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1296部 金刚针论 - 乾隆大藏经
2025-07-11 09:37

金刚针论

如婆罗门言。众典之内。四围陀正。又于此中念为其正。又此念中能所诠正。又于此中能诠为正。唯此最上无法过此。世若无此业云何作。由此能诠。若爱若恚从此而生。如一切姓婆罗门上。今此言诠亦复如是。

此理不然。所以者何。彼婆罗门何姓何命。复云何知。行业云何。如何得此婆罗门名。又此围陀。云何称正。帝释元因。云何傍生傍生云何。生于月天。日天元因。复生傍生。风天火天水天元因。展转往来。云何如是。

又彼妄执。天中死已复生天中。人中死已复生人中。傍生亦然。四围陀内作此说者。皆非正理。此命是何。何因名命。婆罗门等亦复如是。

又汝外道婆罗门言。正典所说。婆啰帝山产七禽兽。那娑啰陀及别鹿迦陵惹哩山。彼山所有鹦鹉鹭[斯/鳥]鹅鹿之类。生在人中俱噜乞晒(二合此云福地)。从彼死已生在婆罗门中。解四围论。

此等禽兽鹿鹅鸳鸯。出生人中。彼兽之命。是婆罗门非婆罗门。所以者何。彼命若是而非禽兽。彼命若非彼生婆罗。此言非理。

婆罗门执。四围陀论是万法本。亦号真如。非于余姓而许受食。

于首陀处数数受利。正违自宗。何名净行。由此亦非真婆罗门。

又四围陀婆罗门法。妄执正命及于正法婆罗门种。亦复非理。云何正法。种姓间杂。何名最上。所以者何。非最间杂。其事云何。

且如父名那洛乞叉。其子乃名兵誐罗仙。又如父名阿誐悉帝。其子亦名阿誐悉帝(二合)。又如父名布沙野(二合)左。其子乃名娇尸迦。又如其父名俱舍子。其子名为僧萨多(二合)誐。又如父名迦痴那。其子亦名迦痴那。又如父名婆左虞腊么(二合)。其子乃名娇怛么。又如父名迦罗舍(引)。其子乃名讷噜(二合)拏左哩野(二合)。又如父名底逸底哩。其子乃名底帝哩[口*女](尼所引)迦。又如父名捺啰(二合)[牟*含]。子名仙觉。又如母名野鹿采鱼人生。其子乃名嚩野(二合)僧子觉乞晒(二合引)。父首陀姓其子乃名尾湿(二合)弥怛览(二合)。母是毡陀罗。子名嚩瑟姹(二合)。母名乌哩嚩(二合)尸。天所生女非婆罗门。如上所说。何因固执言婆罗门人间最上。又如所执戌噜(二合)底经正亦非理。是故所有婆罗门法。道理亦非。

又如所执。婆罗门法。新肉紫矿及盐等物。戌陀应受。汝婆罗门。勿宜受之今何不尔。

又如彼计。乳卖婆罗门行虚空堕落非婆罗门。食肉堕空非理亦尔。是故应知。买卖乳肉婆罗门。非戌陀之法。由此当知。一切非食肉乳等人及非买卖。皆总得名婆罗门邪。是故应知。乳肉计卖非婆罗门。妄执非法。

又世间姓妄执最上。亦非正法。如刹帝利。毗舍戌达各执最上。应皆总名婆罗门姓。

又执苦身名婆罗门。诸有苦身一切总应名婆罗门。

又彼妄执杀婆罗门而获罪重。害彼眷属获罪亦尔。复执彼从净天口生。刹帝利姓彼天身上。毗舍首陀身足而生。若杀于彼故获重罪。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应杀余姓其罪非有。害余眷属非有亦然。由是妄执不契正理。

