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十五卷 摩诃僧祇律 - 乾隆大藏经
2025-07-19 13:15

第十五卷 摩诃僧祇律

佛在拘睒弥人间游行。尔时世尊初夜为诸声闻说法。说法已是诸比丘各各还住房。时六群比丘于余处谈话。经久乃还扣房户。房内人问言谁。答言我是六群比丘。欲此间宿房内比丘言。此房已满六群比丘复更软语。苦求与我少许。容一坐处。如是苦求不得。复至余房亦复不得。复到诸下座比丘宿处。若温室若禅坊若讲堂扣户。堂内比丘问谁。六群比丘言。我欲来此宿。堂内比丘言。此堂已满。六群比丘复重苦求不止。堂内比丘即为开户。得入房已趣纵横身床上而卧。或以手肘膝叉筑边人。又作是言。诸长老作一色去。作是语已即吹灯灭。更唤外伴比丘言。诸梵行人可来入。来入已。在前者膝头蹴在后者肘头筑。放气调戏。诸比丘作是念。谁能共此非威仪人共在一处。即持尼师坛出去。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待我从憍萨罗行还舍卫城时更白此事。当为诸比丘制戒。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先客比丘次得六群比丘房宿。夜闭户眠。时六群比丘协先嫌故。盗以滑埿涂户阃上。当行处着滑埿及塼石。此比丘夜出脚蹈滑处倒塼石上。作如是言。诸长老六群比丘杀我折我颈故。作如是事欲扰乱我。谁能共此住。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此是恶事。诸比丘白佛言。六群比丘非但此一恶事。世尊在憍萨罗国游行时。扰乱诸比丘。乃至各各持尼师坛出去。佛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知他先敷置。后来扰乱欲使他去。此是恶事。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知他比丘先敷置床褥。后来欲扰乱故敷置。作是念不乐者自当出去。作如是因缘不异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先敷者是初敷也。床褥者如前说。后来敷置者。欲扰乱使他出故。作如是因缘不异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住处少。一比丘当一柱间敷床褥尼师坛。覆上已向和上阿阇梨。或礼拜问讯或受诵去。后比丘来却先尼师坛。自敷尼师坛。坐已作细声呗。先住比丘来见已作是念。谁能断他法。即自持尼师坛去。是比丘波夜提罪。坐禅诵经病亦如是。若后来眠他床上。若是上座者应语言。长老不知世尊制戒耶。若眠比丘是下座者应呵责。汝不善知戒相。汝不知世尊制戒。云何后来眠他床上。若比丘在他处经行者。见先比丘来应当避去。若比丘夜眠时虽振动[穴/(爿*臬)]语。不作扰乱意无罪。扰乱比丘波夜提。比丘尼偷兰遮。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得越毗尼罪。俗人得越毗尼心悔。是故说。

佛住旷野精舍。有二比丘共住。上座阁下下座阁上。上座坐禅下座诵经。上座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入旷野聚落乞食。疾得速还。下座方去。上座食已澡钵举置常处。洗足结跏趺坐。下座晚得食乃还。还已上重阁上置钵常处。并作是言嘘极即纵身而坐。床脚下脱即伤上座头。头血流出。上座作如是言。杀我杀我。诸比丘闻声已即来聚集。问何故如是上座具说其事。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彼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问比丘。汝云何阁上敷尖脚床用力坐。从今日后不听阁上敷尖脚床坐。佛告诸比丘。依止旷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在阁屋上敷尖脚床。若坐若卧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阁者第二重。屋者如世尊所听。尖脚者如橛。床者有十四种如上说。若坐若卧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以埿土作地坚牢。若板作密若圆脚若边阁。阁下无人坐皆无罪。若疏作地尖脚卧床坐床。若坐若卧者波夜提。若反床而坐者。得越毗尼罪。若着横椅越毗尼罪。若一脚尖三脚圆波夜提。如是若二若三四脚尖波夜提。四脚圆无罪。是故说。

