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卷 慈悲道场忏法 - 乾隆大藏经
2025-07-04 13:37

第三卷 慈悲道场忏法 显果报第七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前已具述罪恶过患。以过患故乖于胜业。以不善业。所以坠堕三途备历恶趣。及生人间受诸苦报。皆由过去宿对因缘。舍身受身无暂停息。是以诸佛诸大菩萨。神通天眼。见三界内一切众生。福尽随业堕于苦处。见无色界乐着定心。不觉命终堕于欲界。以福尽故受禽兽形。色界诸天亦复如是。从清净处堕在欲界。既在不净还受欲乐。六天福尽退堕地狱。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又见人道。就人道中以十善力资得人身。恶缘杂染复有多苦。寿尽多堕诸恶趣中。又见畜生道一切众生受诸苦恼。鞭杖驱驰负重致远困苦疲剧。项领穿破热铁烧烙。又见饿鬼常苦饥渴。恒被火烧犹如劫尽。若无微善永不解脱。有片福者劣得人身。多病短命以自庄严。大众当知。善恶二轮未曾暂辍。果报连环初无休息。贫富贵贱随行所生。非有无因而妄招果。所以经言。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为人勤修无有懈怠。从精进中来。为人才明远达。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为人长大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蔑人故。为人丑陋。喜嗔恚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颛愚。不教他故。为人喑哑。谤毁人故。为人下使。负他债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生在裸国。轻衣唐突。胜己故。生马蹄国着屐。胜己前行故。生穿胸国。布施作福悔惜心故。生獐鹿中。惊怖人故。生堕龙中。喜调戏故。身生恶疮。鞭挞众生故。人见欢喜。见人欢喜故。喜遭县官。笼系众生故。闻说法语。于中两舌乱人听受。后堕耽耳狗中。闻说法语心不餐采。后生长耳驴中。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穷饥饿。恶食饲人。后堕猪豚蜣螂之中。劫夺人物。后堕羊中。人生剥皮食啖其肉。喜偷盗人。后生牛马。为人下使喜作妄语传人恶者。死入地狱烊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耕之。罪毕得出生鸲[名*鳥]中。人闻其声无不惊怖。皆言变怪咒令其死。喜饮酒醉。后堕沸屎泥梨之中罪毕得出生猩猩中。猩猩业毕后得为人。顽无所知人不齿录。贪人力者。后生象中。夫处富贵。为人上者鞭杖捶打告诉无地。如是等人死入地狱。数干万岁受诸苦报。从地狱出堕水牛中。贯穿鼻口挽船牵车。还复受彼大杖打扑偿往宿殃。为人不净。从猪中来悭贪不恕己者。从狗中来。佷戾自用。从羊中来。为人轻躁不能忍事。从猕猴中来。身体腥臭。从鱼鳖中来。为人含毒。从蛇中来。人无慈心。从虎狼中来。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人生世间多病短命。种种痛苦不可具说。皆由三业构造所得能令行人婴三途报。所以有三途者。人有三毒贪恚愚痴。又复三恶。口常言恶。心常念恶。身常行恶。以此六事。能灭人身常苦常恼无有休息。于此命终孤魂独逝。慈亲孝子不能相救。倏忽之间到阎罗所。地狱狱卒不问尊卑。但案罪录检挍生时善恶多少。神识自首不敢隐匿。以是因缘随业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杳杳冥冥别离长久。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诸天神记人善恶。乃至毛发无片遗漏。善人行善获倍亿寿。恶人行恶命短苦长。如是轮转又堕饿鬼。从饿鬼脱生畜生中。罪苦难忍。受之无竟。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各自觉悟起惭愧心。经言。