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五十三卷 中阿含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7 12:26

第五十三卷 中阿含经

大品痴慧地经第八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愚痴法、智慧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云何愚痴法?愚痴人有三相愚痴标、愚痴像,谓成就愚痴人说愚痴也。云何为三?愚痴人思恶思、说恶说、作恶作,是以愚痴人说愚痴也。若愚痴人不思恶思,不说恶说,不作恶作者,不应愚痴人说愚痴也。以愚痴人思恶思、说恶说、作恶作故,是以愚痴人说愚痴也。彼愚痴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三种忧苦。云何愚痴人身心则受三种忧苦耶?愚痴人者,或有所行,或聚会坐,或在道巷,或在市中,或四衢头,说愚痴人相应事也。愚痴人者,杀生、不与取、行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及成就余无量恶不善之法。若成就无量恶不善法者,他人见已,便说其恶。彼愚痴人闻已,便作是念:若成就无量恶不善之法,他人见已,说其恶者,我亦有是无量恶不善之法,若他知者,亦当说我恶。是谓愚痴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第一忧苦。

“复次,彼愚痴人又见王人收捉罪人,种种苦治,谓截手、截足、并截手足,截耳、截鼻、并截耳鼻,或脔脔割,拔须、拔发、或拔须发,或著槛中衣裹火烧,或以沙壅草缠火焖,或内铁驴腹中,或著铁猪口中,或置铁虎口中烧,或安铜釜中,或著铁釜中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剌,或以钩钩,或卧铁床以沸油浇,或坐铁臼以铁杵捣,或毒龙蜇,或以鞭鞭,或以杖挝,或以棒打,或活贯标头,或枭其首。彼愚痴人见已,便作是念:若成就无量恶不善法者,王知捉已,如是拷治。我亦有是无量恶不善之法,若王知者,亦当苦治拷我如是。是谓愚痴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第二忧苦。

“复次,彼愚痴人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若时疾病受苦,或坐卧床,或坐卧榻,或坐卧地,身生极苦甚苦,乃至命欲断。彼所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彼于尔时悬向在上,犹如晡时,日下高山,影悬向在地。如是彼所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彼于尔时悬向在上,彼作是念:此是我身恶行,口、意恶行,悬向在上。我于本时不作福、多作恶,若有处作恶者,凶暴作无理事,不作福、不作善、不作恐怖,所归命、所依怙,我至彼恶处,从是生悔,生悔已,不贤死,不善命终。是谓愚痴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第三忧苦。

“复次,彼愚痴人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既生彼已,受于苦报,一向不可爱、不可乐、意不可念。若作是说,一向不可爱、不可乐、意不可念者,是说地狱。所以者何?彼地狱者,一向不可爱、不可乐、意不可念。”

尔时,有一比丘即从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地狱苦云何?”

世尊答曰:“比丘,地狱不可尽说。所谓地狱苦,比丘,但地狱唯有苦。”

比丘复问曰:“世尊,可得以喻现其义耶?”

世尊答曰:“亦可以喻现其义也。比丘,犹如王人捉贼,送诣刹利顶生王所,白曰:天王,此贼人有罪,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告曰:汝等将去治此人罪,朝以百矛刺。王人受教,便将去治,朝以百矛刺,彼人故活。刹利顶生王问曰: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彼人故活。刹利顶生王复告曰:汝等去,日中复以百矛刺。王人受教,日中复以百矛刺,彼人故活。刹利顶生王复问曰: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彼人故活。刹利顶生王复告曰:汝等去,日西复以百矛刺。王人受教,日西复以百矛刺,彼人故活。然彼人身一切穿决破碎坏尽,无一处完,至如钱孔。刹利顶生王复问曰: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彼人故活。然彼身一切穿决破碎坏尽,无一处完,至如钱孔。比丘,于意云何?若彼人一日被三百矛刺,彼人因是身心受恼极忧苦耶?”

比丘答曰:“世尊,被一矛刺,尚受极苦,况复一日受三百矛刺?彼人身心岂不受恼极忧苦耶?”

于是,世尊手取石子,犹如小豆,告曰:“比丘,汝见我手取此石子,如小豆耶?”

比丘答曰:“见也,世尊。”

世尊复问曰:“比丘,于意云何?我取石子,犹如小豆,比雪山王,何者为大?”

