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五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03 10:52

第五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五极难胜地时,应远离十法。何等为十?一者、应远离居家;二者、应远离苾刍尼;三者、应远离家悭;四者、应远离众会忿诤;五者、应远离自赞毁他;六者、应远离十不善业道;七者、应远离增上慢傲;八者、应远离颠倒;九者、应远离犹豫;十者、应远离贪、瞋、痴。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五极难胜地时,应常远离如是十法。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六现前地时,应圆满六法。何等为六?一者、应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应圆满净戒波罗蜜多;三者、应圆满安忍波罗蜜多;四者、应圆满精进波罗蜜多;五者、应圆满静虑波罗蜜多;六者、应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复应远离六法。何等为六?一者、应远离声闻心;二者、应远离独觉心;三者、应远离热恼心;四者、见乞者来心不厌戚;五者、舍所有物无忧悔心;六者、于来求者终不矫诳。

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六现前地时,应圆满如是六法,及应远离如是六法。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七远行地时,应远离二十法。何等二十?一者、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二者、应远离断执;三者、应远离常执;四者、应远离相想;五者、应远离因等见执;六者、应远离名色执;七者、应远离蕴执;八者、应远离处执;九者、应远离界执;十者、应远离谛执;十一者、应远离缘起执;十二者、应远离住著三界执;十三者、应远离一切法执;十四者、应远离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执;十五者、应远离依佛见执;十六者、应远离依法见执;十七者、应远离依僧见执;十八者、应远离依戒见执;十九者、应远离怖畏空法;二十者、应远离违背空性。

复应圆满二十法。何等二十?一者、应圆满通达空;二者、应圆满证无相;三者、应圆满知无愿;四者、应圆满三轮清净;五者、应圆满悲愍有情,及于有情无所执著;六者、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著;七者、应圆满一切有情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著;八者、应圆满通达真实理趣,及于此中无所执著;九者、应圆满无生忍智;十者、应圆满说一切法一相理趣;十一者、应圆满灭除分别;十二者、应圆满远离诸想;十三者、应圆满远离诸见;十四者、应圆满远离烦恼;十五者、应圆满奢摩他、毗钵舍那地;十六者、应圆满调伏心性;十七者、应圆满寂静心性;十八者、应圆满无碍智性;十九者、应圆满无所爱染;二十者、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

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七远行地时,应远离如是二十法,及应圆满如是二十法。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八不动地时,应圆满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二者、应圆满游戏诸神通;三者、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四者、应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八不动地时,应圆满如是四法。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九善慧地时,应圆满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二者、应圆满严净佛土;三者、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四者、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九善慧地时,应圆满如是四法。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十法云地时,应圆满十二法。何等十二?一者、应圆满摄受无边处所大愿,随有所愿皆令圆满;二者、应圆满随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异类音智;三者、应圆满无碍辩说智;四者、应圆满入胎具足;五者、应圆满出生具足;六者、应圆满家族具足;七者、应圆满种性具足;八者、应圆满眷属具足;九者、应圆满生身具足;十者、应圆满出家具足;十一者、应圆满庄严菩提树具足;十二者、应圆满一切功德成办具足。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十法云地时,应圆满如是十二法。

