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十四卷 经律异相 - 乾隆大藏经
2025-06-23 10:20

第三十四卷 经律异相(诸国王女部第二十四)

波罗奈王女金色女求佛为夫一 波斯匿王女金刚形丑以念佛力立改姝颜二 波斯匿王女丧婿更于树下复得后夫三 安息王女先从狗中来四 波罗奈王七女与帝释共语五 王女金刚为火所烧六 王女见水上泡起无常想七 王女摩阇尼为婆罗门所嫉八 王女狗头感捕鱼师述婆伽九

波罗奈王女金色女求佛为夫第一

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女。身黄金色。头发绀青。时年十六。父母见女长大。欲为求婿。女言。我不用婿。若欲为我求婿者。当令身黄金色头发绀青。如是者乃可尔耳。父母便为求索。了不能得。佛时在舍卫国。舍卫国有人。价作到波罗奈国。国王即请价人与相见问讯。以女示之言。我为是女求婿。天下宁有好人。价人答言。我国中有人。复胜是女者。王闻欢喜。令价人迎取佛。价人便作书与佛。书上说是女端正甚好无比。欲为佛取之。佛在祇洹中。为诸比丘数千人说经。持书人直前至佛所。佛预知书上所说。得便裂坏之。作书报与金色女言。之人苦皆从恩爱生。生当复老。老当复病。从病致死。从死致忧哭。天下苦者皆从恩爱生。女得书自思惟。即得五通达。一者眼能彻视。二者耳能彻听。三者知他人心念。四者知所从生。五者能飞行。便与父母辞诀飞到佛前。佛即微笑。五色光明从口中出。阿难前问。佛言。阿难。汝见此女健乃如是。欲知之者。迦葉。佛时。是金色女为贫家作妇。其婿手足拘挛不能行步。时国王字基立。有一女。端正。身着金银璎珞。径到迦葉佛所受经戒。时是贫人妇。身但被一布。亦复随往到佛所。外人不听前。贫人妇自念言。我何故独不得前。王女独前。佛即知之。令人呼前。妇即作礼白言。是王女何故独豪贵如此。我独贫穷。佛语妇人。是王女。前世好喜读经以衣施与沙门故。今世得豪贵尊严端正。汝前世不乐经法。悭贪不肯布施。见沙门不相承事。令汝今世贫穷如是。贫妇言。愿佛哀我愚痴教我经法。迦葉佛便教之。于树下读经。坐自思惟。便取树叶缝连作衣。以覆其身。欲持身上所著氎布衣上佛。天王释见有至心。便持天衣金钱饮食与之。妇得衣便以布施设供。寿终生天上。寿尽来生世间。为国王女。喜读经布施故。身黄金色头发绀青(出金色女经)

波斯匿王女金刚形丑以念佛力立改姝颜第二

佛在舍卫国。尔时波斯匿王最大夫人。名曰末利。时生一女。字曰波阇罗(梁言金刚)女面丑恶肌体粗涩。犹如驼皮。发如马毛王观此女无一喜心。便敕宫内。勤意守护勿令外人得见之也。女年转大任当嫁处。处告吏臣。卿可推寻豪姓贫者便可将来。臣即如教。得一贫穷豪姓之士。将至王所。向彼人说。我有一女面状丑恶。未有酬类。当相供给。想卿不逆。当纳受之。时长者子长跪白言。当奉王敕。王即以女妻彼贫人。起宫宅门阁七重。王敕女夫。自捉户排。若欲出时而自闭之。勿令人睹见女面状。王给女婿使无乏短。又拜为大臣。其人有财。与诸豪族共为设会。月月更为会同之时。夫妇俱诣诸人来会。悉皆将妇。唯彼大臣恒常独往。众人疑怪。彼人妇者傥能端正。或能极丑。是以彼人故不将来。密共相语。劝酒令醉解取门排。开其门户。时女心恼自责罪咎。我种何罪为夫所憎。恒见幽闭不睹众人。复自念言。佛现在世。润益众生苦厄皆度。即便至心遥礼世尊。唯愿垂愍。到于我前暂见教训。其女诚笃佛知其意。即到其家。于其女前。地中踊出。其女见佛心生欢喜。恶相即灭。身体端严。犹如天女。奇姿盖世。佛愍女故为说妙法。即尽诸恶得须陀洹道。时彼五人。开户入内见妇端正。怪不将来。还闭门户。持钥系本带。其人醒悟会罢至家。见妇姿容人中难有。欣然问曰。是何人。女答夫言。我是汝妇。夫言。汝前极丑今者端正。其妇具以上事白。其夫即往白王。今者蒙佛神恩。已得端正。天女无异。王敕将来迎女入宫。王见欢喜。王及夫人。及女并女夫。共至佛所礼佛言。不审此女。宿植何福乃生豪富受丑陋形。佛告王曰。过去世时。国名波罗奈。有大长者。财富无量。举家恒共供养一辟支佛。身体粗恶形状丑陋。时彼长者有一小女。见彼辟支。恶心轻慢呵骂毁言。面貌丑陋身皮粗恶何其可憎。此辟支佛。受其供养欲入涅槃。为其檀越作十八变。即从空下还至其家。长者倍喜。女即悔过。唯愿尊者当见原恕。时辟支佛听其忏悔。佛告大王。尔时女者今王女是。毁此贤圣受丑陋形。后见神变。自改悔故还得端正。由供养佛故世世富贵缘得解脱(出贤愚经第二卷)