比丘答曰:“世尊手取石子,犹如小豆,比雪山王,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相及,不可数、不可算、不可譬喻、不可比方,但雪山王极大甚大。”

世尊告曰:“比丘,若我取石子,犹如小豆,比雪山王,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相及,不可数、不可算、不可譬喻、不可比方,但雪山王极大甚大。如是,比丘,若此人一日被三百矛剌,彼因缘此,身心受恼极重忧苦,比地狱苦,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相及,不可数、不可算、不可譬喻、不可比方,但地狱中极苦甚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则以铁斧炯然俱炽,斫治其身,或作八楞,或为六楞,或为四方,或令团圆,或高或下,或好或恶。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则以铁釿炯然俱炽,斫治其身,或作八楞,或为六楞,或为四方,或令团圆,或高或下,或好或恶。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则以铁枪炯然俱炽,强令坐上,便以铁钳钳开其口,则以铁丸炯然俱炽,著其口中,烧唇烧舌,烧龂烧咽,烧心烧胃,从身下出。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则以铁锵炯然俱炽,令强坐上,便以铁钳钳开其口,则以融铜灌其口中,烧唇烧舌,烧龂烧咽,烧心烧胃,从身下出。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则以铁地炯然俱炽,令仰向卧,挓五缚治,两手两足以铁钉钉,以一铁钉别钉其腹。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则以铁地炯然俱炽,令其伏地,从口出舌,以百钉张无皱无缩,犹如牛皮以百钉张无皱无缩。如是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则以铁地炯然俱炽,令其伏地,从口出舌,以百钉张无皱无缩。彼如是拷治者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以手捉其头皮剥下至足,从足剥皮上至其头,则以铁车炯然俱炽,以缚著车,便于铁地炯然俱炽,牵挽往来。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以火炯然俱炽,使扬扑地,复使手取,自灌其身。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以火山炯然俱炽,令其上下。彼若下足,其皮肉血即便烧尽;若举足时,其皮肉血还生如故。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以大铁釜炯然俱炽,倒举其身,足上头下,以著釜中。彼于其中,或上或下,或至方维,自体沫出,还煮其身。犹如大豆、小豆、蕴豆、苦豆、芥子著多水釜中,下极燃火,彼豆于中,或上或下,或至方维,自沫缠煮。如是众生生地狱中,既生彼已,狱卒手捉,以大铁釜炯然俱炽,倒举其身,足上头下,以著釜中。彼于其中,或上或下,或至方维,自体沫出,还煮其身。彼如是拷治苦痛逼迫,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极重甚苦,终不得死,要当至恶不善业尽,是谓地狱苦。

“比丘,云何地狱苦?彼地狱中有狱,名六更乐,若众生生彼中,既生彼已,若眼见色,不喜不可,非是喜可;意不润爱,非是润爱;意不善乐,非是善乐。耳所闻声、鼻所嗅香、舌所尝味、身所觉触、意所知法,不喜不可,非是喜可;意不润爱,非是润爱;意不善乐,非是善乐,是谓地狱苦。

“比丘,我为汝等无量方便说彼地狱,说地狱事,然此地狱苦不可具说,但地狱唯有苦。比丘,若愚痴人或时从地狱出,生畜生者,畜生亦甚苦。

“比丘,云何畜生苦?若众生生畜生中,谓彼暗冥中生,暗冥中长,暗冥中死。彼为云何?谓地生虫。愚痴人者,以本时贪著食味,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畜生中,谓暗冥中生,暗冥中长,暗冥中死,是谓畜生苦。

“比丘,云何畜生苦?若众生生畜生中,谓身中生,身中长,身中死。彼为云何?谓名疮虫。愚痴人者,以本时贪著食味,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畜生中,谓身中生,身中长,身中死,是谓畜生苦。

“比丘,云何畜生苦?若众生生畜生中,谓水中生,水中长,水中死。彼为云何?谓鱼、摩竭鱼、龟、鼍、婆留尼、提鼻、提鼻伽罗、提提鼻伽罗。愚痴人者,以本时贪著食味,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畜生中,谓水中生,水中长,水中死,是谓畜生苦。

“比丘,云何畜生苦?若众生生畜生中,谓齿啮生草树木食。彼为云何?谓象、马、骆驼、牛、驴、鹿、水牛及猪。愚痴人者,以本时贪著食味,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畜生中,谓齿啮生草树木食,是谓畜生苦。

“比丘,云何畜生苦?若众生生畜生中,谓彼闻人大小便气,即走往趣彼,食彼食,犹如男女闻饮食香,即便往趣彼,如是说彼食彼食。如是,比丘,若众生生畜生中,谓彼闻人大小便气,即走往趣彼,食彼食。彼为云何?谓鸡、猪、狗、犲、乌、拘楼罗、拘稜迦。愚痴人者,以本时贪著食味,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畜生中,谓食屎不净,是谓畜生苦。

“比丘,我为汝等无量方便说彼畜生,说畜生事,然此畜生苦不可具说,但畜生唯有苦。

“比丘,若愚痴人从畜生出,还生为人,极大甚难。所以者何?彼畜生中不行仁义,不行礼法,不行妙善;彼畜生者更相食啖,强者食弱,大者食小。比丘,犹如此地,满其中水,有一瞎龟,寿命无量百千之岁。彼水上有小轻木板,唯有一孔,为风所吹。比丘,于意云何?彼瞎龟头宁得入此小轻木板一孔中耶?”

