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七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4 09:39

第七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尔时,善财童子于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闻普喜幢解脱门,信解趣入,了知随顺,思惟修习,念善知识所有教诲,心无暂舍,诸根不散,一心愿得见善知识,普于十方勤求匪懈,愿常亲近,生诸功德,与善知识同一善根,得善知识巧方便行,依善知识入精进海,于无量劫常不远离。作是愿已,往诣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

时,彼夜神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调伏众生解脱神力,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于两眉间放大光明,名智灯普照清净幢,无量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一切世间。照世间已,入善财顶,充满其身。善财尔时即得究竟清净轮三昧。

得此三昧已,悉见二神两处中间,所有一切地尘、水尘及以火尘,金刚摩尼众宝微尘,华香、璎珞、诸庄严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各见佛刹微尘数世界成坏。及见一切地、水、火、风诸大积聚。亦见一切世界接连,皆以地轮任持而住。种种山海、种种河池、种种树林、种种宫殿,所谓:天宫殿、龙宫殿、夜叉宫殿,乃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宫殿屋宅,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一切住处,诸趣轮转,生死往来,随业受报,各各差别,靡不悉见。

又见一切世界差别,所谓:或有世界杂秽,或有世界清净,或有世界趣杂秽,或有世界趣清净,或有世界杂秽清净,或有世界清净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侧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见此普救众生夜神,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诸众生形貌、言辞、行解差别,以方便力普现其前,随宜化度,令地狱众生免诸苦毒,令畜生众生不相食啖,令饿鬼众生无有饥渴,令诸龙等离一切怖,令欲界众生离欲界苦,令人趣众生离暗夜怖、毁呰怖、恶名怖、大众怖、不活怖、死怖、恶道怖、断善根怖、退菩提心怖、遇恶知识怖、离善知识怖、堕二乘地怖、种种生死怖、异类众生同住怖、恶时受生怖、恶种族中受生怖、造恶业怖、业烦恼障怖、执著诸想系缚怖,如是等怖悉令舍离。

又见一切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普现其前,常勤救护,为成就菩萨大愿力故,深入菩萨三昧力故,坚固菩萨神通力故,出生普贤行愿力故,增广菩萨大悲海故,得普覆众生无碍大慈故,得普与众生无量喜乐故,得普摄一切众生智慧方便故,得菩萨广大解脱自在神通故,严净一切佛刹故,觉了一切诸法故,供养一切诸佛故,受持一切佛教故,积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故,入一切众生心海而无障碍故,知一切众生诸根教化成熟故,净一切众生信解除其恶障故,破一切众生无知黑暗故,令得一切智清净光明故。

时,善财童子见此夜神如是神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普现调伏一切众生菩萨解脱已,欢喜无量,头面作礼,一心瞻仰。时,彼夜神即舍菩萨庄严之相,还复本形,而不舍其自在神力。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合掌,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我善财得见,如是大神力,其心生欢喜,说偈而赞叹。

我见尊妙身,众相以庄严;譬如空中星,一切悉严净。

所放殊胜光,无量刹尘数;种种微妙色,普照于十方。

一一毛孔放,众生心数光;一一光明端,皆出宝莲华;

华中出化身,能灭众生苦;光中出妙香,普熏于众生;

复雨种种华,供养一切佛。

两眉放妙光,量与须弥等,普触诸含识,令灭愚痴暗。

口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日,普照于广大,毗卢舍那境。

眼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月,普照十方刹,悉灭世痴翳。

现化种种身,相状等众生,充满十方界,度脱三有海。

妙身遍十方,普现众生前,灭除水火贼,王等一切怖。

我承喜目教,今得诣尊所,见尊眉间相,放大清净光,

普照十方海,悉灭一切暗,显现神通力,而来入我身。

我遇圆满光,心生大欢喜,得总持三昧,普见十方佛。

我于所经处,悉见诸微尘,一一微尘中,各见尘数刹。

或有无量刹,一切咸浊秽,众生受诸苦,常悲叹号泣。

或有染净刹,少乐多忧苦;示现三乘像,往彼而救度。

或有净染刹,众生所乐见,菩萨常充满,住持诸佛法。

一一微尘中,无量净刹海;毗卢遮那佛,往劫所严净。

佛于一切刹,悉坐菩提树,成道转法轮,度脱诸群生。

我见普救天,于彼无量刹,一切诸佛所,普皆往供养。”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白普救众生妙德夜神言:“天神!今此解脱甚深希有!其名何等?得此解脱其已久如?修何等行而得清净?”

