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四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4 07:03

第四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四

尔时善财童子。正念思惟解脱长者教。念不可思议菩萨法门。思惟不可思议菩萨慧光。随顺深入不可思议甚深法界。摄取菩萨不可思议净妙功德。显现如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解了不可思议庄严佛刹。分别知佛不可思议住持庄严安住境界。思惟不可思议菩萨境界三昧庄严。分别不可思议世界究竟无碍。向不可思议菩萨坚固净业深心。受持不可思议净业诸愿。渐趣南方。至庄严阎浮提顶国。周遍推求海幢比丘。见在静处结跏趺坐。三昧正受灭出入息。身安不动寂然无觉。从其足下出阿僧祇长者。阿僧祇婆罗门。皆悉顶冠众宝天冠。各赍妙宝上味饮食一切宝衣香华宝鬘末香涂香资生之具。摄诸贫穷安慰抚接。雨众宝物。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充满十方。从其两膝出刹利婆罗门。皆悉聪慧。形色威仪服饰庄严皆悉不同。以微妙音训导众生。离恶修善住真实义。说四摄法。令众生欢喜充满十方。从腰两边。出一切众生数等五通仙人。或服草衣或树皮衣。皆执澡瓶持三奇杖。威仪庠序无有变异。游行虚空赞叹三宝。为众生说清净梵行。调伏诸根演真实义。摄取世间。令诸众生入智慧海。又复演说世间诸论。令次第住一切善根。充满十方。从其两胁出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龙女。显现不可思议诸龙自在。摄取众生。雨不可思议香庄严云。华庄严云。鬘庄严云。宝盖庄严云。宝幡庄严云。众宝庄严云。无价摩尼宝庄严云。宝璎珞庄严云。宝座庄严云。宝宫殿庄严云。宝莲华庄严云。宝冠庄严云。天形像庄严云。天女庄严云雨如是等云。各不可思议。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而以供养一切如来。普令众生皆大欢喜。充满法界。从胸德字。出无量阿僧祇阿修罗王。示现阿修罗王不可思议自在神力。震动一切诸大海水及百千世界。令诸山王皆相冲击。震动一切诸天宫殿。映蔽一切诸魔光明。悉如聚墨。降伏一切诸魔军众。除灭众生放逸高慢。离怒害心灭不善法。坏烦恼山弃舍战诤。又以神力觉悟诸生。厌离诸恶永绝生死。不着诸趣普令众生常乐寂灭。住菩提心。净菩萨行。住诸波罗蜜。究竟菩萨地。照一切法。普照诸佛方便之法。充满法界。从其背出阿僧祇声闻缘觉。应以二乘化众生故。着我见者教不净观。贪欲多者教慈心观。嗔恚多者教缘起观。愚痴多者教方便智观察诸法。为等分者说无著法。着境界者说妙愿境界。乐寂灭者教入诸趣饶益众生。充满法界。从其两肩出阿僧祇诸夜叉王。诸罗刹王。种种恶身。长短形色。乘种种乘。各与其众而自围绕。其有众生能行善者。及众贤圣诸菩萨等。若向正道若得果证。皆悉防卫而守护之。或作金刚力士守护诸佛及佛住处。若有众生。遭诸恐怖。亦防护之悉令无畏。诸疾病者令得除愈。诸在难者悉令解脱。除灭横死离诸热恼。教化众生令得实利。坏生死轮赞叹法轮摧外道轮。充满法界。从其腹出百千阿僧祇紧那罗王。各与百千阿僧祇阿僧祇紧那罗女眷属围绕。出百千阿僧祇乾闼婆王。