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乾隆大藏经
2025-08-02 11:44

第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其地金刚具足严净。众宝杂华。以为庄饰。上妙宝轮。圆满清净。无量妙色。种种庄严。犹如大海。宝幢幡盖。光明照耀。妙香华鬘。周匝围绕。七宝罗网。弥覆其上。雨无尽宝。显现自在。诸杂宝树。华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场地广博严净。光明普照。一切奇特。妙宝积聚。无量善根庄严道场。其菩提树。高显殊特。清净琉璃以为其干。妙宝枝条。庄严清净。宝叶垂布犹如重云。杂色宝华间错其间。如意摩尼以为其果。树光普照十方世界。种种现化施作佛事。不可尽极。普现大乘菩萨道教。佛神力故。常出一切众妙之音。赞扬如来无量功德。不可思议师子之座。犹如大海。众妙宝华而为严饰。流光如云。周遍普照无数菩萨大海之藏。大音远震。不可思议如来光明逾摩尼尊。弥覆其上。种种变化施作佛事。一切悉睹无所挂碍。于一念顷一切现化。充满法界。如来妙藏无不遍至。无量众宝庄严宝台。如来处此宝师子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了三世法平等智身。普入一切世间之身。妙音遍至一切世界。不可穷尽。犹如虚空。平等法相智慧行处。犹如虚空。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其身遍坐一切道场。悉知一切众生所行。智慧日光照除众冥。悉能显现诸佛国土。普放三世智海光明照净境界。无量光明充满十方。不坏法云遍覆一切。以力无畏。显现无量自在力光。开方便门教化众生。悉能普现一切众会。犹如虚空而无来去。了达一切无有自性。随顺诸法平等之相。一切光明普现三世诸佛所行诸佛世界。犹如大海。不可思议音声语言悉能随顺。