善现当知,已圆满第十法云地菩萨摩诃萨,与诸如来应言无异。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净胜意乐业?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修习一切善根,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净胜意乐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引发慈、悲、喜、舍四种无量,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布施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有情,无所分别而行布施,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布施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亲近善友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见诸善友劝化有情,令其修习一切智智,即便亲近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谘受正法,昼夜承奉无懈倦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亲近善友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求法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勤求如来无上正法,不堕声闻、独觉等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求法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常乐出家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一切生处,恒厌居家牢狱喧杂,常欣佛法清净出家,无能为碍,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常乐出家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爱乐佛身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暂一睹见佛形像已,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终不舍于念佛作意,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爱乐佛身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开阐法教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佛在世及涅槃后,为诸有情开阐法教,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义,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开阐法教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破憍慢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怀谦敬,伏憍慢心,由此不生下姓卑族,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破憍慢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谛语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称知而说言行相符,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谛语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禁戒?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不起声闻、独觉作意,及余破戒障菩提法,是为菩萨摩诃萨清净禁戒。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时,于得小恩尚不忘报,况大恩惠而当不酬?是为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安忍力?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设诸有情来见侵毁,而于彼所无恚害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安忍力。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所化有情既得成熟,身心适悦受胜欢喜,是为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拨济有情心不舍,是为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恒起大悲?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时,作如是念:我为饶益一一有情,假使各如无量无数殑伽沙劫,处大地狱受诸剧苦,或烧、或煮、或斫、或截、若刺、若悬、若磨、若捣,受如是等无量苦事,为欲令彼乘于佛乘而般涅槃,如是一切有情界尽,而大悲心曾无厌倦。是为菩萨摩诃萨恒起大悲。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佛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恭顺师长都无所顾,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佛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波罗蜜多,专心求学远离余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著文字?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勤精进,作是念言:若此佛土、若十方界,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皆听习、读诵、受持,而于其中不著文字。是为菩萨摩诃萨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著文字。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诸有情宣说正法,尚不自为持此善根回向菩提,况求余事?虽多化导而不自恃,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勇猛精进修诸善根,为欲庄严诸佛净国,及为清净自他心土,虽为是事而不自高,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自高?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植诸善根严净佛土,乃至未满一切智智,虽受无边生死勤苦,而无厌倦亦不自高,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自高。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虽住惭愧而无所著?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专求无上正等菩提,于诸声闻、独觉作意具惭愧故终不暂起,而于其中亦无所著,是为菩萨摩诃萨虽住惭愧而无所著。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超诸声闻、独觉等地故,常不舍阿练若处,是为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少欲?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尚不自为求大菩提,况欲世间利誉等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少欲。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喜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专为证得一切智智故,于余事而无所著,是为菩萨摩诃萨喜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常不舍离杜多功德?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于深法起谛察忍,是为菩萨摩诃萨常不舍离杜多功德。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学处未曾弃舍?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所学戒坚守不移,而于其中能不取相,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学处未曾弃舍。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欲乐深生厌离?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妙欲乐不起欲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欲乐深生厌离。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常能发起寂灭俱心?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曾无起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常能发起寂灭俱心。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舍诸所有?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内外法曾无所取,是为菩萨摩诃萨舍诸所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心不滞没?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住未尝起心,是为菩萨摩诃萨心不滞没。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所有无所顾恋?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物无所思惟,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所有无所顾恋。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居家?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志性好游诸佛国土,随所生处常乐出家,剃发去须执持应器,被三法服现作沙门,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居家。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苾刍尼?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应远离诸苾刍尼,不与共居如弹指顷,亦复于彼不起异心,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苾刍尼。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家悭?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应长夜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今此有情自由福力感得如是胜施主家,故我于中不应悭嫉。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家悭。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众会忿诤?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若处众会其中或有声闻、独觉,或说彼乘相应法要,令我退失大菩提心,是故定应远离众会。复作是念:诸忿诤者能使有情发起害,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尚违善趣,况大菩提?是故定应远离忿诤。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众会忿诤。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自赞毁他?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内外法都无所见,故应远离自赞毁他,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自赞毁他。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十不善业道?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此十恶法尚碍善趣、二乘圣道,况大菩提?故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十不善业道。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增上慢傲?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可起慢傲,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增上慢傲。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颠倒?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颠倒事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颠倒。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犹豫?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犹豫事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犹豫。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贪、瞋、痴?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都不见有贪、瞋、痴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贪、瞋、痴。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六波罗蜜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圆满六种波罗蜜多,超诸声闻及独觉地。又住此六波罗蜜多,佛及二乘能度五种所知海岸。何等为五?一者、过去;二者、未来;三者、现在;四者、无为;五者、不可说。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六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声闻心?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诸声闻心非证无上大菩提道故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声闻心。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独觉心?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诸独觉心定不能得一切智智,故我今者应远离之。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独觉心。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热恼心?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怖畏生死热恼之心非证无上正等觉道,故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热恼心。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心不厌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厌戚心于大菩提非能证道,故我今者定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心不厌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舍所有物无忧悔心?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忧悔心于证无上正等菩提定为障碍,故我应舍。是为菩萨摩诃萨舍所有物无忧悔心。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来求者终不矫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矫诳心定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作是誓言:凡我所有施来求者随欲不空。如何今时而矫诳彼?