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五十四卷 佛本行集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6 08:25

第五十四卷 佛本行集经

优波离品第五十五之二

尔时彼等亲友二人。见辟支佛飞腾虚空游行无碍。心大欢喜。遍身踊跃不能自胜。合十指掌。敬礼尊者辟支佛足。乞如是愿。愿令我等。于未来世。恒常值遇如是教师。或更胜者。彼所说法。我等闻已。速即知解。不生恶道。作是愿已。时彼一人。又别乞愿。愿言藉此功德之力。于未来世。恒生大姓婆罗门家。愿能诵持四惟陀论。及以六十种诸技艺等。而有偈说。

非直端心怀正信即得名为上福田

唯须供养佛与僧并及值遇辟支佛

时彼二人于后命终。一得生于波罗奈城刹利姓家。即绍王位。名曰梵德。第二人者。生婆罗门大清净家。名优波伽摩那婆。具解诸论。其优波伽摩那婆。彼时有妻。名曰摩那毗迦。端严可喜。观者不厌。最胜最妙。世所无比。得优波伽摩那婆之所爱敬。若暂不见心即不悦。

尔时彼妻摩那毗迦。因为少事。有所嫌恨遂便不共优波伽语。时优波伽。烦冤懊恼。作如是念。今日我妻摩那毗迦。不共我语。声音断绝乃如此也。后时彼妻摩那毗迦。过夏四月。至于秋节。白优波伽摩那婆言。善哉圣子。汝今可去往至市肆。买取上妙涂香末香及诸华等。所以然者。秋节四月。今者已至。众人皆共受五欲乐。我等亦须庄严身体受五欲乐。

尔时优波伽摩那婆。闻此语已。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作如是念。今者我妻摩那毗迦。何期忽尔共我言语。而优波伽。有一金钱。先于余村他边出举。遂于午时。日炙大地。阳焰晖赫。其诸地色。犹如赤鸡。发其家宅。向彼村落。往欲债钱。于其道路。欲心缠逼。口唱淫歌。当于尔时。与梵德宫。相去不远。其梵德王。在于楼阁。取纳清凉。昼日眠着小时睡觉。忽闻彼人染着五欲作淫歌声。时王闻已。即复起发自本欲心。而有偈说。

或有由于本习气或复因事动其情

斯由色欲着爱染亦似莲华因水生

尔时梵德闻彼淫歌。忽即惊疑。此是谁也。于盛日午炎热之时。染着欲心。口唱淫歌。作是念已。从窗遥见彼优波伽。于盛午时。大地炎热。行歌于路。即唤一臣而敕之言。汝可速往捉彼歌人将向我边。其臣闻敕。即白王言。不敢违旨。遂至彼边。捉优波伽。而语之言。汝摩那婆。去来去来。王今唤汝。时优波伽。心生恐怖。举身毛竖。怅怏不乐。作如是念。今谁知我。于梵德边。有何罪过。令我愁恼。尔时大臣将优波伽。往即至于梵德王边。其王见已。即生爱心。生爱心已。向于彼人。而说偈言。

日中晖赫正炎热大地红色如赤鸡

汝今耽着淫欲歌云何于是不生恼

日光普照正炎炽地上融沙弥复热

汝今耽着淫欲歌云何于是不生恼

尔时优波伽摩那婆以偈报彼梵德王言。

大王今者非热恼上天日炙何所及

唯有求利及失利此是恼中最为恼

日光虽复大炎炽此为恼中极下恼

经营种种诸事业如此名为最大恼

时梵德王。复问优波伽摩那婆言。摩那婆。汝于今者经营何事。而于是处炽热大地而行于路。尔时优波伽即以上事。向梵德王分别说之。

尔时梵德王复告优波伽摩那婆言。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于今者。与汝两钱(即天竺金钱)。其梵德王。遂即与之。尔时优波伽。于梵德边。受其钱已。仍复白彼梵德王言。善哉大王。虽得大王所赐两钱。我今咨王。更乞一枚。通前得三。我向村落。自取一钱。并王所赐。合得四枚。我即得共摩那毗迦供其秋节为五欲乐。其梵德王复告优波伽摩那婆言。汝止莫去。我于今者。与汝八钱遂便与之。其优波伽。受八钱已。复白王言。善哉大王。愿乞欢喜。今者咨王。更乞一钱。即成九枚。复往聚落。自取一钱。合成十枚。如是因缘。我便得共摩那毗迦。受其秋节五欲之乐。