比丘答曰:“世尊,或可得入,但久久甚难。”

世尊告曰:“比丘,或时瞎龟过百年已,从东方来而一举头,彼小木板唯有一孔,为东风吹移至南方。或时瞎龟过百年已,从南方来而一举头,彼一孔板为南风吹移至西方。或时瞎龟过百年已,从西方来而一举头,彼一孔板为西风吹移至北方。或时瞎龟从北方来而一举头,彼一孔板为北风吹随至诸方。比丘,于意云何?彼瞎龟头宁得入此一孔板耶?”

比丘答曰:“世尊,或可得入,但久久甚难。”

“比丘,如是彼愚痴人从畜生出,还生为人,亦复甚难。所以者何?彼畜生中不行仁义,不行礼法,不行妙善;彼畜生者更相食啖,强者食弱,大者食小。比丘,若愚痴人或时从畜生出,还生为人,彼若有家,小姓下贱,弊恶贫穷,少有饮食,谓得食甚难。彼为云何?谓狱卒家、工师家、巧手家、陶师家,如是比余下贱家,弊恶贫穷,少有饮食,谓得食甚难。生如是家,既生彼已,或瞎或跛,或臂肘短,或身伛曲,或用左手,恶色羊面,丑陋短寿,为他所使。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还至恶处,生地狱中。

“犹如二人而共博戏,彼有一人始取如是行,便失婢奴及失妻子,复取已身倒悬烟屋中。彼作是念:我不食不饮,然我始取如是行,便失奴婢及失妻子,复取己身倒悬烟屋中。比丘,此行甚少,失奴婢、失妻子,复取己身倒悬烟屋中。比丘,谓此行所可行,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还至恶处,生地狱中。比丘,此诸行最不可爱,实不可乐,非意所念。比丘,非为具足说愚痴法耶?”

比丘答曰:“唯然,世尊,为具足说愚痴法也。”

世尊告曰:“云何智慧法?彼智慧人有三相智慧标、智慧像,谓成就智慧人说智慧也。云何为三?智慧人者,思善思、说善说、作善作,是以智慧人说智慧也。若智慧人不思善思,不说善说,不作善作者,不应智慧人说智慧也。以智慧人思善思、说善说、作善作故,是智慧人说智慧也。智慧人者,于现法中,身心则受三种喜乐。云何智慧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三种喜乐耶?智慧人者,或有所行,或聚会坐,或在道巷,或在市中,或四衢头,说智慧人相应事也。智慧人者,断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断邪见得正见,及成就余无量善法。若成就无量善法者,他人见已,便称誉之。彼智慧人闻已,便作是念:若成就无量善法,他人见已称誉者,我亦有是无量善法,若他知者,亦当称誉我。是谓智慧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第一喜乐。

“复次,彼智慧人又见王人种种治贼,谓截手、截足、并截手足,截耳、截鼻、并截耳鼻,或脔脔割,拔须、拔发、或拔须发,或著槛中衣裹火烧,或以沙壅草缠火焫,或内铁驴腹中,或著铁猪口中,或置铁虎口中烧,或安铜釜中,或著铁釜中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刺,或以钩钩,或卧铁床以沸油浇,或坐铁臼以铁杵捣,或毒龙蜇,或以鞭鞭,或以杖挝,或以棒打,或活贯摽头,或枭其首。彼智慧人见已,便作是念:若成就无量恶不善法者,王知捉已,如是拷治。我无是无量恶不善之法,若王知者,终不如是苦治于我。是谓智慧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第二喜乐。

“复次,彼智慧人行身妙行,行口、意妙行,彼若时疾病,或坐卧床,或坐卧榻,或坐卧地,或身生极苦甚重苦,乃至命欲断。彼所有身妙行,口、意妙行,彼于尔时悬向在上,犹如晡时,日下高山,影悬向在地。如是彼所有身妙行,口、意妙行,彼于尔时悬向在上。彼作是念:此是我身妙行,口、意妙行,悬向在上。我于本时不作恶,多作福,若有处不作恶者,不凶暴,不作无理事,作福、作善、作恐怖,所归命、所依怙,我至彼善处而不生悔,不生悔已,贤死善命终。是谓智慧人于现法中,身心则受第三喜乐。

“复次,彼智慧人行身妙行,行口、意妙行,彼行身妙行,行口、意妙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上生天中;既生彼已,受于乐报,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若作是念,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者,是说善处。所以者何?彼善处者,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

尔时,有一比丘即从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善处乐云何?”

