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十四卷 佛本行集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6 06:47

第三十四卷 佛本行集经

转妙法轮品第三十七之二

尔时世尊。作是思惟。往昔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何方所。转于无上微妙法轮。于时世尊。发是心已。其地即时自然涌出。异于余方。

尔时世尊。复如是念。往昔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云何而转无上法轮。为当坐转。为当卧转。于时世尊。发是心已。彼地方所。即现五百师子高座。世尊见此五百座已。即发敬心。以敬过去诸世尊故。三匝围绕三高座已至第四座。即上其上。加趺而坐。譬如师子无所怖畏无所惊动。时憍陈如。五比丘等。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即今悉有如许佛来同说法也。云何乃有若干高座。尔时佛告五比丘言。汝诸比丘。今应当知。此贤劫中。有五百佛。出现于世。三佛已过入般涅槃。我今第四。出现于世。余者当来续复兴显尔时世尊。复如是念过去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转金轮。为转银轮。转颇梨轮。转琉璃轮。为当转于赤真珠轮。转马瑙轮。转砗磲轮。转虎珀轮。转珊瑚轮。转七宝轮。为转木轮。

尔时世尊。如是念时。于心内发自智见。知过去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依四圣谛。次第三转十二种相因缘。而转无上法轮。而世间中。无有沙门及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世界。无一众生能作如是自在无畏转法轮者。

尔时世尊。箕宿月初十五日内。十二日昊过半人影。当如是时。名毗阇耶(隋言难胜)。北面而坐。合于鬼宿及房宿时。转于无上清净法轮。一切世间。所有沙门。及婆罗门天魔梵等。无有能转如是法轮。以房宿日转轮。无碍说法。依世故以此日。

尔时世尊。告五比丘。如是言音。所谓如来有此言音。善能教授。善能慰喻。能教不缺。能教恭敬。不曲不谄。不丽不粗。不绮不朴。柔顺调和。善能作业。不缓不急。无有妨碍。真正微妙。善巧分明。流靡甘美。悦可众情。无浊无垢。不可毁坏。无与等者。离染清净。久来常舍。不失不乏。无结无缚。解脱光洁。不贫不吃。亦不软弱。能为一切众生生乐。能与一切众生身体。而作润泽。能发一切诸众生心。能断欲心。断嗔恚心。断愚痴心。能摄诸魔。能破诸罪。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世尊音响。善能教他。犹如鼓声。犹如梵声。犹如迦罗嚬伽鸟声。如帝释声。如海波声。如地动声。昆仑震声。孔雀鸟声。拘翅罗声。命命鸟声。如雁王声。犹如鹤声。犹如师子猛兽王声。犹如箜篌琵琶。五弦筝笛等声。闻者能令一切欢喜。教诲分明。意喜乐闻。微妙甚深。无处乏少。能令众生造诸善根。闻者不空。字体分炳。文句显了。义业幽邃。法藏真实。合时合节。合三摩耶。不过时授。知诸根情。顺于法句。以诸种种布施庄严。持戒清净。忍辱含受。精进勇猛。诸禅寂定。奋迅神通。智慧分别。世间善恶。慈成就乐。悲无劳倦。喜欢舍离。建立三乘。绍三宝种。分别三聚。净三脱门。实语训诲。智人所叹。圣所可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遍至一切。诸相具足。

世尊如是声音。告诸五比丘言。汝诸比丘出家之人。恒常须舍世间二事。何等为二。一受欲乐。凡有行动。依于聚落。凡夫所叹。此须弃舍。第二舍者。自身所困。受苦之处。非圣所叹。不得自利。不得利他。此法须舍。而说偈言。

自身损处速弃捐诸根境界悉须舍

若能舍此二种法即得甘露正真道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当知。我如是舍彼二边已。说有中路。我自证知。为开眼故。为作智故。为寂定故。为诸通故。为觉了故。为沙门故。为涅槃故。而得成就。汝等比丘。若欲得知。出有中路。如我所证。为开眼故。为生智故。为寂定故。乃至涅槃八正圣道。所谓正见正分别。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汝等比丘。此是中路。我已证知。为开眼故。为生智故。为寂定故。为发诸通。为觉了故。为沙门故。为涅槃故。当得成就。而说偈言。

