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二卷 大乘宝要义论 - 乾隆大藏经
2025-07-11 10:09

第二卷 大乘宝要义论

阿阇世王经云。尊者大迦葉白妙吉祥菩萨言譬如初生师子随生即有力势。凡所向诣或有群鹿。才闻师子之香。皆悉奔窜。设使大力龙象若闻师子香时。逼恼惊怖。掣拽锁缚。锁缚断已奔驰四向。山岩地穴遍求隐匿。水族飞禽闻师子香亦悉惊怖。妙吉祥。若诸菩萨具慧力者亦复如是。彼初发心菩萨才发大菩提心。即能胜过一切声闻缘觉。魔宫震动。一切天魔咸生恐栗。以恐栗故而悉不能安止其宫。宝积经云。佛言。阿难。于汝意云何。譬若有人双断手足。能活命不。阿难答言。手足虽断其命尚活。佛言。阿难。若或有人剖裂其心。是人能活命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佛言。阿难汝应当知。我之弟子大目干连及舍利子犹如手足。而诸菩萨其犹我心。阿难。若有菩萨。御大宝车。以五欲功德作神通游戏。而无有人为其驾御。如来尔时为彼菩萨。力御其车以进前道。若舍利子及目干连修三解脱门。若经一劫若过一劫。如来不复与其勤力而为策进。父子合集经云。诸苾刍。所有殑伽沙数等诸如来。于殑伽沙数等劫中。称赞彼发一切智相应心者诸功德藏。说不能尽。何以故。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曾无暂时不发是心。一切有情悉皆摄受。随摄受已于诸有情亦复不起所化度想。所有无量诸有情界。如来遍是有情界中。历修菩萨广大胜行。一一发心集诸福蕴。所以者何。诸苾刍。有情界无尽。以有情界无尽故。如来广修菩萨胜行。一一发心集诸福蕴亦复无尽。如来秘密经云。若诸菩萨发菩提心修胜行者。令三宝种不断不绝。又云。菩萨菩提心所生福蕴。悉用回向一切有情。如是回向功德满虚空界。而复过上。彼一切有情福蕴所摄。悉由菩萨菩提心转。法集经云。菩萨发菩提心觉悟一切法。知一切法与法界等。而一切法无所从来。及无所止。亦不可知。然以如量智知法性空。令一切有情亦如是觉了。菩萨若如是发心。此说是为菩萨。菩提心。利乐一切有情心。无上心。大慈柔软心。大悲无倦心。大喜不退心。大舍无垢心。空无异作心。无相寂静心。无愿无住心。

