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2025-08-16 11:58

第三卷 立世阿毗昙论

欢喜园品第九

善见大城北门之外。二十由旬。诸忉利天。有大园林。名曰欢喜。此中有池。亦名欢喜。方百由旬。深亦如是。天水盈满。四宝为塼垒其底岸。余如前说。四边宝阶。亦如前说。五种宝花。亦如前说。四种宝船。及八种戏。随心迟速。是中诸天须彼花时。应念来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首足。自然随着。是其池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及众宝堂殿。诸男女天。居止遍满。具如上说。园中有树。名曰欢喜。树所生花。名曼陀罗。其形大小。如天车轮。其色相貌。如火光焰。其花轻重。如人中花。欢喜树者。此园中有。余处皆无。此园周回一千由旬。迳三百三十三由旬。三分之一。金城之所围绕。是城高一由旬。埤堄一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及四宝船。亦如上说。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是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其一一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是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音乐讴歌。时诸天子从欢喜园。出林观听。诸天子等于外林中。音乐讴歌。园内女天亦出观听。园内女天又奏音乐。外诸天子入园观听。园内天子亦奏音乐。园外女天亦入园听。以此因缘。受诸戏乐。从善见大城北门。至欢喜园南门。其中间路。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并琉璃为地。平滑柔软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人非人像。鸟兽花草。种种具足。亦如耳珰众宝合成。其路形相。亦复如是。脚履即没。举足便起。如兜罗绵及以木绵。其路柔软。亦复如是。三种皮持之所严饰。一一皮持。四宝所成。一一皮持。三层宝铃之所围绕。一一宝铃。四宝所成。微风吹勤。出妙音声。能令诸天起五欲缚。是路两边。夹二江水。名曰长形。亦长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八功德水自然盈满。其江两边。并四宝塼之所构成。余如前说。其江四边。四宝阶道。亦如前说。是江水中。有五种宝花。亦如前说。四种宝船。泛漾其内。八种水戏之具。乘船游观。迟速任心。并如前说。是中诸天须彼花来。随念即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首足。自然随着二江外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及宝殿堂。诸男女天并于中住。无量天众充满国土。云何此园名为欢喜。此园大池。名曰欢喜。其园有树。亦名欢喜。其花名曼陀罗。是三物者。唯此园有。余园则无。复何因缘名曰欢喜。尔时忉利诸天欲入此园。生大欢喜。最受戏乐。极相嬉乐。故曰欢喜。是义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众车园品第十

善见大城东门阃外。去二十由旬。诸忉利天。有园名曰众车。园中大池。名质多罗。方百由旬。深亦如是。天水盈满。四宝为塼。垒其底岸。余如上说。四宝阶道。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四种宝船。及八水戏。是中诸天须彼花时。应念来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首足。自然随着。是其池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及众宝堂殿。诸男女天。居止遍满。具如上说。是园周回。一千由旬。迳三分之一。金城之所围绕。是城高一由旬。埤堄一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华。亦如上说。及四宝船。亦如上说。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及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是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其一一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是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音乐讴歌。时诸天子从众车园。出林观听。诸天子等。于外林中。音乐讴歌。园内女天亦出观听。园内女天又奏音乐。外诸天子入园观听。园内天子亦奏音乐。园外女天亦入园听。以此因缘。受诸戏乐。从善见大城东门。至众车园西门。其中间路。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并琉璃为地。平滑柔软。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毹毹。人非人像。鸟兽花草。种种具足。亦如耳珰众宝合成。其路形相。亦复如是。脚履即没。举足便起。如兜罗绵。及以木绵。其路柔软。亦复如是。三种皮持之所严饰。一一皮持。四宝所成。一一皮持。三层宝铃之所围绕。一一宝铃。四宝所成。微风吹动。出妙音声。能令诸天起五欲缚。是路两边。夹二江水。名曰长形。亦长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八功德水自然盈满。其江两边。并四宝塼之所构成。余如前说。其江四边。四宝阶道。亦如前说。是江水中。有五种宝花。亦如前说。四种宝船。泛漾其内。八种水戏之具。乘船游观。迟速任心。并如前说。是中诸天须彼花来。随念即至。善果报故。雨众宝华。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华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手足。自然随着。二江外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及宝殿堂。诸男女天并于中住。无量天众充满国土。云何此园名曰众车。此中有大池。名质多罗。其中有树。亦名质多罗。此树生种种花。唯此园有。余园则无。复有因缘。名质多罗。是时忉利诸天欲入此园中。着种种宝物。庄严其身。微妙最极。着种种仗器。如临战时。乘种种乘。入此园林。在其园内。及欲出时。取质多罗树种种妙花。庄严车乘。辕枙毂辋。具足严饰。一切诸乘。并皆如是。此质多罗树花。及天身璎珞。诸宝车乘。所出光明。互相映发。以是因缘。此妙园中。种种光明。聚集其内。由此义故。名众车园。复有自然名众车园。是义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恶口园品第十一

