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八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4 09:51

第八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摩那城,住其门所,思惟文殊师利,随顺观察,周旋求觅,希欲奉觐。

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著,于少功德便以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说、若分别、若证知、若获得,皆悉不能。”

是时,文殊师利宣说此法,示教利喜,令善财童子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无边际愿、无边际三昧、无边际神通、无边际智,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

于是,善财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无有违逆;增长趣求一切智慧,广大悲海,益大慈云,普观众生,生大欢喜,安住菩萨寂静法门;普缘一切广大境界,学一切佛广大功德,入一切佛决定知见,增一切智助道之法,善修一切菩萨深心,知三世佛出兴次第;入一切法海,转一切法轮,生一切世间,入于一切菩萨愿海,住一切劫修菩萨行,照明一切如来境界,长养一切菩萨诸根;获一切智清净光明,普照十方,除诸暗障,智周法界;于一切佛刹、一切诸有,普现其身,靡不周遍;摧一切障,入无碍法,住于法界平等之地;观察普贤解脱境界,即闻普贤菩萨摩诃萨名字、行愿、助道、正道、诸地地、方便地、入地、胜进地、住地、修习地、境界地、威力地,同住渴仰。

欲见普贤菩萨,即于此金刚藏菩提场,毗卢遮那如来师子座前,一切宝莲华藏座上,起等虚空界广大心、舍一切刹离一切著无碍心、普行一切无碍法无碍心、遍入一切十方海无碍心、普入一切智境界清净心、观道场庄严明了心、入一切佛法海广大心、化一切众生界周遍心、净一切国土无量心、住一切劫无尽心、趣如来十力究竟心。

善财童子起如是心时,由自善根力、一切如来所加被力、普贤菩萨同善根力故,见十种瑞相。何等为十?所谓: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如来成正等觉;见一切佛刹清净,无诸恶道;见一切佛刹清净,众妙莲华以为严饰;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身心清净;见一切佛刹清净,种种众宝之所庄严;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诸相严身;见一切佛刹清净,诸庄严云以覆其上;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互起慈心,递相利益,不为恼害;见一切佛刹清净,道场庄严;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心常念佛。是为十。

又见十种光明相。何等为十?所谓:见一切世界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明网云,周遍照耀;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明轮云,种种色相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色像宝云,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焰轮云,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众妙香云,周遍十方,称赞普贤一切行愿大功德海;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日月星宿云,皆放普贤菩萨光明,遍照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众生身色像云,放佛光明,遍照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佛色像摩尼云,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菩萨身色像云,充满法界,令一切众生皆得出离、所愿满足;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如来身色像云,说一切佛广大誓愿,周遍法界。是为十。

时,善财童子见此十种光明相已,即作是念:“我今必见普贤菩萨,增益善根,见一切佛;于诸菩萨广大境界,生决定解,得一切智。”

于时,善财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以普眼观察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众所见境界,皆作得见普贤之想;以智慧眼观普贤道,其心广大犹如虚空,大悲坚固犹如金刚,愿尽未来常得随逐普贤菩萨,念念随顺,修普贤行,成就智慧,入如来境,住普贤地。

时,善财童子即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诸菩萨众所共围绕,最为殊特,世无与等;智慧境界无量无边,难测难思,等三世佛,一切菩萨无能观察。见普贤身一一毛孔,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光明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除灭一切众生苦患,令诸菩萨生大欢喜;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种种色香焰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而以普熏;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杂华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华;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香树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香;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妙衣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衣;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宝树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摩尼宝;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色界天身云,充满法界,叹菩提心;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梵天身云,劝诸如来转妙法轮;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欲界天王身云,护持一切如来法轮;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三世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为诸众生,无归趣者为作归趣,无覆护者为作覆护,无依止者为作依止;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清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于中出世,菩萨众会悉皆充满;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净不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令杂染众生皆得清净;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不净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令杂染众生皆得清净;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不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令纯染众生皆得清净;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众生身云,遍法界、虚空界,随其所应,教化众生,皆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菩萨身云,遍法界、虚空界,称扬种种诸佛名号,令诸众生增长善根。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菩萨身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刹,宣扬一切诸佛菩萨从初发意所生善根;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菩萨身云,遍法界、虚空界,于一切佛刹一一刹中,宣扬一切菩萨愿海及普贤菩萨清净妙行;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普贤菩萨行云,令一切众生心得满足,具足修习一切智道;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正觉身云,于一切佛刹,现成正觉,令诸菩萨增长大法、成一切智。

