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五百二十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11 10:05

第五百二十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三分巧便品第二十三之四

时,阿难陀窃作是念:“今天帝释为自辩才赞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为是如来威神之力?”

时,天帝释知阿难陀心之所念,白言:“大德,我所赞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皆是如来威神之力。”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如是,如是,今天帝释赞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当知皆是如来神力,非自辩才。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定非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所能赞说。庆喜当知,若菩萨摩诃萨勤学、思惟、修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恶魔,皆生疑惑,咸作是念:此菩萨摩诃萨为证实际,退住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为趣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有情众?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不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诸恶魔生大忧苦,身心战栗如中毒箭。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诸恶魔来到其所,化作种种可怖畏事,所谓刀剑、恶兽、毒蛇、猛火炽然四方俱发,欲令菩萨身心惊惧,迷失无上正等觉心,于所修行心生退屈,乃至发起一念乱意,障碍无上正等菩提,是彼恶魔深心所愿。”

尔时,庆喜便白佛言:“为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皆为恶魔之所扰乱,为有扰乱、不扰乱者?”

佛告庆喜:“非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皆为恶魔之所扰乱,然有扰乱、不扰乱者。”

具寿庆喜复白佛言:“何等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诸恶魔之所扰乱?何等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佛告庆喜:“若菩萨摩诃萨先世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信解、毁訾诽谤,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先世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信解赞美,不生诽谤,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先世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疑惑犹豫:为有?为无?为实、不实?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先世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都无疑惑犹豫,信定实有,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远离善友,为诸恶友之所摄持,不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不闻故不能解了,不解了故不能修习,不修习故不能请问,不请问故不如说行,不如说行故不能证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亲近善友,不为恶友之所摄持,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得闻故便能解了,由解了故即能修习,由修习故便能请问,由请问故能如说行,由如说行故便能证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摄受赞叹非真妙法,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亲近般若波罗蜜多,不摄不赞非真妙法,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于真妙法毁訾诽谤。尔时,恶魔便作是念:今此菩萨与我为伴,由彼毁谤真妙法故,便有无量住菩萨乘善男子等,于真妙法亦生毁谤,由此因缘我愿圆满。是菩萨乘善男子等,设勤精进修诸善法,而堕声闻或独觉地亦令他堕,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亲近般若波罗蜜多,于真妙法赞叹信受,亦令无量住菩萨乘善男子等于真妙法赞叹信受,由此恶魔愁忧惊怖,是菩萨乘善男子等,设不精勤修诸善法,而亦决定不令自他退堕声闻或独觉地,必证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作如是语: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甚深,难见难觉,何用宣说、听闻、受持、读诵、思惟、精勤修学、书写流布此经典?为我尚不能得其源底,况余薄福浅智者哉!