善见大城南门阃外。二十由旬。诸忉利天。有园名曰恶口。园中大池。名曰恶口。方百由旬。深亦如是。天水盈满。四宝为塼垒其底岸。余如上说。四宝阶道。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四种宝船。及八水戏。是中诸天须彼花时。应念来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手足。自然随着。是其池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上说。其树中间。及众宝堂殿。诸男女天居止遍满。具如上说。是园周回。一千由旬。迳三分之一。金城之所围绕。是城高一由旬。埤堄一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及四宝船。亦如上说。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是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其一一堑者。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音乐讴歌。时诸天子从恶口园。出林观听。诸天子等于外林中。音乐讴歌。园内女天亦出观听。园内女天又奏音乐。外诸天子入园观听。园内天子亦奏音乐。园外女天亦入园听。以此因缘。受诸戏乐。从善见大城南门。至恶口园北门。其中间路。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并琉璃为地。平滑柔软。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人非人像。鸟兽花草。种种具足。亦如耳珰众宝合成。其路形相。亦复如是。脚履即没。举足便起。如兜罗绵。及以木绵。其路柔软。亦复如是。三种皮持之所严饰。一一皮持。四宝所成。一一皮持。三层宝铃之所围绕。一一宝铃。四宝所成。微风吹动。出妙音声。能令诸天起五欲缚。是路两边。夹二江水。名曰长形。亦长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八功德水。自然盈满。其江两边。并四宝塼之所构治。余如前说。其江四边。四宝阶道。亦如前说。是江水中。有五种宝花。亦如前说。四种宝船。泛漾其内。八种水戏之具。乘船游观。迟速任心。并如前说。是中诸天须彼花来。随念即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手足自然随着。二江外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及宝殿堂。诸男女天并于中住。无量大众充满国土。云何此园名为恶口。园有大池。名曰恶口。其中有树。亦名恶口。其树有花。亦名恶口。唯此园有。余处则无。复有因缘。名为恶口。是时忉利诸天欲入此园。作是斗诤。觉观思惟。我等今者往彼攻击。斗战修罗。复有彼此互相嫉妒。贪着五欲。诤其前后。因是事故。说诸恶言。是故此地名恶口园。复有自然名为恶口。是义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杂园品第十二

善见大城西门阃外。至杂园东门。其中间路。长二十由旬。是诸忉利天园中有方池。名曰杂池。面百由旬。深亦如是。天水盈满。四宝为塼。垒其底岸。余如上说。四宝阶道。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四种宝船。及八水戏。是中诸天须彼花时。应念来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手足。自然随着。是其池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及众宝堂殿。诸男女天居止遍满。具如上说。是园周回。一千由旬。径三分之一。金城之所围绕。是城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十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及四宝船。八水戏等。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是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其一一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前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是时外林。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音乐讴歌。时诸天子从杂园中。出林观听。诸天子等于外林中。音乐讴歌。园内女天亦出观听。园内女天又奏音乐。外诸天子入园观听。园内天子亦奏音乐。园外女天亦入园听。以此因缘。受诸戏乐。从善见大城西门。至杂园东门。其路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并琉璃为地。平滑柔软。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人非人像。鸟兽花草。种种具足。亦如耳珰众宝合成。其路形相。亦复如是。脚履即没。举足便起。如兜罗绵。及以木绵。其路柔软。亦复如是。三种皮持之所严饰。一一皮持。四宝所成。一一皮持。三层宝铃之所围绕。一一宝铃。四宝所成。微风吹动。出妙音声。能令诸天起五欲缚。是路两边。夹二江水。名曰长形。亦长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八功德水自然盈满。其江两边。并四宝塼之所构治。余如前说。其江四边。四宝阶道。亦如前说。是江水中。有五种宝花。亦如前说。四种宝船。泛漾其内。八种水戏之具。乘船游观。迟速任心。并如上说。是中诸天须彼花来。随念即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首足。自然随着。二江外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及众宝殿堂。诸男女天并于中住。无量天众充满国土。云何此园名为杂园。因是园中有一大池。名曰杂池。亦有杂树。及诸杂花。唯此园有。余处则无。复有因缘。名为杂园。是时忉利诸男女天来入此园。最为杂聚。歌舞音乐。及众游戏。并相糅杂。余园集时。一切外边诸天并不得入。悉被禁断。此园集时。无有隔碍。大城诸天及诸外天入园游戏。相杂受乐。是故名曰杂园。复有自然名为杂园。是义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波利夜多园品第十三