又彼所执。破坏彼行。破坏檀行。及彼受施。若智若身皆获重罪。

此不应然。所以者何。身智之中何者得名号婆罗门。应首陀等皆有身智。悉应得名婆罗门邪。

又彼妄执。解四围陀及弥[牟*含]婆。并僧佉论尾世史迦。乃至诸论皆悉了达。名婆罗门。

此理亦非。如首陀等。亦解彼论晓了彼义。应皆得名婆罗门邪。

若修苦行名婆罗门。彼首陀等亦能行之。应亦得名婆罗门邪。

解诸术数名婆罗门。彼采鱼人及诸乐人。了解术数种种差别。亦可得名婆罗门邪。

是故应知。行非婆罗门。业非婆罗门。檀行受者非婆罗门。

彼刹帝利毗舍首陀。亦能行之。应皆得名婆罗门邪。是故应知。非族非业非行非生。乃至于德名婆罗门。

彼因何立日如军那花。亦似白月。离一切染善修胜行。威仪无缺戒行具足。善伏诸根除断烦恼。无我无人离诸执着。及贪嗔痴悉皆远离。如是乃名真婆罗门。

又离爱染乃至畜生。不生贪着修清净行。名婆罗门。

是故得知此速骨噜(二合)大仙所说。此婆罗门非姓非业非德非行。亦非工巧。如旃陀罗。善四围陀工巧艺能德行具足。应可得名婆罗门邪。是故应知。非命非姓非智非身。亦非业行名婆罗门。

又如首陀。苦行修学解四围陀。获五通仙。汝婆罗门云何奉事此下种姓。又彼仙道四姓皆得。云何余姓名非最上。

又如帝释。往修善业得生彼天。本下种姓。彼经正文作如是说。此婆伽晚及于帝释。彼下种姓。如是征诘。一准于前。又彼所说。大自在天。及于天后口中。生彼帝释诸天及器世间。非从世间生大自在及生天后。本能生末非末生本。是故此言违彼正说。本下种姓。云何妄执从彼而生。故知非理。又如首陀命终生彼大自在天。汝婆罗门。云何奉事彼下种姓。

又如汝说。婆罗门法。服气饵药苦行绝食。名婆罗门。

彼首陀等亦能行之。此应得名婆罗门邪。

又彼所执。于首陀处手中受食经于一月。现身变为首陀之身。后报生中决定作狗。

又婆罗门娶首陀女以为其妻。父母家神皆悉远离。死入地狱。

此执非理。婆罗门姓与彼首陀有何差别。

如迦痴那大仙。从于鹿胎而生。苦行修学乃证仙道。此仙岂可从婆罗门而乃生邪。

如嚩野(二合)娑大仙。从采鱼女之所生故。苦行修学而成仙道。此仙岂是婆罗门姓。是故妄执不契正理。

又如嚩斯瑟吒(二合)大仙。从于乌哩嚩(二合)尸天女所生。苦行修学乃获仙道。此仙岂是婆罗门生。

又如鹿角大仙。生于鹿胎。修习苦行而成仙道。此仙岂是婆罗门邪。

又如尾湿嚩(二合)弥怛噜(二合)大仙。从于旃陀罗家女之所生。此仙岂是婆罗门耶。是故应知。调伏诸根不执我人。勤修梵行远离染欲。永息诸惑。由此方名真婆罗门。而非从彼族姓而生。如何妄执。婆罗门姓世间最上。戒行清洁族姓无杂。以此妄执非最为最。是故当知。彼婆罗门。非姓非命非族非行非业非生名婆罗门。

又如多人本下种姓。持戒修福而得生天。何因族姓乃生天邪。

又如汝宗迦痴曩大仙。尾野(二合)娑大仙。嚩尸瑟吒(二合)大仙。觉善大仙。尾湿嚩(二合)大仙。弥怛啰(二合)大仙。曩啰那大仙。此等大仙皆从下姓种族而生。苦行修因乃获仙道。何故妄执种姓非杂世间最上。是故虚言应非信受。

又如彼执。婆罗门姓梵王口生。刹帝利姓梵天臂生。毗舍种姓梵天髀生。从于梵足乃生首陀。是故虚妄多作是执。又执苦行坚守其志名婆罗门。应采鱼人染师皮作及首陀等。坚志苦行。应皆总名婆罗门邪。

又执彼形编其髻发。腰带索系手执木杖。衣素俭食名婆罗门。余戌陀等亦能行之。应此总名婆罗门邪。又执四姓皆从梵生。如何父一子姓乃别。应可首陀乃至余族一父所生子姓应殊。此既不尔。彼云何然。

