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87部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4 13:23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摩伽陀国法阿兰拏处菩提场上普光堂中。大福聚集。妙喜所生。普无毁处。功德无量。莲华藏师子座中坐。平等证觉(一)善净觉者(二)无有二行(三)游佛所游(四)得至诸佛平等(五)到无障处(六)不退转法(七)无遮行处(八)不舍无边诸佛所作(九)住不思处(十)向无相法(十一)三世平等所生(十二)其身遍诸世界(十三)诸法智中无有疑惑(十四)于诸所行具足觉慧(十五)诸法智中不为虑难(十六)无分别身(十七)受诸菩萨智(十八)得至无二佛行最胜彼岸(十九)尽到无差别如来解脱智(二十)顺到无边无中佛地平等(二十一)法界最极(二十二)虚空界究竟(二十三)无后际尽(二十四)于诸劫数常转法轮身不休息(二十五)。

共六十二百千比丘。彼谓奢利弗多啰(此云鸲鹆子旧名舍利弗者一)摩诃毛伽利耶夜那(旧名大目揵连者二)摩诃迦葉簸(三)阿泥留驮(四)修浮帝(此云善实旧名须菩提者五)迦底耶夜那(旧名迦旃延者六)摩诃劫譬那(旧名劫宾那者七)黎婆多(八)难陀(九)那提迦葉簸(十)伽耶迦葉簸(十一)富啰拏迷低黎夜尼弗多啰(此云满慈子旧名富楼那者十二)伽傍簸帝(此云牛主旧名憍梵波提者十三)周稚般他迦(此云髻道旧名周利槃陀者十四)达啰弊夜摩罗弗多啰(此云物力士子旧名沓婆摩罗子者十五)佉驮啰婆那迦(十六)专陀(十七)摩诃俱絺罗(十八)啰侯罗(十九)阿难陀(二十)如是为首。有六十二百千比丘。皆游一法。等入境界。皆入诸法自性行。皆无所住虚空境界。皆游无所依处。皆已离诸烦恼障盖所起。皆已入诸如来法界光明行。皆平等入一法。皆向普智。皆于普智道无有休息。皆说普智智无有退意。皆已得至别智智观最胜彼岸。皆从方便境界行处所生。

复共六十百千比丘尼。摩诃钵啰阇簸帝比丘尼。耶输陀啰比丘尼为首。皆善集白法。皆近普智智。皆入普智光明行。皆于明法。如是善通诸法无相。如是下入诸法实际。如是顺到诸法不生不灭无有助对。如是信解。皆安住不思解脱三摩地。皆随化度众生。如无功用无分别色身形类威仪示现。