佛住旷野精舍。时营事比丘以虫水浇草埿。为世人所讥。沙门瞿昙无量方便。毁呰杀生赞叹离杀。而今沙门以虫水浇草埿。此是败坏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营事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此是恶事。正应为世人所嫌。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从今日后不听虫水浇草埿。佛告诸比丘。依止旷野精舍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知虫水浇草埿。若使人浇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虫者乃至微细有命。水者有十种如上说。草者茅芒等。埿者草埿[卄/告]埿象马屎埿牛屎埿等。浇者自浇使人浇。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知水有虫。方便浇一息一波夜提。随息多少一一波夜提。使人浇者。一方便语一波夜提。若更语疾疾浇。语语波夜提。若比丘营作房舍温室者须水。若池若河若井漉取满器。看无虫然后用。若故有虫者当重囊漉之谛观。若故有虫者乃至三重。若故有虫者当更作井如前谛观。若故有虫者当舍所营事至余处去。漉水法当交竖三杖缚上头。以漉囊系之以器承下。漉囊中恒停水数到着井中。虫生无常或先无今有。或今有后无。是故比丘日日谛观无虫便用。若比丘知虫水浇草浇埿。若自浇教人浇。得波夜提若用有虫水与和上阿阇梨洗浴。得波夜提若洗器水米[泳-永 (米*番)]一切浆苦酒。诸有虫者用浇草埿。得波夜提是故说。

佛住拘睒弥广说如上。尔时尊者阐陀劝化作房。时阐陀集覆屋具。草木竹等办已。往语覆屋师言。我众事已办。与我覆屋覆屋人言阿阇梨与我食直作价。尔时阐陀随其价直而断与之。时作人即往诣屋所。阐陀语作人此是覆屋具覆屋人言。覆屋有三种厚薄不同。欲作何等覆阐陀言。汝用问三种厚薄为现所有草尽当用覆覆屋人言。当有齐限。那得尽用。如是至三屋师复言一切世间皆有法限。如法限者世所称赞。阐陀言。但尽用覆。何须多言。师如其言尽用覆之。草多厚故系缚不禁。始得时雨悉皆断解。如华开敷竟夜被雨衣钵尽湿。阐陀清旦往到屋师所作如是言。汝云何为我覆屋。乃至如是。覆屋人言。何以故。阐陀言。竟夜被雨衣钵尽湿。覆屋人言。我先不语阿阇梨。覆屋有三种厚薄不同。乃至随语一切尽与阐陀言。汝当更为我覆覆屋人言。更与我食直作价。阐陀言。价直汝先已得。屋师言。先已得者先已作讫。若欲更作者价三倍于先。乃至阐陀自恃王力。强使更覆而不与直。阐陀复自绕其房苦言呵责。时有行人。屋师语言。诸人看是沙门释子恃王力势。强使我作而不与直行人即嫌。云何释子恃王势力。强使人作而不与价。甚为不可。自绕其屋犹如盘马伤杀生草。此败坏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具白世尊。佛言。呼阐陀来。即呼来已佛问阐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告阐陀。此是恶事。非法非律不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拘睒弥住者尽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作大房施户牖。经营齐再三覆。当于少草地中住。若过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作者若自作若使人作。大者过量。房者世尊所听。作户者通人出入处。牖者通明处。经营者教语指授。覆者有十种。若草若埿若板若石灰若阿槃头国。覆摩竭提国。拘睒弥国。山国。恭敬国覆。藏语国覆再三者。非五六极齐三。少草地者少生草处。波夜提者如上说。雇覆屋人断价时。当如实价不得高下。应语作人言汝若如是知覆。当与如是价若不如是知覆。不与如是价。如是要令分明。三处分已。比丘作是念。当作方便持草木竹往彼。彼若见我当疾好覆屋师见已好不好。得波夜提。如是作方便。欲使屋师见故。往礼拜和上阿阇梨。受经诵读。若经行若入聚落。屋师见我已当疾好覆。见已好不好。俱得波夜提如是一切作方便。得波夜提。若不作方便。往见已为好疾覆无罪。是故说。