波斯匿王女丧婿更于树下复得后夫第三

佛诣迦罗越家食。入不闭门。后随来者一切皆与食令饱满。弟发恶意。我不听入。若得自在比丘来时我折其脚。兄弟二人便各别去。皆树下卧。弟发恶意。有牛惊奔轹折其脚。兄发善意。日西树荫故处其上。波斯匿女婿亡。王甚怜爱。为其女呼婆罗门。相觅福人以为女婿。婆罗门出案行见一人卧在于树下。日西树荫故覆。婆罗门言。此是福人。即以白王。王言。那知具其上事。呼来澡洗更着好衣。便嫁女与之(出十卷譬喻经第四卷)

安息国王女先从狗来第四

昔外国有城。名头迦罗。中有白衣。日日请沙门还家中食。沙门是罗汉。沙门坐饭内中有狗。沙门食时常揣饭分狗。狗得饭啖便生好心向沙门。沙门日往狗便习待。沙门食时狗思见沙门。沙门来便复持一揣饭与狗。狗有好心向沙门。积年命终。乃为安息国王女。生便识宿命知本是狗。云我弃狗身得王女身。国中都无佛寺沙门。时月支王遣使诣王。见使贤明意欲女与作妇。使将女去。女见沙门心大欢喜。忆先作狗沙门与饭好向沙门。今得人身。今当大供养沙门。月支国中大有沙门。妇常日日饭食三五百人。手自斟酌不使人客。饭食适讫。手自扫地。舍中妇女奴婢皆生好心言。此妇乃是王女。来在是间。常扫除供养沙门。我辈亦当用心。奴婢辈便藏去扫帚。欲自扫地。大家索帚了不知处。便取簏中初来所著衣卷以扫地。夫见妇以新衣扫地。便言。卿虽敬佛法何事乃当以新衣扫地。当索扫帚。妇言。我但以好心向一沙门。二岁得是衣耳。正以此衣扫当何苦哉。我前世时初。无可用布施。但有好心信有佛法故得此福。亦不治生得此衣也。夫语妇言。卿虽信佛法供养沙门。未曾见沙门与卿一钱两钱。衣皆是我筋力所致。妇便为夫自说宿命言。我前世时。生在狗中。大家数请沙门。沙门揣饭与我。我有好心向沙门故。去此狗身生为王家女也。夫闻欢喜。谓妇言。卿但以好心向一沙门。得祐乃尔。夫先悭贪。闻妇所说即大布施。无所匮惜。斋戒精进兴立佛寺。夫心念言。但以好心得此功德。妇便报言。心能令人得佛得生天上得作辟支佛得阿罗汉。皆是心力也。若心念恶。令人堕地狱(出明狗命终作国王女自识宿命经又出福报经)

