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十九卷 杂阿含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9 12:02

第十九卷 杂阿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耆阇崛山。时,释提桓因居上妙堂观,于夜来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释提桓因光明普照耆阇崛山,周匝大明。

尔时,释提桓因坐已,即说偈言:

能伏于悭垢,大德随时施,

是名施中贤,来世见殊胜。

时,大目揵连问帝释言:憍尸迦,云何为调伏悭垢,见于殊胜,而汝说言:

能调伏悭垢,大德随时施,

是则施中贤,来世见殊胜?

时,天帝释答言:尊者大目揵连,胜婆罗门大姓、胜刹利大姓、胜长者大姓、胜四王天、胜三十三天!稽首敬礼故。尊者大目揵连,我为胜婆罗门大姓、胜刹利大姓、胜长者大姓、胜四王天、胜三十三天恭敬作礼,见斯果报,故说此偈。复次,尊者大目揵连,乃至日所周行,照于诸方,至千世界、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千弗婆提舍、千郁多罗提舍、千瞿陀尼迦、千阎浮提、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炎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名为小千世界。此小千世界中,无有堂观与毗阇延堂观等者;毗阇延有百一楼观,观有七重,重有七房,房有七天后,后各七侍女。尊者大目揵连,于小千世界无有如是堂观端严如毗阇延者,我见是调伏悭故,有此妙果,故说斯偈。

大目揵连语帝释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能见此胜妙果报,而说斯偈。

时,天帝释闻尊者大目揵连所说,欢喜随喜,忽然不现。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耆阇崛山中。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独一静处禅思,作是念:昔有时,释提桓因于界隔山石窟中,问世尊爱尽解脱之义;世尊为说,闻已随喜,似欲更有所问义。我今当往问其喜意。作是念已,如力士屈伸臂顷,于耆阇崛山没,至三十三天,去一分陀利池不远而住。

时,天帝释与五百婇女游戏浴池,有诸天女,音声美妙。尔时,帝释遥见尊者大目揵连,语诸天女言:莫歌!莫歌!时,诸天女即便默然,天帝释即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尊者大目揵连问帝释言:汝先于界隔山中问世尊爱尽解脱义,闻已随喜。汝意云何?为闻说随喜?为更欲有所问,故随喜耶?

天帝释语尊者大目揵连:我三十三天多著放逸乐,或忆先事,或时不忆。世尊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尊者欲知我先界隔山中所问事者,今可往问世尊,如世尊说,如当受持。然我此处有好堂观,新成未久,可入观看。

时,尊者大目揵连默然受请,即与天帝释共入堂观。彼诸天女遥见帝释来,皆作天乐,或歌或舞。诸天女辈著身璎珞庄严之具,出妙音声,合于五乐,如善作乐,音声不异。诸天女辈既见尊者大目揵连,悉皆惭愧,入室藏隐。

时,天帝释语尊者大目揵连:观此堂观地好平正,其壁、柱、粱、重阁、窗牖、罗网、帘障,悉皆严好。

尊者大目揵连语帝释言:憍尸迦,先修善法福德因缘,成此妙果。

如是,帝释三自称叹,问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大目揵连亦再三答。

时,尊者大目揵连作是念:今此帝释极自放逸,著界神住,叹此堂观。我当令彼心生厌离。即入三昧,以神通力,以一足指撇其堂观,悉令震动。时,尊者大目揵连即没不现。

诸天女众见此堂观震掉动摇,颠沛恐怖,东西驰走,白帝释言:此是憍尸迦大师!有此大功德力耶?

时,天帝释语诸天女:此非我师,是大师弟子大目揵连,梵行清净,大德大力者。

诸天女言:善哉!憍尸迦,乃有如此梵行大德大力同学,大师德力当复如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毗陀罗香树不远夏安居,为母及三十三天说法。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安居。

时,诸四众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大目揵连:知世尊夏安居处不?

