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卷 付法藏因缘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09 11:37

第三卷 付法藏因缘经

尊者阿难以法付嘱商那和修。而告之曰。世尊昔游摩突罗国。顾命我言。于此国中当有长者。名为鞠多。其子号曰忧波鞠多。于禅法中最为第一。虽无相好化度如我。我灭度后兴大饶益。其所教化无量众生。皆悉解脱得阿罗汉。汝当于后度令出家。若涅槃者付其法藏。商那和修临涅槃时。告鞠多曰。佛以王法付大迦葉。迦葉次付吾师阿难。阿难以法嘱累于我。我当灭度以付于汝。汝可精勤拥护世眼。忧波鞠言。唯然受教。于是演畅无上妙法。光宣正化济诸群生。其德渊广难可限量。过去久修无上胜行。虽为禽兽常化众生。摧伏外道。建大法幢。以慈悲云普覆一切。如是功德今当略说。昔婆伽婆。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忧波鞠多时为尼干。名曰萨遮。智慧渊妙论议绝伦。深生贡高擅步天下。铜鍱缠腹首戴盛火。而作是言。吾智盈满恐出于外。由是事故以鍱自缠。世间昏闇无所睹见。欲以光明照其盲冥。闻佛世尊住舍卫国。便欲造诣诤捔言辩。有人语曰。汝若见佛。智当亏减光明自灭。便至佛所。白言瞿昙。我欲出家。智慧若与舍利弗等心则甘乐。设不及者吾当还家。世尊告曰。假使汝积百千万身。欲望得及舍利弗者。终无是处。梵志闻已辞佛而退。其去未久。佛告众会。我灭度后满一百年。此人尔时得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慧烛独照广化众生。其所度脱不可称数。众会闻已生希有心。又复尊者于过去世那由他劫忧留茶山有辟支佛。与其同类五百人俱。诸仙人众亦住山侧。五百猕猴处在一面。时猕猴主。发生大信深修善本。常采花果施辟支佛。复于一时缘觉之众端坐思微入于三昧。猕猴学之结加趺坐。后辟支佛俱入涅槃。猕猴过花都无取相。挽衣推排亦不动摇。便知灭度深生悲恼。向山一面见诸仙人。修大苦行眠卧棘上。翘足倒悬五热炙身投岩起火。猕猴即时收其灰棘除弃粪土牵足令舒。便于其前加趺而坐。仙人见之快其若此。寻学猕猴端坐系念。无师自觉成辟支佛。便作是念。今我得道由此猕猴。即以香花而用供养。时猕猴主忧波鞠多是。为畜生时尚能觉悟。志甚黠慧利智辩才。逮至商那欲付其法。观察鞠多为生子耶。入定思惟知未出世。与诸比丘诣鞠多舍。乃至渐少单己独往。鞠多问曰。何独无侣。答言长者。我无俸禄有信出家乃见随耳。鞠多复言。吾乐世俗不能出家。若后生子当相奉给。商那和修答曰。善哉。后生一子名阿失波鞠多。年渐长大。往从索之。鞠多答言。唯有一子理无相与。若更生者必相奉给。后复生子名难陀鞠多。便往从索。答言尊者。我今二子仰理生业。小者守护大子聚敛家业。如是可得大富。以斯因缘不得相与。若生第三然后奉给。商那和修知其二子与道无缘。亦不殷勤而往求索。后生一子容貌端政。即字名曰忧波鞠多。柔和善须性好慈愍。聪慧辩才其心弘广。厥年十二巧于市易。有来买者常多与之。商那和修观其生未知优波鞠。出世已久。即往其所而问之言。汝今入市。为当净心。不净心耶。忧波鞠言。何名净心不净心乎。答言。若心与贪痴合。名为不净。若不与俱。是则名净。渐以方便教令系念。