种子及异语嫌责露地敷

内敷并牵出先敷置重阁

虫水作大房第二跋渠竟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长老比丘次第教诫比丘尼。时难陀优波难陀不得次第教诫。自相谓言。诸长老比丘悉次第教诫比丘尼。我等不得次第教诫。我等今当自先往教诫即作是念。我当依谁次第而去当依大目揵连次第而去。彼尊者有大神力。脱不可者或捉我等远掷他方世界。当依尊者大迦葉次第而去。彼尊者有大威德若不合理或能在大众中摧辱我等。尊者舍利弗柔软和雅。当依其次。作是念已即依其次。清旦着衣往诣比丘尼精舍。作如是言诸姊妹和集。我等来相教诫。时诸比丘尼即集众。彼难陀比丘多闻辩才善能说法。即为比丘尼众随宜说法。时尊者舍利弗教诫时到。着衣诣比丘尼门屋下住。闻说法声。时诸比丘尼遥见尊者舍利弗。以恭敬法故不起迎逆。时尊者舍利弗见是事已。即作是念。我今为不断法故。即还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问舍利弗。汝已教诫比丘尼耶。答言。不教诫世尊。佛言何故。舍利弗以上因缘具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即呼来已。佛问难陀优波难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汝云何僧不差而教诫比丘尼。此非法非律不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僧不差而教诫比丘尼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不差者僧不作羯磨名不差。十二事不成就者不名为差。众不成就。白不成就。作羯磨不成就亦名不差。教诫者若阿毗昙若毗尼。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僧不差。教诫比丘尼者。波夜提。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长老比丘次第教诫比丘尼。时尊者难陀次第教诫比丘尼。而不肯去。尔时大爱道憍昙弥比丘尼。往至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尊者难陀次应教诫比丘尼。而不肯去。谁当应去。作是语已头面礼佛足而去。佛语比丘呼难陀来。来已佛问难陀。汝次应教诫比丘尼。何故不去。难陀白佛言。世尊。未被僧羯磨。是以不去。佛语诸比丘。有十二事成就。僧当拜作教诫比丘尼人。何等十二。一持戒清净。二多闻阿毗昙。三多闻毗尼。四学戒。五学定六学慧。七能为人除恶邪。八能自毗尼能毗尼他。九有辞辩。十不污梵行。十一不坏比丘尼重禁。十二二十腊若过二十腊。是为十二法。羯磨人应作是说。大德僧听。尊者难陀十二法成就。若僧时到。僧拜难陀作教诫比丘尼人。如是白。大德僧听。尊者难陀十二法成就。僧今差难陀教诫比丘尼。诸大德忍难陀教诫比丘尼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说。僧已忍差难陀教诫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尔时尊者难陀为诸比丘尼广说法。遂至日没。诸比丘尼逼暮还入城。为世人所嫌。作是言。沙门释子将是比丘尼竟日自娱乐。日没乃还。女人可愍不得自在。乃至如是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来。来已佛问难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语难陀。此是恶事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僧差教诫比丘尼。从日没乃至明相未出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僧差者。十二法成就。众成就白成就羯磨成就。教诫者若阿毗昙若毗尼。冥者从日没至明相未出。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日没作未没想教诫者越毗尼。日未没作没想得越毗尼。日没作没想波夜提。日未没作未没想无罪。明相四句亦如是。比丘尼式叉摩尼想教诫。得波夜提。式叉摩尼作比丘尼想。得越毗尼罪。式叉摩尼作式叉摩尼想教诫无罪。比丘尼作比丘尼想教诫波夜提。沙弥尼。外道出家尼。优婆夷。四句亦如是。若比丘尼夜礼比丘足。比丘言苦尽解脱者波夜提。若言善来者无罪。若一切四部众会竟夜说法时。比丘作方便。欲为比丘尼说大爱道出家经。黑瞿昙弥经。法豫比丘尼经者。得波夜提罪。若正诵此经更不知余经。次第诵者无罪。若夜比丘在高座上。说法时作如是言。一切众坐明听者。得波夜提。若不作是言为说者无罪。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诸长老比丘次第教诫比丘尼。时六群比丘作是念。诸长老比丘次第教诫比丘尼。我等不得。我等当先在前去教诫比丘尼。有言世尊制戒。僧不差不得教诫比丘尼。六群比丘言。我等知作羯磨事。即便出界作羯磨。展转相拜已。即往比丘尼精舍。作如是言。姊妹汝等和合僧我当教诫。时六群比丘尼疾疾集。时众中如法者作如是言。谁能受此非毗尼人教诫。时六群比丘尼即自聚集。论说俗事已便去。时尊者难陀到时着衣。往比丘尼精舍作如是言。诸比丘尼尽集我当教诫。时诸善比丘尼即和合。六群比丘尼不来。难陀问言。比丘尼僧和合未。答言未复问谁不来。答言。六群比丘尼不来。即遣使往唤。复不来。作如是言。我等先已从六群比丘受教诫。难陀言。尼僧不和合者不得教诫。言已便还。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问。汝已教诫比丘尼耶。难陀即以上因缘具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六群比丘汝云何僧不差而教诫比丘尼。答言。我等已受差竟。佛言。痴人谁差汝等。答言我等出界自展转相差。佛言从今已去。不听界外展转相差往比丘尼精舍。

