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14 09:15
第一卷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道行般若经序
晋襄阳释道安撰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聩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求寿莫美乎上乾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於凌虚而同之俏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何者执道御有卑高有差,此有为之域耳,非据真如游法性冥然无名也。据真如游法性冥然无名者,智度之奥室也。名教远想者,度之遽庐也。然在乎登者莫不实其生无而惶眩,存乎迩者莫不忿其荡冥而诞诽,道动必反,优劣致殊,眩诽不其宜乎,不其宜乎!要斯法也,与进度齐轸逍遥俱游,千行万定莫不以成众行,得字而智进全名诸法恭相。成者求之此列也,具其经也。进咨第一义以为语端,退述权便以为谈首,行无细而不历数,无微而不极言,似烦而各有宗义,似重而各有主。琐见者忧其迩教而悦寤,宏喆者望其远标而绝目,陟者弥高而不能阶,涉者弥深而不能测,谋者虑不能规,寻者度不能尽。既窈冥矣,真可谓大业,渊数妙矣哉!
然凡谕之考文以徵其理,昏其趣者也。察句以验其义者,迷其旨者也。何则考文则异同?每为辞寻句则触类,每为旨为辞则丧其卒。成之致为旨,则忽其始疑之义矣。若率初以要其,终或忘文以全。其质者则大智玄通居可知也。从始发意逮一切智,曲成决著八地无染,谓之智也,故曰远离也,三脱照空四非明有,统鉴诸法因后成用,药病双亡谓之观也。明此二行,于三十万言其如视诸掌乎,颠沛造次无起无此也。佛泥曰后,外国高士抄九十章为道行品,桓灵之世朔佛赍诣京师译为汉文,因本顺旨转音如已,敬顺圣言了不加饰也。然经既抄撮合,成音投音殊俗异,译人口传自非三达,胡能一一得本缘故乎?由是道行颇有首尾,隐者古贤论之往往有滞。仕行耻此,寻求其本,到于阗乃得。送诣仓桓出为放光品,斥重省删务令婉便。若其悉文将过三倍,善出无生,论空持巧,传译如是难为继矣。二家所出足令大智焕尔,阐幽支识全本其亦应然,何者抄经删削所害必多,委本从圣乃佛之至戒也。安不量末学,庶几斯心载咏载玩未堕于地,检其所出事本终始,犹令折伤玷缺戢然无际。假无放光,何由斯经乎?永谢先喆,所蒙多矣。今集所见为解句下,始况现首终隐现尾,出经见异铨其得否,举本证抄敢增损也,幸我同好饬其瑕谪也。
道行品第一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摩诃比丘僧不可计,诸弟子舍利弗、须菩提等;摩诃萨菩萨无央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
月十五日说戒时,佛告须菩提:今日菩萨大会,因诸菩萨故,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是学成。
舍利弗心念言:今使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用力说耶?持佛威神说乎?
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语舍利弗言: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成法,皆持佛威神。何以故?佛所说法,法中所学,皆有证,皆随法,展转相教,展转相成,法中终不共诤。何以故?时而说法,莫不喜乐者,自恣善男子、善女人而学。
须菩提白佛言:佛使我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从中学成。佛使我说菩萨,菩萨有字便著菩萨,有字无字,何而法中字菩萨?了不见有法菩萨。菩萨法字了无,亦不见菩萨,亦不见其处,何而有菩萨?当教般若波罗蜜,作是说般若波罗蜜,菩萨闻是心不懈怠,不恐不怯,不难不畏。菩萨当念作是学,当念作是住;当念作是学,入中心不当念是菩萨。何以故?有心无心。
舍利弗谓须菩提:云何有心无心?