若起恶心当下黑石。设生善念下白石子。即便如教摄念不散。善恶之起辄便投石。初黑偏多白者鲜少。渐渐修习白黑正等。至满七日心转纯净。黑石都尽唯有白者。商那和修作是念言。今此善心皆已满足。观道时至可为说法。即为宣说四圣真谛。应时逮得须陀洹道。时摩突罗城有一淫女。名婆须达。多诸邪媚妖幻奸谄。遣使诣市求买妙花。使人寻往忧波鞠所。大得好花奉婆须达。女怪华多问使人曰。汝将不盗得是花耶。使人答言。我不盗得。从市买之。有人名曰忧波鞠多。仁慈宽惠性好平均。以斯因缘得多花耳。又复此人形容姿丽。大家若见死终无恨。时婆须达遣人迎召。忧波鞠多都不许可。殷勤求请终不移操。有长者子共淫女宿。值有估客从远方来。大赍珍宝求女交通。时彼女人贪其宝故。杀长者子埋置舍内。其家眷属遍行推求。至淫女舍掘地得女。向其国王具陈斯事。即取淫女斩截手足。劓其耳鼻弃于塳间。忧波鞠多作是念曰。彼以荣色本来召我。以是因缘止而不去。今为解脱宜往化之。即将侍者至淫女所。婆须达言。我本端妙颜容姿玮。尔时相召不能临顾。今既残毁何用来为。答言姊妹我为观汝实相故来。不为欲也。汝本以色诳惑众生。凡夫无智横起倒想。今自应当谛观此色。无常危脆犹如聚沫。覆以薄皮外现严饰。筋骨相连涕唾不净。譬如画瓶盛满臭秽。愚不觉知深生染爱。智者了之终不乐着。假以香华澡浴衣服。外现庄严内实不净。大海渊广可知渧数。此身过患甚难穷尽。是故诸佛恒常诃责。未曾一念生愿乐想。淫女于时心渐开悟。于佛法中深生敬信。白言仁者。所说诚谛唯愿为我广敷演之。优波鞠多即为宣畅。一切有为众苦积聚。如痈如疮如箭入心。生老病死轮转无际。无常败坏不坚速朽。如临死囚命不云远。譬如牢狱人无爱乐。犹路上果众所共掷。此身可恶会归磨灭。乌鹊狐狼竞共啖食。风吹日曝青烂臭处。发毛爪齿狼藉在地。如此之身岂可爱乐。宜勤方便而求解脱。淫女闻解得法眼净。命终即生三十三天。优波鞠多因观诸法苦空无常。应时逮成阿那含果。商那和修复诣鞠多。而告之言。汝本有要期与我子。今已成长与我可乎。优波鞠多性能市肆。贪其若此复不肯与。尊者语言。佛记此人。于百年后大作佛事饶益众生。汝可开心与我此子。鞠多闻已便听出家。商那和修将至僧坊。度令出家与受具戒。羯磨已讫得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巧于言辞所演无尽。心自念曰。我于今者已睹法身。未见如来相好之体。思惟是已深生哀恋。尔时有一老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波鞠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鞠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钵盛满中油。置户扇后。忧波鞠多到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渧。共相慰问然后就坐。问言大姊。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事云何。比丘尼言。昔佛在世六群比丘。最为粗暴。虽入此房未曾遣我一渧之水。大德今者智慧高胜。世人号为无相好佛。然入吾房弃油数渧。以是观之。佛在时人定为奇妙。忧波鞠多闻是语已。