与十佛世界微尘数等大菩萨俱。其名曰普贤菩萨。普德智光菩萨。普明师子菩萨。普胜宝光菩萨。普德海幢菩萨。普慧光照菩萨。普宝华幢菩萨。普胜软音菩萨。普净德焰菩萨。普相光明菩萨。大光海月菩萨。云音海藏菩萨。德宝胜月菩萨。净慧光焰自在王菩萨。超趣华光菩萨。无量智云日光菩萨。大力精进金刚菩萨。香焰光幢菩萨。月德妙音菩萨。光明尊德菩萨。与如是等诸菩萨俱。皆是卢舍那佛。宿世善友。一切成就功德大海。诸波罗蜜周满普照。慧眼清净等观三世。于诸三昧具足明净。辩才大海深广无尽普现诸佛功德光耀。善知一切众生心行如应调伏。以金刚智普照境界。同一法性觉慧广大。甚深智境靡不明达。住于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无上智愿皆已成满。具足如来深广密教。悉得一切佛所共法。皆同如来行地德力。一切三昧海门皆得自在。于众生海如应示现。随其所行善能建立。善入一切诸法之海。回转总持如来一切功德法海。充满其身。遍游一切佛世界海。出生一切净土愿海。悉得诸佛达未来际方便智慧。一切如来坐道场者。普能往诣礼事供养。悉得一切普贤愿海。于诸众生智身满足。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金刚力士。其名曰坚固光耀力士。日光耀力士。须弥华力士。净云音力士。阿修罗主力士。胜光明力士。树音声力士。师子王力士。淳厚光藏力士。珠髻华光力士。与如是等诸力士俱。已于阿僧祇劫。发大誓愿。侍卫诸佛。佛愿行处皆已具足。无量功德皆已清净。悉行深广三昧境界。无量神力佛所游处。无不遍至。皆悉能行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处一切众其身殊特无能映蔽。随诸众生所应度者。能现其身如应化之。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诸道场神。其名曰净庄严神。宝积光明神。吼音声神。雨众华神。庄严宝光神。善超香神。金色云神。乐华树神。庄严光神。与如是等道场神俱。皆于先佛造立愿行。复与佛世界微尘数诸龙神俱。其名曰摩尼光龙。杂庄严龙。喜宝光龙净身光龙。香庄严龙。宝目光龙。如是一切皆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常为如来庄严法堂。复与佛世界微尘数诸地神俱。其名曰净华光神。善思光明神。杂华庄严神。散宝焰神。随时乐观神。金眼胜神。毛孔散香神。应时和音神。如是一切皆同德本。于过去佛所普修愿行。复与不可思议诸树神俱。其名曰杂华云神。杂种光神。净胜光神。垂庄严神。庄严光神。乐和音神。普胜等神。华果味神。如是一切皆悉成就大喜普照。复与无边药草神俱。其名曰光焰神。栴檀香神。净光神。普称神。普力神。普净神。普光神。爱香神。胜现神。如是一切皆悉成就大悲普照。复与无量诸谷神俱。其名曰胜味神。华净神。善力神。势味神。根果神。净华神。乐净神。净光神。如是一切大喜成就。复与无量诸河神俱。其名曰普流神。胜洄澓神。洪流声神。养水性神。净海光神。普爱神。妙幢神。胜水神。海具光神。如是一切常能精勤利益众生。复与不可思议诸海神俱。其名曰宝胜光明神金刚慧神。普涌浪神。杂华龙胜神。宝华光明神。须弥庄严神。海音声神。如是一切以佛无量功德之海而自充满。复与无量阿僧祇诸火神俱。其名曰炽然光藏神。炽然光轮神。广明耀神。无尽神。杂宝胜神。照除诸冥神。焰云光明神。如是一切悉为众生照除闇冥。复与无量诸风神俱。其名曰无碍照明虚空神。遍超胜神。散须弥神。焰净味神。净除味神。发行大音神。树峰华林神。持世界神。如是一切皆能和合众生令不分散。复与无边虚空神俱。其名曰普光净胜神。无边深广神。起风神。离一切障神。广超神。无对光焰神。无碍力胜神。最上妙音神。示现十方神。如是一切心皆无垢坚固净妙。复与无量主方神俱。其名曰善住神。充满神。无量现光神。光庄严神。普转渐行神。不惑转神。净游虚空神。普行世间神。行甚深神。如是一切皆能善照一切众生。复与无量主夜神俱。其名曰妙光神。净光神。善观众生神。静时坚固神。方便胜具神。生一切树果神。无尽眷属神。主知乐净游戏神。