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七卷 添品妙法莲华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1 09:34

第七卷 添品妙法莲华经

常不轻菩萨品第十九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

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汝,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皆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过去有佛,号威音王,神智无量,将导一切,天人龙神,所共供养,是佛灭后,法欲尽时,有一菩萨,名常不轻,时诸四众,计著于法,不轻菩萨,往到其所,而语之言,我不轻汝,汝等行道,皆当作佛,诸人闻已,轻毁骂詈,不轻菩萨,能忍受之,其罪毕已,临命终时,得闻此经,六根清净,神通力故,增益寿命,复为诸人,广说是经,诸著法众,皆蒙菩萨,教化成就,令住佛道,不轻命终,值无数佛,说是经故,得无量福,渐具功德,疾成佛道,彼时不轻,则我身是,时四部众,著法之者,闻不轻言,汝当作佛,以是因缘,值无数佛,此会菩萨,五百之众,并及四部,清信士女,今于我前,听法者是,我于前世,劝是诸人,听受斯经,第一之法,开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如是经典,亿亿万劫,至不可议,时乃得闻,是法华经,亿亿万劫,至不可议,诸佛世尊,时说是经,是故行者,于佛灭后,闻如是经,勿生疑惑,应当一心,广说此经,世世值佛,疾成佛道。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踊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释迦牟尼佛及宝树

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以种种华香璎珞幡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遥散娑婆世界,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为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舌相至梵天,身放无数光,为求佛道者,现此希有事,诸佛謦欬声,及弹指之声,周闻十方国,地皆六种动,以佛灭度后,能持是经故,诸佛皆欢喜,现无量神力,嘱累是经故,赞美受持者,于无量劫中,犹故不能尽,是人之功德,无边无有穷,如十方虚空,不可得边际,能持是经者,则为已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又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诸佛坐道场,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经者,不久亦当得,能持是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于如来灭后,如佛所说经,因缘及次第,随义如实说,如日月光明,能除诸幽冥,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闇,教无量菩萨,毕竟住一乘,是故有智者,闻此功德利,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

陀罗尼品第二十一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有书写经卷,得几所福?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

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即说咒曰:怛(都割)侄(地夜)他(一)安[泥/土](如帝二)曼(莫安)[泥/土](三)未泥(奴羝四)磨(莫贺)磨泥(五)质羝(六)折(之热)唎[羊 (句-口 瓦)](七)摄迷(八)摄寐多鼻(九)奢(舒迦)安[羊 (句-口 瓦)](十)目讫[羊 (句-口 瓦)](十一)目讫跢(都个)檐(都灆)迷糁(稣灆)迷(十二)[禾 忧](乌合)鼻钐迷(十三)糁磨糁迷(十四)社(时夜)颐(余[羊 (句-口 瓦)]十五)憩(欹债)颐(十六)恶憩颐(十七)恶攲奶(奴皆十八)奢安[羊 (句-口 瓦)]摄寐(十九)阤逻腻(奴寄二十)阿(长声)卢迦婆移(二十一)钵啰诋(都夜)鞞刹(驱察)腻(二十二)鼻鼻[口 路](二十三)[禾 忧]便(扶延)哆[这-言 啰][仁-二 尔](奴弃)鼻瑟[〦/(刀 ㄚ*(留-刀-田))/齿](都皆二十四)頞(乌割)颠跢波唎秫(鼠出)啼(二十五)郁(于竹)究犁(二十六)目究

犁(二十七)頞[这-言 啰]第(屠皆二十八)钵[这-言 啰]第(二十九)恕(鼠注)迦欹(三十)頞糁磨糁迷(三十一)勃地鼻卢吉[羊*(句-口 瓦)](三十二)达磨钵离器[羊*(句-口 瓦)](三十三)僧伽涅瞿杀奶(三十四)跋耶(余哥)跋夜(余个)输达泥(三十五)曼窒(都结)[口*梨](三十六)曼怛[这-言 啰]憩夜[羊*(句-口 瓦)](三十七)护路跢憍(俱昭)舍利颐(三十八)恶叉夜(三十九)恶叉跋奈(奴个)多夜(四十)跋庐优曼祢(奴夜)奈多夜,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蔗,若鸠槃荼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怛侄他(一)涉皤(菩播)犁(二)莫诃涉皤犁(三)郁鸡(四)目鸡(五)頞第(六)頞荼(屠迦)皤底(都弃七)涅唎致(都寄)颐(八)涅唎致耶跋底(九)壹郅(都笔)尔(十)比(扶必)郅尔(十一)质郅尔(十二)涅唎哲(都八)尔(十三)涅唎吒(都家反)跋尔(十四)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咒曰:怛侄他(一)頞[齿*来](都皆二)捺(奴割)[齿*来](三)讷(奴骨)捺[齿*来](四)案那厨(拏句五)那稚(徒寄六)捃(俱运)奈(奴个)稚,

