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十卷 大乘宝要义论 - 乾隆大藏经
2025-07-11 11:11

第十卷 大乘宝要义论

如华严经云。法界行愿分位宣说菩萨无尽佛种世界世尊普遍智境界音声如来。从彼刹中来至世尊释迦牟尼如来之前。出现菩萨威德身相。所谓一切身分。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庄严。一切衣服及缘具等。一切菩萨眷属具足所有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前际中住过去一切如来。后际中住若已受记及未受记未来一切如来。现在十方一切佛刹普遍安住一切菩萨。昔所修习布施波罗蜜多相应先行海。一切受者及所施物皆悉影现。一切身相一切毛孔诸相好等。亦悉对现而为表示。又复身诸分位及语言道。一切衣饰众缘具等。而亦对现一一表示。又昔修习持戒波罗蜜多相应先行海。又诸忍辱波罗蜜多示现割截身诸分位相应先行海。又诸菩萨加行精进相应先行海。又诸如来广大静虑办事相应先行海。又诸如来转大法轮法事成办舍诸所有自在身相诸门影现一一表示相应先行海。又诸如来喜见诸菩萨道一切世间最上爱乐相应先行海。又诸菩萨诸胜愿海增上法门广大庄严相应先行海。又诸菩萨力波罗蜜多诸行成办清净相应先行海。又诸菩萨广大法界一切神变云广大所作诸菩萨智境界相应先行海乘。如是等十波罗蜜多影现表示。广大法界一切广大诸神变云来诣佛所。于是菩萨并其眷属顶礼佛已。住于上方。化现一切金刚帝宝心庄严藏大楼阁中金刚帝青莲华师子座上加趺而坐。现诸宝焰摩尼王网弥覆其上。复以三世一切如来音声宝王缨珞垂挂庄严。顶戴摩尼宝冠。现菩萨身加持而住。而此菩萨并其眷属。皆从普贤菩萨行愿出生。于一切如来足根门中表现清净。智眼所观闻一切如来法轮经中理法音声胜海。普摄一切菩萨得诸自在。及得最上波罗蜜多。一切如来皆悉云集。于刹那刹那中广现神变。出现诸有情身广大境界。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身中光明显照一切世界。于一世界中普摄影现。诸境界相如微尘聚。所有一切有情善根成熟。应化度者而悉应时能来应现。一切如来转法轮云。一切毛孔吼音境界。一切世界普遍。一切善根出生。生已即时诸有情身皆悉平等。一切方分云海一心刹那广现神变。此经又云。菩萨大威德力者。尔时善财童子谛观普贤菩萨身相。乃见菩萨一一身诸分位一一身诸分位分明。一一界体一一界体细分分明。一一身分各别分位。一一身分各别分位分明。一一依聚。一一依聚分明。一一毛孔。一一毛孔分明。现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风火地界。并大海洲渚江河宝山。及须弥山铁围山等国土城邑聚落方处树林舍宅。并诸人民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阿修罗界龙界迦楼罗界。人界天界及其梵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诸境界。悉以神力加持而住。乃至形色显色云电星宿。昼夜圆半月时年分。住劫坏劫。现如是等此世界相已。所有东方一切世界亦如是观。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世界。如应对现所观亦然。又诸佛降生众会道场。及有情等所有此娑婆世界。前际中住过去。一切世界一切互相。皆见普贤菩萨一一身中大人之相。并诸佛降生一切菩萨众会道场。及有情舍宅昼夜劫数等。如是后际中住未来一切世界佛刹等普遍一切亦然。皆见如此娑婆世界前际后际中住一切世界一切互相见诸影相。如是十方前际后际中住一切世界。一切皆见普贤菩萨一一身中大人之相一一毛孔中一一分明互相无杂。皆见普贤菩萨在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之前坐于大宝莲华藏师子座上现游戏神通。时此东方莲华吉祥世界贤吉祥如来。见此所现游戏神通。东方如是普遍十方一切世界亦然。皆见一切如来足根门中各有普贤菩萨坐于大宝莲华藏师子座上现是游戏神通。如其十方一切世界悉见一切如来足根门中有普贤菩萨坐于大宝莲华藏师子座上现是游戏神通。时如是普遍十方一切佛刹如微尘数。一一微尘数皆是广大法界佛会道场。悉见一切如来足根门中有普贤菩萨坐于大宝莲华藏师子座上现是游戏神通。时一一身相悉得三世一切所缘影相表示。所有一切刹土一切有情诸佛降生诸菩萨众会道场影现表示。时普闻一切有情语言。一切佛音声一切如来转大法轮一切宣说教授神通变化一切菩萨集会诸佛游戏境相音声此等总略如其所说。当知皆是菩萨摩诃萨大威德力。此中应问。何等是如来大威德力。如菩萨十地经云。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诸菩萨行境界如是。加持神力尚复无量。云何能入如来行境界邪。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譬如有人于四大洲世界之中取小石块。若二若三如豆之量。作如是言。大地世界颇有过于此邪。或无量邪。说是语者。如汝今时以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无量智法与菩萨法而相等比。佛子。四大洲世界如所取者豆量石块。而极少分。余无有量。如来境界亦复如是。且法云地菩萨所有功德。经无量劫犹尚不能说一少分。何况如来无量智境。佛子。