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十卷 正法华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1 09:11

第十卷 正法华经

妙吼菩萨品第二十三

于是世尊能仁如来,即从眉顶大人之相演百千光,照于东方千八百万亿江河沙诸佛国土,靡不周遍,过是诸佛土有世界,名庄严照明,其土有佛,号离垢紫金宿华王如来至真等正觉,与无央数诸菩萨众眷属围绕宣布导化,能仁如来所演光明,遍照彼土。又其佛土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从过去佛殖众德本,供养无数百千兆垓诸佛正觉,每见诸佛咨受经典,逮成圣慧,以得尊重三昧,定法华三昧,施离垢三昧,乐宿王三昧,无著光三昧,慧印三昧,普晓诸音三昧,等集众德三昧,喜信净三昧,神足戏乐三昧,慧光三昧,严净王三昧,离垢光三昧,离垢藏三昧,无缘三昧,日转三昧,取要言之,普悉逮得亿百千垓江河沙数诸三昧定,其佛光明普遍周至照妙音菩萨,妙音菩萨蒙佛圣光,因诣佛所白世尊曰:我欲往诣至忍世界,见能仁佛稽首作礼,咨受经典及欲致敬文殊师利,药王菩萨,妙勇菩萨,宿王华菩萨,尊意行菩萨,净王菩萨,超药菩萨,咨讲经义受诸不及,令一切闻悉发道意,其佛告曰:往族姓子,虽到彼土,莫发异想而念其土懈废下贱,所以者何?又族姓子,彼忍世界,其大陆地黑山杂糅,众垢石沙秽恶充满,溪涧山谷不与凡同,其土佛身卑小丈六,诸菩萨身长七八尺。又卿本体高四万二千逾旬,而我现身八万四千逾旬,端正殊好色像第一,威曜殊妙相好颜容难可比喻,积百千德睹莫不欢。又卿往至见彼土人,慎莫心念起不可想,如来菩萨佛土不如,所以者何?佛土本空,众生罪福,现有不同。妙音菩萨复白佛言:承佛威神如来圣力,道德巍巍以自娱乐,往诣忍界,如来道慧清净之业,辄当如法无所违失,不敢起想。

于是时妙音菩萨心自念言,不起于坐,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到忍世界至灵鹫山,当在如来法座中间,化作八万四千亿众宝莲华,紫金茎白银叶,严饰净好光明巍巍,照诸会者,辄如所念即时办足。文殊师利问能仁佛,唯然世尊,今化现此八万四千众宝莲华,紫金茎白银叶,清净严好,此谁瑞应而现此变?佛告文殊,有菩萨名曰妙音,从紫金离垢宿华王佛土而来,与八万四千菩萨俱,进至此忍界,欲见吾身稽首咨问,欲得听闻正法华经,故先见瑞。文殊师利复问佛言,其人宿本积何功德造殊妙行,而今致此奇特洪勋,住何三昧本造立行,愿欲闻之,所行三昧神足变化,吾等闻之当受奉行,见诸菩萨颜貌色像,为何等类,举动进止何所饶益,甚哉世尊,唯现瑞应,使诸菩萨来至于此,众会欲见之。佛语文殊,卿当启白众宝如来,令现瑞应,使诸菩萨咸来至此各现身相,一切众会皆欲见之,文殊师利即受其教,辄启灭度众宝如来,寻现瑞应。

于时妙音菩萨而于本土忽然不现,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动诸佛土雨宝莲华,同时发作百千亿伎乐,诸来菩萨各自现形,其眼明好犹如绀色,颜貌充满如月盛明,体紫金光,无央数亿百千功德庄严其身,威神巍巍智慧光光,奇相众好文饰光颜,身力无极,其身处在七宝交络,于虚空中去地四丈九尺,与诸菩萨眷属围绕,到忍世界至灵鹫山,下宝交路,手执宝瑛其价百千,诣能仁佛稽首足下,以持贡上能仁如来。复白佛言,紫金离垢宿王华如来致问无量,起居轻利游步康强。又问,世尊说法如常乎?众生一切受者增进耶?蠲除狐疑顺法律不也?将无多怀淫怒痴行憎嫉饕餮不?能恭敬孝顺父母听受道法如法奉行不?随邪见爱惜财宝诸根不定,为降诸魔众官属乎?又诸众生,

听受灭度众宝如来所说法耶?今诸菩萨故来诣此,本土如来之所发遣,欲得奉见七宝塔寺灭度众宝如来,问讯启受圣体康宁说法如何,众生普受行如法不?众宝如来现住久如,我等故来,欲得睹见众宝如来形像所类,愿佛现之。时能仁佛语众宝如来,今妙音菩萨及诸眷属,欲见世尊圣体形像,众宝如来寻时赞曰:善哉善哉!族姓子,卿能故来见能仁佛,稽首咨受正法华经,及复欲睹文殊师利启诸不逮,时莲华首菩萨问佛,妙音菩萨往宿命时,积何德本,乃致斯变无极神圣。时能仁佛告莲华首菩萨曰: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号云雷音王如来至真等正觉,讲说经道六度无极菩萨法藏,天上天下靡不蒙安,时妙音菩萨,闻其所说欣然意解,鼓百千音乐娱乐其佛,八万四千众宝妙器,贡上至尊,如是精进供养如来万二千岁。又族姓子,妙音菩萨往宿命时,从云雷音王如来之世,修无上法种此功德,未曾懈废,传如来旨化诸愚冥,不识至真悉令信乐,欲知尔时妙音菩萨,今妙音菩萨是也。用彼世时布施宝器众伎乐音。又复供养无数诸佛,亿千佛所殖众德本修治众行,前世值遇亿百千垓江河沙等诸佛世尊。