甚自悔责极怀惭愧。比丘尼言。大德不应自生耻恨。如佛言曰。我灭度后初日众生胜二日者。三日之人益复卑劣。如是展转福德衰耗。愚痴闇钝善法羸损。况今大德去佛百年。虽复为作非威仪事。正得其宜何足为怪。尔时鞠多而问之言。姊见如来。其事云何。比丘尼曰。昔佛在世我年二十始欲行嫁。失一金钗堕深草中。求之不得。复以灯烛遍照推觅。求之至疲了无仿佛。正值如来游行而过。金光晃耀如百千日。幽闇之处普皆大明。微细诸物而悉显现。寻见我钗因即取之。以斯缘故吾得见佛。忧波鞠多闻是事已。倍生悲恋叹未曾有。商那和修即告之曰。佛记于汝在百年后。坐禅第一大化众生。今正是时。宜作饶益令诸群生服甘露味。忧波鞠言。唯然受教。于摩突国云集众会。如半月坐而为说法。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魔王波旬便生愁怖。而作是念。优波鞠多大集众会。必当教令出吾境界。我今当往坏其众意。于说法时雨真金宝。或雨华璎光色明净。化作白象七宝庄严。现为女人端政奇特。举会观视无听法心。于三日中演深法味。乃至无有一人得道。魔王欢喜深自庆幸。忧波鞠多即入三昧。观察思惟是谁所作。魔王复以真珠花璎着其颈上。尊者即观知魔所为。便作是念。恶魔妒弊坏乱正法。如来何故而不调伏。即观佛心使已化之。便以三尸。谓蛇狗人。化作华鬘感魔令至。而谓之曰。汝与我鬘深识厚施。今还以此用相酬遗。魔大欢喜舒颈受之。至其颈已还见死尸虫蛆欲出臭烂难近。魔见是事深生厌恶。语忧波鞠多。汝今云何以斯死尸系吾颈耶。尊者答言。比丘不应华鬘庄严汝。以邪恶为我着之。今还为汝着臭死尸。正得其宜。不应嗔恨。魔以神力欲去此尸。如须弥山不可移动。生大嗔恚踊身虚空。向诸天众求解脱尸。诸天皆言。此是大圣之所为作。吾等庸劣岂能除去。复诣梵王求脱尸缚。梵王答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力。吾今凡陋岂能解之。假使劫烧旋蓝猛风。不能得脱此死尸缚。宁以藕丝悬须弥山欲脱此尸。无有是处。如因地倒还扶而起。汝若归依忧波鞠多。此死尸缚容可得解。尔时波旬受梵王教。除憍慢心深生敬信。往尊者所五体投地。白言大德。佛初成道坐树王下。我率官属而往逼绕。从是恼乱不可称数。未一恶言而见轻辱。大悲渊广如须弥山。汝阿罗汉少慈忍力。于天人前而见陵毁忧波鞠多答言。波旬。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以声闻人用比如来。欲以芥子等须弥山。萤烛之光齐晖日月。半迹之水同大海量。如来大悲二乘所无。以是缘故不相加报。今我狭劣少悲忍心。由斯因缘故相毁辱。又复如来欲使我后降伏于汝。汝因斯故敬信于佛。由此善心不堕三恶。洗涤尘劳破诸罪业。魔闻是已生大欢喜。举身毛竖生希有心。白言仁者。我由汝故起敬信心。汝便于我作大饶益。今可见为解是三尸。尊者答言。汝于正法更莫扰害。然后乃当为汝解之。魔言受教。尊者又言。我不得见如来色身。汝昔曾睹宜为我现。魔言。仁者。我现佛身勿为吾礼。忧波鞠言。当如所说。即便为解三种死尸。魔入林中变形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形貌奇特如融金聚。光明照耀仪相安详。化为比丘前后围绕。若鹅王趋从林而出。忧波鞠多见便欢喜。一心观察而说偈言。

