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十卷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3 08:59

第十卷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比丘房舍中敷草若树叶。去时不自举不使举。波夜提。颇有不自举不使举不犯耶。答有。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房中敷不自举不使举。突吉罗。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至比丘房中亦如是。比丘尼寺房中亦如是。外道房中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知僧寺中先有比丘。往到彼逼坐令恼。波夜提。颇有比丘逼坐不犯耶。答有。逼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突吉罗。本犯戒等恼性住比丘。突吉罗。非人出家逼恼性住比丘。突吉罗。性住比丘逼恼非人等出家。突吉罗。比丘比丘尼寺中逼恼比丘比丘尼。突吉罗。除如来弟子僧房舍内。余寺内逼恼。突吉罗。私房逼恼。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比丘嗔恚。寺内自挽出使人挽出。波夜提。颇有自挽出使人挽出不犯耶。答有。谓挽出非人作比丘乃至污染比丘尼。突吉罗。乃至污染比丘尼比丘挽出性住比丘。突吉罗。狂心散乱心聋盲喑哑挽出比丘。突吉罗。性住比丘挽出彼人。波夜提。挽出恶比丘衣钵。突吉罗。比丘尼僧中挽出比丘比丘尼。突吉罗。除如来弟子寺舍。余寺舍中挽出。突吉罗。

比丘有虫水浇草土瞿摩耶。波夜提。土草中有虫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比丘僧重阁上尖脚床上坐卧。波夜提。颇有比丘坐尖脚床上不犯耶。答有。谓非人出家乃至污染比丘尼人坐卧。突吉罗。学戒人坐卧。波夜提。聋盲喑哑。突吉罗。颇有比丘坐卧尖脚床不犯耶。答有。痴狂散乱心重病不犯。自重阁上坐尖脚床。突吉罗。阁下坐尖脚床不犯。除如来寺舍。余寺舍坐尖脚床。突吉罗。

问颇有比丘过二三覆不犯耶。答有。谓用草覆板覆不犯。

问如佛所说。僧不差教诫比丘尼。波夜提。颇有不差教诫不犯耶。答有。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不差教诫。突吉罗。僧不差教诫本犯戒比丘尼乃至污染比丘尼人。突吉罗。学戒人僧不差教诫。波夜提。聋盲喑哑教诫。突吉罗。僧不差教诫聋盲喑哑比丘尼。突吉罗。教诫狂痴乃至重病比丘尼。突吉罗。非人出家比丘教诫比丘尼。突吉罗。教诫非人出家比丘尼。突吉罗。非人者。如前说。

若比丘尼边地人比丘中国人。教诫不解。突吉罗。比丘边地。人比丘尼中国人。教诫不解。突吉罗。遣使手印教戒。突吉罗。日没教诫广说亦如是。有五德成就。应差教诫。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言。诸比丘为利养故。教诫比丘尼。波夜提。颇有比丘作是语不犯耶。答有。谓语非人出家作比丘语性住比丘。突吉罗。语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突吉罗。彼语性住比丘。亦突吉罗。语聋盲喑哑。突吉罗。彼语性住比丘亦如是。语痴狂乃至重病。突吉罗。彼语性住比丘不犯。学戒语波夜提。中国人语边地人。边地人语中国人不解。突吉罗。遣使手印。突吉罗。受法语不受法。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波夜提。颇有为作不犯耶。答有。谓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为作衣。突吉罗。为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作衣。突吉罗。比丘聋哑比丘尼聋哑亦如是。狂痴乃至重病为作衣。不犯。学戒人为作衣。波夜提。非人出家为非亲里比丘尼作衣。突吉罗。为非人出家比丘尼作衣。突吉罗。非人者。如前说。受法比丘为不受法比丘尼作衣。突吉罗。相违亦如是。与衣戒亦如是广说。

