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卷 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15 12:35

第三卷 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

尔时世尊有如是迹。千辐相轮现极微妙。诸根具足色甚奇无比。于人中最第一生诸欢喜。百千劫所作行福所致。无粗犷除去淫怒痴。本所作行无有伪谄无有众恶。不与痴相应不造痴行。有如是名称。志性质直所作无悕望。不怀狐疑意有所灭。除去悕望行无缺漏心无彼此。功德遍具足十力成就除一切患。于是便说此偈。

最胜有此德种种行所作

分别行地业如日出照明

彼轮隐地现心意所观察

当自归命佛如是以印地

尔时世尊如是笑。作如是因缘。本行所造愍彼众生故便现如是笑。是时世尊笑时。有是第一柔软极净微妙所闻经耳。见佛笑无尘垢清净无瑕。本所修行亦无虚言。犹如优钵瞻伏华有种种香。布现甘露语种种光。第一微妙心能分别。尔时世尊身作黄金色。犹高山峻绕彼三匝生阿迦腻吒所。于彼天宫诸得信者。承受如来教诫无所违失。展转相告便欢喜于如来。尔时世尊本所造行。于是便说此偈。

青黄种种色口演禁戒光

出要如来身天人所供养

如来眉间相三因缘无比

至阿迦腻吒来至如来所

尔时世尊有如是光。皆是本行所造身后有是光。极妙善解脱光最第一。身体有光见者欢喜。种种光明璎珞其身。诸有尘烟罗睺阿须伦所不能障。五结解脱除去愚痴。尔时世尊现甘露。使彼众生得遇此味。自然神足不可思议。于是便说此偈。

身体善解脱无有能沮坏

十力有此光愚者所不见

如来有神足示现众生等

大光蔽日明是故归命光

尔时世尊有如是衣。不高不下随时着衣。灭生死原草秽。不着衣服境和悦。所至到处皆悉欢喜。有如是果实。是故尊者难陀。衣常鲜明。及诸比丘。在世尊侧着僧伽梨。无有能污如来衣者。是时尊者难陀叹未曾有。往白世尊欲知着衣之法。世尊告曰。云何难陀。本无如来长夜出世。云何除众生淫怒痴垢永尽无余。便随彼教设当作是成就者。随蓝风不能动此衣尘垢不染。于是便说此偈。

如来所著衣自覆身形体

莲华不着垢此衣亦如是

若随蓝风起力势难可制

欲动如来衣谁胜十力者

尔时世尊如是乞求诸豪尊家。不择卑贱皆悉周遍无有邪命。不俯食不瞻星宿卜问仰食。不受信使往彼食。不观四方食。不咒术幻惑食。不田业依倚食。所以乞者救济彼故。无希望意不染着食。尔时世尊食无有更乐。所有染着观如是业。而受彼食亦不贪着。无淫怒痴亦无迷惑。除迷惑心皆舍离染着心。不与共俱以舍彼欲爱不可沮。常爱乐彼以禅为食。亦无我想苦皆悉舍离现非义。此身必尽以知舍离三事。清净无淫怒痴今云何食。欲现此身无牢固故长养其病。使火不起皆悉除弃不生乱想。布现甘露修梵行。故痛坏败不造新痛。以是故世尊受彼信施食彼果。身所造报欲使安隐拥护世人。于是便说此偈。

处处家家乞欲使得正法

于彼园观处如六足(蜂也)食味

不择食好丑不生善恶意

彼不可沮坏心欲味解脱

尔时世尊有如是卧床。山岩穴处露坐。园观水侧泉源。种种华果茂盛处。快乐无比。无人之处欲求解脱。于彼止住解脱诸恶亦无阴盖。人所不到处无恐畏。去离色着常乐寂静。与众生说法。广说如契经。于是便说此偈。