咄哉无常无悲愍心能坏如是

上妙色身

忧波鞠多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内怀踊跃说偈赞曰。

快哉清净业能成是妙果

非自在天生亦非无因作

面如紫金色目净如青莲

端政超日月奇妙胜华林

湛然若大海不动如须弥

安步犹师子顾视同牛王

无量百千劫净修身口意

以是故获得如此殊妙身

怨见尚欢喜况我不欣庆

忧波鞠多说是偈已。观佛心至不觉为礼。魔言仁者。何故如此。答言波旬。我知世尊久已灭度。见此容貌若似睹佛。欢喜内发是故礼耳。魔服本形归还天上。于第四日魔更来下。以大音声普告一切。诸仁者。欲得富乐生人天中。欲求涅槃第一安隐。不见如来大悲说法。悉当往诣优波鞠所。听受妙法至心修行。时突摩罗城男女大小。闻于尊者摧伏恶魔。百千万人皆共云集。忧波鞠多上师子座。随其所应说种种法。百千众生得须陀洹道。万八千人成阿罗汉。从是已后所化无量。为阿恕伽王兴大饶益。彼王功德深远超胜。于三宝所得不坏信。以善缘故得斯果。昔佛住在迦兰陀林日时已到将诸比丘入城乞食。于其路次见二童子。一名德胜。二名无胜。以土造作城舍仓库。因复名为稻粟麻麦。即共聚敛置于仓内。如来光明皆悉照耀。同作金色无不清彻。德胜欢喜探名麨者奉献如来。其身卑小不能得及。无胜低跪令上奉之。于是世尊。即便微笑。尔时阿难寻白佛言。如来何缘现斯笑耶。佛告阿难。汝今见是二童子不。唯然已见。此童子者。我百年后。为转轮王四分之一。于华氏城正法治世。分我舍利处处流布。造作八万四千宝塔。即以此土授与阿难。涂房南壁足得周遍。于百年后果得为王。暴虐无道多所杀害。造作狱城名外可爱乐。令一恶人名曰耆梨。立大濩汤铁丸刀剑。如是等事种种备足。外来入者皆悉治罪。有长者子出家为道。游行乞食入爱乐狱寻欲还出。耆梨止之。即便举声而大啼哭。狱卒问曰。何故若此。比丘答言。我不畏死为善利耳。吾始出家未证道味。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今我值之而空受死。思惟是事故大悲泣。耆梨答言。王先有教。入此狱者终不听出。比丘复言。我今定死愿赦七日当就刑戮。尔时狱卒寻听许之。阿恕伽王宫中婇女。与他男子共相调戏。王大嗔怒付狱治罪。寻以铁杵碎之如尘。骨肉分散犹如聚沫。比丘观已深生厌恶。即便叹曰。信哉大悲所言诚谛。说色无常譬如泡焰。不坚速朽甚难久保。先此女人颜容敷悦。今更求之将安所在。人命虚伪无可守护。尊贵贫贱智愚不同。生虽差别等有斯死。譬如百川泉源各异。未有一流不入大海。人亦如是同趣死处。为业长短受生修促。未几时间会亦归灭。此身臭秽不净可恶。薄皮覆蔽妄生爱想。不观其内种种过恶。怪哉生死婴愚所乐。非是贤圣游心味着。如是观察从夜至旦。便断众结得须陀洹。转复精勤获罗汉道。满七日已耆梨语言。汝期今至可就刑戮。比丘答曰。我夜已过我日已出。所作已办随汝治罚。耆梨嗔恚置镬煮之。焰热猛盛转更清凉。怪其若此至镬而观。见镬中生千叶莲华。时彼比丘加趺坐上。尔时耆梨寻往白王。王将眷属而来观之。于是比丘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王见斯事叹未曾有。而作是言。我等今者同禀人形。威德奇妙差别乃尔。吾今未达。唯愿宣说。尔时比丘欲化彼王。即作是言。我断众结解脱三有。离诸动乱寂然安乐。大王当知。佛记于汝。百年之后王华氏城。分布舍利广建宝塔。汝今云何反造斯恶。残害众生无悲愍心。王今应当满足佛意。施与众生无畏之乐。王闻是已极自悔责。归依三宝生敬信心。收集如来功德舍利。造作八万四千宝塔。作塔已讫至鸡头末寺。合掌而问上座耶舍。此阎浮提颇有如我受记者不。耶舍答曰。佛记尊者优波鞠多。于百年后兴大饶益。王复问言。彼清净人出世未也。答言大王。久已生世得罗汉道。于忧陀山围绕说法。王即严驾欲往礼觐。寻遣使者。白言大圣。阿恕伽王欲来问讯。尊者念言。此处隘陋不容多人。我今宜应躬自往彼。即便严备向华氏城。王闻欢喜扫治巷路。烧香散华作众伎乐。寻与群臣出迎尊者。当见之时五体投地。至心瞻仰目不暂舍。白言大圣。我得为王自在快乐。不如今日一相睹见。心大欢喜而说偈言。