复次佛住舍卫城。大爱道瞿昙弥病。时尊者阿难往问讯如是言。体力何如。所患损不。不至增耶。答言。尊者苦患无损。善哉尊者为我说法。阿难言。世尊制戒。不白界内比丘不得为比丘尼说法。比丘尼言。和南。尊者答言。安隐住。作是言已便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问。阿难即以上事具白世尊。佛言。汝若为说法者。彼病即差身得安乐。从今日后听为病比丘尼说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往比丘尼住处。欲教诫不白善比丘。除余时波夜提。余时者病时。比丘者如上说。教者教诏也。善比丘者界内现前非眷属现前。不白者。若言我非时入聚落。若言离同食。是不名为白。白者当作如是言。长老忆念白。入比丘尼精舍教诫。彼应言莫放逸。除余时。余时者比丘尼病时世尊说无罪。波夜提者如上说。若二人在阿练若住处。若一人欲入比丘尼精舍。当白第二人作是言。长老忆念白。入比丘尼精舍教诫。彼应言莫放逸。答言。顶戴受。若二人俱欲往者。当展转相白。若一人已往。一人后复欲往者。当作如是念。我若道中见比丘当白。若聚落中见者当白。若到比丘尼精舍门。不得即入。应问有比丘在内不。若有唤来出白。白已当入。若不白一脚入门得越毗尼罪。若二脚入者得波夜提。若比丘尼请比丘食。众僧上座应作如是白。入比丘尼住处教诫去。若第一上座不能答对者。第二上座应白。若僧已入坐。比丘尼问事。众中年少比丘有辩才。现前答对说法者无罪。若比丘尼比丘住处隔墙相接。比丘作细妙声呗。比丘尼遥问言。尊者谁能作如是呗。答言我呗。比丘尼言。尊者能作如是好呗。比丘言。汝欲更闻耶。答言欲闻。比丘即更呗者波夜提罪。若比丘尼病。比丘为呗者无罪。若此比丘尼已死。比丘尼弟子语比丘言。师已死。比丘应即止。若为作无常呗者。得波夜提。若比丘尼礼比丘足。时比丘作如是咒愿。使汝一切苦尽得解脱。波夜提。应语言善来。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六群比丘晨朝着衣。在祇洹门下住。时有教诫尼比丘出门。六群比丘见已作如是言。汝等今入城得放恣诸根。不为余事为好饮食故去。时教诫尼比丘惭愧。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即呼来来已。佛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非法非律不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语比丘言。长老为食故教诫比丘尼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食者麨面饭鱼肉。复次有食名色声香味触。教诫者若阿毗昙若毗尼。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语比丘作如是言今为饮食故教诫比丘尼者波夜提若言为医药故教诫比丘尼者。得越毗尼罪。若比丘语比丘尼作如是语。彼比丘为饮食故教诫汝等。得越毗尼罪。若比丘语比丘尼作如是语。彼比丘为医药故教诫汝等。得越毗尼心悔。若比丘语比丘言。汝为饮食故教诫式叉摩尼沙弥尼。得越毗尼罪。若言为医药者。得越毗尼心悔。如是广说乃至优婆塞优婆夷。为饮食故教诫汝等。得越毗尼罪若言为医药故教诫汝等。得越毗尼心悔。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尊者优陀夷善生比丘尼是本二。善生比丘尼语尊者优陀夷言。我明日当次守房可来共语。明日诸比丘尼各各入聚落乞食时优陀夷往善生比丘尼所。在屏处蹲。相向展转生欲心。身生起相看而住尔时有老病比丘尼。出行遇见已心生惭愧。即便却还。病比丘尼即以是事向诸比丘尼说。诸比丘尼语善生比丘尼言。汝出家人云何乃作此非法事。甚为可耻。善生比丘尼即嗔恚言。奇哉奇哉。是我亲里比丘时时来看我。若我不与共相娱乐者。谁复应尔。是我家法有何可怪如是诸比丘尼一一难诘。是善生比丘尼辩才能一一答。诸比丘尼即以是事白大爱道。大爱道即白世尊。佛言呼优陀夷来。即便呼来。佛问优陀夷。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常不闻我无量方便。赞叹梵行毁呰淫欲耶。汝云何作是恶不善法。此非法非律不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尽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与一比丘尼共空屏处坐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一者一比丘一比丘尼。虽有人若狂痴心乱眠非人畜生。虽有如是比人。故名无人。空屏者僻静处坐者共坐。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尼请一比丘食。一比丘尼共比丘坐。一比丘尼来往益食。益食比丘尼去时。比丘随一一时得波夜提。若比丘尼坐者。比丘尔时应起。不得默然而起。使比丘尼疑欲作非法事。应当语言我欲起。若比丘尼问言。何以故起。应答言。世尊制戒不得与比丘尼共坐。若比丘尼言。尊者但坐我当起。比丘尔时坐者无罪。乃至沙弥尼。若在阁道板蹬上坐。移一一蹬上坐。比丘尔时随一一移坐波夜提。若沙弥尼乃至减七岁。亦犯波夜提。比丘与比丘尼独屏处坐波夜提。若精舍户向道。若行人不断。一切如与女人说法中广说。是罪是覆处非是露处。亦是夜亦是昼。是一人非众多。是近非是远。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六群比丘。与六群比丘尼共道行。日冥欲到聚落在池水边止息。欲求宿处。时比丘尼白六群比丘言。尊者住此我当入聚落觅宿处即入聚落求宿处。得主人唱从所安。得宿处已便出迎六群比丘。白言尊者。我已得住处。可共入安隐。比丘住已。白言。尊者我欲入村劝化明日饮食。到诸女人所作如是言。比丘比丘尼二众梵行僧俱到。汝当办明日食非时浆涂足油。诸女人闻已或有办一人供二人供者。如是人人悉办供具。饮食饱满余者持去。在道行时并共语笑调戏。为世人所嫌。汝看沙门释子。皆是年少同共剃发。似如淫女迭相调戏。是辈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即呼来已。佛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非法非律不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从今已去。不听与比丘尼期共道行。

