受波罗夷驱弃。犯三事。不问作欲殡说者。僧伽婆尸沙。突吉罗。问作欲骂说者。犯于形相事。不犯者。如想语。教语。狂。先作。

破僧比丘至三谏不舍。犯三事。白者突吉罗。再语土罗遮。语竟僧伽婆尸沙。不犯者。不谏而舍。狂。先作。

助破比丘至三谏不舍。犯三事。白者突吉罗。再语土罗遮。语竟僧伽婆尸沙。不犯者。不谏而舍。狂。先作。

辱族比丘至三谏不舍。犯三事。白者突吉罗。再语土罗遮。语竟僧伽婆尸沙。不犯者。不谏而舍。狂。先作。

戾语比丘至三谏不舍犯三事。白者突吉罗。再语土罗遮。语竟僧伽婆尸沙。不犯者。不谏而舍。狂。先作(十三事竟)

三十事。

余衣过十日。犯一事舍堕。不犯者。满十日受。若施送与。失坏烧夺。同意取。狂。先作。

一夜离衣宿。犯一事舍堕不犯者。若向晓舍送与。失坏烧夺。同意取。比丘要。狂。先作。

取非时衣过月。犯一事舍堕。不犯者。满一月受。若施送与。狂。先作。

取非亲里尼衣。犯二事。方便取突吉罗。取已舍堕。不犯者。亲里贸易。少易多。多易少。比丘同意取暂取。除衣余物取。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非亲里尼浣故衣。犯二事。方便浣突吉罗。浣已舍堕。不犯者。亲里浣亲里。非亲弟子不语而浣。未着而浣。除衣余具浣。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非亲里居士妇求衣。犯二事。方便求突吉罗。求已舍堕。不犯者。时故亲里。若请。为他。自物。狂。先作。

过足求衣。犯二事。方便求突吉罗。求已舍堕。不犯者。余残。不为夺作与。不为失作与。亲里。若请。为他。自物。狂。先作。

非亲里居士居士妇。本不请为衣往自亲。犯二事。方便自亲突吉罗。自亲已舍堕。不犯者。亲里。若请。为他。自物。欲好作教不好作。狂先作。

二非亲里居士。本不请为衣往往自亲。犯二事。方便自亲突吉罗。自亲已舍堕。不犯者。亲里。若请。为他。自物。欲好作教不好作。狂。先作。

过三返语过六返住成衣与。犯二事。方便成与突吉罗。成与已舍堕不犯者。三返语六返住。减三返语减六返住。不语而与。主语与。狂。先作。

绣所杂作卧敷。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舍堕。不犯者。作帐覆地。拘执褥枕。狂。先作。

纯黑羊毛作卧敷。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舍堕。不犯者。作帐覆地。拘执。狂。先作。

不取等白等牻作卧具。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舍堕。不犯者。取等白等牻作。取多白多牻作。取纯白纯牻。作帐覆地。狂。先作。

未六年而作卧敷。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舍堕。不犯者。六年作。过六年。为他作教作。他作得用。作帐覆地。拘执褥枕。比丘要。狂。先作。

不取故卧敷缘善逝尺作新坐具卧敷。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舍堕。不犯者。取故卧具缘善逝尺作。无有取少作。都无有不取作。他作得用。帐覆地。狂。先作。

取羊毛过三由延。犯二事。初脚过三由延突吉罗。两脚过三由延舍堕。不犯者。三由延。减三由延。三由延还。夺更得。弃更得。教他领直。狂。先作。

非亲里尼浣羊毛。犯二事。方便浣突吉罗。浣已舍堕。不犯者。亲里浣非亲里弟子不语而浣。未用而浣领。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取银。犯二事。方便取突吉罗。取已舍堕不犯者。或园内园边自取教取举。彼有者当取。狂。先作。

