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一卷 陀罗尼杂集 - 乾隆大藏经
2025-07-08 09:00

第一卷 陀罗尼杂集

七佛所说大陀罗尼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

第一惟越佛说有一万八千病。以一咒悉已治之。此陀罗尼名苏卢都呵。晋言梵音决定。

支波昼支波昼呼奴波昼呼奴波昼阿若波昼阿若波昼都呼那波昼奢摩奴波昼胡修帝那波昼蜜耆呼那波昼伊呼帝那波昼弥梨耆帝帝那波昼娑若帝帝那波昼蜜若奴帝那波昼郁遮兜帝那波昼莎呵。

诵咒三遍。黄色缕结作十四结。一句一结系项。

此陀罗尼力悉能摧伏。移山断流干竭大海摧碎诸山犹如微尘。若日月失度能使正行悉能攘灾。风雨失时能使时节。谷米不登能使丰熟。邻国侵境悉能攘却。大臣谋反恶心即灭。疫病劫起悉能攘之。疫鬼入国能驱遣之。刀兵劫起能摧灭之。此陀罗尼力攘灾消怪无量无边。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第二式佛所说陀罗尼名胡苏多。晋言除一切郁蒸热恼。此陀罗尼句。七十二亿诸佛所说神咒。

陀魔帝那遮波兜帝那奢副奢副帝那乌苏多乌苏多帝那浮浮奢浮浮奢帝那阿输帝阿输帝帝那尼梨遮尼梨遮帝那支波画支波昼帝那苏呵兜苏呵兜帝那耶无奢耶无奢帝那奢破不帝那沤耆不帝那苏奢不帝那莎呵。

诵咒三遍。黄色缕结作三结系项。

此陀罗尼神力。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山河石壁破硪踊没。其中众生悉发无上菩提之心。能除七十七亿劫生死重罪众生。一切病苦悉皆消灭无有遗余。其中众生书写读诵此陀罗尼一句名者。百千万亿恒河沙世。重恶罪业摧灭无余。

第三随叶佛所说神咒名蜜耆兜。晋言金鼓。众生所有业障报障垢重烦恼。悉能摧灭无余。

浮律帝那若无兜醯那安耆兜醯那若无兜醯那遮浮浮醯那若无兜醯那乌奢呼呼醯那若无兜醯那睒婆咻咻醯那究梨吒咻咻醯那遮波都醯那若昼那醯那乌奢咻醯那遮兜梨那醯那莎呵。

诵咒七遍。黄色缕结作四结系项。

此陀罗尼句。恒河沙等诸佛所说。其有书写读诵此陀罗尼者。此人恒河沙等劫。所有重恶殷重报障业障。及以五逆一阐提罪。悉灭无余。众生所有重病障道。罪垢及以业垢。闻其所说悉灭无余。其有书写读诵之者。所至到处国邑聚落山林丘冢。其中众生得闻说此陀罗尼名。一经耳者命终已后。悉得往生阿閦佛国。乃至成佛不堕三涂。行此咒法。于四月十六日在东向塔内。一日绕塔八十匝。于塔西壁下东向立。诵咒二十四遍。乃至七日七夜不得睡眠。须胡麻油灯若麻油灯七枚。安置塔四角头。净洁洗浴着新净衣。不食酒肉五辛。遭中一食。我于尔时当现其人前。放大光明以金色手。摩其顶上即与授决。此人所有业障罪垢悉灭无余。

第四拘留秦佛欲说大陀罗尼名金刚幢。并能疗治三界五滓众生。诸恶烦恼疮疣重病。一切业障及以报障。诸垢烦恼悉能消除。禅那兜醯吒。晋言拔众生苦令出欲淤泥。闻者脱三垢贪欲嗔恚慢。