尔时,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如是自在神通境界,身心遍喜,踊跃无量;重观普贤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风轮、水轮、地轮、火轮,大海、江河及诸宝山、须弥、铁围,村营、城邑、宫殿、园苑,一切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天龙八部、人与非人,欲界、色界、无色界处,日月星宿、风云雷电、昼夜月时及以年劫、诸佛出世、菩萨众会、道场庄严;如是等事,悉皆明见。如见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如是见;如见现在十方世界,前际、后际一切世界亦如是见,各各差别,不相杂乱。如于此毗卢遮那如来所,示现如是神通之力;于东方莲华德世界贤首佛所,现神通力亦复如是。如贤首佛所;如是东方一切世界。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世界诸如来所,现神通力当知悉尔。如十方一切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佛刹,一一尘中皆有法界诸佛众会,一一佛所普贤菩萨坐宝莲华师子座上现神通力悉亦如是。彼一一普贤身中,皆现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刹、一切众生、一切佛出现、一切菩萨众,及闻一切众生言音、一切佛言音、一切如来所转法轮、一切菩萨所成诸行、一切如来游戏神通。

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如是无量不可思议大神通力,即得十种智波罗蜜。何等为十?所谓:于念念中,悉能周遍一切佛刹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悉能往诣一切佛所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悉能供养一切如来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普于一切诸如来所闻法受持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思惟一切如来法轮智波罗蜜;于念念中,知一切佛不可思议大神通事智波罗蜜;于念念中,说一句法尽未来际辩才无尽智波罗蜜;于念念中,以深般若观一切法智波罗蜜;于念念中,入一切法界实相海智波罗蜜;于念念中,知一切众生心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普贤慧行皆现在前智波罗蜜。

善财童子既得是已,普贤菩萨即伸右手摩触其顶。既摩顶已,善财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各以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而为眷属;一一三昧,悉见昔所未见一切佛刹微尘数佛大海,集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助道具,生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上妙法,发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大誓愿,入一切佛刹微尘数大愿海,住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出要道,修一切佛刹微尘数诸菩萨所修行,起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大精进,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净光明。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所,普贤菩萨摩善财顶;如是十方所有世界,及彼世界一一尘中一切世界一切佛所,普贤菩萨悉亦如是摩善财顶,所得法门亦皆同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我此神通力不?”

“唯然!已见。大圣,此不思议大神通事,唯是如来之所能知。”

普贤告言:“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一一劫中,为欲清净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一一劫中,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设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广大施会,一切世间咸使闻知,凡有所求悉令满足;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财物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佛智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城邑、聚落、国土、王位、妻子、眷属、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故,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如来所,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所须悉皆奉施,于其法中出家学道,修行佛法,护持正教。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瞋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不可沮坏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乃至身命亦无所吝。一切劫海说其因缘,劫海可尽,此无有尽。

“善男子,我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善男子,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以智光普照世间,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我如是等往昔因缘,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海,说不可尽。

“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法力、诸善根力、大志乐力、修功德力、如实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佛威神力、大慈悲力、净神通力、善知识力故,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复得清净无上色身,超诸世间,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为现形,入一切刹,遍一切处,于诸世界广现神通,令其见者靡不欣乐。善男子,汝且观我如是色身;我此色身,无边劫海之所成就,无量千亿那由他劫难见难闻。

“善男子,若有众生未种善根,及种少善根声闻、菩萨,犹尚不得闻我名字,况见我身!善男子,若有众生得闻我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若见若触,若迎若送,若暂随逐,乃至梦中见闻我者,皆亦如是。或有众生,一日一夜忆念于我即得成熟;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生,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见我放大光明,或见我震动佛刹,或生怖畏,或生欢喜,皆得成熟。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佛刹微尘数方便门,令诸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善男子,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刹者,必得生此清净刹中;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身者,必得生我清净身中。善男子,汝应观我此清净身。”