如是八种正路因除灭死生恐怖尽

既得除灭诸业已永更不受一切生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至心谛听。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得道圣谛。如此名为四种圣谛。

诸比丘。何等相名为苦圣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忧悲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此诸苦故。名苦圣谛。

诸比丘。何等名为苦集圣谛。所谓此爱数数动心。发思欲事。处处思想。是则名为苦集圣谛。

诸比丘。何等名为苦灭圣谛。所谓彼爱远离弃舍。悉除灭尽。不留余残。心及心想。一切寂定。是则名为苦灭圣谛。

诸比丘。何等名为得道圣谛。逮得于此八正圣路。所谓正见正分别。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名灭苦得道圣谛。

此苦圣谛。我往昔来。不从他闻。于诸法中。自生眼智。生意生明。生誓愿。生智慧。此苦圣谛。须如是知。乃至未闻。诸法之中。生眼智慧。彼苦圣谛已照知竟(梵本再叠今略取要)

如是苦集圣谛。不从他闻。于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法。悉须灭之。如是乃至。苦集圣谛。已灭尽讫。

如是苦灭圣谛。不从他闻。于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灭谛。今应须证。如是乃至生智慧已。苦灭圣谛。得证知尽。如是苦集灭已得道圣谛。不从他闻于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灭。知得道证。乃至生智慧。还彼苦灭。得道证竟(已上四章并皆叠道)

诸比丘。乃至我此四种圣谛。如是三转十二因缘。如实未证。我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可得言我觉了也。

诸比丘。我以此四圣谛三种转如实十二相证。然后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可言我觉了也。

诸比丘。我于尔时。生智生见。不散乱心。正得解脱。诸比丘。此我最后生。更不受有也。

佛说如是法相之时。长老憍陈如。即于彼坐。远尘离垢。除诸缠缚。净诸烦恼。于诸法中。得净眼智。所有集法。一切皆灭。知法灭已。如实证知。譬如净衣。无有垢秽。无有黑缕。随所染处。而受其色。如是如是。彼憍陈如。即于坐处。诸垢皆除。烦恼尽灭。得法眼净。如实而知。是时彼会六万天子。远尘离垢。亦于诸法。得净眼智。

尔时世尊。作师子吼。说是偈言。

不可言说法甚深真如寂静无名字

最胜憍陈如先证我所求道得不空

而有偈说。

如是甚深法说时最胜世尊慈悲行

憍陈如得净法眼复有诸天亿万千

尔时所有地居诸天。闻世尊说如是法相。一时大唱。作如是言。仁者各知。今日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往昔诸仙所居住处。转于无上微妙法轮。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梵若魔。实不能转如是法轮。而说偈言。

善哉世尊真如见为众转甘露法轮

持戒禅定辐辋釭惭愧精进轴锏毂

甚深无异正真说建立是轮三界尊

今在波罗奈城边鹿野苑中如是转

尔时彼处地居诸天。唱是声已。其声上彻四天王天。四王闻已。复传唱声。其声中作如是言说。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转于无上微妙法轮。一切世间。若有沙门。及婆罗门。若梵若魔。实无有人能然转者。

四天王天。作是声时。忉利天闻。忉利天王。如是作声。夜摩天闻。夜摩作声。兜率天闻。兜率作声。化乐天闻。化乐作声。他化天闻。他化作声。梵天王闻。时梵天王。即作是言。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转于无上微妙法轮。一切世间。若有沙门。及婆罗门。一切魔梵。实不能转。如是次第。经一念顷时上诸天。各各相告。其声遍满如是乃至大梵天所。

尔时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既闻声已。复发如是梵音唱言。今日世尊佛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转于无上微妙法轮。一切世间。若有沙门。若婆罗门。天人魔梵。实无有人能作如是如法转者。如是次第。至有顶天。