树木生花果漫那花园观

分别乐闲静青青花皆敷

于彼求解脱是以依彼处

若诣闲居时无声无乱想

是时世尊以草布地。无有尘垢不着装饰。极细软滑善生微妙。若见彼影观无厌足。皆悉观察不高不下。作是思惟展转相依。名色六入现彼无有尽。或以草布地。有数降伏彼故。布草而坐无有欲想。以草为蓐亦无结使皆悉清净。古昔诸佛所造功德亦无所摄。无贪着得证通。多所回转。亦无众恼生诸结使草。齐整亦不错乱。依彼众生亦无阴盖。得三昧证通以右胁着地。不久睡眠寻起经行而修行道。以无觉三昧故右胁着地。欲降怨敌故升师子座。着五细彩现色非真沙门。色形无所染着而修梵行。依彼众生求解脱心。于是便说此偈。

无根善众生释种之功德

心所造善行心皆自觉知

善哉大法义无能得胜者

今于如来众以草除欲爱

尔时世尊云何觉知诸根。所谓曩昔作如是根气味与相应。以道故生此根。降伏颠倒欲使诸根顺流与生死相应。此诸根起不净行而依余缘。此诸根贪着世间亦深着于乐。此诸根起诸力势一切结使炽盛。此诸根驱逐身流转不息。此诸根不成就大义。此诸根迷惑经历诸境界。此诸根犹彼剑刺伤害。此诸根苦恼。此诸根犹彼疮痍漏诸结使。此诸根犹如疾病无有力势。此无有厌足恒求不止。此诸根不休息数数起结使。此诸根犹如毒药不断苦本。此诸根不被训诲与诸恶相应。此诸根不藏匿境界剑刺所缚。此诸根无所护气味不具足。此诸根无有心。流驰境界。斯诸根不修行。欲火所然境界长益。此诸根有诸苦恼游他境界。一切身心有苦。于是便说此偈。

根满境界中为恶所将御

彼心常炽然犹如热铁丸

如来教善哉将至安隐处

无有诸根患况当有境界

尔时世尊云何觉知心。所谓依境界生便长益。此心乱想不定。此心犹如疾风。此心不疲厌缘恶招致殃。此心远驰犹如梦想。此心贪着境界犹彼猕猴。此心自然行种种贪着。犹彼孔雀翅常自顾影。此心驰走远思惟财业。此心起诸阴盖。亦如野马疲厌不得。此心难制御于境界不住。此心犹如王常得自在。于是便说此偈。

第一甚深妙心知无有根

夜叉须揵沓三世不能觉

彼得是自在自然有是念

世间无有明我为作法光

尔时世尊云何希现觉悟世间。所谓世间无所恃怙贪着己身。此世心无所依贪着境界。此世恶业依种种邪见如是。此世自然所造。此世堕邪道流转趣恶。此世处恶趣犹如猕猴。此世无有照明。为五阴盖所覆。此世盲冥不起智慧眼。此世饥渴渴爱无厌。此世炽然种种结所缚。此世少味犹蜂采华。此世无所依便当坏败。此世远游乘轮而行。此世系缚而处生死。此世众恼生老病死至。此世非妙必当坏败。此世无救护为痛所逼。此世非己所作必舍之去。此世机关展转相依。此世种种行将引恶处。此世如幻化而现色像。此世无益生彼坏败器。此世轻举所依不成。此世难觉悟无有境界。于是便说此偈。

