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785部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31 12:25

第一卷第二卷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睹史天宫。与大菩萨众并诸眷属及诸天众梵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最先天子等大众皆来集会。

尔时世尊依六波罗蜜说法。所谓檀波罗蜜。布施果报得大福德聚。得不退转自在。天雨七宝不求自得。诸大伏藏自然出现。说尸波罗蜜。所谓净戒果报。获得五通而生梵天。说羼提波罗蜜。所谓忍辱果报得天色相。妙好庄严一切乐见。说毗梨耶波罗蜜。所谓欲修精进。使彼魔王见者降伏。所得果报超出生死。忽然之间游玩佛刹。说禅波罗蜜。所谓净虑果报获得首楞严三摩地。复得无数百千俱胝那由多三摩地。说般若波罗蜜。所谓智慧果报得大福聚。获彼多闻广大如海。

尔时彼天众等闻此六波罗蜜法已。心大欢喜昼夜思惟修行观察。是时右忉利天子名摩尼藏无垢。与百千俱胝天子眷属万八千天女眷属。并天宫殿神通变化。七宝庄严高妙楼阁。种种宫殿种种园苑。池沼华果皆悉严饰。彼摩尼藏无垢天子。与妙俱苏摩华天女。极相爱乐行坐相随受天快乐。而于七宝四门殿中。受五欲乐迷醉耽着。示其我慢恣彼睡眠。时彼摩尼藏无垢天子。乃至于中夜分睡梦之间。一切天女奏妙音乐。时彼宫殿有炬口天药叉而乃发声。劝彼摩尼藏无垢天子作如是言。摩尼藏无垢云何爱乐宫殿耽着睡眠。都不觉悟而复安住。汝天当知快乐不久。要后七日命必无常。虽天快乐七宝宫殿殊妙无比。而汝命尽须臾莫留。斯事真实当自思惟宜速方便。时炬口天药叉说是语已忽然不现。尔时摩尼藏无垢天子。闻此语已心极苦恼。由如迷醉闷绝而倒。面目着地僵仆而卧。时天女众见此事已。悉皆愁忧啼泣雨泪。慞惶怕怖苦恼千种。复见彼天头发蓬乱。衣服璎珞诸严身具。悉弃一边。面目血染唇口干燋。倍复愁恼而称苦哉。如火烧心闷绝倒地。亦有迷乱而失心者。亦有如鱼失水宛转在地者。种种愁叹号哭呼天。其中有不失心者。以天宝器盛新冷水。及栴檀香散洒其身。或复为理发髻或整其衣或捧其足。时摩尼藏无垢天子渐还惺悟。既惺悟已良久之间。口称大苦极甚忧恼。叹息长嘘身体战悚。如风吹草倾侧不定。语声微细乃发其心。我今速疾往帝释天所。既到彼已礼帝释足作如是言。天主救我天主救我。说如上事闻炬口天药叉言。我后七日必当命终。我思地狱众苦逼恼。以是急速来白天主。作何方便而得解脱。令我不死不堕恶道。天主愿作救护令离死苦。如是告已。

尔时帝释天主闻此说已。知心苦切告摩尼藏无垢天子言。勿怖摩尼藏无垢。彼有佛世尊天人之师无上之士出现于世。而有法药能救生老病死及以烦恼。远离地狱乃至一切恶趣而令破坏。如彼父母能救济汝。我今告汝。大觉世尊在睹史多宫汝可急去。

尔时帝释天主。与摩尼藏无垢天子。及无数千天女。往睹史多宫诣世尊所。到彼所已头面着地礼世尊足。旋绕三匝住世尊前。尔时帝释天主忧愁萎悴白世尊言。彼炬口天药叉告摩尼藏无垢天子言。汝后七日必当命终。世尊作何方便而令修行得免斯苦。