今莲华首,为现妙音菩萨所行,不可限量变无数形,为诸众生宣布讲化正法华经,或现梵天形色貌而诱立之,或现天帝形或尊豪形,或将军形化导众兵,或息意天王转轮圣王诸散小王,尊者长者诸令长形,沙门梵志形像色貌,说正法华经,或现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形,宫人婇女长者夫人诸贫贱女形,男女大小而诱立之。说正法华经,或阿须伦形,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人非人形像色貌,而诱立之。说正法华经,或入地狱饿鬼畜生及诸八难,所在拥护而救济之,上中下士前后进退,随其形体男女之像,而开化之。说正法华经,或入中宫化皇后形,度众贵人,莲华首当知,妙音菩萨,将护忍界一切众生。又族姓子,妙音菩萨,以若干变无数方便,诱忍佛土演正法华经,神足威德未曾损耗而复增益也。圣慧道智亦复如是。又族姓子,妙音菩萨,光明功勋智慧巍巍,周旋十方随时开化,轮转无际皆使入律,上中下愿各令得所,逮游忍界,复至他方江河沙佛土,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又现声闻缘觉色像而开化,示本行所学,闻之[一/旦]然各成所志,不违本誓,若有众生,奉如来律,以佛色像,随其道律示现形貌,显授大道无上正真,欲导慕泥洹现已灭度,因而示仪开化道慧,妙音菩萨,势力圣智不可恻度,超绝巍巍功德若斯,无以为喻。于是莲华首菩萨前白佛言,妙音菩萨!积功累德堂堂乃尔,唯然世尊,住何三昧开化众生不可限量,能仁如来告莲华首菩萨曰:族姓子听!有三昧名现入众像,妙音菩萨,住斯定意利益开化,无限众生使入道议,佛说是妙音菩萨章句品时,其诸菩萨与妙音开士俱发来者,寻时皆逮现入众像三昧正定,其行殊胜,于是忍界超越菩萨,所修定意诸有限数,若有逮致现入众像三昧,便得总持,揽持三世无不蒙济,时妙音菩萨,供养能仁如来至真,具足奉事众宝如来塔寺舍利,欲还本土,前稽首能仁如来,自归而退,与众会别,动震诸国雨众莲华,同时和鼓百千亿垓雅颂伎乐,与八万四千诸菩萨众俱归本土,前稽首礼妙紫金离垢宿华王如来,以诣忍界导利众生。又睹众宝如来宝寺舍利,及文殊师利药王菩萨所逮精进无极道力,见妙勇菩萨,令是八万四千菩萨,皆得正行现入众像三昧,往到彼间俱共进行,四万二千天子,闻正法华经,皆悉逮得无所从生法忍,莲华首菩萨逮正法华定。

观世音普门品第二十四

于是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露右臂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所以名之光世音乎?义何所趣耶?佛告无尽意曰:此族姓子,若有众生,遭亿百千垓困厄患难苦毒无量,适闻光世音菩萨名者,辄得解脱无有众恼,故名光世音。若有持名执在心怀,设遇大火然其山野,烧百草木丛林屋宅,身堕火中,得闻光世音名,火即寻灭,若入大水