种种卖银行。犯二事。方便行突吉罗。行已舍堕。不犯者。非银。非银相似者。不犯。狂先作。

种种贩卖行。犯二事。方便行突吉罗。行已舍堕。不犯者。问价直示语作净者。是我物我须是我须是。狂先作。

长钵过十日。犯一事舍堕。不犯者。满十日受。若施送与。失坏夺取。同意取。狂先作。

减五缀钵更作新钵。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舍堕。不犯者。失钵。破钵。亲里。若请。为他。自物。狂先作。

自乞缕织师织衣。犯二事。方便织突吉罗。织已舍堕。不犯者。缝衣禅带钵囊腰带肩带漉水物。亲里。若请。为他。自物。狂先作。

非亲里居士本不请。为衣往织师所自亲。犯二事。方便自亲突吉罗。自亲已舍堕。不犯者。亲里若请。为他自物。欲好织教不好织。狂先作。

自与比丘衣。嗔不可意夺者。犯二事。方便夺突吉罗。夺已舍堕。不犯者。彼与。同意取。狂先作。

取本衣过衣时。犯一事舍堕。不犯者。当时受。若施送与。失坏烧夺。同意取。狂先作。

三衣随其衣举着家内过六夜离。犯一事舍堕。不犯者。六夜离。减六夜离。六复至村内宿而去。六夜向晓舍送与。失坏烧夺。同意取。比丘要。狂先作。

过春余月求雨被衣。犯二事。方便求突吉罗。求已舍堕。不犯者。春余月求。春余半月持。减春余月求减春余半月持。至夏舍浣举。夺衣失衣。时着急事。狂先作。

知物向僧自求。犯二事。方便求突吉罗。求已舍堕。不犯者。问与谁。随君施法。用可得善利。随君心与。狂先作。

取药过七日。犯一事舍堕。不犯者。满七日受送与。失坏烧夺同意取。至成弃与。未具戒得服。狂先作(三十事竟)

九十二事。

知而妄语。犯五事。欲着故。不真实。称过人法。波罗夷。无根波罗夷法驱弃。僧迦婆尸沙。说彼精舍住比丘阿罗汉。解者。土罗遮。不解者。突吉罗。知而妄语。波逸提。不犯者。本说。误说。狂先作。