复与大菩萨众。有十佛土不可说俱致那由多百千微尘等菩萨摩诃萨。彼谓普贤菩萨摩诃萨。普日菩萨。普化菩萨。普智菩萨。普眼菩萨。普光菩萨。普明菩萨。普照菩萨。普幢菩萨。普意菩萨摩诃萨。大速行菩萨。大速持菩萨。大游戏菩萨。大游戏王菩萨。大精进勇步菩萨。大勇步健菩萨。大频申菩萨。大频申力菩萨。大众主菩萨。平等光明月菩萨。法无垢月菩萨。显赫月菩萨。震声月菩萨。放光月菩萨摩诃萨。梵音菩萨。梵主雷音菩萨。地鸣音菩萨。诸音分胜音菩萨摩诃萨。普孕菩萨。普无垢孕菩萨。功德孕菩萨。显赫孕菩萨。宝孕菩萨。月孕菩萨。日孕菩萨。炽然孕菩萨。莲华孕菩萨摩诃萨。意菩萨。大意菩萨。胜意菩萨。震声意菩萨。上意菩萨。妙意菩萨。增长意菩萨。无边意菩萨。广意菩萨。觉意菩萨。无尽意菩萨。海意菩萨摩诃萨。迷留灯菩萨。法炬灯菩萨。诸方遍灯菩萨。普灯菩萨。灭诸闇灯菩萨。诸趣明灯菩萨。一向照灯菩萨。月灯菩萨。日灯菩萨摩诃萨。曼殊尸利童子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金刚孕菩萨。功德孕菩萨。舍恶道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支帝神庙雷音菩萨。莲华手菩萨。日光菩萨。离尘勇步菩萨。金刚意菩萨。闭塞诸盖菩萨。降伏摩啰菩萨。宝髻菩萨。十百光明火炽然菩萨。大降伏摩啰菩萨。难出现菩萨。难降伏菩萨。入度菩萨。难称事意菩萨。干竭恶趣菩萨。慈者菩萨摩诃萨。如是为首。十佛土不可说俱致那由多百千微尘等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各异世界来集。善安立菩萨。欲令成熟思惟方便行。化度诸众生界。欲令成熟(一)皆遍诸世界思惟行智遍入(二)皆思惟善观察涅槃地境界智(三)善摄众生界断诸戏论及断行取(四)皆善住入无边中法行(五)皆思惟善观察众生业报不失不得(六)皆思惟善观察众生界信根发起方便最胜(七)皆善平等持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义句味受持智(八)皆善住入世间出世间无边中法行(九)皆善观察有为无为三世过量法行(十)皆次第无间得游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智场相(十一)皆于心刹那心刹那间善示现堕没出生出家苦行方便诣菩提场降伏摩啰证觉菩提转法轮大涅槃(十二)皆不离诸众生令其发心证觉菩提(十三)皆入一众生心攀缘善顺到无余诸众生心攀缘(十四)皆于自然地不动菩萨身(十五)皆得普智地不退转行(十六)皆入菩萨所作力不休息无作智行(十七)皆善住持一众生所作无边劫行(十八)皆善入不错谬转法轮安住诸世间化度界(十九)皆具足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净处受行力胜愿(二十)皆具足普贤行愿殊胜净信(二十一)皆诣诸佛出处善能劝请(二十二)皆善持诸如来法教(二十三)皆作不断诸佛种姓(二十四)皆于无佛世界示现佛出(二十五)皆能清净浊染世界(二十六)皆灭诸菩萨业障(二十七)皆已入无碍法界(二十八)皆具足虚空界量法(二十九)皆具足法界无碍平等(三十)皆具足实际法界平等(三十一)皆信解威仪业所起报(三十二)皆信解如因所起果(三十三)皆具足印别印起诸法平等智(三十四)皆具足影像水月法平等(三十五)皆具足觉诸法响等音鸣(三十六)皆安住不思解脱三摩地(三十七)游戏首楞伽摩三摩地(三十八)皆安住无边佛身色成就出生陀罗尼(三十九)皆善于一毛道现诸世界(四十依梵本此间有三句与前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等三句次第相似故不重出)皆于一毛道中十方善能示现堕没出生出家苦行方便诣菩提场示现降伏摩啰证觉菩提转法轮大涅槃(四十一)皆具足以一加趺十方诸世界遍满智(四十二)皆善示现诸土璎珞具于一土中(四十三)皆善示现一土璎珞具于诸土中(四十四)皆善示现满十方世界诸如来众于一如来众中(四十五)善示现一如来众于十方诸世界诸如来众中(四十六)善示现诸众生身(四十七)善示现诸佛身入一佛身(四十八)善示现一佛身入诸佛身(四十九)善示现诸方诸世界入自身中(五十)善示现诸三世众生身于一众生(五十一)皆善示现过去世入未来世未来世入过去世过去世入现在世现在世入过去世过去世入未来世(五十二)皆善以一身入三摩地于无量无数身起(五十三)善以无量无数身入三摩地于一身起(五十四)皆善示现诸身譬喻证觉菩提(五十五)皆善示现诸众生身于一众生身中(五十六)善示现一众生身于诸众生身中(五十七)善示现诸佛身于一佛身中(五十八)善示现一佛身于诸佛身中(五十九)善示现诸众生身即是法身(六十)皆善示现诸土庄严具于一土中(六十一)善示现一土庄严具于诸土中(六十二)善纳十方诸世界于一毛孔中(六十三)皆善示现诸佛证觉菩提愿力智令诸众生证觉(六十四)皆遍十方世界随所成就众生随所化度如无上正觉善能示现(六十五)皆善示现于诸劫数一一世界中菩萨行行身不休息(六十六)皆于一心生时。遍十方诸世界一一世界中。诸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二足若四足若多足。若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啰。伽留荼。紧那啰。摩睺啰伽。舍迦啰。婆啰诃摩。卢迦波罗。人非人等。随所成熟化度。如是无功用无分别作威仪行入其住处善能示现(六十七)皆于一微尘中善纳无量无数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世界而心不逼恼(六十八)皆善以无量无数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劫。于一牟侯利位时住持(六十九)善以一牟侯利位时。于无量无数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劫住持(七十)皆随众生所成熟行。如是无功用无分别色身形类威仪善能示现。如是及余无量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功德具足。菩萨摩诃萨。

复有无量无数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天龙夜叉。揵达婆阿修啰。伽留荼紧那啰。摩睺啰伽。舍迦啰。婆啰诃摩。护世等。各从种种佛土。来集此世界中。百俱致四大王身天。一一大多眷属围绕。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百俱致舍迦啰。百俱致修夜摩天王。百俱致兜率多天王。百俱致善化天王。百俱致他化自在天王。一一天王大多眷属围绕。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俱致摩啰身天。商主前行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百俱致婆啰诃摩。百俱致大婆啰诃摩。百俱致少光。百俱致无量光。百俱致光音。百俱致少净。百俱致无量净。百俱致遍净。百俱致广果。百俱致善现。百俱致大广。百俱致大炽。百俱致究竟诸天。一一婆啰诃摩。大多眷属围绕。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百俱致净居身天。大自在天子前行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百俱致龙主。百俱致夜叉主。百俱致揵闼婆主。百俱致阿修啰主。百俱致伽留荼主。百俱致紧那啰主。百俱致摩睺啰伽主。一一大多眷属围绕。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无量无数人非人等。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多俱致那由多百千优波娑迦优波斯迦。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诸药草树林天等。迷留大迷留。目真邻陀大目真邻陀。雪山轮山等。诸山天。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海大海。河池陂天等。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村城国王所治处天等。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龙夜叉。揵闼婆阿修啰。伽留荼紧那啰。摩睺啰伽宫中所有天等。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以佛神力故。众生无有逼恼。