和诤神。净福具神。如是一切于助道法深重爱乐。复与无量主昼神俱。其名曰现宫殿神。善解安立战场神。乐庄严普胜神。喜华香神。普集胜药神。乐见王神。净目高显普胜神。大悲艳光神。光明善照神。普胜垂华神。如是一切皆悉信乐正法庄严。复与无量阿修罗神俱。其名曰罗睺罗王。毗摩质多罗王。睒婆利王。明月王。金刚坚锦王。大智慧力王。胜集天女王。如是一切悉能降伏憍慢放逸。复与无量伽留罗王俱。其名曰大勇猛力王。无畏宝髻王。勇猛净眼王。不退庄严王。持大海光王。持法坚固王。胜根光明王。充满普现王。普游诸方王。普眼等观王。如是一切成就方便广润众生。复与无量紧那罗王俱。其名曰善慧王。善幢王。杂华行王。离爱慢音王。宝树光明王。善爱现王。庄严光王。善华幢王。胜地王。胜慧王。如是一切普于众生精勤劝发能使乐法。复与无量摩睺罗伽王俱。其名曰善慧王。净端严音王。众妙慧聚王。灯幢王。猛光王。师子香熏王。杂璎珞音王。坚固乐明王。如是一切普为众生除诸疑网。复与无量鸠槃荼王俱。其名曰毗楼勒王。善修幢王。足平鲜白王。能除恐怖王。净须弥林王。无量净眼王。无量目门王。如是一切皆悉修习无碍法门。复与无量鬼神王俱。其名曰毗沙门王。大音声王。净地王。大主王焰眼王。坚固眼王。庄严胜军王。大富净身王。须弥力王。如是一切普能勤护一切众生。复与无量月身天子俱。其名曰月天子。曜华天子。胜流庄严天子。乐诸世乐天子。眼光天子。净光天子。普游净光天子。星宿王天子。净觉天子。端严善光天子。如是一切勤以智慧普发众生无上宝心。复与无量日天子俱。其名曰日天子。眼焰光天子。须弥光胜天子。净宝眼天子。勇猛不退天子。妙华鬘光天子。宝觉天子。明眼天子。胜地童天子。普胜光天子。如是一切皆悉成就清净善根。常欲饶益一切众生。复与无量三十三天王俱。其名曰释提桓因天王。普称满天王。髻目天王宝光称天王。乐喜天王。乐念天王。胜音天王。净华天王。如是一切皆悉具足清净善业。能令众生生净妙处。复与无量夜摩天王俱。其名曰善时天王。无尽智天王。妙善化天王。乐乐焰天王。须弥光天王。不思议慧天王。脐轮天王。不思议天王。月姿颜天王。普庄严天王。如是一切皆悉勤修出生欢喜信乐知足。复与无量兜率天王俱。其名曰善喜天王。海乐天王。胜德天王。百光明天王。善眼天王。宝山月天王。超勇月天王。金刚善曜天王。乐超天王。如是一切皆悉成就念佛三昧。复与不可思议化乐天王俱。其名曰善化天王。净光天王。最上云音天王。妙色庄严天王。乐智慧天王。华光月天王。照方天王。如是一切皆悉成就寂静法门调伏众生。复与无量他化自在天王俱。其名曰自在转天王。善眼天王。杂宝冠天王。精进慧天王。众华音天王。乐光明天王。寂静处天王。杂色轮天王。智慧妙光天王。大力光天王。如是一切普皆勤修自在正法。复与不可思议大梵天俱。其名曰尸弃大梵。智光大梵。善光大梵。普音大梵。随世音大梵。寂静方便妙光大梵。净眼光大梵。柔软音大梵。如是一切悉具大慈度脱众生。照除热恼清凉柔软。复与无量光音天子俱。其名曰乐光天子。净光天子。大音天子。乐净音天子。善思音天子。解脱音天子。深妙音天子。无垢光天子。最高净光天子。如是一切安住喜光寂静法门。复与阿僧祇遍净天俱。其名曰净智王天。现胜天。寂胜天。须弥时天。念净眼天。无上爱光天。世慧音天。智慧炽然天。乐法化心天。化高天。如是一切常令众生安住广乐。复与无量果实天子俱。其名曰法华光天。净坚固天。慧光天。智慧王天。普门慧眼天。不转爱天。无垢静光天。净曜天。如是一切皆悉善住寂静意门。复与摩醯首罗天等无量净居天俱。其名曰善光天。大主天。大称光天。功德净眼天。大智慧光天。不动光音天。善施眼天。乐大乘天。普音声天。乐称光天。如是一切已修无相平等法界。悉在如来大众海数。于一切众生悉行平等。无量妙色皆已成就。于十力中能善安住。处一切众而不倾动。随所至方无能坏者。如来所乘常现在前。离烦恼障其心清净。诸结使山皆已摧灭。睹佛姿颜无量妙色光明普照。所以者何。如来往昔。于无量劫行菩萨道时。以四摄法善摄众生。于诸如来集诸善根。种种因缘。方便教化立如来道。深植无量如来善根。皆令安立一切智道。逮得无量功德势力。皆悉成就如来愿海。菩萨所行具足清净。各随本行皆得出要。悉由如来光明照故。乘解脱力入如来海。于佛法门悉得自在。