是为菩萨摩诃萨于来求者终不矫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断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毕竟不生,无断义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断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常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无常性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常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相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杂染性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相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因等见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都不见有诸见性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因等见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名色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名色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名色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蕴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五蕴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蕴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处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十二处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处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界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十八界等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界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谛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谛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谛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缘起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缘起性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缘起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住著三界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三界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住著三界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一切法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性皆如虚空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一切法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性都不可得,无有如理、不如理性,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佛见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知依佛见执不得见佛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佛见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法见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达真法性不可见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法见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僧见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知和合众无相无为不可见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僧见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戒见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知罪福性俱非有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戒见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怖畏空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空法皆无自性,所怖畏事毕竟非有,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怖畏空法。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违背空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性皆空,非空与空有违背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违背空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自相皆空,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空。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证无相?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一切相,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证无相。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无愿?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三界法心无所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无愿。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三轮清净?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具足清净十善业道,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三轮清净。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悲愍有情,及于有情无所执著?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已得大悲及严净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悲愍有情,及于有情无所执著。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著?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增不减,及于此中无取无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著。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有情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著?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有情不增不减,及于此中无取无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有情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著。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真实理趣,及于此中无所执著?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真实理趣,虽如实通达而无所通达,及于此中无取无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真实理趣,及于此中无所执著。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生忍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忍一切法无生、无灭、无所造作,及知名色毕竟不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生忍智。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说一切法一相理趣?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行不二相,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说一切法一相理趣。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灭除分别?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灭除分别。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小大无量想,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见?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声闻、独觉等见,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见。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烦恼?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弃舍一切有漏烦恼习气相续,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烦恼。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奢摩他、毗钵舍那地?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奢摩他、毗钵舍那地。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调伏心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三界法不乐不动,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调伏心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寂静心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善摄六根,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寂静心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智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得佛眼,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智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所爱染?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外六处能善弃舍,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所爱染。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胜神通,从一佛国趣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请转法轮饶益一切,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心智,如实遍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游戏诸神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游戏种种自在神通,为见佛故,从一佛国趣一佛国,亦复不生游佛国想,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游戏诸神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一佛土,能见十方无边佛国,亦能示现而曾不生佛国土想,又为成熟诸有情故,现处三千大千世界转轮王位而自庄严,亦能弃舍而无所执,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于法义趣如实分别,如是名为以法供养承事诸佛,又谛观察诸佛法身,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佛十力,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根胜劣,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严净佛土?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严净一切有情心行,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严净佛土。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此等持,虽能成办一切事业而心不动,又修等持极成熟故,不作加行数数现前,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熟诸有情类殊胜善根,随其所宜故入诸有而现受生,是为菩萨摩诃萨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摄受无边处所大愿,随有所愿皆令圆满?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已具修六波罗蜜多极圆满故,或为严净诸佛国土,或为成熟诸有情类,随心所愿皆得圆满,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摄受无边处所大愿,随有所愿皆令圆满。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异类音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习殊胜词无碍解,善知有情言音差别,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异类音智。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辩说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习殊胜辩无碍解,为诸有情能无尽说,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辩说智。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入胎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虽一切生处实恒化生,而为益有情现入胎藏,于中具足种种胜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入胎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生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出胎时,示现种种希有胜事,令诸有情见者欢喜获大利乐,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生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家族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或生刹帝利大族姓家,或生婆罗门大族姓家,所禀父母无可讥嫌,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家族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种性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预过去诸大菩萨种性中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种性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眷属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纯以无量无数菩萨而为眷属非诸杂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眷属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生身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初生时,其身具足一切相好,放大光明遍照无边诸佛世界,亦令彼界六种变动,有情遇者无不蒙益,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生身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家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出家时,无量无数天、龙、药叉、人非人等之所翼从,往诣道场,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受持应器,引导无量无数有情,令乘三乘而趣圆寂,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家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庄严菩提树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殊胜善根广大愿力,感得如是妙菩提树,吠琉璃宝以为其茎,真金为根,枝叶花果皆以上妙七宝所成,其树高广遍覆三千大千佛土,光明照耀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庄严菩提树具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功德具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满足殊胜福慧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功德具足。