善见大城东北角门之外。二十由旬。诸忉利天。有大园林。名波利夜多。此园有方池。亦名波利夜多。面百由旬。深亦如是。天水盈满。四宝为塼。垒其底岸。余如前说。四边宝阶。亦如前说。五种宝花。亦如前说。四种宝船。及八种戏。随心迟速。是中诸天须彼花时。应念来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手足。自然随着。其地岸上。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及众宝堂殿。诸男女天居止遍满。具如上说。园中有树。名波利夜多。亦名拘毗陀罗。是树生长具足。形容可爱。枝叶相覆。密厚多叶。久住不凋。一切风雨不能侵入。譬如装花鬘师。装饰花鬘。及以耳珰。其树形相。可爱如是。上如伞盖。次第相覆。高百由旬。下本洪直。都无瘤节。五十由旬。方有枝条。树身径刺。广五由旬。围十五由旬。其一一枝。横出五十由旬。间中亘度一百由旬。周回三百由旬。下有宝石。名曰班纣剑婆罗。长五十由旬。广十由旬。皆琉璃所成。软滑可爱。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人非人像。鸟兽花草。种种具足。亦如耳珰众宝合成。是班纣剑婆罗。亦复如是。脚履即没。举足便起。如兜罗绵。及以木绵。是班纣剑婆罗。其体柔软。亦复如是。三种皮持之所严饰。一一皮持。四宝所成。一一皮持。三层宝铃之所围绕。一一宝铃。四宝所成。微风吹动。出妙音声。能令诸天起五欲缚。余如上说。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所成。园中处处有池。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亦如上说。是园周回一千由旬。迳度三分之一。金城所绕。是城高一由旬。埤堄一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亦如上说。有四宝船。亦如上说。其池岸上。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是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一一堑者。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音乐讴歌。时诸天子从波利夜多园。出林观听。诸天子等于外林中。音乐讴歌园内女天亦出观听园内女天又奏音乐。外诸天子入园观听。园内天子亦奏音乐。园外女天亦入园听。以此因缘。受诸戏乐。从善见大城东北角门。至园西南角门。其中间路。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并琉璃为地。平滑柔软。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人非人像。鸟兽花草。种种具足。亦如耳珰众宝合成。其路形相。亦复如是。脚履即没。举足便起。如兜罗绵。及以木绵。其路柔软。亦复如是。三种皮持之所严饰。一一皮持。四宝所成。一一皮持。三层宝铃之所围绕。一一宝铃四宝所成。微风吹动。出妙音声。能令诸天起五欲缚。是路两边。夹二江水。名曰长形。亦长二十由旬。广十由旬。八功德水自然盈满。其江两边。并四宝塼之所构治。余如前说。其江四边。四宝阶道。亦如前说。是江水中。有五种宝花。亦如前说。四种宝船泛漾其内。八种水戏之具。乘船游观。迟速任心。并如前说。是中诸天须彼花来。随念即至。善果报故。雨众宝花。洒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随其身分。所须庄严。身臂手足。自然随着。二江外岸。五种宝树。罗列遍满。余如前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及宝殿堂。诸男女天并于中住。无量天众充满国土。如是佛世尊说。比丘。尔时忉利天波利夜多拘毗陀罗树。叶黄欲落。是时诸天踊跃欢喜。作如是言。今时忉利波利夜多树。其叶转黄。不久凋落。比丘。是时忉利天波利夜多树。其叶落已。是时诸天踊跃欢喜。作如是言。诸天波利夜多树叶已落。不久生萌。比丘。是时忉利天波利夜多树。既生萌已。一切诸天踊跃欢喜。作如是言。今时波利夜多树。既生萌已。不久微现缥色。比丘。是时波利夜多树。现缥色已。诸天尔时欢喜踊跃。作如是言。波利夜多树。现缥色已。不久当出花莟。比丘。是时波利夜多树。出花莟已。诸天尔时欢喜踊跃。作如是言。波利夜多树。既出莟已。不久其花稍开。既稍开已。诸天尔时欢喜踊跃。作如是言。波利夜多树。既稍开已。不久当成一切开敷。比丘。是时波利夜多树。既开敷已。花色遍照五十由旬。其花妙香。亦薰五十由旬。若东风雨时。吹此树花。香薰西方。一百由旬。若西风雨时。吹此花香。薰于东方。一百由旬。若南风雨时。吹此花香。薰于北方。一百由旬。若北风雨时。吹此花香。薰于南方。一百由旬。比丘。如是忉利天波利夜多树。神力威德。比丘。若佛弟子。依如来所说正法律者。由信根故。离自居家。修无家道。为是事故起决定心。比丘。如是人者。譬如波利夜多树。其叶黄时比丘。是时佛弟子。剃除须发。被服法衣。离自居家。修无家道。比丘。如是人者。譬如波利夜多树。叶已落时。比丘。若佛弟子。离诸欲尘。离诸恶法。有觉有观。有喜有乐。从离生起。修习初禅。入此中住。比丘。如是人者。譬如波利夜多树。初生萌时。