善海摩醯首罗天。于法界虚空寂静方便光明法门。而得自在。大自在称光明天。于一切法普游法门。而得自在。功德净眼天。于一切法不生不灭方便法门。而得自在。大慧光天。于一切法方便智海游光法门。而得自在。静光音天。于一切禅无量喜乐普起法门。而得自在。施善眼天。于转痴畏游静法门。而得自在。不思议天。于无量境界入不起法门。而得自在。乐大乘天。于一切法不来不去无所依住法门。而得自在。普杂音天。于佛境界寂静法门。而得自在。乐称光天。于无量境界法门。而得自在。尔时善光海大自在天。以如来神力故。观察一切自在天众。以偈颂曰。

无尽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

无取无起永寂灭为一切归故出世

诸佛法王出世间能立无上正教法

如来境界无边际世间自在称无上

佛难思议无伦匹相好光明照十方

大圣世尊正教道犹如净眼观明珠

一切世间众生类不能思议佛功德

消灭一切愚痴闇超升无上智慧台

如来功德难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

得见不动自在尊能生无量悦乐心

众生大海痴蔽心为现寂静微妙法

能然无上智慧灯是则方便真净眼

如来清净妙色身悉能显现遍十方

此身非有无所依如是见佛真实观

如来音声无挂碍应受化者无不闻

湛然不动无往返是名善慧乐法门

一切十方无边佛寂静法门天人主

如来光明靡不照是庄严幢妙法门

佛于无边诸劫海常求正觉悟众生

无量方便化一切清净广称如是见

复有乐业光明天王。于观一切众生诸根法云法门而得自在。净坚固天。于一切佛妙色方便念观法门而得自在。乐乐天王。于一毛孔见不思议诸佛国土境界法门而得自在。普门慧眼天。于入普门观察法界法门而得自在。不转爱天于转一切众生处处受生法门而得自在。善慧光天。于入一切世间境界不可思议法门而得自在。无垢净光天。于一切众生一切法中出要法门而得自在。无垢光天。于受化者能使入佛境界法门而得自在。尔时乐业光明天王。承佛神力。观察一切果实天众。以偈颂曰。

一切佛境界甚深难思议

诸余众生类莫能测量者

如来善开导无量诸群生

能令悉愿乐志求无上道

佛以神通力住世普开化

一切众生类各随其所闻

痴惑障永除慧命净无秽

能睹诸如来众妙净法海

诸法真实相寂灭无所依

如来方便力能为众生现

如来于诸法无性无所依

而能现众像显相犹明灯

以诸缘譬谕方便随所乐

为现诸如来智慧神通力

因悟各异门无量难思议

为建正法幢令入功德海

如来神通力能于一毛孔

各为众演说无上寂灭法

一一诸如来各为其眷属

显法无量门功德之大海

皆悉师子吼演说诸佛法

是则大智尊无上方便力

十方诸佛土一切群生类

悉能为彼现如来之正法

如来未曾有去来之异相

皆令彼欢喜不退慧境界

如来为众生普现业报相

犹若日光照众像靡不现

又为彼众生演说寂灭法

令彼见真实甚深智慧处

如来自观察甚深微妙义

随彼众生根普雨甘露法

为开诸法门无量难思议

悉归入寂灭平等真实观

无数无量劫广修习大悲

逮成等正觉度脱群生类

普雨甘露法随器皆充满

如龙兴庆云等雨于一切

复有净智天王。于观察众生善根法门而得自在。显妙天王。于一切有觉照法门而得自在。胜妙天王。于总持辩才法门而得自在。普灯天王。于乐佛出世解脱法门而得自在。智焰天王。于一切众生甚深法中能生欢喜法门而得自在。乐化天王。于化菩萨功德周备入无尽法门而得自在。踊化天王。于普观无量苦恼众生慈悲智满法门而得自在。尔时净智天王。承佛神力。普观遍净天众。以偈颂曰。