须菩提言:心亦不有,亦不无,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
舍利弗谓须菩提:何而心亦不有,亦不无,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者?如是亦不有,亦不无,亦不有有心,亦不无无心。
须菩提言:亦不有有心,亦不无无心。
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为佛学佛而学者,不说空身慧,空身慧而说最第一。菩萨从是中已得阿惟越致学字,终不复失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以在般若波罗蜜中住,欲学阿罗汉法,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欲学辟支佛法,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欲学菩萨法,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法甚深,菩萨如学。
须菩提白佛言:我熟念菩萨心不可得,亦不可知处,亦不可见何所。是菩萨般若波罗蜜,亦不能及说,亦不能逮说菩萨字。菩萨无有处,处了不可得,亦无而出,亦无如入,亦无如住,亦无如止。何以故?菩萨字了不可得故,无如住,无如止。作是说般若波罗蜜,菩萨闻是心不懈倦,不难、不恐、不畏,以入阿惟越致中悉了知,不可复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当于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于中住。何以故?住色中为行识,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中为行识,不当行识。设住其中者,为不随般若波罗蜜教。何以故?行识故,是为不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者,菩萨不得萨芸若。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受。不受色者为无色,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者为无识。般若波罗蜜不受。何以故不受?如影无所取,无所得故不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一切字法不受,是故三昧无有边、无有正,诸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
复次,舍利弗,萨芸若不受。何以故?菩萨不当持想视萨芸若。设想视者为不了,为如余道人不信萨芸若。何以故?反谓有身。正使余道人信佛,信佛已,反持小道入佛道中;入佛道中已不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受;不受已亦未晓,尚未成;亦不见慧,亦不于内见慧,亦不于外见慧,亦不于余处见慧,亦不于内痛痒、思想、生死、识见慧,亦不于外痛痒、思想、生死、识余处见慧;亦不于余处脱,以学成就佛,了知从法中以脱去,谓法等一泥洹。菩萨莫作是行,莫内外视法,呼与般若波罗蜜等。一切无所受,无所从,谁得法?无所持,无所收,亦无所泥洹想,是故菩萨般若波罗蜜,亦不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受亦不中道般泥洹,悉具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事。是故,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已入般若波罗蜜中行,当作是视,何所是般若波罗蜜?在何所般若波罗蜜中法?了不能得,了不能知处。是故,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作是念,闻是不懈、不却、不恐、不畏、不难,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了知如是。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何因晓般若波罗蜜?色离本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离本识,般若波罗蜜离本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如是。
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菩萨设使出是中,便自致萨芸若。
须菩提言:如是菩萨出是中,便自致萨芸若。何以故?萨芸若无所从生,无所从生,如是菩萨疾近作佛。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萨芸若中无所挂碍。
舍利弗言:善哉!菩萨精进作是语,设使行色为行想,设生色行为行想,设观色行为行想,设灭色行为行想,设空色行为行想,设识行立欲得为行想,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想,生识行为行想,观识行为行想,灭识行为行想,空识行为行想,如是菩萨为反行想,作是守行者为不守般若波罗蜜,为不行般若波罗蜜。若想行者,菩萨护行,当莫随其中。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不行色,不生色行,不观色行,不灭色行,不空色行;不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不生识行,不观识行,不灭识行,不空识行;不行色,不色想行,不色生行,不色观行;不识灭行,不识空行;亦无见,亦无行,亦无见行;无行无见,亦复无行,亦无止行,如是为无见。何以故?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持。菩萨摩诃萨一切字法不受字,是故三昧无有边、无有正,诸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知。菩萨摩诃萨随三昧者,疾得作佛。
持佛威神,须菩提说是语:菩萨皆得阿惟越致字。前过去佛时得作佛,随三昧亦不见三昧,亦无有三昧想,亦不作三昧,亦不念识三昧,亦不想识坐三昧,亦不言我三昧。已随是法者,无有疑。
舍利弗谓须菩提:何所三昧随行,菩萨已得阿惟越致字?前过去佛时得作佛,可得见三昧处不?
须菩提言:不可得见也。舍利弗,善男子亦不知,亦不了。
舍利弗谓须菩提:何以故不知不了?
须菩提言:亦不得三昧,亦无有三昧,亦不得字。
佛言:善哉!须菩提,如我所说,空身、慧、作,是为诸菩萨为随般若波罗蜜教,菩萨作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也。
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菩萨学如是,为学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佛言:如是为学何法?
佛言:如是菩萨为学无所学法。何以故?法无所逮得,莫痴如小儿学。
舍利弗言:谁能得是法?
佛言:无所得,是故得无所得法。莫痴如小儿学者,谓有字,不能得,为学习入法中,适为两痴耳,亦不知,亦不晓,亦不了法。何以故?学字是色,欲得是致是故不了法,所念亦不逮。如是不晓不信故,不于法中住,反呼有身,是故痴如小儿学。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作是学为不学。
佛言:作是学为不学,佛不作是学,为学佛得作佛。
须菩提言:天中天,若有问者,是幻为学佛得作佛?或作是问,当何以教之?