尊者大目揵连答言:我闻世尊在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毗陀罗香树不远夏安居,为母及三十三天说法。

时,诸四众闻尊者大目揵连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作礼而去。

时,诸四众过三月安居已,复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尊者大目揵连为诸四众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时,诸四众从座而起,稽首作礼,白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大目揵连,当知我等不见世尊已久,众甚虚渴欲见世尊。尊者大目揵连,若不惮劳者,愿为我等往诣三十三天,普为我等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往不?又白世尊:阎浮提四众愿见世尊,而无神力升三十三天礼敬世尊,三十三天自有神力来下人中。惟愿世尊还阎浮提,以哀愍故。

时,尊者大目揵连默然而许。

时,诸四众知尊者大目揵连默然许已,各从座起,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知四众去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如大力士屈伸臂顷,从舍卫国没,于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毗陀罗香树不远而现。

尔时,世尊与三十三天众无量眷属围绕说法。

时,尊者大目揵连遥见世尊,踊跃欢喜,作是念:今日世尊,诸天大众围绕说法,与阎浮提众会不异。

尔时,世尊知尊者大目揵连心之所念,语尊者大目揵连言:大目揵连,非为自力,我欲为诸天说法,彼即来集;欲令其去,彼即还去。彼随心来,随心去也。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世尊言:种种诸天大众云集,彼天众中,有曾从佛世尊闻所说法,得不坏净,身坏命终,来生于此?

佛告尊者大目揵连:如是!如是!此中种种诸天来云集者,有从宿命闻法,得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身坏命终,来生于此。

时,天帝释见世尊与尊者大目揵连叹说,诸天众共语已,语尊者大目揵连:如是!如是!尊者大目揵连,此中种种众会皆是宿命,曾闻正法,得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身坏命终,来生于此。

时,有异比丘见世尊与尊者大目揵连及天帝释语言善相述可已,语尊者大目揵连:如是!如是!尊者大目揵连,是中种种诸天来会此者,皆是宿命曾闻正法,得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身坏命终,而来生此。

时,有一天子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亦成就于佛不坏净,故来生此。

复有天子言:我得法不坏净。

有言得僧不坏净,有言圣戒成就,故来生此。如是诸天无量千数,于世尊前各自记说得须陀洹法,悉于佛前即没不现。

时,尊者大目揵连知诸天众去,不久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白佛言:世尊,阎浮提四众稽首敬礼世尊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四众思慕,愿见世尊,又白世尊:我等人间无有神力升三十三天礼觐世尊,然彼诸天有大德力悉能来下至阎浮提。惟愿世尊还阎浮提,愍四众故。

佛告目揵连:汝可还彼,语阎浮提人:却后七日,世尊当从三十三天还阎浮提僧迦舍城,于外门外优昙钵树下。

尊者大目揵连受世尊教,即入三昧,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三十三天没,至阎浮提,告诸四众:诸人当知:世尊却后七日,从三十三天还阎浮提僧迦舍城,于外门外优昙钵树下。

如期七日,世尊从三十三天下阎浮提僧迦舍城优昙钵树下,天龙鬼神,乃至梵天,悉从来下,即于此时,名此会名天下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四十天子来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作礼,退坐一面。

时,尊者大目揵连语诸天子言:善哉!诸天子,于佛不坏净成就,法、僧不坏净成就。

时,四十天子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尊者大目揵连:我等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故生天上。

有一天言:得于佛不坏净。

有言得法不坏净,有言得僧不坏净,有言圣戒成就,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时,四十天子于尊者大目揵连前,各自记说得须陀洹果,即没不现。

如四十天子,如是四百、八百、十千天子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大目揵连与尊者勒叉那比丘共在耆阇崛山中。