问如佛所说。若有比丘共比丘尼道行。除因缘。波夜提。颇有比丘共道行不犯耶。答有。非人出家作比丘共道行。突吉罗。共非人比丘尼亦如是。非人者。如前说。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共道行。突吉罗。共本犯戒比丘尼乃至污染比丘尼人共道行。突吉罗。共狂痴乃至重病比丘尼共道行。突吉罗。比丘狂痴乃至重病共行。不犯。比丘聋盲喑哑。共道行。突吉罗。比丘尼聋盲亦如是。受法比丘共不受法比丘尼共道行。突吉罗。相违亦如是。学戒人共道行。波夜提。共黄门比丘尼道行。突吉罗。乘船戒亦如是。应广说。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共女人屏处坐。犯波夜提。颇有共坐不犯波夜提耶。答有。谓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突吉罗。比丘狂痴乃至重病共屏处坐。不犯。聋盲喑哑及非人等出家共屏处坐。突吉罗。非人者。如前说。共天女坐。突吉罗。乃至富单那女坐亦如是。共黄门二根童女屏处坐。突吉罗。比丘共聋盲喑哑乃至狂痴重病屏处坐。皆突吉罗。学戒共女人屏处坐。波夜提。共比丘尼屏处坐戒亦如是。除童女。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比丘尼赞叹得食。波夜提。颇有比丘得赞叹食不犯耶。答有。谓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得食食。突吉罗。比丘狂痴乃至重病得食食。不犯聋盲人得食食。突吉罗。学戒人得食食。波夜提。非人出家得食食。突吉罗。非人出家作比丘尼比丘于彼得食食。突吉罗。知为他作得食食。突吉罗。不知不犯。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所赞叹得食食。突吉罗。受法不受法展转。亦突吉罗。遣使手印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比丘处处食。除因缘。波夜提。颇有比丘二处受请不犯波夜提耶。答有。若比丘先受无衣请食。后受有衣请食。不犯二处。有衣食受请食。不犯。一得衣一觅衣。受请食不犯。语比丘言。就此食。当为汝觅衣食食。不犯。语比丘此间食余处随意食食。不犯。除五种食随意食余食。不犯。

问颇有比丘二处受无衣食不犯耶。答有。谓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受二请。突吉罗。聋盲喑哑乃至非人出家受一请。突吉罗。狂痴乃至重病。不犯。

问如佛所说。一宿处无病比丘听一食过一食。波夜提。颇有比丘过一食不犯耶。答有。谓非人宿处无病再食。不犯。非人者。如前说。比丘作宿处过一食。不犯。余沙门婆罗门食处过一食。突吉罗。亲里食处再食。不犯。黄门二根乃至聋盲喑哑食处再食。突吉罗。痴狂乃至重病再食。不犯。学戒再食。波夜提。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入白衣舍乞食。诸信向婆罗门居士自恣与众多饼食。比丘应取二三钵。过取波夜提。颇有过取不犯耶。答有。谓天龙夜叉外道家过取。突吉罗。在彼坐食不犯。取二三钵已更乞。突吉罗。受法比丘到不受法比丘檀越家。取过二三钵。突吉罗。相违亦如是。乃至非人出家亦如是。本犯戒四人等亦如是。聋盲等亦如是。学戒人过取。波夜提。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食已自恣。不受残食法更食。波夜提。颇有比丘更食不犯耶。答有。谓病食不足酥蜜亦如是食不净食已自恣。受残食法不成受食者。波夜提。不净食者。谓五正食。

问颇有比丘食已自恣。更受残食法食中数数自恣。不犯波夜提耶。答有。谓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突吉罗。学戒人食中数数自恣食。波夜提。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别众食。波夜提。颇有比丘别众食。不犯波夜提耶。答有。谓六种因缘。一一因缘食者不犯。除五正食。食余食不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非时食。波夜提。颇有比丘非时食不犯耶。答有。三方用阎浮提时食。不犯。

问弗于逮俱耶尼宿食得食不。答不得食。郁单越宿食得食不。答得食。

问几种宿食比丘不得食。答三种。谓僧比丘学戒。四种宿食得食。谓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比丘尼亦如是。