众生遭苦恼观世无有世

以智慧求道当亲近彼处

渐渐从小益欲得爱其命

此必当坏败是故灭为乐

云何于此生度泥涂。犹彼池水莲华子。于其中间萌芽生渐渐长益。此亦如是。五味皆死以识处往生。有为行所造围绕。为风火所成。为憍慢水所溉。受死于其中间生萌芽。犹如彼萌芽生。此亦如是。萌芽生是故非断灭常住。犹如彼先观萌芽。此亦如是。彼众生缚着。是故非断灭有常。犹如彼地为风所吹。此亦如是。四大牢固受诸苦恼。此亦如是。是故一切自然。犹如自然不坏莲华生萌芽。是故一切非自然。一义所习犹如彼外四大。为风所吹更不复造此四大。此亦如是。是故一切当舍。犹如于彼有生众行。此亦如是。是故彼法犹如彼萌芽与子相似。此亦如是。大人之相不可毁坏。如是性所造犹如莲华子生萌芽。是故此无数亦不有生者。犹如彼萌芽生时无有来处。此亦如是。是故无来无去犹如彼去时无有住止处。此亦如是。是故无住处。犹如彼萌芽俱长益渐渐敷花。此亦如是。无高无下犹如彼莲华萌芽必当长益。此亦如是。本所造萌芽于胞胎中渐渐长益。犹如彼莲花茂叶甚可爱欲。此亦如是。所造众行甚可爱敬。犹彼当熟时。此亦如是。子欲熟时发毛爪齿及五根皆当舍离。六情衰耗意根解散舍此身。犹如彼华必当大熟。犹如日光色香甚微妙。蜂王所游行甚可爱敬。此亦如是。初生之时四大日光所照。勇猛胎所觉与彼德相类。是故憍慢皆共相依甚可爱敬。饥渴生死谓欲为乐。彼愚痴者有如是颠倒之想。此亦如是。一切时节不脱老死。犹彼时节无有力势。为热风所炙。尽舍离之。华实各离亦无所缘。亦复无蜂亦无鲜色无乐彼者。此亦如是。渐渐耗减于此生中无有力势。谁有命存内外皆损减。无少壮力皆当丧逝。无有茎节无齿发。无见无闻无味无香。无细滑亦无更乐。身体坏败所有憍慢皆除尽。亦无味着无炽盛意已越色。皮缓面皱无少壮力。已有是老不爱种种色坏败。男女众所害而爱着彼。犹彼枯朽亦无有香。各当散离。此亦如是。命根已尽当载向塳间。犹如彼莲华子熟后复生萌芽。此相亦如是。数数受有。犹彼坏败花茎想众生类。于是便说此偈。

是故当弃有亦当观此华

犹彼生胞胎殷勤当求灭

欲求生萌芽知乐空无有

欲得到彼处当从自意求

世尊海者其义云何。所谓第一度众生到彼岸。思惟无量增益功德。清净无瑕有大智慧。解脱无怨恨心。第一得解脱以善觉观不离善根。名闻远布智慧普至。种种香远布犹树茂盛。七觉意宝分别无常苦空无我已度。智慧百福具足。常入三昧无有乱志。劝助众生使发善心。能成办一切种种三昧。于学无学中最为第一。悕现于法未曾懈惓。等度平正语言柔和。清净无瑕无淫怒痴。于大众中功德第一。普慈一切安乐休息。教授境界常念恭敬。功德无穷极。当于尔时世尊九十一劫中渐成此德。觉知一切甚深之业。欲使一切群生同其一味。说法不失时节。常与彼相应。十力珍宝具足一切众宝。依四无所畏止宿四大。为彼众生故不选择尊卑。已度世八法无增损之心。于是便说此偈。

是故当求度殷勤于道船

如来海无量是故拜手佛

已度到彼处功德福无量

已有此苦乐当求安隐处

如来船者何者是。所谓善造牢固果报。习众无所违失亦不缺漏。众行具足诸恶永尽。第一甘露禁戒用缠络身。无断灭有常想。已住休息得住彼道。常爱乐忍不起嗔恚分别五根等见无异想。种种清净解脱空无愿无相三三昧具足。常怀惭愧度彼犹豫。禅四等无色三昧种种行。悉分别无有限量。观污露不净第一忍智常现在前。淫有觉想皆悉不净常念远离。金刚三昧而布现之。无量方便欲度众生。觉意珍宝与智相应。修行出要道无生老病死患。更受胎欲度众生。于三世行具足不可沮坏。不乐一切世俗。观一切相欲得舍离。如是无增减心。能度一切众生。以十力之船长夜度众生使度彼岸。常有此观不为己身。第一声闻入遍观三昧作种种观。承事供养缯幡花盖。以三三昧为佛印。以冷栴檀涂身。五通彻视种种香远布。以四无所畏为螺。钟鼓具足无缺漏。无常苦空无我欲得离生死海。降伏魔众皆使碎坏尽无为处。分别法想一切不受不度者。度得灭识处无苦乐至涅槃。乘福车为四部众。皆使欢喜踊跃不自胜。以善身口意十力船载众生。皆得至一切甘露涅槃处。于是便说此偈。