尔时,善财童子观普贤菩萨身,相好肢节,一一毛孔中,皆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海;一一刹海,皆有诸佛出兴于世,大菩萨众所共围绕。又复见彼一切刹海,种种建立、种种形状、种种庄严、种种大山周匝围绕,种种色云弥覆虚空,种种佛兴演种种法;如是等事,各各不同。又见普贤于一一世界海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佛化身云,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善财童子又见自身在普贤身内,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教化众生。

又,善财童子亲近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所得善根、智慧光明,比见普贤菩萨所得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是。善财童子从初发心,乃至得见普贤菩萨,于其中间所入一切诸佛刹海,今于普贤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诸佛刹海,过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倍;如一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刹海成、刹海坏、刹海庄严所有边际;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别、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灭所有边际;亦不能知菩萨众海次第、菩萨众海藏、菩萨众海差别、菩萨众海普入、菩萨众海集、菩萨众海散所有边际;亦不能知入众生界、知众生根、教化调伏诸众生智、菩萨所住甚深自在、菩萨所入诸地诸道,如是等海所有边际。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刹中,或于一刹经于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有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如是而行,亦不于此刹没、于彼刹现,念念周遍无边刹海,教化众生,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是之时,善财童子则次第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刹等、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轮等、辩才等、言辞等、音声等、力无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议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即说颂言:

“汝等应除诸惑垢,一心不乱而谛听;我说如来具诸度,一切解脱真实道。

出世调柔胜丈夫,其心清净如虚空,恒放智日大光明,普使群生灭痴暗。

如来难可得见闻,无量亿劫今乃值,如优昙华时一现,是故应听佛功德。

随顺世间诸所作,譬如幻士现众业,但为悦可众生心,未曾分别起想念。”

尔时,诸菩萨闻此说已,一心渴仰,唯愿得闻如来世尊真实功德,咸作是念:“普贤菩萨具修诸行,体性清净,所有言说皆悉不虚,一切如来共所称叹。”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尔时,普贤菩萨功德智慧具足庄严,犹如莲华不著三界一切尘垢,告诸菩萨言:“汝等谛听,我今欲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即说颂言:

“佛智广大同虚空,普遍一切众生心,悉了世间诸妄想,不起种种异分别。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众生根,譬如善巧大幻师,念念示现无边事。

