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四卷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31 12:33

第四卷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若得发心净觉意彼说最上最殊胜

若得最上殊胜已常行波罗蜜多行

若行波罗蜜多行则能随顺此大乘

若能随顺此大乘则能随顺供养佛

若得随顺供养佛则得智慧志坚固

若能智慧志坚固常见彼佛不思议

若常见佛不思议见佛无去无有住

若得见佛无去住此法住世恒不灭

若见此法恒不灭远离积集诸烦恼

若得远离烦恼因则能说法无边际

若得说法无边际彼为兴慈住世间

若为慈心住世间则是大悲坚牢本

若得大悲坚牢本即是为他法喜乐

若得喜乐法根本彼舍造作种种罪

若舍造作众罪已无我无人离众非

若得无我离众非彼常自利及利他

若常自利及利他永免轮回诸苦恼

若离轮回诸苦恼彼得大力最为胜

若得大力最殊胜则得出生清净智

若生清净智慧已彼入世间修行网

若能入此修行网成熟世间甚希有

若得成熟于世间积集世间妙智慧

若得世间妙智慧则能随顺于四摄

若能随顺于四摄则于世间广施设

若于世间广施设则住方便智慧力

若得方便智慧力则住勇猛无上道

若住勇猛无上道永不见彼魔军众

若得不见魔军众则能远离四魔道

若得远离四魔道则能到于不退地

若得到于不退地即得名为无生忍

若得如是无生忍得佛授记号世灯

若得授记号世灯则住一切如来前

若得住于如来前得佛秘密变化智

若得如来变化智一切如来皆授记

若得诸佛授记已一切功德众庄严

若得功德众庄严得妙福德清净身

若得如是清净身由若金山光照耀

若得如是金山光即得具相三十二

若得具相三十二即得相好庄严身

若得相好庄严已身放光明普皆照

若得光明普照已不思议光众严饰

若得如是众严饰光明足步莲花生

若得光明莲花行得佛境界莲花座

若得如来花座已则能照见十方界

若得照见十方界教化众生不空行

若得教化不空行即得智辩无边际

若得智辩无边际说此不可思议法

若得说法不思议令彼无量众忻庆

若得无量众忻庆积行不可思议刹

若得如是广大行各各智力尽能知

若得如是智慧力世间随类化群生

若得随化群生已宿命住智彼皆得

若得如是宿命智三业清净恒无间

若得三业恒无间以自愿力随念至

若得愿力随念至随诸众生现众类

若得随现众生类得不思议妙音声

若得如是妙音声能出种种众语言

所出如是妙言辞则能周遍诸世界

如是周遍诸世界一刹那中尽能知

若得如是了众心不生不灭无退转

若离生灭无退转一切障恼不复生

若得障恼不复生法身功德智慧圆

若得法身智慧圆法行光明照世间

若得法光照世间则得十地十种身

若得十地十种身则得般若解脱道

若得般若解脱道灌顶庄严为最上

若得如是灌顶已三摩地道悉皆成

如是三摩地得已各见十方一切佛

若见如是诸佛已如是诸佛念灌顶

作是思惟是事已十方诸佛同灌顶

诸佛同时灌顶已各伸右手摩其顶

既得诸佛摩顶已则能变现等虚空

如是变现等虚空随所住处能坚固

若得随所能坚固天上人间莫能测

既以人天无能测如是所作离称量

过诸称量离语言是为一切不空力

以是一切不空力闻名见身获大辩

既以大辩力如是能作世间大施主

复名不空大丈夫以住本性丈夫故

不舍大慈演妙法于诸恶道化群生

演说宝光最上乘由如金刚宝云聚

彼之自性如海宝不增不减无有损

无边功德亦复然有刹无佛不闻法

于彼现作佛菩提见彼由如大法藏

彼常说法离众惑十方世界无挂碍

亦如月光普照耀教化众生千方便

刹那刹那佛菩提即见十方诸世界

常转法轮安世间勇猛遍转十方界

彼诸声闻辟支地无边变化佛庄严

复经不可思议劫化诸众生亲往诣

若男若女童男女天人修罗龙王类

药叉乃至摩护罗以解脱智皆悉见

若诸世间众形类随众语言悉皆同

一切勇猛皆尽见如是勇猛尽观察

海印三昧从口生得是海印众三昧

能严不可思议刹严饰不思议刹已

供养十方诸如来如是种种供养已

复得光明众严饰若得光严不思议

则得无边解脱智若得无边解脱智

得不思议身变化若得如是身变化

口辩智辩亦如是若得口智无碍辩

布施变化不思议若得布施不思议

持戒忍进亦复然若得持戒忍进通

禅定神变莫能测若得禅定神通变

出生方便神变智得是方便神变智

出生无边诸功德从佛口生三摩地

三摩地入一微尘一切微尘皆尽入

一微尘中难思刹一一微尘皆悉见

如是佛刹微尘数其中佛刹尽皆睹

种种微细清净众无上贵重微妙刹

如实远离出兴世其中秘密妙升腾

有以除暗放光明帝网重重复无尽

由如见一大光明如是一切微尘尽

此大仙行三摩地即是无边胜解脱

三摩地力供养佛一切如来供养已

复于手中变千万作大丈夫兴广供

乃至十方妙华鬘涂香发越珍奇宝

一一手中亲施与菩提大树诣佛所

价直千万妙香衣种种幢幡及伞盖

阎浮檀金庄严具彼自手中亲施与

无边一切所受用清净供养于大仙

手中奉上皆舍施住佛菩提大树王

乃至一切众妓乐击鼓出众妙音声

种种雅乐琴箜篌一一手中亲抚击

种种赞呗妙伽陀种种称赞真实德

无边一切十方界一一皆自手中作

或以光明兴佛事皆从右旋而动作