时,有无量住菩萨乘善男子等闻其所说心皆惊怖,便退无上正等觉心,堕于声闻或独觉地,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作如是语: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甚深,难见难觉,若不宣说、听闻、受持、读诵、思惟、精勤修学、书写流布,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必无是处。时,有无量住菩萨乘善男子等闻其所说,欢喜踊跃,便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常乐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精进修行、为他演说、书写流布,求趣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恃己所有功德善根,轻余菩萨摩诃萨众,谓作是言:我能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汝等不能。我能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汝等不能。我能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汝等不能。我能安住苦、集、灭、道圣谛,汝等不能。我能修行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汝等不能。我能修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汝等不能。我能修行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汝等不能。我能修行八解脱乃至十遍处,汝等不能。我能修行净观地乃至如来地智,汝等不能。我能修行极喜地乃至法云地,汝等不能。我能修行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汝等不能。我能修行五眼、六神通,汝等不能。我能修行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汝等不能。我能修行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汝等不能。我能修行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因,汝等不能。我能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汝等不能。我能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汝等不能。我能修行奢摩他、毗钵舍那,汝等不能。我能顺逆观缘起支,汝等不能。我能观察诸法自相、共相,汝等不能。我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汝等不能。我能修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汝等不能;我能修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汝等不能。尔时,恶魔欢喜踊跃言:此菩萨是吾伴侣,流转生死未有出期。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不恃己有功德善根,轻余菩萨摩诃萨众,虽常精进修诸善法,而不执著诸善法相,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自恃名姓众所识知,轻蔑诸余修善菩萨,常赞己德毁訾他过,实无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诸行、状、相而谓实有,起诸烦恼自赞毁他言:汝等无菩萨名姓,唯我独有菩萨名姓。由增上慢轻蔑毁訾诸余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恶魔便作是念:今此菩萨令我国土宫殿不空,增益地狱、傍生、鬼界。是时,恶魔助其神力,令转增益威势辩才,由此多人信受其语,因斯劝发同彼恶见,同恶见已随彼邪学,随邪学已烦恼炽盛;心颠倒故,诸所发起身、语、意业,皆能感得不可爱乐衰损苦果。由此因缘,增长地狱、傍生、鬼界,令魔宫殿国土充满,由此恶魔欢喜踊跃,诸有所作随意自在,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不恃己有虚妄姓名轻蔑诸余修善菩萨,于诸功德离增上慢,常不自赞亦不毁他,能善觉知诸恶魔事,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与求声闻、独觉乘者,更相毁蔑斗诤诽谤。尔时,恶魔见此事已,便作是念:今此菩萨远离无上正等菩提,亲近地狱、傍生、鬼界。所以者何?更相毁蔑斗诤诽谤,非菩提道,但是地狱、傍生、鬼界险恶趣道。作是念已,欢喜踊跃,令此菩萨威势转盛,使无量人增长恶业,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与求声闻、独觉乘者,不相毁蔑斗诤诽谤,方便化导令趣大乘,或令勤修自乘善法,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与求无上正等菩提善男子等,更相毁蔑斗诤诽谤。尔时,恶魔见此事已,便作是念:此二菩萨俱远无上正等菩提,皆近地狱、傍生、鬼界。所以者何?更相毁蔑、斗诤、诽谤非菩提道,但是地狱、傍生、鬼界险恶趣道。是时,恶魔作此念已,欢喜踊跃增其威势,令二朋党斗诤不息,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为恶魔之所扰乱。若菩萨摩诃萨与求无上正等菩提善男子等,不相毁蔑斗诤诽谤,更相教诲修诸善法,疾趣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恶魔之所扰乱。