复次佛住舍卫城毗舍离。诸比丘夏安居讫。欲来礼觐世尊。诸比丘尼闻已即问比丘言。诸大德欲往礼觐世尊。何日当发。诸比丘即语去日。女人长情计日即先往道次住。待诸比丘。诸比丘见已问言。姊妹欲何所至。答言。欲往祇洹礼觐世尊。诸比丘闻已恐畏犯戒故。即疾疾舍去。诸比丘尼中有年少者。即褰衣随后疾行而逐。诸尼中有羸老者。行不及伴为贼所剥。诸比丘尼以上因缘白大爱道。大爱道即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以上因缘具白世尊。乃至诸比丘不将接诸比丘尼者。谁当将接。佛言。从今日后。听恐怖时得共道行。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尽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与比丘尼期共道行。除余时波夜提。余时者恐怖时。比丘者如上说共期者若今日若明日。若半月若一月。道者若三由延若二由延。若一由延若一拘卢舍。除余时者。恐怖时世尊说无罪恐怖者须臾畏夺命。若失物欲毁梵行。虽无是事若有疑。是中须臾夺命失物毁梵行。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共比丘尼共一道行。一聚落中间一波夜提。若空地无聚落。一拘卢舍一波夜提。若比丘共母姊妹出家共随车伴行。车伴止息发去时。比丘唤比丘尼来。速勿使不及伴。作是语者波夜提。若言去去姊妹勿使失伴无罪。若比丘尼下道止息。比丘唤言。来来姊妹已名为期。若举一足得越毗尼。举二足波夜提。语言。去去勿使不及伴者无罪。比丘共商人随道行。商人先入聚落。比丘不知道处借问。见比丘尼问言。姊妹示我道来即名共期。若比丘尼来举一足得越毗尼。举二足波夜提。得言。去去示我道者不犯。若聚落中请比丘食。比丘不知檀越家处。见比丘尼即问言。知某甲檀越家处不。示我处来。即名为期。若举一足越毗尼罪。二足得波夜提。若言去去姊妹示我家处无罪。若比丘尼期而不去者越毗尼罪。不期默然而去者无罪。共期共去波夜提。不期不去者无罪。共发别入越毗尼罪。别发同入越毗尼罪。共发共入波夜提罪。别发别入无罪。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是吉祥日清旦。男女集在阿耆罗河上。饮食伎乐游观。时六群比丘。晨起着入聚落衣。往六群比丘尼所。问言。今是吉祥日。汝有饮食不。当共诣河上游观。六群比丘尼言。正尔当办。大德可并觅船乘。六群比丘即往至王家船官。上请取好船及种种庄严。即持食具置船上。共比丘尼同载顺流上下嘲话戏笑。为世人所讥。汝等看此沙门释种子。放逸无道犹如俗人本共交通。此坏败之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即便呼来。来已佛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得与比丘尼共期载船。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阿耆罗河彼岸。请二部僧比丘比丘尼。当受请渡。时不听比丘尼上船。而比丘或一人一船。或二人一船。如是三四船乃至极轻。而不载比丘尼。诸比丘渡已方渡比丘尼。比丘尼渡已至共食处。次第岁数如是中间日时已过。悉皆断食。大爱道瞿昙弥失食。即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问。瞿昙弥何故羸极。大爱道即以上因缘具白世尊。佛言。从今日去听直渡。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与比丘尼期共载船上水下水。除直渡。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期者若今日若明日若半月若一月。除直渡者世尊说无罪。波夜提者如上说。若比丘共比丘尼共期同载。经一聚落间得一波夜提。若无聚落空地者。一拘卢舍一波夜提。若比丘与比丘尼共载船岸边住。比丘尼下船大小行。时船欲去。比丘唤比丘尼言姊妹来。已名为期若举一足越毗尼罪。二足得波夜提。若共期而不去者得越毗尼罪。若不期而去者无罪。共期共去者波夜提不期不去者无罪。后四句亦如上。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无岁比丘。着新好染衣来至佛所。头面礼足而去。乃经七年着弊故衣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问。