各与百千阿僧祇阿僧祇乾闼婆女眷属围绕。出百千阿僧祇天娱乐音。说实相法赞叹诸佛。称美菩提及菩萨行。叹菩提门入法轮门。好乐一切自在法门。演说一切般涅槃门。摄持一切诸佛教门。欢喜一切众生之门。严净一切诸佛刹门。讲说一切诸法界门。除灭一切诸障碍门。宣明一切诸善根门。充满法界。从其口出百千阿僧祇转轮圣王。七宝具足四兵围绕。放无悭光雨摩尼宝。诸贫苦者悉令富乐无财施者令得惠施。为诸群生叹离杀盗邪淫之法。修习慈心。常说爱语。饶益众生。除灭妄语。远离恶口。摄取众生。远离两舌说和合语。离无义语说甚深法。悉令众生远离口过。赞叹大悲。令众生欢喜离嗔恚心。分别世间一切正法。观察因缘照明真谛。拔诸群生邪见毒刺。除灭疑惑离一切障。明法实义。充满法界。从其两目出百千阿僧祇日。普照十方灭一切闇。悉令众生除灭垢曀。远离一切恶道苦毒。令寒者得温。于垢浊佛刹。放明净光。广说乃至普照金银琉璃等一切世界及众生类。除灭众生心之重闇。悉令欢喜。能辨众生无量事业。庄严一切世界。妙法境界。充满法界。从其眉间出百千阿僧祇天王帝释。无量杂宝以为庄严。持释王法。普照一切诸天宫殿。震动一切须弥山王。悉令诸天于天境界生厌离心。叹功德力明智慧力。起直心力长深心力。严净念力坚固菩提心。远离欲乐。赞叹乐见一切诸佛。不叹乐境界乐。叹闻法乐。离世间乐。观察诸法智慧之乐。离阿修罗战斗恐怖灭烦恼军远离死畏。愿降众魔兴妙法山。说须弥山等广大法句。能辨众生无量事业。充满法界。从其额上出无量梵天。妙色端严世界无伦威仪庠序。演出妙音赞叹诸佛劝请说法。令众生欢喜。乃至能辨众生无量事业。充满法界。从其头上。出阿僧祇诸菩萨众。种种形色相好严身。放无量光网。现檀波罗蜜。赞叹布施。远离悭吝无所贪着。庄严一切世界。称扬净戒远离恶戒。安立众生菩萨律仪。叹大乘戒。出生大悲功德之藏。说一切有皆悉如梦。说五欲乐无有滋味。安立众生离烦恼法。称扬赞叹金色身业。赞叹慈心远离杀害。灭畜生趣。叹多闻力。安立众生于忍辱力。叹普照自在。远离放逸。安立众生于不放逸。叹禅波罗蜜。心得自在。拔邪见刺。赞叹正见。般若波罗蜜。乐智自在。叹随世间远离生死。而于诸趣自在受生。叹愿力满足。出诸通明自在寿命。赞叹一切陀罗尼力。出生愿力。净三昧力。现自在生。赞叹智慧。普照一切众生诸根。分别演说诸心心行。照十力智。赞叹自在萨婆若。充满法界。从其顶上。出百千阿僧祇佛身分。具足相好庄严。犹如金山。普照一切。出妙音声。充满法界。显现无量无边神力自在。普雨一切甘露法云。为坐道场菩萨。雨平等法云。为灌顶菩萨。雨普门法云。为深忍菩萨。雨普庄严法云。为童真菩萨。雨坚固山法云。为不退菩萨雨海藏法云。为成就直心菩萨雨普境界法云。为方便道菩萨雨自性地音声法云。为生贵菩萨雨随顺世间法云。为修行菩萨雨厌离法云。为治地菩萨雨长养法藏法云。为初发心菩萨雨精进法云。为信行者雨无尽门法云。为色界众生雨无尽平等法云。为大梵天雨普藏法云。为大自在天雨生力法云。为魔天王雨心幢法云。为化乐天雨净念法云。为兜率天雨净意法云。为夜摩天雨欢喜法云。为帝释天雨庄严虚空法云为夜叉王雨欢喜法云。为乾闼婆王雨自在圆满法云。为阿修罗王雨大境界法云。为迦楼罗王雨无量世界法云。为紧那罗王雨饶益众生胜智法云。为诸人王雨不可乐法云。为诸龙王雨欢喜幢法云。为摩睺罗伽王雨寂静法云。为地狱众生雨不乱念庄严法云。为诸畜生雨智慧法云。为阎罗王处雨无畏法云。为饿鬼处雨正希望法云。悉令众生向贤圣门。充满法界。彼诸如来。一一毛孔。各放阿僧祇净光明网。阿僧祇妙色。阿僧祇庄严。阿僧祇境界。辨阿僧祇事。充满十方。