作善得善作恶得恶。而五浊恶世不可作恶。善不失善报。为恶自招殃。莫言轻脱。立此忏法。经言。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大众当知。吉凶祸福皆由心作。若不作因亦不得果。殃积罪大肉眼不见。诸佛所说谁敢不信。我等相与生世强健。复不勤学自力行善。临穷方悔亦何所及。今已共见一切过患。如经所说。自知其罪岂得不思舍恶从善。今生若复不能用心。判舍此形必堕地狱。何以知之。今见为罪之时。未尝不以含毒猛烈怀恨深重。若嗔一人必欲令死。若嫉一人恶见其好。若毁一人必陷苦处。若鞭一人穷天楚毒。忿恚暴害不避尊卑。恶骂丑言无复高下。声震若雷。眼中火现。至于为福之时。善心微劣。始欲为多末遂减少。初欲速营续后且住。心既不至日月推迁。如是进退遂就忘失。是为作罪之时心气刚强。为福之时志意劣弱。今以弱善之因。求离强恶之报。岂可妄得。经云。忏悔无罪不灭。每至忏悔之时。必须五体投地如大山崩。此云不惜身命。为灭罪因缘故。殷勤督励。(某甲)等相与各省。今生已来已曾几过。作此忿责。不惜身命捍劳忍苦。作此忏悔。暂时礼拜已。言气力不堪。或暂端坐。复言。应须消息。或言。四体不可过劳宜应将养。不可使困。一伸脚眠差如不死。何处复忆我应礼佛。扫塔涂地办所难办。且经教所明。未见一善从懒堕懈怠中生。亦未曾见有一善法从憍慢自恣中得。(某甲)等今日虽有其形。心多背道。何以知然。今试捡挍从旦至中。从中至暮。从暮至夜。从夜至晓。乃至一时一刻一念一顷。无有片心念三宝四谛。无有片心报父母恩。无有片心报师长恩。无有片心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无有片心欲学禅定修智慧业。清白之法。无一可论。烦恼重障。森然满目若不作此捡察。亦自言我功德不少有小。片善。而生恃赖言我能作他不能作。言我能行他不能行。意气高傲傍若无人。追此而言实可羞耻。今于大众前披诚发露忏悔众罪。愿布施欢喜将来无障。大众亦宜自浣身心。果报之征具如向说。岂得自宽不求舍离。大众莫言。我无是罪。我既无罪。何须忏悔。若有此念。愿即除灭。且几微小失已成大咎。瞥然之恨嗔恚便起。性与习成难可改革。心不可纵。意不可逞。若能抑忍则烦恼可除。如其怠惰未见济度。(某甲)等今日仰承诸佛慈悲念力诸大菩萨本誓愿力。说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宜各静虑一心谛听。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眷属俱。亦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皆悉集会。尔时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有地狱饿鬼畜生奴婢贫富贵贱种类若干。凡有众生闻佛说法。如孩子得母。如病得医。如裸得衣。如闇得灯。世尊说法利益众生。亦复如是。尔时世尊观时已至。知诸菩萨劝请殷勤。即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于十方无量世界。地狱休息苦病安宁。尔时一切受罪众生。寻佛光明来诣佛所。绕佛七匝至心作礼。劝请世尊。广宣道化。令诸众生得蒙解脱。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我今至诚劝请诸佛。亦复如是。愿诸众生同得解脱。相与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劝请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愿以慈悲力。救诸苦恼令得安乐。又复劝请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梵天佛南无不退转轮成首佛南无大兴光王佛南无法种尊佛南无日月灯明佛南无须弥佛南无大须弥佛南无超出须弥佛南无香像佛南无围绕香勋佛南无净光佛南无香自在王佛南无大集佛南无香光明佛南无大光佛南无无量光明佛南无师子游戏菩萨南无师子奋迅菩萨南无坚勇精进菩萨南无金刚慧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一拜)