江河驶流心中恐怖,称光世音菩萨,一心自归,则威神护令不见溺,使出安隐。若入大海,百千亿垓众生豪贱,处海深渊无底之源,采致金银杂珠明月,如意宝珠水精琉璃,车磲马瑙珊瑚虎魄,载满船宝,假使风吹其船流堕黑山回波,若经鬼界值魔竭鱼,众中一人窃独心念,光世音菩萨功德威神,而称名号,皆得解脱一切众患,及其伴侣众得济渡,不遇诸魔邪鬼之厄,故名光世音。佛言:族姓子,若见怨贼欲来危害,即称光世音菩萨名号,而自归命,贼所持刀杖,寻段段坏手不得举,自然慈心,设族姓子,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诸鬼神,众邪逆魅欲来娆人,一心称呼光世音名,自然为伏不能妄犯,恶心不生不得邪观。若人犯罪若无有罪,若为恶人县官所录,缚束其身杻械在体,若枷锁之,闭在牢狱,拷治苦毒,一心自归,称光世音名号,疾得解脱,开狱门出无能拘制,故名光世音。佛言:如是族姓子,光世音境界,威神功德难可限量,光光若斯,故号光世音。佛告无尽意,假使族姓子,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逆盗贼怨害,执持兵杖刀刃矛戟,欲杀万民,一部贾客,独自经过在于其路,赍持重宝,导师恐怖心自念言,此间多贼,将无危我劫夺财宝,当设权计脱此众难,不见危害,谓众贾人不宜恐畏,等共一心俱同发声,称光世音菩萨威神,辄来拥护令无恐惧,普心自归便脱众难,不遇贼害,众贾人闻悉共受教,咸俱同声称光世音,身命自归愿脱此畏难,适称其名,贼便退却不敢触犯,众贾解脱永无恐怖,光世音菩萨,威德境界巍巍如是,故曰光世音。佛复告无尽意菩萨,若有学人,淫怒痴盛,稽首归命光世音菩萨,淫怒痴休,观于无常苦空非身,一心得定,若有女人,无有子姓,求男求女,归光世音,辄得男女,一心精进自归命者,世世端正颜貌无比,见莫不欢,所生子姓而有威相,众人所爱愿乐欲见,殖众德本不为罪业,其光世音威神功德,智慧境界巍巍如是,其闻名者,所至到处终不虚妄,不遇邪害,致得无上道德果实,常遇诸佛真人菩萨高德正士,不与逆人,无反复会,若闻名执持怀抱,功德无量不可称载,若有供养六十二亿江河沙诸菩萨等,是诸菩萨,皆使现在等行慈心。若族姓子女,尽其形寿,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一切所安,福宁多不?无尽意曰:多矣!世尊,不可限量,所以者何?是诸菩萨,无央数亿不可譬喻。佛言:虽供养此无限菩萨,不如一归光世音稽首作礼执持名号福过于彼,况复供养?虽复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诸菩萨等执持名号,计此二福,亿百千劫不可尽极,终不相比,是故名曰光世音。于是无尽意菩萨,前白佛言:光世音!以何因缘游忍世界?云何说法?何谓志愿?所行至法善权方便境界云何?佛言:族姓子,光世音菩萨所游世界,或现佛身而班宣法,或现菩萨形像色貌,说经开化,或现缘觉或现声闻,或现梵天帝像而说经道,或揵沓和像,欲度鬼神现鬼神像,欲度豪尊现豪尊像,或复示现大神妙天像,或转轮圣王化四域像,或殊特像,或复反足罗刹形像,或将军像,或现沙门梵志之像,或金刚神隐士独处仙人僮儒像。光世音菩萨,游诸佛土,而普示现若干种形,在所变化开度一切,是故族姓子,一切众生咸当供养光世音,其族姓子,所可周旋有恐惧者,令无所畏,已致无畏使普安隐,各自欣庆,故游忍界,于是无尽意菩萨,即解己身百千宝璎,以用贡上于光世音,惟愿正士,受此法供己身所有殊异宝璎,而不肯受,时无尽意复谓光世音,唯见愍念以时纳受,愿勿拒逆,时光世音心自计念,不用是宝,无尽意言,唯复垂愍诸天龙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人及非人,受其宝璎辄作两分,一分奉上能仁如来,一分供养众宝如来至真等正觉贡上宝寺,其族姓子,普为一切,以是之故,神足变化游忍世界,无所不济,于是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假使有人,闻光世音所行德本,终不虚妄,世世安隐至无极慧,其光世音,神足变化普至道门,所显威神而无穷极,佛说是普门道品,彼时会中八万四千人,至无等伦,寻发无上正真道意。

总持品第二十五

于是药王菩萨,即从座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若族姓子及族姓女,闻是正法华经典,受持怀抱书写经卷,获福如何?佛言:族姓

子女,受持是经,诵在怀抱书写经卷,福不可量无以为喻。若族姓子,供养八十亿百千垓江河沙诸如来众,若复受持怀抱书写,是正法华经讲说供养,何所福多?于意云何?宁当一心奉持经典,若以衣食供养诸佛,药王菩萨白佛言: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受正法华经典之要,执持书写一四句颂,讲说讽诵若复奉行,具足成就其福最多,胜于供养若干江沙诸佛世尊。佛言:甚哉!法之供养,最为第一,药王菩萨复白佛言,我当拥护如是等辈,诸族姓子及族姓女,受此经者斯法师等,以义宿卫长使无患,诵总持句。又寻咒曰:奇异所思,意念无意,永久所行,奉修寂然,澹泊志默,解脱济渡,平等无邪,安和普平,灭尽无尽,莫胜玄默,澹然总持,观察光耀,有所依倚,恃怙于内,究竟清净,无有坑坎,亦无高下,无有回旋,所周旋处,其目清净,等无所等,觉已越度,而察于法,合众无音,所说解明,而怀止足,尽除节限,宣畅音响,晓了众声,而了文字,无有穷尽,永无力势,无所思念。

药王菩萨白曰:唯然世尊,是总持句,六十二江河沙诸佛所说,假使有犯此咒言者,若复违毁此等法师,为失诸佛世尊道教,佛叹药王菩萨大士,善哉善哉!若族姓子说总持句为众生故,愍念拥护多所安隐。

于时妙勇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身亦为众生之故,欲令永安,若有奉持此经典者,授总持句,将护如此诸法师等,令无伺求得其便者,鬼神诸魅溷厕众鬼突鬼厌鬼饿鬼反足,虽欲来娆,无能得便,妙勇菩萨专心思惟,说此总持曰:晃耀大明炎光演晖顺来富章悦喜欣然住此立制永作无合无集。

是总持句,江河沙等诸佛所说,咸共劝助,若违如来如是比像诸法师教,还自危亡,时毗沙门天王前白佛言,我亦当演此总持句,加以慈心为众生故,拥护法师。

富有调戏无戏无量无富何富。

以是故,拥护诸法师等,百由旬内无敢犯触,宿卫将顺,诸族姓子,如是比像至学法师乃能受持,以是拥护常获吉利,时顺怨天王,在彼会坐,与诸香音亿百千垓鬼眷属围绕,往诣佛所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亦当宣此总持句。

无数有数曜黑持香凶咒大体于器顺述暴言至有。

唯然世尊,此总持句,四千二百亿诸佛所说,以此总持,拥护供养诸学经者,令无伺求得其便者,时有一魅,名有结缚,复名离结,复名施积,复名施华,复名施黑,复名被发,复名无著,复名持华,复名何所,复名取一切精,往诣佛所,鬼子母与诸子俱,异口同音前白佛言我等世尊,常当拥护如是比像诸法师等,加施吉祥,令无伺求得法师短,于时诸魅同共举声,宣此总持将顺法师。

