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四十四卷 佛本行集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6 07:17

第四十四卷 佛本行集经

布施竹园品第四十六之一

尔时世尊。经于少时。住象头山。次第渐欲向王舍城。游历而行。是时去彼优娄频螺聚落。未几至王舍城。其间有一旧仙人居林苑处所。名曰法雨。而其法雨林内。有旧仙人草庵。其中常有五百苦行道人而住。悉得五通。并皆年老。久修梵行。头白少毛。齿缺背曲。身体皮肤。多有黑黡。咽喉垂亸。如牛颈[古*頁]。容貌干枯。形骸朽败。仰杖方行。喘气嗽声。欲行即踣。向前欲进。一步不移。羸瘦筋燋。才有皮骨。皆悉百岁。一切无堪。以其往昔种诸善根。唯今一生。但值佛时。即得信行。以未闻法。不入涅槃。皆在窟中。各各禅坐。尔时世尊。欲化彼诸苦行仙人。为怜愍故。至彼居处。在其窟门户颊之外。而说此偈。语彼仙言。

若人虽说百句义其名味字不合文

宁说一句胜百千当令闻者得寂定

若人说于百句偈既无义理文句乖

说一句为最胜尊闻已自然得寂定

若人善巧解战斗独自伏得百万人

今若能伏自己身是名世间善斗战

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佛世尊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人

若能归信法正真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一切僧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人

若能思惟法性空能胜于彼十六分

犹如小儿月月学所食如彼茅草头

若人归信佛如来能胜于彼十六分

若有能信法僧宝并及思惟法性如

如是归者信难量能胜于彼十六分

如彼世间祭祀火具足满于一百年

若一心归三宝时彼福百千万倍胜

如是百数不可尽口业不可说得穷

以彼质直牢固心能得如是上福报

若人满足一百岁在林祭祀于火神

若见善调伏人来能舍暂时供养者

是则胜彼祭祀火多种具足极一生

若人寿命满百年破戒心无有寂定

有能坚持忍精进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愚痴心恒生散乱

有能智慧及禅定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盲聋惛愦无闻见

其有见佛及闻法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懵-目 登]懵浊乱无觉察

有能谛观生死趣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不观世间无常句

其有能了身非实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不观世间甘露处

其有能识甘露者一日活足胜彼长

尔时世尊。说于如是妙偈颂时。时彼一切诸苦行人。闻此偈已。人人皆悉证得六通。是时彼等诸苦行人。从其窟出。出已顶礼佛世尊足。各各礼已。从彼地方。飞腾虚空。舍于寿命。入般涅槃。身出水火。以自焚烧。既焚烧已。彼诸舍利。从虚空中。各堕地上。

尔时世尊。收彼五百罗汉舍利。持作一聚。即起支提。是时彼中。有诸比丘。佐助世尊。供泥及石。垒治为塔。世尊神手网缦之指。亲自砌垒。彼塔成就。端正可喜。世尊于彼舍利塔上。作种种法。作已次第与诸比丘。行向于彼摩伽陀国。徒众弟子。足满千人。皆是彼旧螺髻梵志所出家者。如是渐往诣王舍城。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至王舍城。居住于彼杖林之内。是时彼林。别有一塔。名善安住。而有偈说。

是时大众相围绕世尊渐至王舍城

在于精妙杖林中如来向彼欲居住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有粟散王。其王名曰频头娑罗。传闻他说。沙门瞿昙。甘蔗苗裔。从释种姓。舍而出家。今日来在摩伽陀中。游行教化。与比丘众。足满千人。一切皆是耆旧螺髻梵志出家。今已至于王舍城侧。在杖林中。善安住塔。相与停止。而彼沙门。能于世间。出大名闻。彼婆伽婆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现今在彼教化有缘。

又复世尊。能于天人魔梵沙门及婆罗门一切世间。以自神通。皆能证知。知已能作如是宣说。生死已断。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永更不受于后世有。而彼世尊说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微妙。唯独具足。毕竟清净。如是说法。而如是等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若当有人。欲得往见。其人善哉。我今亦可至于彼所大沙门边。见世尊故。

尔时摩伽陀国。频头娑罗。即遣严驾贤善好车。而坐其上。共于国内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前后围绕。足满十二那由他人。从王舍城。导引而出。往诣佛所。欲见如来。