大慈大悲。唯愿救拔一切苦恼。令诸众生即得解脱。改往修来不复为恶。从今日去。毕竟不复堕于三途。身口意净不念人恶。离诸业障得清净业。一切众邪不复更动。常行四等精进勇猛。植众德本所为无量。舍身受身恒生福地。念三途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休不息。六度四等常得现前。三明六通如意自在。出入游戏诸佛境界。等与菩萨俱成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起怖畏心。起慈悲心。一心一意摄耳谛听。尔时世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六道一切众生。时信相菩萨为愍念诸众生故。即从座起前至佛所。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今有众生。为诸狱卒剉碓斩身。从足斩之乃至其顶斩之已讫。巧风吹活还复斩之。受此苦报无有休息。何罪所致。佛言。是诸众生以前世时不信三尊。不知供养。不孝父母。兴恶逆心。屠儿魁脍斩害众生。以是因缘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身体顽痹。眉须堕落举身洪烂。鸟栖鹿宿人迹断绝。亲族弃舍人不喜见。如是恶报名之癞病。以何因缘故得此罪。佛言。以前世时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塔坏寺。剥夺道人。斫射圣贤。伤害师长。尝无反覆。背恩忘义。常行狗犬。玷污所尊。不避亲疏。无有惭愧。以是因缘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身体长大。聋騃无足宛转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为诸小虫之所噆食。昼夜受苦无有休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为人自用。不信好言。不孝父母。达戾反逆。或为地主。及作大臣。四镇方伯。州郡令长。里禁督护。恃其威势侵夺民物。无有道理使民穷苦。以是因缘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两目失明都无所见。或抵树木。或堕沟坑。于是死已更复受身。既得生已还复如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缝闇他眼笼闭众生。皮囊盛头不得所见。以是因缘故获斯罪。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经所说。大可怖畏。我等亦可已作是罪。无明所覆不自忆知。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于未来世方受苦报。今日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稽颡求哀。惭愧改悔。已作之罪因忏除灭。未作之罪从今清净。仰愿十方一切诸佛。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开光明佛南无月灯光佛南无月光佛南无日月光明佛南无火光明佛南无集音佛南无最威仪佛南无光明尊佛南无莲华军佛南无莲华响佛南无多宝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师子音佛南无精进军佛南无金刚踊跃佛南无度一切禅绝众疑佛南无宝大侍从佛南无无忧佛南无地力持勇佛南无最踊跃佛南无师子作菩萨南无弃阴盖菩萨南无寂根菩萨南无常不离世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大慈大悲救护拯接。令诸众生即得解脱。为诸众生灭除地狱饿鬼畜生等业。令诸众生毕竟不复受诸恶报。令诸众生舍三途苦。悉到智地令得安隐究竟乐处。以大光明灭诸痴闇。广为分别甚深妙法。使得具足。无上菩提成等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重复至诚一心谛听。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复有众生。謇吃喑哑口不能言。若有所说不能明了。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诽谤三尊。轻毁圣道。论他好恶。求人长短。强诬良善。憎嫉贤人。以是因缘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腹大颈细不能下食。若有所食变为脓血。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偷盗众食。或为大会施设肴膳。私取麻米屏处食之。悭惜己物但贪他有。常行恶心与人毒药气息不通。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常为狱卒之所烧炙。热铁灌身。铁钉钉之。钉之既讫自然火起。焚烧其身悉皆焦烂。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针师。伤人身体不能差病。诳他取物令他痛苦。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常在镬中。牛头阿旁手捉铁叉。叉着镬中煮之令烂。还即吹活而复煮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屠杀众生。汤灌搣毛不可限量。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经所说。大可怖畏。我等不知在何道中。已作如是无量恶业。于未来世方婴剧报。亦可即身应见此苦。謇吃喑哑口不能言。或复大腹小颈不能下食。人生何定。今日虽安明亦难保。果报一来不可得脱。宜各人人觉悟此意。直心正念莫复余想。等一痛切五体投地。普为今日四生六道一切众生已受苦者未受苦者。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自在王佛南无无量音佛南无定光明佛南无宝光明佛南无宝盖照空佛南无妙宝佛南无谛幢佛南无梵幢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殊胜佛南无集音佛南无金刚步精进佛南无自在王神通佛南无宝火佛南无净月幢称光明佛南无妙乐佛南无无量幢幡佛南无无量幡佛南无大光普遍佛南无宝幢佛南无慧上菩萨南无常不离世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仰愿诸佛诸大菩萨大慈大悲。