问若钵极腻用瞿摩耶土屑。极用意三洗腻故。不去得食不。答得食。何以故。非食腻故。

问若比丘捉酥油瓶应弃。不得食不。答或得或不得。二种人有惭无惭。无惭者。捉得食。有惭者。误捉得食。若比丘取食欲与沙弥。沙弥与比丘得食不。答得食。沙弥不与得索不。答不得索。比丘举沙弥食与沙弥。沙弥与比丘。得食不。答得食。碱水应受不。答更着盐应受。不着不须受。浊水见面不须受。不见面应受。受法学戒人与不受法比丘食。得食不。答不得食。不受法学戒得与受法比丘食不。答不得食。不受法比丘与受法比丘食得食不。答不得。相违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无病索美食。波夜提。颇有比丘索美食不犯耶。答有。从亲里索。不犯。若比丘饮虫水随饮杀虫随得尔所波夜提。

问颇有比丘食家中坐食犯边罪耶。答有。食欲食。犯波罗夷。

问颇有比丘知食家中强坐。不犯波夜提耶。答有。天龙家坐。突吉罗。乃至富单那等家中亦如是。童女黄门二根坏根。皆突吉罗。三种人不犯。聋盲等五种人及非人出家亦如是。立亦如是。除请食。不犯。

如佛所说。若比丘裸形外道女自手与食。波夜提。颇有自手与食不犯耶。答有。与宿食。犯突吉罗。使他与。突吉罗。欲教化与不犯与亲里。突吉罗。放地与。突吉罗。作分已着地语言随意食。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往看军。波夜提。颇有比丘观军不犯耶。答有。若捉得多贼比丘为厌故往看。不犯。看天龙乃至富单那军。突吉罗。过再宿或看斗战戒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嗔恚打比丘。波夜提。颇有比丘打不犯耶。答有。打本犯戒等四种人聋盲等。突吉罗。彼打性住比丘亦如是。打天龙亦如是。天龙等出家打比丘亦如是。性住比丘打彼比丘亦如是。颇有比丘打比丘得百千罪耶。答有。若比丘大众中嗔恚手把沙豆等掷诸比丘。随所著随得尔所波夜提。不著者。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知粗罪覆藏。波夜提。颇有覆藏不犯耶。答有。覆藏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粗罪。突吉罗。彼五种人覆藏比丘粗罪亦如是。学戒人覆藏粗罪。波夜提。覆藏非人出家粗罪聋盲等粗罪。突吉罗。彼覆藏比丘粗罪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语比丘汝来当与汝多美食。彼作是言。汝去。是事应广说。颇有比丘作是语不犯波夜提耶。答有。遣本犯戒等五种人非人出家等遣还突吉罗。彼等遣还亦如是。聋盲等亦如是。中国人遣边地人。边地人遣中国人亦如是。遣使手印亦如是。及余沙门婆罗门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无病露地然火。波夜提。颇有比丘露地然火不犯耶。答有。本犯戒人乃至污染比丘尼。突吉罗。非人等出家然火。突吉罗。三种人等然火。不犯。聋盲等然火。突吉罗。中国人为边地人。边地人为中国人然火。突吉罗。遣使手印然火。突吉罗。烧酥油石蜜等。突吉罗。诸贼天龙乃至富单那等使然火。不犯。为众僧为性住比丘然火。不犯。

问如佛所说。比丘共未受具戒人过二夜宿。波夜提。颇有比丘过二夜宿不犯耶。答有。共黄门二根过二夜宿。突吉罗。共化人过二夜宿。突吉罗。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人。共未受具戒人宿过二夜。突吉罗。比丘聋盲喑哑共未受具戒人宿过二夜。突吉罗。非人出家作比丘性住比丘共宿过二夜。突吉罗。相违亦如是。非人如前说。学戒人共未受具戒人宿过二夜。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如法僧事与欲竟。后言不与。波夜提。颇有与已后言不与不犯耶。答有。受法比丘与不受法比丘欲已。后言不与。突吉罗。相违亦如是。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聋盲喑哑及非人出家等。作比丘与欲已。后言不与。皆突吉罗。学戒人与欲已。后言不与。波夜提。

若比丘于摈比丘边出罪共法食。波夜提。于狂痴乃至重病比丘所出罪。突吉罗。

若有沙弥作是语。我知如来法。是事应广说诸比丘与作灭羯磨。后沙弥忏悔已。应舍不。答应舍。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得新衣。应三种坏色。不坏色。波夜提。颇有比丘不坏色不犯耶。答有。谓不净衣。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自取宝。波夜提。颇有比丘自取宝犯僧伽婆尸沙耶。答有。谓取女宝似女宝。犯僧伽婆尸沙。盗心取。波罗夷。取轮宝摩尼宝。突吉罗。捉象宝马宝不犯。非人金银坐卧具得坐卧。器得用食。