香水普洒诸佛刹供养一切世间灯

光明严丽适意香莲华璎珞不思议

莲华妙色无央数一一自作供诸佛

放大光明严饰华种种微妙华云海

如是妙华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严饰香种种微妙香云海

如是妙香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涂香献种种涂香妙云海

如是涂香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鬘严饰种种微妙鬘云海

如是妙鬘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粖香严种种粖香妙云海

如是妙香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严饰衣种种微妙衣云海

如是妙衣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严饰盖种种微妙盖云海

如是妙盖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宝严饰种种微妙宝云海

如是妙宝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莲华严种种莲花妙云海

如是妙花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璎珞严种种璎珞妙云海

如是璎珞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幢庄严彼幢青黄具赤白

无数妙宝众庄严众幢严饰彼佛刹

种种严饰摩尼网悬缯幡盖妙花鬘

垂珠璎珞演佛音持盖常在如来上

假使供养一如来手自供给不可数

如是尽诸一切佛此仙变化三摩地

摄诸世间神通智是为最上三摩地

善行一切众方便如是化导诸群生

或有供养诸如来种种行施不思议

尸罗清净头陀行无尽忍辱非动摇

或有勇猛勤精进寂然禅定善修习

智慧了达诸义趣能行一切善方便

或行慈悲喜舍愿同事爱语利他力

以智积集众福业解脱四谛十二缘

或有根力觉道行声闻乘中得解脱

观缘清净缘觉乘神通变化最上乘

或见无常诸苦恼非命非身卒暴众

非横烦恼障所缠三摩地力能蠲除

于诸世间行精进演畅妙法化群生

普愿一切皆解脱诱诸众生随世间

彼诸形类莫能测神通密演三摩地

严持欲乐妙变化随意引导诸世间

悉令欢喜获安乐思念众生无暂舍

若逢饥馑众难中种种安乐世所有

一切爱乐悉从心为诸世间广施设

常以珍味之饮食种种丽服及库藏

王物我所爱乐舍一切世间随意施

殊特妙好相严身巍巍上行无倾动

涂香花鬘悦众心现是色相化群有

见者爱乐生欢喜上妙智慧种种色

见诸最上微妙色随意化导于世间

迦陵频伽出妙音白鹄计罗俱拏声

紧那罗鼓出梵音恒演如来解脱法

八万四千如来藏一切胜义尽能行

差别万法妙能宣随意化导诸众生

众生苦恼悉同行非恶非善亦复尔

造作一切诸行业随意化导诸众生

若逢灾难苦恼中见彼如是难堪忍

代诸众生受众苦安乐一切诸世间

若法或有或不至无智无福无解脱

与王于彼同敷畅拔济众生超彼岸

能离贪爱众结缚名为世间解脱主

一切欲乐尽能超出离解脱光明照

彼放光明十种行能行调御众方便

一切仙行悉了知观见世间随所作

众生等同无量寿坦然安隐而快乐

生老病苦不能侵决定自见无常趣

如有众生乐灯明世间痴暗然大炬

老病死苦恒炽然世间引导诸众生

十力精进四无畏如来十八不共法

我意思惟广大功于诸世间作佛事

譬如世间诸幻术能现种种众色相

见诸如来化亦然如是神变导诸有

彼以种种方便行善言诱喻诸众生

譬如莲华不着水随意造作差别行

华辞捷利众语言妓舞戏玩相叉扑

璎珞庄严舞旋转如幻现相各不同

或作村营商主尊长者贾客市中主

辅相大臣主给使医方大辩众论师

或于旷野作大树珍宝妙药无尽藏

如意摩尼给所须失路迷人为导引

尽知未来生世间众生不知自作业

经营农务众方便世间工巧种种行

或现怨亲无憎爱安乐一切诸众生

洞明方论种种法彼仙开决光明道

若行最上大仙行天上人间皆解脱

若诸出家苦行辈开彼最上一切智

若诸外道出家众常持不语憍答摩

裸形不动沙门相亦自依禀本师教

或有常持舍身法或即执有执本无

长发[髟/酉]髻童子相亦自依禀于本师

或有事日五炙身狗戒牛戒鹿皮衣

巡访三时行供养亦自依禀于本师

或有常乐天中智无善无恶拨无因

寻求根果水为食执为上味难思法

或有蹲坐红色衣或有涂灰或卧草

持捧题名搭肩行亦自依禀于本师

乃至一一诸外道皆悉令彼离结缚

彼行利智恶苦行如是外道皆接引

世间同类皆教化邪见栖托本灵迹

于彼方便演妙法说此正法令他作

或演大乘真言行正法秘要妙言辞

或于正直演实言其中或演天妙句

或以文字得解脱法集妙义金刚句

智慧破坏外论句论说种种解脱言

或于人中演神咒宣扬一切妙章句

其中或有天语言龙王语言药叉句

或于罗刹步多言药叉毕舍干达嚩

紧那罗女誐噜拏演斯妙法解脱义

彼以智慧如法说若佛若法如是尽

智道不可思议法说此三摩地变化