于是于斯于尔于氏极甚无我无吾无身无所俱同,已兴已生已成而住而立亦住嗟叹亦非消头大疾无得加害。

是等之类是我眷属,令无所犯拥护法师,消除鬼神诸魅饿鬼溷神突鬼蛊道符咒痴狂颠鬼,化是像来,若鬼神形及非人像,二日三日若至四日,若常热病,若复夜卧,值恶梦者,若现男女大小诸像,我等拥护,令无伺求得其便者,于时诸魅,共于佛前说此颂曰:犯头破七分,犹如华菜剖,当致杀母罪,亦得害父殃,其有犯法师,皆当获此衅,世世不得安,不与诸佛会,破坏佛寺罪,斗乱圣众殃,如合众麻油,麻油聚一处,放火皆燋然,消尽无有余,其有犯法师,当获此罪殃,犹如称载峻,罪垢之所聚,其有犯法师,当获此重衅。

诸鬼神军头等,说此颂已前白佛言,我等咸护如是比像诸法师等,使常安隐除去怨敌,周匝宿卫令无伤害,若有行毒,毒为不行。时佛嗟叹诸魅所咒,善哉善哉!汝等乃欲护诸法师,若闻此经,宣持名号德不可量,何况具足随时持说书在经卷,若以供养华香幢幡盖杂香捣香,然灯悬缯,思夷合欢,青莲红莲,黄莲白莲,稍著油苏以用然灯,供养此经勤修不懈,百千亿倍福不可限,汝等当护如是比像精进学者。佛说是总持品时,六万八千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住世净复净王品第二十六

佛告族姓子,乃往过去无央数劫,不可思议长远难量,尔时有佛,号总水雷音宿华慧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世界曰照明严饰,劫曰爱见。又族姓子,于其佛世,有王名净复净,尔时其王有一正后,名曰离垢施,其后有二子,一名离垢藏,二名离垢目,又其二子皆得神足,轻举能飞智慧具足,功德备悉圣达巍巍,行菩萨业夙夜精进,未曾懈废,勤心专精六度无极,善权四等所济无限,悉遵通达三十有七道品之法,普畅道义,所周旋业,进逮离垢三昧定矣。度宿日光三昧,离垢显曜三昧,净庄严三昧,大威藏三昧,皆得通达,此三昧定而度无极,时佛集会与诸四辈释梵四天王诸天人民,班宣分别正法华经,时佛愍念一切众生,哀伤国土皆欲化之使入大道。又族姓子,其二太子往诣母所,叉手白言,惟愿屈意,见念加慈专精身心,欲往到佛奉见如来身,亦自欲稽首自归,所以者何?今日如来,为天上天下一切众生,广宣要典正法华经故,当奉觐听正法华,离垢施后告二太子,汝等父王,志存外邪信乐梵志,常怀瞋恨,以是之故,不可得往。时二太子同心叉手,复白其母,我等薄相,所生邪见无义之家,又我等身,本是法王子,当以经道化于浊俗反伪向真,尔乃佛子也。于是离垢施后告二太子,善哉行矣!汝真孝子,为其父母修大慈愍,各显神足睹之欣然心中开解,便听子等俱诣佛所稽首受业,时二太子辄受母教,其身踊住在虚空中,去地七仞,愍念其亲各现威变,在于虚空,二人俱时坐卧经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演大光明照曜远近,现身长大复还为小,从虚空下入于地中,若人入水从地踊出,处在虚空犹如履地,其二太子现若干变而显神足,以用开化于其父母。于时父王,睹其二子神足变化威德若斯,欣然踊跃善心生焉,躬身叉手向二子曰:汝等师主所受谁乎?时二太子自启父王,大王欲知我等师主,总水雷音宿华慧王如来至真,是我等师主,今现在游于宝树下处于法座,为四部众诸天人民,广演宣布正法华经,其佛世尊,是我师主也。王告二子,吾欲往诣卿等师主,奉觐亲受大圣正真无上言教,于时二子,从虚空下行至母所,自白其母,而叉手言,阿母威德,则化父王,以造立心无上正真,因成道教圣尊之业,惟垂愍念,听我诣佛出家为道得作沙门,时二太子为母说偈曰:唯母听我等,出家为沙门,如来甚难遇,曼时当精学,所云难得值,犹如灵瑞华,难遇复越彼,闲静不可得。

于时王后离垢施,以颂告曰:吾以听汝等,善哉子辄去,至圣甚难遭,我亦出家俱。

尔时二太子,叹是法颂报父母已,重复白父王及所生母,惟愿二亲,同时一心,俱往诣总水雷音宿华慧王佛所,屈意一时发见彼世尊稽首归命,所以者何?二亲当知佛兴难值,犹灵瑞华,亦如如意最上明珠,佛亦复然,不可再遇,是故我等来生此土,心念出家功德第一,由是之故,不宜有难,便可相许。报言:善哉!得出家学,弃捐爱欲舍其俗业,所以者何?若睹如来福庆无量,人命难得佛世难值,离于八难,得闲静难,犹死更生。父王皇后报太子言:诺!宜知是时。佛言:族姓子,尔时净复净王宫内,八万四千宫人婇女,宿命德本应得启受是正法华经典,本是道器,离垢目太子,宿命本修行积功累德,从来无限,离垢藏太子,无央数亿百千垓劫,往昔宿命曾以奉行,弃于众生一切恶趣三昧正定,何谓弃于众生一切恶趣三昧正定,其王正后二太子母离垢施者,晓十方佛一切道同诸佛要集,诸佛奥藏无极圣慧,以权方便现于女身耳。佛告族姓子,时净复净王,见二太子所见神足,化入如来至真之法,以得超越,展转相成多所度脱,一切盲冥咸入道明,便自发意,与其眷属四万二千,离垢施后与诸群党,随二太子中宫婇女群臣百官,一时和同往诣佛所,稽首足下退各就坐,从本常位,时佛见净复净王,与大眷属自投归命,因其本行观宿所缘,而为说法,应病与药各得开解,欣然踊跃善心生焉。更立国王,与其正后离垢施及二太子宫人婇女一切官属,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已作沙门,八万四千岁奉修道业,思惟观察是正