复有百俱致月。百俱致日。百俱致海。一一大多眷属围绕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复有龙王。名阿那婆怛簸多。大眷属围绕。诣向佛所。为欲礼觐供养亲事听法。

尔时世尊。光明显炽。映蔽诸众。如彼白助月轮。于十五日。云网放脱。光明显炽。映蔽诸星宿轮。如是如是。世尊亦然。映蔽诸舍迦啰。婆啰诃摩。护世等光明显炽。如修迷留山王光明显炽。功德显炽住不动身不战不喘。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告遮塞诸盖菩萨言。佛子。此如来。住不动身不战不喘。如是语已。遮塞诸盖菩萨摩诃萨。告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此如来于此众中。或有天人。知其从家而出欲向出家。或有知其住苦行处。于此众中。或有知其诣菩提场。或有坐菩提场于此众中。或有无量无数摩啰众围绕。或有知其破坏摩啰。无量无数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啰。伽留荼。紧那啰。摩睺啰伽。舍迦啰。婆啰诃摩。卢迦波啰等。欲助与力。胜胜大商主。或有知其证觉已舍迦啰劝请。或有婆啰诃摩。或有知此众中卢迦波罗劝请世尊。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陀那。此众中。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尸罗。或有说忍。或有说精进。或有说思惟定。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钵啰阇若波罗蜜。或有说方便。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愿。或有说力。或有说阇若那。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声闻乘。或有说独觉乘。或有说大乘。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生畜生法。或有生饿鬼。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生阎摩世法。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生四大王天宫法。或有生三十三天。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生夜摩天宫法。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生兜率天宫法。或有生化天宫。或有生他化自在天宫。或有生摩啰天宫。或有知世尊为我等说生婆啰诃摩天宫法。或有生人。或有此众中知世尊为我等说当得转轮王。曼殊尸利。或有此众中知如来高二寻。或有高一俱嚧舍。或有高二俱嚧舍。或有高半踰阇那。或有知如来身高二踰阇那。或有知如来身十踰阇那。或有此众中知如来身千踰阇那。或有知如来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千踰阇那。或有知如来身八十四百千踰阇那。或有此众中知如来身过百千数踰阇那。或有见金色。或有鞞琉璃夜摩尼宝色。或有因陀啰青摩尼宝色。或有大青摩尼宝色。或有火光摩尼宝色。或有波头摩染摩尼宝色。或有知如来身舍迦啰毗楞伽那摩尼宝色。或有金刚光摩尼宝色。或有诸天光摩尼宝色。或有日月光摩尼宝色。或有水光摩尼宝色。或有知如来颇致迦摩尼宝色。或有自在王摩尼宝色。或有诸光最上摩尼宝色。或有师子须摩尼宝色。或有师子幢上摩尼宝色。或有海住持净庄严普炎光摩尼宝色。曼殊尸利。或有此众中知如来如意摩尼宝色。曼殊尸利。所有如是色威仪住。得化度众生。曼殊尸利。彼众生见如来彼彼如是色威仪住。曼殊尸利。所有说法得成熟众生。彼等众生。知如来如是说法。曼殊尸利。所有修行。令诸众生入如来教得受化度。彼众生知如来住彼彼行。

曼殊尸利。若于东方无量无数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诸世界悉满。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啰。伽留荼。紧那啰。摩睺啰伽。舍伽啰。婆啰诃摩。护世。人非人等。如东方。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如是东北方。上方下方。无量无数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诸世界悉满。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啰。伽留荼。紧那啰。摩睺啰伽。舍迦啰。婆啰诃摩。护世。人非人等。譬如竹林甘蔗林。胡麻林。曼殊尸利。若诸众生。见如来已得化度者。彼诸众生。在如来前一寻量住。而见如来所有所有色威仪住。彼等众生得化度者。众生见如来在前彼彼色威仪住。曼殊尸利。所有说法已令彼众生当得成熟。彼彼当闻如是说法。曼殊尸利。所有修行。令彼众生入如来教。当得成熟彼彼修行。如来当住如来诸所作事无功用无分别。而自回转。