尊者勒叉那晨朝诣尊者大目揵连所,语尊者大目揵连: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时,尊者大目揵连默然而许,即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行至一处,尊者大目揵连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见微笑已,即问尊者大目揵连言:若佛及佛弟子欣然微笑,非无因缘,尊者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言:所问非时,且入王舍城乞食,还于世尊前,当问是事,是应时问,当为汝说。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尊者勒叉那入王舍城乞食而还,洗足,举衣钵,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尊者勒叉那问尊者大目揵连:我今晨朝与汝共出耆阇崛山乞食,汝于一处欣然微笑,我即问汝微笑因缘,汝答我言所问非时,今复问汝何因何缘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语尊者勒叉那:我路中见一众生,身如楼阁,啼哭号呼,忧悲苦痛,乘虚而行。我见是已,作是思惟:如是众生受如此身,而有如是忧悲大苦,故发微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我声闻中,住实眼、实智、实义、实法,决定通达,见是众生。我亦见此众生,而不说者,恐人不信。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愚痴人长夜受苦。

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彼大身众生在此王舍城,为屠牛儿,以屠牛因缘故,于百千岁堕地狱中;从地狱出,有屠牛余罪,得如是身,常受如是忧悲恼苦。如是,诸比丘,如尊者大目揵连所见不异,汝等受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大目揵连与尊者勒叉那在耆阇崛山。

尊者勒叉那于晨朝时诣尊者大目揵连所,语尊者大目揵连: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尊者大目揵连默然而许,即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行至一处,尊者大目揵连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见尊者大目揵连微笑,即问言:尊者,若佛及佛声闻弟子欣然微笑,非无因缘,尊者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言:所问非时,且乞食,还于世尊前,当问是事,是应时问。

尊者大目揵连与尊者勒叉那共入城乞食,食已还,洗足,举衣钵,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尊者勒叉那问尊者大目揵连:我今晨朝与汝共入王舍城乞食,汝于一处欣然微笑,我即问汝何因缘笑?汝答我言所问非时,我今问汝何因何缘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语尊者勒叉那:我于路中见一众生,筋骨相连,举身不净,臭秽可厌,乌、鸱、雕、鹫、野干、饿狗随而护食,或从胁肋探其内藏而取食之,极大苦痛,啼哭号呼。我见是已,心即念言:如是众生得如是身,而受如是不饶益苦。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比丘,我声闻中住实眼、实智、实义、实法,决定通达,见如是众生。我亦见是众生,而不说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受不饶益苦。诸比丘,是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屠牛弟子,缘屠牛罪故,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彼屠牛恶行余罪缘故,今得此身,续受如是不饶益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汝等受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尊者大目揵连与尊者勒叉那在耆阇崛山中。

尊者勒叉那于晨朝时诣尊者大目揵连所,语尊者大目揵连: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尊者大目揵连默然而许,即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行至一处,尊者大目揵连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见尊者大目揵连微笑,即问言:尊者,若佛及佛声闻弟子欣然微笑,非无因缘,尊者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言:所问非时,且乞食,还于世尊前,当问是事,是应时问。

尊者大目揵连与尊者勒叉那共入城乞食已,还洗足,举衣钵,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尊者勒叉那问尊者大目揵连:我今晨朝共入王舍城乞食,汝于一处欣然微笑,我即问汝微笑因缘,汝答我言所问非时,我今问汝何因何缘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语勒叉那:我于路中见一大众生,举身无皮,纯一肉段,乘空而行,乌、鸱、雕、鹫、野干、饿狗随而护食,或从胁肋探其内藏而取食之,苦痛切迫,啼哭号呼。我即思惟:如是众生得如是身,乃受如是不饶益苦。