佛言:我故自问,若随所报之。于须菩提意云何?幻与色有异无?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有异无?
须菩提报佛言:尔天中天,幻与色无异也。色是幻,幻是色,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等无异。
佛言:云何,须菩提,所想等不随法从五阴字菩萨?
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菩萨学欲作佛,为学幻耳。何以故?幻者当持此所有,当如持五阴幻如色,色六衰五阴如幻。痛痒、思想、生死、识作是语,字六衰五阴。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语得无恐怖?
佛言:设使新学菩萨与恶师相得相随,或恐或怖;与善师相得相随,不恐不怖。
须菩提言:何所菩萨恶师者?当何以知之?
佛言:其人不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者,教人弃舍去远离菩萨心;反教学诸杂经,随杂经心喜乐;复教学余经若阿罗汉、辟支佛道法,教学是事,劝乃令讽诵;为说魔事、魔因行坏败菩萨;为种种说生死勤苦,言菩萨道不可得,是故菩萨恶师。
须菩提白佛言:何所菩萨善师?何行从知之?
佛言:其人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稍稍教人令学成教,语魔事,令觉知,令护魔,是故菩萨善师也。
须菩提白佛言:天中天,何因为菩萨?何故正字呼菩萨?
佛言:诸经法悉学悉晓,了知诸经法,尔故字为菩萨。
须菩提言:悉晓了知诸经法,尔故字菩萨。何以故复呼摩诃萨?
佛言:摩诃萨者,天上天下最尊,尔故字为摩诃萨。
舍利弗白佛言:我亦乐闻,何以故为摩诃萨?
佛语舍利弗:若乐闻者,佛当为若说之。摩诃萨者,悉自了见,悉了知十方天下人,十方所有悉晓了知,知人寿命,知有恶无恶、乐不乐、有志无志,悉晓了知,见为说法,如是无所著,尔故字为摩诃萨。
须菩提白佛言:请问摩诃萨者,何所字摩诃萨?设是菩萨心无有与等者,无有能逮心者,诸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心。佛心如是,心无所著,心无所出、无所入。设佛心无所出、无所入,为无所著心,尔故复为摩诃萨正上无有与等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菩萨心无所著?
须菩提言:心无所生,尔故无所著。
邠祁文陀弗白佛言:何因呼菩萨为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
佛说号如是,尔故为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
须菩提复白佛言,何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僧那僧涅?何从知菩萨摩诃萨为摩诃僧那僧涅?
佛言:菩萨摩诃萨心念如是:我当度不可计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洹,如是悉般泥洹,是法无不般泥洹一人也。何以故?本无故。譬如幻师于旷大处化作二大城,作化人满其中,悉断化人头。于须菩提意云何?宁有所中伤死者无?
须菩提言:无。
菩萨摩诃萨度不可计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洹,无不般泥洹一人也。菩萨闻是不恐不畏,不悉不舍去就余道,知是则为摩诃僧那僧涅。
须菩提白佛言:如我从佛闻,念其中事如是,不为摩诃僧那僧涅。何以故?作是为者,无有作萨芸若,无所供养。人无作者,为何等所人作摩诃僧那僧涅?色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
邠祁文陀弗谓须菩提:色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何谓?
须菩提言: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
邠祁文陀弗言:何谓色无著无缚无脱?何谓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
须菩提语邠祁文陀弗:色如幻,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如幻,无著无缚无脱;无有边,无著无缚无脱。譬如空无著无缚无脱,无所生,无著无缚无脱,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
须菩提白佛言:何因为摩诃衍三拔致?何所是摩诃衍?从何所当住衍中?何从出衍中?谁为成衍者?
佛语须菩提:摩诃衍、摩诃衍者,无有正也,不可得边幅。
须菩提问佛言:我欲知衍从何所出生?从三处出自致萨芸若中住,亦无有从中出生者,无有甫当来出者。何以故,天中天?
佛言:正使生已甫当来出者,假令有两法者不可得法。设不从得者,复从何法出?