尔时善财。一心观察海幢比丘。念彼三昧法门。思惟不可思议菩萨境界。思惟无量无作现在庄严普门法门。观察法界庄严智慧。依佛智住。出菩萨力。建菩萨愿力。增广菩萨诸行。如是正立观察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乃至六月六日。过此以后。海幢比丘从三昧起。尔时善财。叹未曾有。合掌白言。甚奇大圣。如此三昧最为甚深。如此三昧最为广大。如此三昧境界无量。如此三昧不可思议神力自在。如此三昧不可称量。如此三昧慧光明净。如此三昧阿僧祇庄严以为庄严。如此三昧境界不可坏。如此三昧无有退转。如此三昧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如此三昧具有无量义趣方便。大圣。其有菩萨入此三昧。能为一切除灭众苦。永绝地狱饿鬼畜生一切楚毒。远离诸难。令天人趣悉得寂静。令众生欢喜。常乐甚深禅定境界。厌离有为超出三界。发菩提心。长养智慧功德因缘。长养弥广无上大悲。生大愿力。照菩萨道。智慧庄严大波罗蜜。究竟出生大乘境界。智慧遍照普贤所行。得菩萨诸地智慧光明。具一切菩萨清净愿行。证一切智境。大圣。此三昧者。名为何等。善男子。此三昧名普眼舍得。又名清净光明般若波罗蜜境界。又名清净庄严普门。善男子。修习般若波罗蜜故。得此三昧。得此三昧时。即得百万阿僧祇三昧。大圣。此三昧唯有此功德境界。复有余耶。善男子。此三昧者。分别一切世界。无所障碍。究竟一切世界。无所障碍。游行一切世界。无所障碍。庄严一切世界。无所障碍。修治一切世界。无所障碍。严净一切世界。无所障碍。见一切佛。无所障碍。观一切佛功德。无所障碍。知一切佛自在神力。无所障碍。究竟一切佛力。无所障碍。度一切佛功德大海。无所障碍。雨一切佛净妙法云。无所障碍。度一切佛法。无所障碍。得一切佛转法轮智不可破坏。无所障碍。得一切佛清净大众海之源底。无所障碍。随顺普入十方世界。无所障碍。随顺观察十方佛法。无所障碍。大悲摄取十方众生。无所障碍。大慈充满十方世界。无所障碍。见十方佛心无厌足。无所障碍。随顺遍入众生大海。无所障碍。了知众生一切根海。无所障碍。分别一切诸众生海。无所障碍。善男子。我唯知此清净光明般若波罗蜜三昧法门。云何能说诸大菩萨究竟之行。诸大菩萨皆悉深入智慧大海。善能分别清净法界。智慧究竟一切法趣。慧光无量。充满一切。得大陀罗尼自在光明。一切三昧圆满清净。出生一切自在通明。深入一切无尽辩海。雷震一切诸地音声。悉能救护一切众生。我尚不能说彼所行。况其功德。显其境界。说其境界。照其法门。明其积聚诸功德藏。说其正道。诸三昧流平等智慧。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住处。名曰海潮。彼有园林名普庄严。有优婆夷名曰休舍。汝诣彼问。云何菩萨。修菩萨道净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欢喜无量。于海幢比丘所。不坚固中而得坚固。于不实中而得真实。究竟功德妙藏境界。得明净智。普照一切。逮得甚深三昧光明。到净解脱方便。观察一切世界。净诸法门。明净智慧。普照十方。头面礼足绕无数匝。眷仰观察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正念思惟海幢比丘。心未曾舍。乐见无厌。顾恋圣音。目想慈颜。正念思惟。其心境界。三昧境界。愿行境界。正念思惟明净智慧。敬善知识。向善知识。念善知识教。于善知识起爱恭敬。又作是念。因善知识得见诸佛。善知识者。开示显现一切佛法。善知识者是奇特法。令人得见诸佛法故。善知识者为明净眼。令人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为善津济。令人于佛华池得源底故。渐渐南行至海潮处。见普庄严园林。七宝垣墙周匝围绕。诸妙宝树行列庄严。一切华树雨华如云布散其地。香树芬馨普熏十方。鬘树垂鬘宝树雨宝遍布庄严。众宝衣树弥覆一切。诸音乐树出微妙音。以如是等诸珍玩具而以庄严。此园林中有一万讲堂众宝合成。一万楼阁阎浮檀金以覆其上。一万宫殿毗楼遮那宝藏庄严。一万浴池众宝合成。七宝栏楯周匝围绕。八功德水湛然盈满。阎浮檀金沙净水宝珠遍布池底。四面宝阶端严齐正。宝多罗树周匝行列。凫雁鸳鸯孔雀哀鸾。异类众鸟游戏其中出和雅音。覆以金网。风自然起出微妙声。设众宝帐宝树周遍。建阿僧祇殊胜宝幢。放大光明照百由旬。百万池沼黑栴檀泥凝积池底。生宝莲华充满其中。从彼莲华出大光明普照一切。彼园林中有大宫殿名庄严幢。海藏妙宝以为其地。琉璃宝柱庄严殊妙。巍巍高大。犹若金山。众生见者无不喜乐。有阿僧祇净摩尼宝普照一切。出自然香。谓明相香。香王香。觉悟香等敷众宝座。谓莲华藏座。照诸方藏座。明净藏座。众生悦乐藏座。师子藏座。离垢宝藏座。不思议藏座。普门摩尼妙宝藏座。光严藏座。大海藏座。金刚师子藏座。无量窗牖妙宝庄饰。又张一万众妙宝帐。谓宝衣帐。妙宝华帐。宝树枝帐。摩尼宝帐。金帐。庄严帐。香帐。娱乐帐。自在龙王帐。马王帐。释天庄严宝帐。一万宝网绞络其上。谓金铃网。珍宝盖网。众宝像网。海藏珠网。青琉璃摩尼宝网。师子吼网。月摩尼网。香像网。众宝山网。宝王网。一万光明普照世界。谓夜光摩尼光明。日藏摩尼净宝光明。月幢摩尼妙宝光明。香阎光明。妙藏摩尼宝光明。钵昙摩光明。夜光摩尼净宝光明。大灯摩尼净宝光明。普照诸方摩尼光明。又出十种大香电光。雨十种云。出过诸天。谓十种黑栴檀云。十种曼陀罗华云。十种庄严云。十种鬘云。十种杂色衣云。十种宝云。十种天子云。十种天女云。十种菩萨云。常乐闻法。尔时休舍优婆夷。处金色藏座。海藏宝庄严网罗覆其身。吉由罗庄严出过诸天。大摩尼网庄严其首。师子珠宝无量如意净摩尼宝严饰其身。无量亿众恭敬围绕合掌而住。