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五卷 信力入印法门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6 07:34

第五卷 信力入印法门经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自然智。文殊师利。譬如十方各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于念念间。见佛色身。于一时见。非前后见。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一时遍见。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十方各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于念念间。诸佛如来自然智。依诸众生异异善根异异修行。一切种种异异伎术。自然而现。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诸伎术现。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十方世界。一切世界海。一切所住处。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成就。彼一切种事。皆诸佛如来自然而现在前。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大地。依大地故。住持一切种子草木诸树林等。能生能长。广狭大小。皆悉成就。而彼大地。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生长广狭。大小成就。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依诸佛如来住持十方世界海刹。外道尼干子等。一切作业。及诸众生诸善根业。若世间业出世间业。生长广狭。大小成就。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生长广狭。大小成就。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有人到离恶刺诸药草处。一切恶刺。皆自堕落。然彼到处。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恶刺药草。悉皆堕落。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一切诸众生等。乃至尽解诸佛如来。或有经夹。彼诸众生。因彼因故。一切贪欲嗔恚痴刺。悉皆堕落。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贪嗔痴刺。悉皆堕落。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如意宝王。随诸众生有所须者。悉皆能与。而如意宝王。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有所须者。悉皆能与。何以故。以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若有人天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往到诸佛如来之所。欲得如是如是闻法思议。彼人天等。一切悉得闻彼彼法。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一切悉得闻彼彼法。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无障碍智。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尽说。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境界。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切微尘。一一微尘。入一切世界海。微尘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亦复如是。文殊师利。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诸佛如来种种异异功德庄严大海。有阿僧祇种种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智功德庄严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波罗蜜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住地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陀罗尼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三昧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解脱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无碍乐说辩才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大愿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得安隐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菩萨行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如来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世界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如是种种异异令入劫大海。有阿僧祇异异说法异异差别。念念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文殊师利。十方世界。一切世界。过去未来现在世界大海。诸佛如来。一切毛孔。一一毛孔。于一时间。非前后时。皆悉示现。何以故。以得无边无中际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境界。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说不可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普见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中。见诸众生若退若生。若入善道。若入恶道。如是如来顶上相。见如是如来白毫相。见如是如来一切诸相。一一遍见。如是如来一切诸好。一一遍见。如是如来一切毛孔。一一遍见。如是一时。非前后见。一切世界。见诸众生若退若生。若入善道。若入恶道。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遍见。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名称。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一一微尘。一切微尘世界。入一切世界海。如是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于念念间。一切世界微尘数众生。奋迅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可化众生。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如是佛国土奋迅。如是身奋迅。如是愿奋迅。如是境界奋迅。如是智奋迅。如是神通奋迅。如是力奋迅。如是等。于念念间。一切世界微尘数奋迅示现。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可化众生。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名称。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无差别无依止。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非此世界差别余世界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依止此世界不依止余世界。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阎浮提差别余阎浮提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依止此阎浮提不依止余阎浮提。