形相。犯二事。形相未具足。突吉罗。形相具足。波逸提。不犯者为义。为法。为解。狂先作。

两舌。犯二事。具足所两舌。波逸提。未具足所两舌。突吉罗。不犯者。不欲作别离。狂先作。

知如法止更举。犯二事。方便举突吉罗。举已波逸提。不犯者。非法群党。知非剑暮作剑暮故举。狂先作。

母人说法过五六语。犯二事。方便说突吉罗。句句波逸提。不犯者。有可知男。说五六语。减五六语。起更坐说。为异母人问事答事。为他说母人听。狂先作。

未具足说句法。犯二事。方便说突吉罗。句句波逸提。不犯者。教诵。狂先作。

实上人法。向未具足人说。犯二事。方便向说突吉罗。向说已波逸提。不犯者。向具足实。狂先作。

向未具足说比丘所犯罪。犯二事。方便向说突吉罗。说已波逸提。不犯者。向说床。不事事。若说非床。比丘要。狂先作。

同僧与衣后违法。犯二事。方便违突吉罗。违已波逸提。不犯爱恚痴畏与。破不成与故违。狂先作。

知物向僧求与人(梵本云与私也)犯二事。方便求突吉罗。求已波逸提。不犯者。问与谁。随君施法。用可得善利。随君心与。狂先作。

毁呰律。犯二事。方便毁呰突吉罗。毁呰已波逸提。不犯者。不欲毁呰言。诵经偈阿毗昙已。然后当诵律。狂先作。

斫鬼村二事。方便斫突吉罗。下下波逸提。不犯者。知此与此。取此须此此语净作。不念不知。狂先作。

呵责比丘。犯二事。方便诃责突吉罗。呵责已波逸提。不犯者。姓爱恚痴。作恐怖故呵责。狂先作。

余语犯二事。事未成余语突吉罗。事成余语波逸提。不犯者。不知问疾不答。打僧骂诤故。破僧竞故。非法党故。非剑暮作剑暮故不答。狂先作。

僧床榻褥拘执。露地布置。不举不别去。犯二事。初脚过土突吉罗。两脚过土波逸提。不犯者。举去。教别去。晒去。缘碍急事。狂先作。

僧堂舍布置宿。不举不别去。犯二事。初脚过阈突吉罗。两脚过波逸提。不犯者。举去别去缘碍暂出。住彼白缘碍急事。狂先作。

比丘嗔不可意驱出僧房。犯二事。方便驱出突吉罗。驱出已波逸提。不犯者。无暂故驱出教驱。彼物具出教出。狂故打骂诤乱。作斗僧故。弟子不如法故驱出教驱。彼物具出教。狂先作。

知比丘先住相近宿犯二事。方便卧突吉罗。卧已波逸提。不犯者。病故住。寒热故住。急事。狂先作。

僧房重阁屋。尖脚床榻用力坐。犯二事。方便用力坐突吉罗。用力坐已波逸提。不犯者。非阁屋团脚牢。无有住者立过取物。狂先作。

知虫水浇泥草。犯二事。方便浇突吉罗。浇已波逸提。不犯者。不故。不知。不念。狂先作。

过是再三重治者。犯二事。方便治突吉罗。治已波逸提。不犯者。再三重。减再三重。窟屋草屋。为他自物。除住居。一切不犯。狂先作。

不差教比丘尼。犯二事。方便教突吉罗。教已波逸提。不犯者。问诵师语诵。问事答事。为他说尼听。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教比丘尼日入者。犯二事。方便教突吉罗。教已波逸提。不犯者。问诵师语诵。问事答事。为他说尼听。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往尼舍教。犯二事。方便教突吉罗。教已波逸提不犯者。时故问诵师语诵。问事答事。为他说尼听。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说贪食教尼。犯二事。方便说突吉罗。说已波逸提。不犯者。说衣床座病缘药具供顺。敬重供养故教。狂先作。

共尼同一道行。犯二事。方便行突吉罗。行已波逸提。不犯者。时故不相随去尼随去。比丘不随不要去急事。狂先作。

共尼同船上。犯二事。方便上突吉罗。上已波逸提。不犯者。度不相随上尼随上。比丘不随上不要上急事。狂先作。

与非亲里尼衣。犯二事。方便与突吉罗。与已波逸提。不犯者。亲里贸易。少易多。多易少。尼同意取暂取除衣余物取。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缝非亲里尼衣。犯二事。方便缝突吉罗。针针波逸提。不犯者。亲里。除衣缝余物教缝。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共一尼一处坐。犯二事。方便坐突吉罗。坐已波逸提。不犯者。有可知男伴。立不坐。无异坐。狂先作。

共一母人一处坐。犯二事。方便坐突吉罗。坐已波逸提。不犯者。有可知男伴。立不坐。无异坐。狂先作。

知尼叹饭食。犯二事。当食而受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旧檀越。六法尼。沙弥尼。除五种食。一切不犯。狂先作(昙摩罗叉云。五种食者。麨饭鱼肉煮麦饭也)展转食。犯二事。当食而受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时故彼二请一处一食。举村请已随彼食。众人请已随彼食。请时比丘言当去。常食筹食。月半说戒。月朝。除五种食一切不犯。狂先作。

过是所住食。犯二事。当食而食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病故。不病食去已。更来食者。主请为设食。若不足。除五种食一切不犯。狂先作。

过满两三钵取。犯二事。方便取突吉罗。取已波逸提。不犯者。满两三钵。减再三钵。亲里若请。为他自物。狂先作。

请食已不嘱食而食。犯二事。当食而受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嘱而食嘱已当食而受。为他受。时须七日(梵本七日者皆言七时无日字)终身因缘食。狂先作(译者解云。因缘食者食已不嘱。后饥须当自求乞一钵食。授与彼嘱食比丘。比丘即或一口或五三口食已。还授与得啖也)比丘请食已不嘱食强请食。犯二事。彼言当受食者突吉罗。食竟波逸提。不犯者。与嘱者食。为他与去。时须七日。终身因缘与食。狂先作。