东方无量众生。诸梵天王梵身大梵梵辅。他化自在天王。乃至人及非人。一切诸王。来诣其所。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其有得见此优婆夷者。一切众病皆悉除愈。心净离垢拔邪见刺。除灭障碍净无碍地。于彼地中长养善根成就诸根方便。摄一切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昧门。皆现在前。发一切愿门。究竟一切行门。出生一切净门。其心广大。出生一切通。得无碍身靡所不至。尔时善财童子。入普庄严园林。周遍观察。见休舍优婆夷处金色座。往诣其所。头面礼足绕无数匝。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为我具足演说。答言。善男子。我唯成就一法门。若见闻念知亲近我者。皆悉不虚。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亲近善知识。不为诸佛所护念者。彼诸众生不能见我。善男子。若有众生。能见我者。则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东方诸佛常来我所。处宝师子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诸佛悉来我所。处宝师子座为我说法。善男子。我常见诸佛菩萨。未曾远离。善男子。我此大众有八万四千亿菩萨。皆我同行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此普庄严园林一切众会。亦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善财白言。大圣。发菩提心来。为久如耶。答言。善男子。我念过去。于锭光佛所。出家求道净修梵行。恭敬供养闻法受持。次于离垢佛所。出家求道净修梵行。恭敬供养闻法受持。次于妙幢佛。妙德佛。功德藏佛。毗楼遮那佛。普眼佛。梵寿佛。自在佛。善天佛。善男子。我于如是等三十六恒河沙佛所。出家求道净修梵行。恭敬供养闻法受持。了知一切诸佛智慧。初发菩萨心。充满法界。无量大悲摄取众生。发诸菩萨无量大愿。究竟十方法界。无量大悲普覆众生。于一切刹一切劫中。修习菩萨无量诸行无量三昧力。不舍不转菩萨正道。菩萨无量陀罗尼力。善能护持一切众生。菩萨无量净智慧力。方便正念普照三世。菩萨无量诸通明力。遍游一切诸世界网。菩萨无量诸辩才力。能以一言悦一切众。善男子。我有菩萨无量自在神力。能以一身满一切刹。善财白言。大圣久如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萨不为教化一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百众生。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转众生故发菩提心。广说如阿僧祇品。不可教化一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阎浮提微尘等众生故。不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众生故。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众生故发菩提心。菩萨不为恭敬供养一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诸如来故发菩提心。菩萨不为净一刹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净不可说不可说刹故发菩提心。菩萨不为净阎浮提微尘等刹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净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刹故发菩提心。菩萨不为护持一佛法故发菩提心。广说如上。菩萨不为满一愿故发菩提心。不为庄严一刹故。不为知一佛眷属故不为受持一佛法故。不为知一众生心海故。不为度一众生根海故不为知一世界诸劫次第成败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习气故。不为断一众生烦恼故。不为满一众生行故。发菩提心。欲教化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欲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欲严净一切佛刹。欲守护受持一切佛法。欲满足一切大愿。欲知一切佛眷属。欲知一切众生心海。欲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欲知一切众生诸根轮。欲知一切世界一切劫数次第成败。欲知一切众生烦恼习气。欲断一切众生烦恼。欲满一切众生行故发菩提心。善男子。略说菩萨有如是等百万阿僧祇方便法门。菩萨悉应究竟了知。随顺智慧。究竟修习菩萨等行。净一切佛刹。心无倒惑。善男子。是故我发此愿。净一切刹。我愿乃满。断一切众生烦恼习气。我愿乃满。大圣。此法门者。名为何等。善男子。此法门名离忧安隐幢。我唯知此法门。诸大菩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我当云何能知其行。诸菩萨心坚固正直。如须弥山。诸大菩萨则为见药。若有见者除灭烦恼。