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畜生道差别余畜生道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饿鬼道差别余饿鬼道无差别。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此畜生道依止余畜生道不依止。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欲界差别色界依止。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无差别无依止。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身无障碍。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国土大海。一切住处。三世无边一切众生。随众生心。随其可化。于念念间。顶相示现法相生灭如彼众生所应见闻。令见闻知。乃可虚空容有遍见。如来顶相终不可见。如是如来。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国土大海。一切住处。三世无边一切众生。随众生心。随其可化。于念念间一切相好。一一相好。一切毛孔。一一毛孔。皆悉示现法相生灭。如彼众生所应见闻。令见闻知。乃可虚空容有遍见。诸佛如来一毛孔相终不可见。如有天人菩萨。随众生心。随其可化。依彼生灭法相而说。如彼所信。令入法中。文殊师利。或有天人菩萨。见如来顶相出阿僧祇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法。知如是法。为众生说。令众生闻。如彼所信。入于法中。或有众生。知阿僧祇智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法。或有众生。闻阿僧祇波罗蜜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住地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陀罗尼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三昧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解脱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无碍乐说辩才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神通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发勤精进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得安隐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菩萨行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如来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世界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劫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三世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三世说大海胜说法声。或有众生。闻阿僧祇令入不疲倦心大海胜说法声。或有天人菩萨。见佛顶相出阿僧祇无差别智大海异异说法。知如是法。为众生说。令众生闻。如彼所信。入于法中。如是念念一切相好。一一相好。一切毛孔。一一毛孔。如是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一世界。随众生心。随其可化。天人菩萨。见佛如来一毛孔相出阿僧祇异异法海异异说法。知如是法。为众生说。令众生闻。如彼所信。入于法中。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来身无障碍。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顶相不可得见。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大众大海。文殊师利。如是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微尘大海。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微尘数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大众大海。文殊师利。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百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百由旬高。如是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百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百由旬高。或有菩萨。即于如是大众中。见高千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千由旬高。如是或有菩萨。即于如是大众中。见高千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千由旬高。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亿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亿由旬高。如是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亿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亿由旬高。或有菩萨。见如来身高千亿由旬。或有菩萨。见十二十三十四十千亿由旬。十方世界。一切世界海刹。一切阎浮提。同一时中。皆见如来。非前后见。文殊师利。譬如若有菩萨摩诃萨。住不思议解脱三昧。于念念间。五十世界微尘世界。以为一步。行东方世界。其一一步。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大海。去向东方。为欲观察如来顶相。如是而去。经五十世界微尘数劫大海。而去彼处。观察如来顶相。二倍转高。何以故。以如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如来顶相不可观察。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云何诸佛如来住持菩萨行教化众生。文殊师利。所谓诸佛如来十方世界微尘数世界。犹尚是少。诸佛如来。过于是数。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一一微尘教化行事。文殊师利。所谓随若干数如来身中。说尔许菩萨行。尔许如来无见顶相。一切诸相一一相中。一切诸好一一好中。一切毛孔一一毛孔。念念常出一切世界微尘数阿僧祇光明大海。或有常出一切世界微尘数阿僧祇功德庄严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智功德庄严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波罗蜜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住地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陀罗尼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解脱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无碍乐说辩才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大愿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得安隐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菩萨行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如来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世界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劫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三世说光明大海。或有常出阿僧祇令入不疲倦心光明大海。文殊师利。如是常出阿僧祇光明大海。无差别智大海。无障无碍。无差别。遍虚空法界。无有边际。劫数住持。教化众生。而无所畏。

