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133部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1 09:50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菩萨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End

“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 大 安《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

李炳南:平时训练往生的两个妙法

问:平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灾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李炳南老居士: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祸。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

《妙法莲华经》释题

《妙法莲华经》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大安法师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离开净土一法,上不能圆成佛道,这个是说得非常的究竟。一切修行人都不是想要圆满成就佛果吗

元音老人:念佛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为何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有无量功德?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观音信仰不仅贯穿整个中国佛教历史,更是形成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观音的信仰,在遇到苦难灾厄的时候,许多人会第一个想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甚至不自主的就念一句观音菩萨保佑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要念自己的观世音菩萨

我们现在专心一致来念观世音菩萨,也要念自己自性中的观世音菩萨。我们修行,外面有什么,内里也有什么,外边有观世音菩萨,内边也有观世音菩萨。所以念观世音菩萨,要念内外一如,自他无二。我们的自性中,具足十方

智慧佛语:被恶鬼加害时应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

【经典原文】若有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林克智: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

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林克智对于临终时不能自主生西,经助念亦未见佛来迎者,可用逆抚念诵法,助其往生。其法为:以两手掌向其温处逆抚而上,至于顶门,掌离体约2公分,行者全神贯注于全掌,口中作如是言:南无阿弥陀

准提佛母与观世音菩萨、度母之关系

准提菩萨是“七俱胝佛母大准提王菩萨”,七俱胝意指无量数的佛都依这法而成佛。乃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正法明如来都是他的化身,白衣观音、二十一尊度母(廿一位不同的度母,也是观音的化身),都是准提佛母本身的化

佛教故事 | 观世音菩萨 之 “杨柳观音”

观音菩萨脱去凡胎,一路上脚踏浮云,一直飞到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此处真是人间圣境,不同凡俗。四周长满奇花异草,开满白莲花的池塘飘出缕缕清香。紫林中有一座莲台,观音菩萨便趺坐上莲台,这一天正好是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收无尽意菩萨供养的璎珞

其实说到无尽意菩萨,很多并不是很熟悉,因为关于无尽意菩萨的介绍并不是很多,不过无尽意菩萨也是有经典的,而且关于无尽意菩萨的经典也是非常殊胜的,我们也是学习修行的。【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

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都应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一心诚念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听见

密宗莲华胎藏-胎藏界

莲华胎藏:(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胎藏界之大悲门,以莲华为标帜,故曰莲华胎藏,母胎于子含藏保持,如莲华之于莲种,故曰莲华胎藏。见胎藏界条。 《大日经》卷三解释说:“今日约胎藏为喻,行者初发以智心,如

千手观音和观世音菩萨是一个吗

千手观音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身相。《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有一次观世音菩萨曾经在千光王静住如来住所时,静住如来特为了他说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并且对他说:“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

观世音菩萨功德利益

佛在《地藏经》中是这样的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你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于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

观世音菩萨的究竟的道场

佛典说观世音菩萨往劫中久已成佛。虽安住常寂光土,而以大悲垂形实报土和方便土;虽常侍阿弥陀佛,而在十方界普现色身广行救度(同居三土)。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投诚有地而示迹普陀,并非只在普陀不在他处,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所以在民间好多人都在供奉观世音菩萨。不过在供奉修行观世音菩萨的时候,我们也是可以去找一些资料了解一下观世音菩萨的,比如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观世音菩萨的传说的道场。浙江

观世音菩萨的道号义释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相信各位师兄肯定有些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观世音菩萨的道号要叫“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

观世音菩萨的典载道场

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辅弼,所以他的根本道场,是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位居补处的大菩萨; 《悲华经》说,

观世音菩萨的朝拜要点

观世音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也是西方三圣之一。而且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化身,信众凡逢苦难,若能一心祈求,菩萨随即观其音声,应缘示现救助。另外,我们在寺院里也会看到千手观音宝像,菩萨的千只手、千只眼,看破世界

观世音菩萨是男性还是女性

说观世音菩萨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这观世音菩萨,有的人说他是中国的,有的人说他是外国的;有的人又说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说他是女人。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

观世音菩萨的庄严报身

大乘佛教中的“报身”即俗话说的真身,“报身”所呈现的形相是由所造业因的所感果报的外化。《观无量寿经》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头上圆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萨和无数诸天侍奉;头冠有

观世音菩萨的出家因缘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第十卷中记载: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严持戒律,道行高峻,受天人供养。有一天,他问天人,观世音菩萨的本迹因缘是怎么回事。天人告诉他,在过去劫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庄严王,他的王后是宝应

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愿。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即渴求菩萨的慈悲