群食犯二事。当食而受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时故两一处食。乞共一处食。常食筹食。月半说戒月朝。除五种食一切不犯。狂先作。

非时所食所啖者。犯二事。当食而受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时须七日。终身。狂先作。

举所食。啖食啖者。犯二事。当食而食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随时随时食。时须时须食。七日七日食。终身食。狂先作。

不受着口中犯二事。当食而取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水及齿木。狂先作。

自为求好食食。犯二事。当食而受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病为病者求。不病食病者残。亲里若请。为他自物。狂先作。

知水虫饮。犯二事。方便饮突吉罗。饮已波逸提。不犯者。知饮水虫不死而。狂先作。

有食舍相近坐。犯二事。方便坐突吉罗。坐已波逸提。不犯者。大家行床捡手足坐。小家床不相接坐。比丘有伴。俱出俱淫罢。非宿屋。狂先作。

屏障处共母人床坐。犯二事。方便坐突吉罗。坐已波逸提。不犯者。有可知男伴。立不坐。无异意坐。狂先作。

自手与无衣异学夫妇食。犯二事。方便与突吉罗。与已波逸提。不犯者。教与不自与。放地与。狂先作。

去视军发行。犯二事。当去突吉罗。立彼视波逸提。不犯者。住精舍见。比丘或立坐卧来去见。因缘急事。狂先作。

过二夜军宿。犯二事。方便宿突吉罗。宿已波逸提。不犯者。二夜宿。减二夜宿。三夜向晓复宿。病故为病军将逼留缘碍急事。狂先作。

去视战阵犯二事。当去突吉罗。立彼视波逸提。不犯者。住精舍见。比丘或立坐卧来去。有所作去。急事。狂先作。

比丘嗔不可意与手卷。犯二事。方便与突吉罗。与已波逸提。不犯者。触娆欲脱故与。狂先作。

比丘嗔不可意举手相恐。犯二事。方便举突吉罗。举已波逸提。不犯者。触娆欲脱故举。狂先作。

知比丘犯罪覆藏犯一事。波逸提不犯者。打僧骂故群诤故不向说。破僧竞故不向说。刚强害命复梵行。不见余好比丘。不欲覆藏。知自现故。狂先作。

比丘若来村邑食。彼人已或与或不与遣者。犯二事。方便突吉罗。遣已波逸提。不犯者。俱一处不足故遣。见贵物相打起贪法故遣。见母人起不乐故遣。病守精舍与食而遣。欲作非威仪故遣。狂先作。

燃火炙。犯二事。方便然突吉罗。然已波逸提。不犯者。病故他作而炙油火蛇窟。因缘急事。狂先作。

法事可作已后违法。犯二事。方便违突吉罗。违已波逸提。不犯者。非法党故。知非剑暮作剑暮。狂先作(五十五)

未具足过二夜同宿犯二事。方便卧突吉罗。卧已波逸提。不犯者。二夜住。减二夜住。三夜向晓复住。一切覆不障。一切障不覆。都不覆不障。未具足卧比丘坐。比丘卧未具足坐。俱坐。狂先作。