解了世间三摩地行于一切诸世间

或放光明难思议光明引接诸众生

或放光明名妙观乃至众生因光信

彼得不空妙观察无上智及无上因

得见诸佛并闻法及见僧徒诸功德

见塔赞佛甚希有及见清净光明照

或放光明名普照遍照一切诸世间

一一微尘彼尽知为欲安乐世间说

彼光普照诸众生常持灯明供养佛

持灯供养诸佛已世间所有众灯明

或以酥灯及油灯松脂草竹及苇灯

众香美味珍宝灯尽持光明施诸佛

又放光明名遍照悉能观察诸众生

贪爱轮回生死海为欲拔济诸群生

光照轮回贪爱海悉令利乐诸有情

皆得远离于四魔苦恼逼迫令安乐

作诸桥梁无有数或于河路作船筏

吒呵假伪赞息灾彼放光明皆尽照

光明警悟渴乏者彼能觉悟诸众生

远离贪欲获善利得为说法之导师

若离欲贪获善利说法化导亦复尔

得佛降霔甘露水济拔世间饥渴者

或作池河及井潭穿凿造作为菩提

呵毁爱欲称赞定呵责贪爱彼悉除

怜愍众生放光明彼光遍警诸群有

乐他变化住菩提念念生心我当得

庄严相好莲华座大悲怜愍诸众生

恒时演说佛功德放光令彼生忻庆

又放光明名适意是光能觉诸有情

于佛于法生爱敬及乐恒时事众僧

既得佛法生忻庆及以给侍于众僧

即礼如来圣功德是故得佛无上行

遇诸如来并妙法得最无上忍辱行

觉此众多诸有情念佛念法圣功德

一一功德心觉悟彼放光明令趣求

又放光明集福德此光能觉诸有情

舍施无数种种行劝请无上大菩提

所求如意皆满足如是种种物能施

一切随意施设已积集福德放光明

如是智者放光明彼光照察诸众生

一法口宣无有尽刹那宣畅能观察

法慧摄诸众生义智智悉能尽了知

妙法胜义已宣扬即智放彼大光明

若以智灯放光明彼光照察诸众生

众生不空无生灭诸法自性即无性

如幻如雾水月等如梦亦如镜中像

法无主宰依于空善说出生智慧灯

法力变化放光明彼光警悟诸众生

无尽总持谁易得持诸如来妙法藏

总持妙法修习已大仙之法常护持

宣畅是法为世间是为法化放光明

或以好舍放光明彼光能觉诸众生

无常不久知快乐如是舍离彼皆得

若诸众生我难伏了知自性如浮云

知已好慧善安和是为好施放光明

又放光明名忏悔照察毁禁诸众生

戒法清净忏悔已心生远望当得佛

若诸众生因持戒现业毁禁获清净

彼同发此菩提心放此光明彼尽忏

忍辱放光众严饰彼光照察诸众生

嗔心极恶意难调先以忍辱彼即除

自业难行忍辱行于心不动菩提道

恒时称赞忍辱行是为忍辱众严饰

又放光明光熠耀照察懈怠诸众生

三宝上妙诸方便相续长时而供养

三宝种种诸方便相续方便供养已

即能远离于四魔疾得无上大菩提

化诸众生行精进如是供养三宝已

恒持妙法无尽时熠耀光明彼即得

又放光明作忍辱普周觉察诸众生

菩提远离贪嗔痴得心恒时无间断

所有业行悉皆除远离一切诸不善

称扬息灾赞禅定忍辱清净放光明

智慧严饰放光明能觉痴暗诸众生

若说正法得解脱遍能证入诸智根

若闻正法得解脱遍能往诣根源已

即得日灯三摩地得佛智慧妙光明

王之所有我能施为求妙法住菩提

即得常时演是法智慧光明庄严得

若佛放此大光明彼光照察诸众生

无数难思千如来现座妙好莲花上

大觉如来解脱我无边变化演佛音

作诸如来照察力即得放此佛光明

又放光明施无畏部多恐怖诸众生

救诸患难羁锁缚如是恐怖灾难者

令诸众生得安隐悉能远离于杀生

救诸业道患难者得大无畏放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乐安诸得病缠绵者

一切疾疫尽疗治安乐禅定三摩地

种种医药花果实涂香末香珍宝味

香水乳蜜及酥油饮食供养皆充足

见诸如来放光明照察众生命终时

教令念佛即见佛命终决定生佛刹

临命终时若念佛见于佛像生爱敬

佛为往彼而救度得见诸佛为说法

又放光明名法光此光能觉诸众生

闻法书写读诵持常得爱乐于诸法

开敷妙法甚难值勤求妙法圆满意

以诸方便获斯法是故说法光明得

又放光明名语言佛子觉悟彼众生

本愿声振三千界闻诸如来众言音

高声称赞于大仙大声响亮钟铃施

为诸世间佛语言是故得此语言光

又放光明施甘露彼光能觉诸众生

了知众生起心时一切功德相应行

无数苦恼灾难中恒说虚假无安隐

若常止息灾难除说施甘露悉皆得

又放光明名最胜此光能觉诸众生

胜戒三摩地亦然闻佛最胜大智慧

无等净戒三摩地智慧第一大能仁

称扬赞叹施菩提彼当得此胜光明

为施无尽妙珍宝此宝供养于大仙

施宝供佛及佛塔众生求宝而不获

施诸珍宝得为佛是故放光如宝严

又放光明往照耀是光觉悟诸众生

适意涂香人不嗅彼行如来功德行

天上人间所出香用为供养诸如来

众多佛塔我尽涂是故放此涂香光

End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法嗣共一百八十三人。内七十六人旁出。斋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见录。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前六世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四卷