阿若那昼婆若醯昼伊那波梨帝那醯昼耆菩阿若帝那醯昼奢富磨醯昼若无不醯昼乌奢钦磨醯昼耆浮磨醯昼遮兜梨那醯昼浮梨帝那醯昼阿呼呼若醯昼浮梨帝醯昼禅那牟梨帝(晋言大丰饱满)耆浮牟牟咻抱吒牟牟咻牟梨[少/兔]浮浮咻娑若兜浮浮咻支不破浮浮咻鸯耆奴浮浮浮咻不梨帝已浮浮咻莎呵。

诵咒一遍缕黄色结作十三结系项。

上来所说陀罗尼句及我所说。悉是过去九十九亿诸佛所说。其有读诵书写之者。现身当得金刚幢三昧。所有结使摧灭无余。济拔众生苦如上所说。神力自在不可限量。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欲说大陀罗尼名毕多耆呵[少/兔]。晋言声震十方莫不归伏。觉悟众生犹如雷震。无明众生令得慧眼。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七十二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

禅那波罗帝囊阿那囊耆呵囊乌奢耆呵囊陀无耆呵囊不梨帝耆呵囊叉耶囊耆呵囊钦波罗帝囊耆呵囊蜜耆帝囊耆呵囊阿兰耆帝囊毗呵囊呼婆帝囊耆兰囊蜜耆兜帝囊若无呵帝囊乌乌乌乌呵帝囊支不破帝囊莎呵。

诵咒三遍黄色缕结作三结痛处系。

此陀罗尼力。能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中所有一切众生。得闻说此陀罗尼句。一经耳者。百千万亿巨亿垓劫。所有重罪诽谤五逆悉灭无余。其有众生修行读诵。七日七夜减省睡眠。其人现身得师子王定三昧。百千诸佛现前授记。又其国土邻国强敌欲来侵娆。国王尔时与诸群臣。净洁洗浴着新净衣。于高楼上随其方面。先礼十方佛。然后礼我拘那含牟尼佛。三称我名烧香散华。尔时即说陀罗尼句。以此陀罗尼威神力故。大梵天王帝释四天大王。于虚空中悉雨刀剑。四面大黑风起。令其兵众皆悉不得见日月之光。诸夜叉众吸其精气。应死者死自然退散。大陀罗尼威神之力乃至如是。

第六迦葉佛。欲说大陀罗尼名初磨梨帝。晋言拯济群生出生死苦。

阿若提婆梨帝遮富魔提婆梨帝乌奢那提婆梨帝娑丘波罗帝提婆梨帝呼娑都波罗帝提婆梨帝那呼波罗帝提婆梨帝那支富波罗帝提婆梨帝那呼多罗帝提婆梨帝婆若不罗帝提婆梨帝那波都罗帝提婆梨帝。

奢若蜜都罗帝提婆梨帝莎呵。

诵咒七遍。黄色缕结作六结。痛处系。

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七十七亿诸佛所说。此陀罗尼力。能令百佛世界六种震动。所有山河石壁。皆悉摧碎犹如微尘。通为一佛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作金色。浩[泳-永 旱]滉瀼悉不复现。唯见金色更无余色。此陀罗尼力故。能令百佛世界众生。宿业重罪及三涂苦。悉皆消灭无有遗余。其中众生修行读诵此陀罗尼者。未发无上菩提之心者。皆使发心至不退转。先已发心者。修行此陀罗尼者。超过七住乃至十住。此陀罗尼金刚三昧大空解脱门。菩萨从初发心修行此三昧。直至道场菩提树下入金刚定。莫不由是。

第七释迦牟尼佛。欲说大陀罗尼名乌苏耆昼腻多。晋言金光照曜。除三界众生幽冥隐滞拔其厄难。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九十九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

耆路不帝那置毕耆帝那置乌苏多帝那置耆牟多帝那置若不都帝那置阿若娑若兜帝那置若波都帝那置耆牟波若帝那置乌耆副帝那置蜜耆苏帝那置耶蜜耆帝那置破知弥帝那置毕梨帝吒帝那置莎呵。