又婆罗门从一梵天口中而生。姊妹兄弟自相交契。世所呵厌。汝能行之。云何清净。是故妄执非净称净。如一父母而生四子非可别姓。如何妄执。此婆罗门。此刹帝利。此是毗舍。此是首陀。云何一父子姓各别。是故四姓妄执差别。

非如象马牛羊驼鹿师子虎狼形足各异。此是牛迹乃至象迹可分差别。又如一树出生花果。可无有异。非余花卉。生处不同非可令同。汝今四姓道理亦然。若婆罗门若刹帝利乃至首陀。皆从一父之所生故。云何妄执四姓差别。

复有天王名喻地瑟致(二合)啰。虔恭合掌来诣仙人吠娑波洒头面礼足而白大仙。云何得名婆罗门德。复云何名婆罗门相。差别之相复有几种愿今演说令我了解。

时彼仙人吠娑波洒。乃告王言。忍辱精进静虑般若。此乃名为婆罗门德。远离贪嗔及诸杀害一切有情。是名第一婆罗门相。于他所有一切财物而非贪受。是名第二婆罗门相。远离暴恶性行温和。不封我人。舍离系缚及诸欲染。是名第三婆罗门相。于人天女乃至傍生恒离染着。是名第四婆罗门相。又复成熟一切有情恒起悲愍。调伏诸根清净最胜。是名第五婆罗门相。如是五种悉皆具足。名婆罗门。若封彼我非具五相。皆名首陀。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非族非姓及修苦行成婆罗门。彼旃陀等具足五相。亦得名为真婆罗门。由如是理。彼婆罗门亦名首陀。首陀亦名真婆罗门。

彼喻地瑟耻(二合)啰白仙人言。彼婆罗门行不杀行获果清净。此乃少分名婆罗门。

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此四姓别。皆由过去宿业因缘。犹如世间胎生有情。一切皆从秽处根生。有何差别。是故戒行复修德业。名婆罗门。乃至首陀修于德行。成婆罗门。

若婆罗门不修德业。此亦得名下劣首陀。

又此五根能起恶业。恒应调伏。犹如大海沉溺有情。应求济度令超彼岸。尔时喻地瑟耻(二合)啰王。闻仙所说。了解踊跃。以此所闻回施一切无边有情。悉令晓悟。非为自身及贪己命。我今日夜修习忍辱。远离眷属及于嫉妒。一切欲境更不耽着。趣求解脱恒修净行。

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不杀有情远离贪嗔清净无比。如是名为婆罗门行。调伏诸根。布施忍辱。真实梵行。悲念愍护一切有情。修习智慧。如是名为婆罗门行。离邪苦行。应有情机所有众苦。如是名为婆罗门行。

又婆罗门誐野怛哩(二合)经咒中说。苦行离执调伏诸根。四时行施爱念有情。舍离睡眠。恒修净行经于千劫。方得名为真婆罗门。

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若人解了四围陀论。名婆罗门。称姓最上。余首陀姓亦能了解。何非最上。

譬如四姓同游圣境。所有踪迹。不可分别此人之踪非彼人迹。一姓四姓亦复如是。由假施设本无差别。

又如世间牛马等形。相状虽异。男女二根同类不殊。彼婆罗门与刹帝利毗舍首陀。一姓四姓相望亦然。

又如一人血肉屎尿手足诸根。与众多人所有血肉同类亦然。

又如莲花刹怛哩花月螺光色可分差别。于余四姓色相无异。如何差别。又如牛马乃至象鹿行于染欲。而非交契可分差别。今婆罗门与刹帝利毗舍首陀。互相交契而行染欲。皆同胎生有何差别。

又如婆罗门所生之女。对余婆罗门同姓姊妹。云何交契。姊妹兄弟夫妻乃尔。世间首陀非行此法。

譬如世间忧昙钵树。花果枝叶虽复众多根身无异。非能分别此彼之花。汝婆罗门亦复如是。非可交会同姓姊妹。世所呵厌非可行之。

又如舍离身语不善恒修净业名婆罗门。破毗舍等亦能行之。得彼大仙名嚩私瑟姹(二合)

