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五卷 起世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30 09:13

第五卷 起世经

诸龙金翅鸟品第五

复次诸比丘。一切诸龙。有四种生。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如此名为四种生龙。诸比丘。其金翅鸟。亦四种生。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及以化生。此等名为彼金翅鸟有四种生。诸比丘。大海水底。有娑伽罗龙王宫殿。纵广正等八万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周匝庄严。七重宝铃。间错珠网。复有七重多罗行树。扶疏荫映之所围绕。妙色可观。众宝庄挍。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真珠车磲马瑙等。七宝所成。于彼四方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重阁楼观却敌。有诸园苑及以泉池。地与池中。各各皆有众杂花草。行伍相当。复有诸树。种种叶华。种种众果。种种香熏。种种诸鸟。各各自鸣。

诸比丘。彼须弥留山。佉低罗山。二山中间。有于难陀优波难陀二大龙王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六千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其大海北为诸龙王及诸一切金翅鸟王。有一大树。其树名曰居吒奢摩离(隋言粗聚)。彼之大树。其本周围。有七由旬。其下入地二十由旬。其上出高一百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其院纵广五百由旬。七重墙堑。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面。有卵生龙及卵生金翅鸟诸宫殿住。宫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上。乃至众鸟各各自鸣。

其居吒奢摩离大树南面。有胎生龙及胎生金翅鸟诸宫殿住。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其居吒奢摩离大树西面。有湿生龙及湿生金翅鸟诸宫殿住。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其居吒奢摩离大树北面。有化生龙及化生金翅鸟诸宫殿住。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如前。乃至众鸟各各自鸣。

诸比丘。其彼卵生金翅鸟王。欲得搏取卵生龙时。于是即飞向居吒奢摩离大树东面枝上。下观海已。便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海水开已。即便衔取卵生龙出。随其所用。随其所食。诸比丘。其诸卵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龙食。随其所用。则不能取胎生之龙及湿生龙化生龙等。

诸比丘。其诸胎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卵生龙者。即时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下观大海。即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因而衔取卵生龙出。随其所食。又复胎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胎生龙者。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上。下观大海。即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遂便衔取胎生龙出。随其食用。诸比丘。其诸胎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诸龙及胎生龙。随其所用。则不能得湿生诸龙化生龙等。

诸比丘。其诸湿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卵生龙时。尔时飞上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开已衔取卵生龙。用随其所食。又复湿生金翅之鸟。若欲得取胎生龙时。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开已衔取胎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湿生金翅之鸟。若欲得取湿生龙者。尔时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西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八百由旬。即便衔取湿生龙用随其所食。诸比丘。其诸湿生金翅之鸟。唯能得取卵生诸龙胎生之龙湿生龙等。随所其用。随其所食。唯不能得化生诸龙。

诸比丘。其诸化生金翅之鸟。若其欲得取卵生龙。尔时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即便衔取卵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化生金翅之鸟。若欲搏取胎生龙时。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时彼化生金翅之鸟。即便衔取胎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化生金翅之鸟。若欲得取湿生龙时。即便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西枝上。以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八百由旬。即时衔取湿生龙食。随其所用。又复化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化生龙者。尔时即飞向彼居吒奢摩离大树北面枝上。下观于海。便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一千六百由旬。即便衔取化生龙食。随其所用。诸比丘。此等诸龙悉皆为彼金翅鸟之所食啖。

诸比丘。别有诸龙。彼金翅鸟不能取得。所谓娑伽罗龙王。不曾为彼金翅鸟王之所惊动。又有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此二龙王等。亦不为彼金翅鸟取。又复提头赖吒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等。亦不为彼金翅鸟王之所撮取。诸比丘。复有自余诸龙王等。亦不为彼金翅鸟取。所谓摩多车迦等。德叉迦等羯勒拏憍多摩迦等。炽婆陀弗知梨迦等。商居波陀迦等。甘婆罗阿湿婆多罗二龙王等。诸比丘。更有自余诸龙住处。彼等界中。亦复不为诸金翅鸟之所食啖。