尔时世尊闻帝释天主言已。而作思惟见是事已。而于口中放种种色光。其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天人及龙犍闼婆阿素洛[薛/女]噜茶紧那啰摩护啰誐药叉罗刹步多宫殿。光照告已。其光还复到于佛所。绕佛三匝还从口入。是时世尊告帝释天主言。谛听天主。彼摩尼藏无垢天子。七日之后决定命终。当堕地狱受大苦恼。痛楚无量甚大怖畏。出地狱已复生人间。而于波罗奈城竹匠之家。生溷厕中为猪面女鬼恒食粪尿。彼溷厕中复有百千俱胝蛆虫。常以三时[口*(一/巾)]食女鬼。身肉都尽唯存其骨。以业力故而其身肉旋复平满受如是身满七年已。然后命终复生龟中住于旷野。彼旷野中不闻水名况复其水。又无树木亦无阴凉。常处日中身体如烧唯食热土。复被乌喙其身片片堕落。以业力故身体随生寻复破裂。受如是苦满五年已然后命终。复于彼城生于鱼中其身广大。以业力故堕无水处。而彼豺狼鼠狗及泥卑迦兽咸取食之。复有种种禽兽亦来食啖。以业力故而得其水。寻复还活又生身体。受如是苦至满三年然后命终。复于阇浮提内七族中生。常多苦恼。所谓白癞种族。补羯娑种族。怛[口*束*頁]啰怛哩迦种族。[拏*奄](切身)嚩种族。魁脍种族。生盲种族。受斯恶报满六十年。然后复生贫穷下贱之族。身肢不具智慧乏少。不从教诲远佛法僧。一切世人见者憎恶。恒常饥渴复多疾病。

尔时帝释天主。闻佛世尊说此摩尼藏无垢天子诸苦事已。极大惊怖而复迷闷。作如是言无有救者。世尊如不悯救谁是救者。世尊告言帝释天主。乃有陀罗尼名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斯乃救者。无常最大彼难求免求亦得免。彼彼有情后时后分命终之时获得安乐。若命终后堕落一切地狱傍生之者悉得解脱。若常忆念一切障难获得永离。复得长寿善愿圆满。又复获见自性清净。

尔时帝释天主四大天王梵王那罗延天及大自在等。合掌恭敬白世尊言。世尊愿为我等而作增益拥护诸天。世尊又若法王以三昧力。救济世间一切人民。乃至地狱恶趣悉皆解脱。世尊如彼忉利天宫。观察四洲世界一切众生。世尊如来有大智慧。愿为世间周遍十方。及与我等赐以法印作大拥护。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受彼诸天殷勤再请。乃入三摩地名周遍相观察。入彼三摩地时。于顶髻中放遍相光明。周遍照曜十方世界。还住虚空如宝伞盖。

尔时世尊熟视帝释而告之言。帝释天主谛听谛听。我有法印名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三摩耶陀罗尼。是九十九百千俱胝那由多殑伽沙如来同所宣说。此陀罗尼若有众生。得见闻随喜者。所有三世一切罪业。当堕地狱恶趣乃至傍生。悉皆破灭怖畏解脱。一切罪障悉得消除。如彼大火焚烧干草。风吹灰烬须臾散灭。又如天降大雨其水急流。山河草木一切秽恶倏然清净。又如真金从火烹炼。倍复柔软方成诸器。若有持诵此陀罗尼者。无诸疑惑。自见己身三业清净。犹如日出光明普照。又如失水之鱼还复得水。依水而住复受快乐。若复世间一切众生。常能诵念此陀罗尼者。而于寿命倍得增益。天主谛听谛受。即说陀罗尼曰。