比丘。是时觉观已寂灭故。依内澄清心行一方便故。无觉无观。从定生起。有喜有乐。修习二禅。入此中住。比丘。如是人者。譬如波利夜多树。现缥色时。比丘。时佛弟子。离欲喜故。住于舍心。正念正智。其身受乐。是故圣师说如是教。若住于乐。有舍有念。修习三禅。入于中住。比丘。如是人者。譬如波利夜多树。生花莟时。比丘。若佛弟子。苦灭尽故。乐已过故。昔时忧喜已灭尽故。无苦无乐。舍念清净。修习四禅。入于中住。如是人者。譬如波利夜多树。花稍开时。比丘。若佛弟子。诸漏尽故。无漏心解脱。及般若解脱。现世已证。入此中住。其生已尽。修道究竟。众事已办。无复有生。故得此智。比丘。如是人者。譬如波利夜多树。一切开时。比丘。是诸比丘诸漏已尽。修道究竟。正慧解脱。有结已尽。忉利等天说赞叹言善友。彼处是人。ㄙ姓ㄙ名及ㄙ郡县一切国土。离自居家。修无家道。ㄙ名比丘。是出家弟子依止弟子诸漏尽故。无漏心解脱。及波若解脱。现世已证。入此中住。其生已尽。修道究竟。众事已办。无复有生。故得此智。是诸比丘。诸漏已尽。正智解脱。有法已尽如是神力。及是威德。譬如波利夜多树。是时忉利波利夜多树。一切开敷。复有诸天守护园者。往帝释所。白帝释言。天主。波利夜多树。悉开敷已。是故天尊应知时节。诸天复有象王。名伊罗槃。行园所乘。其身长九由旬。高三由旬。其形相称。尔时释提桓因。遣使报象言。善友。波利夜多树。一切开已。诸天当往到彼。入园游观。是故汝今当自装饰。象闻使言。踊跃欢喜。譬如诸人初求婚时。及迎妇时。一切吉祥希有之事。象王欢喜。亦复如是。尔时象王即化其头。为三十三。其一一头。各有六牙。其一一牙。有七宝池。其一一池。各生七莲。其一一莲。各生七花。其一一花。各生七叶。其一一叶。各七天女。如是妓女天。有七七重数。围绕莲子。显现可爱。以是因缘。众花庄严。皆悉具足。诸忉利天恭敬帝释。以为众首。前升象上。依中头坐。左右两边。各十六天。一切诸天各自思惟。我中头坐。若真实者。唯天帝释。独居中坐。三十三天。先登象已。其余天众次第并登。是天帝释有二太子。一名旃檀。二名修毗。为忉利天最大将军。亦升象上。诸妙女天。有最胜者。一名阿岚浮娑。二名蜜奢计尸。三名分陀利柯。四名尼罗。五名阿楼那。六名翳尼钵婆。七名修钵婆。八名钵陀罗。九名须跛陀罗。十名摩头柯婆致。如是女等亦升象上。复有男妙天。一名阿岚浮。二名达头楼眉。三名锐浮楼。四名尸弃。如是天等亦升象上。并在象上。歌奏音乐。一切诸天并升象已。是时象王踊跃欢喜。譬如诸王受灌顶职。亦如少壮临婚礼时。行正法竟。以诸妙花。庄严身首。象王欢喜。亦复如是。尔时象王作大雷声。降霔甘雨。并散电光。象王化作花上妓女。歌舞作乐。种种姿态。诸天妓女。及以伎男。歌舞作乐。是时象王作大雷声。驰游徐步。如结花鬘。如是三转。至波利夜多园。时忉利天从上俱下。上班纣剑摩罗宝石。若不周坐。石便更长。诸天福故。是阿夷罗婆那象王。更变化身。作天童子。着宝臂印。及宝耳珰。种种严具。受五欲尘。相应戏乐。有余天子别乘象马车舆楼阁。又有诸天乘众宝船。从长形江。随心速疾。入此园中。于其园内。歌人别处。舞人别处。弦管别处。大集别处。此中诸天用天四月。受五尘欲。具足相应游戏快乐。若准人中日月。一万二千年。天寿十年三分之一。园中用尽。忉利诸园此六最大。又有大小诸园。布满天上。此义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End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内容提要:所缘景物都有起本因,而见性没有本因。世间众生无始以来,误认见性是物,失掉本心,心逐境迁,为物所转。如果不为物转,心能转物,便同于如来原文阿难承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卷第三第五章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内容提要:答波斯匿王:肉身无常,终要坏灭。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原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第六章众生颠倒迷失本心内容提要:一切能缘所缘之法都是自心显现的。你的身心,也是妙明的圆通的真心中所现之物。自心包罗万象,修禅所见的山河、大地、虚空,无一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内容提要:阿难说妙明的见性显现在我的眼前,这句话,还不明白见包括能见、所见,把眼前所见的物象误作能见的见性。世尊为破除阿难及会中未得无学的大众这种迷惑,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败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中华五祖并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旁出三人一道育禅师。二道副禅师。三尼总持。无机缘语句不录。古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三人见缘。斋僧那禅师。向居士。相州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三卷