比丘汝先无岁时着新好染衣。今何故着弊故衣。答言。我从七年已来。得好衣与比丘尼。佛告诸比丘。设使亲里比丘着如是弊故衣。以好衣与亲里尼者。当取不。答言不取。设使亲里比丘着如是弊故衣能以好衣与亲里比丘尼不。答言不与。佛言。从今日不听与非亲里尼衣。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南方有一比丘来。多有衣钵。是比丘有姊于佛法中出家。即语尊者阿难。送我往看姊尼去。尊者阿难易倩。即送到比丘尼精舍门住。问某甲比丘尼在不。比丘尼问言。唤者是谁。答言。我是阿难及某甲比丘。比丘尼言。尊者小住。即为敷床褥已。入内开半户唤言。尊者来入坐。即入坐已。共相问讯须臾便出。时彼比丘语尊者阿难言。我故远来看姊姊。不出看我为何以故。尊者阿难善知相法。语此比丘言。汝不知汝姊不出意耶。答言不知。阿难言。汝姊衣裳弊坏羞故不出。汝多有衣何故不与。是比丘言。世尊制戒不得与比丘尼衣。阿难言。汝但与我当为汝从佛乞听。阿难即往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以上因缘具白世尊。听与亲里比丘尼衣不。佛言从今日后听与亲里尼衣。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夜提。比丘尼亲里衣者。皆如上说。除贸易者世尊说无罪。波夜提者如上说。如上三十事取比丘尼衣中广说。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善生比丘尼。是尊者优陀夷本二。持衣财与优陀夷言。尊者为我作衣。优陀夷即受为作衣竟。作男女和合像作已襞叠置箱中与比丘尼。比丘尼得已持还精舍。开看见已欢喜示诸比丘尼言。诸阿夷看此尊者优陀夷作事巧妙。诸比丘尼嫌言。此是覆藏之物。云何出现示人诸比丘尼见已往白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优陀夷来。即呼来已。佛问优陀夷。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非法非律不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尽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波夜提。比丘非亲里尼者如上说。作衣者若自刺若使人刺。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说。不得与非亲里比丘尼刺衣针针。越毗尼罪。綖尽脱针波夜提。若使人刺亦如是。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檀越。宿请尊者舍利弗。大目连。离波多。劫宾那。阿若憍陈如等。唯尊者大迦葉不受宿请。明日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次行乞食到其门。时檀越妇女见已欢喜。即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言。诸大德比丘今日尽集受我家请。惟愿尊者亦受我请。时尊者大迦葉作是念。此是现前即受其请。更不余行即先入内坐。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乞食到其家中。庭见檀越妇洒扫地荡器办诸供具。即问言优婆夷汝作何等。时妇人营事忙懅不得应。如是第二第三问不答。偷兰难陀即言。汝今奇事大自憍重唤而不应。妇人答言。我今日请诸大德声闻舍利弗目连等。以是总务不容得应。偷兰难陀即言。汝今所请于大象群中不取大象而取小象。大鸟群中不取孔雀而取老乌。所谓大象者。阐陀迦留陀夷三文陀达多摩醯沙满多马师满宿及侍者大德阿难。汝若使我请者。我当为汝请如是大德。时尊者大迦葉闻已大謦咳作声。偷兰难陀闻已问言。此是谁声。妇人答言。此是长老大迦葉比丘尼即赞叹言。汝大得善利。乃请如是大龙象。我若当请者亦请是长老。时尊者大迦葉闻此语已心不喜悦。即问言。姊汝向言是小象老乌。今复言是龙象大德。若前言实者后言虚。若后言实者前言虚。二言之中何者为实。尊者大迦葉威德尊重。以此二句诘责比丘尼。比丘尼恐惧便走倒地伤破身体。阐陀见已即问尼言。汝触扰谁乃如是伤破身体。答言。我恼乱大迦葉。即语言汝不可触者便触。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语诸比丘。此中不赞叹犹有过患况复赞叹。从今日后不听比丘受比丘尼赞叹食。