尔时彼国王舍城中。有一淫女。其女名曰婆罗跋帝。可喜端正。人所乐见。世无有双。歌舞作倡。音乐洞解。所有众伎。六十四能。皆悉具足。时彼淫女。传闻人道。此有沙门瞿昙释子。王种出家。乃至彼作如是心念。我今可至彼沙门边。

尔时彼女。如是示现。欲出门已。复如是思。我今可于频头娑罗大王之前。见于世尊。复作是念。又彼频头娑罗大王以多人力打道而行到沙门边。又复多人大众杂闹。恐其遮我。不能得行。我今可于崩墙空所无人行处。速疾而往。先见世尊。

尔时彼女。作是念已。雇取多人。而告之言。谁能多拔墙城鹿塼。即当与汝如许钱直。是时彼等诸受雇人。一念时间。破彼墙已。而得道除一切瓦石荆棘平正。尔时淫女婆罗跋帝。即遣庄束妙好车乘。坐于其上。从自己家出。行端直平正好道。欲诣杖林善安住塔。见佛世尊顶礼恭敬。

尔时世尊。知彼淫女婆罗跋帝心之所念。知已即作如是念言。若彼淫女。于先而来见于我者。其频头王。既在后来。见此淫女立于我前。则生疑阻。作是念已。即作神通。令彼淫女。即更不能于王前来。其频头王。欲于先来。其车一定。即住不行。

尔时频头娑罗大王。心生恐怖。怅怏毛竖。作如是念。我今有何鬼神灾祸。为我作碍。致使如此。是时彼处有一天神。知于频头娑罗王心。在虚空中。隐身不现。而告王言。大王。汝今莫生恐怖。大王。汝今亦无灾祸。亦无变怪。虽然大王。汝于某处瞻波城中。禁系一人。名为某甲。速令解放。车即得行。尔时频头娑罗大王。闻彼天神如是语已。速疾遣使教放彼人。既散放已。可通车处。车即得行。其不通处。步入山林。往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居士长者。或顶礼已。却住一面。或有共佛对善语言各相慰喻讫已。各还却坐一面。或复有在佛世尊前。说已姓字。既自说已。却坐一面。或复有人。向佛合掌。却坐一面。或复有人。对佛默然。却坐一面。

尔时国中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坐一面已。作如是念。今日此中有大沙门。复有优娄频螺迦葉。我等国师未审今者为当是此瞿昙沙门。从迦葉边。受学梵行。为迦葉等。从沙门边。学修梵行。

尔时世尊。知摩伽陀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心之所念。以偈告彼长老优娄频螺迦葉。作如是言。

迦葉汝见何事情先在河边修苦行

为我及众说此意弃彼祭祀事云何

尔时长老优娄频螺梵志迦葉。即还以偈奉答佛言。

色声香味及触法五欲世间人所求

如是染爱满天中为贪是事我祭祀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及婆罗门。作如是念。此大沙门。自说一偈。而彼优娄频螺迦葉。复说一偈。而是二人。竟不知谁何者是师何是弟子。是时世尊。知诸人民作是念已。还更以偈。问彼优娄频螺迦葉。作如是言。

色声香味触等法迦葉是中汝乐何

或有天上人世中汝心所贪答我问

尔时长老优娄频螺梵志迦葉。重还以偈奉答是言。

我见寂静无碍空无相障碍不能着

不变易处无有诳是处祭祀乐我心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心如是念。此大沙门。自说二偈。而彼优娄频螺迦葉。亦说二偈。我等今者犹自不知何者是师何是弟子。如是十方诸佛世尊。皆有此法。若其不令一切大众。生欢喜心。及希有想。则不说法。

尔时世尊。欲教大众生于欢喜希有心故。告彼优娄频螺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今若知时者。可为于彼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现上人法。出于神通。是时优娄频螺迦葉。闻佛语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不敢违。

尔时优娄频螺迦葉。从坐而起。即出神通。飞腾自在。于虚空中。或复经行。或住或坐。或复眠卧。身出烟焰。或复隐身。如是等出种种神通。遍显示已。从空而下。住于地上。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实是我教授师。我今真是无上世尊声闻弟子。而说偈言。