波罗奈国王七女与帝释共语第五

波罗奈国道场。从地底上皆黄金色。鱼鳞鳖甲转次相加。往古诸佛皆坐其上。王名脂旬尼。作优婆塞。明于经道。为佛立精舍。极大严事。王有七女皆并端正。悉持五戒执节不嫁。第一女名淑调。二名异妙。三名除贪。四名清守。五名息心。六名静友。七名僧婢。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精受八戒持正法斋。修厥所信奉戒布施名闻智慧之行。七女斋毕。求到城外冡间游观。王告七女。冡间可恶但有死人。骸骨狼藉狐狸鸱鸺食啖其肉。诸哭泣者满在其间。有何可观。我宫里有园苑浴池。其中有五色莲华。鵁鶄鸳鸯众鸟翔集其地。列重光目之草。琦树阴凉甘果恣口。可往游戏。七女答言。大王甘果众美何益于我。我见世人生寿无几。命日趣死形为幻化。莫得久存。我以免夫幼孩。不为甘美惑也。徒欲观非常之法。愿却贪意耳。愿王哀许。王即听之。七女俱出城外。往到冡间大臭之处。闻哭泣之声。啬然毛竖。因共直前观诸死人。见有断头断臂手脚异处。或有僵尸草覆席裹。或有辜格在地。生草束缚中有罪未死者。家室啼哭令其解脱。又有担负死人从城中出者。七女左右远望。见死者甚多。诸飞鸟走狩争食其肉。或就土中拖掣尸出。膖胀生虫其臭难近。于是七女绕之一匝。自相谓言。我曹身等不久亦尔。各说一颂。

第一女言。

世人重其身好衣加宝香绮视雅容步姿则欲人观死皆弃于塳何用是饰严。

第二女言。

譬如一身居人去舍毁倾神游而身弃莫能制其形痴贪谓可保安知后当亡。

第三女言。

观神载形时犹马驾车行车败而马去可知此非常。

第四女言。

本见城完好中人乐安居所求未央足何便忽空虚。

第五女言。

若乘船度水至当舍船去形非神常宅焉得久长居。

第六女言。

人死依塼卧形具尚鲜好挺然不动摇厥神安所在。

第七女言。

如雀在瓶中罗縠覆其口縠穿雀飞去神自随行走。

时天帝释闻之下赞。善哉善哉。汝欲何愿。吾今与汝。七女问曰。是梵天耶。将地神耶。得无帝释耶。答言然。吾是忉利天帝释也。第一女言。愿得无根无枝无叶之树。于其中生。如是为快。第二女言。愿所生之地。清净无欲无有阴阳。寂无所缘。第三女言。愿如山中呼声之响。无往无反。自然无形。第四女言。愿如虚空不始不终无所出生与道通洞。释言。止止诸女所愿甚妙。汝欲作日月中王为可得矣。若夫虚无无想非吾所制。七女言。天帝。神德高大何以不能致此。佛说食福者福尽不免于畏。譬如老牛不能为人用。何益于我哉。天帝释言。诸女修斋戒吾亦奉于佛。当为法兄弟。快乎妙愿。言竟不现(出佛说七女经)

波斯匿王女金刚为火所焚第六

波斯匿王。有一寡女。名曰金刚。庄严来归。父王哀愍。别为立宫。给五百妓女以娱乐之。有一长老青衣。名曰度胜。恒行市脂粉香华。忽见男女无数大众各赍香华出城。即问。欲何所至。众人答言。欲问讯佛。佛出于世间三界之尊。度脱。众生皆得泥洹。度胜闻之。心悦意喜。即自念言。会老见佛宿世之福。便分香直持买好香华。随众人辈往到佛所。礼讫却立。散花烧香一心听法。过市取一香物因听法。功德宿行所得之香。气熏倍前。嫌其迟而共诘之。度胜言。世有圣师三界之尊。说无上法。随人听受。是以稽迟。金刚闻欢喜。而自叹曰。吾等何罪独隔不闻。即报度胜。试为我说之。度胜受命。即先遣出具受仪式。度胜未还。金刚侍女侧息中庭。如子待母。佛告度胜。汝还说法之仪。先敷高座。度胜受敕。具宣圣旨皆大欢喜。各脱衣一领积为高座。度胜洗浴。承佛威神。如应说法。金刚女等五百余人。疑解破恶得须陀洹道。说法甚美不觉失火。一时烧死即生天上。王给棺敛葬送毕。往过佛所。佛问。王所从来。王曰。金刚不幸不觉失火。大小烧尽适棺敛还。不审何罪遇此火害。唯愿世尊彰告未闻。佛告大王。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有长者妇。将彩女五百人。至城外大祠祀。其法难犯。他姓之人不得到边。不问亲疏。来者掷着火中。时世有一辟支佛。名曰迦罗。处在山中晨来分卫。暮辄还山中。迦罗分卫来趣郊祀。长者妇见。忽然嗔恚。共捉迦罗掷着火中。举身燋烂。便现神足。飞升虚空。众女惊怖泣泪悔过。长跪举头而自陈曰。女人痴憃不识至真。群恶愚荒毁辱神灵。自惟过罪山积。愿降尊德以消重殃。寻声即下而般涅槃。诸女起塔供养舍利。佛为大王而说偈言。