诸大菩萨则为净日。除灭一切众生痴闇。诸大菩萨则为大地。悉能载持一切众生。诸大菩萨则为智风。长养一切众生实义。诸大菩萨则为自在。以净智光普照一切。诸大菩萨则为庆云。随其所应雨甘露法。诸大菩萨则为净月。放诸功德光明之网。诸大菩萨则为帝释。悉能守护一切众生。我当云何能知其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海潮。彼有仙人名毗目多罗。善能解说菩萨诸行。汝诣彼问。时善财童子。头面礼足绕无数匝。观察无厌悲泣流泪。正念思惟。得菩提难。遇善知识难。得与上人共同止难。得菩萨诸根难。满足菩萨正直心难。值遇同意善知识难。观真实难。如法正教难。出生妙心难。念一切智难。长养法明难。作是念已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随顺菩萨正教。净菩萨行。心能长养菩萨德力。心见诸佛。心欲菩提。心能发起长养大愿。心照十方一切诸法。心见法实。心覆一切无有散乱。心净智慧。观诸法界除灭痴闇。心净正直除灭障碍。心能降伏一切众魔。渐渐游行至海潮国。周遍推求仙人毗目多罗。时彼仙人在大林中。阿僧祇树庄严此林。宝叶普覆。诸华果树常以严饰。宝树雨宝遍散其地。大栴檀树周匝行列。诸沉水树常出妙香。尼拘律树。阎浮檀树。雨甘香果。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以为庄严。尔时善财。见彼仙人在此林中。服树皮衣萦发草坐。一万仙人以为眷属。如栴檀林栴檀围绕。往诣其所五体敬礼。念善知识能开导我萨婆若门。念善知识现真实道。念善知识能安置我一切智地。念善知识然智宝灯。明净慧光长养十力智慧光明。善知识道即一切智无尽之藏。善知识为灯。照一切智境界故。善知识为桥。度生死故。善知识为盖。生大慈力覆一切故。善知识为不虚。照一切法真实相故。善知识为海潮。满足大悲故。作是念已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彼仙人。观察大众而作是言。汝等当知。此童子者。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请一切众生普施无畏。饶益一切众生。向深智海。欲饮一切诸佛法雨。欲尽一切法海源底。欲成世间智慧大海。欲兴大悲重云。欲雨甘露法雨。欲出世间明净智月。欲灭世间诸烦恼闇。欲长养一切众生善根。尔时大众。各持种种金色妙华香可悦乐。散童子上。头面礼足曲躬敬绕。作如是言。此童子者。悉能救护一切众生。灭三恶道。离阎罗趣一切诸难。消竭欲海除灭苦阴。舍愚痴闇断贪爱缚。能升功德金刚围山。建立世间智慧须弥。于世间出明净智日。显曜一切善根诸法。示导世间明识善恶。时彼仙人。告大众言。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得一切智。净一切佛功德之地。时彼仙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无坏幢智慧法门。善财白言。大圣。彼法门者。境界云何。时彼仙人即申右手摩善财顶。摩已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在于十方十佛世界微尘等佛所。见彼诸佛相好庄严。以阿僧祇宝珍玩之具。庄严其刹。又见彼佛眷属大海。所从闻法悉能受持。乃至不失一句一味。分别受持正法梵轮。受诸法云入佛大愿。净修诸力清净愿行。究竟诸功德藏。见彼诸佛。随应化度一切众生。见一切佛清净圆满大光明网。见已随顺无碍智慧光明。究竟佛力。或自见身。于一佛所。一日一夜。或复自见于余佛所。七日七夜。如是次第。于余佛所。或有半月一月。一岁百岁千岁。或百千岁百千亿岁。或百亿那由他岁。或半劫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或百亿那由他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那由他劫。或阎浮提微尘等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等劫。尔时善财。为无坏幢智慧法门照故。得明净藏三昧。无尽法门三昧照故。得游一切方陀罗尼光明。金刚圆满光明法门照故。得分别智意楼阁三昧。住平地庄严法藏般若波罗蜜精进照故。得佛虚空藏三昧光明。一切诸佛法轮三昧光明相照故。得三世圆满智无尽光明。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尔时善财即自见身还在本处。时彼仙人问善财言。汝忆念耶。答言唯然。大圣。善知识力故。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坏幢智慧法门。我岂能知大菩萨行。诸大菩萨。皆得一切众生自在三昧。于一切时轮而得自在。出生诸佛无尽智慧。证一切佛严净慧灯。于一念中了三世事。于一切世间现净慧身。充满法界。随众生所应悉现其前。了知一切众生所行。圆满清净悉可爱乐。我岂能知大菩萨行。妙功德愿。严净佛刹。善察论机。智慧境界。甚深三昧。神力自在。解脱境界。游戏神通。法身音声。究竟智慧。如是等事非我境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进求。有婆罗门名方便命。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向菩萨道。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欢喜无量。恭敬礼已绕无数匝。瞻仰观察辞退南行。