复次尊者阿难于舍卫城有福德名称。世尊说三事具足。姓字眷属成就。于学地中多闻第一给侍第一。令舍卫城有福德里。作新舍处尽请阿难。若入舍时剃发时贯耳时。一切尽请阿难。时有长者请尊者阿难设新舍会。云何新。新屋新床新器新饭新酥油新儿妇着新衣持新扇。阿难食时有一乞食比丘在外。阿难即语檀越。可与外乞食比丘食檀越闻阿难教已欢喜盛满钵种种美食持与乞食比丘。乞食比丘得已立待阿难。阿难食讫咒愿已便出乞食比丘见阿难已问言尊者食未答言已食。复问阿难食适意好不。阿难问言。汝何故不食乃问我食适不适耶。乞食比丘言。尊者所食食是比丘尼所赞叹。阿难言实尔耶。答言如是。阿难即以鸟翮擿吐是日失食四大饥羸。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问。阿难汝何故四大饥羸。阿难即以上因缘具白世尊。佛问阿难汝知不。答言不知。佛言。此罪是知非是不知。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云何是乞食比丘使阿难不乐。佛言。不但今日使阿难不乐。如贤鸟生经中广说。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长老比丘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来去屈伸威仪庠序。时有一长者作如是言。善哉大德大得善利。施如是出家人衣服饮食病瘦医药者。又作是念。我若有人力者亦当供养如是等出家人。时有比丘尼。闻已语长者言。长寿汝但出食直。我当相为料理。是檀越信心欢喜即与食直。比丘尼言。长寿汝当请比丘。答言我不知愿为我请。比丘尼即办种种饮食已语檀越言。长寿食具已办。汝往至比丘所白言时至。檀越言我不知。尼但为我往白时至。比丘尼即往白时至。比丘来入檀越家坐。坐讫比丘尼语檀越言。此种种供食汝可自行。檀越言阿姨为我行。诸比丘作是念。此是比丘尼所赞叹食不。疑已即出。如是一人二人乃至一切众都出。檀越问比丘尼言。诸尊者何故尽出不复来还。尼答言我不知。汝往世尊所广问斯事。当为汝说。是檀越即往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以上因缘广白世尊。佛言。呼诸比丘来。呼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从今日后听除旧檀越。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食。除旧檀越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赞叹者称美其德食者五种。麨面饭鱼肉。除旧檀越者世尊说无罪。波夜提者如上说。唱等供时叹始下食时叹有初作食时叹作食办已叹有请时叹。唱等供时叹者下食都讫唱等供时更有余比丘来比丘尼语优婆夷言。更有比丘来。优婆夷言。善哉我欢善故遣使请尚不能得何况自来。是不名赞叹。若比丘尼言。此是阿练若乞食粪扫衣露坐草蓐。如是叹得食。食者波夜提。下食时者。初下食时更有余比丘来。亦如上说作时叹者初作时更有余比丘来。亦如是说作竟叹者一切作供办讫更有余比丘来比丘尼语优婆夷言。更有比丘来优婆夷言。善哉我故遣请犹不能得何况自来不名赞叹。优婆夷言。当多与糗饼饭好食平等与。不名赞叹。若饮食少。更语檀越。为作一掬糗者。波夜提。请者称名请。比丘尼语檀越言。某甲徒众多闻精进。当通请一切。名赞叹食。若言某甲众主多闻精进。为是比丘故通请二十人。是一人名为赞叹。余者不犯。若有如是赞叹食者。当展转贸食不得舍食而去。若比坐垢秽不净不喜与贸者当作是念。此钵中食是某甲比丘许我当食无罪。若比丘尼语优婆夷言。尊者某甲可长请供养。此即名赞叹。若言尊者某甲可常乞食。不名为赞叹。是故说。