曼殊尸利。譬如白助月轮于半夜时。阎浮地鞞波诸众生各各知月轮在前。而月轮亦无分别无异分别。如是我于众生前住。欲令众生知我月轮。曼殊尸利。然月轮无功用无分别。故此如是色事转。以不共法故。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应正遍知。在于众中。彼诸众生。皆见如来在其前住。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如是我于众生前住。欲令众生知我如来在其前住。然随所化度众生。彼知如来在其前住。何以故。不共法相应故。曼殊尸利。譬如诸众生随下中上业熟力。还有下中上诸行。为众生出生。而诸行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复无功用无分别故。诸行下中上事。自然回转。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应正遍知。随众生下中上业熟力。还有下中上。如来为众生见。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无功用无分别故。如来如是事转。

曼殊尸利。譬如真颇致迦摩尼宝随衣种种故有种种色。曼殊尸利。若颇致迦摩尼宝。置黄衣上。颇致迦摩尼宝即作黄色。若置赤衣上。颇致迦摩尼宝即作赤色。若置青衣上。颇致迦摩尼宝即作青色。如是置何似何似色上。还作如是色。曼殊尸利。颇致迦摩尼宝。亦无分别无异分别。如是如是。曼殊尸利。如来随众生色。作种种色。

曼殊尸利。若众生以金色如来身现。而得化度者。彼等当见金色如来身。若众生以鞞琉璃夜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鞞琉璃夜摩尼宝色。若众生以真珠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真珠色。若众生以天帝青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天帝青摩尼宝色。曼殊尸利。若众生以大青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大青摩尼宝色。若众生以诸光选择上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诸光选择摩尼宝色。若众生以海住持净庄严普炎光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海住持净庄严普炎光摩尼宝色。若众生以师子须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师子须摩尼宝色。若众生以师子幢上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师子幢上摩尼宝色。曼殊尸利。若众生以电灯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电灯摩尼宝色。若众生以水净摩尼宝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水净摩尼宝色。曼殊尸利。如是若以婆啰诃摩舍迦啰护世等色。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婆啰诃摩舍迦啰护世等色。乃至那啰迦畜生饿鬼阎魔世所生中。若彼色类所生众生。随以何等色身色威仪。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如是色身色威仪。如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色无色想无想。非想非非想。随以何等色身色威仪。得化度者。彼等当见如来如是色身色威仪。而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欲令此等众生见我金色。莫见鞞琉璃夜色。此等众生见我鞞琉璃夜色。莫见天帝青摩尼宝色。此等众生见我天帝青摩尼宝色。莫见大青摩尼宝色。此等众生见我大青摩尼宝色。莫见诸光选择摩尼宝色。此等众生见我诸光选择摩尼宝色。莫见自在王摩尼宝色。此等众生见我自在王摩尼宝色。莫见海住持净庄严普炎光摩尼宝色。此等众生见我海住持净庄严普炎光摩尼宝色。莫见师子须摩尼宝色。此等众生见我师子须摩尼宝色。莫见师子幢上摩尼宝色。如是诸处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无功用无分别故。如是等色所作事转。

曼殊尸利。譬如自在王摩尼宝所生处。彼处不生铁若铁作具。曼殊尸利。其自在王。无分别念彼亦不如是念。我所生处。彼处莫生铁若铁作具。曼殊尸利。而自在王摩尼宝所生处。彼处不生铁若铁作具。如是如是。曼殊尸利。所有佛土。如来出生彼处不生柘啰迦波利婆啰阇迦泥揵连。他等诸外道。彼处不生诸恶作等。彼处不生诸乱。彼处不生诸无间。彼处不生十不善业道。彼处不生王教违背法者。彼处不生日月光明。彼处不生婆啰诃摩舍迦啰护世等诸天光明。彼处不生摩尼光明若火光明。彼处不生牟侯利多。半牟侯利多。月半月岁算数等。曼殊尸利。唯除如来住持为成熟众生。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随众生。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事转。

曼殊尸利。譬如大青摩尼宝光明所触者。彼等皆作大青摩尼宝色。而大青摩尼宝无分别念。如是如是。曼殊尸利。其为如来攀缘意光所触者。彼等皆作遍智色。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曼殊尸利。然如来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事转。

曼殊尸利。譬如善作成就大鞞琉璃摩尼宝。随所有边。安置诸庄严具中。若足庄严具中。若头庄严具中。彼彼庄严具中。最极光照。及彼等庄严具。亦最极光照。是彼鞞琉璃摩尼宝威力故。如是如是。曼殊尸利。如来应等正觉。随所有行威仪住处。随所有行中住。彼彼行中最极光照。及彼行亦最极光照。是彼如来威力故。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如来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事转。

曼殊尸利。譬如地依止故地住持故。诸草木药林。种子增长广成。曼殊尸利。其地无分别念。然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事转。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依止故如来住持故。诸众生诸善根增长广成。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如来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事转。