法华经典之要,讽诵奉行,如佛所教无所违失。

于是净复净王,遵奉勤修正法华经,与其眷属,竟八万四千岁,逮众德本严净三昧正定,适逮斯定,其身即时踊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住于虚空,遥白总水雷音宿华慧王如来至真,唯然世尊,其二子者则是圣师,化导吾家蒙其恩德,获现神足显扬变化,而缘是见所化神变,心得开解退俗入道,奉佛法训度众秽厄,顺从法律坚住无极,得奉如来启受经法,乃为至圣无盖善师,是二子者,示现子像生我家耳,皆是宿世明识本德,承佛仁慈,非是凡庶之可思论。佛告王曰:如是如是!大王,如大王所言,是二太子,宿殖德故,乃能示现,因欲开王及诸眷属一切众生。佛言:大王,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学是经典,所生之处周旋终始,易得善师显世尊教,得立无上正真之道,开化导示度脱一切,是为微妙无极之业,展转相教展转相成,得至圣谛无极之处,值佛道法王因遇善师,得见如来启受经法,由劝助恩,王今宁见此二太子,是诸族姓子,前世已曾供养奉事六十五亿百千兆垓江河沙等如来至真,而复授持是正法华经,愍伤众生没在邪冥九十六种不能自济,故开化之令住正见修行精进求佛大道。

于是佛语族姓子曰:其净复净王,于彼世时叹众功德,从虚空下即叉十指,前白其佛,唯佛宣布,如来至真本宿命时,行何功德?圣慧巍巍,眉间之相,演大晖曜照无限国,而目明好彻睹十方,其眉间相,白如珂雪,柔软细好,巍巍光泽平政无斜,无所不照,世尊面像充满如日,安住道目犹如月初,一切观之而无厌极。于时国王,说此颂曰:其殊异功勋,巨亿百千垓,虚空尚可喻,其慧不可限。

佛以颂答曰:前世行中正,加施人平等,故使眉间相,所照无有限,和视施灯慧,目明逾日月,其眼如月初,彻睹十方国。

时王嗟叹已叉手白佛,至未曾有,如来至真之教,弘慈无极,不可思议功德具足,敷演道义施设法禁,令无罪衅,长涂之难皆得无患,唯然世尊,如吾今日心不放逸,由得自在不随邪径,弃捐自大不从虚伪,亦无瞋恨,不兴恶心无益之业,我国多事,欲出家学不还中宫,重欲自归所有供养。佛言:大佳,时王即起稽首佛足,其王正后离垢施者,解身百千所著宝璎,以散佛上,佛之威神,化成七宝交露之帐,以为交露琦异妙帐,自然有床,布以无数琦异坐具,如来坐上,于时国王心自念言,至未曾有,天尊至德交露帐中,所见如来,甚大端正,威神巍巍光色第一,颜貌充满净好无比,愿令一切皆蒙此福。于时世尊告四部众,汝等宁见净复净王,一心叉手而住佛前,皆曰已见。佛言:比丘!是王于今是我学世现比丘像,于将来世当得作佛,名曰种帝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其佛土曰广普,劫曰超王,于时其佛,诸菩萨众不可称限,诸声闻众亦无央数,其佛世界,平等如掌,无有倾斜无沙砾石,得作佛时威神巍巍,广大无极光光如是,能仁如来告族姓子,欲知尔时净复净王发道意者,岂是异人,莫造此观,所以者何?则是今现莲华首菩萨是。欲知尔时离垢皇后者,今光照严饰菩萨是。常念诸菩萨愍伤众生故,生彼国开化度之。欲知尔时二太子者,则今药王菩萨超药菩萨身是。又族姓子,药王菩萨超药菩萨,功德巍巍无限若斯,在无央数亿百千垓诸如来所,殖众德本,是二正士道德备悉,不可思议。若有闻此二正士名执持怀抱,一切众人皆当礼敬,如是学士,天上世间皆归仰之。佛说是往古宿世本所行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净。

乐普贤品第二十七

于时普贤菩萨,过东方江河沙诸佛国土,诸菩萨来者,动诸佛国,雨众莲华,鼓亿百千垓伎乐,歌叹如来功德,承其开士其大神足无极变化,大菩萨身威神巍巍,圣旨玄妙普照十方,与诸天龙神揵陀罗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人及非人俱,各各将诸眷属,各显神足不可思议,至灵鹫山往诣佛所,稽首足下绕佛七匝,前白佛言,我从宝超威王如来佛土来,承今世尊演正法华经,故至忍界欲得听受,与诸菩萨无数百千,亦乐听

闻所宣道议,善哉世尊,唯加垂哀,以时颁宣正法华经,宁有女人,何所修行,得奉执经卷,佛时即告普贤菩萨,族姓子,女人有四事法,得是经卷,何谓为四?一曰常为诸佛所见建护,二曰积功累德不以懈废,三曰能分别化究畅众要诸所聚处,四曰普护众生发未发者,是为四,逮是经卷。