夜神言:“善男子,是处难知,诸天及人、一切二乘所不能测。何以故?此是住普贤菩萨行者境界故,住大悲藏者境界故,救护一切众生者境界故,能净一切三恶八难者境界故,能于一切佛刹中绍隆佛种不断者境界故,能住持一切佛法者境界故,能于一切劫修菩萨行成满大愿海者境界故,能于一切法界海以清净智光灭无明暗障者境界故,能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者境界故。我承佛力,今为汝说。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佛刹微尘数劫,尔时有劫,名圆满清净,世界名毗卢遮那大威德,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于中出现。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宝为体,众宝庄严,住无垢光明摩尼王海上。其形正圆,净秽合成,一切严具帐云而覆其上,一切庄严摩尼轮山千匝围绕。有十万亿那由他四天下皆妙庄严,或有四天下恶业众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杂业众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善根众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一向清净诸大菩萨之所止住。

“此界东际轮围山侧,有四天下,名宝灯华幢。国界清净,饮食丰足,不藉耕耘而生稻粱;宫殿楼阁悉皆奇妙;诸如意树处处行列,种种香树恒出香云,种种鬘树恒出鬘云,种种华树常雨妙华;种种宝树出诸奇宝,无量色光周匝照耀;诸音乐树出诸音乐,随风吹动演妙音声;日月光明摩尼宝王普照一切,昼夜受乐无时间断。

“此四天下有百万亿那由他诸王国土,一一国土有千大河周匝围绕,一一皆以妙华覆上,随流漂动,出天乐音,一切宝树列植其岸,种种珍奇以为严饰,舟船来往称情戏乐。一一河间有百万亿城,一一城有百万亿那由他聚落;如是一切城邑、聚落,各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宫殿园林周匝围绕。

“此四天下阎浮提内,有一国土,名宝华灯,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其中众生,具行十善。有转轮王于中出现,名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于莲华中忽然化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恒以正法教导群生。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冤敌;百万亿那由他宫人、采女,皆悉与王同种善根、同修诸行、同时诞生,端正姝妙犹如天女,身真金色常放光明,诸毛孔中恒出妙香;良臣、猛将,具足十亿。王有正妃,名圆满面,是王女宝,端正殊特,皮肤金色,目发绀青,言同梵音,身有天香,常放光明照千由旬。其有一女,名普智焰妙德眼,形体端严,色相殊美,众生见者情无厌足。尔时,众生寿命无量,或有不定而中夭者;种种形色、种种音声、种种名字、种种族姓,愚、智、勇、怯、贫、富、苦、乐,无量品类皆悉不同。时,或有人语余人言:我身端正,汝形鄙陋。作是语已,递相毁辱,集不善业;以是业故,寿命、色力、一切乐事悉皆损减。

“时,彼城北有菩提树,名普光法云音幢,以念念出现一切如来道场庄严坚固摩尼王而为其根,一切摩尼以为其干,众杂妙宝以为其叶,次第分布,并相称可,四方上下,圆满庄严;放宝光明,出妙音声,说一切如来甚深境界。于彼树前,有一香池,名宝华光明,演法雷音;妙宝为岸,百万亿那由他宝树围绕,一一树形如菩提树,众宝璎珞周匝垂下,无量楼阁皆宝所成,周遍道场以为严饰。彼香池内出大莲华,名普现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须弥山微尘数佛于中出现。其第一佛,名普智宝焰妙德幢,于此华上,最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千岁演说正法成熟众生。