尔时世尊。当转法轮。是时天人魔梵沙门。及婆罗门。一切世间。大光普照。其铁围山。大铁围山。其两山间。幽冥黑暗。所有众生。受极重苦。而此日月。如是光明。如是大德。如是神通。如是威力。如是自在。而于彼处。不能照耀。不能令光。佛威神故。彼处普照。其中众生。得光明故。各各相见。各各相知。各相谓言。此处亦复有众生也(已上两句梵本再称)

尔时世界土地。所有一切树木。百卉药草。悉皆顺时。随其种类。大小各各。自生茎叶花果。生已花自然来雨于佛上。为供养故。其虚空中。清净无有尘雾烟霞。暂起轻云。降微细雨。以洒于地。雨水清凉。具八功德。雨已还晴。复起微风。凉冷调适。四方皆净。显现分明。无有尘翳。上界虚空。诸天聚集。作天音乐。唱天妙歌。雨天种种曼陀罗花。并及摩诃曼陀罗花。又雨诸天细妙之衣。雨天金银琉璃。所作七宝莲花。复雨无量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下如来上。复雨无量种种杂香末香涂香。散如来上。散已复散。如来坐处。四面周匝。方一由旬。其种种花。悉皆遍满。间无空缺。复此大地。六种震动。动遍动等遍动。震遍震等遍震。涌遍涌等遍涌。吼遍吼等遍吼。觉遍觉等遍觉。一切众生。一向悉皆受大快乐。于彼时中。无一众生有欲恼者。嗔恚恼者。愚痴恼者。我慢恼者。贡高恼者。不惊不怖。无一众生造作诸罪。若患众生。即得除差。饥渴众生。即得饱满。酒醉众生。即得醒悟。颠狂众生。皆得本心。盲者得视。聋者得听。若有六根不完具者。悉得具足。贫冻倮露诸众生等。皆得富饶。羸瘦众生。皆得肥满。系闭众生。皆得解脱。枷锁杻械诸众生等。自然得出。地狱众生。即得灭恼。六畜众生。无有惊怖。饿鬼众生。饥渴得定。如是因缘。其憍陈如。得名证智。

尔时长老憍陈如。身如实得见一切诸法。如实得知一切诸法。如实得证一切诸法。如实得度烦恼险路。度烦恼碛。度无疑处。心中决定无有滞碍。已得无畏。不从他学。时憍陈如。知彼法行。从坐而起。顶礼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入佛法。世尊度我。以为沙门。与具足戒。愿作比丘。

尔时佛告憍陈如言。善来比丘。入我法中。行于梵行。尽苦边故。是时长老憍陈如。身即便出家。成具足戒。余四比丘。各说法要。随机教授。而彼众中。有三比丘。乞食他行。唯二比丘。禀受教诲。其后三人。既将食来。合有六人。相共坐食。彼等已得如来说法教化承受。当是之时。次一长老。跋提梨迦(隋言小贤)。其次长老名婆沙波(隋言起气)。是等二人。即于坐中。远尘离垢。尽诸结惑。净烦恼界。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所有结惑。一切皆尽。识无常法。如实证知。譬如净衣。无有黑缕。无有脂腻。随所欲染。正受其色。如是如是。而彼长老跋提梨迦。并及长老婆沙波等。在于彼坐。远尘离垢。得净法眼。略说乃至。即成出家。得具足戒。

如是次第。彼后来人所乞食者。如法教化。如法摄受。世尊如法示现之时。彼之长老摩诃那摩(隋言大名)。并及长老阿奢踰时(隋言调马)。即于彼坐。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净法眼。如是如是长老大名长老调马。即于彼坐。尽烦恼垢。如实证知。彼等自见得诸法相。度法相已。无复疑心。到无畏地。不从他闻。于佛法中。得知证已。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在于佛前。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与我具戒。