诵咒十四遍。黄色缕结作十四结。痛处系。

此陀罗尼力。能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其中众生宿命罪垢。缠裹缚束处在幽隐。闻此陀罗尼一音迳耳。悉得往生忉利天上。有诸行人。受持读诵书写此陀罗尼者。未发心者咸使发心到坚固地。先发心者入法流水中。八住齐阶疾至佛地。以此陀罗尼力故。一踊超过菩提树下。乃至佛地坐于道场。此三昧名金光明王定。觉悟群生踊出三界拔众厄难。超众群圣疾成佛道。若有众生欲修行此陀罗尼者。欲得现身四沙门果。欲除过去亿百千劫。障道五逆犯四重禁。现世除灭令无遗余。应当修行此陀罗尼。三七二十一日。护持禁戒犹如明珠。一日一夜六时行道忏悔十方。净洁洗浴着新净衣。用七色华三种名香。供养奉敬释迦牟尼佛。于舍利塔前五体投地悔过自[怡-台 責]。尔时当诵此陀罗尼句八十遍。日日常尔。乃至七日。一七日不得。复至七日乃至三七日。亿百垓劫所有重罪悉灭无余。十方诸佛放大光明来触其身是人尔时心意熙怡。犹如比丘得第三禅。尔时当有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大王。即时授与四沙门果。

文殊师利菩萨所说陀罗尼名阎摩兜。晋言解众生缚。现在病苦悉得消除。能却障道拔三毒箭。九十八使渐渐消灭。度三有流现身得道。

支不多捺帝阎浮支捺帝苏车不支捺帝祝耆不支捺帝乌苏多支捺帝娑遮不支捺帝阎摩赖长支捺帝阿恕波赖长支捺帝恕波帝捺帝莎呵。

诵咒三遍结五色缕作二结系项。

此陀罗尼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诸行人有能书写读诵此陀罗尼者。现世当为千佛所护此人命终不堕恶道。当生兜率天上面睹弥勒。又有众生能修行此陀罗尼者。断食七日纯服牛乳。中时一食更无杂食。一日一夜六时忏悔。十方佛前悔先所作。亿千垓劫所有重罪一时都尽。分部破戒亦悉都尽。五逆殃恶及一阐提。殷重悔过悉得灭除。于六时中一时十遍。空闲净室若在塔中。此人心若淳厚。我于尔时当往其所。此人以见我故心转淳厚。心淳厚故得见千佛。手摩其头即与授记。宿世殃恶永灭无余。

我虚空藏菩萨欲说大陀罗尼。名阿那耆昼宁。晋言拔众生苦三界挺特无比。若有众生回波六趣无能救者。我以救之令得脱难。

阿那耆昼苏不梨帝耆昼苏若波昼耆昼苏毕梨帝那耆昼苏如波葂耆昼苏乌奢帝那奢昼苏若波昼耆昼苏阿若呼婆耆昼苏莎呵。

诵咒五遍。缕五色结作十四结系两手。

此陀罗尼乃是过去七十二亿诸佛所说。我今已说。欲护正法故度众生故。成诸行人德从万行故。诸声闻人未证果者令得果故。令缘觉人度十二因缘大河拯济群萌故。令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十地愿果成故。说此陀罗尼。又此陀罗尼力。能令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处在幽隐及三涂。普闻此陀罗尼一迳耳处得宿命智。乃至十四生悉得解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此陀罗尼者。应当三七二十一日。净自洗浴着新净衣。若于制刹中若清净地。于夜后分明星出时。语此大时明星。为我语虚空藏菩萨。如是三说。除我根本罪。如是三说。除我障道罪。如是三说。与我四沙门果。如是三说。我于尔时即往其所。住其人前受与四沙门果。我誓当与如是三说。烧沉水香。若梦得阿摩勒果若得诃梨勒果。若得频婆果若毗醯勒果若杏等。尔时当勤精进。若鸡子等若卷等。尔时即得明星出。时诵咒七遍。若心好时诵七十遍。虚空藏菩萨常游诸国。为诸行人得从万行。是为得从万行。