无数劫苦行而造福德船

善趣安隐处为三世救护

彼欢喜之心疾度生死岸

一切悉当终尽当有是乐

尔时如来有如是日。所谓禅四等具足之行。无缺漏无秽行。善将护为一切戒名称远布。种种众生类皆悉敬仰。使得乐止处心得欢乐。无数百千劫修行苦习尽道现第一义。以智慧照明除愚痴冥。消灭诸苦游彼众中。皆悉成就十力无畏勇猛意。于三千世皆悉破坏。愍护不度者智不破坏。尔时世尊于彼现日明。无漏行具足。乘大乘车等御无畏如风吹帆。以念车皆与彼相应而现在前。以等志于彼所有皆悉具足等三昧。思惟一切众生类。彼于三世具足翼从。悉承受其教意。无欲怒痴憍慢舍诸结使。天人众以花供养无有五盖。以信财布现一切众皆使觉知。无有尘埃诸结使无碍。如是世尊为日光明。于是便说此偈。

百智已具足于彼众无缺

已现三世光是故拜手光

无数百劫行灭愚盲冥痴

已能度此岸当拜手慧日

如来莲花者为何像貌。所谓第一功德所成。于三有得度有信。于众生清净等智普悉周遍。以精进力得度彼岸。消灭云雾禅悦皆悉得度。念解脱无众想。以观息彼种种秽患亦无异意。等见满足悉成办之皆悉觉知。以戒之香香闻四远。以清净光坏众生类。犹彼蜂众向若干种悉分别。了于三有等得解脱。众生皆得悕望。种种方便欲安隐之。甚妙观无厌足。一切根无缺漏。于息心众中淫怒痴憍慢之患更不炽盛。极清净柔软而得度脱。于是便说此偈。

清净之所生供养花无比

无数功德具微妙最第一

欲得休息乐众生得清净

已能觉知彼谓呼常有声

己之所叹誉与世而相应

微妙第一色善香最为妙

人中为最上世人所叹誉

我今拜手礼无著大神仙

尔时一切智有如是云。所谓九十一劫所造行。思惟不净神力所制所说无有异。尽诸欲爱无有愁忧。于诸三昧得到彼处。以大慈悲为一切众生。使得功德百福具足。使彼得休息心观而观彼。于人民须轮鬼神之众于三世而行慈。皆使得清净荫凉得解脱门至要之处。复以智慧光洗彼清净人民之众。下至男女皆使得善。于彼游行得诸忍业。得甚深法善众生法而种善根。众生饥虚甘露之味。忧彼不得度脱者。以修行之法使彼觉一切有为行皆悉无常苦空。一切法无我。涅槃为第一乐。等度此苦乐善悉分别言语具足。于种种众中称扬善法种解脱根。淫怒痴憍慢之法尽舍离之。以无畏金刚之志。度彼勤苦之患。于他众中使受正法。有恐怖者一切智皆使愍一切。一切惠施无所著。是故拜手礼雨甘露。于是说此偈。

功德出照明十力云无比

当发欢喜心说甘露除渴

已得无所畏是一切智云

已有降伏外是故食甘露

尔时世尊有如是火。所谓彼求行。人民之类皆求喜乐。解脱得四等心所求已度。第一义具足与智相应。一切遍三昧有是神力。种种名闻诸根力具足。等至甚深已有此力。无数百千种。此根戒一切法得自在。三世最尊以十力威神得无所畏。是第一解脱。得第一光明第一空寂。有如是之德布现深法。于彼众生类训诲使行忍。度诸嗔恚言语柔和无所伤损灭一切结使。于学无学于四部众善已修行。指授苦报如是。彼功德极无量。智成就发趣于涅槃门。而得供养第一尊重。润及众生。是故拜手礼佛火。于是便说此偈。