救护一切受苦众生。以神通力灭除恶业。令诸众生毕竟不复堕于苦处。得清净趣得清净生。功德满足不可穷尽。舍身受身恒值诸佛。同诸菩萨俱登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重加心力摄耳谛听。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复有众生。在火城中煻煨齐心。四门虽开到则自闭。东西驰走不能得出。为火烧尽。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焚烧山泽。决撤陂池。火炮鸡子。使诸众生淤煨而死。以是因缘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常在雪山。寒风所吹皮肉剥裂。求死不得求生不得。苦毒万端不可堪忍。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横道作贼。剥夺人衣以自资养。冬月隆寒裸他冻死。皮剥牛羊苦痛难忍。以是因缘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常在刀山剑树之上。若有所捉。即便割伤支节断坏。痛毒辛酸不可堪忍。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屠杀为业。烹害众生屠割剥裂。骨肉分离头脚星散。悬于高格称量而卖。或复生悬痛不可忍。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五根不具。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飞鹰走狗弹射鸟兽。或破其头。或断其足。生搣其翼使受痛苦。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经所说。大可怖畏。相与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已受苦者当受苦者。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净光佛南无宝王佛南无树根华王佛南无维卫庄严佛南无开化菩萨佛南无见无恐惧佛南无一乘度佛南无德内丰严王佛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佛南无宝火佛南无宝月光明佛南无贤最佛南无宝莲华步佛南无坏魔罗网独步佛南无师子吼力佛南无悲精进佛南无金宝光明佛南无无量尊丰佛南无无量尊离垢王佛南无德首佛南无药王菩萨南无药上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愿以大慈大悲。救拔十方一切众生。令现受苦者即得解脱。当受苦者毕竟断除。毕竟不复堕于恶趣。从今日去至于道场。除三障业。灭五怖畏。功德智慧具足庄严。摄取一切众生。同共回向无上菩提。成等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重复增到一心谛听。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复有众生。癵躄背偻腰宽不随。脚跛手折不能行步。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为人憯克。行道安枪。或施射戈陷坠众生。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为诸狱卒絷系其身。枷桁苦厄不能得免。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网捕众生。笼系六畜。或为宰主令长贪取民物。抂系良善。冤诉无所。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或颠或痴或狂或騃。不别好丑。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饮酒醉乱。犯三十六失。后得痴身。犹如醉人不别尊卑。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其形短小阴藏甚大。挽之身疲。皆复进引。行步坐卧以之为妨。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持生贩卖。自誉己物毁他财宝。巧弄升斗蹑秤前后。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佛所说大可怖畏。相与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为今日现受苦一切众生。当受苦一切众生。乃至六道现受当受一切众生。又奉为父母师长信施檀越善恶知识广及十方一切众生。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无数精进兴丰佛南无无言胜佛南无无愚丰佛南无月英丰佛南无无异光丰佛南无逆空光明佛南无最清净无量幡佛南无好谛住唯王佛南无成就一切诸刹丰佛南无净慧德丰佛南无净轮幡佛南无琉璃光最丰佛南无宝德步佛南无最清净德宝佛南无度宝光明塔佛南无无量惭愧金最丰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某甲)等今日承佛力法力诸菩萨力。为其稽颡求哀忏悔。若已受苦者。以佛菩萨大慈悲力。令即解脱。未受苦者。从今日去至于道场。毕竟不复堕于恶趣。离八难苦。受八福生。得诸善根。成就平等。具足智慧。清净自在。同与如来俱登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宜加用心摄耳谛德。信相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复有众生。其形极丑身黑如漆。两耳复青。高颊俱阜。疱面平鼻。两眼黄赤。牙齿疏缺。口气腥臭。矬短拥肿。大腹小腰。脚复缭戾。偻脊凸肋。费衣健食。恶疮脓血。水肿干消疥癞痈疽。种种诸恶集在其身。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横罗其殃。永不见佛。永不闻法。不识菩萨。贤圣。从苦入苦不得休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为子不孝父母。为臣不忠其君。为上不敬其下。为不下恭其上。朋友不赏其信。乡党不以义从。朝廷不以其爵。断事不以其道。心意颠倒无有其度。杀害君臣。轻凌尊长。罚国掠民。攻城破坞。偷劫盗窃。恶业非一。美己恶人。侵凌孤老。诬谤贤善。轻慢师长。欺诳下贱。一切罪业悉具犯之。众罪业故故获斯罪。