问如佛所说。半月应浴。半月内浴。波夜提。颇有比丘减半月内浴。不犯耶。答有若被雨所渍因缘等。不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故夺畜生命。波夜提。颇有故夺畜生命。不犯耶。答有。狂痴乃至重病。不犯。本犯戒人。乃至非人出家故夺畜生命。突吉罗。学戒人故夺命。波夜提。沙弥故夺命。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故令他比丘疑悔。波夜提。颇有比丘故令他疑悔。不犯耶。答有。除受具足戒以余事令疑悔。突吉罗。本犯戒人令性住比丘疑悔。突吉罗。乃至遣使手印。突吉罗。中国人令边地人。边地人令中国人疑悔。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指挃。波夜提。颇有比丘指挃不犯耶。答有。若比丘身根坏挃。突吉罗。以水渧身根。突吉罗。俱身根坏挃。突吉罗。挃未受具戒人。突吉罗。本犯戒等挃比丘。突吉罗。相违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水中戏。波夜提。颇有比丘水中戏不犯耶。答有。本犯戒人乃至非人等出家水中戏。突吉罗。除水余事戏。突吉罗。学戒人戏。波夜提。戏有五种。戏笑乐掉没。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共女人宿。夜波提。云何女人。答身可捉者共天女宿突吉罗。龙女畜生女等共宿。突吉罗。若比丘草林树林竹林树孔中共女人宿。突吉罗。学戒人共女人宿。波夜提。本犯戒人共女人宿。突吉罗。天女紧那罗女鬼女等共宿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恐怖比丘。波夜提。颇有比丘恐怖比丘不犯耶。答有。恐怖非人出家比丘。突吉罗。非人出家恐怖比丘。突吉罗。中国人怖边地人边地人怖中国人。突吉罗。遣使手印怖。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藏比丘衣钵等。波夜提。颇有比丘藏衣钵等物不犯耶。答有。藏非人出家衣钵等物。突吉罗。相违亦如是。遣使手印藏亦如是。藏尼萨耆衣钵。突吉罗。藏痴狂乃至重病人衣钵等物。突吉罗。受法比丘藏不受法比丘衣钵等物。突吉罗。藏诸余沙门婆罗门衣物等。突吉罗。

受法比丘与不受法比丘衣已不语辄用。突吉罗。相违亦如是。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非人。乃至富单那等出家与衣已不语辄用。突吉罗。学戒与比丘衣已辄用。波夜提。性住比丘与彼衣已不语辄用。突吉罗。

问几种人受持衣。答五种人净施七种人。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以无根僧残罪谤比丘。波夜提。颇有谤不犯耶。答有。谤非人出家非人出家谤比丘。皆突吉罗。学戒人谤。波夜提。谤学戒人。突吉罗。谤痴狂乃至中国人。中国人谤边地人。边地人谤中国人。皆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无男子共女人道行。波夜提。颇有比丘共女人道行不犯耶。答有。共化女道行。突吉罗。天女乃至富单那女共道行。突吉罗。非人等出家共女人道行。突吉罗。非人者如前说。本犯戒乃至聋盲喑哑等共女人道行。突吉罗。共童女黄门三根道行。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共贼道行。波夜提。颇有共贼道行不犯耶。答有。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聋盲喑哑乃至非人等贼共道行。突吉罗。非人出家共贼道行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不满二十年人与受具戒。波夜提。颇有与不满二十年人受具戒不犯耶。答有。不满二十年作满想。与受具足戒共食共住。不犯。共彼人几时住。答乃至未决定时决定知已。应不令在比丘地。应更与受具戒。若不与受具戒经三布萨。若白四羯磨。是名贼住。应灭摈。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自手掘地使人掘。波夜提。掘何等地若不烧不坏地掘烧坏地。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过四月受请。波夜提。颇有过四月受不犯耶。答有。受四月请。四事中一一请已。于中索余。突吉罗。过四月已余事请索余事。波夜提。安居中请食更索食。突吉罗。病索不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是中应学。应广说。颇有比丘作是语不犯耶。答有。若使学非法不学。不犯。受法比丘使不受法比丘学五法不学。不犯。不受法比丘语受法比丘。学是法我不学。突吉罗。语非人出家。乃至中国语边地边地语中国。突吉罗。学戒人语。波夜提。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诸比丘斗诤默然屏处听。波夜提。颇有比丘屏处听不犯耶。答有。听比丘尼斗诤。突吉罗。乃至听沙弥尼斗诤亦如是。比丘尼亦如是。本犯戒乃至污染比丘尼听斗诤。突吉罗。学戒听。波夜提。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僧断事时默然起去。波夜提。颇有默然起去不犯耶。答有。若比丘未作白。起至大小行处还语已去。不犯。去时不舍闻处。不犯。