曼殊尸利。譬如云气覆诸地已。于种种草木药林处所。遍雨大雨。彼水一味。而令种种草木药林增长种种处所种种味种种色彼水住。曼殊尸利。其云无分别念。然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事转。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应等正觉以佛身云。遍布满十方世界已。于诸众生种种积集善根。种种作愿。种种内心信解。种种解脱住处。遍雨种种法雨。所有种种积集善根。众生作愿。内心信解。各各善根作愿。内信解脱住处。以种种法雨故。随能随力。令其善根增长。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我为此等众生增长善根。令其得声闻智。我为此等众生增长善根。令其得独觉智。我为此等众生增长善根。令其得佛陀智。我为此等众生增长善根。令其生四天大王宫。我为此等增长善根。令其生三十三天宫。如是略说。乃至夜摩。兜率多。化乐他化自在。如是婆啰诃摩众。婆啰诃摩师。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无量净遍净。大果福生净居。阿迦尼沙诧。曼殊尸利。如来不如是分别。令此等众生增长善根。当生种种王处。令此等众生增长善根当生种种人处。令此等众生增长善根。当生种种自在处。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曼殊尸利。然如来以无功用无分别故。随诸众生作愿。内心信解。积集善根。此如是等色类事转。如来于诸处舍。无有分别。

曼殊尸利。譬如日轮出时。其间次第。放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光炎。除去阎浮洲中所有诸闇。其日轮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事转。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日轮出时。其间次第。放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智炎。除去诸见作闇。唯除佛住持成熟众生故。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我为众生今破散见事。当破散见事。曼殊尸利。然如来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如是等色类事转。

曼殊尸利。如来于诸处舍。无有分别。曼殊尸利。譬如为幻所化。由幻师故。现种种事。以无功用无分别故。分种种身。

曼殊尸利。彼幻所化。不可说不生不灭。无字无声。无方处无有物。无想无思。无二无行。无等无对。曼殊尸利。然彼为幻所化。由幻师故。现种种事。以无功用无分别故。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应等正觉。随众生故。种种所行。威仪事入处示现。曼殊尸利。彼如来不可说不生不灭。无字无声。无方处无有物。无想无思。无二无行。与法界等无对。曼殊尸利。譬如日由修迷留山王故。四大洲中众生。或有见出时。或有见下时。或有见日高来时。或有知下入时。或有知半夜时。或有中时。或有知日出来初打鼓时。(彼国一日分为四分若尽一分则打鼓为节此谓四分中初打鼓时)或有下入初打鼓时。或有残日打鼓时。或有残夜打鼓时。如是日轮。四大洲中众生。各各异见。其日轮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由修迷留故。四洲世界中。现种种事。以无功用无分别故。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应等正觉。于此一众中。或有众生。知如来欲证觉。或有知欲涅槃。或有知世尊已证觉。或有此众中知世尊已涅槃。或有世尊证觉已十年。或有知世尊涅槃已十千年。或有知世尊法教纯至时。或有知世尊法教隐没时。或有知世尊说法已十二十三十四十年。或有知世尊涅槃已十二十三十四十俱致那由多百千劫。曼殊尸利。或有天人知奢迦夜牟尼世尊证觉已不可说不可说劫。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曼殊尸利。然如来以无功用无分别故。随众生有如是色类。所作事转。

曼殊尸利。譬如阎浮洲中。大风轮吹时。其诸草木药林叶动。振已复振。乱已复乱。或有叶东方低西方举。或有叶西方低东方举。或有叶边举中低。或有北方举南方低。其草木药林叶亦无分别。然随风轮故。种种所作事转如是如是。曼殊尸利。如来应等正觉。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随众生故。于叉拏叉拏间。常有如是不可数行。威仪所作。事入处转。

曼殊尸利。众生所有攀缘如来作意念。转还尔许劫。所有那啰迦畜生饿鬼阎摩世等生处。当断当回。曼殊尸利。如来如是无量具足。曼殊尸利。能一攀缘如来作意念事。于无量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劫中。住不可思解脱三摩地菩萨摩诃萨。不能至其功德边际。曼殊尸利。譬如日从大海起。出住虚空境界。放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炎。诸村城邑国土王都中示现。而与破散黑闇。干诸浊泥。生长诸草木药林。成熟诸药。发起诸所作业。于诸河池泊中。一时影到而住处不动。曼殊尸利。日轮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如是色类事转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如来应等正觉。从有海起。出住虚空境界。放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智炎。十方诸世界中。遍布示现。与诸众生。破散无明黑闇翳膜。干诸烦恼浊泥。生长诸善根。成熟诸善根聚。发起诸善门。并于一时诸所作转。而住处不动。曼殊尸利。如来亦无分别无异分别。然以无功用无分别故。此等如是色类事转。