尔时佛告二比丘言。汝等比丘。善来入我自说法中。行于梵行。正尽苦边。时二长老。即成出家。得具足戒。而有偈说。

小贤起气憍陈如摩诃那摩及调马

彼等初证知见此如来甘露鼓法门

尔时世尊。即告彼等五比丘言。汝诸比丘。我日夜恒行正念故。正行行已。得于无上正真解脱。具足证知。汝等比丘。应当学我作如是念。行于正行。汝等亦当得此无上正真解脱。当证知耳。

尔时魔王波旬。往诣佛世尊所。到佛所已。即以偈颂。而白佛言。

瞿昙以欲爱自缠一切天欲及人欲

今既入此大缠缚我决不放汝沙门

尔时世尊。思惟知是魔波旬说。世尊如是思惟知已。即还以偈答波旬言。

我以久脱诸爱缠天欲人欲悉并离

大缚我既得出讫况复汝先被我降

尔时魔王波旬闻佛说此偈已默然而住。如是思惟。沙门瞿昙。知我意行。沙门释子。见我心情。即怀怅怏。苦恼不乐。于彼地方。没身不现。

尔时世尊。复更重告五比丘言。汝等比丘。若知诸色是无我者。是色则不作恼坏相。当不受苦。应如是见。应如是知。如是有色。以色无我。是故一切色。能生恼。色能生苦。虽生苦恼。亦不可得色之定性。色既不定。亦不可愿色如是有。亦不可道愿如是无。其色既然。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汝等比丘。当知于识亦无有我。识若有我。此识应当不作于恼。不作于苦。以识体无不可得故。云何乃得作如是有。亦不可道愿如是无。以识无我。是故识能作恼作苦。以识本无。即不可愿识如是有如是不有。

复告比丘。于汝意云何。识为当常为当无常。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此识无常。佛复问言。识既无常为苦为乐。诸比丘言。世尊。此识是苦。佛复告言。识既是苦无常破坏。非是正法。非是常住。若能如是见于识者。乃可能作如是思惟。彼是于我。或我是彼。或我见我是于我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所有诸色。或过去色。现在未来。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上若下。若近若远。一切不可作如是念。彼是于我。我是于彼。如是如是。如实正智。应须如是。所有一切受想行识。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上下。远近诸识。不作是念。我是于彼。彼是于我。或我是我。如是如是。如实正见。当如是知。

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若有多闻声闻之人。能作如是思惟见者。当厌离色受想行识。既厌离已。一切不乐。既心不乐。而得解脱。既得解脱。当生是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如是知。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时五比丘。于有为中。诸漏灭尽。心得解脱。当于是时。此世间有六阿罗汉。一是世尊。五是比丘。而于后时。如来授记。汝等比丘。若知我初转于法轮说法之时。不违我教。最第一者。谓五仙首其憍陈如比丘是也。

时诸比丘。闻是语已。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其憍陈如长老比丘。作何善根。以是因缘。如来初转无上法轮。其能不违。作是语已。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至心谛听。我念往昔。还在此处波罗捺城。有一瓦师。是时彼有一辟支佛。身体带患。欲治病故。入于聚落。夏将欲至。其辟支佛。为治病故。诣瓦师边。既到彼已。语瓦师言。仁者瓦师。汝若不辞。我寄汝家一夏安坐。乃至治病。将息差故。时彼瓦师。以清净心。白辟支佛。作如是言。善哉大仙。此语不违。随意而住。我当称力。给奉大仙。四事供养。时彼瓦师。为辟支佛。去家不远。作一房屋。与彼令坐。安施卧具。蝇拂灯脂。时辟支佛。即于彼夜。入火三昧。时彼瓦师。见大火光。作是思惟。何故此灯如是炽明。而久不灭。莫彼草屋被火所烧。