曩莫(一)萨哩嚩(二合二)怛他(引)誐哆(引)喃(引三)摩贺(引)唧哆摩抳(四)入嚩(二合)啰曩(五)娑誐啰(六)俨鼻罗(引七)羯哩洒(二合)野(八)阿建姹野(九)阿建姹野(十)阿欲驮啰(十一)阿欲驮啰(十二)散驮啰(十三)散驮啰(十四)讫数(二合)拏(十五)讫数(二合)拏(十六)讫史(二合)抳(十七)讫史(二合)抳(十八)萨哩嚩(二合十九)怛他(引)誐哆(二十)三摩野(二十一)底瑟姹(二合二十二)底瑟姹(二合二十三)努哩誐(二合)底(二十四)摩贺(引)部嚩曩(二十五)娑(上引)誐哩(引二十六)僧输驮野[牟*含](引二十七)婆誐嚩谛(二十八)萨哩嚩(二合)播(引)波(二十九)尾摩[口*隸](引三十)惹野惹野(三十一)览尾(引三十二)萨普(二合)吒(三十三)萨普(二合)吒(三十四)萨怖(二合)吒野(三十五)萨怖(二合)吒野(三十六)尾誐哆(引)嚩啰抳(引三十七)婆野贺哩(引三十八)贺啰贺啰(三十九)吽吽吽(四十)没理(二合)底谕(二合四十一)难拏驮哩(引四十二)阿婆野钵啰(二合)儞(引四十三)坞瑟抳(二合)洒(四十四)尾路吉谛(引四十五)三满哆谟契(引四十六)三满哆尾野(二合)嚩路吉谛(引四十七)摩贺(引)么(引)野(引)驮哩(引四十八)摩贺(引)播(引)舍驮哩(引四十九)阿目佉播势(引五十)阿目佉尾摩[口*隸](引五十一)阿迦哩洒(二合)野(五十二)阿迦哩洒(二合)野(五十三)阿噜供(二合)姹野(五十四)阿噜供(二合)姹野(五十五)婆啰婆啰(五十六)三婆啰三婆啰(五十七)尾部史哆部[口*爾](引五十八)摩贺(引)母捺啰(二合引五十九)尾路吉谛(引六十)惹野惹野(六十一)悉第(六十二)冒驮儞冒驮儞(六十三)三冒驮儞(六十四)三冒驮儞(六十五)输驮儞(六十六)输驮儞(六十七)僧输驮儞(六十八)僧输驮儞(六十九)萨哩嚩(二合七十)怛他(引)誐哆(七十一)俱罗部[口*爾](七十二)三摩野儞瑟计(二合引七十三)钵啰(二合引)拏舍野(二合)睹(七十四)播(引)崩(去七十五)输洒野(二合)睹(七十六)播(引)崩(去声呼七十七)钵啰(二合)娑啰努(七十八)奔抳演(二合七十九)尾曩设演(二合)睹(八十)播(引)崩(去八十一)萨哩嚩(二合八十二)枳里尾(二合)尾洒贺[口*隸](引八十三)摩抳尾秫第(引八十四)输(引)驮野(八十五)尾摩礼(引八十六)尾迦悉哆(八十七)钵纳弭(二合引八十八)迦嚩哩哆(八十九)部[口*爾](引九十)杀吒跛(二合引)啰弭哆(引九十一)波哩布啰抳(引九十二)唵(引九十三)萨哩嚩(二合九十四)怛他(引)誐睹(引九十五)瑟抳(二合)洒(九十六)尾路吉谛(引九十七)娑嚩(二合引)贺(引九十八)唵(引九十九)萨哩嚩(二合一百)怛他(引)誐哆(引一百一)玉呬野(二合引一百二)地瑟姹(二合引)曩(引一百三)地瑟耻(二合)谛(引一百四)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五)唵(引一百六)阿(引)谕哩那(二合)儞(一百七)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八)唵(引一百九)奔抳野(二合)那儞(一百一十)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一十一)唵(引一百一十二)阿谕瑟满(二合)驮啰抳(一百一十三)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一十四)唵(引一百一十五)僧贺啰抳(一百一十六)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一十七)唵(引一百一十八)奔抳野(二合一百一十九)尾路吉谛(引一百二十)娑嚩(二合引一百二十一)贺(引一百二十二)唵(引一百二十三)没哩(二合)底喻(二合)难抳(引一百二十四)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二十五)唵(引一百二十六)焰摩赧抳(引一百二十七)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二十八)唵(引一百二十九)焰摩努谛(引一百三十)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三十一)唵(引一百三十二)焰摩啰(引)讫叉(二合)细曳(引一百三十三)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三十四)唵(引一百三十五)三婆啰抳(一百三十六)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三十七)唵(引一百三十八)苫婆啰抳(引一百三十九)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四十)唵(引一百四十一)散驮(引)啰抳(一百四十二)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四十三)唵(引一百四十四)钵啰(二合)底娑啰抳(一百四十五)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四十六)唵(引一百四十七)谛(引)[口*爾](引)嚩底(一百四十八)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四十九)唵(引一百五十)惹野嚩底(一百五十一)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五十二)唵(引一百五十三)萨哩嚩(二合一百五十四)怛他(引)誐哆(一百五十五)母捺啰(二合引一百五十六)地瑟姹(二合引)曩(引一百五十七)地瑟耻(二合)谛(引一百五十八)娑嚩(二合引)贺(引一百五十九)