此中应问。云何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乃至坐菩提场。于其中间而不尽邪。答如无尽意经云。佛告尊者舍利子言。譬如一滴水入大海中乃至穷劫。于其中间而不能尽。菩萨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亦复如是。乃至坐菩提场。于其中间亦不能尽。善巧方便经云。或有菩萨见贫穷者。起悲愍心施以少饭。如佛所说。此心广大名最上施。何况诸所施法。其施虽少而。一切智心功德无量。贤劫经云。星王如来于声授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星王如来昔为牧牛人。以末俱罗华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名称如来于电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名称如来昔为织师。以妙氎边缕供施因缘从是发心。明焰如来于无边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明焰如来昔为守城人。以一草灯供施因缘从是发心。难胜如来于坚固步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难胜如来昔为樵人。以齿木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功德幢如来于妙称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功德幢如来昔为汲水人。以盛水器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力军如来于大臂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力军如来昔为医王。以一庵摩勒果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宝积经云。若或有人为求阿罗汉果故。以摩尼宝充满无边世界而行布施。有菩萨乘人见已发一切智相应随喜心。而此相应随喜所有福蕴。比前布施福蕴。百分不及一。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问云何菩萨而能胜出彼前布施。答以回向一切智故。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欲胜出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者。应当一发一切智相应随喜心。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以大悲心而为先导。而诸菩萨然后发菩提心。是故当知。大菩提心者大悲为先导。此何能知邪。如菩萨藏经云。若诸菩萨欲求菩提应以大悲而为先导。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为先导。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所集大乘法中以大悲心而为先导。又如转轮圣王于诸宝中以其轮宝而为先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一切佛法中以大悲心而为先导。又云。诸菩萨于己过失常行伺察。于他过失悲心护念。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云。佛言。长者。若诸菩萨为欲成就大菩提者。当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于自身命不生爱着。乃至一切财谷舍宅妻子饮食衣服乘舆床座香华涂香等一切乐具。悉不应着。何以故。长者。多诸有情于身命等皆生爱着。以爱着故广造罪业堕恶趣中。若复有情起大悲已。于身命等不生爱着。以不着故生于善趣。复能于彼一切有情。运心广行布施等行。一切善法相应而作。修菩萨者以大悲心而成其身。此云何知。如宝云经云。佛言。善男子。若诸菩萨具十法者。是为大悲所成其身。何等为十。一者见一切有情为苦逼迫无救无依无归趣者。见已应发大菩提心为作依怙。二者发菩提心已令彼有情得法成就。三者随所得法为诸有情作大利益。四者悭吝有情令住布施。五者若毁禁戒令修净戒。六者若多忿恚令住忍辱。七者若多懈怠令发精进。八者若多散乱令修静虑。九者诸无智慧令得胜慧。十者一切有情极苦所逼。菩萨普为息除令于菩提不为障难。如是名为十法。总持自在王问经云。菩萨或见一类有情贪爱所缠。于自妻子眷属而生耽染。以爱缠故不得自在。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令解爱缠使得自在。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起忿恚心互相违损生多过失。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使令断除忿恚过失。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为恶友摄故远离善友常造罪业。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使令常得亲近善友远离恶友。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最极贪爱不知厌足远离胜慧。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令断贪爱发生胜慧。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谓无业报执断执常。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令入甚深缘起知诸业行。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以其无明痴暗所覆取着我人有情寿者。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使令慧眼清净断诸见执。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耽味生死执着五蕴如杀害者。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使令出离一切三界。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为彼魔索之所缠缚若爱若恶皆生住着。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使令解脱魔索缠缚断除爱恶所住着心。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有情扃涅槃门辟恶趣户。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使令彼等辟涅槃门扃恶趣户。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发菩提心。若于菩萨忍法有毁谤者。彼生欺慢心于法障难。欲令菩萨远离忍法。菩萨当知是魔事起。信力入印法门经云。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于一切世界极微尘等一切有情所有善根悉为障难。若复于一优婆塞无异师尊具修十善业者彼少善根。而为障难。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假使有人于极微尘等一切世界诸优婆塞所有善根。悉为障难。若复有人于一苾刍所彼少善根。而为障难。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如是次第。若于随信行人随法行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八人地及缘觉人。羊车行菩萨人。象车行菩萨人。日月神通行菩萨人。声闻神通行菩萨人等。若或有人于是极微尘等一切世界诸声闻神通行菩萨人所诸有善根悉为障难。若复有人于一如来神通行菩萨所。彼一善根而为障难。起欺慢心生忿恚者。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极微尘等一切有情挑取其眼。而复劫夺一切所有资生财物。若复有人于一菩萨所。起欺慢心而生忿恚。骂辱毁呰加复触娆。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若或有人于菩萨所。随以何缘起欺慢心生忿恚者。由是罪业堕大号叫地狱。身量五百由旬有五百头。其一一头有五百舌。而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有大炽焰。假使有人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皆以刀杖而打斫之。加复侵夺所有一切资生财物。若复有人于菩萨所起欺慢心。而生忿恚及怀损恼。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假使有人发极恶心。一切有情不利益心。于殑伽沙数等世界。一一世界中有殑伽沙数诸阿罗汉而悉杀害。复以殑伽沙数等诸佛塔庙诸宝所成及宝栏楯竖立幢幡殊妙严饰皆悉破坏。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同植大乘种已。随以何缘起欺慢心而生忿恚。骂辱毁呰加复触娆。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何以故。以菩萨能生诸如来故。使令佛种不断绝故。若有毁谤菩萨者。是即毁谤正法。若毁谤菩萨者。彼无别法可摄受故。唯菩萨法而能摄受。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诸有情所悉生忿恚。若复有人于菩萨所生忿恚已。舍而背之不乐瞻视。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假使有人于阎浮提一切有情而悉杀害。加复侵夺一切所有。若复有人随于一菩萨所而生毁谤。如是之罪倍胜于前阿僧祇数。慈氏师子吼经云。若菩萨于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悉生忿恚骂辱捶打。而彼菩萨亦复不为坏失损恼。若此菩萨或于一菩萨所一起忿恚心虽极少分。而此菩萨是为陷失损恼。何以故。彼一菩萨经尔所劫被忍辱铠。常不舍离一切智心。是故此菩萨不应于彼暂生忿恚。妙吉祥神通游戏经云。佛言。妙吉祥。汝今当知。诸言损害者。谓百劫中积修善根别别坏失。此名损害。修菩萨行者应如是知。若于佛世尊所作不饶益得大罪报。作诸饶益者获大福蕴。

End

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

◎怀 海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再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德遵普贤 第二卷

德遵普贤 第二卷黄念祖老居士本品是第一品的继续,是通序中众成就的补充,不但是补充数量,而更重要的是会众崇高无比的妙德,无边的圣众完全都是尊重修持普贤大士的德行。普贤之德说不能尽,他是华严的长子,在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