End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四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昨天我们讲到第七十二句,「见先哲于羹墙」。这一句我们学习了安士先生的批注,后面安士先生给我们附上《质孔说》的几篇。见先哲就是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华严经》之出世

◎ 铂 净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说龙树菩萨: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憋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二辰三、增上戒住2 巳一、问问:增上戒住菩萨转时,当知何行、何状、何相?巳二、答2 午一、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张西镇: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一二六四、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应精进直前度驶流。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华严经》卷第三十九【题解】此卷包含第十「法云地」的全部内容以及相对独立于第十地而有概括全品之作用的「地影像分」、「地利益分」的内容。十六、「法云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世亲《十地经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华严经》卷第三十六【题解】此卷包含第四「焰慧地」及第五「难胜地」的全部内容。十、第四地:「焰慧地」关于第四地「焰慧地」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七的判释:「文亦三分:一、赞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华严经》卷第三十五【题解】此卷包含第二「离垢地」及第三「发光地」的全部内容。八、第二地:「离垢地」关于第二「离垢地」,澄观将其分为三部分:「初,赞请分。二、正说分。三、重颂分。第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华严经》卷第三十八【题解】此卷包含第八「不动地」及第九「善慧地」的全部内容。十四、第八地:「不动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的判释,文分为三分:初,赞请。第二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题解】此卷包含第六「现前地」及第七「远行地」的全部内容。十二、第六地:「现前地」关于第六「现前地」部分的结构。据澄观的判释:文有三分:初,赞请分。第二,正说亦