诸比丘。于彼趣中有何因缘。而彼等辈生于龙中。诸比丘。有诸众生。熏修龙因。受持龙戒。发起龙心。分别龙意。作是业已。为彼因缘所成熟故。当生龙中。复有一种。熏修金翅鸟因。受持金翅鸟戒。发起金翅鸟心。分别金翅鸟意。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即当生彼金翅鸟中。复有一种。熏修诸兽因。受持诸兽戒。发起诸兽心。习行诸兽业。分别诸兽意。彼以如是种种熏修诸兽戒因。发起行业。成就心意。众因缘故。身坏命终。即便生彼诸杂兽中。复有一种。熏修牛因牛戒牛业牛心牛意。略说如前。乃至分别。以是缘故。生于牛中。复有一种。熏修鸡因鸡戒鸡业鸡心鸡意。略说如前。乃至分别鸡心鸡业。以是因缘。当生鸡中。复有一种。熏修鸱鸺因。受鸱鸺戒。发起鸱鸺心。行鸱鸺业。分别鸱鸺意。以彼熏修鸱鸺业。受鸱鸺戒。起鸱鸺心。分别鸱鸺意故。以是因缘。舍身当生于鸱鸺中。诸比丘。复有一种。熏修月戒。或复熏修日戒星宿戒丈人戒。或复熏修默然戒。或有熏修大力天戒。或有熏修大丈夫戒。或有熏修入水戒。或有熏修供养日戒。或复熏修事行火戒。或修苦行诸秽浊处。彼熏修已。作如是念。愿我所修此等诸戒。月戒日戒星辰等戒及默然戒大力天戒大丈夫戒。水戒火戒。苦行秽浊。诸如是戒。我当作天。或得天报。发此邪愿。

诸比丘。复有一种。丈夫福伽罗等起邪愿者。我今说彼。当向二处。若生地狱。若生畜生。诸比丘。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常。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悉皆无常。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常无常。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有边。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无有边。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或有边或无边。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即是身。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异身异。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有命有身。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无命无身。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有有。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或有有。或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是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作我见。当作世见。离诸行中。当作我见。当作世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无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作无我见无世间见。离诸行中。当作无我见无世间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常。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常非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离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常非常。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非常非非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离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是故彼等作是说言。我及世间非常非非常。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有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作如是说。命有边人有边。从初托胎腹中。是命死后。殡葬埋藏。是人上人。从初出生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有边。此是实余虚妄。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有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作如是说。命无有边。人无有边。从初托胎腹中。是命死后。殡葬埋藏。是人上人。从初出生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有边。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作如是说。命非有边非无边。是人从初托胎腹中。死后殡葬埋藏。上人从初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已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是实虚余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非非有边非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如是说。世间非非有边非非无边。从初受身四种。七反堕落。七过流转。七走七行。已当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非有边非非无边。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彼命即彼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见有我及见命。于余身中亦见有我。亦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即彼命即彼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别身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当见有我。及见有命。亦别身中当见有我。及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命别身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有命及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当见有我及有命。别身中亦当见有我。及当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有命及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非命非身。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身中不见有我不见有命。别身亦不见有我亦不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非命非身。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世。作如是见。寿命亦当至寿命亦当走。趣向流转。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当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于世。作如是言。此处有寿命至。彼处有寿命断。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或有有或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所见。作如是言。此处命断走至。彼处趣向流转。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或有有或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诸比丘。于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者。彼等见世。作如是言。人于此处命断坏已。移至彼处。命亦断坏。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有。此是实余虚妄。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我念往昔有一国王。名为镜面。时镜面王曾于一时。欲共生盲诸丈夫等游戏喜乐。即便宣告。多集生盲诸丈夫辈。集已语彼群盲等言。谓汝生盲。汝等颇知象之形类。其状云何。时彼众盲同共答言。天王。我等生盲。实不曾知象之形类。王复告言。汝等先来既未识象。今者欲知象形类不。时彼群盲同声答言。天王。我实未识。若蒙王恩。我等欲得知象形类。