时梵德王复告优波伽摩那婆言。止止莫去。我今与汝一十六钱。王即与钱一十六枚。其受钱已。复白王言。善哉大王。愿乞欢喜。已得王钱一十六枚。今者咨王。更乞一钱。得成十七。复往聚落。自取一钱。合成十八。以是因缘。我即得共摩那毗迦。受五欲乐。

尔时梵德复告彼言。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今与汝三十二钱。其受钱已。复白王言。善哉大王。愿乞欢喜。已得王钱三十二枚。今复咨王。更乞一钱。我往聚落。自取一钱。合即总成三十四枚。便得供我摩那毗迦。于其秋节。受五欲乐。

尔时梵德复告彼言。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今与汝六十四钱。时优波伽。即受钱已。复白王言。善哉大王。愿乞欢喜。已得大王六十四钱。今者愿王。更与一钱。我今复往彼村聚落。自取一钱。都合得成六十六枚。便供我与摩那毗迦。受于秋节五欲之乐。

尔时梵德复告彼言。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于今者。与汝百钱。时优波伽。受百钱已。复白王言。善哉大王。愿乞欢喜。我今已得王钱百枚。今咨大王。更乞一钱。我往聚落。复取一钱。合得成其一百二钱。得供我与摩那毗迦。共受秋节五欲之乐。

尔时梵德复告彼言。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当别更与汝一村。以为封禄。而婆罗门。为得为贪。是故其人数至王边。其王即择最上一村与彼为封。彼得封已。遂即勤劬。不辞劳役。犹如奴仆。伏事彼王。先起后眠。行迹和软。所作事业悉称王意。意行端直。如是事王。终不为王有所嫌责。以是因缘。取王颜色。令梵德王欢喜无已。于后复更与优波伽分国半治。王之仓库亦共分半。彼婆罗门。得是优宠。受其五欲具足之乐。无所乏少。如是次第一切所作。悉皆为王捡挍得办。彼婆罗门。但从己家。来至王宫。王恒枕彼膝上而眠。

其梵德王。后于一时。枕优波伽膝上而卧。因即睡着。时优波伽。见王睡已。心作是念。云何一国。乃有二王。并用威势。一仓库内。亦复不合二人共用。我今可觅梵德王。便断其命根。若得杀者。我即独取王位治化。彼优波伽。作是念已。欲取刀时。更作是念。此梵德王。于先为我作此利益。分其半国。与我共治。一切仓库亦悉分半。我今若杀。是无恩义。如是第二。又作是念。云何二人。可得一处共治国化。亦复不合二人共用仓库财物。乃至第三念已还悔。我若杀彼。必当成我无恩义行。

时优波伽。作是念已。举声叫哭。时梵德王。闻此哭声。忽然睡觉。觉已问彼优波伽言。汝今云何作此大声。时优波伽。向梵德王广说前事。时梵德王。而心不信彼优波伽有如此事。而语之言。优波伽。汝应定无如此之事。汝优波伽。莫作是语。时优波伽。寻复语彼梵德王言。大王今者当信我语。我实起发如是恶心。时优波伽。复更思惟。作如是念。我今忽发如是恶心。因何事相。正观思已。作如是言。我发如是恶事相者。莫不由于为五欲故。为王位故。我亦不须贪此王位。亦复不须贪其世乐。我因此事。生是恶心。我今唯可舍家出家。即白王言。大王。今者知我将欲舍家出家。

时梵德王语优波伽。莫作是语。我既与汝分国半治。仓库亦半。我于今者。与汝腹心。无有一人如似汝者。汝若出家。我今心意。定不安乐。其优波伽复语王言。善哉大王。愿垂许我舍家出家。我今决定出家不疑。于我法行莫生留难。时梵德王。又复告彼优波伽言。如汝所乐随意而作。

尔时波罗奈城。有一瓦师。于先出家。行仙人行。依彼城住。时彼仙人。有大威德。已成五通。即能以手摸日月轮。时优波伽。依彼仙人。剃除须发。既出家已。勇猛精进。即成四禅。复得五通。大有威力。亦能以手摸日月轮。其梵德王闻优波伽舍家出家。成就大仙。有大威德。亦能以手摸日月轮。闻已微笑。入于宫内。对诸宫人。而说偈言。