天主我今宣说此陀罗尼。而为救济彼摩尼藏无垢天子。而令长夜利益安乐故。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卷下

尔时世尊告帝释天主言。若复有人能书写此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造塔安置或修饰旧塔安置。复以粖香涂香作众妓乐而为供养。又复洁净身心。于一昼夜六时。念诵此陀罗尼。又复旋绕一百八遍。能灭一切恶业。能生一切善种天主若欲安置此心明者。至日初出时面东而坐。以诸香泥涂曼拏罗。面向于日散种种华。烧沉水香咄噜瑟迦香等。归命顶礼一切如来一百八遍。书此心明安于塔中。由如以九十九百千俱胝那余多殑伽沙等如来。一一如来全身舍利。置于塔中而无有异。复更书此佛顶无垢普门三世如来心陀罗尼安于塔中。陀罗尼曰。

唵(引一)怛赖(二合引)地吠(二合二)萨哩嚩(二合三)怛他(引)誐哆(四)纥哩(二合)那野(五)誐啰鼻(二合引)入嚩(二合)罗(六)达哩摩(二合)驮(引)睹(七)誐啰鼻(二合引八)僧贺啰(九)阿(引)喻(十)僧输(引)驮野(十一)播(引)波(十二)萨哩嚩(二合十三)怛他(引)誐哆(十四)三满睹(引十五)坞瑟抳(二合)洒(十六)尾摩罗(十七)尾秫第(引十八)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九)

天主若有于此佛顶无垢普门三世如来心陀罗尼塔而生恭敬。所有过去短命之业而得消除。复增寿命诸天护持。此人命终舍此身时由如蛇蜕。便得往生安乐世界。不堕地狱傍生焰魔罗界。乃至不坠一切恶趣。亦复不闻地狱之名。获如是报得未曾有。

尔时帝释天主。于世尊处授此明已。为摩尼藏无垢天子。而于彼时往自宫中。先依如来所说仪轨。依法作塔如彼法相。烧香礼拜一心念诵祈消业报。当作之时彼摩尼藏无垢天子。所有一切罪业苦恼之报皆悉消除。又复获得殊胜之身如彼真金。目青莹澈发鬒光洁。又复获得一切如来。当于面前虚空中现。彼诸如来口称善哉。时摩尼藏无垢天子得业清净罪障消除。复见自性生大忻庆。即说颂曰。