“其彼如来未成佛时,十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净光明,名现诸神通成熟众生;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心自开悟,无所不了,知十千年后佛当出现。九千年前,放净光明,名一切众生离垢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得清净眼,见一切色,知九千年后佛当出现。八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众生业果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得自知诸业果报,知八千年后佛当出现。七千年前,放大光明,名生一切善根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一切诸根悉得圆满,知七千年后佛当出现。六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佛不思议境界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其心广大,普得自在,知六千年后佛当出现。五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严净一切佛刹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见一切清净佛土,知五千年后佛当出现。四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如来境界无差别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能往觐一切诸佛,知四千年后佛当出现。三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三世明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能现见一切如来诸本事海,知三千年后佛当出现。二千年前,放大光明,名如来离翳智慧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则得普眼见一切如来神变、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世界众生,知二千年后佛当出现。一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令一切众生见佛集诸善根;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则得成就见佛三昧,知一千年后佛当出现。次七日前,放大光明,名一切众生欢喜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得普见诸佛生大欢喜,知七日后佛当出现。满七日已,一切世界悉皆震动,纯净无染,念念普现十方一切清净佛刹,亦现彼刹种种庄严;若有众生根性淳熟,应见佛者,咸诣道场。

“尔时,彼世界中一切轮围、一切须弥、一切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墙、一切宫殿、一切音乐、一切语言,皆出音声,赞说一切诸佛如来神力境界;又出一切香云、一切烧香云、一切末香云、一切香摩尼形像云、一切宝焰云、一切焰藏云、一切摩尼衣云、一切璎珞云、一切妙华云、一切如来光明云、一切如来圆光云、一切音乐云、一切如来愿声云、一切如来言音海云、一切如来相好云,显示如来出现世间不思议相。

“善男子,此普照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大宝莲华王,有十佛刹微尘数莲华周匝围绕,诸莲华内悉有摩尼宝藏师子之座,一一座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

“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于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于十方一切世界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众生心,悉现其前为转法轮。于一一世界,令无量众生离恶道苦,令无量众生得生天中,令无量众生住于声闻、辟支佛地,令无量众生成就出离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清净根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遍至一切处不可坏神通力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入普门方便道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安住三昧门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缘一切清净境界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令无量众生住菩萨道,令无量众生安住清净波罗蜜道,令无量众生住菩萨初地,令无量众生住菩萨二地乃至十地,令无量众生入于菩萨殊胜行愿,令无量众生安住普贤清净行愿。

“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现如是不思议自在神力转法轮时,于彼一一诸世界中,随其所应,念念调伏无量众生。

“时,普贤菩萨知宝华灯王城中众生,自恃色貌及诸境界,而生憍慢陵蔑他人;化现妙身,端正殊特,往诣彼城,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令彼圣王及诸妙宝、日月星宿、众生身等一切光明悉皆不现,譬如日出众景夺曜,亦如聚墨对阎浮金。时,诸众生咸作是言:此为是谁?为天?为梵?今放此光,令我等身所有光色皆不显现。种种思惟,无能解了。

“尔时,普贤菩萨在彼轮王宝宫殿上虚空中住,而告之言:大王当知,今汝国中,有佛兴世,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树下。时,圣王女──莲华妙眼,见普贤菩萨所现色身光明自在,及闻身上诸庄严具所出妙音,心生欢喜,作如是念:愿我所有一切善根,得如是身、如是庄严、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自在。今此大圣,能于众生生死长夜黑暗之中放大光明,开示如来出兴于世;愿令于我亦得如是,为诸众生作智光明,破彼所有无知黑暗。愿我所在受生之处,常得不离此善知识。

“善男子,时,转轮王与其宝女、千子、眷属、大臣、辅佐、四种兵众,及其城内无量人民,前后围绕;以王神力,俱升虚空,高一由旬,放大光明照四天下,普使一切咸得瞻仰,欲令众生俱往见佛,以偈赞曰:

“如来出世间,普救诸群生,汝等应速起,往诣导师所。

无量无数劫,乃有佛兴世,演说深妙法,饶益一切众。

佛观诸世间,颠倒常痴惑,轮回生死苦,而起大悲心。

无数亿千劫,修习菩提行,为欲度众生,斯由大悲力。

头目手足等,一切悉能舍,为求菩提故,如是无量劫。

无量亿千劫,导师难可遇;见闻若承事,一切无空过。

今当共汝等,往观调御尊,坐于如来座,降魔成正觉。

瞻仰如来身,放演无量光,种种微妙色,除灭一切暗。

一一毛孔中,放光不思议,普照诸群生,咸令大欢喜。

汝等咸应发,广大精进心,诣彼如来所,恭敬而供养。

“尔时,转轮圣王说偈赞佛,开悟一切众生已,从轮王善根,出十千种大供养云,往诣道场,向如来所。所谓:一切宝盖云、一切华帐云、一切宝衣云、一切宝铃网云、一切香海云、一切宝座云、一切宝幢云、一切宫殿云、一切妙华云、一切诸庄严具云,于虚空中周遍严饰。到已,顶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足,绕无量百千匝,即于佛前坐普照十方宝莲华座。

“时,转轮王女普智焰妙德眼,即解身上诸庄严具,持以散佛。时,庄严具于虚空中变成宝盖,宝网垂下,龙王执持,一切宫殿于中间列;十种宝盖周匝围绕,形如楼阁,内外清净,诸璎珞云及诸宝树、香海摩尼以为庄严。于此盖中,有菩提树,枝叶荣茂,普覆法界,念念示现无量庄严。毗卢遮那如来坐此树下,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菩萨前后围绕,皆从普贤行愿出生,住诸菩萨无差别住,亦见有一切诸世间主,亦见如来自在神力,又见一切诸劫次第世界成坏,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出兴次第,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一皆有普贤菩萨供养于佛、调伏众生,又亦见彼一切菩萨莫不皆在普贤身中,亦见自身在其身内,亦见其身在一切如来前、一切普贤前、一切菩萨前、一切众生前,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种种际畔、种种任持、种种形状、种种体性、种种安布、种种庄严、种种清净、种种庄严云而覆其上、种种劫名、种种佛兴、种种三世、种种方处、种种住法界、种种入法界、种种住虚空、种种如来菩提场、种种如来神通力、种种如来师子座、种种如来大众海、种种如来众差别、种种如来巧方便、种种如来转法轮、种种如来妙音声、种种如来言说海、种种如来契经云;既见是已,其心清净,生大欢喜。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说修多罗,名一切如来转法轮,十佛刹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时,彼女人闻此经已,则得成就十千三昧门,其心柔软,无有粗强,如初受胎,如始诞生,如娑罗树初始生芽。彼三昧心亦复如是,所谓:现见一切佛三昧、普照一切刹三昧、入一切三世门三昧、说一切佛法轮三昧、知一切佛愿海三昧、开悟一切众生令出生死苦三昧、常愿破一切众生暗三昧、常愿灭一切众生苦三昧、常愿生一切众生乐三昧、教化一切众生不生疲厌三昧、一切菩萨无障碍幢三昧、普诣一切清净佛刹三昧。得如是等十千三昧已,复得妙定心、不动心、欢喜心、安慰心、广大心、顺善知识心、缘甚深一切智心、住广大方便海心、舍离一切执著心、不住一切世间境界心、入如来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无恼害心,无高倨心、无疲倦心、无退转心、无懈怠心、思惟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门海心、观察一切法门海心、了知一切众生海心、救护一切众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愿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积集福德助道心、现见诸佛十力心、普照菩萨境界心、增长菩萨助道心、遍缘一切方海心。一心思惟普贤大愿,发一切如来十佛刹微尘数愿海:愿严净一切佛国,愿调伏一切众生,愿遍知一切法界,愿普入一切法界海,愿于一切佛刹尽未来际劫修菩萨行,愿尽未来际劫不舍一切菩萨行,愿得亲近一切如来,愿得承事一切善友,愿得供养一切诸佛,愿于念念中修菩萨行增一切智无有间断。发如是等十佛刹微尘数愿海,成就普贤所有大愿。