须菩提白佛言:摩诃衍,于天上天下人中,正过上无有与等者。衍与空等,如空覆不可复计阿僧祇人,摩诃衍覆不可复计阿僧祇人,尔故呼摩诃衍。摩诃衍者,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亦不中边见,亦不于是闻见,亦无所见,亦不于三处见,字如是,天中天,尔故为摩诃衍。
佛言:善哉!须菩提,尔故为摩诃衍。
邠祁文陀弗白佛言:尊者须菩提,佛使说般若波罗蜜,及至说摩诃衍事为。
须菩提白佛言: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得无过,天中天?
佛言:若说般若波罗蜜不过也,适得其中。
须菩提言:菩萨亦不念彼间,亦不于是间念,亦不无中央念。色亦无有边,菩萨亦无有边。色与菩萨,不可逮,不可得。一切菩萨,不可得,不可逮,何所是菩萨般若波罗蜜?当何从说菩萨?都不可得见,亦不可知处。当从何所说般若波罗蜜?菩萨转复相呼菩萨?云何,天中天,想如字耳,何如为意?意无处处,意无形形,意本是形法。何等为色?色不可得见,亦无有身,是中何所有色者。痛痒、思想、生死、识,识不可得见,菩萨亦不可得见,菩萨识了不知处,处亦不可见。一切菩萨了无有处,了不可见,何所为菩萨般若波罗蜜?如是说菩萨,都不可得见,亦不可知处,处了无所有,当从何所法中说般若波罗蜜?尔故字为菩萨。
如是,如是,字想亦无,字亦无想,何所为意意?谁字意至本本意生?意是无形,何因是识?不可得持,至本亦无所持,何因有识?如是法形,形亦无有本;设无有本,法亦无谁作,亦无有本,本无有本,当何从说般若波罗蜜?亦无有异处,亦无有本,菩萨法亦无所得。有行菩萨,闻是不恐、不畏、不难,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法,当熟思惟如是,是时为不入色。何以故?色无所生为非色,设尔非色为无色,亦无有生,从其中无所得字为色,法中本无无。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视法思惟深入法,是时亦不入痛痒、思想、生死、识。何以故?识无所生为非识故,亦不出识中,亦不入识中,法中计了无所有。
舍利弗谓须菩提:我听须菩提所说法中事,如是菩萨无所出生。设菩萨无所出生者,菩萨如用何等故,谦苦行菩萨道?设用十方天下人故,何能忍是谦苦?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亦不使菩萨忍是谦苦也。行菩萨之道者,菩萨自念:我不录是谦苦行。何以故?菩萨心不当作是念言我忍谦苦心,未曾有念,是不当作是念。为用不可计阿僧祇人故,欲令安隐,念之如父,念之如母,念之如子,念之如身无异,常当慈念之,菩萨当作是持心,一切菩萨不见,亦不知处,如是内法、外法,当作是念,当作是行,菩萨作是行不为忍谦苦。舍利弗,设使如是所语,菩萨不见出生,菩萨为无所出生。
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无所出生,萨芸若亦无所出生。
须菩提言:如是萨芸若无所出生。
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如是所语,菩萨不见出生,菩萨为无所出生。
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无所出生,萨芸若亦无所出生。
须菩提言:如是萨芸若无所出生。
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萨芸若无所出生,悉逮得禅亦无所生。
须菩提言:如是悉逮得禅亦无所生。
舍利弗谓须菩提:是中菩萨无所生;菩萨为无所生,萨芸若亦无所生;萨芸若法为无所生,悉逮得禅具足亦无所生;悉逮得禅法亦无所生,是为无所逮得菩萨,为无所逮得萨芸若。
须菩提言:无所生法逮得无所生,亦无所生法逮得,亦无无无所生逮得。
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无无无所生逮得无所生法,是故无所生逮法。
须菩提言:设使无所生法生,复无无所生,是故无所生逮得。
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须菩提,无所生,无无所生,是故无所生,须菩提,无所生。
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所生,无所生乐闻。舍利弗,无所生乐,是故为乐。
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所生闻,是为闻。
舍利弗谓须菩提:闻是语。
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无所语,是为语无所语,是为乐无所乐,是故语,是故乐。
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于法中第一尊。何以故?如尊者须菩提,随所问则报。
须菩提谓舍利弗:佛弟子所说法,十方亦不知所化来,时随所问则解。何以故?十方法亦不知所生。
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从何所法中度菩萨?