愚憃作恶不能自解殃追自焚

罪成炽然愚所望处不谓适苦

临堕厄地乃知不善

佛告大王。尔时长者妇。今王女金刚是。五百侍女。今度胜等五百侍女是(出愚闇法句经第二卷)

国王女见水上泡起无常想第七

昔有国王女。为王所爱未曾离目。时天降雨水上有泡。女见水泡意甚爱敬。女白王言。我欲得水上泡以为头华鬘。王告女曰。今水上泡不可执持。云何得取以为华鬘。女言。设不得者我当自杀。王闻女语。告巧师曰。汝等奇巧靡事不通。速取水泡与我女作鬘。若不尔者当斩汝等。答曰。我等不堪取泡作鬘。有一老匠言。我能取泡。王甚欢喜。即告女曰。今有一人堪任作鬘。汝可自往躬自临视。女随王语在外瞻视。时彼老匠白王女言。我素不别水泡好丑。伏愿王女躬自取泡我当作鬘。女寻取泡随手破坏不能得之。如是终日竟不得泡。女自疲厌而舍之去。女白王言。水泡虚伪不可久停。愿王与我作紫磨金鬘。终日竟夜无有枯萎。水上泡者诳惑人目。虽有形质生生便灭。盛炎野马亦复如是。渴爱疲劳而丧其命。人身虚伪乐少苦多。磨灭之法不得久停。迁转变易在世无几(出水上泡经)

摩阇尼为婆罗门所嫉第八

过去有王。名曰禁寐。生一女儿。着自然金花鬘。号曰摩梨尼。王召国内同日生女五百人。以充给使。摩梨尼年大。供养五百婆罗门日日不替。时迦葉佛住一园中。常出游行至佛住园。御者不入。女问。我无园不入何故避此。答曰。此园但有秃头沙门。名曰迦葉。不宜见之。是故不入。女曰。可入。见佛金色心大欢喜。头面作礼佛说妙法得受三归五戒致敬而去。女自追念。婆罗门非良福田。不应受施。回以供佛。时婆罗门闻摩梨尼作迦葉弟子。更以上馔而供养之。心生嫉妒。禁寐已夜。得十一种梦。旦集群臣自觉所梦。臣令问相婆罗门。婆罗门曰。此梦不祥。或当失国或能丧命。王曰。可免乎。相师答曰。须种种牛羊象马。并王女摩梨尼。及五百眷属。却后七日于四衢道中杀以祠天。此灾可灭。王闻敕令。即办呼摩梨尼以事语之。六日之内随意所欲。答曰。甚不惜死。愿第一日与城中男女共至迦葉佛所。皆受三归五戒。王即听之。愿第二日与王众臣共往佛所。愿第三日与诸王子共往佛所。愿第四日与诸王女共诣佛所。愿第五日与王夫人婇女共至佛所。愿第六日与王共至佛所。王悉听许。及与众人往至佛所。佛为说法得果。皆受三归五戒。王向迦葉佛说十一梦。佛言。此梦所为未来非现在也。梦小树生花者。当来有佛名释迦文。时世之人年始二十头生白发已生儿子。梦犊子耕者十岁儿领家事。父母不得自在。梦三釜并煮饭边釜各跳相入不堕中央者。富者更相惠施贫者不得。梦见骆驼两头食草者。群臣既食王禄复取民物。梦见马母饮驹乳者。时母嫁女反从求食。梦见金钵于虚空中行者。雨泽不时梦见野狐尿金钵中者。人民从富婚不顾姓族。梦猕猴坐床上者。时国王用非法暴虐无道。梦见牛头着栴檀帻与腐草同价者。释种贪利为人说法。梦见水中央浊四边清者。佛法中国先灭边国反盛。于王之身无有不祥。王即于座上敕诸臣曰。祠天之牲今悉无畏。吾从今宁自失命。不故杀生况杀人乎(出弥沙律第四十卷)

