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四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2025-08-16 12:45

第四卷 立世阿毗昙论

提头赖吒城品第十四

须弥山王。凡有四顶。东西南北。其东顶者。真金所成。其西顶者。白银所成。其北顶者。琉璃所成。其南顶者。颇梨所成。复有一切众宝所成。复多七性。是四顶者。上广下狭。譬如莲芙。其最狭处。周围一千五百由旬。其最大处。迳七百由旬。周围二千一百由旬。是四顶处。多有诸兽。复有众鸟。师子虎豹。并悉化生。一切皆食天须陀味。不相残害。有金刚手。一切诸天依此中住。有四由乾陀山。一东二西三北四南。东由乾陀山。山有两顶。西北南。亦复如是。东二顶者。真金所成。西二顶者。白银所成。北二顶者。琉璃所成。南二顶者。颇梨所成。复有一切众宝所成。复有七性。上广下狭。状如莲芙。其最狭处。迳三百五十由旬。周围一千五十由旬。其最大处。迳五百由旬。周围一千五百由旬。是八顶处。多有诸兽。复有众鸟。师子虎豹。并悉化生。皆食天须陀味。不相残害。有金刚手。诸天依此中住。如是山山其顶两倍。乃至第七尼民陀山。则有五百一十二顶。是七山顶。高广向外。次第半减。东由乾陀山二顶中间。有一国土。名提头赖吒。周围一千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及四宝船。亦如上说。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其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一一堑者。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大城出。观听音乐。诸女天等从大城出。观听音乐。以是因缘。受诸戏乐。提头赖吒城西南角。是提头赖吒天王之所住处。周围二百五十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二十四大门。复一小门。足二十五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及四宝船。亦如上说。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其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一一堑者。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城中出。观听音乐。诸女天等从城中出。观听音乐。以是因缘。受诸戏乐。是大城内四边住处。衢巷市廛。并皆调直。是诸天城。或有住处。四相应舍。或有住处。重层尖屋。或有住处。多层高楼。或有住处。台观云耸。或有住处。四周却敌。随其福德。众宝所成。平正端直。是天城路。其数五十。四陌相通。行列分明。皆如基道。四门通达。东西相见。巷巷市廛。宝货盈满。一谷米市。二衣服市。三众香市。四饮食市。五花鬘市。六工巧市。七淫女市。处处并有市官。是诸市中。天子天女。往来贸易。商量贵贱。求索增减。称量料数。具市廛法。虽作是事。以为戏乐。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若业相应。随意而取。业不相应。便作是言。此物奇贵。非我所须。当四衢道。象马车兵之所庄严。及诸天子止住其中。或为守护。或为戏乐。或为庄严。市中间路。一切琉璃。软滑可爱。众宝庄严。亦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龙兽花草。皆如前说。乃至烧香散花。悬诸天衣。亦复如是。复于处处。竖立幡幢。天大城内。如是等声。恒无断绝。所谓象声。马声。车声。螺声。波那婆声。鼓声。牟澄伽声。笳声。音乐声。又有声言。善来善来。愿食愿饮。我今供养。是提头赖吒大城。是天子住处。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周匝遍布此大城中。提头赖吒天王。依此中住。王领所极。从由乾陀山东。至铁围山乾闼婆天。是王所领。如是义者。是佛所说。如是我闻。

毗留勒叉城品第十五

南由乾陀山二顶中间。有一国土。名毗留勒叉。周围一千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及四宝船。亦如上说。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其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一一堑者。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大城出。观听音乐。诸女天等从大城出。观听音乐。以是因缘。受诸戏乐。毗留勒叉城西南角。是毗留勒叉天王之所住处。周围二百五十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二十四大门复一小门。足二十五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亦如上说。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亦如上说。五种宝花。亦如上说。及四宝船。亦如上说。池岸五种宝树。亦如上说。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其城外边三重宝堑。余如上说。一一宝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宫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城中出。观听音乐。诸女天等从城中出。观听音乐。以是因缘。受诸戏乐。是大城内四边住处。衢巷市廛。并皆调直。是诸天城。或有住处。四相应舍。或有住处。重层尖屋。或有住处。多层高楼。或有住处。台观云耸。或有住处。四周却敌。随其福德。众宝所成。平正端直。是天城路。其数五十。四陌相通。行列分明。皆如基道。四门通达。东西相见。巷巷市廛。宝货盈满。一谷米市。二衣服市。三众香市。四饮食市。五花鬘市。六工巧市。七淫女市。处处并有市官。是诸市中。天子天女。往来贸易。商量贵贱。求索增减。称量料数。具市廛法。虽作是事。以为戏乐。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若业相应。随意而取。业不相应。便作是言。此物奇贵。非我所须。当四衢道。象马车兵之所庄严。及诸天子止住其中。或为守护。或为戏乐。或为庄严。市中间路。一切琉璃。软滑可爱。众宝庄严。亦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龙兽花草。皆如前说。乃至烧香散花。悬诸天衣。亦复如是。复于处处。竖立幡幢。天大城内。如是等声。恒无断绝。所谓象声。马声。车声。螺声。波那婆声。鼓声。牟澄伽声。笳声。音乐声。又有声言。善来善来。愿食愿饮。我今供养。是毗留勒叉大城。是天子住处。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周匝遍布此大城中。毗楼勒叉天王。依此中住。王领所极。从由乾陀山南。至铁围山拘槃荼神。是王所领。如是义者。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毗留博叉城品第十六