时镜面王即便敕唤一调象师来。告之言。卿可速往彼象厩内。取一象来。置于我前。示诸盲人。时调象师知王意已。即将象来置王殿前。王语彼等众盲人辈。此即是象。时诸盲人各各以手摩触其象。尔时象师语众盲人。汝摩触象。以实报王。时众盲辈。有摸鼻者。或牙齿者。或摸耳者。头项背胁[月*坒]脚尾等。如是摸已。时王问言。汝生盲辈。汝等已得知象形类相貌等耶。彼等生盲同答王言。天王。我等今已知象形类。

尔时彼王即复问言。汝等诸盲。既已知象。若其知者象为何类。时群盲中。或有以手摩触鼻者。即白王言。天王。象形如绳。触牙齿者答言。天王。其象如橛。触象耳者答言。天王。其象如箕。触象头者答言。天王。象犹如瓮。触象项者答言。天王。象如屋梁。触象背者答言。天王。象如舍脊。触象胁者答言。天王。象形如篅。触象[月*坒]者答言。天王。其象如树。触象脚者答言。天王。其象如臼。触象尾者答言。天王。象如扫帚。其众盲人各如是答。天王。其象如是。天王。其象如是。复更白言。天王。我知象如是。时王告众盲言。汝亦不知是象非象。况能得知象之形类。时彼众盲各各自执。共相诤斗。各各以手自遮其面。各各相诤。各各相毁各言已。是时镜面王见彼众盲如是诤竞。大笑欢乐。王于彼时即说偈言。

此等群盲生无目横于诸事各相争

曾无有师一语教云何知是象身分

诸比丘。如是如是。世间所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亦复如是。既不能知如实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既不如实知。当知彼等。方应长夜共生诤斗。流转而行。各相形毁。各相骂辱。既生诤斗。执竞不休。各各以手自遮其面。如彼群盲。共相恼乱。于中说此偈言。

若不知彼苦圣谛亦不能知苦集因

所有世间诸苦处苦灭尽处无有余

此处是道既不知况知灭苦所行处

如是彼心未解脱未得智慧解脱处

彼既不能谛了观所趣但向生老死

未得免脱于魔缚岂能到彼无有处

诸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能知如实苦圣谛苦集苦灭苦灭道圣谛。如实知者。彼等应当随顺修学。彼等长夜。当和合行。各各欢喜无有诤竞。同趣一学犹如水乳。共相和合一处同住。示现教师所说圣法安乐处住。此中偈言。

若能知是悉有苦及有所生诸苦处

既知一切悉皆苦应令悉灭无有余

既知得灭由于道便到苦灭所得处

即能具足心解脱及得智慧解脱处

则能到于诸有边如是不至生老死

长得免脱于魔网永离世间诸有处

阿修罗品第六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去须迷留山王东面。过千踰阇那已。其大海下有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八万踰阇那。七重垣墙而为围绕。七重栏楯周匝庄严。乃至七重金银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普遍围绕。杂色可观。七宝所成。金银鞞琉璃颇致迦赤真珠车磲玛瑙等七宝。彼城垣墙高百踰阇那。广五十踰阇那。彼诸垣墙。相去各各五百踰阇那。间厕置立于门。其门高三十踰阇那。广十二踰阇那。彼等诸门。各有种种却敌楼橹园苑陂池。诸园池中。有种种树。树种种叶。叶种种华。华种种果。果有种种香。香气远熏。复有种种杂类众鸟。各各自鸣。其音和雅。出种种声。

诸比丘。彼阿修啰。大垣墙中。别为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置立宫殿。其宫名曰设摩婆帝。其城纵广六万踰阇那。七重垣墙。乃至车磲等七宝所成。彼城垣墙高百踰阇那。广五十踰阇那。彼城垣墙相去五百踰阇那。间厕置立于门。彼等诸门高三十踰阇那。广十二踰阇那。彼等诸门亦有楼橹却敌台阁。有诸园苑及以陂池诸华沼等。有种种树。及种种叶。与种种华。并种种果。种种香熏。有种种鸟。各各自鸣。其音和雅。出种种声。

诸比丘。彼设摩婆帝城。其王住处。正居中央。为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置聚会处。名曰七头。其处纵广五百踰阇那。七重栏楯。挍饰庄严。复有七重金银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四方而为围绕。杂色可观。甚可爱乐。各各悉是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楼橹却敌。杂色可观。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而彼下分。青鞞琉璃以为间错。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迦衣。