恶见至三谏不舍。犯二事。白者突吉罗。语竟波逸提。不犯者。不谏而舍。狂先作。

知是非法语比丘不舍所见共止。犯二事。方便共止突吉罗。共止已波逸提。不犯者。知未举。若罢舍见。狂先作。

知是摈沙弥安处。犯二事。方便安处突吉罗。安处已波逸提。不犯者。知不摈舍见。狂先作。

取宝犯二事。方便取突吉罗。取已波逸提。不犯者。宝似宝者。或园内园边自取教取举。彼有者当取。似宝者。同意取暂取。粪扫想取。狂先作。

不取三恶色作新衣。着犯二事。方便着突吉罗。着已波逸提。不犯者。取著作净已失脱灭。以净缝牒不净。补缘。狂先作。

减半月浴。犯二事。方便浴突吉罗。浴竟波逸提。不犯者。时故半月。过半月。卒行浴。边国中。狂先作。

故断众生命有四种。为当堕死掘坑者。突吉罗。人堕死。波罗夷。阅叉饿鬼畜生人像者堕死。土罗遮。畜生堕死。波逸提。不犯者。不故不知。不欲杀。狂先作。

故弄比丘悔。犯二事。方便弄突吉罗。弄已波逸提。不犯者。不欲弄悔。知不满二十与具足。知过时食。知饮酒。知与母人共屏处坐。知此教悔。狂先作。

指挃笑。犯二事。方便笑突吉罗。笑已波逸提。不犯者。不欲笑。有事故。狂先作。

水戏犯二事。没水下戏突吉罗。在水上戏波逸提。不犯者。不欲笑。有事入水。或没或出。渡故去急。狂先作。

母人同宿。犯二事。方便卧突吉罗。卧已波逸提。不犯者。一切覆不障。一切障不覆。都不覆不障母人卧比丘坐。比丘卧母人坐俱坐。狂先作。

比丘恐怖。犯二事。方便怖突吉罗。怖已波逸提。不犯者。不欲怖。有贼恶虫毗舍遮故。示色声香味细滑。狂先作。

藏衣钵坐具针筒腰带。犯二事。方便藏突吉罗。藏已波逸提。不犯者。不欲笑恶处与举。若举说法已与。狂先作。

比丘比丘尼六法尼沙弥沙弥尼所。自求衣着不与直。犯二事。方便着突吉罗。着已波逸提。不犯者。彼与。同意取。狂先作。

比丘无根僧残法驱弃。犯二事。方便驱突吉罗。驱已波逸提。不犯者。如想语教语。狂先作。

知盗共一道行。犯二事。方便行突吉罗。行已波逸提。不犯者。不相随去。人随去比丘不随去。要急事。狂先作。

共母人一道行。犯二事。方便行突吉罗。行已波逸提。不犯者。不相随去。母人随去比丘不随去。不要去。狂先作。

知人年减二十与具足。犯二事。方便与具足突吉罗。与具足已波逸提。不犯者。年减二十想满与。年满二十与具足。狂先作。

掘地犯二事。方便掘突吉罗。下下波逸提。不犯者。知此与此。须此取此。此语净作。不故不念。不知。狂先作。

过是求药。犯二事。方便求突吉罗。求已波逸提。不犯者。请是药求是药。请中夜者求中夜。请我此药。我少此药。示须此药。亲里若请。为他自物。狂先作。

比丘说法时语。若我不学此所学戒。当问余真持律比丘。犯二事。方便语突吉罗。语已波逸提。不犯者。言当知当学。狂先作。

知比丘相打骂诤立听。犯二事。当去突吉罗。立听已波逸提。不犯者。听此已当舍止息。当自避故去。狂先作。

僧断事时不嘱起去。犯二事。轻而离突吉罗。离已波逸提。不犯者。打僧骂故。乱斗诤故去。破僧竞故去非法群党。非剑暮作剑暮。若病为病急大小便。不欲坏剑暮。正尔当还故去。狂先作。

作扰动。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如我师所受问若说。狂先作。

饮酒犯二事。当饮而取突吉罗。口口波逸提。不犯者。非酒似酒气味。在羹中。狂先作。

有比丘不白非时入村。犯二事。初脚过障突吉罗。两脚过波逸提。不犯者。急有所作。有比丘白去。无比丘不白去。精舍去。尼舍去。异学处去。道由村过。急事。狂先作。

请食时有比丘不白。食前食后彼舍中行。犯二事。初脚发过突吉罗。两脚过波逸提。不犯者。时故有比丘白而入。无比丘不白入。家边道他家去。园内去。尼舍去。异学处去。急事。狂先作。