End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 朱 棣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

明心见性 成就般若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般若经》的主题乃成就般若,指引众生依般若打破无明、执著、烦恼,从而超越生死,抵达涅槃彼岸。作为般若系典籍,《坛经》重视般若

赞般若波罗蜜偈

◎ 龙 树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如虚空无染,无戏无文字,若能如是观,是即为见佛。若如法观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则一相,其实无有异

《心经》的般若思想

《心经》的般若思想◎ 明 空《心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之一,流通也较为广泛,现在很多小孩都能背诵它。《心经》之所以能够普及,和它精简的文字、深邃的义理不无关系。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版本仅有二百多字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中)

┌诸法无性,缘生有相┐┌万法真如┼真如有不变性├无性真空,缘生幻色││└故万法即真如色即是空 ├体相不离,空色不二│ │空即是色┤├─中道一义,照了分别├幻外无真,故曰真空│ │├真外无幻,故曰幻色│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下)

纲丙无证果相┌智慧本具非可增节一 自性涅槃┤└非从外来何云得无智亦无得。(表解)┌成所作智┐┌一切智├妙观察智│┌智┼道种智┌┼平等性智├繁至七十余名智得┤└一切种智┘└大圆镜智┘└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黄念祖: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

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

南怀瑾:南怀瑾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南怀瑾老师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译文、解读的珍藏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大般若经纲要序

◎ 通 门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

禅乃般若之异名

禅乃般若之异名◎ 宗 杲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如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

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

仁德法师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水能灭火,火能做饭,能起妙用,水也有水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位真正明理的菩萨来讲,无论是有心或者无心,各有各的用途。该有心的时候不会用心,就会死在当下;不该用心时

般若智慧

经典上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般若智慧而圆成佛道。不是靠神通,不是靠功夫,不是靠定力,不是靠神变,更不是靠什么样的道理,是靠般若智慧。什么叫般若智慧呢?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既不住有,更不住空,空有

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 憨 山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

何等人应学般若

何等人应学般若◎ 能 海 姑以下士、中士、上士、外相,四种说明之。(1)、下士。颂云:为了知苦乐,悉究竟皈依,明黑白业道,趣吉而避险。了知苦乐,谓世间之苦乐,与佛法所谓之苦乐不同。世间以受用满足为乐,

入般若法门

◎ 能 海法门,即最小范围的菩提道次第。分说则般若说二十二年,实则四十九年惟说般若,以一切法无不从般若流出,亦无不还归般若。大般若如与人同高的大像片,由初分以次遞至第八分。渐渐缩小,乃至《心经》如二寸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宣化上人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

庄严般若

◎ 紫 柏原夫无事生事,薄福所致。薄福所从,从于般若不明。故曰愚痴者,招畜生报,畜生则去饿鬼不远,饿鬼去地狱不远,此从高而下也。若从下而高,则由地狱升至饿鬼,由饿鬼升至畜生,由畜生升至贫贱人,由贫贱人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江味农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并令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

任杰:心经略释_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任杰

心经略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定是何经,故说

任杰: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任杰

心经 广释〔古印度〕扎夏萨生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妙吉祥童子及圣观自在菩萨此经当以十义显明释:(一)般若之名(二)因缘(三)入定(四)论议(五)趣入般若(六)般若之相(七)般若之所行境(八)般若之功德

任杰: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 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体 恒六度中的第一是布施。很多人对布施一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实意义却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如何在现实中来修学布施法门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有些人为行布施误入歧途,所以要对布施进行

王骧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 述义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

王骧陆: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居士讲述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四句为全经总持,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言修行成佛,须至大自在为止。自己自在,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而其妙

王骧陆居士全集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兹逢佛天欢喜之节,正回都复国之时,寰宇腾欢,得未曾有。本会同人佥谋有以庆祝胜利,谨请王骧陆居士略说仁王护国般若经旨,以明护国因缘之胜。回忆民国十八年秋,大愚师尊曾传授仁王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