如来不思议明力亦难思

正法复亦然获得见果报

复说偈言。

顶礼归命真实际释迦牟尼大导师

本行悲愍济众生随愿等同如意宝

尔时摩尼藏无垢天子说此偈已。归自宫殿。与诸眷属天子天女之众。各各执持种种天华华鬘。种种天香粖香涂香。乃至天衣庄严殊妙。并天帝释亦复严持天诸香华妙供养具。复往睹史多宫诣世尊所。到佛所已作大供养。复以种种天诸事业而为供养。又复旋绕多百千匝。伸供养已坐世尊前而欲闻法。

尔时会中四大天王梵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金刚手大药叉主等。向世尊前合掌恭敬。白世尊言世尊。此摩尼藏无垢天子。宿造何业获得如是极恶果报。受大苦恼忧愁无量。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问斯义。汝当谛听为汝宣说。金刚手过去之世。彼南印度有城名广圆满。有婆罗门名曰无垢。而住彼城为说法师。性识聪敏善能分别诸法之相。色貌端严形仪威肃见者欢喜。有善信者当为说此心明。而复广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于此明王陀罗尼。恒常思惟审谛观察。是时复有长者名曰光明。亦住彼城。财富无量得大自在。诸婆罗门咸所随顺。复次无垢婆罗门。一时为人解说此心明王陀罗尼。是时光明长者生不喜心作如是思惟。此婆罗门我当如鱼如龟片片割截。复以粪秽着于口中。时彼长者作是思惟兴恶心已。寻便获得白癞病报。受大疼痛极大苦恼直至命终。既命终已。生于无间大地狱中。住彼一劫受大苦恼。出彼狱已生鱼龟中。亦经一劫而受苦报。然后命终。又复生大黑绳地狱。受大苦恼亦复一劫。后出彼狱。却于本住之城生盲种中。生即无目。以宿缘故得闻苾刍住彼彼寺。心生信重亲自寻觅。而彼苾刍常行悲愍。既见来已慈心摄取。更与美食。然后复与解说此心明陀罗尼。既得闻已审谛思惟。乃于此生获宿命通。即能思惟本所从来。又复思惟业力甚大。悔恨无量作是念已。即便命终。承陀罗尼威德力故。生忉利天处妙宫殿。与诸天女眷属受大快乐。余业熟故此苦现前。

金刚手尔时彼长者生疑毁谤者。即摩尼藏无垢天子是金刚手彼摩尼藏无垢。当受如是诸苦报已。后修善业归命三宝渐证善果。乃至当来获得佛菩提故。

金刚手尔时无垢婆罗门者。后为苾刍复与彼生盲。解说此陀罗尼者。即文殊师利童子是。

尔时诸天大众等。得闻说此过去事已。叹言希有甚奇甚特欢喜无量。乃发大声即说颂曰。

不可思议大明力解脱三涂乃求得

同如意宝而平等此实如来真三昧

尔时彼众会中九十二千天子得不退转。百千俱胝天女变女人相而成男子。亦复获得住不退转。尔时金刚手大药叉主。白佛言世尊。大不思议而能赞叹此大明王陀罗尼。世尊愿更宣说成就仪轨。当使众生于后时分获得利益安乐。不堕地狱傍生焰魔罗界。