能焚烧草木火最无有崖

佛火第一妙是故当拜手

佛火以灭尽苦乐不复起

犹有遗功德流布于世间

尔时世尊有是园观。极柔软禁戒成就。于彼处所无有五盖。亦无石沙秽恶。亦无屺山。一切诸法根本皆悉得自在。大慈悲清净无有垢秽。极自娱乐等度到彼。有如是思惟功德。诸行淳淑力势所为。成善根本。亦不移动于法忍。无狐疑等见。八贤圣道悉具足。得诸供养无数百行不可称计。戒三昧具足十力悉无有疑。诸阴盖解脱清净誓愿已。果枝叶繁茂于彼生花实。生若干百三昧林悉皆茂盛。等见无邪见。禅无色而自乐身。慈悲喜护常加众生。于其中间分别七觉意。息心第一果惭愧围绕常念惠施。求出要故有是清凉云。以力拔诸结使。有此勇猛欲得解脱。功德不可坏善觉集在彼。除彼众生淫怒痴得无所畏。犹彼阿若拘邻舍利弗大目揵连迦葉迦栴延子阿那律难提金鞞罗难陀离越。于彼声闻园中为声闻王功德无比。浴池清净一切布善三世所叹。是故拜手礼顶。于是便说此偈。

善兴三世护为彼萌类故

觉意花饰身解脱果成就

声闻众中王生功德无秽

当求彼乐处必获安乐处

尔时世尊有如是空。意同一色广布无边故曰为空。断诸欲爱一切无所住。以智果报一切润泽。无有诸结亦无诸盖。以三昧爱度诸尘垢。善出要以解脱。清净月善光。以功德无量。意专一生业。修一生梵常怀欢喜。智慧眼清净。而境界净。断诸结使故无所著。已得大慈故一切无处所。分别意故种种得成就。得供养故不染于结使。依彼心故不以净不净染污其心。依彼声闻众种种鸟围绕。止观具足故极微妙不尽。三昧林故星宿众围绕。以正法降伏外敌故难以为畴匹。当作是观。犹如有人得欢喜究竟其业必不有疑退转本处。于是便说此偈。

欢喜念爱乐无有结尘垢

此有若干色复能悉分别

一切得等意欲作是称誉

已到越彼岸无有喜乐心

是时世尊有如是轮。意止具足根力觉意无有缺漏皆自庄严。四神足最第一四意断善庄严身善口说教远布。七觉意等见而得解脱。以止观无有痴爱。已度彼三昧得无所畏。为师子吼无有恐畏。辩才无碍得信欢喜。精进无懈怠念。境界得度彼智慧解脱。游彼魔境界无有欲爱。功德具足消灭诸恶趣。三乘果微妙。第一善成就。灭彼魔众三欲永尽。诸有愁忧苦恼永尽无余。亦无有爱亦无五盖亦无瑕秽。依彼身尽舍离。除去狐疑无有愚痴。有觉有观亦无憍慢。随时兴起亦无颠倒。永除邪见有威力。欢喜灭结使降伏魔众。于是便说此偈。

一切人供养救度众生类

无护为作护魔前转法轮

彼轮无有等天人所叹誉

已有此名称彼最为第一

是时世尊因何金刚降伏彼魔。所谓尔时世尊乘禁戒车被弘誓铠有诸忍力。以大云为清净幢盖。以无结使执无欲拥执持等见。缘四禅爱慢得解脱清净。等志等语皆悉清净。以辩才智神足庄严。自专其意解脱牢固无淫怒痴。以觉意解脱明炽然。一切具足无有三爱。度一切结力势不可坏。至涅槃海无世俗患。以智慧金刚复以智业灭诸恶趣。十力解脱四无所畏。降伏本所修习行无败坏。一切种种色像皆悉成就。灭诸魔众亦无所著。于是便说此偈。