优波造善未经久已获利益果报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舍弃五欲出家行

尔时宫人。闻梵德王说是偈已。其心皆悉忧愁不乐。遂共白彼梵德王言。大王当知。彼人本昔贩卖博戏。执杖行乞。以自活命。婆罗门人。威力鲜少。是故出家。大王。今者莫学彼人舍弃家国而出家也。

尔时梵德。有剃发师。其人名曰[口*恒]伽波罗。旧来恒可梵德王心。时梵德王。追觅唤彼剃须发师。而敕之言。[口*恒]伽波罗。汝今为我剃治须发。作是语已。于即睡眠。时剃发师[口*恒]伽波罗。见王睡已。便即剃治王之须发。如是治已。而梵德王。睡眠不觉。王后觉已。谓剃发师[口*恒]伽波罗。我已有敕。令汝与我剃治须发。云何不也。作是语已。[口*恒]伽波罗白梵德王。我已治讫。但王睡眠而不觉也。

尔时梵德。取镜自照。见己须发治理已讫。见已生喜。因即敕彼[口*恒]伽波罗。汝当受我最胜村落。我更与汝。称意乐事。

时剃发师[口*恒]伽波罗。白梵德王。我共宫内王之眷属。委曲评论。然后报王。作是语已。拜辞而去。其剃发师[口*恒]伽波罗。本于王宫出入无碍。遂即入宫。白宫人言。王已许我最胜村落以为封邑。诸后妃等。意悉云何。可取已不。尔时妃后。告彼[口*恒]伽波罗言曰。[口*恒]伽波罗。汝于今者何用取王最胜村落。我等现在足能与汝金银珍宝。但我有所嘱托汝事。为我辨不。其剃发师[口*恒]伽波罗。问宫人言。妃等今者有何事业。令我欲办。时诸妃等。即告彼之剃发师言。大王比来每入宫内。恒说一偈。作如是言。

优波造善未经久而得利益果报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舍弃五欲出家行

我等于时。闻王此偈。即作是念。将恐大王舍位出家。善哉善哉。[口*恒]伽波罗。汝至王边。问斯偈意。其义云何。

尔时[口*恒]伽波罗。即往驰诣梵德王所。到已白言。大王。许我最胜村落。我今不用如此之愿。但欲知王每入宫内于妃后前所说之偈。

优波造善未经久而得利益果报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舍弃五欲出家行

善哉大王。愿为我说如此偈意。其理如何。今从大王。乞如是愿。

时梵德王。告剃发师[口*恒]伽波罗。我闻优波伽摩那婆。舍半国位而求出家。得成仙人。有大威力。能以手掌。摩日月轮。我今正以五欲醉乱贪着于斯。是故我今仰羡于彼。数入宫内。而说是偈。

时剃发师[口*恒]伽波罗。即入宫内。至妃后边。说如是言。诸妃后等。莫虑大王欲出家也。大王今者定不出家。时彼后妃。闻剃发师[口*恒]伽波罗说此语已。皆悉欢悦。心怀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将诸璎珞。庄严己身。而告之言。[口*恒]伽波罗。我此璎珞。今悉施汝。汝今更莫为活命故造作诸业。[口*恒]伽波罗。见是事已。作如是念。彼优波伽。既舍如此半国王位。而求出家。今梵德王。仰羡于彼。我今何故不作是事。而使一切世间羡我。然此后妃。将诸璎珞。以施我者。我若顺从此后妃意。事必不善。我于今者。亦可舍弃而从出家。[口*恒]伽波罗。作是念已。诣梵德所。而白言曰。大王。许我以前事者。我今意乐舍弃出家。时梵德王。而问之言。[口*恒]伽波罗。汝今意者欲于谁边而出家也。[口*恒]伽波罗白言。大王。我欲往至优波伽边而出家耳。时梵德王。而告之言。[口*恒]伽波罗。如汝意见。随愿而作。

尔时[口*恒]伽波罗。自剃须发。至优波伽仙人之所。于即出家。既出家已。勤劬精进。寻获四禅及以五通。得大威神。有大威德。亦能以手摩日月轮。其梵德王。既复闻彼[口*恒]伽波罗得出家已。成大神仙。有大威力。复能以手摸日月轮。闻此事已。不胜仰羡。欲求见彼。告诸臣言。诸大臣等。我今欲往彼仙人所。共彼相见。时诸臣等。而白王言。大王不然。大王今者不合身自往彼人所。我等遣使。唤彼仙来。时梵德王。报诸臣言。卿等今者应无此理。汝等莫作如是之语。上世已来。无如此法。而有诸仙。身不自在。而从唤也。我等今者身目往彼。此是如法。何以故。彼仙人等。是大福田。堪受供养。我等必须身自至彼。