佛告诸比丘:善哉!比丘,我声闻中,住实眼、实智、实义、实法,决定通达,见是众生。我亦见是众生,而不说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受不饶益苦。诸比丘,是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屠羊者,缘斯罪故,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今得此身,余罪缘故,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无异,汝等受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揵连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无皮,形如脯腊,乘虚而行,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屠羊弟子,屠羊罪故,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今得此身,续受斯罪。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无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无皮,形如肉段,乘虚而行,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自堕其胎,缘斯罪故,堕地狱中已百千岁受无量苦;以余罪故,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无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揵连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生毛,毛如大针,针皆火燃,还烧其体,痛彻骨髓,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调象士,缘斯罪故,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调象士,如是调马士、调牛士、好谗才人者,及诸种种苦切人者亦复如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揵连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身生毛,毛利如刀,其毛火燃,还割其体,痛彻骨髓,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好乐战诤,刀剑伤人,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揵连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遍身生毛,其毛似箭,皆悉火燃,还烧其身,痛彻骨髓,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曾为猎师,射诸禽兽,缘斯罪故,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生毛,毛如[矛 贊]矛,毛悉火燃,还烧其身,痛彻骨髓。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屠猪人,[矛 贊]杀群猪,缘斯罪故,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我于路中见一大身无头众生,两边生目,胸前生口,身常流血,诸虫唼食,痛彻骨髓。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好断人头,缘斯罪故,已百千岁堕地狱中受无量苦;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断人头,捉头亦如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我于路中见一众生,阴卵如瓮,坐则踞上,行则肩担。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王舍城作锻铜师,伪器欺人,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锻铜师,如是斗秤欺人、村主、市监亦复如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见一众生,以铜铁罗网自缠其身,火常炽然,还烧其体,痛彻骨髓,乘虚而行,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捕鱼师,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捕鱼师,捕鸟、网兔亦复如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见一众生,顶有铁磨,盛火炽然,转磨其顶,乘虚而行,受无量苦,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卜占女人,转式卜占,欺妄惑人,以求财物,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见一众生,其身独转,犹若旋风,乘虚而行,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为卜占师,误惑多人,以求财物,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见一众生,伛身藏行,状如恐怖,举体被服,悉皆火燃,还烧其身,乘虚而行,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王舍城好行他淫,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时,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勒叉那比丘晨朝共入波罗奈城乞食。于路中,尊者大目揵连思惟顾念,欣然微笑。

时,尊者勒叉那白尊者大目揵连言:世尊及世尊弟子欣然微笑,必有因缘,何缘尊者今日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语尊者勒叉那:此非时问,具乞食,还诣世尊前,当问此事。

时,俱入城乞食,还洗足,举衣钵,俱诣世尊,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尊者勒叉那问尊者大目揵连:晨朝路中何因何缘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语尊者勒叉那: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脓坏,臭秽不净,乘虚而行,乌、鸱、雕、鹫、野干、饿狗随逐护食,啼哭号呼。我念众生得如是身,受如是苦,一何痛哉!

佛告诸比丘:我亦见此众生,而不说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愚痴人长夜受苦。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波罗奈城为女人卖色自活。时,有比丘于迦葉佛所出家,彼女人以不清净心请彼比丘,比丘直心受请,不解其意,女人瞋恚,以不净水洒比丘身,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乃至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火燃,乘虚而行,啼哭号呼,受诸苦痛,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波罗奈城为自在王第一夫人,与王共宿,起瞋恚心,以燃灯油洒王身上,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众生,举体粪秽,以涂其身,亦食粪秽,乘虚而行,臭秽苦恼,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波罗奈城为自在王师婆罗门,以憎嫉心,请迦葉佛声闻僧,以粪著饭下,试恼众僧,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头上有大铜镬,炽然满中,群铜流灌身体,乘虚而行,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所出家,为知事比丘,有檀越送油应付诸比丘。时,有众多客比丘,知事比丘不时分油待客,比丘去然后乃分,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