尔时诸受罪人。闻佛世尊作如是说。号泣动地泪下如雨。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久住说法。化我等辈令得解脱。佛言。若我久住此世。薄福之人不种善根。谓我常在不念无常。善男子。譬如婴儿母常在侧。于母不生难遭之想。若母去时便生渴仰思恋之心。母方还来悉乃生喜。善男子。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善恶业缘受报好丑。故般涅槃。于时世尊即于受罪众生。而说偈言。

水流不常满火猛不久然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得亏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念当勤精进顶礼无上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诸受罪人衔悲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作何善行得离斯苦。佛言善男子当勤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归奉三尊。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无有二相。不欺孤老。不轻下贱护人犹己。不起恶念。汝等若能如是修行。则为已得报佛之恩。永离三途无复众苦。佛说是经已。菩萨摩诃萨。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声闻缘觉即得六通三明具八解脱。其余大众皆得法眼净。若有众生得闻是经。不堕三途八难之处。地狱休息苦痛安宁。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菩萨摩诃萨云何奉持。佛告信相菩萨。善男子。此经名为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当奉持。之广令流布。功德无量。时诸大众闻说此法。一心欢喜。顶戴奉行。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佛所说。大可怖畏。相与今日起怖畏心。起慈悲心。承诸佛力行菩萨道。念地狱苦发菩提心。当为今日现受地狱道苦一切众生。现受饿鬼道苦一切众生。现受畜生道苦一切众生。乃至六道现受苦者。一心一意为其礼忏。令此众生悉得解脱。我等若不勤行方便转祸为福者。则于一一地狱皆有罪分。相与至心。当念父母师长亲戚眷属未来应受苦报。亦念自身未来现在方婴此苦。等一痛切五体投地。至诚恳恻至到用心。愿令一念感十方佛。一拜断除无量众苦。若六道中已受苦者。以佛力法力贤圣力。令此众生即蒙解脱。若六道中未受苦者。以佛力法力诸贤圣力。令此众生永得断除。从今日去。毕竟不复堕于恶趣。除三障业随念往生。灭五怖畏自在解脱。勤修道业不休不息。妙行庄严过法云地。入金刚心成等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重复用心。摄耳谛听。善思念之。杂藏经说时有一鬼。白目连言。我两肩有眼。胸有口鼻。而无有头。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前世时恒作魁脍弟子。若杀人时汝常欢喜。以绳结挽。以是因缘故受此罪。此是华报。果在地狱。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此身形常如块肉。无有手足眼耳鼻等。恒为。虫鸟之所食啖。如是苦痛难堪难忍。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与他药。令诸众生命不全活。以是因缘故获斯罪。此是华报。果在地狱。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腹极大咽喉如针。穷年卒岁不得饮食。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聚落主。自恃豪贵饮酒纵横。轻欺他人。夺其饮食。饥困一切。以是因缘故获斯罪。此是华报。果在地狱。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一生来。有二热铁轮。在两腋下。举身焦烂。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与众作饼。盗取二番挟两腋下。以是因缘故获斯罪。此是华报。果在地狱。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以物自幪笼头。畏人来杀心常怖惧。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前世时淫犯外色。常畏人见。或畏夫主捉缚打杀。常怀恐怖故受此罪。此是华报。果在地狱。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经所说。岂得不人。人生大怖畏。相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已应作如是无量罪恶。如是等罪皆因无明无慈悲心。以强陵弱伤害众生。作如是罪乃至盗窃他物。迷惑失道。谗谤贤善。作种种罪。如是罪报。于恶道中必受其苦。今日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普为六道已受苦者当受苦者。求哀礼忏。奉为父母师长一切眷属。求哀礼忏。亦为自身。求哀礼忏。已作之罪愿乞除灭。未作之罪不敢复作。唯愿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莲华尊丰佛南无净宝兴丰佛南无电灯幡王佛南无法空灯佛南无一切众德成佛南无贤幡幢王佛南无一切宝致色持佛南无断疑拔欲除冥佛南无意无恐惧威毛不竖佛南无师子佛南无名称远闻佛南无法名号佛南无奉法佛南无法幢佛。