时梵德王。乘自威德。庄严备办五百乘车。左右围绕。及以五百诸大臣等。从波罗奈出诣向彼诸仙人所。自欲光显于彼世界。

尔时仙人[口*恒]伽波罗。遥见王来。及至白王。善来梵德。希能远至。

尔时彼等五百诸臣。怨恨嗔彼[口*恒]伽波罗。出粗犷言。汝是下贱。淫女所生。秽浊不净。恒洗垢腻。云何今日唤大王名。

时梵德王。止彼臣言。勿作是语。仙法如是。唤人名字。但此仙人。有其戒行。有大威力。时梵德王。即向诸臣。而说偈言。

卿等莫恨此仙人此仙修行已具足

所有苦事能行故得度一切苦怖畏

心既得舍一切恶即非剃除及瓦师

[口*恒]伽波罗已苦行降伏我故唤名字

现得忍力汝等看降伏诸根获证果

得诸天人所敬重即天人中最为胜

尔时梵德王。及宫内诸婇女等。于先顶礼仙人之足。却住一面。而彼五百诸大臣等。寻复顶礼彼仙人足。既顶礼已。然后复礼[口*恒]伽波罗仙人之足。次后亦礼瓦师之足。其梵德王。一面坐已。慰诸仙言。诸尊者辈。身体康和安隐以不。所求活命不至劳也。无人恼乱诸仙人也。

尔时仙等报梵德言。如是大王。此事须忍。但王体内安和已不。一切眷属及诸大臣。国内民庶。悉安隐不。作是语已。彼等诸仙。为梵德王。说法教化。令心欢喜增长功德。时梵德王。蒙彼诸仙说法教化。令心欢喜增长功德。从坐而起。顶礼诸仙。还其本处。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若有心疑。彼时优波伽者。其人是谁。莫作异见即我身是。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时仙人[口*恒]伽波罗剃发师者。其人是谁。莫作异见。此优波离比丘是也。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于彼之时。梵德王者。其人是谁。莫作异见。此即输头檀王是也。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时五百诸大臣等。其人是谁。莫作异见。即今五百比丘是也。诸比丘。于时优波离比丘。亦因我得五百大臣。恭敬礼拜。并及得彼梵德王礼。今亦如此。复因我得五百比丘。及输头檀王之所礼拜。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比丘。若欲善知于我声闻弟子之中持律最者。谓优波离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作是念言。其优波离。昔作何业。乘彼业报。生剃发师下贱之家。复作何业。乘其业报。而得出家。受具足戒。获罗汉果。今得如来授其记言。汝诸比丘于我声闻弟子之中。持律最者。谓优波离比丘是也。时诸比丘。作是语已。往诣佛所。白言世尊。其彼长老优波离者。昔作何业。乘彼报故。生剃发师下贱之中。复作何业。乘彼业故。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罗汉果。即得如来授其记别。称我声闻弟子之中持律第一。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在于此城。有剃发师。其人娉求称自门户剃发师家娶女为妻。其后不久。产生一子。彼剃发师。寻时遇患。虽加医疗治而不差。因其所患。乃至命终。既命终已。剃发师妻。将彼童儿。付自兄弟。口告之言。此之童儿。是汝[外*男]甥。今将相付。汝等必须教此童儿。自父本业。彼剃发师。闻其姊妹作是语已。受此童儿。遂便教授彼父本业。彼剃发师。恒在王宫。王所敬重。每为国王。剃除须发。不大在外为人剃治。时王敕给白象一头。任所乘驰东西南北。又给金筒。安置剃刀。及余杂事。而敕之言。凡无佛世。有辟支佛。犹如犀牛。独行出时。当作利益。寻于彼时。有辟支佛。头须爪发。悉皆长利。来到彼时剃发师边。而告之言。善哉贤首。愿当与我剃除须发。时剃发师。报辟支佛。作如是言。善哉大仙。若欲然者。听待明日。晨朝早来。必当与仙剃除须发。时彼尊者辟支仙人。闻此语已。寻时还去。过于彼夜。晨朝起时。着衣持钵。还复诣彼剃发师边。作如是言。善哉贤首。今当与我剃除须发。时剃发师。还复白彼辟支佛言。善哉大仙。若必然者。听至日晚。即与仙剃。如是乃至若日西来。还复语言。听待晨朝。若晨朝来。听待日西。如是乃至。晨亦不剃。晚亦不剃。而彼童子。见此尊者辟支仙人。或晨朝来。或日西至。日日恒尔。见已白言。辟支尊者仙。何缘故。或朝或晡。恒来至此。时辟支佛。向彼童子。广说前事。