尔时瓦师。安徐轻足。至草庵所。密私伺看。见辟支佛。结加而坐。如大火聚。炽然放光。其身俨然不被烧爇。瓦师见已。速疾却看。急走而还。后日信心倍生希有。而彼尊者辟支佛。住彼瓦师家。如是寂静。经停一夏。安居将养。而彼瓦师所须四事。悉皆供奉。而供养之。复将医师。遣为治病。须药疗者。悉皆与之。而不能得彼辟支佛身病损差。彼辟支佛。既因身病。遂便命终。

尔时瓦师。见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见已怅怏。忧愁不乐。啼哭流泪。呜呼称冤。是时无量无边人民。闻彼瓦师哭泣声已。诣彼借问言。汝瓦师。何故如是呜呼而哭。时彼瓦师。向彼人辈。说辟支佛神通因缘。此之仙人。如是精进。如是持戒。常行妙法。我将医师。来为疗治。不能得差。

尔时别有诸辟支佛。唯少一人。不满五百。将栴檀木。以神通飞。从空而来。阇维于彼辟支佛身讫。而慰劳彼瓦师言。仁者瓦师。汝心应生欢喜踊跃遍满于体。何以故。汝既供养此仙人身。汝此功德。汝当来世大得善利。汝见我等神通已不。瓦师言见。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复语瓦师。作如是言。如今我等所作神通。此之仙人神通亦然。于我等边。此最老大。时彼瓦师。即问彼等辟支佛言。尊者今居在何处所。诸辟支佛。报瓦师言。去于此处。有一聚落。名王舍城。去城不远。有一山名诸仙居山。我等居在彼处而住。

尔时瓦师。即白彼等辟支佛言。善来诸仙。受我家食讫随意去。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一切皆受彼之饭食。食讫已后语瓦师言。于当来世。有佛出现。汝于彼边。发心乞愿。藉此功德清净之心。闻已即白彼诸仙圣辟支佛言。尊诸仙辈。前我门师。最老最大。愿我亦然。于未来世。当得值遇释迦如来。教法之中。得出家者。愿我老大成最上座。彼等仙言。愿汝此誓决成就也。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与于瓦师此誓愿已。即从彼处。飞空而去。瓦师既见辟支佛等。飞腾虚空。神通而行。以清净心。观彼等行。合十指掌。顶礼彼等。尔时瓦师。见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收其舍利。而起于塔。庄严彼塔。着好相轮。轮内悬铃。缯彩幡幢。将诸香花。烧香末香涂香。而以供养。发誓愿言。藉此善根。于当来世。愿值于彼释迦如来。彼所说法。愿我证知。我于彼边愿成最大最老声闻。汝等比丘当知。尔时彼瓦师者。今此长老大憍陈如比丘是也。其憍陈如。往昔供养彼辟支佛。以是善根因缘力故。今于我边。最初说法。而得证知。我复授记。于诸僧内。最初知法。不违我心。于先出家。谓憍陈如比丘是也。

耶输陀因缘品第三十八之一

尔时波罗奈国。去城不远。于中有一尼拘陀树。彼树扶疏蓊蔚滋茂。其城内外。一切人民。或诸王子。宰相百官。皆悉以时祭祀承事供养彼树。其树所有人来乞愿。愿我此愿。皆得称可。我有所作。皆当得成。若我成就如是事时。我当祭祀奉报恩福。而彼等人。或复先世业种清净。或福力强。成就彼因。或逐现报。而随心念。谓言此树能与我愿。而彼人来。作大供养。而报赛之。复有别人。来乞于愿。随愿亦成。若复有人。来彼树间。乞求男女。其人先业福德因缘。而得男女。而彼等人。各心念言。彼等树能与我男女。彼等人来。各大祭祀。作大供养。报偿彼树。而彼林树。一切人民。为其作名。号曰乞求所愿。皆得如是神树。