“时,彼如来复为其女开示演说发心已来所集善根、所修妙行、所得大果,令其开悟成就如来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善男子,复于此前,过十大劫,有世界,名日轮光摩尼,佛号因陀罗幢妙相。此妙眼女,于彼如来遗法之中,普贤菩萨劝其修补莲华座上故坏佛像;既修补已而复彩画,既彩画已复宝庄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念过去,由普贤菩萨善知识故,种此善根。从是已来,不堕恶趣,常于一切天王、人王种族中生,端正可喜,众相圆满,令人乐见,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乃至于今,示导开悟,成熟于我,令生欢喜。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毗卢遮那藏妙宝莲华髻转轮圣王者,岂异人乎?今弥勒菩萨是。时王妃圆满面者,寂静音海夜神是,今所住处去此不远。时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于彼时,身为童女,普贤菩萨劝我修补莲华座像,以为无上菩提因缘,令我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于彼时,初始发心;次复引导,令我得见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见佛神力,闻佛说法,即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于念念中,见须弥山微尘数佛,亦见彼佛道场、众会、清净国土;我皆尊重,恭敬供养,听闻说法,依教修行。

“善男子,过彼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已,次有世界,名宝轮妙庄严,劫名大光,有五百佛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其最初佛,名大悲幢;初出家时,我为夜神,恭敬供养。次有佛出,名金刚那罗延幢;我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一切佛出现,十佛刹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次有佛出,名金刚无碍德;我于彼时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普照一切众生根,须弥山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受持。次有佛出,名火焰山妙庄严;我于彼时为长者女;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普照三世藏,阎浮提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胜王;我为阿修罗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分别一切法界,五百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海岳法光明;我为龙王女,雨如意摩尼宝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增长欢喜海,百万亿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宝焰山灯;我为海神,雨宝莲华云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刹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功德海光明轮;我于彼时为五通仙,现大神通,六万诸仙前后围绕,雨香华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无著法灯,六万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毗卢遮那功德藏;我于彼时,为主地神,名出生平等义,与无量地神俱,雨一切宝树、一切摩尼藏、一切宝璎珞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出生一切如来智藏,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受持不忘。善男子,如是次第,其最后佛,名充满虚空法界妙德灯;我为妓女,名曰美颜,见佛入城,歌舞供养;承佛神力,踊在空中,以千偈颂赞叹于佛;佛为于我,放眉间光,名庄严法界大光明,遍触我身;我蒙光已,即得解脱门,名法界方便不退藏。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佛刹微尘数劫,一切如来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彼诸如来所说正法,我皆忆念,乃至不忘一文一句。于彼一一诸如来所,称扬赞叹一切佛法,为无量众生广作利益;于彼一一诸如来所,得一切智光明,现三世法界海,入一切普贤行。

“善男子,我依一切智光明故,于念念中见无量佛;既见佛已,先所未得、先所未见普贤诸行,悉得成满。何以故?以得一切智光明故。”

尔时,普救众生夜神,欲重明此解脱义,承佛神力,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善财听我说,甚深难见法,普照于三世,一切差别门。

如我初发心,专求佛功德,所入诸解脱,汝今应谛听。

我念过去世,过刹微尘劫,次前有一劫,名圆满清净。

是时有世界,名为遍照灯,须弥尘数佛,于中出兴世:

初佛名智焰,次佛名法幢,第三法须弥,第四德师子,

第五寂静王,第六灭诸见,第七高名称,第八大功德,

第九名胜日,第十名月面。于此十佛所,最初悟法门。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虚空处,第二名普光,