尔时童子。白仙人言。我舅终不为仙剃发。何以故。恃于王宫出入自在。生憍慢故。我今当为仙人剃发。时彼童子。即为仙人。剃除须发。尔时尊者辟支仙人。作如是念。今此童子。大作功德。我今当须为彼童子。光扬示现功德事相。作是念已。告童子言。汝之童子。若知时者。必当持取我之须发。汝于当来。有大利益。作是语已。犹如雁王舒其两翅。以神通力。忽尔飞腾。乘空而去。时彼童子。取辟支佛所剃须发。置于髆上。向辟支佛。生清净心。顶戴十指。合掌作礼。即发是愿。愿我当于未来世中。还值如是辟支佛尊或更胜者。彼之世尊。所有说法。愿我速即悉皆知解。又愿我更不生恶道。又愿当来生生世世。恒作如此剃须发师。为福田故。供养承事如是圣者。

尔时彼城宫内。国王升殿视事。与大国臣左右围绕。而彼大众。悉皆遥见彼辟支佛腾空而行。大众见已。白彼王言。大王今者甚有吉利。善得人身。如今国内福田出世。王遂仰观。即见彼时辟支佛已。告诸臣言。剃此辟支佛须发者。大得吉利。时彼为王治须发师。因在王边。而白王言。如此仙人。是我能剃。更谁能也。时彼童子闻此语已。即至王边而白王曰。大王当知。我舅今者虚言浪语。我舅本不剃彼须发。此既小事。犹尚妄称。是我剃彼仙人须发。论其实剃。即我身也。尔时王所治须发师。诃彼童子。咄哉痴人。汝有何力。能剃彼发。时彼童子。于即挽出辟支佛发。显示大众。此仙人发。我现持行。愿悉知见。

尔时王见如是事已。即生嗔怒。告彼恒治须发师言。咄哉痴人。汝于我边。有如是力。今日何因虚诳我也。汝速出国。勿住我境。并即夺彼所乘白象。及治须发诸具度等。及以封禄。与彼童子。而敕之言。从今日后。汝恒与我治其须鬓及以爪甲。时彼童子。而白王言。如王所敕。不敢违也。从尔已后。恒即为王。治其须鬓及爪甲等。随世寿命。取终之后。因彼功德。生生世世。不堕恶道。从天至人。从人至天。二处往返。后于一时。还生在于波罗奈城剃发师家。可喜端正。观者不厌。而彼童子。父母养育。及其长大。意智渐渐。技艺成就。

尔时迦葉世尊。出现于世。怛他伽多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作大教师。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迦葉婆伽婆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已转法轮逆转流转。已受法舆本愿具足。最得称利胜丈夫志。开敷示现所化莲华。于无量亿百千众生。安置善道。当尔之时修行。依彼波罗奈城。住旧仙人所居之处。彼鹿苑中。与比丘僧二万人俱。时彼剃治须发师父。数至彼苑。与诸比丘。剃除须发。然彼小儿。始能行时。共父至于伽蓝寺内。然诸比丘。或说诸法。讲论之时。得至彼听讲说律时。或复得听。或不得听。时彼童子。问诸比丘。云何一切等是善言。我或得闻。或不得听。其意如何。时诸比丘报言。童子如此之法。是诸比丘秘密之事。若不受于具足戒者。悉不得听。时彼童子。闻此事已。心生懊恼。云何愿我速得出家。堪闻善语。后时童子至律师边。请乞出家。得受具戒。依诸比丘诵持戒律。依法而行。虽复如此。而不得证出世之智。然彼后时。病困着床。临欲命终。又发是愿。迦葉如来怛他伽多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一菩萨。名曰护明。已授记言。汝于将来。寿百年世。当得作佛。号曰释迦多他伽多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我于今者。愿值将来释迦牟尼。若顺所愿。在彼教中。亦乞出家。受具戒已。于彼世尊诸弟子中。所持律者。我为第一。如我今日。此师和上。于迦葉佛诸持律行弟子之中。最为第一。我亦如是。当于彼时释迦如来法教之中。持律弟子。我最第一。彼人从尔。命终已后。即生天上。及至今日。最后之身。受胎生于迦毗罗城剃发师家。名优波离。即其人也。