佛说此经已,诸比见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有炽热铁丸从身出入,乘虚而行,苦痛切迫,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沙弥,次守众僧果园,盗取七果,持奉和尚,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其舌广长,见有利斫,炎火炽然,以斫其舌,乘虚而行,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沙弥,以斧斫石蜜,供养众僧,著斧刃者,盗取食之,缘斯罪故,入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是大身众生,有双铁轮在两胁下,炽然旋转,还烧其身,乘虚而行,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沙弥,持石蜜饼供养众僧,盗取二饼著于腋下,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以炽然铁叶以缠其身,衣被床卧悉皆热铁,炎火炽然,食热铁丸,乘虚而行,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为众僧乞衣食,供僧之余,辄自受用,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比丘,如是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复如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炽然铁车而驾其颈,拔其颈筋,及连四脚筋以勒其颈,行热铁地,乘虚而去,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驾乘牛车以自生活,缘斯罪故,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其舌长广,炽然铁钉以钉其舌,乘虚而行,啼哭号呼。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为摩摩帝,呵责诸比丘言:诸长老,汝等可去此处,俭薄不能相供。各随意去,求丰乐处,饶衣食所,衣、食、床卧、应病汤药,可得不乏。先住比丘悉皆舍去,客僧闻之亦复不来,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像,皆著铁叶以为衣服,举体火燃,亦以铁钵盛热铁丸而食之。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作摩摩帝,恶口形名诸比丘,或言此是恶秃,此恶风法,此恶衣服,以彼恶口故,先住者去,未来不来,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比丘,好起诤讼,斗乱众僧,作诸口舌,令不和合,先住比丘厌恶舍去,未来者不来,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松林精舍。时,尊者大目揵连住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之处。

时,尊者阿那律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若于四念处远离者,于贤圣法远离;于贤圣法远离者,于圣道远离;圣道远离者,于甘露法远离;甘露法远离者,则不能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若于四念处信乐者,于圣法信乐;圣法信乐者,于圣道信乐;圣道信乐者,于甘露法信乐;甘露法信乐者,得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知尊者阿那律心之所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以神通力于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之处没,至舍卫城松林精舍尊者阿那律前现,语阿那律言:汝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令众生清净,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若于四念处不乐者,于贤圣法不乐;圣法不乐者,于圣道不乐;不乐圣道者,于甘露法亦不乐;不乐甘露法者,则不能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若于四念处信乐者,乐贤圣法;乐贤圣法者,乐于圣道;乐圣道者,得甘露法;得甘露法者,得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耶?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揵连言:如是!如是!尊者。

大目揵连语尊者阿那律言:云何名为乐四念处?

尊者大目揵连,若比丘身身观念处,心缘身正念住调伏、止息、寂静,一心增进;如是,受、心、法念处,正念住调伏、止息、寂静,一心增进。尊者大目揵连,是名比丘乐四念处。

时,尊者大目揵连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从舍卫国松林精舍沒,还至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之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乃至尊者大目揵连问尊者阿那律:云何名为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揵连言:若比丘于内身起厌离想,于内身起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正念正知。如内身,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作厌离想、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住正念正知。如是,尊者大目揵连,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时,尊者大目揵连即入三昧,从舍卫国松林精舍入三昧神通力,如力士屈伸臂顷,还到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住处。

End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林崇安:《杂阿含经》的探索

《阿含经》,又称作《阿笈摩》,是由《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所构成。此中,以《杂阿含经》为根本,将佛陀所教导的一切事(蕴、处、缘起、食、谛、界、四念住等)间厕结集在内。《

林崇安:《杂阿含经》经文的厘正初探

一、前言今日想探索佛教的根本思想,自然要依据当年释迦牟尼佛(约西元前565-486)所教导的经典。但是这些经典在长期下传的过程中,从初期的背诵,中期的书之文字,到后期的译成他国文字,难免有所出入,因此

蔡惠明:研习“杂阿含经”论增上慧学

一、什么是增上慧学?慧学又称坟上慧学,亦即智慧。慧就是有厌、无欲、见真。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与解脱。唯识论卷九载:云何为慧?于所观性,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