“复次,庆喜,若菩萨摩诃萨未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于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诸菩萨摩诃萨起损害心,斗诤轻蔑骂辱诽谤,是菩萨摩诃萨随起尔所念不饶益心,还退尔所劫曾修胜行,经尔所时远离善友,还受尔所生死系缚。若不弃舍大菩提心,还尔所劫被戴甲胄,勤修胜行时无间断,然后乃补所退功德。”

尔时,庆喜便白佛言:“是菩萨摩诃萨所起恶心生死罪苦,为要流转经尔所时,为于中间亦得出离?是菩萨摩诃萨所退胜行,为要精勤经尔所劫,被戴甲胄修诸胜行时无间断,然后乃补所退功德,为于中间有复本义?”

佛告庆喜:“我为菩萨、独觉、声闻说有出罪还补善法。

“庆喜当知,若菩萨摩诃萨未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于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诸菩萨摩诃萨起损害心,斗诤轻蔑骂辱诽谤,后无惭愧,怀恶不舍,不能如法发露悔过,我说彼类于其中间,无有出罪还补善义,要尔所劫流转生死、远离善友、众苦所缚。若不弃舍大菩提心,要尔所劫被戴甲胄,勤修胜行时无间断,然后乃补所退功德。若菩萨摩诃萨未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于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诸菩萨摩诃萨起损害心,斗诤轻蔑骂辱诽谤,后生惭愧,心不系恶,寻能如法发露悔过,作如是念:我今已得难得人身,何容复起如是过恶失大善利?我应饶益一切有情,何容于中反作衰损?我应恭敬一切有情如仆事主,何容于中反生憍慢毁辱、凌蔑?我应忍受一切有情捶打诃骂,何容于彼反以暴恶身语加报?我应和解一切有情令相敬爱,何容复起悖恶语言与彼乖诤?我应忍受一切有情长时履践,犹如道路亦如桥梁,何容于彼反加凌辱?我求无上正等菩提,为拨有情生死大苦,令得究竟安乐涅槃,何容反欲加之以苦?我应从今尽未来际,如痴、如哑、如聋、如盲,于诸有情无所分别,假使斩截头足手臂、挑目、割耳、劓鼻、截舌、锯解一切身分肢体,于彼有情终不起恶。若我起恶,则便退坏所发无上正等觉心,障碍所求一切智智,不能利益安乐有情。庆喜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我说中间亦有出罪还补善义,非要经于尔所劫数流转生死,恶魔于彼不能扰乱,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庆喜,诸菩萨摩诃萨与求声闻、独觉乘者不应交涉,设与交涉不应共住,设与共住不应与彼论议决择。所以者何?若与彼类论议决择,或当发起忿恚等心,或复令生粗恶言说。然诸菩萨于有情类,不应发起忿恚等心,亦不应生粗恶言说,设被斫截首足身分,亦不应起忿恚恶言。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求无上正等菩提,为拨有情生死众苦,令得究竟利益安乐,何容于彼翻为恶事?庆喜当知,若菩萨摩诃萨于有情类起忿恚心,发粗恶语,便碍无上正等菩提,亦坏无边菩萨行法。是故菩萨摩诃萨众欲得无上正等菩提,于诸有情不应忿恚,亦不应起粗恶言说。”

尔时,庆喜便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与菩萨摩诃萨云何共住?”

佛告庆喜:“诸菩萨摩诃萨与菩萨摩诃萨,共住相视应如世尊。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与菩萨摩诃萨展转相视,应作是念:彼是我等真善知识,与我为伴同乘一船。我等与彼学时、学处及所学法、若由此学皆无有异。如彼应学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我亦应学。如彼应学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我亦应学。如彼应学真如乃至不思议界,我亦应学。如彼应学苦、集、灭、道圣谛,我亦应学。如彼应学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我亦应学。如彼应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我亦应学。如彼应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我亦应学。如彼应学八解脱乃至十遍处,我亦应学。如彼应学净观地乃至如来地智,我亦应学。如彼应学极喜地乃至法云地,我亦应学。如彼应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我亦应学。如彼应学五眼、六神通,我亦应学。如彼应学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我亦应学。如彼应学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我亦应学。如彼应学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因,我亦应学。如彼应学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我亦应学。如彼应学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我亦应学。如彼应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我亦应学。

“复作是念:彼诸菩萨为我等说大菩提道,即我良伴亦我导师。若彼菩萨摩诃萨住杂作意,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我当于中不同彼学。若彼菩萨摩诃萨离杂作意,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我当于中常同彼学。

“庆喜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学,菩提资粮速得圆满。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与诸菩萨摩诃萨众名平等学。”

第三分学时品第二十四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诸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名平等学?”

佛告善现:“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诸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名平等学,由平等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色蕴乃至识蕴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眼处乃至意处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色处乃至法处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眼界乃至意界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色界乃至法界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眼触乃至意触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地界乃至识界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因缘乃至增上缘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无明乃至老死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真如乃至不思议界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苦、集、灭、道圣谛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八解脱乃至十遍处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净观地乃至如来地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极喜地乃至法云地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五眼、六神通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无忘失法、恒住舍性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诸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名平等学,由平等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菩萨摩诃萨为色尽故学,乃至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色离故学,乃至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离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色灭故学,乃至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灭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色不生故学,乃至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生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