尔时彼城有一最大巨富长者。名曰善觉。而彼长者。多有资财。势力自在。无量畜牧。所谓象马牛羊骆驼。及驴骡等。无所乏少。丰饶五谷。多有奴婢。音声伎妾。估客作人。真珠虎珀。琉璃颇梨。砗磲码瑙。白玉珂贝。金银铜钱。众事具足。无所骞阙。其长者宅。犹如北方毗沙门天大王宫殿。一种无异。时彼长者。无有男女。所有亲眷来往之者。作如是言。谓仁长者。若仁自知。仁家巨富。多有势力。略说乃至。众事备悉。但仁家中。无有子息。而此城外。有一神树。名曰乞求所愿。皆得彼树。若有男子女人。来从乞求男女皆得。长者何故不往诣于彼树边乞求索男女。若能乞者。必应得生男女不疑。勿令仁家种族断绝。

时彼长者。报其一切诸亲族言。何有是事。而彼树木。无识无情。若能与人男女愿者。无有是处。凡男女者。皆由父母先业因缘。或复福力。而得男女。而彼人言。我等自身各亲祈请。并彼树边。得于男女。以得愿故。至彼树所。作大供养。报偿彼树。时彼长者诸亲眷属。再过三过。殷勤劝请彼长者言。汝大长者。不可不信。彼树实能如是与愿。彼已得男。彼已得女。长者但去彼树能与人之心愿。索男得男。索女得女。决定无疑。

End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黄念祖: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

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十四卷

卷第三十四:《十地品》导读本品是第六会他化自在天会唯一的一品,《六十华严》中自《十地品》到《宝王如来性起品》皆作他化自在天会,《八十华严》于《十地品》后多了《十定品》,所以《十定品》以下作第七会重普光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十四卷

卷第四十四:《十通品》导读本品是第七会的第二品,此品亦由普贤菩萨来演说十通之法。本品在《六十华严》作十明品,慈恩寺梵本及西藏本皆作神通品。智慧明照故名明,智慧通达自在无碍故名通,通即是神通之意。本品宣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法嗣共一百八十三人。内七十六人旁出。斋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见录。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前六世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一世一人见录。南岳石头希迁大师。第二世二十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法嗣二十一人。一十三人见录。荆州天皇寺道悟禅师。京兆尸利禅师。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潭州招提寺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八世七十四人。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法嗣七人见录。金陵清凉文益禅师。襄州清溪洪进禅师。金陵清凉休复禅师。抚州龙济绍修禅师。杭州天龙寺秀禅师。潞州延庆传殷禅师。衡岳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四卷

五灯会元 第四卷◎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语具别卷)△黄檗希运禅师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

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曹洞宗青原下七世○洞山延禅师法嗣△上蓝庆禅师瑞州上蓝院庆禅师,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后承洞山印解,开法上蓝。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剑?师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潭州神鼎山第一代(洪)諲禅师语录神鼎禅师。名洪徕。襄水扈氏子。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尝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之余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着。一心不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颂古外道问佛杲日连天照有无。孰云善逝坐跏趺。如今要见当年事。邪正犹来在半途。世尊升座文殊白槌法王法令若为酬。潦倒文殊强出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金陵报宁语录上堂:今朝欲入室。侍者报言参。锺并击鼓。分明为指南。非但锺鸣鼓响。飞禽走兽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昨日仁上人设斋。一一为诸人彻困。还有知恩报恩者么?老僧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四卷

碧岩录 第四卷⊙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法语上示张持满朝奉克勤自出峡止讷堂。唯念兹在兹。相从者多不告倦。所谓利他乃自利也。要须根本明彻理地精至纯一无杂。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若踏王脉。诸天捧华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黄德用请普说。师云。邵武高士黄端夫。信向佛乘知有此事。捐家财起庵一所。以圜悟揭名。屡有书来乞。分杨岐一枝佛法去。彼为众生作大利益。云门不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示成机宜(季恭)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着言说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四卷

祖堂集 第十四卷祖堂卷十四马祖江西马祖嗣让禅师,在江西。师讳道一,汉州十方县人也。姓马,于罗汉寺出家。自让开心眼,来化南昌。每谓众曰: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是故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传上乘一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祖堂卷四石头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福州玄沙备禅师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於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神鼎諲禅师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於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