五灯会元 第四卷◎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语具别卷)△黄檗希运禅师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四卷

碧岩录 第四卷⊙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祖堂卷四石头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福州玄沙备禅师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於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四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四卷往生比丘第三之三宋 齐玉齐玉。俗姓莫,霅川人(浙江吴兴县),年轻时就出家,每日可以记诵数千字。刚开始参学于祥符寺的神智法师,然后又依止慈辩法师,学习一心三观的要旨。最后出来居止在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彼离垢焰藏香水海东,次有香水海,名:变化微妙身;此海中,有世界种,名:善布差别方。次有香水海,名:金刚眼幢;世界种,名:庄严法界桥。次有香水海,名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八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诸佛子!此华藏庄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

如来现相品第二尔时,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思惟:「云何是诸佛地?云何是诸佛境界?云何是诸佛加持?云何是诸佛所行?云何是诸佛力?云何是诸佛无所畏?云何是诸佛三昧?云何是诸佛神通?云何是诸佛自在?云何是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闇解脱门;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众妙宫殿主火神,得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解脱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无边品类,周匝遍满;形色部从,各各差别;随所来方,亲近世尊,一心瞻仰。此诸众会,已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余习,摧重障山,见佛无碍。如是皆以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之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一)

普贤行愿品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东,次有香水海,名:离垢焰藏;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妙庄严;有世界种而住其上,名:遍照刹旋,以菩萨行吼音为体。此中最下方,有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 序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诏制译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制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著。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由是人迷四忍,轮回于六趣之中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复次,持国乾闼婆王,得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树光乾闼婆王,得普见一切功德庄严解脱门;净目乾闼婆王,得永断一切众生忧苦出生欢喜藏解脱门;华冠乾闼婆王,得永断一切众生邪见惑解脱门;喜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

普贤三昧品第三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出生一

净土经论:大方广佛华严经(二)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