佛告善现:“如汝所问若菩萨摩诃萨为色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尽故、离故、灭故、不生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者,善现,于意云何?色真如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真如尽、离、灭、断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真如能如是学,是学一切智智。善现当知,真如无尽、无离、无灭、无断、不可作证。若菩萨摩诃萨于诸真如能如是学,是学一切智智。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是学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是学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是学真如乃至不思议界,是学苦、集、灭、道圣谛,是学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是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是学八解脱乃至十遍处,是学净观地乃至如来地智,是学极喜地乃至法云地,是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是学五眼、六神通,是学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是学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学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因,是学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是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学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是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学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时,即为是学一切智智。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至一切学究竟彼岸。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一切天魔及诸外道皆不能伏。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速到菩萨不退转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行自祖父如来行处。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于能护法无倒随转,能作离暗所应作法。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善能成熟一切有情,巧能严净自佛国土。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名为善学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余无量无边佛法。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是学三转十二行相无上法轮,是学安处百千俱胝那庾多众于无余依般涅槃界令般涅槃。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是学不断如来种性,是学诸佛开甘露门,是学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住三乘法,是学示现一切有情究竟寂灭真无为界,是为修学一切智智。如是学者,下劣有情所不能学。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欲善拨济一切有情生死大苦,应如是学。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决定不堕地狱、傍生、剡魔王界,决定不生边地、达絮、蔑戾车中,决定不生旃荼罗家、补羯娑家及余种种贫穷、下贱、不律仪家,终不盲聋、喑哑、挛躄、根肢残缺、背偻、癫痫、痈疽、疥癞、痔病、恶疮,不长不短亦不黧黑,及无种种秽恶疮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生生常得眷属圆满,形貌端严,言词威肃,众人爱敬,所生之处离害生命乃至邪见,终不摄受虚妄邪法,不以邪法而自活命,亦不摄受破戒、恶见、谤法有情以为亲友。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终不生于耽乐少慧长寿天处。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善巧势力,由此方便善巧势力,虽能数入静虑、无量及无色定,而不随彼势力受生。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成就如是方便善巧,于诸定中虽常获得入出自在,而不随彼诸定势力生长寿天,废修菩萨摩诃萨行。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于一切法皆得清净,由清净故不堕声闻、独觉等地。”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若一切法本性清净,云何菩萨摩诃萨众如是学时于一切法复得清净?”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法本来自性清净。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本性净中,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如实通达,心不沉没亦不滞碍,远离一切烦恼染著,故说菩萨如是学时,于一切法复得清净。

“复次,善现,虽一切法本性清净,而诸异生不知、见、觉。是菩萨摩诃萨为欲令彼知、见、觉故,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于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十八佛不共法等,皆得圆满究竟清净。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于诸有情心行差别,皆能通达至极彼岸,善巧方便令诸有情知一切法本性清净,证得究竟清凉涅槃。善现当知,譬如大地少处出生金银等宝,多处出生沙石瓦砾;诸有情类亦复如是,少分能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多学声闻、独觉地法。

“善现当知,譬如人趣,少分能修转轮王业,多分受行小国王业;诸有情类亦复如是,少分能修一切智智道,多分受行声闻、独觉道。

“善现当知,求趣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众,少得无上正等菩提,多堕声闻或独觉地。善现当知,住菩萨乘善男子等,若不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定能趣入不退转地。若有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定于无上正等菩提当有退转。是故菩萨摩诃萨众欲得菩萨不退转地,欲入菩萨不退转数,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终不发起悭贪、破戒、瞋忿、懈怠、散动、恶慧俱行之心,亦不发起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俱行之心,亦不发起放逸、谬误及余过失俱行之心,亦不发起执著色蕴乃至识蕴俱行之心,广说乃至亦不发起执著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俱行之心。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不见有法是可得者。无所得故,不起执著色等诸法俱行之心。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能摄一切波罗蜜多,能集一切波罗蜜多,能导一切波罗蜜多。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含容一切波罗蜜多故。善现当知,如为身见普能摄受六十二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含容一切波罗蜜多。善现,譬如诸殒没者命根灭故诸根随灭,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一切所学波罗蜜多悉皆随从,若无般若波罗蜜多,亦无一切波罗蜜多。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至一切波罗蜜多究竟彼岸,应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诸有情最上最胜。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能勤修学无上法故。

“复次,善现,于意云何?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宁为多不?”