文殊师利。诸佛如来。如是不思议事。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大海。一时念念众生大海。同时教化。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智功德庄严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波罗蜜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三昧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解脱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无碍乐说辩才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神通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大愿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发勤精进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得安隐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菩萨行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如来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随顺众生心行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世界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或有众生海。以阿僧祇异异令入劫大海异异说智。而教化之。如是。或有众生海。令入三世。或有众生海。令入三世说。或有众生海。令入不疲倦心。或有众生海。令入无差别智。或有众生海。令入奋迅智。或有众生海。复入国土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海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身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愿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境界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智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神通奋迅智。或有众生海。令入力奋迅智。如是念念众生大海。一切微尘数。一切若干微尘数智。以阿僧祇异异说智。而教化之。文殊师利。是名略说诸佛如是教化众生而无所畏。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众生。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给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给施供养。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优婆塞不信余尊。持十善业道。摄取彼人。生如是心。此是学佛诸戒行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不信余尊持十善业道诸优婆塞。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给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比丘。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比丘。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信行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信行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法行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法行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八人中一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八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须陀洹向。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须陀洹向。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须陀洹。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须陀洹。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斯陀含向。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斯陀含向。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斯陀含。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斯陀含。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阿那含向。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阿那含向。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阿那含。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阿那含。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阿罗汉。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阿罗汉。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辟支佛。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辟支佛。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见于壁上一画佛像。或经夹中见画佛像。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何况合掌。若以一华。奉施佛像。或以一香。或以末香。或有涂香。或然一灯。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恒河沙等世界诸佛如来。及声闻僧。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羊车乘行菩萨得直心人。随一善根能作佛种。摄取彼菩萨。乃至一日。以粗饮食。一施其人。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羊车乘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象乘行菩萨人。随一善根能作佛种。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象乘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日月乘行菩萨人种佛善根。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日月乘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声闻乘神通行菩萨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声闻乘神通行菩萨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如来神通行菩萨人。摄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诸如来神通行菩萨摩诃萨。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饮食。及天衣服卧具汤药。奉施供养。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数世界微尘等数劫海。而供养之。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能自书写。若令他书写。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不善业罪。亦如是说应当善知。文殊师利。如是羊乘行人。象乘行人。日月乘行人。声闻乘神通行人。菩萨乃至为畜生道。令生善根。若男子女人。起微嗔心貌相变异。乃至畜生障一善根。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微尘数诸众生。挑却其眼。劫夺一切资生财物。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一菩萨所。起欺慢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一菩萨。乃至微少。随何因缘。以欺慢心。骂辱毁訾。彼男子女人。堕大叫唤地狱之中。身形大小。五百由旬。有五百头于一一头有五百口。于一一口有五百舌。于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三千世界所有众生。若以刀杖。斫打杀之。劫夺一切资生财物。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菩萨所。生欺慢心。起嗔恨意。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起于恶心。不生众生安隐之心。于恒河沙等一切诸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恒河沙等。诸阿罗汉。尽皆杀害。恒河沙等诸佛如来。七宝塔庙。七宝栏楯。宝幢幡盖。皆悉破坏。尽令消灭。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乃至微少。随何因缘。生欺慢心。嗔骂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菩萨不断诸佛如来种故。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何以故。以不异法有菩萨故。以诸菩萨即是法故。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以嗔恚心。系缚安置黑闇地狱。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嗔于菩萨。乃至回身异方看顷。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一切阎浮提。一切众生。所有资生。一切财物。悉皆夺尽。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随一菩萨。若好若恶。以嗔恨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譬如须弥山王胜于诸山光明照曜。胜者所谓高下广狭。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信此法门。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微尘等数诸菩萨中。最胜最上。何以故。若有菩萨。信此法门。五波罗蜜。所起功德。一切善根。阿僧祇劫之所修行。信此法门。其福为胜。所谓胜者高下广狭。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十方世界微尘数菩萨。令发菩提心。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法门是出世间法。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信此法门。令发菩提心。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法门。信已书写。若教他书。若自身诵。若教他诵。乃至经夹书写信敬。受持供养。然灯香华。末香涂香。华鬘供养。此法门者。文殊师利。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信声闻道。彼声闻道。一一众生。皆与无量阿僧祇转轮圣王住处善根。及与生天胜妙善根。尽皆断灭。文殊师利。若复有异人。于一菩萨摩诃萨。障一善根。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况嗔恚骂辱毁訾。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欲得依无上供养诸如来者。应当供养诸菩萨也。