曼殊尸利。若有善家子善家女。十方诸世界中所有微尘等。诸佛及声闻众。施天百味食。日日施天衣。如是施时。于恒伽河沙等劫施。彼等灭度已。为一一如来。遍十方世界。于一一世界中。作十方诸世界微尘等娑偷波。阎浮那陀金为体。电灯摩尼宝为间错。诸光选摩尼宝栏楯围绕。摩尼珠悬以庄严。立幢幡盖。铃网覆上。涂以大蛇牢固栴檀那香以摩尼网覆上。彼等娑偷波。以三千大千世界量等天盖云。幢云香云。自在王摩尼宝云如意摩尼宝云。散以复散。日日三时。如是供养。于恒伽河沙等劫供养。复有别异无量无数众生。亦教住如是供养。曼殊尸利。若有别异善家子。善家女。此说入如来功德不思境界法本。乃至信解。此过彼无数分福德生。

曼殊尸利。信解此法本菩萨。当满足无量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波罗蜜。当超越无量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地。当后面背无量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劫当知无量无数俱致那由多百千佛游戏。当破散无量无数憍慢山。当倒无量无数悭妒幢。当干竭无量无数渴爱河。当度无量无数生死海。当断无量无数摩啰罥索。当遮障日月。舍迦啰。婆啰诃摩。护世尊威力。从佛土至佛土。当救护那啰迦低利夜卑黎多夜摩世等所生众生。当得逢会诸佛菩萨。当得海印三摩地。当得名诸法平等入三摩地。当得名诸法自在转三摩地。当得名诸相庄严三摩地。当得名宝所生三摩地。当得名作喜三摩地。当得名莲华庄严三摩地。当得名虚空库藏三摩地。当得名诸世顺行三摩地。当得名正法白华三摩地。当得名境界自在转三摩地。当得名大频申三摩地。当得名虚空心自在转三摩地。当得名师子频申三摩地。当得名日灯三摩地。当得名无边旋流三摩地。当得名悬峻顺行三摩地。当得名金刚轮三摩地。当得名金刚幢三摩地。当得名如金刚三摩地。当得名金刚齐三摩地。当得名持地三摩地。当得名迷留灯三摩地。当得名诸众生心自在转三摩地。当得名诸众生行境界出三摩地。当得名迷留幢三摩地。当得名宝藏三摩地。当得名心自在转三摩地。当得名深密方便三摩地。当得名杂色光辩三摩地。当得名观视三摩地。当得名观察诸法三摩地。当得名游戏三摩地。当得名不喜乐诸胜智通三摩地。当得名破散摩啰轮三摩地。当得名示现诸色三摩地。当得名胜益诸色三摩地。当得名观身三摩地。当得名信行主三摩地。当得名智慧灯三摩地。当得名现觉灯三摩地。当得名说别缺三摩地。当得名入诸相功德三摩地。当得名决定诸法行三摩地。当得名寂静决定神通三摩地。当得名健行三摩地。当得名深无畏水海波三摩地。当得如是等为首。俱致那由多百千不可数三摩地。当得无边佛身色成就出陀罗尼。当得名智主陀罗尼。当得名清净音鸣陀罗尼。当得名无尽箧陀罗尼。当得名无边渊陀罗尼。当得名海印陀罗尼。当得名莲华庄严陀罗尼。当得名入无著门陀罗尼。当得名正决定陀罗尼。当得名佛璎珞住持陀罗尼。当得如是等为首。俱致那由多百千不可数陀罗尼。当顺得诸行胜。当顺得诸法中不由他智。当顺得诸疑断。当得佛百千不可数游戏。当得善巧胜诸众生行。曼殊尸利。譬如修迷留山王。映蔽诸山光炽照曜。如是如是。曼殊尸利。此法本中。信解菩萨。映蔽众生。诸善根光炽照曜。

尔时曼殊尸利童子。告闭塞诸盖菩萨摩诃萨言。佛子。更有别胜法中信解菩萨。当得如是别胜功德。如是语已。闭塞诸盖菩萨摩诃萨。告曼殊尸利童子言。曼殊尸利。有五法信解菩萨。当得如是别胜功德。何者为五。诸法无对无生无灭不可说。当如是信解。过阎浮洲最微尘。如来所行威仪。所作入处。无功用无分别。于念念中常转。当如是信解。于常会中所作。成熟众生。彼世尊奢迦牟尼。于恒伽河沙等劫中已证觉。当如是信解。从燃灯佛受记已来。乃至证觉。于此中间。所有菩萨行。彼世尊奢迦牟尼。尽佛境界等劫已。证觉示现。当如是信解。诛杀奢迦。示现所作。成熟众生。彼世尊奢迦牟尼。尽佛境界等劫已。证觉示现。当如是信解。曼殊尸利。如是五种信解菩萨。当得如是别胜功德。