佛虽入寂定尊今补处生

今应见教敕我当随顺学

于是尊者。手摩王顶。以偈答曰。

谨慎恐怖莫放逸王位富贵难可保

一切皆当归迁灭世间无有常住者

三宝难遭汝今遇恒当供养莫休废

尔时阿恕伽王即请尊者入于宫内。安置宝座自扶而上。白言大圣。佛所游方行住之处。悉欲起塔增长众信。尊者赞言。善哉善哉我今当往尽示王处。即严四兵便共发引。向林微尼园示佛生处乃至复诣拘尸那城化缘讫已入涅槃处。王闻是语闷绝躄地。冷水洒面方乃惺悟。于是诸处悉皆起塔。施百千两金然后乃去。复更示王舍利弗等五百罗汉功德之塔。王皆礼拜施金供养。最后往至薄拘罗塔。王言。此塔有何功德。答曰大王。佛记此人无诸衰病。乃于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灭度之后。时薄拘罗依一寺住。见诸豪贵来供众僧。尊者尔时醉酒而卧。心自念言。我既贫乏当何以施。吾今正有一呵梨勒。众僧若有病患之者可以施之用疗其疾。即便鸣椎白言施药。时有比丘甚患头痛。向知药人索呵梨勒。知药者言。有人施药汝可取服。尔时比丘往彼取药。服之以讫病寻除愈。由是缘故九十一劫生人天中。未曾有病。最后生一婆罗门家。其母早终父更娉妻。时薄拘罗年在童幼。见母作饼而从索之后母姤弊素怀憎恶。即便掷置饼炉之中。其火焰炽以[金*敖]覆上。父从外来遍求推觅。即于炉中而得其子。后于一时母复煮肉。而是小儿更从往索。母益嗔恚掷置釜中。汤甚沸热而不烧烂。父复求觅了不能得。而作是言。我子今者为何所在。时薄拘罗釜中而应。父即出之平全如故。母于后时至一河上。彼薄拘罗牵衣随后。母大嗔忿而作是言。此何鬼魅妖祥之物。虽复烧煮不能令死。即便举之掷着河中。值一大鱼寻便吞食。以福缘故犹复不死。有捕鱼师钓得此鱼。持来诣市而炫卖之。索价既多人无买者。从旦至暮将欲臭烂。薄拘罗父于市游行。见此大鱼便作是念。今斯鱼者其肉甚多。将欲臭坏索价无几。我今宜可买而持归。便与其钱取鱼还家。即以利刀开破其腹。时薄拘罗在鱼腹内高声唱言。愿父安详勿令伤我。遂开鱼腹抱而出之。年渐长大就佛出家。得罗汉道具诸功德。年百六十未曾有病。乃至无有身热头痛。少欲知足常乐闲静。未曾教人一四句偈。王闻是已。遣持一钱布施此塔。辅相白王同是罗汉。云何独以一钱用施。王语臣曰。以其自度不能化人。塔神不受还授与王。辅相言曰。真是少欲。乃至一钱尚不欲受。况其多乎。如是五百大阿罗汉。皆有本缘略而不说。阿恕伽王供养如来声闻塔竟。欢喜合掌而说偈言。

设百千祀方得为人我今便为

不空受生遇良福田具造胜业

以危脆财而修坚法我所起塔

严阎浮提犹如白云庄校虚空

说此偈已顶礼而去。诣菩提树而作是言。我今欲为二种之福。一以千瓶盛满香汤灌菩提树。二当建立般遮于瑟。即自洗浴着新净衣。上高楼上四方顶礼。而作是言。愿诸圣士皆受吾请。适语已讫十方罗汉飞空而来。三道圣人凡二十万。亦悉云集。留上座处无敢坐者。王问众僧。何故留此空坐处耶。耶舍答曰。有大罗汉名宾头卢。如来所记能师子吼威德高胜。今当来此。王闻是已身毛皆竖。如优钵罗华初始开敷。即便合掌瞻仰而待。时宾头卢与诸罗汉。如鹅王飞从空而下。一切众会皆起恭敬。王见尊者眉发秀白身体相好如辟支佛。即为作礼五体投地。问言大圣。见如来不。答曰曾见。色若金聚面如满月。三十二相庄严其身。梵音深妙大悲窟宅。王又问言。于何处见。尊者答曰。在王舍城。夏安居时。我在其中见胜福田。乃至汝昔以土施佛。佛记汝时我亦得见。尔时彼王以国所有妻子眷属金银琉璃牛羊田宅。及自己身宫人婇女。尽施众僧。请称己名造般遮于瑟。灌菩提树后自斟酌为僧行食。时宾头卢用酥浇饭。王言大圣。酥性难消能不为疾。尊者答曰。不为患也。何以故。佛在时水与今酥等。是故食之终不成病。尔时尊者欲验斯事。申手入地下至四万二千余里。即取地肥而示于王。王今当知。众生薄福肥腻之味皆流入地。是故世间福转衰减。王供养已欢喜而退。王有一弟。名宿驮吒。邪见炽盛憎恶沙门。王以方便令改邪心。应时出家得罗汉道。后为一羌之所杀害。时众疑问忧波鞠多。以何缘故彼宿驮吒。生处豪贵为羌所杀。尊者答言。善听当说。过去久远迦葉佛时。曾供众僧。由斯福故生生常处尊荣富贵。又过去世作一猎师。张布罗网不得禽鸟。见辟支佛心生嗔恨。即以利剑用斩其首。由此业故堕大地狱。生常为人之所杀害。虽得道果犹被苦毒。