善现答言:“赡部洲中诸有情类尚多无数,何况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宁不为多?”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当知,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非前非后皆得人身,得人身已,非前非后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修诸菩萨摩诃萨行,修行满已,非前非后皆得无上正等菩提。有菩萨摩诃萨尽其形寿,能以种种上妙乐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此诸如来、应、正等觉。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告善现:“若菩萨乘善男子等,能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常乐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理思惟、依教修行、书写流布,所获功德甚多于前无量无数。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具大义用,能令菩萨摩诃萨众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居一切有情上首,欲普饶益一切有情,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投趣者为作投趣,无眼目者为作眼目,无光明者为作光明,失正路者示以正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当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欲行诸佛所行境界,欲游戏佛所游戏处,欲作如来大师子吼,欲击诸佛无上法鼓,欲扣诸佛无上法钟,欲吹诸佛无上法螺,欲升诸佛无上法座,欲演诸佛无上法义,欲断一切有情疑网,欲入诸佛甘露法界,欲受诸佛微妙法乐,欲证如来圆净功德,当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有一切功德善根而不能得。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种功德善根所依处故。”

尔时,善现即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修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岂亦能得声闻、独觉功德善根?”

佛告善现:“声闻、独觉功德善根,此诸菩萨摩诃萨众亦皆能得,但于其中无住无著。以胜智见正观察已,超过声闻及独觉地,趣入菩萨正性离生故。此菩萨摩诃萨众无有一切功德善根而不能得。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则为邻近一切智智,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则为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真实福田,超诸世间沙门、梵志、声闻、独觉福田之上,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随所生处,不舍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常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已于一切智智得不退转,于一切法能正觉知,远离声闻、独觉等地,亲近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作如是念: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此是修时,此是修处,我能修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我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弃舍如是所应舍法,定当证得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非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于般若波罗蜜多不能解了。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作是念:我是般若波罗蜜多,此是修时,此是修处,此是修者,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所远离法,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所照了法,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所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如是知,是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作如是念:此非般若波罗蜜多,此非修时,此非修处,此非修者,非由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一切所应舍法,非由般若波罗蜜多定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住真如、法界、法性广说乃至不思议界,此中一切皆无差别。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是行般若波罗蜜多,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End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 朱 棣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

明心见性 成就般若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般若经》的主题乃成就般若,指引众生依般若打破无明、执著、烦恼,从而超越生死,抵达涅槃彼岸。作为般若系典籍,《坛经》重视般若

赞般若波罗蜜偈

◎ 龙 树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如虚空无染,无戏无文字,若能如是观,是即为见佛。若如法观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则一相,其实无有异

《心经》的般若思想

《心经》的般若思想◎ 明 空《心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之一,流通也较为广泛,现在很多小孩都能背诵它。《心经》之所以能够普及,和它精简的文字、深邃的义理不无关系。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版本仅有二百多字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中)

┌诸法无性,缘生有相┐┌万法真如┼真如有不变性├无性真空,缘生幻色││└故万法即真如色即是空 ├体相不离,空色不二│ │空即是色┤├─中道一义,照了分别├幻外无真,故曰真空│ │├真外无幻,故曰幻色│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下)

纲丙无证果相┌智慧本具非可增节一 自性涅槃┤└非从外来何云得无智亦无得。(表解)┌成所作智┐┌一切智├妙观察智│┌智┼道种智┌┼平等性智├繁至七十余名智得┤└一切种智┘└大圆镜智┘└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

南怀瑾:南怀瑾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南怀瑾老师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译文、解读的珍藏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能打开任何人心结的二十句话