西由乾陀山有二顶。中间有国。名毗留博叉。周围一千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并如上说。外七重宝栅。七重多罗树之所围绕。其林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五种宝花。及四宝船。池岸五种宝树。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皆如上说。其城外边。有三重宝堑。其一一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堂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亦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大城出观听音乐。诸女天等从大城出。观听音乐。以是因缘。受诸戏乐。城西南角。是毗留博叉天王之所住处。周围二百五十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二十四大门。复一小门。足二十五门。如是诸门。皆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外有七重宝栅。七重宝多罗林之所围绕。其树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五种宝花。及四宝船。池岸五种宝树。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皆如上说。其城外有三重宝堑。其一一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堂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皆如上说。是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城中出。并诸女天并共观听。以是因缘。受诸戏乐。是大城内。四边住处。衢巷市廛。并皆调直。是诸天城。或有住处。四相应舍。或有住处。重层尖屋。或有住处。多层高楼。或有住处。台观云耸。或有住处。四周却敌。随其福德。众宝所成。平正端直。是天城路。其数五十。四陌相通。行列分明。皆如基道。四门通达。东西相见。巷巷市廛。宝货盈满。一谷米市。二衣服市。三众香市。四饮食市。五花鬘市。六工巧市。七淫女市。处处并有市官。是诸市中。天子天女。往来贸易。商量贵贱。求索增减。称量料数。具市廛法。虽作此事。以为戏乐。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若业相应。随意而取。业不相应。便作是言。此物奇贵。非我所须。当四衢道。象马车兵之所庄严。及诸天子止住其中。或为守护。或为戏乐。或为庄严。市中间路。一切琉璃。软滑可爱。众宝庄严。亦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龙兽花草。皆如前说。乃至烧香散花。悬诸天衣。亦复如是。复于处处。竖立幡幢。天大城内。如是等声。恒无断绝。所谓象声。马声。车声。螺声。波那婆声。鼓声。牟澄伽声。笳声。音乐声。又有声言。善来善来。愿食愿饮。我今供养。是毗留博叉大城。是天子住处。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周匝遍布此大城中。毗留博叉天王依此中住王领所极。从由乾陀山西。至铁围边一切诸龙伽楼罗鸟。是王所领。如是义者。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毗沙门城品第十七

北由乾陀山有二顶。中间有国。名毗沙门。周围一千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九十九门。复一小门。足一百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外有七重宝栅。七重多罗树之所围绕。其林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五种宝花。及四宝船。池岸五种宝树。乃至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并如上说。其城外边。有三重宝堑。其一一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壶口。下广上狭。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堂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皆如上说。是时外林。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大城出。观听音乐。诸女天等从大城出。亦听音乐。以是因缘。受诸戏乐。城西南角。是毗沙门天王之所住处。周围二百五十由旬。金城围绕。高一由旬。埤堄高半由旬。城门高二由旬。门楼一由旬半。十十由旬。有一一门。二十四大门。复一小门。足二十五门。是诸门者。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譬如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是门又有四军防卫。外有七重宝栅。七重宝多罗树林之所围绕。其林中间。有诸宝池。相去百弓。种种庄严。五种宝花。及四宝船。池岸五种宝树。四宝堂殿。诸男女天之所住处。皆如上说。其城外有三重宝堑。其一一堑。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天水盈满。并如上说。是堑间地。有诸婇女堂殿罗列。三重堑外。七宝树林之所围绕。皆如上说。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诸女天等奏诸音乐。时诸天子从城中出。并诸女天并共观听。以是因缘。受诸戏乐。是大城内四边住处。衢巷市廛。并皆调直。是诸天城。或有住处。四相应舍。或有重层尖屋。或有多层高楼。或有台观云耸。或有四周却敌。随其福德业。众宝所成。平正端直。是天城路。其数五十。四陌相通。行列分明。皆如基道。四门通达。东西相见。巷巷市廛。宝货盈满。一谷米市。二衣服市。三众香市。四饮食市。五花鬘市。六工巧市。七淫女市。处处并有市官。是诸市中。天子天女。往来贸易。商量贵贱。求索增减。称量料数。具市廛法。虽作此事。以为戏乐。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若业相应。随意而取。业不相应。便作是言。此物奇贵。非我所须。当四衢道。象马车兵之所庄严。及诸天子止住此处。或为守护戏乐庄严。市中间路。一切琉璃。软滑可爱。众宝庄严。亦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龙兽花草。皆如上说。烧香散华。悬诸天衣。亦复如是。复于处处。竖立幡幢。天大城内。如是等声。恒无断绝。所谓象马车螺等声。波那婆声。鼓声。牟澄伽声。笳声。音乐声。又有声言。善来善来。愿饮愿食。我今供养。是毗沙门大城。是天子住处。复有天洲天郡天县天村。周匝遍布此大城中。毗沙门天王之所住处。王领所极。从由乾陀北。至铁围边一切夜叉神。是王所领。是毗沙门城最饶多佉陀尼蒲阇尼饮食。是故亦名阿罗珂漫陀。如是义者。佛世尊说。如是我闻。

End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法嗣共一百八十三人。内七十六人旁出。斋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见录。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前六世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四卷

五灯会元 第四卷◎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语具别卷)△黄檗希运禅师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四卷

碧岩录 第四卷⊙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祖堂卷四石头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福州玄沙备禅师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於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四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四卷往生比丘第三之三宋 齐玉齐玉。俗姓莫,霅川人(浙江吴兴县),年轻时就出家,每日可以记诵数千字。刚开始参学于祥符寺的神智法师,然后又依止慈辩法师,学习一心三观的要旨。最后出来居止在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