曼殊尸利。若有善家子善家女。施诸世界微尘等八解脱定阿罗汉。天百味食。日日以天衣施。如是施与。于恒伽河沙等劫施。曼殊尸利。若有善家子善家女。一日施一独觉食。此于彼福胜过无数分生。曼殊尸利。若有善家子善家女。作十方诸世界微尘等游行处。(旧译云寺)一一世界中。阎浮那陀金为体。电灯摩尼宝。以为间错。诸光选择摩尼宝栏楯围绕。摩尼珠宝贯束所作。庄严建立诸盖幢幡。铃网为帐。蛇行牢固栴檀那以为泥涂。自在王摩尼宝。以覆其上。海住持清净普光摩尼宝为柱。以网连系师子须摩尼宝版。以覆其上。师子幢胜摩尼宝。以为却敌。女墙寮窗。悬缯帛束。为彼独觉。作千不可数。为彼独觉。日日施以天百味食。亦施天衣。如是施与。于恒伽河沙等劫施。曼殊尸利。若善家子善家女。闻佛世尊如来声。此于彼福。胜过无数分生。何况若于作画处若作泥塑处见如来。此于彼福。胜过无数分生。何况施灯烧香。涂香华等。若更别有种种供具。此于彼福。胜过无数分生。何况为如来故。一日护持一戒。此于彼福胜过无数分生。曼殊尸利。若善家子善家女。十方世界微尘等。诸如来及诸菩萨。并声闻众。日日施以天百味食。及施天衣。如是施与。于恒伽河沙等劫施。彼等世尊灭度后。为一一如来十方世界微尘等。造娑偷波。一一娑偷波。量与四洲等。诸种相具足。诸功德成就。阎浮那陀金为体。电灯摩尼宝为间错。诸光选择摩尼宝栏楯围绕。摩尼珠宝贯束庄严。建立诸盖幢幡。铃网为帐。蛇行牢固栴檀那以为泥涂。自在王摩尼宝以覆其上。彼等娑偷波。日日以三千大千量等盖云幡云。宝云音乐云。璎珞云。师子幢胜月云。天作鼓乐歌音云。以散其上。散已复散。而不信解此法本。曼殊尸利。若有善家子善家女。此入如来功德智不思境界。名法本信解者。乃至畜生趣众生。施一搏食。此于彼福。胜过无数分生。曼殊尸利。若有信解此修多罗菩萨。如此修多罗中所说。供养如来。若复有菩萨。见此修多罗中信解菩萨。见已。作如是意。此信解。此修多啰。以如是意。得大欢喜净信心已。从座而起。合掌顶礼。随堪随力。摄取供养。此于彼福。胜过无数分生。当得佛智故。

佛说此时。彼诸比丘。及诸菩萨。天人阿修罗。揵闼婆等世。于佛所说。欢喜奉行。

End

开悟的人是什么境界

◎ 梦 参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

憨山大师融贯诸法的境界

◎ 宋智明 秋天的八月,天高气清,大师渡过孟津,观看武王观兵处,在这里作了一首吊诗:片石荒碑倚岸头,当年曾此会诸侯。王纲直使同天地,应共黄河不断流。游到夷齐扣马地,又做了一首吊诗:弃国遗荣意已深,空余

悟后的人,在其本人是何等境界?如何处世?

月溪法师问:悟后的人,在其本人是何等境界?如何处世?月溪禅师答:见性的人,自性之中,本无生死可了,无佛法可修,修与不修是两头话,但随缘度日,有缘说法度众生,无缘随便,如古人,船子和尚撑船过生活,疏山和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环境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环境广钦长老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

最高境界

◎ 傅 雷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能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

一切境界历事炼心

诸佛如来的教学,我们要能体会,他只是教导而绝不勉强一个人,你做也好、不做也好,所以佛菩萨的心永远清净。不是说教你照做了,他就欢喜,不做了,他就生烦恼,佛菩萨变成凡人了。佛菩萨永远是佛菩萨,高明在此地

黄念祖: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老居士)【二】

贰、辨体本论之体,就是一真法界。华严宗说一真法界,就是天台宗所常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与一真法界实际是一回事。法界就是统摄一切万法,所以叫法界。怎么说一真法界呢?体是绝待的,没有对待,不是二,称为一。

黄念祖: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老居士)【八】

【又如裨瑟胝罗言:我开旃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我入此三昧,随其次第,见此世界一切诸佛。所谓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无上胜佛、无上莲花佛、如是等而为

宝峰禅师的境界

宝峰禅师的境界◎黄夏年 《宗鉴法林》是一本介绍禅宗公案境界的书,作者集云堂以某一具体公案为例,然后再对此公案进行解说,之后再附上历代禅师的悟境,以此说明公案的作用。《宗鉴法林》卷三十六曾举金陵高峰寺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

◎ 王文治《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

人生的四境界

依据冯友兰所著的《新原道》一文,可将人的心境分为四个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的四境界是: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自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华严经》之出世

◎ 铂 净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说龙树菩萨: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憋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

净土法门缘于《华严》

◎印 光 溯此法之缘起,实在《华严》一经。以未详示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昔如来初成正觉,与华藏世界海诸大菩萨,互相酬倡,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

处处作主见如来

惟觉法师《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就像灰尘一样;能够知道妄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 谛 闲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 李 睿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 弘 一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王世英记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