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利益

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功德利益,在很多佛经里都有记述,下面简要摘记。《法华经》中释尊亦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

持莲华菩萨的简介

最有鉴赏价值的印度佛教壁画,是德干高原海德拉巴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那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四周环山,中间有溪流,流溪环成马蹄形。阿旃陀29个石窟洞就在临溪在悬崖上。在石窟的数量上,它虽不及我国敦煌的鸣沙

持莲华菩萨相在哪里收藏

最有鉴赏价值的印度佛教壁画,是德干高原海德拉巴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那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四周环山,中间有溪流,流溪环成马蹄形。阿旃陀29个石窟洞就在临溪在悬崖上。在石窟的数量上,它虽不及我国敦煌的鸣沙山

持莲华菩萨的法相是什么

持莲花菩萨像,有人说是文殊师利或观音(文殊师利,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观音,也为佛的左胁侍,后传为西方三圣之一,也称观自在、观世自在)。这尊菩萨头戴宝冠,妙相庄严,肌肤色泽匀称,线条柔美

持莲华菩萨是哪里的

最早发现此石洞壁画与雕刻的,是1819年一个英国侵略印度驻马德拉斯的军队中的打猎者。报告引起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重视。至1843年,开始了全面的调查。本图所欣赏的即是该石窟寺内的重要壁画之一。阿旃陀石

持莲华菩萨的历史起源

最早发现此石洞壁画与雕刻的,是1819年一个英国侵略印度驻马德拉斯的军队中的打猎者。报告引起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重视。至1843年,开始了全面的调查。阿旃陀石窟的壁画,按其开凿年代,大致可分三期:第一

持莲华菩萨的历史地位

阿旃陀是古代梵语阿谨提耶的音译,意为无想。原指离石窟寺仅6.4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也和我国敦煌县与千佛洞之别相同)。在石窟未被发现以前,这个小镇寂然无闻。本地居民称石窟寺为莱那,即古代巴利语洞的意思。发

持莲华菩萨法相的特点

画面中央为一持莲花菩萨像,有人说是文殊师利或观音(文殊师利,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观音,也为佛的左胁侍,后传为西方三圣之一,也称观自在、观世自在)。这尊菩萨头戴宝冠,妙相庄严,肌肤色泽匀

持莲华菩萨的实例

印度学者B•巴达恰利亚在《印度佛教图像志》有关“无量光”的内容中谈到“莲花手”这个概念时说:“在禅定中的无量光,被设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主管贤劫,但他自己不行动,而是他的助手——莲花手菩萨,负责行

持莲华菩萨的形象特征

大乘佛教流行以后,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的造像组合,逐渐取代了释迦牟尼、帝释和梵天的组合,尤其是观音菩萨,在佛教盛行地区可谓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崇拜对象。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

持莲华菩萨的艺术特点

《持莲花菩萨》是阿旃陀石窟壁画的代表作。菩萨身材高大,体态丰满,具有女性化的特征,右手轻拈一朵青莲花,左臂斜垂,姿态优雅,双目低垂,脸上露出悲天悯人的沉思表情,肤色浅淡,用晕染手法表现出明暗和体积感。

持斋:持全日斋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是什么

持全日斋,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十声,三拜即可灭九十劫生死重罪。念诵观世音菩萨获得以下无量功德利益:1、佛在《地藏经》中是这样的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

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二十五的阿摩提观音

阿摩提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狮子无畏观音常乘白狮而身放火光的法相,表示无畏之意。阿摩提观音乘白狮,身放火光,一首一面四臂。其中三臂分持摩羯鱼,白吉祥阿摩提观音鸟、凤头箜篌,一手结说法印;另一种形象为

张秉全:《妙法莲华经》题解

《妙法莲华经》题解《妙法莲华经》者,是释尊所说一代时教中被称为纯圆独妙的大乘法宝,经中之王。历代受持、读诵之盛,于众多教典中,无过此经。读诵此经法会,各地经常举行,但读诵而通达其义者,并不多见。殆由近

净土圣贤录:观世音菩萨《净土圣贤录》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处菩萨。按悲华经,往昔劫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尔时宝藏如来为轮王授记已。不眴太子前白佛言,世尊,今我以大音声,告诸

净土旨归: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的前世因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比丘众及诸大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恭敬围绕。而为说大菩萨本生因缘。尔时佛前有大光明。遍照南阎浮提。渐及他方国土。而光明中说偈言曰。成就大悲解脱门。常在娑婆补陀山。

净土经论: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宋黄龙国沙门昙无竭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万二千。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安意菩萨。无喻意菩萨。持地菩萨。般罗达菩萨。神天菩萨。实事菩萨。伽睺多菩萨。贤力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