1.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不要害怕过错而错过2.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4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上一回我们讲到「广行三教」这一句,意思还没有讲完全。安士先生在《广义节录》的批注里面解释这句解释得非常详细,他在发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还在继续讲「广行三教」这一句。安士先生在批注里面谈到广行儒释道三教之益,举出了三条利益,第一个是助扬王化,辅助国家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七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昨天讲到「报答四恩」这一句,还有一个公案还没有讲,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安士先生举出「酬恩护法」这一个故事,这是出自于《金汤编》。讲的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来看《弟子规.亲仁》这一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我们在修学的道路上离不开良师益友,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四集)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余力学文」,这是《弟子规》最后一部分。这里面不仅教诲我们要力行与学文并重,而且还开示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对我们求学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七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这是《论语》里面所讲到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能够将孝、悌、谨、信、泛爱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

钟茂森:净宗根本戒(第二十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大乘无量寿经.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我们继续来讲第四条戒,妄语戒。我们一起将经文读一下:【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来看第十九句:【正直代天行化。】这一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直』这两个字,这讲的是心地,『代天行化』这一部分是讲到行动,心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讲第二十三句,二十三句是接着前面「忠主,孝亲」下来的。【敬兄。】『敬兄』这一句,「敬兄」就是尊敬兄长,这是一种悌道。《弟子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句和二十六句。【或奉真朝斗。】这句话是文昌帝君劝导我们敬奉神明,学习道家的这些教诲。『真』和『斗』都是道家里仙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昨天我们讲到第二十六句「或拜佛念经」,昨天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佛教,以及佛经它是如何结集的,如何传到中国来的。佛不

大般若经纲要序

◎ 通 门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

二十五法开发禅定和智慧

了 法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用功都离不开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止观又称为定慧,同时,止观也叫明净或寂照。天台宗智者大师指出

禅乃般若之异名

禅乃般若之异名◎ 宗 杲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如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

修地藏法门的二十八种功德利益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

仁德法师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水能灭火,火能做饭,能起妙用,水也有水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位真正明理的菩萨来讲,无论是有心或者无心,各有各的用途。该有心的时候不会用心,就会死在当下;不该用心时

般若智慧

经典上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般若智慧而圆成佛道。不是靠神通,不是靠功夫,不是靠定力,不是靠神变,更不是靠什么样的道理,是靠般若智慧。什么叫般若智慧呢?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既不住有,更不住空,空有

调伏人生二十难:善解方便难

证严法师佛说人有二十难,善解方便二十难;会事启理方便法,举手投足是妙方;万法唯心重善解,随机逗教方便法;不变随缘圆事理,善解方便就不难。佛说人有二十难,第二十种是善解方便的困难。善解方便,听起来好像很

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 憨 山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

何等人应学般若

何等人应学般若◎ 能 海 姑以下士、中士、上士、外相,四种说明之。(1)、下士。颂云:为了知苦乐,悉究竟皈依,明黑白业道,趣吉而避险。了知苦乐,谓世间之苦乐,与佛法所谓之苦乐不同。世间以受用满足为乐,

入般若法门

◎ 能 海法门,即最小范围的菩提道次第。分说则般若说二十二年,实则四十九年惟说般若,以一切法无不从般若流出,亦无不还归般若。大般若如与人同高的大像片,由初分以次遞至第八分。渐渐缩小,乃至《心经》如二寸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宣化上人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

庄严般若

◎ 紫 柏原夫无事生事,薄福所致。薄福所从,从于般若不明。故曰愚痴者,招畜生报,畜生则去饿鬼不远,饿鬼去地狱不远,此从高而下也。若从下而高,则由地狱升至饿鬼,由饿鬼升至畜生,由畜生升至贫贱人,由贫贱人

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莲师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佛母问:是哪些?上师说:若你不放弃伤害众生,那生起菩提心就是徒劳的。若你不持守三昧耶,那接受灌顶就是徒劳的。若学习许多法教而无法利益自心,那就是徒劳的。若做许多善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江味农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并令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

任杰:心经略释_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任杰

心经略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定是何经,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