须菩提言: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说是法时,若读时,菩萨信不疑。菩萨当知之,有随是法不增,不随是法不减。
舍利弗谓须菩提:随是法亦不增,不随是法亦不减,随法教一切人,随法者不失一切人,皆使得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一切人悉学法,其法续如故。
须菩提言:善哉!舍利弗,所解法,如舍利弗言无异。何以故?人身当谛念,当作是了知,人身若干种空,其念亦若干种空。当了知,是人身难了知,所念亦难了知。舍利弗,菩萨当作是学,当作是行。
难问品第二
尔时,释提桓因与四万天子相随俱来共会坐,四天王与天上二万天子相随来共会坐,梵迦夷天与万天子相随来共会坐,梵多会天与五千天子相随来共会坐。诸天子宿命有德,光明巍巍,持佛威神持佛力,诸天子光明彻照。
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贤者须菩提!是若干千万天子大会,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云何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住?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是若干千万天子乐者听我当说。
须菩提持佛威神,持佛力,广为诸天子说般若波罗蜜:何所天子未行菩萨道,其未行者,今皆当行。以得须陀洹道,不可复得菩萨道。何以故?闭塞生死道故。正使是辈行菩萨道者,我代其喜,我终不断功德法,我使欲取中正尊法,正欲使上佛。
佛言:善哉!须菩提,劝乐诸菩萨学乃尔。
须菩提白佛言:须菩提当报恩,不得不报恩。何以故?过去时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使诸弟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怛萨阿竭时亦在其中学,如是中法令自致作佛,用是故,当报佛恩。我亦复作是说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当复受菩萨法,我复劝乐。我皆受已,皆劝乐已,菩萨疾逮作佛。
须菩提言:拘翼,当所问者听所问,菩萨云何住般若波罗蜜中?持空法,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住。
拘翼,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色不当于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于中住,须陀洹不当于中住,斯陀含不当于中住,阿那含不当于中住,阿罗汉不当于中住,辟支佛不当于中住,佛不当于中住。
有色、无色不当于中住,有痛痒思想生死识、无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于中住,有须陀洹、无须陀洹不当于中住,有斯陀含、无斯陀含不当于中住,有阿那含、无阿那含不当于中住,有阿罗汉、无阿罗汉不当于中住,有辟支佛、无辟支佛不当于中住,有佛、无佛不当于中住。
色无无常不当于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无常不当于中住。
色若苦、若乐不当于中住,色若好、若丑不当于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若苦、若乐不当于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若好、若丑不当于中住。
色我所、非我所不当于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非我所不当于中住。
须陀洹道不动成就不当于中住,须陀洹道成已不当于中住。何以故?须陀洹道七死七生便度去,是故须陀洹道不当于中住。
斯陀含道不动成就不当于中住,斯陀含道成已不当于中住。何以故?斯陀含道一死一生便度去,是故斯陀含道不当于中住。
阿那含道不动成就不当于中住,阿那含道成已不当于中住。何以故?阿那含道成已,便于天上般泥洹,是故阿那含道不当于中住。
阿罗汉道不动成就不当于中住,阿罗汉道成已不当于中住。何以故?阿罗汉道成已,便尽是间无处所,于泥洹中般泥洹,是故阿罗汉道不当于中住。
辟支佛道不动成就不当于中住。何以故?辟支佛道成已,过阿罗汉道不能及佛道,便中道般泥洹,是故辟支佛道不当于中住。
佛道不当于中住。何以故?用不可计阿僧祇人故。作功德以不可计阿僧祇人,我皆当令般泥洹正于佛中住,是故佛道不当于中住。
舍利弗心念言:佛当云何住?
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问舍利弗言:云何佛在何所在?
舍利弗谓须菩提:佛无所住。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心无所住止,不在动处止,亦无动处止。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菩萨当作是学,如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住亦不可住,当作是住,学无所住。
是时,诸天子心中作是念:诸阅叉辈尚可知所念,阅叉若大若小所语悉可了知,尊者须菩提所语了不可知。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谓诸天子言:是语难了,亦不可闻,亦不可知。
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是语当解!今尊者须菩提深入深知。
须菩提复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语诸天子言:已得须陀洹道证,若于中住,不乐因出去;已得斯陀含道证,若于中住,不乐因去;以得阿那含道证,若于中住,不乐因去;已得阿罗汉道证,若于中住,不乐因去;已得辟支佛道证,若于中住,不乐因去;以得佛道证,若于中住,不乐因去。
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尊者须菩提所说乃尔,当复于何所更索法师如须菩提言者?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语诸天子言:法师如幻,欲从我闻法,亦无所闻,亦不作证。
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云何法作是?闻人如是?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语诸天子言:幻如人,人如幻乎!我呼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悉如幻,正使佛道,我呼亦如幻。
诸天子语须菩提:乃至佛道亦复呼如幻?