时普贤菩萨前白佛言:最后末俗五浊之世,若有比丘受是经典,长拥护之令得吉祥,除众[打-丁 王]横毒亦不行,令无伺求得其便者,有受是经,咸共宿卫,令魔波旬不能娆乱,及诸官属诸鬼神龙,沟边溷鬼蛊道符咒,令不得行躬身自往,常以一心拥护法师,常使安隐。若有比丘学此经典,坐起经行精进修业,象马车乘往到其所护此经典,与诸菩萨眷属围绕,俱当往诣法师比丘,受是经者,思惟行者,令不忘失正法华经一句之义,乘驾往诣此学士所,目自奉见,为是经举,见我欢喜普更勤学,当护法师逮得三昧,若复获致回转总持,又当逮成若干百千亿周旋总持,晓了一切诸音总持,惟愿世尊,若于最后余残末俗五浊之世,余五十岁中,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受是经典宣示同学,持书慕求为他人说,最后末俗余五十岁,若能受是正法华经,心存解义精进不废,致二十一日诸行稍备,已致诸行,二十一日勤心存于法,自现可敬巍巍之德,乘六通驰,与诸眷属大小相随,往诣法师劝助法师,二十一日专修此法,使心开解怀致总持,若使法师不化众生,若不劝助不能开化,非人得便,犹是法师不得拥护,不致安隐,是故学者常行精进,承佛威神宿卫法师,若有法师,持佛正法便勤精进,愿听总持,其辞咒曰:无我除我,因我方便,宾仁和除,甚柔软柔弱句见诸佛因诸总持行众诸说盖回转尽集会除众趣无央数,计诸句三世数等越有为举诸法晓众生音师子娱乐。

唯然世尊,是则名曰是总持句。若有菩萨,耳根听闻此总持句,入耳中者,即当知之。普贤菩萨之所建立,是正法华经若布天下,阎浮利内值是经者,心当思念,普贤菩萨威神所致,令我等辈致是经卷,普贤菩萨所行神化,令此众人致此妙典,斯等众生,无数佛所积众德本,如来至真手摩其头,若有书写执持在手,则奉佛身,敬爱道法敬书是经,书是经已欲解中义,于此寿终生忉利天,适生天上,八万四千天人王女,往就供养鼓琴歌颂,已作天子坐王女中,而相娱乐,若族姓子,但书是经功德如是,何况诵说思惟中义?是故世尊,一心勤修正法华经,书持经卷常当思惟一切不忘,当礼此人,用书写此经至德所致,而为千佛所见授臂,临寿终时面见千佛,游在吉安不堕恶趣,寿终之后生兜术天,适生天上,八万四千诸玉女众,往诣其所鼓诸伎乐,而歌颂德,在诸玉女以法相乐,是族姓子,书此经者功德如斯,何况诵说思惟其义?是故勤修书写宣传,正法华经,思惟奉行皆令具足,专精一心志未曾乱,千佛授臂,临寿终时,面见千佛不堕恶趣,于是寿终生兜术天,在弥勒佛所成菩萨身,三十二相庄严其体,亿千玉女眷属围绕,是故智者,常当勤修书是经典敷演思惟,唯然世尊,若有书此经卷思惟诵说,功祚无量不可称限,巍巍如是,是故智者书持是经,当得还致若干功德,吾以是故,建立是经,用五弘意勤念道法,流布天下阎浮利内。

于是能仁如来至真告普贤曰:善哉善哉!汝乃发心多所哀念,精进勤护将来菩萨,劝道于斯无思谊法,其心怀抱无极大哀,发心之顷摄无量行,各执经卷建立拥护,若有受持普贤菩萨宣其名者,则当知之见能仁佛,前已曾闻如是像法,供养奉事见能仁佛,班宣经道讲赞善哉,如来摩头,则当谓之是普贤也。佛之威神之所建立,佛以衣服而覆护之,受如来教,不乐俗业不喜调戏,合偶嘲呓不好歌舞,不游在外,不入屠杀养猪鸡鹜,不与女人无益从事,若闻是经,书写听受持讽诵说,乐如是像,自然之法思惟奉行,缘内精专自兴福力,一切众生若有睹见,靡不爱敬,若有比丘受持此经,不为淫怒愚痴所缚,不为贪嫉自大所系,不怀憍慢刚强自用强梁邪见,己利止足。若有法师普修至贤,最后末俗世余五十岁五浊之俗,若有比丘受持是经,当作是知思惟解念,是等族姓子,必至道场降伏魔宫,而转

法轮击于法鼓,吹大法螺演时法雨,于师子座而处法座,最后末俗世受持是经,功德如是。又是比丘不猗利养不贪衣钵,是等法师志性质直,而无谀谄不堕痴冥,其人现在自然如是。若有比丘受持是经,世世不忘所生聪明黠慧,未曾聋盲,现在获安无有众患,若毁此经诃学持者而复诽谤,其人现在身致癞病,见书是经非之不可而共调戏,所生之处其身缺漏,为火所烧常遇诤讼,鼻面生疱手足了戾,口目不政其身臭秽,体生疮痍,医药不治困苦难言,若说是经有闻见者,宣之不可增恶不喜,所说不诚言不真实,用是犯恶众罪之故,得殃无量在所不安。佛言:是故普贤,若见比丘受持是经,遥起远迎恭敬承事,如奉如来,今佛现在靡不归命,归彼法师如是无异,乃应佛教,佛说是乐普贤品时,如江河沙亿百千垓诸菩萨众,皆逮总持。