五灯会元 第三卷○六祖大鉴禅师法嗣△南岳怀让禅师南岳怀让禅师者,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是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三卷

碧岩录 第三卷⊙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垂示云:建法幢立宗旨,锦上铺花。脱笼头卸角驮,太平时节。或若辨得格外句,举一明三,其或未然,依旧伏听处分。举,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僧云:出水后如何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三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三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三请首座上堂。合千差包万有。齐往来印今古。混有无一生死。举不犯之令。行不言之教。齐不齐平不平。于此建立于此辨明。于此纪纲于此表帅。何法不容何事不成。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三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三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举。僧问睦州。以一重去一重即不问。不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州云。昨日栽茄子。今朝种冬瓜。师云。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三卷

祖堂集 第三卷祖堂卷三牛头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汝州风穴沼禅师师讳延沼。以伪唐乾宁三年十二月、生於馀杭刘氏。少魁礧、有英气。於书无所不观。然无经世意。父兄强之仕、一至京师。即东归、从开元寺智恭律师。剃发受具、游讲肆。玩法华玄义、修

净土因果启示: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

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往生居士第四之二清 裴永度裴永度。江苏泰州人。家族世代居住于曲塘镇,从事种田的工作。生性恬静淡泊,无所嗜好,而见善事必定努力去做。从小就深信佛法,持长斋课诵佛名没有间断。后来归依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三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三卷往生比丘第三之二唐 承远(莲宗三祖)承远。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学法于四川成都的唐公,稍后又追随资川(今四川资阳县)的诜公。然后到荆州,奉事学习于湖北玉泉寺的真公。真公指示他居住在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