诸佛正法无障碍周满十方无量界

现佛境界难思议离垢法门无量海

如来处世无所依法身清净无起灭

而能照现无量土一切悉见天中天

无量劫海修方便光明普照十方界

清净法界如如住寂灭微妙最无上

众生愚痴瞽心目无眼轮回生死中

如来导以清净道开示无上最胜门

如来所乘无上道一切众生莫能思

佛现一切妙色门善念乐观净眼见

佛说微妙总持门如一切刹微尘等

调伏一切众生故清净慧眼能照见

如来出世甚难值无量亿劫时一遇

离诸难处适众会唯佛世尊能应时

一切众生难思议佛能悉现净妙法

睹见如来无量德犹如明照见众像

三世诸佛所得法教化众生难思议

悉观念此功德已乐法踊跃大欢喜

众生没在烦恼海愚痴邪浊大恐怖

佛以慈悲究竟度见净境界如天幢

佛放无量大光明一一光明无量佛

无数方便皆悉现化度一切众生类

复有爱乐天子。于寂静爱乐灭众生苦法门而得自在。妙杂光天。于诸众生心净离垢广修德海法门而得自在。自在音天。于一切众生一劫所修功德于一念中出生法门而得自在。胜念智天。于世间生住灭种种清净功德法门而得自在。净乐音天。于一切菩萨在兜率宫广说供养法门而得自在。善思音天。于一劫中说诸地义以一念顷悉能受说法门而得自在。解脱光音天。于庄严道场法门而得自在。甚深音天。于无尽神足诸功德海法门而得自在。离垢称天。于一切佛诸功德海境界法门而得自在。出净光天。于过去诸佛愿力所持欢喜功德力藏法门而得自在。尔时光音天子。承佛神力。遍观光音天众。以偈颂曰。

我忆如来过去行我行供养亦忆念

如本所修清净喜佛光明故今悉见

如来无垢庄严身增长众生清净心

安住慈悲喜舍中是名庄严净法门

如来广大方便法无量劫海所修集

彼生灭法如如相法主音声方便门

如来神力遍十方普照无量诸佛刹

十方诸佛皆悉现胜念方便灭愚痴

无量刹海尘数佛供养恭敬生欢喜

故能断除群生闇是名妙音胜境界

无量劫海甚弥旷说方便地无伦匹

所演妙法无穷尽心方便门得自在

如来无量自在力于念念中普示现

降神成道权无量是则名为妙法门

佛持深广无与等神足示现不可量

能令诸根悉清净得住甚深微妙地

如来智慧无边际行净无比无挂碍

普见一切两足尊无上离垢称方便

于过去世菩萨时供养无量诸佛海

立大誓愿难思议是故逮得无上智

复有尸弃大梵天。于照现诸法入不思议法门而得自在。智光明梵。于一切禅等观寂静善住法门而得自在。智光心梵。于照诸法不可思议入方便法门而得自在。普音云梵。于一切佛妙音声海平等度入法门而得自在。应时音梵。于摄伏众生最胜法门而得自在。寂静光梵。于一切刹能起安住分别诸法法门而得自在。喜光梵。于无量方便化众生法门而得自在。坚固梵。于诸法净相住寂行法门而得自在。乐目光梵。于一切有无来无去无所依止勇猛法门而得自在。柔软音梵。于无尽法随行普照法门而得自在。尔时尸弃大梵。承佛神力。遍观一切诸大梵众。以偈颂曰。

佛身清净常寂然普照十方诸世界

寂灭无相无照现见佛身相如浮云

一切众生莫能测如来法身禅境界

无量方便难思议是智慧光照法门

一佛刹尘诸法海一音演说悉无余

此辩尘劫演不尽是名光照心法门

如来妙音深满足众生随类悉得解

一切皆谓同其语梵音普至最无上

十方三世佛所得一切菩萨方便行

悉于如来身中现而于佛身无分别

佛身如空不可尽无相无碍普示现

所可应现如幻化神变净音靡不周

佛身无边如虚空智光净音亦如是

佛于诸法无障碍犹如月光照一切

法王安住妙法堂法身光明无不照

法性如实无异相是名乐音海法门

复有自在天王。于教化无量众生藏法门而得自在。善眼光天。令诸众生得最上乐法门而得自在。杂宝冠天。于解众生无量性欲方便法门而得自在。精进善慧天。于众生分别义法门而得自在。勇妙杂音天。于诸众生慈念观察法门而得自在。光明乐幢天。于诸众生超出魔事法门而得自在。净境界天。于诸众生念化法门而得自在。杂色轮天。于念充满十方诸佛法门而得自在。智华妙光天。于佛功德自在觉悟充满念随顺法门而得自在。大力光天。于离世间境界法门而得自在。尔时自在天王。承佛神力。遍观一切自在天众。以偈颂曰。