我观世音菩萨欲说大陀罗尼。名阿那耆不知究梨知那。晋言大证济普及十方无边众生。

乌奢帝那耆那知帝那不迦兜帝那那殊不梨帝那阿摩殊不梨帝那乌奢呼呼吒帝那耆浮浮帝那羞都昼帝那若浮慕那赖帝那沤究那赖帝那支波副那赖帝那阎浮浮赖帝那莎呵。

诵咒五遍。五色缕结作二十四结系项。

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九十九亿诸佛所说。九十九亿诸佛。为诸行人修行六度者未发心者。若诸声闻人未证果者。若三千大千世界内诸神仙人。未发无上菩提心者。皆使发心。有诸凡夫未得信心。我以种子令生法牙。以此陀罗尼威神力故。及我方便威神力故。令其所修悉得成办。及三千大千世界内。幽隐黑暗滞碍及三涂众生。又闻我此陀罗尼者皆得拔苦。又诸菩萨未皆初住者令得初住。次第令得乃至十住。已得皆初十住地者。已得此陀罗尼势力故。于一念顷直至佛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自然成就。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迳耳者。读诵书写修行此陀罗尼。以质直心如法而住。四沙门果不求而得。以此陀罗尼力故。三千大千世界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须弥山及铁围山令如微尘。其中众生有诸菩萨声闻修行之者。障道滞碍患苦婴身。我悉救之令得脱难。令其所修悉得成办。若有众生现世求所愿者。修行陀罗尼者。于三七二十一日净持戒地。一日一夜六时行道。烧众名香散五色华。忏悔十方自啧罪咎。从生死际至生死际。自[怡-台 責]惭愧。尔时三称我观世音菩萨。烧香散华叩头求哀悔过自[怡-台 責]。亿百千劫所有重罪。于一念顷悉得消灭。净身口意。尔时当诵此陀罗尼。三七二十一遍日日六时。从初一日乃至七日。乃至三七二十一日。其钝根者。未得初果者。我于尔时授与初果第二第三乃至第四果。随其利钝阶差所应。若诸菩萨欲趣证地滞碍不进。如法行者即得证地。如前法同我今说。此陀罗尼句。三千大千世界内。其中诸佛诸大菩萨。释梵四天王诸神仙人及诸龙王。皆悉证知大誓成就。愿果不虚真实如是。

我救脱菩萨欲说大陀罗尼。名阿那耆知罗。晋言救诸病苦消众毒药。拔济众生出于生死。未度者度未安者安。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七十七亿诸佛所说。我欲说之。

陀摩赖帝阿那婆赖帝究支那帝耆摩那帝究吒婆赖多帝阿奢摩梨难帝婆若不梨那乌奢钦帝婆吒罗奢帝乌苏那婆赖帝陀摩赖帝莎呵。

诵咒三遍。缕五色结作六结系两肩。

我今说此陀罗尼句时。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所有罪垢殃恶重病。以我法音声震三千。散入一切众生毛孔。六情诸根现在病苦郁蒸毒气。及过去业诸结恼热。一切消尽令无遗余。又诸行人厌离三界。欲求出要而不能得。我当为设无量方便。令其所求各得成办。如其国土有诸邻敌欲来侵陵。我当救之令得脱难。尔时国王应当惭愧。悔过自责归谢万民。净洁洗浴着新净衣。若高楼上若宫殿中。烧香散华礼十方佛。尔时当三称我名救脱菩萨。我今归依如是三说。尔时即当诵此陀罗尼三七二十一遍。随其方面有贼来处。尔时当有八部鬼神。雨沙砾石放大黑风。雷震霹雳犹如天崩震动天地。尔时怨贼自然退散。我救脱菩萨拔济众生神力如是。

我拔陀和菩萨欲说大陀罗尼。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七十七亿诸佛所说。我今欲说。有陀罗尼名阿那耆置卢。晋言度脱众生。老病死苦及三涂苦。众生现在病苦悉皆拯济。

阿那支波昼求守罗波昼支富卢波昼阿那苏呵兜波昼乌奢钦波罗加波昼耆复那波昼呵若呼帝奴波昼耆摩浮梨帝那波昼乌苏帝楼波昼奢波瞢波昼阿娑婆罗帝那波昼呼娑都波昼耆摩梨帝波昼莎呵。