摄受微妙神通已顶礼世尊胜足趺

我弟子事既已周世尊真是我师父

尔时摩伽陀国众婆罗门长者居士。及诸人民。心生是念。今此优娄频螺迦葉。乃是沙门瞿昙弟子。从沙门边。行梵行耶。作是知已。向世尊边。生信向心生希有想。

尔时世尊。知诸大众生于欢喜希有之想。即为大众。次第说法。所谓教行布施持戒。说于生天因缘业报。说于厌离五欲之事。说漏尽因。说尽烦恼。赞叹出家。护助解脱。而世尊知摩伽陀国婆罗门等。长者居士。及诸大众。一切已生欢喜之心。生柔软心无染着心。

尔时世尊。知彼大众应当得道。又复一切诸佛世尊。知诸众生。或有赞叹而得道法。即为大众。如应而说。所谓苦集及于灭道。世尊为彼大众。宣说是法相。时彼等大众。在于坐中。频头娑罗。而为上首。已外十一那由他人。一时领悟。

复有师言。凡有十二那由他人。远尘离垢。尽烦恼界。心得清净。于诸法中。生净法眼。可有集法。皆是灭相。如实证知。譬如净衣。无垢无腻。无有黑色。随其所染。易受于色。如是如是。彼摩伽陀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以人民。坐于彼座。远尘离垢。乃至一切苦集之法。皆是灭相。如是证知。其中复有一那由他清信士。受优婆塞戒。

尔时摩伽陀王频头娑罗。已见法相。已知法相。已入法相。于法相中。已度诸疑。彻过无碍。于诸法中。无复碍心已得无畏。世尊法中。不复随他。不复问他。一切法中。得如是知自在无碍。时频头王。即白佛言。如来世尊。我昔在家作童子时。发五种愿。我于今日。悉得成就。何等为五。一者我在少年之时。早得王位。世尊。此是我之初愿。今已得成。

第二又愿。得王位已。我治化内。有佛出世。此即是我第二心愿。今已得成。第三又愿。佛出世已。彼世尊边。我设供养。令得欢喜。此是我心第三之愿。今亦得成。

第四又愿。彼世尊边。欢喜心已。为我说法。此即是我第四心愿。今亦得成。第五又愿。彼世尊所。为我说法。愿我一切。悉得证知。此即是我第五心愿今亦得成。

又复世尊。我昔在家童子之时。发如是心。愿有所作。我悉得成。无上世尊。我今遂也。善修伽陀。我今胜也。譬如有人。身曲得舒。有人逃避藏伏得出。迷人得道。闇地得明。盲眼之人。显见诸色。无上世尊。我今亦然。然今世尊。种种方便。为我说法。

又复世尊。我从今去。归依世尊。归依法宝。归依圣僧。从今日去。一切时行优婆塞行。愿世尊知我如是持。如来世尊。我从今去。尽此形寿。誓不杀生。护众生命。犹如已命。为诸众生。作归依处。如是等持五戒十善。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受我明日饭食供养。

尔时世尊。为摩伽国频头大王。默然受请。时频头王。知佛默然受其请已。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坐此车上。入王舍城。我当自行牵于此车。作是语已。佛语王言。善哉大王。唯愿大王。常得安乐。我不用车。

时频头王。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围绕世尊。三匝竟已。辞佛而去。其频头王。去未久间。时诸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今日摩伽陀王。布施世尊马车令乘。又乞自行。此事云何。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至心谛听。其摩伽陀频头大王。非但今日布施于我马车令乘。为我牵车。往昔亦然。已曾施我诸如是事。时诸比丘。重白佛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其事云何。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迦尸国内有一王。名善意乐法。如法王治。时天帝释。欲见彼王。告调御天摩多梨言(隋言无著处)。汝摩多梨。至迦尸国。将善意王来见于我。为我语彼。作如是言。仁者善意。三十三天。及天帝释。欲得见汝。仁者莫辞。要必须来。

时调御天摩多梨。即白帝释言。如天主教。不敢有违。既受教已。严驾贤车。其车控驭千疋马牵庄严讫已。即时飞下阎浮提地。诣迦尸国善意王边。既到彼已。住于虚空。以偈白于善意王言。