种种来恐畏金刚精进意

降伏彼魔众及余诸尘结

诸有生有想结使皆永尽

由是三昧行故归牟尼士

尔时世尊云何以法雨而雨之。所谓转不死法轮。于八部众中而叹誉此法。百劫所求善行修行。于慈转牢固。清净法如是。贤圣牢固。住于出家之观。大威神无著。复以忍智之力。皆悉牢固解脱门。若干种珍宝璎珞本愿所追还。有其方便住其东方微妙之处。于彼贝多树下极端政。诸天塞虚空。向东方坐观察。是时佛为妙。亦有中间作如是欢喜之散花而叹。观察是时若须伦之众闻如是之德。及诸神仙。昔佛所造最胜幢莲花称佛锭光佛随叶佛。于彼大众心得第一自在。尔时世尊释迦文一切智。诸天众欢喜。皆是本佛所造。彼犹如转轮圣王于境界而得自在。世尊亦复如是。于己无漏法中而得自在。犹转轮圣王自在境界。众生之类共斗诤者悉能断绝。佛世尊亦复如是。于声闻中其有众生之类。有狐疑于法者皆悉能断。犹如彼转轮圣王。无财宝者皆悉能施。佛亦如是。诸乏贤圣宝者。便以七财而惠施之。犹如转轮圣王外道众生以示正法。佛世尊亦复如是。指授众生至涅槃道。犹如转轮圣王出现于世。诸闭在牢狱者皆悉脱之。佛世尊亦复如是。出现于世时。于生死牢狱便悉脱之。于是便说此偈。

法王为第一众尊无过佛

愍彼众生类三界佛覆护

可事可恭敬欲度不度者

如是功德者佛觉不觉者

尔时世尊有何城。所谓四贤圣智慧正观。于彼戒定地善相无为行。以智慧为城郭。以三三昧为却敌。以解脱门为闺。以等见为街巷。以念为墙。以意止为堑。以五根为堂。以禅为室。以惭愧自障屏指授彼道。以神足游行不可障蔽。以觉意华自严饰。以谛果为行。以贤圣第一而自娱乐。极安隐教授彼众皆悉济度。舍利弗目揵连有无数众善想。常游教化善满具足所觉皆成就。于彼浴池洗。以戒为涂香。辩才黠慧以为法服严庄其身。以三三昧为食。以法味为浆。七宝具足。时世尊为大众学无学皆悉围绕。欲使彼众到涅槃至无畏处亦不退转。无欲于众生得无所畏法力具足。诸阴入成就不着于尘垢。于是便说此偈。

诸恶已休息大神仙所制

使彼得清净十力之所说

于彼释城郭常畏生老病

不至涅槃处皆由众生苦

End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僧伽——早期的佛教

◎ 于淩波佛陀初转法轮, 五侍者皈依,成为最初的五名比丘,据佛经上说至此三宝齐备,佛教由此诞生。三宝者,佛、法、僧。佛、是释迦牟尼佛陀; 法、是四圣谛; 僧、是五比丘。不过,由五名比丘到初具僧伽规模,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四讲 僧伽 - 僧团的成立与发展

第四讲 僧伽僧团的成立与发展一、 初转法轮据 过去现在因果经 上说, 悉达多太子,在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入定思维 :第三夜分, 破于无明, 明星出时, 得智慧光, 断于习障, 成一切种智。成为证悟真理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智慧法语:佛说这类人死后会变成飞仙鬼王罗刹

【经典原文】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内容提要:所缘景物都有起本因,而见性没有本因。世间众生无始以来,误认见性是物,失掉本心,心逐境迁,为物所转。如果不为物转,心能转物,便同于如来原文阿难承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卷第三第五章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内容提要:答波斯匿王:肉身无常,终要坏灭。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原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第六章众生颠倒迷失本心内容提要:一切能缘所缘之法都是自心显现的。你的身心,也是妙明的圆通的真心中所现之物。自心包罗万象,修禅所见的山河、大地、虚空,无一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内容提要:阿难说妙明的见性显现在我的眼前,这句话,还不明白见包括能见、所见,把眼前所见的物象误作能见的见性。世尊为破除阿难及会中未得无学的大众这种迷惑,

僧伽难提尊者是谁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

西天祖师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载,末尝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属,见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燕