世尊答曰:“比丘,善处不可尽说。所谓善处乐,但善处唯有乐。”

比丘复问曰:“世尊,可得以喻现其义耶?”

世尊答曰:“亦可以喻现其义也。犹如转轮王成就七宝、四种人如意足。比丘,于意云何?彼转轮王成就七宝、四种人如意足,彼因是身心受极喜乐耶?”

比丘答曰:“世尊,成就一宝、一人如意足,尚受极喜乐,况复转轮王成就七宝、四种人如意足,非为受极喜乐耶?”

于是,世尊手取石子,犹如小豆,告曰:“比丘,汝见我手取此石子如小豆耶?”

比丘答曰:“见也,世尊。”

世尊复问曰:“比丘,于意云何?我取石子,犹如小豆,比雪山王,何者为大?”

比丘答曰:“世尊手取石子,犹如小豆,比雪山王,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相及,不可数、不可算、不可譬喻、不可比方,但雪山王极大甚大。”

世尊告曰:“比丘,若我取石子,犹如小豆,比雪山王,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相及,不可数、不可算、不可譬喻、不可比方,但雪山王极大甚大。如是,比丘,若转轮王成就七宝、四种人如意足,彼人身心受极喜乐,比诸天乐,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相及,不可数、不可算、不可譬喻、不可比方。所谓善处乐,但善处唯有乐。

“比丘,云何善处乐?彼有善处,名六更乐,若众生生彼中,既生彼已,若眼见色,意所喜可,彼是喜可;意所润爱,彼是润爱;意所善乐,彼是善乐。耳所闻声、鼻所嗅香、舌所尝味、身所觉触、意所知法,意所喜可,彼是喜可;意所润爱,彼是润爱;意所善乐,彼是善乐,是谓善处乐。比丘,我为汝等无量方便,说彼善处说善处事,然此善处乐不可具说,但善处唯有乐。

“比丘,若智慧人或时从善处来,下生人间,若有家者,极大富乐,钱财无量,多诸畜牧,封户、食邑、米谷丰溢,及若干种诸生活具。彼为云何?谓刹利大长者家、梵志大长者家、居士大长者家,及余家极大富乐,钱财无量,多诸畜牧,封户、食邑、米谷丰溢,及若干种诸生活具。生如是家,端正可爱,众人敬顺,极有名誉,有大威德,多人所爱,多人所念。彼行身妙行,行口、意妙行,彼行身妙行,行口、意妙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还至善处,生于天中。

“犹如二人而共博戏,彼有一人始取如是行,多得钱财。彼作是念:我不由作,然我始取如是行,多得钱财。比丘,此行甚少,谓多得钱财。比丘,谓此所行,行身妙行,行口、意妙行,彼行身妙行,行口、意妙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还至善处,生于天中。比丘,此诸行,是行最可爱、最可乐、最可意所念。比丘,非为具足说智慧人法耶?”

比丘白曰:“唯然,世尊,为具足说智慧人法。”

世尊告曰:“是谓愚痴人法、智慧人法!汝等应当知愚痴人法、智慧人法,知愚痴人法、智慧人法已,舍愚痴人法,取智慧人法。当如是学!”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End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黄念祖:寿众无量 第十三卷

寿众无量 第十三卷黄念祖老居士【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佛对阿难说:无量寿佛命有多久,没有方法能说,不可以称量,不可以计算,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内容提要:所缘景物都有起本因,而见性没有本因。世间众生无始以来,误认见性是物,失掉本心,心逐境迁,为物所转。如果不为物转,心能转物,便同于如来原文阿难承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卷第三第五章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内容提要:答波斯匿王:肉身无常,终要坏灭。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原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第六章众生颠倒迷失本心内容提要:一切能缘所缘之法都是自心显现的。你的身心,也是妙明的圆通的真心中所现之物。自心包罗万象,修禅所见的山河、大地、虚空,无一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内容提要:阿难说妙明的见性显现在我的眼前,这句话,还不明白见包括能见、所见,把眼前所见的物象误作能见的见性。世尊为破除阿难及会中未得无学的大众这种迷惑,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三卷