先未通入王门。犯二事。初脚发过突吉罗。两脚过波逸提。不犯者。先通。非王种。不拜为王。王夫人俱出。宿屋。狂先作。

贡高犯二事。事未成贡高突吉罗。事成贡高已波逸提。不犯者。不欲贡高。不广闻。减再三返闻。狂先作。

骨牙角作针筒。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禅镇攒。药筒药匕(梵本用柿药着眼中物。不名匕也)斧拂柄。狂先作。

过量作床榻(梵本不言榻也音似名小床也)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如量作。减作他作。过量得截用。狂先作。

绵缠结作床榻。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禅带腰带钵囊。漉水物作枕他作得破用。狂先作。

过重作两被。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如量作减作。他过量作得截用。狂先作。

过量作泥洹僧。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如量作减作。他过量作得截用。狂先作。

过量作坐具。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如量作减作。他过量作得破用。狂先作。

知如来衣量作衣。犯二事。方便作突吉罗。作已波逸提。不犯者。减作。他过量作得截用。狂先作(九十二事竟)

四悔过法(译者解云。四悔者。或言应说法。或言应发露者也)

入家内自手取非亲里尼食。犯二事。当食而取突吉罗。口口是悔过。不犯者。亲里。教与不自与。放地与。精舍内与。时须七日。终身因缘。六法尼。沙弥尼。狂先作。

比丘尼索不诃而食。犯二事。当食而受突吉罗。口口是悔过。不犯者。自有食教与不自与。他有食与不教与。教与未得食者。六法尼沙弥尼。除五种食一切不犯。狂先作。

拜为学家中自手取食。犯二事。当食而取突吉罗口口是悔过。不犯者。若请若病。请者病者。残常食。时须食。七日终身。因缘。狂先作。

阿练若住处中。先不差园外自手取食。犯二事。当食而取突吉罗。口口是悔过。不犯者。若差若病。差者病者残。山所生根皮叶花果。时须七日终身。狂先作(四悔过竟)

众多法。

前后参差着泥洹僧。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前后参差披衣。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露身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露身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眠急事。狂先作。

呵责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呵责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

病急事。狂先作。

左右视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左右视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狂先作。

作大高声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作大高声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狂先作。

蹲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覆头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眠急事。狂先作。

覆头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眠。狂先作。

现胸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现胸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眠急事。狂先作。

下垂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

病眠急事。狂先作。

抄衣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抄衣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

病眠急事。狂先作。

摇臂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摇身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眠急事。狂先作。

摇头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狂先作。

摇头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眠急事。狂先作。

弄手脚入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弄手脚坐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不端一受饭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左右视受饭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多取羹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若种种亲里若请。为他自物。急事。狂先作。

堆受饭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爴堆饭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爴残着一处食。急事。狂先作。

不端一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处处采饭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采与他采出。急事。狂先作。

多羹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种种亲里若请。自物急事。狂先作。

大作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若饼果。急事。狂先作。

长作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饼果急事。狂先作。

抟未至张口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含饭语突吉罗。不犯者。狂先作。

一切手入口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作[口*(十/田/寸)][口*集]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作吸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舐唇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吐舌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缩鼻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狂先作。

截抟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若饼果。急事。狂先作。

作吐出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若饼果。急事。狂先作。

舐手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狂先作。

放钵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放残着一处食。急事。狂先作。

振手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作酪饭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腻手取水器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当洗教洗故取。急事。狂先作。

自为索羹饭食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亲里若请。为他自物。急事。狂先作。

羹味覆饭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主覆与不欲更得。急事。狂先作。

呵想视他钵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不呵想视。急事。狂先作。

澡钵水有饭泻家内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撩去若破泻外。急事。狂先作。

为骑乘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狂先作。

后行为前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道外为道中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地坐为床上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卑床为高床坐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急事。狂先作。

立为坐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狂先作。

为卧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为覆头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露头急事。狂先作。

为缠头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露发急事。狂先作。

为垂衣坐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狂先作。

为着屣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狂先作。

为着屐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狂先作。

为持杖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为持盖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狂先作。