尔时世尊愍彼请已。告金刚手大药叉主言。谛听谛听我今为汝宣说此陀罗尼成就仪轨。于后时后分。若有族姓男族姓女苾刍苾刍尼邬播索俱邬播斯迦。念诵此明王一遍。由如旋绕二十如来全身之塔。又若念诵此二如意宝一遍。同彼十殑伽沙等百千俱胝那余多如来所。而种善根。获大福报。五无间业悉皆灭尽。乃至地狱傍生焰魔罗界。一切罪障皆得解脱复得长寿。此界命尽由如蛇蜕。即便往生安乐世界不受胞胎。于莲华中自然化生。所生之处得宿命智。又复恒常亲近供养一切如来。一切所求皆悉满足。若彼依法清净澡浴着鲜洁衣。作四方曼拏罗。用好桦皮书此心明。复作五塔安坛四角及彼中心。于五塔中安置心明。又于中心安置相轮。于相轮楟上系赤色绢以为幖帜。坛上安四贤瓶四香炉烧四种香。所谓藿香沉香栴檀及安息等。散诸名华粖香。置阏伽器等旋绕曼拏罗。念诵此二如意宝一百八遍。若人为蛇所螫。或疾病缠染寿命将尽或中夭者。至于兵戈怖畏乃至为求子息。当于曼拏罗前安五般林树之叶。以彼树叶拂于身上。于塔曼拏罗发谛善心作诸供养。若能一一依此仪轨者。于前百千劫所有积聚罪业障难获得解脱。一切烦恼一切疾病。一切怖畏悉皆远离。至于地狱傍生焰魔罗界。一切恶业亦得解脱。乃至世间一切罪障。毒害苦恼咸皆破灭。若有专注念诵。短寿之人获得长寿。若有久患疮痍久久不瘥便得痊瘥。身根圆满清净微妙。意所求事皆悉获得。乃至命终面前不见一切苦恼。命终之后由如蛇蜕。往生安乐世界。所生之处莲华化生。诸所受用悉皆殊妙得宿命通。若依仪轨日日三时念诵二十一遍。乃至诵满一年。获得普门观察光明三摩地。得见十方一切佛刹中一切如来。又得无垢清净焰炽极清净身得心清净。同于八十二殑伽沙等百千俱胝那余多佛所而种善根。轮回往返常处清净。应有佛刹求往皆至。欲生安乐世界应念即生。死相苦恼皆不现前。乃至梦中亦复不见。若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旋绕如来全身之塔。诵此二大如意宝陀罗尼八百遍。当诵之时塔中有声。安慰行人而称善哉。彼人现世所有一切罪障及诸烦恼。乃至贪嗔痴无明垢秽皆悉消除。获得无垢极清净身。若复男子女人童男童女闻念诵声。所有罪障悉得解脱。若念诵之声堕诸傍生。及以飞禽四足二足多足无足种种虫蚁含识之类。一切业道悉皆解脱。若于冢间掘取骸骨。咒其沙土二十一遍散于骨上。彼之神识随其方处所堕地狱。悉皆解脱生善逝天。彼彼天人身雨异花降于冢间。若复行人在于冢间山间念诵之时。所有飞禽走兽种种之类。游行至彼悉得解脱业报之身生善逝天。若念诵佛顶无垢普门三世如来心陀罗尼八千遍者。火不能烧。所作恶业乃至五无间业便得解脱。若诵百千遍。命终之时被焰魔使以索系颈。牵入焰魔罗界。彼界之内一切地狱悉皆破坏返生怖畏。寻令回还而得解脱。谓彼行人法王之使。住静虑道无有疑惑。欲生安乐世界随愿往生。若诵百千遍得金色之身相貌圆满。三世如来视如一子。若书写百千本造其百千塔。如法安置庄严炽盛。决定得不退转安住十地。由如于彼九十九百千俱胝那余多殑伽沙等如来所。而种善根获得受记。即说颂曰。

彼一塔中安心明竖立轮楟着幖帜

同三世佛全身藏满百千塔此应知

又若于彼一切故塔重加修饰。获不退转当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利益人天迨及蠕动。解脱恶趣得不退转。功德无量不能称赞。

尔时金刚手大药叉主。四大王天梵天那罗延天大自在天。在睹史多宫所住天子。乃至帝释及忉利天子摩尼藏无垢等。咸皆一心绕佛三匝。却住佛前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如意宝陀罗尼。大不思议甚奇希有难见难闻。世尊我等同心于后世时。若有众生恒常受持此如意宝令久住世。为诸众生分别解说者。我等恒常以诚谛心。潜密拥护由如赤子。佛言善哉善哉汝等如是。我今以此如意宝明王付嘱汝等。汝善护持。佛说是经已。诸大菩萨及诸天众。咸皆欢喜作礼而退。