三名住诸方,四名正念海,五名高胜光,六名须弥云,

七名法焰佛,八名山胜佛,九名大悲华,十名法界华。

此十出现时,第二悟法门。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光幢佛,第二智慧佛,

第三心义佛,第四德主佛,第五天慧佛,第六慧王佛,

第七胜智佛,第八光王佛,第九勇猛佛,第十莲华佛。

于此十佛所,第三悟法门。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宝焰山,第二功德海,

第三法光明,第四莲华藏,第五众生眼,第六香光宝,

七须弥功德,八乾闼婆王,第九摩尼藏,第十寂静色。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广大智,次佛宝光明,

第三虚空云,第四殊胜相,第五圆满戒,第六那罗延,

第七须弥德,第八功德轮,第九无胜幢,第十大树山。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娑罗藏,第二世主身,

第三高显光,第四金刚照,第五地威力,第六甚深法,

第七法慧音,第八须弥幢,第九胜光明,第十妙宝光。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梵光明,第二虚空音,

第三法界身,第四光明轮,第五智慧幢,第六虚空灯,

第七微妙德,第八遍照光,第九胜福光,第十大悲云。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力光慧,第二普现前,

第三高显光,第四光明身,第五法起佛,第六宝相佛,

第七速疾风,第八勇猛幢,第九妙宝盖,第十照三世。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愿海光,第二金刚身,

第三须弥德,第四念幢王,第五功德慧,第六智慧灯,

第七光明幢,第八广大智,第九法界智,第十法海智。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布施法,次名功德轮,

三名胜妙云,四名忍智灯,五名寂静音,六名寂静幢,

七名世间灯,八名深大愿,九名无胜幢,十名智焰海。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法自在,二佛无碍慧,

三名意海慧,四名众妙音,五名自在施,六名普现前,

七名随乐身,八名住胜德,第九本性佛,第十贤德佛。

须弥尘数劫,此中所有佛,普作世间灯,我悉曾供养。

佛刹微尘劫,所有佛出现,我皆曾供养,入此解脱门。

我于无量劫,修行得此道;汝若能修行,不久亦当得。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现种种身,具种种根,满种种愿,入种种三昧,起种种神变,能种种观察法,入种种智慧门,得种种法光明;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去此不远,有主夜神,名寂静音海,坐摩尼光幢庄严莲华座,百万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围绕。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End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华严经》之出世

◎ 铂 净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说龙树菩萨: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憋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华严经》卷第三十九【题解】此卷包含第十「法云地」的全部内容以及相对独立于第十地而有概括全品之作用的「地影像分」、「地利益分」的内容。十六、「法云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世亲《十地经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华严经》卷第三十六【题解】此卷包含第四「焰慧地」及第五「难胜地」的全部内容。十、第四地:「焰慧地」关于第四地「焰慧地」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七的判释:「文亦三分:一、赞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华严经》卷第三十五【题解】此卷包含第二「离垢地」及第三「发光地」的全部内容。八、第二地:「离垢地」关于第二「离垢地」,澄观将其分为三部分:「初,赞请分。二、正说分。三、重颂分。第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华严经》卷第三十八【题解】此卷包含第八「不动地」及第九「善慧地」的全部内容。十四、第八地:「不动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的判释,文分为三分:初,赞请。第二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题解】此卷包含第六「现前地」及第七「远行地」的全部内容。十二、第六地:「现前地」关于第六「现前地」部分的结构。据澄观的判释:文有三分:初,赞请分。第二,正说亦

杨维中: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编辑:杨维中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考释了《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在中土的传播情况,并指出在早期的十几种汉语译籍中,一般都是十住与十地交替或混合使用的,大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之一【题解】此卷为八十卷《华严经?十地品》的第一卷,包含《十地品》的「序分」以及「正宗分」的开首「本分」、「请分」以及初地「欢喜地」的全部内容。依照世亲

华严经的十种佛是什么

第一正觉佛。成正觉的佛,在印度伽耶菩提树下降伏众魔,成了道业,朗然大悟,证得了无上的果位,这叫成等正觉的正觉佛。正觉佛就是‘菩提’,华言叫‘道’,菩提华言叫‘道’。在菩提树下,就是佛在这个树下成道了,