又如世间之火能烧柴薪而无分别。今婆罗门对余诸姓无异亦然。

又如彼宗弥野(二合)娑大仙。本是采鱼父之所生。亦非是彼婆罗门生。

又如半拏嚩王。兄弟五人同一母生父乃各别。此由宿业同母别父非由于姓。而妄执别。

又如世间盐处于水。形虽可隐盐味非无。宿业随身隐显亦然。如是妄执。诸有智人。应当审悉非可依信。

End

传统注疏《金刚经》

施青石唐代以后,翻译佛经的工作基本停止。但《金刚经》却以注疏、释论的形式,持续影响着中国文化。不知不觉间,《金刚经》已经褪去了印度文化的繁杂琐碎,甚至超越了宗教的神秘玄虚,成为中国文化中安身立命的人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 朱 棣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

《金刚经》解决的问题

◎ 济 群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假如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那我敢断定他一定还没能够树立正信。因为一个不清楚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人,对于学佛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样也是搞不明白的。 从《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梦 参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因为我们都迷了,迷了我们的真心,迷了我们的性体,这部经能启发我们,能够使我们恢

《金刚经》是解决“心”的问题!

禅 觉《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

读《金刚经》得财富无量的原因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

沈家桢:金刚经的作用_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的作用有哪些?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

沈家桢:金刚经与极乐世界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如何运用《金刚经》于生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研究《金刚经》中佛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上面我已经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逐渐在心中占了重要地位,可是好多年来,我总觉得这个观念对人类没有好处。我的疑问是:如果大家都觉得世界上的一

沈家桢:《金刚经》能消业障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

沈家桢:怎样念《金刚经》

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

南怀瑾讲《金刚经》:人生原来可以如此通达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属于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学术上划为般若系。般若类经典约占大乘经典的三分之一,《金刚经》和《心经》是流传最广的般若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四)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最后,佛再次强调持诵此经、为人演说的福报,胜过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二)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佛再次破微尘、世界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三)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 总结

对此经的宗旨,古今大德有多种归结,如《金刚经六祖口诀》把全经宗旨归纳为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我总结为:般若方便不二为宗,实相为体,无相为相,无住为用。依藏传佛教见、行、果的教法系统,此经的宗要

南怀瑾:《金刚经》中的9大人生真相,大梦顿醒!

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师,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捷径。同时他又是一个有着数十年扎实功夫的修行者,很多话语都能带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有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或闻如是开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下讲的这些,是结集这个经典的我亲自听佛讲的。经典的结集,南传佛教认为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三)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各自就座以后,就要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五)

所谓的度,也不是说我给你一个什么,或者说像轮渡那样用船把你渡到对岸去,无非是引导众生如实认识自己本来的实相,依法修行,自臻解脱。所以,菩萨也没有度众生,是众生自己度众生,或者叫自性自度。认为自己是菩萨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四)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呢?佛解释了:发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六)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一)

《金刚经》是中国汉传佛教最著名的经典,全文约有五千字。道家最著名的经典《道德经》(《老子》),全文也是五千字,称为五千言。佛教的《金刚经》正好约五千字,这就是佛教的五千言了。过去不仅很多佛教徒读诵、书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七)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德胜彼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成佛,证无上善提,只不过是断尽了无明妄执,觉证本来自性,如古人所说:但复本自性,更无一法新,并非另外得到了什么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以上所说,太宝贵了,须菩提长老听到这里,深刻理解了佛所说的义趣,不禁感动得涕泪悲泣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三)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四)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佛进一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问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能这样想:我证得须陀洹果吗?已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五)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请问此经应以何为题,我等弟子应如何受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八)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经的不思议功德之一,是能消除业障。佛告须菩提:受持读诵此经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七)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佛又问须菩提:若有人,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十九)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请问:佛证得无上菩提,也是无所得吗?答言:是这样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三)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佛自成佛以来,说法数十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记录下来,有三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二)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再次破

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五)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即上面所说无上菩提,它是普遍一切而平等无别的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普遍具有的、永恒不变的本性,其中没有高下、时空、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