End

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净界法师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我们知道,当我们的手去摩触头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

首陀罗自食恶果

◎ 李 睿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弃收养的弃儿

求那跋陀罗译师

◎ 李 安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是婆罗门,因读《阿毗昙杂心论》有了体会,改信佛法。出家学小乘,后又深通大乘,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摩诃衍。刘宋元嘉十二年(435)他经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靠内心的光明寻找前进的方向

德山禅师有一次到崇信禅师那里悟道。崇信禅师住在龙潭,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似乎牢骚满腹,于是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你已到了龙潭!德

须跋陀罗尊者

须跋陀罗尊者◎如 意须跋陀罗尊者是佛陀在涅槃之前所教化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佛陀的关门出家弟子。由于须跋陀罗跟从佛陀求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也因此成为后世佛弟子求法的榜样和典范。须跋陀罗,又称作苏跋陀罗

黄念祖:光明遍照 第十二卷

光明遍照 第十二卷黄念祖老居士经中正在讲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这些庄严,都是事相,所以有人感觉净土法门跟《金刚经》好像是两回事。但《净修捷要》中托彼依正(借彼土的依报、正报),显我自心(来显明

我是光明的追求者

我是光明的追求者◎ 纪弦我好比一盏金黄的向日葵,我是一个光明的追求者;又如一羽扑灯的小青虫,对于暗夜永不说出妥协。太阳在哪里我就朝向哪里,灯光在何处我就飞向何处,因为我是一个光明的追求者,对于黑暗怎么

处处作主见如来

惟觉法师《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就像灰尘一样;能够知道妄

忽然看见光明,这里有魔也有圣境

梦参老和尚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放出一种异香,不是你烧的香,这里有魔,也有圣境。如果你是念经在修行的,你自己就能判断:我今天这个异象,我所见的相好,是真的,是假的。什么是圣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 谛 闲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

人心光明 万福之源

◎ 憨 山茶陵钟生明性,诗礼世家,往因患难走粤,参予于曹溪。老人晓之以善恶报应因果之说,安其心以归,其难竟解。所以解者,皆非忆想可到,机缘偶会,无心自至。生由是故物无恙,蹈安恬无事之境。然竟茫然不知其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 李 睿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 弘 一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王世英记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

从烦恼即如来种中看烦恼

前 言何谓烦恼?烦者烦热,恼者恼乱,烦热恼乱身心,是为烦恼。就是这烦恼,令多少人痛苦不堪,又令名少人为它葬送性命。亦是这烦恼,导致无穷无际的生灵,长劫沉溺于三途,头出头没漂泊于苦海,无始无终流浪于生死

背诵华严口放光明

背诵华严口放光明◎ 心 月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规驻守益州(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并派遣将军尉迟迥去讨伐蜀。后来,规不仅降伏了当地的民兵,而且城內有很多名僧,也被他

所谓如来

◎ 清俞樾《金刚经》第十四分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按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皆易解说。独所谓如语者,不易解说。俗解云:默契真如之语,苟为推美,未合经义。愚谓如语即

光明心的“光明”不是会发光的意思

光明心的光明不是会发光的意思◎ 多 识心智学是从认识的主体--即心智的性质、种类、功能作用、所属对象等方面研究心智的一门与因明学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内容而相对独立的学科。法称《释量论》第一章主释自比量,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虚 云《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

若能转物即如来

若能转物即如来◎ 老和尚《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

沈家桢: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明心见性

沈家桢居士: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明心见性>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在作文中写下了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照佛教的教理来讲,我过去世,一定也读诵受持金刚经>,而且将这两句短文

于凌波:如来藏思想的研究

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于凌波一九九九年三月净觉佛教研究所主办第九届中国佛教学术会议论文一、如来藏与佛性如来藏,又称如来胎,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如来藏梵语tathagatagarbha,指隐藏于一切枣生