问如佛所说。若比丘不恭敬上座。波夜提。颇有比丘语上座。不犯波夜提耶。答有。若上座断事时中间说非法事。年少比丘说法于中语。不犯。相违亦如是。

问米苦酒澄清无腻非时得饮不。答不得饮。

问根浆华茎果浆非时得饮不。答得。得几时饮。乃至未舍自性得饮。过时不得饮。

问几处不白入聚落不犯耶。答三处。谓阿练若处。聚落中。神足空中。行不白入。不犯。伴不解性住比丘语不白入聚落。不犯。在地白空中入。不犯相违亦如是。界内界外白入。不犯。有比丘不白入。波夜提。不白非人出家入。不犯。乃至污染比丘尼及余沙门婆罗门等不白入。不犯。

问颇有比丘受请已食前食后不白去。至二三家。不犯耶。答有。若有衣食请去。不犯。非五种食。不犯。

问若比丘夜未晓未藏宝至城门。突吉罗。至四天王夜叉等城门。突吉罗。

若比丘说戒时。作是言。我始知是戒。不犯耶。答有。谓不共戒共戒者。波夜提。比丘尼亦如是。若比丘以角牙齿骨作针房。波夜提。颇有作不犯耶。为他作。突吉罗。他作与。不犯。

问颇有过修伽陀八指作床脚不犯波夜提耶。答有。若用牙摩尼作。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若众僧坐床卧床。自以兜罗絮缝着床解去。波夜提悔颇有不解去。不犯耶。答有。若以余物作突吉罗雨衣戒。覆疮衣戒。尼师檀戒。佛衣等量戒不净亦如是。

问波夜提竟。

问波罗提提舍尼事

白衣舍从三种人边受食。突吉罗。谓贼住人。本犯戒人。本不和合人。比丘在空中受食。比丘在界内从界外比丘尼边受食。不犯。从亲里受食。不犯。非亲里同意受。不犯。遣使手印受。不犯。

若比丘入白衣家乞食。比丘尼语居士言。与是比丘食比丘受食。突吉罗。为他受食。突吉罗。遣使手印受突吉罗。亲里不犯。

若怖畏阿练若处不病内受食。突吉罗。如佛所说比丘语居士言。此中有怖畏。居士问比丘言。此中有贼不。有者我当语王。比丘应言无。界外受。不犯。若道中食。不犯。比丘遮居士言。莫入。自入不犯。比丘若狂。不犯。

问颇有比丘学家中受食。不犯耶。答有。若先请若病。不犯。波罗提提舍尼竟。

毗尼摩得勒伽略说七千偈。一偈有三十二字。七千偈便有二十二万四千言。十卷成。

End

黄念祖:皆愿作佛 第十卷

皆愿作佛 第十卷黄念祖老居士【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本品是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十卷 第二十八章 圆通本根二 眼鼻舌身意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卷 第二十八章 圆通本根二 眼鼻舌身意内容提要:阿那律陀旋见循元。周利盘特迦反息循空。憍梵钵提还味旋知。毕陵伽婆蹉纯觉遗身。须菩提旋法归无。(观辉按:此章为何只说眼鼻舌身意五根,不说

观辉居士:第十卷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卷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内容提要:乌刍瑟摩谛观暖触流通无碍。持地菩萨持平心地离一切尘。月光童子谛观水性悟得通达。琉璃光法王子观风无依悟得菩提。虚空藏菩萨观空无边妙力圆明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卷