杨维中: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编辑:杨维中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考释了《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在中土的传播情况,并指出在早期的十几种汉语译籍中,一般都是十住与十地交替或混合使用的,大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之一【题解】此卷为八十卷《华严经?十地品》的第一卷,包含《十地品》的「序分」以及「正宗分」的开首「本分」、「请分」以及初地「欢喜地」的全部内容。依照世亲

华严经的十种佛是什么

第一正觉佛。成正觉的佛,在印度伽耶菩提树下降伏众魔,成了道业,朗然大悟,证得了无上的果位,这叫成等正觉的正觉佛。正觉佛就是‘菩提’,华言叫‘道’,菩提华言叫‘道’。在菩提树下,就是佛在这个树下成道了,

周叔迦:《华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之研究法周叔迦绪 说《华严经》或称为《杂华经》,乃法相宗六根本经之一。而贤首宗亦以为根本。西竺大本凡十万偈。东土有二译。晋译只三万六千偈,凡六十卷,有八会三十四品。唐译只四万五千偈,凡八十卷

吴言生:《华严经》与生活禅

拨尘见佛是本体论意义上对佛性的追寻,它决定了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命体证--在世出世。华严圆融,消除了一切对立,打通了众生与佛陀、俗界与佛界的隧道,呈显出存在而超越的生命情调。《华严经》常以净莲不染形容澄明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四)

禅宗的生佛圆融境华严宗的性起缘起、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理论,与生佛一如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卷52 按照这种理论,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五)

禅宗的理事圆融境理事无碍是华严要旨。禅宗对理事关系的体证,深受《华严经》、华严宗的影响。华严四法界中的理事无碍法界,源于杜顺大师的理事无碍观。1.对理事无碍的体证杜顺设法界三观,分别为真空观、理事无碍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三)

禅宗的时空圆融境《华严经》的禅悟特质是大乘空观、不二法门、离言绝相,在此基础上,华严宗建构起性起缘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之说。大乘空观将事物看作没有自性的诸法,由于没有自性,故相即相入,性空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二)

二、华严宗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为宗经,对《华严经》进行研究、持受、弘扬,中国佛学史上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佛学宗派,这就是华严宗。华严宗在汲取《华严经》禅悟内涵的基础上,对圆融境界予以特别强调,并集中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一)

在所有佛教经典中,《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10册,本书所论主要依据此本。另有东晋佛驮跋陀罗译60卷本,大正藏第9册。 体系雄阔,义海赡博,气势恢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六)

禅宗的事事圆融境事事圆融是华严的至境。禅宗受《华严经》、华严宗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影响,形成了事事圆融境。1.周遍含容观禅境克文《法界三观六颂》前二首分咏色空无碍、理事无碍观,上文已具引。对《法界观门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七)

禅宗的现量直观境现量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它不依文字,不著世间,不取诸法,不起分别,不染著世事,不分别境界,于诸法智,但应安住,不应称量 卷43 。形成文字者是比量,现量不可言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六卷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导读上品当中,述说诸菩萨、天神大众都已经集会来此,于是此品一开始,一切世间主、菩萨众就共同起念发问如来三十七道问题。如来显现了许多瑞相,以为说法之前的行仪法式,所以才称为如来现相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一卷

卷第一:《世主妙严品》导读此品乃《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一品,篇幅长达五卷,宣讲此经的时、人、事、物、地等因缘条件,以及描述大会的代表与眷属来到时种种殊妙庄严的情形。此品大约分为五大段:一,始成正觉;二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五卷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白话】接着,更有普贤菩萨摩诃萨,进人了不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也进入了如来的功德海。这些不可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中,有解脱法门,是为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国土,并调伏众生,令他们究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卷