随众生心种种行,往昔诸业誓愿力,令其所见各不同,而佛本来无动念。

或有处处见佛坐,充满十方诸世界,或有其心不清净,无量劫中不见佛。

或有信解离憍慢,发意即得见如来;或有谄诳不净心,亿劫寻求莫值遇。

或一切处闻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悦;或有百千万亿劫,心不净故不闻者。

或见清净大菩萨,充满三千大千界,皆已具足普贤行,如来于中俨然坐。

或见此界妙无比,佛无量劫所严净;毗卢遮那最胜尊,于中觉悟成菩提。

或见莲华胜妙刹,贤首如来住在中,无量菩萨众围绕,皆悉勤修普贤行。

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悉已住于灌顶地,充满十方诸世界。

或有见此三千界,种种庄严如妙喜,阿閦如来住在中,及如香象诸菩萨。

或见月觉大名称,与金刚幢菩萨等,住如圆镜妙庄严,普遍十方清净刹。

或见日藏世所尊,住善光明清净土,及与灌顶诸菩萨,充遍十方而说法。

或见金刚大焰佛,而与智幢菩萨俱,周行一切广大刹,说法除灭众生翳。

一一毛端不可说,诸佛具相三十二,菩萨眷属共围绕,种种说法度众生。

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严广大刹,无量如来悉在中,清净佛子皆充满。

或有见一微尘内,具有恒沙佛国土,无量菩萨悉充满,不可说劫修诸行。

或有见一毛端处,无量尘沙诸刹海,种种业起各差别,毗卢遮那转法轮。

或见世界不清净,或见清净宝所成,如来住寿无量时,乃至涅槃诸所现。

普遍十方诸世界,种种示现不思议,随诸众生心智业,靡不化度令清净。

如是无上大导师,充满十方诸国土,示现种种神通力,我说少分汝当听。

或见释迦成佛道,已经不可思议劫;或见今始为菩萨,十方利益诸众生。

或有见此释师子,供养诸佛修行道;或见人中最胜尊,现种种力神通事。

或见布施或持戒,或忍或进或诸禅,般若方便愿力智,随众生心皆示现。

或见究竟波罗蜜,或见安住于诸地,总持三昧神通智,如是悉现无不尽。

或现修行无量劫,住于菩萨堪忍位;或现住于不退地,或现法水灌其顶。

或现梵释护世身,或现刹利婆罗门,种种色相所庄严,犹如幻师现众像。

或现兜率始降神,或见宫中受嫔御,或见弃舍诸荣乐,出家离俗行学道。

或见始生或见灭,或见出家学异行,或见坐于菩提树,降伏魔军成正觉。

或有见佛始涅槃,或见起塔遍世间,或见塔中立佛像,以知时故如是现。

或见如来无量寿,与诸菩萨授尊记,而成无上大导师,次补住于安乐刹。

或见无量亿千劫,作佛事已入涅槃;或见今始成菩提,或见正修诸妙行。

或见如来清净月,在于梵世及魔宫,自在天宫化乐宫,示现种种诸神变。

或见在于兜率宫,无量诸天共围绕,为彼说法令欢喜,悉共发心供养佛。

或见住在夜摩天,忉利护世龙神处,如是一切诸宫殿,莫不于中现其像。

于彼燃灯世尊所,散华布发为供养,从是了知深妙法,恒以此道化群生。

或有见佛久涅槃,或见初始成菩提;或见住于无量劫,或见须臾即灭度。

身相光明与寿命,智慧菩提及涅槃,众会所化威仪声,如是一一皆无数。

或现其身极广大,譬如须弥大宝山;或见跏趺不动摇,充满无边诸世界。

或见圆光一寻量,或见千万亿由旬,或见照于无量土,或见充满一切刹。

或见佛寿八十年,或寿百千万亿岁,或住不可思议劫,如是展转倍过此。

佛智通达净无碍,一念普知三世法,皆从心识因缘起,生灭无常无自性。

于一刹中成正觉,一切刹处悉亦成,一切入一一亦尔,随众生心皆示现。

如来住于无上道,成就十力四无畏;具足智慧无所碍,转于十二行法轮。

了知苦集及灭道,分别十二因缘法;法义乐说辞无碍,以是四辩广开演。

诸法无我无有相,业性不起亦无失,一切远离如虚空,佛以方便而分别。

如来如是转法轮,普震十方诸国土,宫殿山河悉摇动,不使众生有惊怖。

如来普演广大音,随其根欲皆令解,悉使发心除惑垢,而佛未始生心念。

或闻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智,或闻慈悲及喜舍,种种音辞各差别。

或闻四念四正勤,神足根力及觉道,诸念神通止观等,无量方便诸法门。

龙神八部人非人,梵释护世诸天众,佛以一音为说法,随其品类皆令解。

若有贪欲瞋恚痴,忿覆悭嫉及憍谄,八万四千烦恼异,皆令闻说彼治法。

若未具修白净法,令其闻说十戒行;已能布施调伏人,令闻寂灭涅槃音。

若人志劣无慈愍,厌恶生死自求离;令其闻说三脱门,使得出苦涅槃乐。

若有自性少诸欲,厌背三有求寂静;令其闻说诸缘起,依独觉乘而出离。

若有清净广大心,具足施戒诸功德,亲近如来具慈愍,令其闻说大乘音。

或有国土闻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如是乃至无有量,悉是如来方便力。

涅槃寂静未曾异,智行胜劣有差别;譬如虚空体性一,鸟飞远近各不同。

佛体音声亦如是,普遍一切虚空界,随诸众生心智殊,所闻所见各差别。

佛以过去修诸行,能随所乐演妙音,无心计念此与彼,我为谁说谁不说。