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常精进菩萨南无不休息菩萨南无虚空藏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以大慈大悲。救护六道现受苦当受苦一切众生。令此众生即得解脱。以神通力。断除恶道及地狱业。令诸众生从今日去至于道场。毕竟不复堕于恶趣。舍苦报身得金刚身。四等六度常得现前。四辩六通如意自在。勇猛精进不休不息。乃至进修满十地行。还复度脱一切众生。

End

修慈悲的机遇

◎ 达 照行者在始觉的修习路上,在生起了真正大慈悲心之后,所要努力的,就是对于修慈悲行之机遇的把握了。在对待所有众生都能够平等的基础上,分别以各种适当的方法使他们体悟这个本觉真心,使他们能够解脱生死的

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

我要讲的题目是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安住道场又分成两部分来讲,即道场与安住。什么叫道场?顾名思义,修道场所名道场。道场有三种,约三世分:现世道场,后世道场,后后世道场。第一现世道场,又可分为小中大三种。

世间慈悲人

◎ 唐黄檗希运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作者简介】黄檗希运(?-约859),唐朝福州人氏,品性端凝,学贯内外。参百丈怀海禅师,得其旨。后于洪州高安县鹫峰山建寺弘

文殊道场

◎ 张建成佛教在清凉山不断发展至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清凉山的发展进入到第一个高潮期。北魏孝文帝继位之初就崇佛敬僧。《古清凉传》记载他曾到清凉山避暑,游行于中台,上置小石浮图,并建清凉寺,还在清凉山射箭畋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黄念祖: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

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刘素云:法雨惠群生—传递正能量,和合护道场

一、两封来信引人深思二O一四年底,护法居士给我转来两封信,一封信是某道场负责人写的,另一封信是在这个道场挂贴的同修写的。前者诉说管理道场的种种苦衷,后者是状告这个道场对他的种种不公。前者满腹委屈,后者

亲近道场三要点

◎ 理 海经常有人问:入寺应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合乎仪则?诚然,佛门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来规范大众的言行,但入寺若能牢记静、敬、净三个字,自可合乎规矩、不失礼仪。一、静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可

慈悲经

深明事义、达到寂静境界的人,应该有能力,诚恳,正直,说话和气,态度和蔼,不傲慢。知足,容易供养,少管事,俭朴,感官平静,聪明,谦虚,不执着家庭。不应该做任何卑贱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谴责。让一切众生幸福安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 吴明山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

佛家的慈悲的特点

惟贤法师答:为人处事,要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一个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亮讲淡泊以明志,宁静

慈悲济世 日行一善

慈悲济世 日行一善◎ 茗 山自赫胥黎物竞天择、达尔文优胜劣败倡说以来,世人往往损人利己、弱肉强食,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良深浩叹。读者诸君如能辗转劝化世人实行这慈悲主义,把他人的快乐建筑在

大德的慈悲开示

上师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和启发。

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

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开庆法师按: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它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信仰精神,彰扬了佛教戒杀护生的价值理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放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数量时,一些问题也会伴随出

慈悲和智慧

圣严法师很多人自认为很慈悲,很有智慧;其实,那只算是同情和聪明,而不是真正的慈悲与智慧。因为凡是有主观的自己及客观的对象,仅仅是有漏的慈悲与分辨的智慧。清净而真正的慈悲与智慧,必须经过如法的修行,彻底

慈悲的根源

慈悲的根源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也可说与中国文化的仁爱,基督文化的博爱相同的。不过佛法能直探慈悲的底里,不再受创造神的迷妄,一般人的狭隘所拘蔽,而完满地、深彻地体现出来。依佛法说,慈悲是契当事理所流露的,