为持刀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知。狂先作。

为持器仗(梵本音不言器仗也更有名难转也)说法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狂先作。

生草上作大小便涕唾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知病。非生草用拭。急事。狂先作。

水中作大小便涕唾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水边洗。急事。狂先作。

立作大小便突吉罗。不犯者。不故不念不知。病。狂先作(众多七十四竟)

End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正如正如法师答:当然可以,但一定要恭敬虔诚。恭敬虔诚,才有功德利益。立佛像、瞻仰礼拜佛像的意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见贤思齐,向佛菩萨学习。也是信仰者向佛菩萨学习的一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佛经放生故事

佛经放生故事《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

一举四得抄佛经

宗舜法师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

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

佛经中的吉祥义

佛经中的吉祥义圆慈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处或何人,吉祥总是与人们的心愿或言语有关:它是用来传送人们美好的内心祝愿

让优美的佛经点亮心灯!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研究佛经的结论

◎ 尤智表 我研究佛经的动机是为了求知,不像有些人是受了严重的刺激,为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信佛的动机完全不对,但受刺激后的神经,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对佛教的各部门,反不能获得客观的观

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 唐 人大约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了佛教。汉哀帝元寿 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国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这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理论

◎ 石 纹 佛经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更被誉为四大译师。他们的翻译理论及翻译作品,对中国的哲学、美学、语言,以至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邃的影响,他们严谨的翻译态度

赵朴初谈古代佛经翻译家

◎ 善 言问:历史上象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答:再举法显和义净法师。前面提到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

元音老人:别误解了佛经里的功德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等持:定之别名。梵语旧称三昧,译曰定,新称三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于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于定散二心也。假使在于散心而心专注于一境即三摩地。故译为定者不可也。《唯

于凌波: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于凌波居士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 ]。佛陀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佛陀涅槃,随行的弟子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方广锠: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方广锠初学者常把阅读佛典视为畏途,说:明明那些字都能认识,可是串到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好象看天书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佛典所表达的思想并不那么深奥,不是人

助印佛经:快速消业 延寿 增长智慧福

佛经和各种善书有导化世人的功效,能够多读,对任何人都是好事,之所以能够出资印制各种经书,都能得到不同的功德。单是印经,就可以有以下的十项功德: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二、常得

佛经中说供僧、斋僧功德

《赞僧功德经》佛陀云:若有清信士女等,能於十念生信心;平等供养比丘僧,是人获得无量报。《四十二章经》上云: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

佛经中真如是什么意思

真如,佛教术语,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无我,无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实非虚,非真非妄,非有非无,非是非非,非生非灭,非增非减,非垢非净,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圆,等等不可尽说。何以故?一切实虚

佛经中的总持和等持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总持”为梵语陀罗Dhamacron;randotblw;i,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之义,以念与定百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

佛经里常说的“贤劫千佛”是什么意思?

为何现在称为“贤劫”?《行宗记》云:“此界成后,有千佛出世,既多贤圣,故名贤劫”。“贤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中劫的名称,共有八十小劫的漫长时间。期间有千佛出世,第一尊为拘留孙佛,第二尊为拘那含牟尼佛

佛经中讲的“五浊”是什么意思?

一,众生浊。我们现在的众生,这里指的是我们世间的人,身心污染到极处,我们不相信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父母不孝,对师长不敬。二,见浊。没有正确的知见,迷惑颠倒,认假为真,没有

郭耀华: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

郭耀华: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

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槃的概念原始佛教即以“烦恼永尽,心无取执,解脱诸漏”来解释涅槃,一切有部以“择灭”解说涅槃,大乘中观派以“

佛经中对五逆罪的说法

1、大小乘通用五逆罪:(1)杀父杀母;(2)杀阿罗汉;(3)出佛身血;(4)破和合僧;(5)诽谤正法。(《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2、大乘五逆罪:(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

迦叶执着于头陀苦行 佛陀涅槃后集结佛经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着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着,见不到

净空法师讲解:佛经里面的小三灾

人为的灾难是社会动乱,佛经里面所讲的小三灾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武战争。小三灾经上讲得很清楚,战争七天七夜,叫刀兵劫。刀兵劫之后是瘟疫,瘟疫的时间七个月七天。再接-着就是饥饿,人找不到吃的东西,时间多久

佛经中的“三世诸佛”,分别指的谁?