如来面门放大光,具足八万四千数;所说法门亦如是,普照世界除烦恼。

具足清净功德智,而常随顺三世间,譬如虚空无染著,为众生故而出现。

示有生老病死苦,亦示住寿处于世;虽顺世间如是现,体性清净同虚空。

一切国土无有边,众生根欲亦无量;如来智眼皆明见,随所应化示佛道。

究竟虚空十方界,所有人天大众中,随其形相各不同,佛现其身亦如是。

若在沙门大众会,剃除须发服袈裟,执持衣钵护诸根,令其欢喜息烦恼。

若时亲近婆罗门,即为示现羸瘦身,执杖持瓶恒洁净,具足智慧巧谈说。

吐故纳新自充饱,吸风饮露无异食,若坐若立不动摇,现斯苦行摧异道。

或持彼戒为世师,善达医方等诸论,书数天文地众相,及身休咎无不了。

深入诸禅及解脱,三昧神通智慧行,言谈讽咏共嬉戏,方便皆令住佛道。

或现上服以严身,首戴华冠荫高盖,四兵前后共围绕,警众宣威伏小王。

或为听讼断狱官,善解世间诸法务,所有与夺皆明审,令其一切悉欣伏。

或作大臣专弼辅,善用诸王治政法,十方利益皆周遍,一切众生莫了知。

或为粟散诸小王,或作飞行转轮帝,令诸王子采女众,悉皆受化无能测。

或作护世四天王,统领诸龙夜叉等,为其众会而说法,一切皆令大欣庆。

或为忉利大天王,住善法堂欢喜园,首戴华冠说妙法,诸天觐仰莫能测。

或住夜摩兜率天,化乐自在魔王所,居处摩尼宝宫殿,说真实行令调伏。

或至梵天众会中,说四无量诸禅道,普令欢喜便舍去,而莫知其往来相。

或至阿迦尼吒天,为说觉分诸宝华,及余无量圣功德,然后舍去无知者。

如来无碍智所见,其中一切诸众生,悉以无边方便门,种种教化令成就。

譬如幻师善幻术,现作种种诸幻事;佛化众生亦如是,为其示现种种身。

譬如净月在虚空,令世众生见增减,一切河池现影像,所有星宿夺光色。

如来智月出世间,亦以方便示增减,菩萨心水现其影,声闻星宿无光色。

譬如大海宝充满,清净无浊无有量;四洲所有诸众生,一切于中现其像。

佛身功德海亦尔,无垢无浊无边际;乃至法界诸众生,靡不于中现其影。

譬如净日放千光,不动本处照十方;佛日光明亦如是,无去无来除世暗。

譬如龙王降大雨,不从身出及心出,而能沾洽悉周遍,涤除炎热使清凉。

如来法雨亦复然,不从于佛身心出,而能开悟一切众,普使灭除三毒火。

如来清净妙法身,一切三界无伦匹;以出世间言语道,其性非有非无故。

虽无所依无不住,虽无不至而不去;如空中画梦所见,当于佛体如是观。

三界有无一切法,不能与佛为譬喻;譬如山林鸟兽等,无有依空而住者。

大海摩尼无量色,佛身差别亦复然;如来非色非非色,随应而现无所住。

虚空真如及实际,涅槃法性寂灭等;唯有如是真实法,可以显示于如来。

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

若有闻斯功德海,而生欢喜信解心,如所称扬悉当获,慎勿于此怀疑念。”

End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华严经》之出世

◎ 铂 净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说龙树菩萨: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憋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华严经》卷第三十九【题解】此卷包含第十「法云地」的全部内容以及相对独立于第十地而有概括全品之作用的「地影像分」、「地利益分」的内容。十六、「法云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世亲《十地经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华严经》卷第三十六【题解】此卷包含第四「焰慧地」及第五「难胜地」的全部内容。十、第四地:「焰慧地」关于第四地「焰慧地」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七的判释:「文亦三分:一、赞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华严经》卷第三十五【题解】此卷包含第二「离垢地」及第三「发光地」的全部内容。八、第二地:「离垢地」关于第二「离垢地」,澄观将其分为三部分:「初,赞请分。二、正说分。三、重颂分。第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华严经》卷第三十八【题解】此卷包含第八「不动地」及第九「善慧地」的全部内容。十四、第八地:「不动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的判释,文分为三分:初,赞请。第二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题解】此卷包含第六「现前地」及第七「远行地」的全部内容。十二、第六地:「现前地」关于第六「现前地」部分的结构。据澄观的判释:文有三分:初,赞请分。第二,正说亦