西天二十八祖之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尊者是印度的第十七代传心印教的祖师,名字叫僧伽难提尊者。他是室罗筏城的人,这座大城有一个国王宝庄王,宝庄王生了太子,就是这位尊者。可是这位太子在七岁的时候,就不欢喜世间的快乐;为什么世间的一切快乐,他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介绍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庄严王的儿子,生下来就能说话,经常赞叹佛事,七岁的时候就厌离世间的快乐,用偈告诉他的父母说:“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想阻止他出家,尊者就绝食

西天祖师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庄严王的儿子,生下来就能说话,经常赞叹佛事,七岁的时候就厌离世间的快乐,用偈告诉他的父母说:“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想阻止他出家,尊者就绝食

西天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国王之子。出生之后便能说话,经常赞叹佛陀功德。七岁时就厌离世间的安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固执坚决制止,尊者终日不

僧伽难提尊者传记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者。室罗阀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

《五灯会元》: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

西天禅宗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

十二天尊西南罗刹天

罗刹天为诸罗刹之王,鬼王之名。为密教八方天之一,十二天之一,是西南隅的守护神。在胎藏界曼荼罗中,罗刹天身呈赤肉色,嗔目著甲,左臂向外,以拇指捻小指、无名指,立食指、中指,表示刀印。胎藏界,密教对本具理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败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中华五祖并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旁出三人一道育禅师。二道副禅师。三尼总持。无机缘语句不录。古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三人见缘。斋僧那禅师。向居士。相州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三卷

五灯会元 第三卷○六祖大鉴禅师法嗣△南岳怀让禅师南岳怀让禅师者,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是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三卷

碧岩录 第三卷⊙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垂示云:建法幢立宗旨,锦上铺花。脱笼头卸角驮,太平时节。或若辨得格外句,举一明三,其或未然,依旧伏听处分。举,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僧云:出水后如何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三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三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三请首座上堂。合千差包万有。齐往来印今古。混有无一生死。举不犯之令。行不言之教。齐不齐平不平。于此建立于此辨明。于此纪纲于此表帅。何法不容何事不成。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三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三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举。僧问睦州。以一重去一重即不问。不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州云。昨日栽茄子。今朝种冬瓜。师云。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三卷

祖堂集 第三卷祖堂卷三牛头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汝州风穴沼禅师师讳延沼。以伪唐乾宁三年十二月、生於馀杭刘氏。少魁礧、有英气。於书无所不观。然无经世意。父兄强之仕、一至京师。即东归、从开元寺智恭律师。剃发受具、游讲肆。玩法华玄义、修

净土因果启示: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

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往生居士第四之二清 裴永度裴永度。江苏泰州人。家族世代居住于曲塘镇,从事种田的工作。生性恬静淡泊,无所嗜好,而见善事必定努力去做。从小就深信佛法,持长斋课诵佛名没有间断。后来归依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三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三卷往生比丘第三之二唐 承远(莲宗三祖)承远。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学法于四川成都的唐公,稍后又追随资川(今四川资阳县)的诜公。然后到荆州,奉事学习于湖北玉泉寺的真公。真公指示他居住在

太虚大师:僧伽求学之要

僧伽求学之要──十九年十月在文殊院空林佛学院讲──近来办佛学院者已有多处,学生虽唯出家众,或兼在家众,总之、应注重佛学。如我办的武昌、闽南佛学院,都本斯旨。以佛学名院,乃是不离本宗之义,如日本之各宗大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时间:公元一九九一年四月六日地点:佛光山对象:出家新戒(弟子永本、满厚、满升等记录)一.无财之富二.无求之有三.无情之慈四.无欲之乐五.无住之家六.无安之处七.无人之众八.无悔之心九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僧伽的临终和善后》

病危同参道友应悉心照料,如法供应饮食、汤药。病室应保持整洁,焚香以杜绝臭秽。垫褥宜柔软暖和、空气畅通,以减轻病僧痛苦。令其面西坐卧,设弥陀像或三圣像供瞻视。勿与之闲谈他事,应恳切劝其万缘放下,念佛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