国王女狗头感捕鱼师述婆伽第九

国王有女。名曰狗头。有捕鱼师。名述婆伽。随道而行。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想像染着。心不暂舍弥历日月不能饮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母。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抑喻言。汝是小人王女尊贵。不可得也。儿言。我心愿乐不能暂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为子故入王宫中。常送肥鱼肥肉。以遗王女而不取价。王女怪问。汝欲求何。母白王女愿却左右当以情告。我唯有一子。敬慕王女情结成病命不云远。愿垂愍念赐其生命。王女言曰。汝月十五日于某甲天祠中住天像后。母还语子。汝愿已得。告之如上。沐浴新衣在天像后住。王女至时白其父王。我有不吉须至天祠以求吉福。王言大善。即严车五百乘出至天祠。既到。敕诸从者。齐门而止。独入天祠。天神思惟。此不应尔。王为施主不可令此小人毁辱王女。即[示*厭]此人令睡不觉。王女既入。见其睡重推之不寤。即以璎珞直十万两金遗之而去。去后此人得觉。见有璎珞。又问众人知王女来。情愿不遂。忧恨懊恼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以是证故知。女人之心不择贵贱。唯欲是从。复次昔有国王女。逐旃陀罗共为不净。又有仙人女。随逐师子(出大智论第十四卷)

End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黄念祖: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

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十四卷

卷第三十四:《十地品》导读本品是第六会他化自在天会唯一的一品,《六十华严》中自《十地品》到《宝王如来性起品》皆作他化自在天会,《八十华严》于《十地品》后多了《十定品》,所以《十定品》以下作第七会重普光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十四卷

卷第四十四:《十通品》导读本品是第七会的第二品,此品亦由普贤菩萨来演说十通之法。本品在《六十华严》作十明品,慈恩寺梵本及西藏本皆作神通品。智慧明照故名明,智慧通达自在无碍故名通,通即是神通之意。本品宣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法嗣共一百八十三人。内七十六人旁出。斋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见录。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前六世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一世一人见录。南岳石头希迁大师。第二世二十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法嗣二十一人。一十三人见录。荆州天皇寺道悟禅师。京兆尸利禅师。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潭州招提寺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八世七十四人。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法嗣七人见录。金陵清凉文益禅师。襄州清溪洪进禅师。金陵清凉休复禅师。抚州龙济绍修禅师。杭州天龙寺秀禅师。潞州延庆传殷禅师。衡岳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四卷

五灯会元 第四卷◎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语具别卷)△黄檗希运禅师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

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曹洞宗青原下七世○洞山延禅师法嗣△上蓝庆禅师瑞州上蓝院庆禅师,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后承洞山印解,开法上蓝。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剑?师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潭州神鼎山第一代(洪)諲禅师语录神鼎禅师。名洪徕。襄水扈氏子。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尝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之余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着。一心不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颂古外道问佛杲日连天照有无。孰云善逝坐跏趺。如今要见当年事。邪正犹来在半途。世尊升座文殊白槌法王法令若为酬。潦倒文殊强出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金陵报宁语录上堂:今朝欲入室。侍者报言参。锺并击鼓。分明为指南。非但锺鸣鼓响。飞禽走兽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昨日仁上人设斋。一一为诸人彻困。还有知恩报恩者么?老僧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四卷

碧岩录 第四卷⊙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法语上示张持满朝奉克勤自出峡止讷堂。唯念兹在兹。相从者多不告倦。所谓利他乃自利也。要须根本明彻理地精至纯一无杂。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若踏王脉。诸天捧华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黄德用请普说。师云。邵武高士黄端夫。信向佛乘知有此事。捐家财起庵一所。以圜悟揭名。屡有书来乞。分杨岐一枝佛法去。彼为众生作大利益。云门不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示成机宜(季恭)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着言说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四卷

祖堂集 第十四卷祖堂卷十四马祖江西马祖嗣让禅师,在江西。师讳道一,汉州十方县人也。姓马,于罗汉寺出家。自让开心眼,来化南昌。每谓众曰: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是故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传上乘一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祖堂卷四石头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福州玄沙备禅师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於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神鼎諲禅师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於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