杨维中: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编辑:杨维中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考释了《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在中土的传播情况,并指出在早期的十几种汉语译籍中,一般都是十住与十地交替或混合使用的,大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之一【题解】此卷为八十卷《华严经?十地品》的第一卷,包含《十地品》的「序分」以及「正宗分」的开首「本分」、「请分」以及初地「欢喜地」的全部内容。依照世亲

华严经的十种佛是什么

第一正觉佛。成正觉的佛,在印度伽耶菩提树下降伏众魔,成了道业,朗然大悟,证得了无上的果位,这叫成等正觉的正觉佛。正觉佛就是‘菩提’,华言叫‘道’,菩提华言叫‘道’。在菩提树下,就是佛在这个树下成道了,

周叔迦:《华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之研究法周叔迦绪 说《华严经》或称为《杂华经》,乃法相宗六根本经之一。而贤首宗亦以为根本。西竺大本凡十万偈。东土有二译。晋译只三万六千偈,凡六十卷,有八会三十四品。唐译只四万五千偈,凡八十卷

吴言生:《华严经》与生活禅

拨尘见佛是本体论意义上对佛性的追寻,它决定了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命体证--在世出世。华严圆融,消除了一切对立,打通了众生与佛陀、俗界与佛界的隧道,呈显出存在而超越的生命情调。《华严经》常以净莲不染形容澄明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四)

禅宗的生佛圆融境华严宗的性起缘起、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理论,与生佛一如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卷52 按照这种理论,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五)

禅宗的理事圆融境理事无碍是华严要旨。禅宗对理事关系的体证,深受《华严经》、华严宗的影响。华严四法界中的理事无碍法界,源于杜顺大师的理事无碍观。1.对理事无碍的体证杜顺设法界三观,分别为真空观、理事无碍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三)

禅宗的时空圆融境《华严经》的禅悟特质是大乘空观、不二法门、离言绝相,在此基础上,华严宗建构起性起缘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之说。大乘空观将事物看作没有自性的诸法,由于没有自性,故相即相入,性空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二)

二、华严宗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为宗经,对《华严经》进行研究、持受、弘扬,中国佛学史上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佛学宗派,这就是华严宗。华严宗在汲取《华严经》禅悟内涵的基础上,对圆融境界予以特别强调,并集中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一)

在所有佛教经典中,《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10册,本书所论主要依据此本。另有东晋佛驮跋陀罗译60卷本,大正藏第9册。 体系雄阔,义海赡博,气势恢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六)

禅宗的事事圆融境事事圆融是华严的至境。禅宗受《华严经》、华严宗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影响,形成了事事圆融境。1.周遍含容观禅境克文《法界三观六颂》前二首分咏色空无碍、理事无碍观,上文已具引。对《法界观门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七)

禅宗的现量直观境现量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它不依文字,不著世间,不取诸法,不起分别,不染著世事,不分别境界,于诸法智,但应安住,不应称量 卷43 。形成文字者是比量,现量不可言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六卷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导读上品当中,述说诸菩萨、天神大众都已经集会来此,于是此品一开始,一切世间主、菩萨众就共同起念发问如来三十七道问题。如来显现了许多瑞相,以为说法之前的行仪法式,所以才称为如来现相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一卷

卷第一:《世主妙严品》导读此品乃《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一品,篇幅长达五卷,宣讲此经的时、人、事、物、地等因缘条件,以及描述大会的代表与眷属来到时种种殊妙庄严的情形。此品大约分为五大段:一,始成正觉;二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五卷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白话】接着,更有普贤菩萨摩诃萨,进人了不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也进入了如来的功德海。这些不可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中,有解脱法门,是为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国土,并调伏众生,令他们究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卷

卷第二: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白话】这时,如来道场上海潮般的大众,已云集在一起。他们的品类无数,遍布各处,各自有其形体色相、眷属与部下。他们各从一方来到这里亲近、瞻仰世尊,一心充满了仰慕。这些如来道场上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七卷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导读此品名为普贤三昧品。普贤是说法者普贤菩萨的称号,三昧则表示展现的法用。这是人法合举的形式,所以合起来说可以是普贤的三昧、三昧是普贤所有;又三昧境界名为普贤、普贤即三昧。就其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八卷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导读经文的卷第八、九、十都是属于《华藏世界品》。此品是经由普贤菩萨来说明毗卢遮那如来所庄严清净的华藏世界海之形状景况,并特别回答三十七问中的佛世界海、众生海等问题。华,自然是指莲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二卷