诵咒五遍。缕六色结作五结痛处系。

此咒能令地作水相。水作地相。风作火相。火作风相。三千世界作微尘相。色作空相。空作色相。下至金刚际上至净居天。变为非色相。若三千世界内有诸行人。四大不调行道滞碍互不调适。我以金手摩其顶上授与汤药。令其所患消灭无余。行道进德四大轻便。有诸众生为宿业垢缠裹缚束。在三界狱无复出要。我时当以智慧火及禅定水。烧燃洗泽令出三界。以萨婆若膏渍润令湿。令生法牙拔其毒足。咸各使发无上菩提道心。若诸众生于今现身欲求所愿者。欲求尊贵欲求聪明。欲求总持欲求智慧。欲求见十方诸佛。面对共语得受记莂。欲见我跋陀和菩萨。授与四沙门果。欲得命终生兜率天上面见弥勒。欲生他方净佛国土。现在佛前当书写读诵修行此陀罗尼。当少欲知足净持戒地。常当惭愧修质直行。于一日一夜六时之中精进不阙。五辛酒肉不得过口。如是精进一百一十四日。内外明彻面对十方诸佛面对授记。善男子汝过如是若干劫数。当得作佛。国土如是弟子众数寿命如是。若声闻人欲求四果者。亦当如是修行此陀罗尼。功用正等无异。随根利钝所证差别。我跋陀和菩萨所说陀罗尼句。神力如是诚谛不虚。

我大势至菩萨欲说大陀罗尼。名阿那耆置卢。晋言救诸病苦断疑网。拔四毒箭令出三界。

耆富吒那帝阿输波罗帝耆昼卢波罗帝阿输多波罗帝乌那呼波罗帝若牟耶波罗帝图故昼波罗帝若牟耶波罗帝莎呵。

诵咒三遍。缕三色结作三结系项。

此陀罗尼咒。七十七亿诸佛所说。我今说竟。此陀罗尼力。能令三千大千世界地皆振裂。其中众生自然踊出。我时即以大智力。一时接取安置一处。即以禅定清凉法水洗泽尘垢。摩抆拂拭安慰其心。譬如比丘入第三禅。然后我当随根利钝。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随其阶次悉皆给与。若声闻人应得四沙门果者。次第给与令满其愿。有诸行人书写读诵此陀罗尼句。现在身中四百四病破戒五逆。及障道罪宿世微殃。悉皆消灭无有遗余。我大势至菩萨威神力故。令此行人所修转胜悉得成办。有诸行人在所生处得宿命智。百生千生百千万亿生通达无碍。如视掌中阿摩勒果。欲得闻持旋持总持。欲得四辩说法无碍。欲得佛十力四无所畏。欲得修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速得成办。欲得金刚三昧超过十地入佛正位。应当书写读诵修行此陀罗尼。昼夜六时曾不废忘。净持戒地五辛酒肉悉不食之。少欲知足修质直行。此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触恼者。我时当与释梵四天王。往诣是人所住之处。安慰其心令其所修日日增广。

我得大势菩萨欲说大陀罗尼。名乌苏波置楼。晋言救诸病苦。拔济群生出于三界。令诸行人得从万行。

阿那耆置楼波罗帝那耆置楼若摩陀罗置耆置楼阿输陀罗尼耆置楼乌苏波置那耆置楼胡卢波置那波置楼遮波副波置楼若无梨置波置楼耆浮呼梨那波置楼若无阿遮不梨帝那莎呵。

诵咒五遍。缕三色结作三结系项。

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四十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我今已说此陀罗尼力。能令十佛世界六种震动。其中所有一切众生。以此陀罗尼法音光明入其毛孔。尘劳垢集一切消除。以我得大势威神力故。及此陀罗尼威神力故。此诸众生命终已后。悉得往生兜率天上面睹弥勒。若诸行人欲求解脱。而为业障之所滞碍。懈怠懒堕三业不勤。我时即以智慧火禅定水。烧燃洗泽业垢障道。令其惺悟皆使令发菩提之心。有诸行人四大不调病苦殃身。有能读诵此陀罗尼者。我时当与八部鬼神四大天王往是人所。即时授与阿伽陀药如意宝珠令无所乏。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我神力及陀罗尼力转倍精进。已精进故即得大果。