佛教居士:郭守仁:《杂阿含经》的精神与内涵

四阿含代表著世尊住世时之身行言教的记录,使后世学佛者得以亲近一位伟大觉悟者的智慧与胸怀,做为自己向上提升之典范。《杂阿含经》,四阿含之一;世尊于双树林般涅槃之后,其五百大弟子结集于七叶窟,由阿难尊者口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后释前。或心濡者是总句。心调柔者别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五阿罗汉般涅槃心当言善耶无记耶。答当言无记。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阿罗汉已断不善法成就善法。或有便疑。若尔阿罗汉应住善心而般涅槃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三若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灭现观四心顷。法念住现在修即此未来修。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三若修空彼无愿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去来二世。及说无未来修者意。欲显有去来世亦有未来修故作斯论。修有四种。一得修。二习修。三对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八如说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罗少病节俭具净戒行。此二何差别。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饮食。若粗若妙随次第食无所简别。犹如良马随得而食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三诸有欲令此中通依得修习修作论者。彼说若修无常想者。谓无常想若现前若不现前。而修彼思惟无常想者。谓以无常想为所缘即是无常想。修时缘无常想义。若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二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无愿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八问曰何故欲界戒。不与心回转。答曰非其田非其器非其地。以非田非器非地故。复有说者。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离欲地。此中戒亦不与心回转。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地。彼中戒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四受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及苦心受时如实知。此一智谓世俗一切身受及苦心受唯有漏故。起世俗智则如实知受乐心受不苦不乐心受时此四智。谓法类世俗道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一有四念住。谓身受心法念住。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解释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有四念住。谓身念住。乃至法念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六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便入初静虑。次第乃至入灭尽定。时尊者阿难则问尊者阿泥律陀言。世尊今者已般涅槃耶。答言未也。但是入灭尽定耳。复问云何知耶。答言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二诸欲界命终生初静虑。若本住别解脱律仪。或不住别解脱律仪。有善身语表不失者。若住善心命终。彼舍善蕴五无记蕴二。有说。五得善蕴四无记蕴二。即于彼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一诸有此见无施与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释契经中所说见趣令知断故。所以者何。于生死中起大执着引大无义。为大依取者莫如见趣。此等广说如智蕴五事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三后际分别见中十六有想论者。谓初四种依三见立。如说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即身。复有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异身。复有一类补特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二颇有一识识一切法。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智后次说识。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是经论旧法。如经说。长老摩诃拘郗罗。往长老舍利弗所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二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所缘缘法执所缘缘法无实体性。显所缘缘是实有法故作斯论。此中无时非

第一百九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四诸法因无明此法缘无明耶。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依明无明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此二是杂染清净根本法故。谓一切杂染无明为根本

第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五问曰。以何等故忍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耶。答曰。如见谛道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忍亦相似。问曰。如增长忍时。尽修十六行耶。答曰。不也。如渐除所缘行亦如是。若缘四

第二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二问曰。世第一法为几念处。答曰。现在一坏缘法念处。未来四。问曰。世第一法为几缘。答曰。为四缘。因缘者相应共有因。次第缘者。与苦法忍作次第缘。境界缘者忍智所缘

第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三问曰。以何等故。见道自地他地修。非世第一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见道展转为因。非世第一法。复有说者。见道圣人身中修。以圣人身中修故。自地他地修。世第一法凡夫

第十一卷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六云何名身。云何句身。云何味身。乃至广说。问曰。何以故作此论。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彼尊者迦旃延子。于此经中。现种种事。善于义相。或有人疑。

第九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九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四复次诸心心数法。于所缘定。问曰。为于何法定言定耶。为于眼入定。为于色定。为于刹那定。答曰。或有说者。于眼入定。不于色定刹那定也。所以者何。未生心心数法甚多。云何

第六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六复有经说。若入地一切处定行者。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不离不异。余一切处亦如是。问曰。诸得一切处定。必离第三禅欲。彼若见地是我。当知是第四禅地身见。见

第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四云何顶法云何顶法退。云何暖法乃至广说。问曰。此中逆说凡夫所得法。说世第一法已。何以不次说忍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说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