卷第十二:《如来名号品》导读从这一品始,又从世尊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说起,开启另一段的胜会。所以一般称前六品为第一会,此品起为第二会。就总体而言,是应前面名号海之问而答的。第二会的主要场所在普光明殿,此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卷

卷第十: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向大众说:诸佛子啊!在离垢焰藏香水海的东边,依次有香水海,名为变化微妙身香水海。在变化微妙身香水海中,有一个世界种,名为善布差别方世界种。再依次有香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九卷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对大众说:诸佛子啊!在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的东方,有一个香水海,名为离垢焰藏香水海。在这个香水海中绽开一朵大莲华,名为一切香摩尼王妙庄严大莲华,有遍照刹旋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一卷

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导读前五品在华严大会中,所有集众、说法行仪,各种道场庄严、殊胜境界,这些人、事、地、物、时的示现,都是因往昔所有大众在毗卢遮那如来处,所修功德、所发大愿,才来到这个大会的。当然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七卷

卷第十七:《梵行品》导读本品是由正念天子发问如何修梵行以成就无上正觉,而由法慧菩萨回答所构成。刚开始出家的菩萨,究竟要如何修清净的梵行,才能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呢?法慧菩萨说,要对十种法来观察其是否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五卷

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白话】有胜三昧其名安乐,能普救度一切群生,放大光明不可思议,令其见者悉得调伏。所放光明名为善现,若有众生遇此光明,必令获益功不唐捐,因是得成无上智慧。彼光示现于诸佛陀,示法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卷

卷第二十: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无着行?佛子啊!当一位菩萨以不执着的心,在念念当中,能够进人阿僧祇数的世界,也能庄严清净阿僧祇数的世界。他对于各个世界,都能心中无所执着地任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三卷

卷第十三:《光明觉品》导读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的境界是此品全部的内容。世尊以此不可思议光明遍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各种万法万界也在此光明中显现。此光明又照至过此世界十佛土,乃至过十亿世界的百亿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六卷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导读此品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所以才有品名如此。世尊将从此品起到《明法品》共六品中说十住之法。前面以在人间地上的普光明殿中说十信之心。须弥义为妙高,所以世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八卷

卷第十八:《明法品》导读本品是忉利天宫会六品的最后一品,如果照梵本,品名应是名为法光明之品,因为这一品要以此胜进趣向十行位,而行需要以智慧来明照,所以称为法光明。也就是说前面五品已发菩提心成就广大功德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九卷

卷第十九:《升夜摩天宫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夜摩天会之首,此会有四品,而以《十行品》为正宗。夜摩天是时分天之意,这一天没有日月晦明,而以莲华开为昼,以合为夜,所以称作时分天,也是空居诸天之首。梵本品名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一卷

卷第二十一:《十无尽藏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的最后一品,一方面结成此会,一方面为胜进于十回向位之基础。十无尽藏是十种无尽功德藏之意,分别是:一,信藏;二,戒藏;三,惭藏;四,愧藏;五,闻藏;六,施藏;七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三卷

卷第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导读本品是第五会的第二品,内容结构与《须弥顶偈赞品》、《夜摩宫中偈赞品》相似。本品承上一品之后,由佛陀神力,十方有十大菩萨来集,化出宝座后以偈赞佛德,而相应于十回向法门。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二卷

卷第二十二:《升兜率天宫品》导读本品是第五会兜率天宫会之首。第五会共有三品,即本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冋向品》。前二品是序言,《十回向品》是主体。本会要说明的是上贤的十回向位,主要的说法者是金刚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七卷

卷第二十七: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五【白话】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将连着皮肤的顶髻布施给乞讨的人,就如同宝髻王菩萨、胜妙身菩萨,以及其余无量诸菩萨所行的布施一般。菩萨凡见到乞者前来,无不心生欢喜地告诉乞者:现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五卷

卷第二十五: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无尽功德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用以下种种善根回向诸佛国土;忏悔消除一切业力的重大障碍,所生起的善根;礼敬三世一切诸佛,所生起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