嘱累品第二十八

于是世尊能仁,从法座起,合诸菩萨如其色像示现神足,都举大会著其右掌,而赞叹曰:诸族姓子,佛从无数不可计会亿百千劫积累造行,乃成无上正真之道,得度无极,故取诸贤安措右掌,举手下之以为念识,当受斯经持讽诵读当为众会分别说之,令诸群生普得见闻。又族姓子,心无所著,勿得秘惜此正法华经,志无所畏,则施佛慧如来之慧自在之慧,则为无上无极法施,当学佛行,无得矜惜悭嫉爱重,宜广示现斯如来慧,当使通闻至于不至,往所不往,当勤听受此要经典,其不信者,当令信乐,当劝群生入于尊法,诸族姓子,能如是者,则知如来之所建立,时诸菩萨,为能仁世尊所见咨嗟,悉踊跃加敬倾身侧体,低头叉手稽首自归,向能仁佛同声启白,唯如世尊所敕,不敢违教,请奉行之,具足顺从如佛所宣,愿勿为虑,诸菩萨三启如是,所至到处,周旋十方颁宣圣旨。

尔时能仁正觉一切发遣,十方世界诸来世尊,各随便宜从其所安,时十方佛皆亦报曰:如来亦当从宜所安,诸如来正觉多宝世尊,七宝讲堂佛之塔庙,即复故处。又诸如来皆从所安,佛说是经时,十方无量异佛世界诸来大圣,坐佛树下处师子座,多宝如来及大士等,诸余学行现佛前者,不可计会无数无量,并从地中踊出菩萨,诸大声闻四部之众,诸天龙神阿须伦揵沓和,世间人民,闻佛所说莫不欢喜。

End

《法华》两喻漫谈

◎禅 悦髻珠喻髻珠喻,又作顶珠喻,髻珠,指转轮圣王发髻中的明珠。髻珠喻出自《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经中讲述了强力转轮圣王,想以威猛之力降伏其他小国家。而这些小国家的国王并不顺从他。转轮圣王便起兵前

《法华经》里的提婆达多

◎ 逾 陀提婆达多是佛陀的堂兄弟,为人机智聪明,富有才干。出家后,却一直怀有野心,至佛陀晚年,还做出了出佛身血与破僧的恶行。但在《法华经》中却有佛陀为提婆达多授记成佛的记载。有个阿私陀仙人,他四处游历

黄念祖:皆愿作佛 第十卷

皆愿作佛 第十卷黄念祖老居士【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本品是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妙法莲华经》被称为成佛的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十卷 第二十八章 圆通本根二 眼鼻舌身意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卷 第二十八章 圆通本根二 眼鼻舌身意内容提要:阿那律陀旋见循元。周利盘特迦反息循空。憍梵钵提还味旋知。毕陵伽婆蹉纯觉遗身。须菩提旋法归无。(观辉按:此章为何只说眼鼻舌身意五根,不说

观辉居士:第十卷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卷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内容提要:乌刍瑟摩谛观暖触流通无碍。持地菩萨持平心地离一切尘。月光童子谛观水性悟得通达。琉璃光法王子观风无依悟得菩提。虚空藏菩萨观空无边妙力圆明

吴言生:《法华经》与禅宗思想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 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该经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古印度,后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将它译成汉语,共7卷27品,后人增添为7卷28品。另有晋

吴言生:《法华经》与生活禅

《法华经》还深刻影响了禅的日用境。《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等,皆顺正法。云门曾以此勘验自恃甚高、自以为对《法华经》有很深悟解的陈操尚书,问他: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五 龙女成佛品---见宝塔品(下)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五 龙女成佛品---见宝塔品(下)宝塔出现至龙女成佛,为法华眼目所在;梵文合作一品。世有别行流通称法华简本者,如西晋译《萨昙分陀利经》是也。在秦译只得前分;北齐始补译中后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六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龙女以在家资格,显示即身成佛;法华妙旨得此有力之证明,宜乎学者皆思转入一乘矣。然后世不易遭遇法华,端赖法身大士现身提倡。于是药王菩萨以首座当机,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七 安住品---安乐行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七安住品---安乐行品此品为初心菩萨宣说《法华经》之楷模;因前品诸机,纷纷发愿劝持是经,而加持力薄者难收大效,不可不先求住心之道,以植其基也。重在安住四法,故名安住品。尔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三 舍利弗授记品---譬喻品(上)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三 舍利弗授记品---譬喻品(上)前品方便引入一乘之旨,舍利弗闻而顿悟;遂蒙授记;为法华会上选佛第一声。古译列《譬喻品》(晋名《应时品》)之首。然察其条理,应附前品之末。今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卷

卷第十: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向大众说:诸佛子啊!在离垢焰藏香水海的东边,依次有香水海,名为变化微妙身香水海。在变化微妙身香水海中,有一个世界种,名为善布差别方世界种。再依次有香水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八 大通如来品---化城喻品(上)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八 大通如来品---化城喻品(上)前举诸喻,普通根机皆可领会其旨矣。较钝者仍有疑惑,复须充量晓谕之;继此遂有化城之喻。然未譬喻之前,先说释尊及诸弟子学佛因缘之古史;而推源于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九 化城喻品---化城喻品(下)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九 化城喻品---化城喻品(下)己明释尊来历,则其所说之法,自然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极力宣扬一乘大教,钝根无此胜愿以接受之;累世广说三乘,无非俯就此辈机宜;故有化城之喻。