我坚勇菩萨欲说大陀罗尼。名阿那耆置楼。晋言拔济众生。出生死苦拯济三界。贫穷众生如宝掌菩萨。亦如国王解髻中明珠施与贫人。犹如慈父视子宝藏。此陀罗尼力亦复如是。

若无呼娑置楼乌苏多置若无耆置楼乌苏呼那置楼若物珠置楼毗梨帝那置楼乌奢钦置楼遮不呼苏多置楼若无蜜多置楼阿支不置楼毗梨帝那置楼莎呵。

诵咒三遍。缕三色结作七结痛处系。

此陀罗尼句。乃是过去七十七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有诸国王。其国土境水旱不调谷米不登。尔时应当诵此陀罗尼七十七遍。三称我名坚勇菩萨。我时当敕阿耨大龙娑伽罗龙。使诸小龙给足其水。令国丰实。若其国内疫病流行。有诸众生病苦殃身。我时当往诣是人所。随其偏发疗治救济。有诸众生乏于财物。我当给施令无所乏。若诸国王欲求所愿。应当修行此陀罗尼。若在塔中若空闲地。净洁洗浴着新净衣。七日七夜受持八戒。六时行道。于一一时中七遍诵此陀罗尼。若其国王心淳厚者。三日三夜即得如愿。极到七日无不克果。烧黑沉水香白栴檀香。散五色花燃胡麻油灯。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时三称我名坚勇菩萨。我时当与天龙八部。往是人所与其所愿。是人若于梦中。若惺悟心。或得珍宝或见白象或得果实。尔时当知即得所愿。

End

首陀罗自食恶果

◎ 李 睿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弃收养的弃儿

求那跋陀罗译师

◎ 李 安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是婆罗门,因读《阿毗昙杂心论》有了体会,改信佛法。出家学小乘,后又深通大乘,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摩诃衍。刘宋元嘉十二年(435)他经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须跋陀罗尊者

须跋陀罗尊者◎如 意须跋陀罗尊者是佛陀在涅槃之前所教化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佛陀的关门出家弟子。由于须跋陀罗跟从佛陀求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也因此成为后世佛弟子求法的榜样和典范。须跋陀罗,又称作苏跋陀罗

黄念祖:法会圣众 第一卷

法会圣众 第一卷黄念祖老居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

大般涅槃经 第一卷

寿命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因陀罗:佛教中“嗔”的意思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因陀罗:学佛的原因是什么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

因陀罗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因陀罗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因陀罗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有关因陀罗的佛传故事常常

因陀罗:什么是因缘故事

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理,称之为因缘故事。因缘是梵语尼陀那的意义,汉译为因、所因、因缘、缘起等,因缘之作用即缘起。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

因陀罗的形象

因陀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因陀罗入佛教后,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

因陀罗介绍

本为印度教之神,于古印度时,称因陀罗。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

因陀罗在佛教中的地位

因陀罗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乃十二天之一。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左右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他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佛陀及诸

因陀罗:要如何念经

很多人都有念过经,但是还是不会念经。所以有时候我常常说他们念经是念给佛听的。这个经本来就是佛讲的,但是我们还是念给佛听。所以比较有趣。有句话叫做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达到有口无心,不是很容易的。第一,

因陀罗的故事

因陀罗(Indra)是古印度神话中的雷电之神和众神之王。在吠陀时代,他是最重要的神灵,光是在《梨俱吠陀》中就有250首关于他的颂诗,远远超过其他神灵。因陀罗有许多称号:“天神之王”“宇宙之王”“慈悲者

因陀罗是谁

帝释天(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h),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进入佛教为护法神。在梵文中,释迦(Śakra)意为”能够、有能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一卷