仁者今可来上车天乘庄严无有上

诸天忆念于仁者是彼三十三天王

尔时善意王既闻即从东面登车上

此乘最胜无有譬行诣向于尊胜天

诸天遥见彼王来各起而迎告于彼

善来人中法王者共天帝释坐此处

是时帝释大天王遥见彼王来即起

迎逆而告王言曰善来世间汝大王

于今此处自在天可住此承天威力

意欲停时随多少任情所用终不违

尔时彼王。在于忉利三十三天多时住已。心意不乐。作是念言。我今恐畏寿命减损。作是念已。即便以偈白帝释言。

我昔初来乐天上此处音乐微妙声

我今恐畏寿命终所以还不乐天果

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还以偈报答于彼善意王言。

王今年寿未亏减命终之日犹尚遥

但以王今善业微是故不乐于天上

仁者昔来乘自力彼业今尽无有余

既以罪业迷惑心故令心不乐天上

今若欲受天威力即受天乐如旧时

如于微妙车乘中又如惑乱妙林苑

汝今若作如是想即得心乐住此天

时善意王。闻此偈已。即便咨白天帝释言。大善天王。我从此处至人间。当作多福业。行于布施。行于苦行。行于善事。语言多实。受于斋戒。我当作是诸善业已。还更来上于此天上。时天帝释。告彼王言。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汝今日从此处已去。至于人间。当作如是多种功德。多作善业。乃至布施。受于斋戒。汝造如是善业竟已。还来天上。

时善意王。住彼天上。经历多时。然后还诣向阎浮提。至其王宫。宫内所有婇女妃后及诸王子。大臣百官。亲眷属等。皆悉死亡。无有一在而王不见彼等旧人。心中不乐。忧愁怅怏。而说偈言。

此是彼之旧衣服璎珞臂钏及耳珰

生平护惜不施他今死物留身何在

如是种种庄严具床褥被枕妙綩綖

园林池沼及香山忽然而舍于此处

一切人民既不见所有宫殿并虚空

妇儿眷属悉皆无我意云何乐于此

智慧尊豪甚富贵如是威德大家生

司命恶鬼不护持磨灭悉皆使离散

若富若贵若贫贱若聪若慧若愚痴

或少或壮或老年若至于此尽时节

其司命鬼不能护一切捉撮使消亡

诸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贵贱等

或旃陀罗涂摩类时至不简择彼留

一切摧折悉无遗犹如山川疾流駃

拔诸险岸所生树老病死至亦复然

吞啖众类身命根我亲自于彼处见

四埵所居四镇主忉利三十三天宫

一戏意喜游历行七日七夜时不及

我住于彼帝释处面前恒对瞩天王

彼边所睹余诸天常见有于如是事

我今唯造作福业行檀舍施及尸罗

精进忍辱智慧禅誓更不求王位报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欲知彼时善意王者。则我身是。其摩多梨调御天者。即此摩伽频头王是。其于彼时。将车请我。为我牵车。今亦如是。请我与车。亦欲为我躬自驭驾。本誓愿然。

尔时频头娑罗大王。至己宫殿。到已彼夜办具种种甘美饮食。悉皆丰足。所谓啖食唼食[口*束]食舐食。诸如是等。一切并讫。过彼夜后。扫洒堂殿。铺设诸座。即遣使人往诣佛所咨请时至。作如是言。善哉世尊。时节欲至。所营饭食。已办具讫。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着衣持钵。与比丘众。左右围绕。足满千人。皆是宿旧螺髻梵志所出家者。羽翼世尊。诣王舍城。

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自变改化作天身。为摩那婆形貌。端正可喜。众人乐见。头上还以螺髻为冠。身着黄衣。其左手中。执金澡瓶。右手挟持杂宝之杖。在佛比丘大众前行。行时其足离地四指不到尘土。尔时帝释摩那婆身说此偈言。

如来自伏能调他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寂静能寂他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得度能度他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得脱能脱他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

其有能说十法门十力具足十无胜

一千比丘左右绕无上世尊今入城

尔时城内一切诸人。见天帝释。作如是言。希有希有。此摩那婆。极大端正。可喜无双。人所乐见。此谁侍者。此供承谁。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以偈报彼诸人言。

诸佛善能伏一切寂静无上最胜尊

应供天人世间中我今与彼为侍者

最大丈夫能伏物无有能胜佛世尊

应供天人世间中我今与彼为侍者

尔时世尊。安庠行至频头娑罗王宫殿中。入已即便铺座而坐。尔时频头娑罗大王。见佛世尊及诸大众安坐已讫。自手执持种种肴膳饮食之具。施佛及僧并余大众。一切充足自恣啖食。众杂唼[口*束]。悉皆讫了。佛及众僧。饭食竟已。净洗手足。各将小座。坐于佛前。时频头王。坐佛前已。作是思惟。今日令佛于何处住。莫令去城过近过远。出家之人。使得安止。如法行道。时频头王。复作是念。此之竹园。近于城隍。还往稳便。来去不疲。平坦易行。众人所乐。欲求利益。易得不难。兼少蚊虻毒蛇蝮蝎昼日寂静。无人去来。夜里少声。兰若亦得。欲近城池。来去无碍。堪为善人修道之处。我今应用此之竹林。奉施世尊以为坐处。