冯达庵:法华特论 自序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法华特论自序《妙法莲华经》流传中国,隋译比较完备,凡二十七品;文相显豁,都八万言。本论别出手眼,撷其精英,以三十品分配之。义理深奥,迥超余经之上。论列要旨,泰半须宗密法。否则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一 序品---同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一 序品---同序者,叙述本经之由绪也。有通序,有别序。前述当时说法处所, 与听众机类;后述大会发起因缘,与表演境界。义理同科者聚为一段,谓之品。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冯达庵:法华特论 发凡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发凡诸佛说经,有权有实,而以《妙法莲华》为应世正宗。宗旨深奥,非权机所能信解。古德喜谈实大乘者,每依般若玄义而疏释之;只涉藩篱,未穷究竟。文化与日俱进,岂宜故步自封?爰造此论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二 一乘法力品---法师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二 一乘法力品---法师品此文晋译药王如来品, 以开首详述如来古史也。秦隋二译缺之,惟说持经之功效;命曰法师品,约行者立名也。此品正明《法华经》为应身佛汇归之所;得其旨者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三车穷子之喻,皆接迂回之机;本品乃接径直之机,为法华正宗。世尊说此,所以迦叶等之不及;缘彼等只从声闻道得悟也。此中原含多喻,藉明一乘普度之旨;诸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七 迦叶等授记品---授记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七 迦叶等授记品---授记品迦叶等自述心得,信解三乘为权;一乘为实;可蒙授记矣。然或误认一乘必以三乘为阶梯;故佛特取雨泽日光为喻;明一切根机皆可直受一乘教法;不过钝者难契,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五 穷子喻品---信解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五穷子喻品---信解品开权显实,上根顿明;舍利弗及四众一部分,皆能欢喜接受。次焉者不免怀疑,世尊更说三车喻以晓之;中根乃得信解。迦叶等权示当机之位,特申穷子之喻;藉表转迷启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四 三车喻品---譬喻品(下)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四 三车喻品---譬喻品(下)钝根众生,迷于六尘,情识甚炽;非设三乘教法,广行警惕不可;此三车喻之所由也。情识己离,然后引入性海,令悟佛之知见;诸佛出世本怀,原来如是。舍利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二 开权品---方便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二开权品---方便品如来为宣扬一乘宗旨而应世;根机不相及,则曲垂方便,权说三乘教法以引之;所谓“为实施权”是也。今将开权显实,不可不揭出大权方便之用意,俾当机专心转向一乘;

法华探微--大通智胜佛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5],劫名大相

多宝佛为《法华经》增益法的本尊

多宝佛(梵音Prabhuta-ratna),又译作大宝佛、宝胜佛、多宝如来。此佛于《法华经》中出现,他在久远劫前已灭度,但是以愿力的缘故,化成全身舍利,为了证明《法华经》的真实妙义,而安住在多宝佛塔

王雷泉:“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

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王雷泉一、《法华经》中的如来使精神《法华经》说一乘佛法的根据,即度化一切生存在五浊恶世的众生,故在穷尽诸法实相的一乘圆理指引下,必须顺应时节因缘,方便说三乘法门,乃至从事一切

王雷泉:《法华经玄义》提要

《法华经玄义》提要王雷泉《法华经玄义》,又称《妙法莲华经玄义》、《法华玄义》,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讲述,门人灌顶笔录,与《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同称为天台三大部。智顗讲说《法华

王雷泉:《法华经文句》提要

《法华经文句》提要王雷泉《法华经文句》,略称《妙法莲华经文句》、《法华文句》,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于陈祯明元年(五八七)讲于金陵光宅寺,门人灌顶记录,至唐贞观三年(六二九),补治

王雷泉: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

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王雷泉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

洪修平:《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

《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天台宗依持的主要经典。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即莲花,莲华经是比喻经典的洁白美丽。此经原二十七品,后增为

杨曾文:《法华经》和中国佛教

《法华经》从晋代译出后立即在佛教界广泛流传,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介绍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一)古来对《法华经》的注释和对此经所谓宗、体的解释。在《法华经》译出后相继有不少注释著作问世。鸠摩

杨曾文:中国历史上的《法华经》及其在21世纪的意义

《法华经》是汉译早期大乘佛典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在北传佛教流传的国度发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仍受到广大佛教信徒敬奉。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可以预言,即使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21世纪,《法华经》

杨曾文:日莲心目中的《法华经》

在镰仓时代成立的佛教宗派中,日莲宗是最富有独特风格的宗派之一。日莲宗虽与天台宗一样奉《法华经》为基本经典,但对此经作出了新的解释,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妙法莲华经五字经题为核心的教义体系。日莲宗的创始

张秉全:读诵法华,是往生极乐之最佳助行。

读诵法华,是往生极乐之最佳助行。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纯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如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有的已破四十一品无明,证等觉菩萨高位,末后,普贤菩萨尚教彼等发十种大愿,修行此十愿

张秉全:法华经的妙旨是什么?

法华经的妙旨是什么?法华经妙旨是什么?就是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佛知见是什么?就是现前一念心之实性。亦名法性。此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变不迁,亘古常住。但无形

张秉全: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诸佛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无非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就是令一切众生,觉悟人人本具与佛相同的见闻觉知之性,(即是佛性)个个都能作佛。只因迷背不知,枉作众生,受

张秉全:迷时法华转,悟时转法华。

迷时法华转,悟时转法华。法华三昧,三昧中王,以其统摄一切三昧故也。何谓法华三昧,即观照诸法实相是也。如何观照?即于一切根身器界上体达唯心所现,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即是境,境即是心。观此心无心相,非在

张秉全:《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法华》尊经,纯圆独妙。七卷玄文,凡二十八品,前十四品为开权显实之文,后十四卷为开迹显本之文。全经处处穿插授记作佛之事。显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之殊胜。综括诸佛降灵原意,大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