卷第一:《世主妙严品》导读此品乃《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一品,篇幅长达五卷,宣讲此经的时、人、事、物、地等因缘条件,以及描述大会的代表与眷属来到时种种殊妙庄严的情形。此品大约分为五大段:一,始成正觉;二

佛教四大吉花之曼陀罗介绍

曼陀罗花是密宗的神秘图案,其在佛经中,曼陀罗花是适意的意思,就是说,见到它的人都会感到愉悦。它包含着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就可以成为曼陀罗仙。曼陀罗花又名彼岸花,传说上

修持大随求菩萨陀罗尼注意什么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之功德利益,首先是大随求心咒嗡(ong)、跛囉跛囉(bo,la,bola)、三跛囉三跛囉、印捺哩野(yin,da,li,ya)、尾 戌达尼(xiu,da,ni)、吽吽

除一切盖障菩萨悲力陀罗尼介绍

据《大日经·密印品》所述,此位菩萨大士之扫除一切障碍真言为:拿摩瑟曼得部塔囊(Namahsamantabuddhnm!归命一切佛!)阿(ah!,除障之种子字,)萨埵系达譬乌德戈得(Sattvahitb

除一切盖障菩萨陀罗尼咒章一句讲解

咒章第一句是皈命除一切盖障菩萨摩诃萨。这里面有两曾密意:一是目前很多人都知道的,念诵时,我们心中皈依的是除盖障菩萨这位十地菩萨,祈愿获得他慈悲垂赐加持,令我们能够消除各种业障和违缘,一切顺利。这是在事

除一切盖障菩萨陀罗尼咒章二句讲解

咒章第二句:生起甘露,疾速获得大乐,圆满成就甘露,梵语amrta,巴利语amata。音译阿密哩多、阿蜜栗多。意译作不死、不死液、天酒。即不死之神药,天上之灵酒。吠陀中谓苏摩酒为诸神常饮之物,饮之可不老

过江罗汉:跋陀罗是什么意思

跋陀罗为梵语 Bhadra 的音译,汉语意义为“贤”,主要出现在一些神祗译名和早期佛法传教僧侣的译名。在中土佛教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后,传教僧侣的影响有所减弱。所以大部分以跋陀罗为名的僧侣活跃时间都比较

宝藏天女陀罗尼求财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是可以求财的,只要修行了宝藏天女的人都会了解这个问题,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修行宝藏天女陀罗尼法。宝藏天女的悉地成就法,需在农历五月五日修持。画好像之后修法。夜里天女现身,行者可祈请

宝藏天女陀罗尼咒

尔时三十三天主摩醯首罗天王。共诸天女众赞宝藏天王名吒罗佉。有大威德色力无比能于世间行殊胜事。回天动地倾山覆海。兵戈胜负志意而成。财帛金宝积如山岳。世间受用。即说咒曰唵吒罗佉吒罗佉毗多罗儞莎嚩诃若欲受持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尔时叁十叁天主摩醯首罗天王。共诸天女众赞宝藏天王名咤罗佉。有大威德色力无比能于世间行殊胜事。回天动地倾山覆海。兵戈胜负志意而成。财帛金宝积如山岳。世间受用。即说咒曰唵咤罗佉咤罗佉毗多罗儞莎嚩诃若欲受持

跋陀罗尊者的故事

在古印度语中,须跋陀是圣贤的意思。须跋陀罗尊者原来是古印度婆罗门的一个著名学者,他好学不倦,对任何一门学问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当他活到一百二十岁的时候,通过勤奋修行已经达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跋陀罗尊者的法相

须跋陀罗尊者,又称作苏跋陀罗、须跋陀、须跋、薮婆头楼、意译为“善贤”、“好贤”、“善好贤”。他聪明多智,悟性极高,是佛祖在世时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须跋陀罗尊者,为佛陀释迦牟尼的最后一位弟子,在佛临入灭