卷第十: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向大众说:诸佛子啊!在离垢焰藏香水海的东边,依次有香水海,名为变化微妙身香水海。在变化微妙身香水海中,有一个世界种,名为善布差别方世界种。再依次有香水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卷

景德传灯录 第十卷怀让禅师第三世下卷六十一人。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法嗣一十七人一十二人见录。湖南长沙景岑禅师。荆南白马昙照禅师。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邓州香严下堂义端禅师。赵州东院従谂禅师。池州灵鹫闲禅师。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十卷

五灯会元 第十卷◎青原下八世○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于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悭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卷○汾阳(善)昭禅师语录师太原俞氏子。剃发受具。杖策游方。所至少留。随机叩发。历参知识七十一员。后到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全体现。曰:师意如何?山曰:象王行处绝狐晨。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十卷

碧岩录 第十卷⊙碧岩录第九十一则垂示云:超情离见,去缚解粘,提起向上宗乘,扶竖正法眼藏,也须十万齐应八面玲珑,直到恁么田地,且道还有同得同证同死同生的么?试举看。举,盐官一日唤侍者:与我将犀牛扇子来。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小参三蒋山寺小参。师云。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万人众前显瞒顸。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三千里外纳败阙。直得尽乾坤大地无丝毫法可当情。静悄悄地绝淆讹。千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十卷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十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颂古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颂云利刃有蜜不须舐。蛊毒之家水莫尝。不舐不尝俱不犯。端然衣锦自还乡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卷

祖堂集 第十卷祖堂卷十玄沙玄沙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师讳师备,俗姓谢,福州闻县人也。咸通初上芙蓉山出家,于锺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戒,却归山门。凡所施为,必先于人。不惮风霜,岂倦寒暑。衣唯布纳,道在精专。语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十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卷重云晖禅师禅师名智晖、咸秦人、生高氏。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年二十、受满足戒。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而还洛京。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号温室院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后释前。或心濡者是总句。心调柔者别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五阿罗汉般涅槃心当言善耶无记耶。答当言无记。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阿罗汉已断不善法成就善法。或有便疑。若尔阿罗汉应住善心而般涅槃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三若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灭现观四心顷。法念住现在修即此未来修。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三若修空彼无愿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去来二世。及说无未来修者意。欲显有去来世亦有未来修故作斯论。修有四种。一得修。二习修。三对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八如说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罗少病节俭具净戒行。此二何差别。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饮食。若粗若妙随次第食无所简别。犹如良马随得而食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三诸有欲令此中通依得修习修作论者。彼说若修无常想者。谓无常想若现前若不现前。而修彼思惟无常想者。谓以无常想为所缘即是无常想。修时缘无常想义。若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二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无愿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八问曰何故欲界戒。不与心回转。答曰非其田非其器非其地。以非田非器非地故。复有说者。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离欲地。此中戒亦不与心回转。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地。彼中戒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四受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及苦心受时如实知。此一智谓世俗一切身受及苦心受唯有漏故。起世俗智则如实知受乐心受不苦不乐心受时此四智。谓法类世俗道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一有四念住。谓身受心法念住。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解释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有四念住。谓身念住。乃至法念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六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便入初静虑。次第乃至入灭尽定。时尊者阿难则问尊者阿泥律陀言。世尊今者已般涅槃耶。答言未也。但是入灭尽定耳。复问云何知耶。答言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二诸欲界命终生初静虑。若本住别解脱律仪。或不住别解脱律仪。有善身语表不失者。若住善心命终。彼舍善蕴五无记蕴二。有说。五得善蕴四无记蕴二。即于彼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一诸有此见无施与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释契经中所说见趣令知断故。所以者何。于生死中起大执着引大无义。为大依取者莫如见趣。此等广说如智蕴五事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三后际分别见中十六有想论者。谓初四种依三见立。如说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即身。复有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异身。复有一类补特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二颇有一识识一切法。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智后次说识。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是经论旧法。如经说。长老摩诃拘郗罗。往长老舍利弗所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二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所缘缘法执所缘缘法无实体性。显所缘缘是实有法故作斯论。此中无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