世尊,以是神咒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咒曰:怛侄他(一)恶揭(其羯)奶(奴皆)揭奶(二)瞿唎(三)犍(伽安)陀唎(四)旃荼(徒家)利(五)摩登只(渠弃六)比羯肆(七)僧句犁(八)部[口*留]萨利(九)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怛侄他壹底(都弃)迷(此一句五遍道)尔(奴弃)迷(亦五遍)护[口*路]醯(呼羯亦五遍道)萨跢(都个)醯(亦五遍道)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蔗若毗陀罗,若干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即于佛前,而说偈言:若不顺我咒,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分,如摩利阇迦,如杀父母罪,亦如压油殃,斗秤欺诳人,调达破僧罪,犯此法师者,当获如是殃。

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然种种灯,稣灯油灯诸香油灯,稣摩那华油灯,瞻卜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波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睾谛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说此陀罗尼咒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法忍。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二

尔时宿王花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尔时佛告宿王花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花幡,宝瓶香炉周遍国界,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诸宝台上,各有百

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粖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直娑婆世界,以供养佛,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粖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嘿然,其身火然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王家,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偈言:大王今当知,我经行彼处,即时得一切,现诸身三昧,勤行大精进,舍所爱之身。

说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八百千万亿那由他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白已即坐七宝之台,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告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涅槃时到,灭尽时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当般涅槃。又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诸宝树宝台及给侍诸天,悉付于汝,我灭度后所有舍利,亦付嘱汝,当令流布广设供养,应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净明德佛,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已,于夜后分入于涅槃。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积,供养佛身而以烧之,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幡盖悬众宝铃。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复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我今当更供养舍利,便语诸菩萨大弟子及天龙夜叉等一切大众,汝等当一心念,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然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其所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

宿王华!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

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闇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闇,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粖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稣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花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宿王华!此菩萨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是故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灭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恶魔魔民诸天龙夜叉鸠槃茶等,得其便也。宿王华!汝当以神通之力守护是经,所以者何?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宿王华!汝若见有受持是经者,应以青莲华盛满粖香供散其上,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当取草坐于道场破诸魔军,当吹法螺击大法鼓度脱一切众生老病死海,是故求佛道者,见有受持是经典人,应当如是生恭敬心,说是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八万四千菩萨,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多宝如来于宝塔中,赞宿王华菩萨言,善哉善哉!宿王华,汝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乃能问释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三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殖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往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是莲华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有若干千万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鼓自鸣,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曜,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入七宝台上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到已下七宝台,以价直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不?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无邪见不?无不善心不?摄五情不?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不?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不?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不?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尔时释迦牟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

二千岁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所有是神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华德!是妙音菩萨,已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殖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自在天身,或现大自在天身,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毗沙门天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诸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众难处皆能救济,乃至于王后宫变为女身,而说是经。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现声闻形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现辟支佛形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形得度者,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应以佛形得度者,即现佛形而为说法,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者,而为现形,乃至应以灭度而得度者,示现灭度。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深种善根,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华,作百千万亿种种伎乐,既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

End

“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 大 安《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

黄念祖:必成正觉 第七卷

必成正觉 第七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

李炳南:平时训练往生的两个妙法

问:平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灾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李炳南老居士: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祸。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

《妙法莲华经》释题

《妙法莲华经》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大安法师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离开净土一法,上不能圆成佛道,这个是说得非常的究竟。一切修行人都不是想要圆满成就佛果吗

元音老人:念佛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林克智: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

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林克智对于临终时不能自主生西,经助念亦未见佛来迎者,可用逆抚念诵法,助其往生。其法为:以两手掌向其温处逆抚而上,至于顶门,掌离体约2公分,行者全神贯注于全掌,口中作如是言:南无阿弥陀