在《法华经》就是十方三世诸佛齐聚灵鹫山,为众生应机说法,经文中也有“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之说。那么,三世诸佛分别是谁,是指代三尊佛吗?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量寿经》中提及阿弥陀佛时说:“彼佛如来,来

佛经中的十念是什么意思

1、十念往生:恶业凡夫,临终时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下品下生。2、念十口气的南无阿弥陀佛。3、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念佛、念法、

佛经中说的授记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授记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授记最初的意思是佛说法的一种形式。它被列为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它音译为和伽罗那、毗耶佉梨那、弊迦兰陀、和罗那。又义译为授决、受决、受记、记别、记说、记。授记有说明

佛经中授记是什么意思

佛经中的“授记”意思是提前预见到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并且告诉他,让他更加努力的修行。授记是佛教的专出名词,是十二部经的一种,它的意义是预报,是佛对于已发心的众生,预报其必将成佛者。原先在帝王制的时期,

卢志丹:“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

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据《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菩萨本生鬘论》等经典记载: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个大国名叫大车国。国王有三个太子,第一太子叫大生,第二太子叫大天,第三

佛经上所说的实相是什么?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凡夫

佛经说的善根是什么

这是一个佛学术语。说的是,行为、语言、思想(即身、口、意)的三种善行(即三善业),坚固不拔,犹如大树之根,故称“善根”。又,三业清净能生妙果,生余善,犹树之根能生花果,故称“善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

十二因缘是哪部佛经

四谛:杂阿含经卷十五、卷十六、中阿含卷七象迹喻经、卷二十五念经、长阿含卷八众集经、卷九‘十上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四、卷四十二、四谛经、旧华严经卷四、卷五、新华严经卷十二‘四圣谛品’、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

冯培德:佛经的真伪问题

佛陀释迦牟尼在世说法将及五十年,话题难道天天都光讲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不谈别的问题吗?倘若他每天都光是讲这些基本观念,就算听者不厌,他自己不也讲到觉得厌烦?推想他是必然会常常提及基本观念的,但是

从佛经中看三恶道之苦

昔日,佛陀在摩竭国甘黎园中城北石室窟中说法。当时有很多猎人上山打猎,布下罗网,捕杀鹿群。有一只鹿因落入网中而大声呼叫,猎人们听到鹿的叫唤声,奔驰搜寻之中,也掉入了捕兽网中。许多猎人因此死亡,即使未丧命

什么是佛经中讲的三种十波罗蜜?

什么是佛经中讲的三种「十波罗蜜」? 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

黄智海:《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释黄智海居士讲述尘空法师鉴定序佛法普遍於法界,佛性普具於有情,众生皆可成佛,诸佛皆有净土。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严净佛土之行。故净土法门,广大深圆,统摄诸宗,普被群机,在佛法中居

佛经中讲的“劫浊”

在佛经中,佛陀经常提到“五浊”,说我们处于五浊世间,那什么是“五浊”呢?我们简单学习一下。“浊”就是污染,“五浊”,就是五种污染。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命浊、劫浊这五种,“五浊”也叫“五滓”,也叫“五

佛经中那些令人惊艳的偈语

1、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法苑珠林·八苦部》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

凡夫读佛经有哪些禁忌呢

1.佛从没说过“读佛经不能吃肉”,尽可放心。目前中国佛教,只有出家人才禁肉食(西藏藏传佛教出家也可肉食),其他所谓“禁忌”,要以佛经为准,或以古代祖师言论为准。2.读经唯须恭敬,印光祖师开示说:“一分

凡夫读佛经的作用有哪些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

凡夫诵佛经的方法是什么

在诵读佛经之时,以环境而视可分为“出声或默念”。如出声念诵而言,可以有效的避免我们昏沉,也就是打瞌睡。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细心,能够听到自己念诵的经文是否出错,会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而默念则适用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