卷第十三:《光明觉品》导读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的境界是此品全部的内容。世尊以此不可思议光明遍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各种万法万界也在此光明中显现。此光明又照至过此世界十佛土,乃至过十亿世界的百亿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十三卷

卷第三十三: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白话】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又将法施所修得的善根如此回向:愿一切佛国刹土都完全清净,并且以不可说不可说的庄严器具庄严。每一个佛国刹土都无量广大等同法界,精纯绝妙,没有任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十三卷

卷第四十三: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无碍轮三昧?佛子啊!菩萨摩诃萨证入这禅定三昧时,安住在无障碍的身业,安住在无障碍的语业,安住在无障碍的意业,更安住在无障碍的佛国刹土。因此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败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三卷○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师即南泉门人也。俗姓郝氏,本曹州郝乡人也,讳従狱。镇府有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值武王微沐,避地伏崃,木食草衣,僧仪不易。师初随本师行脚到南泉。本师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中华五祖并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旁出三人一道育禅师。二道副禅师。三尼总持。无机缘语句不录。古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三人见缘。斋僧那禅师。向居士。相州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三卷

景德传灯录 第十三卷怀让禅师及曹溪别出共七十七人。怀让第七世。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法嗣四人二人见录。郢州兴阳清让禅师。洪州幽谷山法满禅师。郢州兴阳义深禅师芭蕉山第二世住遇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吉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三卷

五灯会元 第三卷○六祖大鉴禅师法嗣△南岳怀让禅师南岳怀让禅师者,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是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十三卷

五灯会元 第十三卷◎青原下四世○云岩晟禅师法嗣△洞山良价禅师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従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三卷○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普说语录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师云:山僧教人识取自已。师僧家闻得了,却云初机学人看底事。有甚难会。你且缓缓且子细。你用何者名自已。败如古德对自已语云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三卷○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金陵报宁语录师开堂日。拈香云:此一瓣香。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万岁万万岁。伏愿。尧风永扇。同日月之盛明。汤德弥新。共乾坤而久固。此一瓣香。恭为报宁大檀越主特进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三卷

碧岩录 第三卷⊙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垂示云:建法幢立宗旨,锦上铺花。脱笼头卸角驮,太平时节。或若辨得格外句,举一明三,其或未然,依旧伏听处分。举,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僧云:出水后如何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三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三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三请首座上堂。合千差包万有。齐往来印今古。混有无一生死。举不犯之令。行不言之教。齐不齐平不平。于此建立于此辨明。于此纪纲于此表帅。何法不容何事不成。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三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三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小参六高邮乾明受敕。住金山龙游寺。当晚小参。僧问。明历历露堂堂。因什么乾坤收不得。师云。金刚手里八棱棒。进云。忽若一唤便回。还当得活也无。师云。鹙子目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三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三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举。僧问睦州。以一重去一重即不问。不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州云。昨日栽茄子。今朝种冬瓜。师云。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三卷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三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师到雪峰值建菩提会请普说。问话毕乃云。菩提宿将坐重围。劫外时闻木马嘶。寸刃不施魔胆碎。望风先已竖降旗。雪峰法窟真歇场中。人人怀报佛报祖之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三卷

祖堂集 第三卷祖堂卷三牛头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三卷

祖堂集 第十三卷祖堂卷十三招庆招庆和尚嗣长庆,在泉州,师讳道匡。汉国朝州人也。姓李。入闽,参见怡山,密契心源。后以泉州王太尉请转法轮,闽王赐紫号法因大师矣。师上堂,良久云:大众谛听,与你真正举扬,还委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汝州风穴沼禅师师讳延沼。以伪唐乾宁三年十二月、生於馀杭刘氏。少魁礧、有英气。於书无所不观。然无经世意。父兄强之仕、一至京师。即东归、从开元寺智恭律师。剃发受具、游讲肆。玩法华玄义、修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十三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三卷福昌善禅师禅师名惟善、不知何许人。住荆南福昌寺。嗣明教宽禅师。为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持时、屋庐十馀间。残僧数辈。善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禅林受用、所宜有者、咸修备之。客至

净土因果启示: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

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往生居士第四之二清 裴永度裴永度。江苏泰州人。家族世代居住于曲塘镇,从事种田的工作。生性恬静淡泊,无所嗜好,而见善事必定努力去做。从小就深信佛法,持长斋课诵佛名没有间断。后来归依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三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三卷往生比丘第三之二唐 承远(莲宗三祖)承远。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学法于四川成都的唐公,稍后又追随资川(今四川资阳县)的诜公。然后到荆州,奉事学习于湖北玉泉寺的真公。真公指示他居住在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