如来法身等法界普应众生悉对现

如来法王化众生随顺诸法悉调伏

世间一切上妙乐圣寂灭乐为最胜

无垢妙法如来室清净胜眼如实见

如来普照诸世间疑地枯林降法雨

众生蒙润疑网除是宝冠幢妙法门

如来所演一妙音广大法海说无余

佛以一音遍十方是名胜勇善法门

一切十方诸佛土入佛一毛犹不满

佛以大慈如虚空是名清净慧法门

一切众生慢高山佛以十力碎无余

佛慈光明照十方是名光幢妙法门

得睹如来灭痴惑净见智慧悉充满

永离恶趣诸恐怖是名寂境妙法门

如来毛孔悉放光随其所应得闻法

普导众生至善趣是名善幢妙法门

一切十方诸佛事此众一切悉得见

如来法界满虚空是名净华胜法门

无量劫海诸佛国皆是最胜慧境界

如来于此无高心是大力幢妙法门

复有善化天王。于一切法分别化法门而得自在。静光时天。于观一切有及我真实法门而得自在。化力光天。于诸众生离痴智慧满足法门而得自在。难胜天于诸佛音声发起一切欢喜勇猛法门而得自在念光天。于一切佛相好功德具足无尽法门而得自在。踊云音天。于净智慧次第忆念过去无量劫法门而得自在。净光胜天。于一切众生长养种种功德智慧法门而得自在。乐光髻天。于一切空界结跏趺坐无碍法门而得自在。乐智慧天。于一切方便境界无尽力法门而得自在。华光髻天。于诸众生业行苦乐等观法门而得自在。尔时善化天王。承佛神力。遍观化乐天众。以偈颂曰。

法身于世难思议如来普现应众生

缘性无造非真实行业庄严现世间

方便求佛无所有揽之十方不可得

法身示现无真实出生自在如是见

无量劫海修诸行断除众生愚痴冥

如来智慧甚清净是名佛慧除痴力

一切世界妙音声悉无能及如来音

一音远震遍十方是名胜音妙法门

一切众生诸功德不及如来一相福

佛德如空无边际是名生光妙法门

三世无量劫中事世界成败种种相

于一毛孔悉能现是名清净无上智

求空边际犹可得佛一毛孔无涯限

佛德如是不思议是名如来净知见

佛于先世无量劫具满一切波罗蜜

勤修精进无厌怠是名乐见净法门

行业因缘难思议佛为众生说无余

普现诸法净无秽是名无上深法门

观见如来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入中

众生亦无往来想是名诸方照法门

End

黄念祖:法会圣众 第一卷

法会圣众 第一卷黄念祖老居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华严经》之出世

◎ 铂 净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说龙树菩萨: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憋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

大般涅槃经 第一卷

寿命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六《华严经》卷第三十九【题解】此卷包含第十「法云地」的全部内容以及相对独立于第十地而有概括全品之作用的「地影像分」、「地利益分」的内容。十六、「法云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世亲《十地经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华严经》卷第三十六【题解】此卷包含第四「焰慧地」及第五「难胜地」的全部内容。十、第四地:「焰慧地」关于第四地「焰慧地」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七的判释:「文亦三分:一、赞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二《华严经》卷第三十五【题解】此卷包含第二「离垢地」及第三「发光地」的全部内容。八、第二地:「离垢地」关于第二「离垢地」,澄观将其分为三部分:「初,赞请分。二、正说分。三、重颂分。第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华严经》卷第三十八【题解】此卷包含第八「不动地」及第九「善慧地」的全部内容。十四、第八地:「不动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的判释,文分为三分:初,赞请。第二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题解】此卷包含第六「现前地」及第七「远行地」的全部内容。十二、第六地:「现前地」关于第六「现前地」部分的结构。据澄观的判释:文有三分:初,赞请分。第二,正说亦

杨维中: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编辑:杨维中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考释了《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在中土的传播情况,并指出在早期的十几种汉语译籍中,一般都是十住与十地交替或混合使用的,大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之一【题解】此卷为八十卷《华严经?十地品》的第一卷,包含《十地品》的「序分」以及「正宗分」的开首「本分」、「请分」以及初地「欢喜地」的全部内容。依照世亲

华严经的十种佛是什么

第一正觉佛。成正觉的佛,在印度伽耶菩提树下降伏众魔,成了道业,朗然大悟,证得了无上的果位,这叫成等正觉的正觉佛。正觉佛就是‘菩提’,华言叫‘道’,菩提华言叫‘道’。在菩提树下,就是佛在这个树下成道了,