End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因缘乞丐

李英棣京都的清晨,天蒙蒙的将亮未亮,在西本愿寺的本堂阶下跪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乞丐。天亮后,西本愿寺的大门开启,乞丐静静的合掌念佛,直到早课结束。白天,他在西六条的新町乞食,每当有人施舍食物给他时,他便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余弘律之因缘

◎ 弘 一弘律因缘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集要》。庚申之春,自日本请得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辛酉之春,始编《

珍惜因缘

◎ 圣严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我的存在,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桩不可捉摸的事,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事实,它

刘经臣居士悟道因缘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恶行莫做!佛说筋骨节酸痛的因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李炳南: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李炳南:李老居士的学佛因缘

区区学佛因缘,自幼受家庭熏习,但以种种关系,其间若断若续,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可说是有信仰。此是沾了苏州弘化社的光;因以前所读之经无非是《金刚》、《楞严》、《法华》、《圆觉》之类。其实是囫囵吞枣,望文

李炳南: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

李炳南: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许美中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早年研习儒学,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齐赵,过了十年左右裘怀清狂的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不第。后两次献赋,

宿世因缘

宿 世 因 缘◎ 莲大士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净慧法师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静波法师交织爱与恨,是劫还是缘?一切也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轮回,皆缘由爱恨情仇,父母儿女夫妻朋友,皆不出要债还债报恩讨怨。所谓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虽然

天下事皆有因缘

◎ 印 光【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

要有八种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

宣化上人谈到莲花化身,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修很多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要有八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第一种,至失命不说他过:不要说是小事情,甚至于把生命丢了,你也不讲他人的过错。即使只要辩说: 啊!那事

因缘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向钱看。钱,有那么重要吗?除了向钱看,世间上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有的人喜欢看山,有的人喜欢看水,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看人;也有人喜欢看各种表演、喜欢看各种奇人妙事,喜欢看电视、

胡小林:随缘,但不要自己制造因缘

等待因缘,不要自己制造因缘,自己制造的因缘往往是不好的,不是有个故事吗?说一个乌龟从海边出来了,从海边那个洞里头出来,出来以后一个小孩看见了,一个小孩看见这乌龟以后,他觉得天上有老鹰,因为老鹰吃海龟,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改变命运要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

惟觉法师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

学佛要懂因缘敢承担

◎ 梦 参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含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

佛教的十二因缘

佛教的十二因缘◎ 葛兆光人生都是痛苦的,仿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众生,好像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如此,下一生也如此。有人就说,西

把握因缘,带动良善社会风气

证严法师年轻人,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已经成立十年了,十多年前,很多慈青还是不解世事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社会各个角落承担不同的职业,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还有的一路深造,从硕士进修到博士,

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北魏吉伽夜 【经文】尔时。舍卫国须达长者以十万两金雇人。使皈依佛。时有一婢闻长者语。即皈依佛。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于是往集善法堂。帝释以偈而问言。汝宿有何福。得生于天中。光

我认识金山活佛的因缘

我认识金山活佛的因缘乐观法师一提到金山活佛,马上就好像有一个蹲蹲跄跄蹢蹢躂躂类似济公活佛那副神情形状的影子映现在我的面前,我同这位带着神奇气氛的人物首次接触见面,那是在民国十七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因缘

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果 如该怎么修行才能出苦离苦呢?首先,要知道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假有,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但是,因为自己还没办法体认、亲证这个的道理,所以仍要借假修行,等到你修到了净除妄念、妄觉、妄分

因缘所生法

因 缘 所 生 法◎ 梁启超一般人多以佛教为谈玄家,在后此各派佛学诚有此倾向,原始佛教却不然。释迦是一位最注重实践的人。当时哲学界最时髦的问题如世界有始无始,有边无边,身体与生命是一是二,如未死或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