我今实言告汝。于如来前为我作证。假使十方无边世界如微尘等一切佛刹证菩萨地者。其数充满。如稻麻竹[竺-二 韋]甘蔗丛林。彼等菩萨经无边劫。宣说开示如来所有一智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俱胝那由他百千及譬喻分亦不及一。入如来功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云。佛言。妙吉祥。今此会中或有有情。谓佛如来初始出家。或谓久已出家。或谓修诸苦行。或坐菩提场成等正觉。或破诸魔军。或梵王帝释护世劝请转大法轮。或闻宣说声闻乘法。或说缘觉乘法。或说大乘之法。或睹佛身高一寻量。或见佛身高一俱卢舍。或见佛身高显过诸由旬百千数量。或见佛身如真金色。乃至或见如摩尼宝色。或见如来寂静身相。或见如来入涅槃相。或见如来一聚身相。或见分布如来舍利。或谓十年成等正觉。或谓十年入大涅槃。或谓有于世尊释迦牟尼如来教中得圆满者。或隐没者。或谓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乃至百千俱胝那由他劫入大涅槃。或谓世尊释迦牟尼如来。于不可说不可说劫成等正觉。妙吉祥。于如是等差别之相。如来悉非分别非离分别。而佛如来以无发悟无分别法。常随有情心作诸行相。菩萨十住经云。佛言。妙吉祥。有多种说者。如有大池纵广正等五十万由旬。池岸平坦池水清甘。复有莲华遍覆池内。若或有人。以铁所成千辐轮车而以骏马。胜迦楼罗迅疾势者而驾驭之。其车行得不着池水。马迹亦复不践莲华。妙吉祥。如来亦复如是。乘于大车游彼大池中。有毒蛇鼓水腾踊。若刹那间。而彼毒蛇随车后转。其车即时七返右旋。若复毒蛇随彼大车一返右旋。其车即时右旋无数。如阿难等诸大苾刍说法亦然。有时阿难说十种法表示其义。若复阿难说一种法即时舍利子。说千种法。表示其义。若复舍利子说一种法。即时大目干连过八万世界。若复大目干连过一世界。即时如来于十方法界。最上自在越虚空际。普遍一切世界海。一一世界。一一洲渚。一一凡夫道中。示现从兜率天宫没下降人间入胎住胎出胎。梵王帝释承接沐浴庄严。周行七步观察十方作师子吼。习学一切工巧伎艺明论事业现处太子之位。于王宫中嬉戏娱乐游赏园林。出家苦行。食乳糜粥已。诣菩提场坐成正觉。摧伏魔军观树经行。大梵天王请转法轮。入忉利天宫等。国土分量劫名次第。威德身相寿量多少。众会庄严佛刹清净。教法庄严发菩提心。修诸行愿成波罗蜜多。圆满诸地神通智忍。具总持三摩地诸解脱门。如来无量。诸供养事无量。如来及菩萨法境界无量。法云广大所行分量。成熟有情方便分位差别之量。起大游戏神通变化。示现一乘大般涅槃。分布舍利分别教法。住时久近及法灭时。皆从如是大法池中之所出现。又复于诸外道所修行处。及一切有情所应作事。如来以无发悟无分别心。同时悉现于后边际究竟分位。勤勇示现。凡如是等刹那俱时十方一切一一自身毛孔之中。所有遍诸方分三世一切如来及诸菩萨众会之海。广大一切佛刹功德庄严。诸有情聚舍宅宫室广大庄严。诸有情聚眼耳鼻舌身意处广大施设。诸菩萨行皆悉积集广大庄严。一切如来境界广大庄严。如是等相如来俱时以无发悟无分别心普遍示现。于后边际究竟勤勇刹那俱时。普摄一切十方世界。乃至凡夫道中有尽无尽无复遗余。诸有情界一切有情一一有情各各身相形色显色音声语言譬喻说法。凡如是等分量差别。如来俱时以无发悟无分别心普遍示现。随诸有情别别心意。于后边际究竟勤勇。随应表示随所施作。妙吉祥。譬如白月十五中夜之时。遍阎浮提一切男子女人童男童女。各各现前观月轮相。而彼月轮悉无分别。如来亦复如是。以无发悟无分别心作诸行相。由成就不共佛法故。随有情心意随应化度。一切有情各各现前普观如来。而如来心亦无分别。是故当知。若有分别若无分别。诸佛如来悉无发悟。而成就不共佛法故。随应施作一切行相。此中应知。诸广大甚。深经。中而独显。说诸佛菩萨大威德力。若有人。能深生信解书写读诵。尊重供养者。是人获福广大无量。此经又云。佛言。妙吉祥。譬如须弥山王胜出众山。显照殊妙。亦高亦广而复最大。妙吉祥。若菩萨信解此正法者亦复如是。胜出一切菩萨摩诃萨。以十方一切世界。如微尘等诸菩萨众。若于此正法生信解者。所有五波罗蜜多出生善根。于阿僧祇劫中而能积集。显照殊妙亦高亦广而复最大。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有情。而悉劝令发菩提心。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信乐无余依涅槃者。此所获福。比倍于前不可数量。妙吉祥。正使善男子善女人普令一切有情信乐无余依涅槃。若复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正法能生信乐。若自书写若令他书写。若自读诵若令他读诵。乃至但能信乐受持。以香华灯涂等诸供具而供养之。此所获福。比倍于前不可称数。

End

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

◎怀 海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再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皆愿作佛 第十卷

皆愿作佛 第十卷黄念祖老居士【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本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