周叔迦:《华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之研究法周叔迦绪 说《华严经》或称为《杂华经》,乃法相宗六根本经之一。而贤首宗亦以为根本。西竺大本凡十万偈。东土有二译。晋译只三万六千偈,凡六十卷,有八会三十四品。唐译只四万五千偈,凡八十卷

吴言生:《华严经》与生活禅

拨尘见佛是本体论意义上对佛性的追寻,它决定了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命体证--在世出世。华严圆融,消除了一切对立,打通了众生与佛陀、俗界与佛界的隧道,呈显出存在而超越的生命情调。《华严经》常以净莲不染形容澄明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四)

禅宗的生佛圆融境华严宗的性起缘起、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理论,与生佛一如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卷52 按照这种理论,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五)

禅宗的理事圆融境理事无碍是华严要旨。禅宗对理事关系的体证,深受《华严经》、华严宗的影响。华严四法界中的理事无碍法界,源于杜顺大师的理事无碍观。1.对理事无碍的体证杜顺设法界三观,分别为真空观、理事无碍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三)

禅宗的时空圆融境《华严经》的禅悟特质是大乘空观、不二法门、离言绝相,在此基础上,华严宗建构起性起缘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之说。大乘空观将事物看作没有自性的诸法,由于没有自性,故相即相入,性空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二)

二、华严宗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为宗经,对《华严经》进行研究、持受、弘扬,中国佛学史上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佛学宗派,这就是华严宗。华严宗在汲取《华严经》禅悟内涵的基础上,对圆融境界予以特别强调,并集中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一)

在所有佛教经典中,《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10册,本书所论主要依据此本。另有东晋佛驮跋陀罗译60卷本,大正藏第9册。 体系雄阔,义海赡博,气势恢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六)

禅宗的事事圆融境事事圆融是华严的至境。禅宗受《华严经》、华严宗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影响,形成了事事圆融境。1.周遍含容观禅境克文《法界三观六颂》前二首分咏色空无碍、理事无碍观,上文已具引。对《法界观门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七)

禅宗的现量直观境现量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它不依文字,不著世间,不取诸法,不起分别,不染著世事,不分别境界,于诸法智,但应安住,不应称量 卷43 。形成文字者是比量,现量不可言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六卷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导读上品当中,述说诸菩萨、天神大众都已经集会来此,于是此品一开始,一切世间主、菩萨众就共同起念发问如来三十七道问题。如来显现了许多瑞相,以为说法之前的行仪法式,所以才称为如来现相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一卷

卷第一:《世主妙严品》导读此品乃《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一品,篇幅长达五卷,宣讲此经的时、人、事、物、地等因缘条件,以及描述大会的代表与眷属来到时种种殊妙庄严的情形。此品大约分为五大段:一,始成正觉;二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五卷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白话】接着,更有普贤菩萨摩诃萨,进人了不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也进入了如来的功德海。这些不可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中,有解脱法门,是为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国土,并调伏众生,令他们究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卷

卷第二: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白话】这时,如来道场上海潮般的大众,已云集在一起。他们的品类无数,遍布各处,各自有其形体色相、眷属与部下。他们各从一方来到这里亲近、瞻仰世尊,一心充满了仰慕。这些如来道场上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四卷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白话】接着,更有主火神大众。如:普光焰藏主火神,证得了悉除一切世间阴暗的解脱门。这是能以如来的精进大威力,来灭除一切众生之障痴的解脱法门。普集光幢主火神,证得了能息一切众生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七卷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导读此品名为普贤三昧品。普贤是说法者普贤菩萨的称号,三昧则表示展现的法用。这是人法合举的形式,所以合起来说可以是普贤的三昧、三昧是普贤所有;又三昧境界名为普贤、普贤即三昧。就其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八卷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导读经文的卷第八、九、十都是属于《华藏世界品》。此品是经由普贤菩萨来说明毗卢遮那如来所庄严清净的华藏世界海之形状景况,并特别回答三十七问中的佛世界海、众生海等问题。华,自然是指莲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二卷