文殊师利。若有城邑聚落等中。或有一亿。或有千亿。或有百千亿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于此法门。不生信心。彼诸菩萨。若有王乱。或有业乱。或有水难。或有崄难。或有火难。或有贼难而彼城邑聚落等中。有一菩萨。信此法门。而彼菩萨。有阿僧祇罪业。皆尽远离诸难。然此菩萨。于彼城邑聚落等中。无有王难。无有业难。无有水难。无有崄难。无有火难。无有贼难。无恶众生不信法难。菩萨若信此法门者。阿僧祇劫。所有众罪。应入地狱畜生饿鬼。即现身灭。然彼菩萨。有阿僧祇不可说劫阿鼻地狱极重罪业。即现身灭。一切诸难悉皆消尽。若十二十若三十劫阿鼻地狱极重罪业。即现身中皆得消灭。何以故。以大功德积聚集故。

文殊师利。如大水池广百由旬。彼池中水。具足八味。若有人以一波罗毒。着彼池中。乃至千斤即无毒气。何以故。以得大水多聚集故。文殊师利。如是虽有无量无边诸恶罪业。应堕地狱畜生饿鬼满一劫住。而即消灭。何以故。信此法门。故大功德无量无边故。佛说此法门已。十方世界。阿僧祇诸来菩萨摩诃萨。大会之众。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End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至心精进 第五卷

至心精进 第五卷黄念祖老居士【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

刘素云:舍八万四千法门,持一句弥陀名号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念佛配以‘忏悔回向’法门,则成就易矣!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法门

父母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觉醒,亲子冲突,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不觉醒。所以你要知道,用禅的智慧来看亲子教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什么?而是提高到你修行的高度,提高到让父母首先要生

药师法门的七种修持方法

对佛教文化有一定了解之人,都知道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华严三圣等说法。其中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即药师如来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药师如来即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则是其胁侍菩

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净土法门缘于《华严》

◎印 光 溯此法之缘起,实在《华严》一经。以未详示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昔如来初成正觉,与华藏世界海诸大菩萨,互相酬倡,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

修行是调整心态,而不是挑选法门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似的,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又不行了,又扔了,又选一个。学佛修行哪有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 弘 一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王世英记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道 安 净土宗很难的就是信心,信心一定要具足。真信一定要用教理来判。小乘要见道证初果,大乘的根性初住,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才能算真信。见道就是修真性啊,可是,哪几个见道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

净土法门之殊胜

◎界 诠《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与大众一同来研究学习,而且还要真修实行。修者,若意于念佛法门者,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还要不定期加行。若修其他法门者,只是傍听,不做

成就念佛法门的资粮三福业

惟贤法师《无量寿经》讲的三福业是念佛的资粮,就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助行。阿弥陀佛在往昔因中发四十八愿,修三福业,这三福业与现实是相结合的。念佛人修行,除了念佛以外,还要结合现实、结合社会、结合你的生活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智 敏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即是密法的陀罗尼总持法门

不二法门

不 二 法 门◎ 慎 独不二法门是佛教重要术语,是微妙佛法的象征。所谓不二法门,是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的教法。不二法门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的法门。不二法门原指不靠言

修地藏法门的二十八种功德利益

大安法师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及闻信这部经典,乃至读诵《地藏经》,以及进一步地用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瞻礼地藏菩萨。这就是在修地藏法门法了,这样就能

念佛法门的修学次第

念佛法门的修学次第◎ 梦 参 一心不乱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是你不仅口头念,心里还要想。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

入般若法门

◎ 能 海法门,即最小范围的菩提道次第。分说则般若说二十二年,实则四十九年惟说般若,以一切法无不从般若流出,亦无不还归般若。大般若如与人同高的大像片,由初分以次遞至第八分。渐渐缩小,乃至《心经》如二寸

楼宇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土一宗发展到近代已是十分衰微,或以为此仅为愚夫愚妇求生福报之法门,或以参念佛者是谁,成有禅无净之法门。净土教理闇而不明,念佛法门杂而无统。印光大师有感于此,大发慈悲,一生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

元音老人:一心念佛是求生西方最好的法门

影子这东西拿不到的,影子这东西拿得到吗?你去拿,一场空啊,是吧,影子这东西怎么拿得到。所以我们现在人,拚命地想钱,脑筋里转,要发财,要致富,结果是两只脚一伸,两手一摊,一分钱你也没能带得走。你再爱好的

元音老人:耳根圆通法门

耳根圆通法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讲于深圳 元音老人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

元音老人:耳根圆通法门修证法要和保任要决

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一句阿弥陀佛 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

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蕅益大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净慧法师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

药师法门感应三则

◎ 欧子陵临刑免难魏天平中,定州孙敬德,装观音药师香像,朝暮礼事。后为贼所攀,将断死刑。梦一沙门,令诵药师观音名号。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刃三斩三折,皮肉不损,因之放还。见像项上,有三刀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