傅光明:独自闲行独自归

喜欢唐代诗人元稹(779-831)的这样两句诗--独自闲行独自归和闲凭栏杆望落晖--已经很久了。这是元稹《智度师》其一、其二两首诗的各自末尾一句。简言之,这是元稹处乱(安史之乱)之后的人生感悟和心境写

陈兵:大圆满心性光明论

大圆满,一译大圆胜慧,梵语摩诃删底(mahasanti),藏译竹箐(rdzogschen),为宁玛派特有的密法,在该派九乘判教中为内密三乘中最高的阿底(无上、极)瑜伽,高踞全体佛法、所有密法的顶尖。该

雪漠:善与恶,如光明总与黑暗相伴

善与恶,如光明总与黑暗相伴现在的问题是,海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心灵,而控制信息的媒体,又不去宣扬一种善的精神,引导一种善的取向,而是毫无原则地迎合着社会需要,放大着欲望的噪音,许多善的声音刚刚传出,就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内心清静而安定,灵性光明而通达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智慧佛语:一切众生 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经典原文】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经文解释】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功?我们

燃灯佛即光明本觉

经 文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释

燃灯古佛和如来谁大?燃灯古佛的来历

燃灯古佛和如来谁大?燃灯古佛是过去佛之一,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而如来呢,一般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是现世佛之一,是超九界以独尊的存在。一个是千佛之首,一个是超九界以独尊,燃灯古佛和如来到底是谁

因陀罗:佛教中“嗔”的意思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因陀罗:学佛的原因是什么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

因陀罗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因陀罗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因陀罗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有关因陀罗的佛传故事常常

因陀罗:什么是因缘故事

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理,称之为因缘故事。因缘是梵语尼陀那的意义,汉译为因、所因、因缘、缘起等,因缘之作用即缘起。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

因陀罗的形象

因陀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因陀罗入佛教后,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

因陀罗介绍

本为印度教之神,于古印度时,称因陀罗。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

因陀罗在佛教中的地位

因陀罗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乃十二天之一。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左右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他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佛陀及诸

因陀罗:要如何念经

很多人都有念过经,但是还是不会念经。所以有时候我常常说他们念经是念给佛听的。这个经本来就是佛讲的,但是我们还是念给佛听。所以比较有趣。有句话叫做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达到有口无心,不是很容易的。第一,

因陀罗的故事

因陀罗(Indra)是古印度神话中的雷电之神和众神之王。在吠陀时代,他是最重要的神灵,光是在《梨俱吠陀》中就有250首关于他的颂诗,远远超过其他神灵。因陀罗有许多称号:“天神之王”“宇宙之王”“慈悲者

因陀罗是谁

帝释天(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h),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进入佛教为护法神。在梵文中,释迦(Śakra)意为”能够、有能

念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

一、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凡有所愿,所求皆得】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闻我说是药师琉璃

药师如来

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如来,指药师佛(梵文:Bhaiṣajyaguru)全名作:(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喻国土清静无染。东方另一佛国曰“妙喜世界

什么是药师如来

药师如来,全名药师琉璃光王如来,通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为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来源,是以拔除生死之病而名为药师,能照度三有之黑暗故名琉璃光。现在为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领导着日光遍照与月光遍照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求什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共有三个译本,分别为: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二、《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三、《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

药师如来佛像

无上尊药师琉璃光王 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尊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尊右手结三界印,尊身着宝佛衣,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12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

药师如来法门是什么

目 录药师如来法门一斑药师如来法门略录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药师如来法门一斑今天所讲,就是探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

药师如来的不可思议功德是什么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拜《药师忏》,祈求药师如来、十方三宝放光加持我们消灾除障、增福增寿以外,下了课还要多念药师佛和药师咒。药师如来的圣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念药师佛的名号,就能消灾除障、增福增寿、增上解脱。如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之殊胜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佛在因地修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药师十二大愿赞偈》十二大愿,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