密宗莲华胎藏-胎藏界

莲华胎藏:(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胎藏界之大悲门,以莲华为标帜,故曰莲华胎藏,母胎于子含藏保持,如莲华之于莲种,故曰莲华胎藏。见胎藏界条。 《大日经》卷三解释说:“今日约胎藏为喻,行者初发以智心,如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七卷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导读此品名为普贤三昧品。普贤是说法者普贤菩萨的称号,三昧则表示展现的法用。这是人法合举的形式,所以合起来说可以是普贤的三昧、三昧是普贤所有;又三昧境界名为普贤、普贤即三昧。就其意

持莲华菩萨的简介

最有鉴赏价值的印度佛教壁画,是德干高原海德拉巴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那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四周环山,中间有溪流,流溪环成马蹄形。阿旃陀29个石窟洞就在临溪在悬崖上。在石窟的数量上,它虽不及我国敦煌的鸣沙

持莲华菩萨相在哪里收藏

最有鉴赏价值的印度佛教壁画,是德干高原海德拉巴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那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四周环山,中间有溪流,流溪环成马蹄形。阿旃陀29个石窟洞就在临溪在悬崖上。在石窟的数量上,它虽不及我国敦煌的鸣沙山

持莲华菩萨的法相是什么

持莲花菩萨像,有人说是文殊师利或观音(文殊师利,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观音,也为佛的左胁侍,后传为西方三圣之一,也称观自在、观世自在)。这尊菩萨头戴宝冠,妙相庄严,肌肤色泽匀称,线条柔美

持莲华菩萨是哪里的

最早发现此石洞壁画与雕刻的,是1819年一个英国侵略印度驻马德拉斯的军队中的打猎者。报告引起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重视。至1843年,开始了全面的调查。本图所欣赏的即是该石窟寺内的重要壁画之一。阿旃陀石

持莲华菩萨的历史起源

最早发现此石洞壁画与雕刻的,是1819年一个英国侵略印度驻马德拉斯的军队中的打猎者。报告引起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重视。至1843年,开始了全面的调查。阿旃陀石窟的壁画,按其开凿年代,大致可分三期:第一

持莲华菩萨的历史地位

阿旃陀是古代梵语阿谨提耶的音译,意为无想。原指离石窟寺仅6.4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也和我国敦煌县与千佛洞之别相同)。在石窟未被发现以前,这个小镇寂然无闻。本地居民称石窟寺为莱那,即古代巴利语洞的意思。发

持莲华菩萨法相的特点

画面中央为一持莲花菩萨像,有人说是文殊师利或观音(文殊师利,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观音,也为佛的左胁侍,后传为西方三圣之一,也称观自在、观世自在)。这尊菩萨头戴宝冠,妙相庄严,肌肤色泽匀

持莲华菩萨的实例

印度学者B•巴达恰利亚在《印度佛教图像志》有关“无量光”的内容中谈到“莲花手”这个概念时说:“在禅定中的无量光,被设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主管贤劫,但他自己不行动,而是他的助手——莲花手菩萨,负责行

持莲华菩萨的形象特征

大乘佛教流行以后,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的造像组合,逐渐取代了释迦牟尼、帝释和梵天的组合,尤其是观音菩萨,在佛教盛行地区可谓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崇拜对象。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

持莲华菩萨的艺术特点

《持莲花菩萨》是阿旃陀石窟壁画的代表作。菩萨身材高大,体态丰满,具有女性化的特征,右手轻拈一朵青莲花,左臂斜垂,姿态优雅,双目低垂,脸上露出悲天悯人的沉思表情,肤色浅淡,用晕染手法表现出明暗和体积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七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七卷○汝州南院(慧颙)禅师语要师讳慧辂。河北人也。上堂云: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有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语?师云:是。僧便掀倒禅床。师云:你看这瞎汉乱做。僧拟议。师便打趁出院。上

张秉全:《妙法莲华经》题解

《妙法莲华经》题解《妙法莲华经》者,是释尊所说一代时教中被称为纯圆独妙的大乘法宝,经中之王。历代受持、读诵之盛,于众多教典中,无过此经。读诵此经法会,各地经常举行,但读诵而通达其义者,并不多见。殆由近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七卷

