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382部 佛说内藏百宝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4 11:36

佛说内藏百宝经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有万二千比丘僧。菩萨七万二千人共坐。文殊师利菩萨从坐起前白佛。今菩萨大会欲从佛闻沤和拘舍罗所入事。菩萨何因缘分别知内外事。佛语文殊师利菩萨。听我所说。随世间习俗而入教。佛智不可量经法不计。诸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知。何况世间人当所闻知。世间人所行皆着。佛所行无所著。独佛佛能相知。如佛经法所言。如佛身内外心智慧。

佛何缘现世间。何因当别知。虽在世间皆不着。悉为世间作明。

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随世间习俗而入。行内事行。诸佛法所行无能过者。佛所行无有能逮者。随世间习俗而入。无有能知者。

佛用哀十方人故悉现明。随世间所喜为说经法。

菩萨不从父母遘精而生。其身化作。譬如幻示现父母。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光焰不可计照明十方。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七尺光明。

佛未尝持足蹈地。文相反现地。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从数千万亿阿僧祇劫以来。成就般若波罗蜜。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小儿。

佛照明十方人于淫瞑中。随世间习俗而入。亦复现妻子。

菩萨生堕地时自说言。天上天下无过我者。我当过度十方人。随世间习俗而入。亦复问。太子阎浮提坐树下时。从是起去勤苦六年。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人勤苦如是。

佛道欲成时于树下独坐。随世间习俗而入。放光使魔知之。

佛智慧以成悉等无有能过者。随世间习俗而入。得佛坐安隐。示现世间如是。

虽得佛用哀十方人故。当为说经度脱之。释梵从佛求哀。为人故使佛说经。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智慧无有能增减者。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智慧多少如是。