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聚会处所正中。自然而有宝所成柱。高二十踰阇那。彼宝柱下。为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安立宝座。高一踰阇那。广半踰阇那。杂色可观。甚可爱乐。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栴邻提迦衣。其座二边各有十六小阿修啰所住之处。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柔软可喜。触之犹如迦栴邻提迦衣。

诸比丘。其阿修罗七头聚会处所东面。有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千踰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啰行树。四面普皆周匝围绕。杂色可观。甚可爱乐。亦为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鞞琉璃颇致迦。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却敌台阁园苑陂池诸华沼等。有种种树。与种种叶。及种种华。种种果。种种香熏。有种种鸟。各各自鸣。其音和雅。出种种声。

诸比丘。其阿修罗七头聚会处所南面西北面等。各有诸小阿修啰王辈宫殿住处。其处纵广九百踰阇那。或八百或七百六百五百四三二百踰阇那。其最小者。犹尚纵广百踰阇那。七重垣墙。乃至略说。种种众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又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东面南西北面。复有诸小阿修啰辈宫殿住处。其处纵广九十踰阇那。或有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踰阇那。其最小者。犹纵广十二踰阇那。七重垣墙。略说乃至。有种种鸟。各各自鸣。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东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娑罗林。其林纵广千踰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

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南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奢摩梨林。其林纵广千踰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

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西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俱毗陀啰林。其林纵广千踰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诸门。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乃至车磲马瑙等宝。

诸比丘。其阿修啰七头聚会处所北面。鞞摩质多啰阿修啰王有苑。名难陀那林。其林纵广千踰阇那。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及马瑙等七宝所成。普四方面各有众宝诸门安住。而彼诸门有诸楼橹。杂色可观。乃至车磲马瑙等宝之所成就。其此诸门唯无台阁。自余同等。

诸比丘。其娑罗林。奢摩梨林。二林中间。鞞摩质多啰阿修罗王有一大池。名曰难陀。其池纵广五百踰阇那。其水凉冷。轻美不浊。澄洁常清。七重宝塼。以为间错。七重版砌。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绕。杂色可观。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各有阶道。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谓马瑙等。复有种种诸华出生。所谓优钵罗。钵陀摩。究牟陀。奔茶梨迦。其如火者火色火形火光。金者金色金形金光。青者青色青形青光。赤者赤色赤形赤光。白者白色白形白光。绿者绿色绿形绿光。圆如车轮。其光明照一踰阇那。其香亦熏一踰阇那。其池又有诸藕根生。大如车轴。割之汁出。色白如乳。其味甘甜。如无蜡蜜。

诸比丘。其俱毗陀啰。及难陀那。二林中间。为鞞摩质多啰阿修罗王有一大树。名苏质多啰波吒罗。其本周围七踰阇那。根下入地二十一踰阇那。其树上出高百踰阇那。枝叶荫覆五十踰阇那。周回纵广五百踰阇那。其外亦有七重垣墙。略说乃至。周匝围绕。杂色可观。七宝所成。乃至车磲马瑙等宝。普四方面亦有七宝诸门而住。又彼诸门亦有楼橹却敌台阁。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自鸣。

End

黄念祖:至心精进 第五卷

至心精进 第五卷黄念祖老居士【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五卷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白话】接着,更有普贤菩萨摩诃萨,进人了不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也进入了如来的功德海。这些不可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中,有解脱法门,是为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国土,并调伏众生,令他们究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五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五卷○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之余师问洛浦云:従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洛浦云: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洛浦便喝。师便打。一日大觉到参。师举起拂子。大觉敷坐具。师掷下拂子。大觉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五卷

景德传灯录 第五卷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法嗣四十三人。一十九人见录一十人旁录。西印度堀多三藏。韶州法海禅师。吉州志诚禅师。匾檐山晓了禅师。河北智隍禅师。洪州法达禅师。寿州智通禅师。江西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五卷

五灯会元 第五卷○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青原行思禅师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群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师曰:圣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五卷