慈悲的生活是最高贵的生活

◎ 一 行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懂得使用爱语。他们懂得

慈悲者常安乐

佛陀净住王舍城时,提婆达多常以诸多诡计杀害佛陀,但始终不能成功。有一次,南天竺国来了一位婆罗门,他精通咒术及配制毒药。提婆达多来到婆罗门的住处,请他配制了毒药,并将毒药洒在佛将路过的上空。结果,风一吹

等的慈悲有力量

达真堪布我们现在虽然也明白了一些佛理,但只是皮毛而已,并没有真正明白。佛讲的这些真理、真正的佛法,用语言是很难讲清楚的,它是要用心体会的。我们现在用语言讲,就像是用手指指月亮一样,只是说个大概。真正的

慈悲与信心

慈 悲 与 信 心◎ 宗萨仁波坐在这很高的座位上,大家这样看著我,令我非常紧张,我从来都不习惯坐这种座位。在西藏有一种传说:有一个法座,大威德金刚曾被摄于法座里面。因此每一次坐在法座上,就觉得底下有个

坐道场

坐 道 场◎ 黄 檗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只教尔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

慈悲心与智慧是学佛的基础

如觉法师有些善友学佛很长时间,却始终无法找到修学的路径,要么以为修福行善就是学佛,要么以为诵经持咒就是修行。但是,这些都只是修学的方法之一,不是学佛的目标。因为我们学佛是要以解脱生命烦恼痛苦、成就清净

家庭也是道场

净慧法师各位道友:在石家庄这座省会城市,一连七天举办禅修活动是不是第一次,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自己在这里主持都市禅堂的禅修活动,一连七天,这还是第一次。七天当中,也同各位分享了一些佛法与修行的内容。

真爱的四个层面:慈悲喜舍

一行禅师佛陀对爱的教诲丰富而深刻。想要一天 24小时生活在爱的境界中是可能的。一举一动、扬眉瞬目、起心动念、一言一语都可以充盈着爱。佛陀时代,婆罗门教信徒祈祷死后能够升到天堂,与婆罗门--宇宙之神,共

菩萨慈悲摄受一切众生平安吉祥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是传统中对观世音菩萨的普遍印象;每个时代的苦难众生,都会期待这样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现身、解救人们于烦恼的苦海。如果有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住大定聚,慈观

楼宇烈: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双运是的大乘佛教就教义和宗旨来讲的,

做事的时候,智慧地处理慈悲心

明海法师要慈悲,又要做事,怎么办?在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人和事的矛盾。特别是学了佛以后,再管理公司,就经常会遇到这个矛盾:学佛要慈悲呀,可又要做事,怎么办呢?这个矛盾哪里都有,

用慈悲心去倾听他人的苦痛

用慈悲心去倾听他人的苦痛一行禅师如果在倾听时,能不断地保持慈悲心,愤怒与不耐就无法生起,否则对方所说的话就可能激怒你,让你生气或痛苦,只要心怀慈悲,就能免于恼怒、生气或失望。当倾听时,你希望自己能如观

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

惟贤法师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

虚云老和尚的慈悲开示

明因识果,自能放下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

老和尚的慈悲法语!

让人醍醐灌顶的30句法语!梦参长老梦参老和尚毕生讲筵不绝,精通显密,高树法幢,德被四方,以百岁高龄复兴道场,日常接见信众,谆谆教诲,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他的法语你知道多少?哪句让你触动最大?一起来

楼宇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摘要: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

家庭即是道场,生活是作佛事

净慧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所谓成家立业。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维摩经》上讲: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所以家庭

常生起慈悲心,利他也利己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执着、抗拒诱惑。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上,虽然自己对别人处处慈悲,别人未必会以慈悲回馈自己。因此,面对名利、财色的争夺时,难免担心自己会吃亏。对别人慈悲,从眼

智慧法语:佛说其实修行无处不在 浑身都是道场

编者按:道场是什么?你知道四大菩萨的道场吗?你的道场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慈悲喜舍是道场,其实我们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是道场。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