卷第二: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白话】这时,如来道场上海潮般的大众,已云集在一起。他们的品类无数,遍布各处,各自有其形体色相、眷属与部下。他们各从一方来到这里亲近、瞻仰世尊,一心充满了仰慕。这些如来道场上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七卷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导读此品名为普贤三昧品。普贤是说法者普贤菩萨的称号,三昧则表示展现的法用。这是人法合举的形式,所以合起来说可以是普贤的三昧、三昧是普贤所有;又三昧境界名为普贤、普贤即三昧。就其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八卷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导读经文的卷第八、九、十都是属于《华藏世界品》。此品是经由普贤菩萨来说明毗卢遮那如来所庄严清净的华藏世界海之形状景况,并特别回答三十七问中的佛世界海、众生海等问题。华,自然是指莲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二卷

卷第十二:《如来名号品》导读从这一品始,又从世尊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说起,开启另一段的胜会。所以一般称前六品为第一会,此品起为第二会。就总体而言,是应前面名号海之问而答的。第二会的主要场所在普光明殿,此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卷

卷第十: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向大众说:诸佛子啊!在离垢焰藏香水海的东边,依次有香水海,名为变化微妙身香水海。在变化微妙身香水海中,有一个世界种,名为善布差别方世界种。再依次有香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九卷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对大众说:诸佛子啊!在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的东方,有一个香水海,名为离垢焰藏香水海。在这个香水海中绽开一朵大莲华,名为一切香摩尼王妙庄严大莲华,有遍照刹旋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一卷

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导读前五品在华严大会中,所有集众、说法行仪,各种道场庄严、殊胜境界,这些人、事、地、物、时的示现,都是因往昔所有大众在毗卢遮那如来处,所修功德、所发大愿,才来到这个大会的。当然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七卷

卷第十七:《梵行品》导读本品是由正念天子发问如何修梵行以成就无上正觉,而由法慧菩萨回答所构成。刚开始出家的菩萨,究竟要如何修清净的梵行,才能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呢?法慧菩萨说,要对十种法来观察其是否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五卷

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白话】有胜三昧其名安乐,能普救度一切群生,放大光明不可思议,令其见者悉得调伏。所放光明名为善现,若有众生遇此光明,必令获益功不唐捐,因是得成无上智慧。彼光示现于诸佛陀,示法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卷

卷第二十: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无着行?佛子啊!当一位菩萨以不执着的心,在念念当中,能够进人阿僧祇数的世界,也能庄严清净阿僧祇数的世界。他对于各个世界,都能心中无所执着地任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三卷

卷第十三:《光明觉品》导读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的境界是此品全部的内容。世尊以此不可思议光明遍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各种万法万界也在此光明中显现。此光明又照至过此世界十佛土,乃至过十亿世界的百亿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六卷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导读此品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所以才有品名如此。世尊将从此品起到《明法品》共六品中说十住之法。前面以在人间地上的普光明殿中说十信之心。须弥义为妙高,所以世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八卷

卷第十八:《明法品》导读本品是忉利天宫会六品的最后一品,如果照梵本,品名应是名为法光明之品,因为这一品要以此胜进趣向十行位,而行需要以智慧来明照,所以称为法光明。也就是说前面五品已发菩提心成就广大功德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九卷

卷第十九:《升夜摩天宫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夜摩天会之首,此会有四品,而以《十行品》为正宗。夜摩天是时分天之意,这一天没有日月晦明,而以莲华开为昼,以合为夜,所以称作时分天,也是空居诸天之首。梵本品名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一卷

卷第二十一:《十无尽藏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的最后一品,一方面结成此会,一方面为胜进于十回向位之基础。十无尽藏是十种无尽功德藏之意,分别是:一,信藏;二,戒藏;三,惭藏;四,愧藏;五,闻藏;六,施藏;七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三卷

卷第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导读本品是第五会的第二品,内容结构与《须弥顶偈赞品》、《夜摩宫中偈赞品》相似。本品承上一品之后,由佛陀神力,十方有十大菩萨来集,化出宝座后以偈赞佛德,而相应于十回向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