时频头王。作是念已。而白佛言。大圣世尊。此竹园林。去王舍城。不近不远。乃至堪为善人修道。唯愿世尊。教我何法。以此竹林。布施世尊。以为坐处。

尔时佛告频头王言。如是大王。若欲布施我竹林者。听当布施彼招提僧。时频头王。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时频头王。从坐而起。手执金瓶。与世尊水。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此竹林园。去城侧近。乃至堪为善人修道。我今舍施诸佛世尊招提僧等。布施以后。唯愿世尊。纳取受用。哀愍我故。

尔时世尊。即便受取。为怜愍故。因以此偈。而咒愿言。

一切树木杂园林并及造作诸桥等

渠池井泉以充济船舫来去度众人

彼等恒于昼夜中福报日增长无绝

行法持戒人亦尔信敬坚固即生天

尔时世尊。为频头王。咒愿讫已。从坐而起。还至本处。至本处已。为此事缘。集诸大众。集已而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从今已后。许诸比丘自畜园林。尼沙塞师。作如是说得竹园缘。

End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黄念祖: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

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十四卷

卷第三十四:《十地品》导读本品是第六会他化自在天会唯一的一品,《六十华严》中自《十地品》到《宝王如来性起品》皆作他化自在天会,《八十华严》于《十地品》后多了《十定品》,所以《十定品》以下作第七会重普光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十四卷

卷第四十四:《十通品》导读本品是第七会的第二品,此品亦由普贤菩萨来演说十通之法。本品在《六十华严》作十明品,慈恩寺梵本及西藏本皆作神通品。智慧明照故名明,智慧通达自在无碍故名通,通即是神通之意。本品宣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法嗣共一百八十三人。内七十六人旁出。斋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见录。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前六世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一世一人见录。南岳石头希迁大师。第二世二十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法嗣二十一人。一十三人见录。荆州天皇寺道悟禅师。京兆尸利禅师。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潭州招提寺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八世七十四人。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法嗣七人见录。金陵清凉文益禅师。襄州清溪洪进禅师。金陵清凉休复禅师。抚州龙济绍修禅师。杭州天龙寺秀禅师。潞州延庆传殷禅师。衡岳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四卷

五灯会元 第四卷◎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语具别卷)△黄檗希运禅师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

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曹洞宗青原下七世○洞山延禅师法嗣△上蓝庆禅师瑞州上蓝院庆禅师,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后承洞山印解,开法上蓝。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剑?师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潭州神鼎山第一代(洪)諲禅师语录神鼎禅师。名洪徕。襄水扈氏子。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尝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之余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着。一心不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颂古外道问佛杲日连天照有无。孰云善逝坐跏趺。如今要见当年事。邪正犹来在半途。世尊升座文殊白槌法王法令若为酬。潦倒文殊强出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金陵报宁语录上堂:今朝欲入室。侍者报言参。锺并击鼓。分明为指南。非但锺鸣鼓响。飞禽走兽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昨日仁上人设斋。一一为诸人彻困。还有知恩报恩者么?老僧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四卷

碧岩录 第四卷⊙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法语上示张持满朝奉克勤自出峡止讷堂。唯念兹在兹。相从者多不告倦。所谓利他乃自利也。要须根本明彻理地精至纯一无杂。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若踏王脉。诸天捧华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黄德用请普说。师云。邵武高士黄端夫。信向佛乘知有此事。捐家财起庵一所。以圜悟揭名。屡有书来乞。分杨岐一枝佛法去。彼为众生作大利益。云门不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示成机宜(季恭)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着言说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四卷

祖堂集 第十四卷祖堂卷十四马祖江西马祖嗣让禅师,在江西。师讳道一,汉州十方县人也。姓马,于罗汉寺出家。自让开心眼,来化南昌。每谓众曰: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是故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传上乘一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祖堂卷四石头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福州玄沙备禅师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於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神鼎諲禅师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於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