周叔迦:《华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之研究法周叔迦绪 说《华严经》或称为《杂华经》,乃法相宗六根本经之一。而贤首宗亦以为根本。西竺大本凡十万偈。东土有二译。晋译只三万六千偈,凡六十卷,有八会三十四品。唐译只四万五千偈,凡八十卷

吴言生:《华严经》与生活禅

拨尘见佛是本体论意义上对佛性的追寻,它决定了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命体证--在世出世。华严圆融,消除了一切对立,打通了众生与佛陀、俗界与佛界的隧道,呈显出存在而超越的生命情调。《华严经》常以净莲不染形容澄明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四)

禅宗的生佛圆融境华严宗的性起缘起、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理论,与生佛一如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卷52 按照这种理论,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五)

禅宗的理事圆融境理事无碍是华严要旨。禅宗对理事关系的体证,深受《华严经》、华严宗的影响。华严四法界中的理事无碍法界,源于杜顺大师的理事无碍观。1.对理事无碍的体证杜顺设法界三观,分别为真空观、理事无碍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三)

禅宗的时空圆融境《华严经》的禅悟特质是大乘空观、不二法门、离言绝相,在此基础上,华严宗建构起性起缘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之说。大乘空观将事物看作没有自性的诸法,由于没有自性,故相即相入,性空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二)

二、华严宗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为宗经,对《华严经》进行研究、持受、弘扬,中国佛学史上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佛学宗派,这就是华严宗。华严宗在汲取《华严经》禅悟内涵的基础上,对圆融境界予以特别强调,并集中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一)

在所有佛教经典中,《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10册,本书所论主要依据此本。另有东晋佛驮跋陀罗译60卷本,大正藏第9册。 体系雄阔,义海赡博,气势恢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六)

禅宗的事事圆融境事事圆融是华严的至境。禅宗受《华严经》、华严宗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影响,形成了事事圆融境。1.周遍含容观禅境克文《法界三观六颂》前二首分咏色空无碍、理事无碍观,上文已具引。对《法界观门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七)

禅宗的现量直观境现量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它不依文字,不著世间,不取诸法,不起分别,不染著世事,不分别境界,于诸法智,但应安住,不应称量 卷43 。形成文字者是比量,现量不可言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六卷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导读上品当中,述说诸菩萨、天神大众都已经集会来此,于是此品一开始,一切世间主、菩萨众就共同起念发问如来三十七道问题。如来显现了许多瑞相,以为说法之前的行仪法式,所以才称为如来现相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一卷

卷第一:《世主妙严品》导读此品乃《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一品,篇幅长达五卷,宣讲此经的时、人、事、物、地等因缘条件,以及描述大会的代表与眷属来到时种种殊妙庄严的情形。此品大约分为五大段:一,始成正觉;二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五卷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白话】接着,更有普贤菩萨摩诃萨,进人了不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也进入了如来的功德海。这些不可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中,有解脱法门,是为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国土,并调伏众生,令他们究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卷

卷第二: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白话】这时,如来道场上海潮般的大众,已云集在一起。他们的品类无数,遍布各处,各自有其形体色相、眷属与部下。他们各从一方来到这里亲近、瞻仰世尊,一心充满了仰慕。这些如来道场上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七卷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导读此品名为普贤三昧品。普贤是说法者普贤菩萨的称号,三昧则表示展现的法用。这是人法合举的形式,所以合起来说可以是普贤的三昧、三昧是普贤所有;又三昧境界名为普贤、普贤即三昧。就其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八卷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导读经文的卷第八、九、十都是属于《华藏世界品》。此品是经由普贤菩萨来说明毗卢遮那如来所庄严清净的华藏世界海之形状景况,并特别回答三十七问中的佛世界海、众生海等问题。华,自然是指莲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二卷