汝等比丘。若有心疑。彼时童子剃发师者。莫作异想。即优波离比丘是也。然优波离。昔于尊者辟支佛边。剃须发已。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若得人身。恒常生在剃发师家。复于彼时。更乞愿言。愿我莫生恶道之中。由彼发愿果报力故。不生恶道。从尔已来。流转天人。多受快乐。现得已利。复作是愿。愿我当于未来世时。恒常值遇如是教师或胜此者。若彼教师所说之法。愿我速证。即得知解。由斯业报。今得值我。以为教师。即得出家。受具足戒。证罗汉果。亦复在于迦葉如来法教之中。作如是愿。愿我于彼未来世中。值遇释迦牟尼如来。莫背彼法。随顺出家。若得出家。于彼持律诸弟子中。我最第一。藉彼业报。今我法中。而得出家。乃至持律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汝诸比丘。彼优波离。于过去世。作如是业。今得报生剃发师家。复以造彼愿业因缘。现今得报。于我法中。如是出家。及受具戒。证罗汉果。我今又复授彼记言。于我持律弟子之中。最为第一。

End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

黄念祖: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

宝树遍国 第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十四卷

卷第三十四:《十地品》导读本品是第六会他化自在天会唯一的一品,《六十华严》中自《十地品》到《宝王如来性起品》皆作他化自在天会,《八十华严》于《十地品》后多了《十定品》,所以《十定品》以下作第七会重普光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十四卷

卷第四十四:《十通品》导读本品是第七会的第二品,此品亦由普贤菩萨来演说十通之法。本品在《六十华严》作十明品,慈恩寺梵本及西藏本皆作神通品。智慧明照故名明,智慧通达自在无碍故名通,通即是神通之意。本品宣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四卷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法嗣共一百八十三人。内七十六人旁出。斋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见录。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前六世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一世一人见录。南岳石头希迁大师。第二世二十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法嗣二十一人。一十三人见录。荆州天皇寺道悟禅师。京兆尸利禅师。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潭州招提寺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四卷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八世七十四人。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法嗣七人见录。金陵清凉文益禅师。襄州清溪洪进禅师。金陵清凉休复禅师。抚州龙济绍修禅师。杭州天龙寺秀禅师。潞州延庆传殷禅师。衡岳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四卷

五灯会元 第四卷◎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语具别卷)△黄檗希运禅师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

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曹洞宗青原下七世○洞山延禅师法嗣△上蓝庆禅师瑞州上蓝院庆禅师,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后承洞山印解,开法上蓝。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剑?师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四卷○潭州神鼎山第一代(洪)諲禅师语录神鼎禅师。名洪徕。襄水扈氏子。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尝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四卷○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之余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着。一心不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十四卷○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颂古外道问佛杲日连天照有无。孰云善逝坐跏趺。如今要见当年事。邪正犹来在半途。世尊升座文殊白槌法王法令若为酬。潦倒文殊强出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四卷○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金陵报宁语录上堂:今朝欲入室。侍者报言参。锺并击鼓。分明为指南。非但锺鸣鼓响。飞禽走兽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昨日仁上人设斋。一一为诸人彻困。还有知恩报恩者么?老僧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四卷

碧岩录 第四卷⊙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四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法语上示张持满朝奉克勤自出峡止讷堂。唯念兹在兹。相从者多不告倦。所谓利他乃自利也。要须根本明彻理地精至纯一无杂。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若踏王脉。诸天捧华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黄德用请普说。师云。邵武高士黄端夫。信向佛乘知有此事。捐家财起庵一所。以圜悟揭名。屡有书来乞。分杨岐一枝佛法去。彼为众生作大利益。云门不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示成机宜(季恭)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着言说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四卷

祖堂集 第十四卷祖堂卷十四马祖江西马祖嗣让禅师,在江西。师讳道一,汉州十方县人也。姓马,于罗汉寺出家。自让开心眼,来化南昌。每谓众曰: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是故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传上乘一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祖堂卷四石头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福州玄沙备禅师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於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神鼎諲禅师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於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