僧不差日冥不白为食故

共坐同道行船上及与衣

作衣赞叹食第三跋渠竟

End

黄念祖: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

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过好三关 灭除颠倒乱想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过好三关 灭除颠倒乱想内容提要:修菩提路,要永断五种辛菜,这是增进修行的第一关。不饮酒,不食肉,断淫心杀性,是增进修行的第二关。持戒清净,无杀盗淫心,心不外逸,不涉六

观辉居士: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因地十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因地十心内容提要:世尊对阿难说修行因地十心住,其名为:干慧地、信心住、念心住、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住、愿心住。原文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

观辉居士: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十住十行十回向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十住十行十回向内容提要:一十住是: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二十行是: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

耕云:摩诃般若的要义与入门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五卷

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白话】有胜三昧其名安乐,能普救度一切群生,放大光明不可思议,令其见者悉得调伏。所放光明名为善现,若有众生遇此光明,必令获益功不唐捐,因是得成无上智慧。彼光示现于诸佛陀,示法

王雷泉:《摩诃止观》片论

《摩诃止观》,原题名《圆顿止观》,十卷(因每卷各分上下,又作二十卷),为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538597)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在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结夏安居期间所说,由门人灌顶笔录成

吕澄:摩诃衍宝严经讲要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今讲《宝积》,用晋译《摩诃衍宝严经》,此经一卷,为后来大部《宝积》之源泉(要义如宝,聚集为积,故名为宝积也)。自龙树着述(《智论》、《菩提资粮论》)至于寂天之书,莫不引据(龙树至寂天相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五卷

景德传灯录 第十五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四世一十七人。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法嗣二人见录。朗州德山宣鉴禅师。洪州泐潭宝峰和尚。吉州性空禅师法嗣二人见录。歙州茂源和尚。枣山光仁禅师。京兆翠微无学禅师法嗣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十五卷

五灯会元 第十五卷◎云门宗青原下六世○雪峰存禅师法嗣△云门文偃禅师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也。姓张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五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五卷○云门(文偃)匡真禅师广录上 (门人明识大师赐紫守坚集)△对机师上堂,良久云:夫唱道之机,固难谐剖。若也一言相契,犹是多途,况复忉忉,有何所益。然且教乘之中,各有殊分。律为戒学,经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五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法语中示觉民知库圆湛虚凝道体也。展缩杀活妙用也。善游刃能操守。如珠走盘如盘走珠。无顷刻落虚。亦不分世法佛法。直下打成一片。所谓触处逢渠。出没纵横。初无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五卷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五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钱计议请普说。僧问。昔日僧问杨岐和尚。如何是佛。答云。三脚驴子弄蹄行。未审意旨如何。师云。天上天下没踪迹。进云。只如威音王已前。是甚么人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五卷

祖堂集 第十五卷祖堂卷十五西堂西堂和尚嗣马祖,在虔州。师讳智藏。有一秀才问曰:有天堂地狱不?师云:有。又问曰:有佛法僧宝不?师云:有。秀才云:但问处尽言有,和尚与摩道,莫是错不?师云:秀才曾见什摩老宿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十五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五卷衡岳泉禅师禅师名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别。南归

净土经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七)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说诸法无作无相第一寂灭。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谛了斯义。如闻如说。为诸如来之所赞叹。不违法相是即佛说。亦是炽然般若波罗蜜相。亦名炽燃具足佛法。通达实相不可思议。佛告文殊师利。

净土经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

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

净土经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

佛言。文殊师利。汝得无碍智乎。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阂。佛言。汝坐道场乎。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佛言。云何名实际。文殊师利言。身见等

净土经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

净土经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五)

佛告文殊师利。汝谓恒沙诸佛入涅槃耶。文殊师利言。诸佛一相不可思议。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佛是一相不思议相。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今住世耶。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文殊师利言。若佛住世。恒沙诸佛亦应

净土经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

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

净土经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是大地六种震动。佛告阿难。我说福田无差别相。故现斯瑞。往昔诸佛亦于此处。作如是说福田之相。利益众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后释前。或心濡者是总句。心调柔者别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五阿罗汉般涅槃心当言善耶无记耶。答当言无记。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阿罗汉已断不善法成就善法。或有便疑。若尔阿罗汉应住善心而般涅槃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三若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灭现观四心顷。法念住现在修即此未来修。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三若修空彼无愿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去来二世。及说无未来修者意。欲显有去来世亦有未来修故作斯论。修有四种。一得修。二习修。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