须菩提言:乃至泥洹亦复如幻。
诸天子问须菩提:乃至泥洹,泥洹及泥洹亦复如幻?
须菩提语诸天子:设复有法出于泥洹,亦复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赐如空无所有。
舍利弗、邠祁文陀罗弗、摩呵拘私、摩呵迦旃延问须菩提:何等为般若波罗蜜相?从何等法中出?
须菩提报言:从是法中出阿惟越致菩萨,是为般若波罗蜜相。如是诸弟子闻法,悉具足疾成阿罗汉。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中说相如是,从法中无所出。何以故?法中无所有、无所闻、无所得。如法比丘,无所闻法,无所得法,从是法中无所受。
释提桓因心念言:尊者须菩提所说为雨法宝,我宁可作华,持散尊者须菩提上。释提桓因则化作华散须菩提上。
须菩提心则了知,言:是华不出忉利天上,我曾见是华。是华所出生散我上者,化作耳,化成耳!此华化华,亦不从树出,释提桓因所作华,用散我上者,从心树出,不从树生也。
释提桓因谓须菩提言:此华无所从出生,尊者须菩提,不从心树出。
须菩提言:拘翼说言,是华无所从出生,亦不从心树出,为非华。
释提桓因言:尊者须菩提深知说,不增不减作是说法。如尊者须菩提教也,菩萨当作是学。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拘翼,是语无有异,菩萨当作是学入法中。菩萨作是学者,为不学须陀洹、斯陀含、陀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为学佛道,为学萨芸若道;作是学者,为学不可计阿僧祇经卷,不生色学,不生痛痒、思想、生死、识学,不学受余法,亦不学受,亦不学失,不学失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
舍利弗谓须菩提:学是学,亦不受,亦不失,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
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作是学,亦不受,亦不失,学是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
释提桓因问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云何行?
舍利弗言:当问尊者须菩提。
释提桓因问尊者须菩提:持何威神恩当学知?
须菩提言:持佛威神恩当学知。拘翼,所问般若波罗蜜菩萨云何行?亦不可从色中行,亦不可离色行,亦不可从痛痒、思想、生死、识中行,亦不可离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非痛痒、思想、生死、识,般若波罗蜜亦不离痛痒、思想、生死、识。
释提桓因言:摩诃波罗蜜,无有边,无有底波罗蜜云何?
须菩提言:拘翼,摩诃波罗蜜,无有边波罗蜜,无有底波罗蜜。摩诃波罗蜜了不可得,无有边波罗蜜了不可见,无有底波罗蜜了不可得底。人无底,复无无底,无底复无无底;波罗蜜等无底,复无无底,波罗蜜无底复无无底,亦无有中边,亦无有本端,了不可量,了不可逮知。拘翼,从法中底、波罗蜜底无底复无无底。复次,拘翼,法无底复无端,底无有中边,无有尽时,底索无底,复无无底波罗蜜。
释提桓因言:云何,尊者须菩提,何以故人无底、波罗蜜无底?
须菩提谓释提桓因:是事都卢不可计,正使计倍复倍,人无底,波罗蜜无底。
释提桓因言:何缘尔人无底、波罗蜜无底?
须菩提言:于拘翼意云何?何所法中作是教人本所生?
释提桓因言:无有法作是教者,亦无法作是教住置。设使有出者但字耳,设有住止者但字耳,但以字字著言耳;有所住止处但字耳,了无所有,但以字字著言耳。人复人所,本末空无所有。
须菩提言:于拘翼意云何?人可得见不?
释提桓因言:人不可得见。
须菩提言:拘翼,何所有作意者?何所人底?正使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寿如恒边沙劫尽度人,人展转自相度,其所生者,宁有断绝时不?
释提桓因言:无有断绝时。何以故?人无有尽时。
须菩提言:人无有底,般若波罗蜜无底,菩萨学当作是了,当作是知,行般若波罗蜜法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