卷第十二:《如来名号品》导读从这一品始,又从世尊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说起,开启另一段的胜会。所以一般称前六品为第一会,此品起为第二会。就总体而言,是应前面名号海之问而答的。第二会的主要场所在普光明殿,此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卷

卷第十: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向大众说:诸佛子啊!在离垢焰藏香水海的东边,依次有香水海,名为变化微妙身香水海。在变化微妙身香水海中,有一个世界种,名为善布差别方世界种。再依次有香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九卷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对大众说:诸佛子啊!在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的东方,有一个香水海,名为离垢焰藏香水海。在这个香水海中绽开一朵大莲华,名为一切香摩尼王妙庄严大莲华,有遍照刹旋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一卷

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导读前五品在华严大会中,所有集众、说法行仪,各种道场庄严、殊胜境界,这些人、事、地、物、时的示现,都是因往昔所有大众在毗卢遮那如来处,所修功德、所发大愿,才来到这个大会的。当然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七卷

卷第十七:《梵行品》导读本品是由正念天子发问如何修梵行以成就无上正觉,而由法慧菩萨回答所构成。刚开始出家的菩萨,究竟要如何修清净的梵行,才能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呢?法慧菩萨说,要对十种法来观察其是否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五卷

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白话】有胜三昧其名安乐,能普救度一切群生,放大光明不可思议,令其见者悉得调伏。所放光明名为善现,若有众生遇此光明,必令获益功不唐捐,因是得成无上智慧。彼光示现于诸佛陀,示法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卷

卷第二十: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无着行?佛子啊!当一位菩萨以不执着的心,在念念当中,能够进人阿僧祇数的世界,也能庄严清净阿僧祇数的世界。他对于各个世界,都能心中无所执着地任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三卷

卷第十三:《光明觉品》导读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的境界是此品全部的内容。世尊以此不可思议光明遍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各种万法万界也在此光明中显现。此光明又照至过此世界十佛土,乃至过十亿世界的百亿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六卷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导读此品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所以才有品名如此。世尊将从此品起到《明法品》共六品中说十住之法。前面以在人间地上的普光明殿中说十信之心。须弥义为妙高,所以世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八卷

卷第十八:《明法品》导读本品是忉利天宫会六品的最后一品,如果照梵本,品名应是名为法光明之品,因为这一品要以此胜进趣向十行位,而行需要以智慧来明照,所以称为法光明。也就是说前面五品已发菩提心成就广大功德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九卷

卷第十九:《升夜摩天宫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夜摩天会之首,此会有四品,而以《十行品》为正宗。夜摩天是时分天之意,这一天没有日月晦明,而以莲华开为昼,以合为夜,所以称作时分天,也是空居诸天之首。梵本品名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一卷

卷第二十一:《十无尽藏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的最后一品,一方面结成此会,一方面为胜进于十回向位之基础。十无尽藏是十种无尽功德藏之意,分别是:一,信藏;二,戒藏;三,惭藏;四,愧藏;五,闻藏;六,施藏;七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三卷

卷第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导读本品是第五会的第二品,内容结构与《须弥顶偈赞品》、《夜摩宫中偈赞品》相似。本品承上一品之后,由佛陀神力,十方有十大菩萨来集,化出宝座后以偈赞佛德,而相应于十回向法门。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二卷

卷第二十二:《升兜率天宫品》导读本品是第五会兜率天宫会之首。第五会共有三品,即本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冋向品》。前二品是序言,《十回向品》是主体。本会要说明的是上贤的十回向位,主要的说法者是金刚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七卷

卷第二十七: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五【白话】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将连着皮肤的顶髻布施给乞讨的人,就如同宝髻王菩萨、胜妙身菩萨,以及其余无量诸菩萨所行的布施一般。菩萨凡见到乞者前来,无不心生欢喜地告诉乞者:现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五卷

卷第二十五: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无尽功德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用以下种种善根回向诸佛国土;忏悔消除一切业力的重大障碍,所生起的善根;礼敬三世一切诸佛,所生起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