卷第十二:《如来名号品》导读从这一品始,又从世尊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说起,开启另一段的胜会。所以一般称前六品为第一会,此品起为第二会。就总体而言,是应前面名号海之问而答的。第二会的主要场所在普光明殿,此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卷

卷第十: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向大众说:诸佛子啊!在离垢焰藏香水海的东边,依次有香水海,名为变化微妙身香水海。在变化微妙身香水海中,有一个世界种,名为善布差别方世界种。再依次有香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九卷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白话】这时,普贤菩萨又对大众说:诸佛子啊!在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的东方,有一个香水海,名为离垢焰藏香水海。在这个香水海中绽开一朵大莲华,名为一切香摩尼王妙庄严大莲华,有遍照刹旋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一卷

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导读前五品在华严大会中,所有集众、说法行仪,各种道场庄严、殊胜境界,这些人、事、地、物、时的示现,都是因往昔所有大众在毗卢遮那如来处,所修功德、所发大愿,才来到这个大会的。当然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七卷

卷第十七:《梵行品》导读本品是由正念天子发问如何修梵行以成就无上正觉,而由法慧菩萨回答所构成。刚开始出家的菩萨,究竟要如何修清净的梵行,才能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呢?法慧菩萨说,要对十种法来观察其是否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五卷

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白话】有胜三昧其名安乐,能普救度一切群生,放大光明不可思议,令其见者悉得调伏。所放光明名为善现,若有众生遇此光明,必令获益功不唐捐,因是得成无上智慧。彼光示现于诸佛陀,示法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卷

卷第二十: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无着行?佛子啊!当一位菩萨以不执着的心,在念念当中,能够进人阿僧祇数的世界,也能庄严清净阿僧祇数的世界。他对于各个世界,都能心中无所执着地任意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四卷

卷第十四:《净行品》导读此品由智首菩萨启问,文殊师利以偈颂来回答法义。前品已解释所疑所困,所谓解行并重,因此在这一品就以清净妙行为要旨,以使依理而入,随事而行,以达理事圆融,才不会虚费多闻而无益。既说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三卷

卷第十三:《光明觉品》导读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的境界是此品全部的内容。世尊以此不可思议光明遍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各种万法万界也在此光明中显现。此光明又照至过此世界十佛土,乃至过十亿世界的百亿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六卷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导读此品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所以才有品名如此。世尊将从此品起到《明法品》共六品中说十住之法。前面以在人间地上的普光明殿中说十信之心。须弥义为妙高,所以世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八卷

卷第十八:《明法品》导读本品是忉利天宫会六品的最后一品,如果照梵本,品名应是名为法光明之品,因为这一品要以此胜进趣向十行位,而行需要以智慧来明照,所以称为法光明。也就是说前面五品已发菩提心成就广大功德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

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白话】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不坏回向呢?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对于三世诸佛如来的信心不坏,因为他已经能够完全承事一切佛陀。对于诸菩萨众,乃至于刚刚发起一念菩提心想求得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十九卷

卷第十九:《升夜摩天宫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夜摩天会之首,此会有四品,而以《十行品》为正宗。夜摩天是时分天之意,这一天没有日月晦明,而以莲华开为昼,以合为夜,所以称作时分天,也是空居诸天之首。梵本品名为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一卷

卷第二十一:《十无尽藏品》导读本品是第四会的最后一品,一方面结成此会,一方面为胜进于十回向位之基础。十无尽藏是十种无尽功德藏之意,分别是:一,信藏;二,戒藏;三,惭藏;四,愧藏;五,闻藏;六,施藏;七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三卷

卷第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导读本品是第五会的第二品,内容结构与《须弥顶偈赞品》、《夜摩宫中偈赞品》相似。本品承上一品之后,由佛陀神力,十方有十大菩萨来集,化出宝座后以偈赞佛德,而相应于十回向法门。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二十二卷

卷第二十二:《升兜率天宫品》导读本品是第五会兜率天宫会之首。第五会共有三品,即本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冋向品》。前二品是序言,《十回向品》是主体。本会要说明的是上贤的十回向位,主要的说法者是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