碧岩录 第五卷⊙碧岩录第四十一则垂示云:是非交结处,圣亦不能知;逆顺纵横时,佛亦不能辨。为绝世超伦之士,显逸群大士之能,向冰凌上行,剑刃上走。直下如麒鳞头角,似火里莲花。宛见超方,始知同道。谁是好手者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五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五师在蒋山受敕。拈示众云。大众见么。龙飞凤舞降自九重。佛祖纲宗尽在里许。却请维那对众宣读。升座。僧。问承师有言。龙飞凤舞降自九重。此意如何。师云。无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育王广利禅寺语录 第五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育王广利禅寺语录 第五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师绍兴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明州报恩光孝禅寺开堂。宣疏拈香祝圣罢。乃就座。天童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五卷

祖堂集 第五卷祖堂卷五大颠大颠和尚嗣石头,在潮州。元和十三年戊戌岁迎真身,元和皇帝于安远门躬自焚香,迎候顶礼。皇帝及百寮俱见五色光现,皆云是佛光,百寮拜贺圣感。唯有侍郎韩愈一人独言不是佛光,不肯拜贺圣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五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五卷潭州石霜诸禅师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生而神俊、标致闲暇。年十三、独游南昌。爱西山、往游览忘返。沙门绍銮与语奇之。谓人曰、此儿自奋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纳之。诸事之、十年如一日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五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五卷往生比丘第三之四明 梵琦梵琦。字楚石,俗姓朱,浙江宁波象山人。母亲梦见太阳堕入怀中而生下梵琦。九岁时,出家于永祚寺。十六岁获准剃度,依止晋翁询法师,阅读《首楞严经》而有所省悟。后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后释前。或心濡者是总句。心调柔者别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五阿罗汉般涅槃心当言善耶无记耶。答当言无记。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阿罗汉已断不善法成就善法。或有便疑。若尔阿罗汉应住善心而般涅槃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三若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灭现观四心顷。法念住现在修即此未来修。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三若修空彼无愿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去来二世。及说无未来修者意。欲显有去来世亦有未来修故作斯论。修有四种。一得修。二习修。三对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八如说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罗少病节俭具净戒行。此二何差别。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饮食。若粗若妙随次第食无所简别。犹如良马随得而食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三诸有欲令此中通依得修习修作论者。彼说若修无常想者。谓无常想若现前若不现前。而修彼思惟无常想者。谓以无常想为所缘即是无常想。修时缘无常想义。若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二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无愿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八问曰何故欲界戒。不与心回转。答曰非其田非其器非其地。以非田非器非地故。复有说者。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离欲地。此中戒亦不与心回转。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地。彼中戒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四受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及苦心受时如实知。此一智谓世俗一切身受及苦心受唯有漏故。起世俗智则如实知受乐心受不苦不乐心受时此四智。谓法类世俗道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一有四念住。谓身受心法念住。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解释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有四念住。谓身念住。乃至法念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六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便入初静虑。次第乃至入灭尽定。时尊者阿难则问尊者阿泥律陀言。世尊今者已般涅槃耶。答言未也。但是入灭尽定耳。复问云何知耶。答言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二诸欲界命终生初静虑。若本住别解脱律仪。或不住别解脱律仪。有善身语表不失者。若住善心命终。彼舍善蕴五无记蕴二。有说。五得善蕴四无记蕴二。即于彼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一诸有此见无施与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释契经中所说见趣令知断故。所以者何。于生死中起大执着引大无义。为大依取者莫如见趣。此等广说如智蕴五事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三后际分别见中十六有想论者。谓初四种依三见立。如说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即身。复有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异身。复有一类补特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二颇有一识识一切法。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智后次说识。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是经论旧法。如经说。长老摩诃拘郗罗。往长老舍利弗所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二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所缘缘法执所缘缘法无实体性。显所缘缘是实有法故作斯论。此中无时非

第一百九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四诸法因无明此法缘无明耶。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依明无明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此二是杂染清净根本法故。谓一切杂染无明为根本

第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五问曰。以何等故忍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耶。答曰。如见谛道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忍亦相似。问曰。如增长忍时。尽修十六行耶。答曰。不也。如渐除所缘行亦如是。若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