景德传灯录 第七卷怀让禅师第二世四十五人。马祖法嗣十八人见录。知潭州三角山总印禅师。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洪州泐潭常兴禅师。虔州西堂智藏禅师。京兆章敬寺怀晖禅师。定州柏岩明哲禅师。信州鹅湖大义禅师。伏牛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七卷

五灯会元 第七卷◎青原下二世○石头迁禅师法嗣△天皇道悟禅师荆州天皇道悟禅师,婺州东阳张氏子。神仪挺异,幼而生知。年十四,恳求出家,父母不听。遂损减饮膳,日才一食,形体羸悴。父母不得已而许之,依明州大德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七卷

碧岩录 第七卷⊙碧岩录第六十一则垂示云:建法幢立宗旨,还他本分宗师。定龙蛇别缁素,须是作家知识。剑刃上论杀活,棒头上别机宜则且置,且道独据寰中事一句作么生商量?试举看。举,风穴垂语云:若立一尘,家国兴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七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七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七到南康军开堂。于知府手中接得疏示众云。见么。当阳显示直截现成。百匝千重七通八达。一一宗师巴鼻。头头向上宗乘。直下承当犹较些子。茍或未证。却请僧正重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七卷

祖堂集 第七卷祖堂卷七夹山夹山和尚嗣花亭,在澧州。师讳善会,姓廖氏,汉广岘亭人也。受业龙牙山,依年受戒于荆门。后通经论,时称学海聪辩天机。初曾京口已转法轮,后因道吾指,参承花亭,密契玄关,便栖夹岫。师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七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七卷天台韶国师天台国师名德韶。处州龙泉人、生陈氏。母叶、梦白光触体。觉而娠、生而杰异。年十五、有梵僧见之。拊其背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乃往依龙归寺剃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七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七卷往生人王第五乌苌国王乌苌国王。平日雅好佛法,曾经告诉随侍身旁的臣子说:我为一国之王,虽然享福受乐,但是不能免于无常。听说西方有极乐净土,可以栖息心志,我现今应当发愿,求生彼国。从

印光大师:念佛是在家学佛的第一妙法

念佛是在家学佛的第一妙法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

印光大师:都摄六根为念佛之妙法

都摄六根为念佛之妙法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第二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方便品第二这时,世尊结束禅定,安详地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的智慧深奥无比,难解难入,所有声闻、辟支佛二乘之人不得知晓。为什么呢?因为佛之所以能成为佛,关键在于他曾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譬喻品第三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譬喻品第三这时,舍利弗欢喜无比,心潮起伏,他立即站起身来,双手合十,两眼注视着释迦牟尼佛那副尊严的面孔,开口对佛说道:今天,我们有幸从世尊这里听到如此微妙的法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叙品第一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叙品第一以下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 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佛随行共处的有一万二千多名大和尚,他们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果位,所以,他们已没有各种欲望和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第七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化城喻品第七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注:表示时间的数量单位,意为无数)劫,有一位名叫大通智胜的如来,具足佛的十号之德,即:应供、正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信解品第四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信解品第四这时,在座的长老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等大弟子们从释迦牟尼佛这里听到如此亘古未有的妙法,并亲眼看见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尊者授无上佛智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药草喻品第五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药草喻品第五这时,世尊对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说:好!好!迦叶善于演说如来的真实功德。诚如迦叶所言,如来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你们即使于无量亿劫之中不停地敍说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法师品第十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法师品第十这时,释迦牟尼佛借对药王菩萨说法之机,告诉法会中的八万大士说:药王,你看见了吗?参加这次法会的大众中有无量无数的天众、龙王、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

净土经论: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授记品第六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授记品第六世尊说完如上偈语后,对参加法会的所有大众宣告说:我的这位弟子摩诃迦叶将来在未来世朝见三百万亿个佛,个个都悉心供养、恭敬、尊重、赞颂,并广泛宣传这些佛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妙法老和尚开示放生问答

引言:妙法老和尚的慈悲开示往往如醍醐灌顶,闻者无不茅塞顿开、法喜充满,现将部份妙语整理如下:问:有位居士想将来为建设道场多做些布施,请教您:怎样才能多聚钱财?答:财即是柴,多聚无益,常付之一炬,并容易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