从烦恼即如来种中看烦恼

前 言何谓烦恼?烦者烦热,恼者恼乱,烦热恼乱身心,是为烦恼。就是这烦恼,令多少人痛苦不堪,又令名少人为它葬送性命。亦是这烦恼,导致无穷无际的生灵,长劫沉溺于三途,头出头没漂泊于苦海,无始无终流浪于生死

十玄无碍:华严之“大业

◎ 无 稽华严境界的极致是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则是对这一境界全面深入的阐发。可以说,一切存在之所以事事无碍的理则,全部包含在这十组关系中。至于何为十玄门,历史上曾有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伴随的是名称和排

华严菩萨的境界

华严菩萨的境界◎ 南怀瑾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接着福田菩萨之后,另一位更大的菩萨出来了,华严菩萨,华严的境界更大了,一花一世界

背诵华严口放光明

背诵华严口放光明◎ 心 月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规驻守益州(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并派遣将军尉迟迥去讨伐蜀。后来,规不仅降伏了当地的民兵,而且城內有很多名僧,也被他

修行境界不可乱对人说

修行境界不可乱对人说◎ 印 光  【原文】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

五眼境界各不同

◎ 宣 化要是开了法眼,念经不需要拿经典来念,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经典。肉眼碍非通 天眼通非碍法眼唯观俗 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 照异体还同肉眼碍非通:什么叫肉眼?因为它能看见一切的人和东西。这个肉眼,不是

所谓如来

◎ 清俞樾《金刚经》第十四分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按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皆易解说。独所谓如语者,不易解说。俗解云:默契真如之语,苟为推美,未合经义。愚谓如语即

善恶境界

印光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然有浅有深,不可即生满足想。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虚 云《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

若能转物即如来

若能转物即如来◎ 老和尚《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

水的境界

一位年轻人被朋友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为此,他几欲轻生。经过多番思量,他始终找不到问题出现的根源。无奈之下,再度决定跳湖自尽。不过这次,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禅师。年轻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将自己的悲惨

念佛三昧的境界

念佛三昧的境界,只有证到的人才道得出来,广钦老和尚讲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悟,不知师是于念佛先得力而后参禅。师于鼓山寺佛七中所见,只能从一外国参访者与师的对话中,

徐文明:僧珍与华严宗源

僧珍与华严宗源徐文明宗派的产生就如江河的发源一样,往往有众多的溪流作为源泉,众流汇聚,便形成了大江大河。华严宗的产生也是如此,源自许多佛教宗派,再经过智俨、法藏等大师的创造性的融汇和提升,从而形成了独

元音老人:什么是明心见性_明心见性的境界是什么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因为它是

心中有佛的境界

心中有佛的境界仁清法师有人说我心中有佛就行啊,以前有个小伙子说,师父我也不想出家,我也不想学佛了,我心中有佛就行啊。我说非常好,非常好,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是一种相当的功夫呀,马上我问他,请问,你几

沈家桢: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明心见性

沈家桢居士: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明心见性>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在作文中写下了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照佛教的教理来讲,我过去世,一定也读诵受持金刚经>,而且将这两句短文

开悟的境界

开悟是什么境界?晋美彭措虽然一切苦乐全部是心所造成的,但当我们去寻找时,心的本体却找寻不到,它无生无灭犹如空中的烟雾。就像在梦中寻找大城市,或在空中绘画一样没有意义,从来不存在的法我们就不要去寻找,我

世界读书日谈读书的三层境界

人总是走着走着,突然就读懂了某个句子。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袁枚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是不一样的。而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也是不一样的。清代文学家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有一天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小男孩头

一日禅|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笨拙

佛说,凡事都讲究个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好在适度。精明过度,乃智者大忌。深谙处世的精明,要收得住锋芒,才靠得近智慧。小聪明撑不起大智慧,小算计也称不上精明。在精明与笨拙的博弈中,懂得顺从天性,傻三分

用人三境界: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孔子的学生曾子有句名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这说出了用人的三个层次与结果。古代君王想的是王霸之后怎样才能传于万世?对今天的领导者就是如何永续经营?用人如用刀,建立好的人才体系是关键。国的文化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

糊涂的智慧,表面上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内心里比谁都清楚。糊涂的人一般呐于言,不是不会说,防祸从口出。闲聊80%的话都是废话。即便这样,不知不觉中,加进了感情色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此始。有些人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一个字!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一个字:给!高尔基说: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有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道家经典五十句,背完立即提升一个境界!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

君子四修,有境界,有肚量,有锋芒,有涵养!

一、有境界,看得远境界,包括一个人的格局和眼界,境界越高,看得越远。境界高,就好像一个人站的位置比别人高,自然能看得远!清代名将年羹尧,以平定青海之乱而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

于凌波:如来藏思想的研究

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于凌波一九九九年三月净觉佛教研究所主办第九届中国佛教学术会议论文一、如来藏与佛性如来藏,又称如来胎,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如来藏梵语tathagatagarbha,指隐藏于一切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