佛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住如本无。随世间习俗而入。呼佛为出入。示现如是。

佛无入所适住。譬如空亦无所适住。随世间习俗而入。呼佛为住。示现如是。佛足譬如莲花不受尘垢。佛洗足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如金不受尘垢佛现入浴。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口中本净洁譬如郁金之香。佛反以杨枝漱口。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未尝有饥时。用哀十方人故为现饥。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如金刚净洁无瑕秽无清便。现人大小清便。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无有衰老时但有众德。而现身衰老。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未尝有病。而现病呼医服药。与药者得福无量。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力不可当持一指动十方佛刹。现人羸瘦疲极。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一念顷能飞至无央数佛刹而现疲极。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如幻以经法名为身。现人恶露身。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本无所有。随世间所喜乐现所有。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力不可计。终无坐起行步卧出。现人坐起行步卧出。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终不以寒温动。随得寒温阴凉。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如空现人常着衣无有解时。譬如梵天人常着衣。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头未尝堕发法但示人。亦无有见持剃刀去者。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无坐时。现人勤苦于石上坐。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咽喉有滋味之相。未尝有饥时。用哀十方人故。有人施与粗恶悉为受。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功德之福不可尽。亦无有能过者。佛入城分卫得空钵出。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功德福不可尽。欲得天上天下名好衣悉可得。故着补纳之衣。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欲得舍宅床卧具天上天下珍宝殿舍悉可得。现世间人暴露精思草蓐上坐。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佛持威神吹海水悉令枯竭。见天雨持伞盖。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一念顷能使数千万亿魔不知佛处。现人为魔所娆。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悉晓了十方不可计诸佛所有经法。示现人反覆问。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用哀十方故出现世间欲教度。复现人供养得福无量。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无本随世间所喜色。现身如是本一。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合聚十方雷电之声共作一声。不能动佛一毛。现入禅三昧当于无声处。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诸经法本无名。佛示人诸经法无央数。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想计本悉断常不离三昧。现人为说若干种经法。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前身所作善恶。不可前身得会当后身。得佛示人自作自得。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知世间本无人。诸所有本无形。佛现度脱无央数人。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知诸经法本空本亦无所有。现人有更死生。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本无今世后世之事。佛现人有今世后世之事。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五阴六衰四大合为一本无有。佛示现人欲界色界无思想界。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本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人。佛现死生五道中人。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佛为悉示愚痴皆尽。现人本布施。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过去当来今现在经法佛悉知其本。佛示人可说有不可说。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知诸经本末一切皆深。佛分别各自说其事。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所语无有异说。四谛法随人所解而说。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诸比丘僧难可败坏。正使数千亿万魔来。及诸恶不能破坏比丘僧。佛现人破坏比丘僧。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经法本无从谁学亦莫不学者。佛现人经法是受戒。是不受戒。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空空亦无系。亦无脱世间。佛示人度脱。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般泥洹无所向。阿罗汉般泥洹无所向。佛说法示人。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说无所生无所灭。是为要亦无所得。亦无所失。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说泥洹。譬如灯灭无形。但有字耳。经法无有能坏者。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悉知诸经法本无形。佛现人说经法甚众多。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诸佛心皆无所挂碍。未尝离三昧时。现人生念。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诸恶悉尽但有诸功德具足。佛现人诸恶未尽。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身行口言心念。当与智慧俱是为本。佛现人使比丘说经自复欲闻。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智慧所解无有竭底。过去当来今现在本空。佛现人说经法随其所喜各各为说。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诸佛合一身以经法为身。佛现为人说经法。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辟支佛阿罗汉未得道人。现死生得泥洹。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现为罗汉说经法悉具足。虽知其具足不及萨云若。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智慧无有能过者。悉知无有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现所因缘说经法。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中有欲知佛及了佛法者。经本端界悉入。是人为晓了佛。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菩萨亦不入母腹中。亦不从母腹中出。何以故。经法本界无所不入。菩萨现人入母腹中。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无所从生法乐诸经法。亦无所从生。菩萨现人初生时。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菩萨母腹空定。含受一佛境界。菩萨各各现人因缘生。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化分身在无央数。不可复计佛刹悉遍至。佛身亦不增亦不减。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菩萨常现生无有绝时。常本无而住不勤苦。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智慧功德威神不可复计。佛现人限长短使人知之。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经法本界无有能过者。过去当来今现在皆空故。佛现人尊经法。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本无所生无所灭经本界悉入。佛现人境界坏败时。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经法本无所从生无形而住。佛现经法。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观本无亦无所见亦无所视。佛视人悉见悉了悉知。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诸经法无有作者。亦无所出生。佛现人经法本无所出生。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泥洹及空无有形声。亦无有名。佛现四大及形声。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力无有双比。不可复计。亦无减尽时。现人衰老求人给使。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慈哀悉遍等。终无有厄难穷极时。佛现痴人不当与从事。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诸功德成就悉具足。佛现功德少所。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无所从生本从中亦无所出生。佛现三门者。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现本末无所挂碍。功德福无有能过者。佛现人有施与者不斯受趣足而已。示不贪。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人有至诚善意念佛者。佛即为现佛亦无处所。佛现身行菩萨道者。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度脱不可复计阿僧祇人为不度一人。何以故。本无故。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珍宝内藏经。人有闻者无有不得安隐。度数千万亿劫无数如是。菩萨世世所行用十方人故。菩萨世世行经戒未曾有犯时。用是得佛智慧。有应是行得佛疾。菩萨行慈哀有益十方。无极有作是行者得佛疾。何人闻是不奉行者佛威神巍巍。其有闻经法莫不过度。佛说经已。文殊师利菩萨及诸菩萨等。皆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End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再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恶行莫做!佛说筋骨节酸痛的因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广行法师《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佛说菩提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

佛说: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永恒的安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人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 太 虚今天所讲的是《佛说八大人觉经》,在这七个字里包含着许多意义,须加以扼要的解释:佛,我们中国人大家都知道的,但其正确的义理,恐多未有相当的认识。考佛字的来源,是从梵文方面翻译过来的,今此佛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