跋陀罗尊者的简介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

佛陀入灭前的弟子跋陀罗尊者

须跋陀罗尊者在未拜见佛陀之前,原先是一名外道。他的老师就是郁头蓝弗。佛陀在未成道之前,也跟郁头蓝弗学习过,也同样修证到了最高一层天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天。可是佛陀觉得这仍然不究竟,于是就离开郁头蓝弗,

跋陀罗尊者的成佛故事

佛祖住在远离城市的婆罗林中,到达那里有一段很长的路程,现在出发,夜里才能到达。可是须跋陀顾不得这么多,他对谁也没有打招呼便匆匆出发了。当他抵达佛祖的茅舍时已是夜深了。佛祖早就知道他会来,特意嘱咐弟子阿

跋陀罗尊者成佛前最后一件事

他到处在神面前求,但是很久还是没有满愿。有一天,净饭王的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成佛的时候),他降生了,这个马车的驾驶员听到占相的说,这个太子将来不是成佛就是转轮圣王。这个马车的驾驶员也很想生一个儿子,

跋陀罗尊者是第几尊罗汉

五百罗汉第四尊据《大唐西域记》卷六等载,须跋陀罗尊者原为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名外道婆罗门,但聪慧多智,根机敏利,修习已得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年一百二十岁,始改信佛法。他闻佛

跋陀罗尊者是什么罗汉

须跋陀罗尊者,又作苏跋陀罗、须跋陀、须跋。薮婆头楼,意译为“善贤”、“好贤”、“善好贤”。为佛陀入灭前最后接受教诫而得道的一位弟子。据《大唐西域记》卷六等载,须跋陀罗尊者原为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名外道婆

跋陀罗尊者怎么施手印

跋陀罗尊者的右手作说法手印,左手作禅定手印。右手作说法手印的含义如下:每个观者或者是触摸到尊者右手的信徒都将获取通晓佛教大、小两乘全部经典的智慧;满足他所有的愿望;获得能够透悟慈悲实质的眼力;获取领悟

跋陀罗尊者与佛陀的结缘

释迦牟尼成佛后六年,一次释迦牟尼在迦毗罗卫城会见他的父亲净饭王,御手饶桑自我思忖道:“假如我死了之后,没有儿子继承遗产,所有的财物都将被国王拿走。”于是,饶桑想了这样一个办法来处置他的财产:他把钱财都

宝生如来陀罗尼梵音读法

拿摩 拉达那 拉思米 战达拉 钵拉帝曼尼达 微达杨 帝加 古悉(皈依 宝 光明 月 庄严 明咒 威德 藏 )思哇拉 拉加呀 达他嘎达呀 阿拉哈帝 三(米阿)三布达呀达帝呀他 拉达尼 拉达尼 拉达那 (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一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一卷○大鉴下一世(南岳怀让大慧禅师)南岳大慧禅师,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于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遂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七佛天竺祖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天竺一十五祖。内一组旁出。斋第一祖摩诃迦叶。第二祖阿难。第三祖商那和修。旁出末田底迦。第四祖优波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一卷

五灯会元 第一卷○七佛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一卷

碧岩录 第一卷⊙碧岩录第一则垂示云:隔山见烟,早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举一明三,目机铢两,是衲僧家寻常茶饭。至于截断众流,东涌西没,逆顺纵横,与夺自在,正当恁么时,且道:是什么人行履处,看取雪窦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一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宋绍隆等编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耿延禧撰佛以一音。而演说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三世诸佛此一音。六代祖师此一音。天下老和尚此一音。吾有正法眼藏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一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一卷进大慧禅师语录奏札(臣)僧(蕴闻)窃以佛祖之道。虽非文字语言所及。而发扬流布。必有所假而后明。譬如以手指月。手之与月。初不相干。然知手之所指。则知月之所在。是以一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一卷

祖堂集 第一卷祖堂卷一毗婆尸佛第一毗婆尸佛,姓拘楼,刹利王种。父字般裱,母字般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祖堂卷一尸弃佛第二尸弃佛,姓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一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一卷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禅师讳躭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馀年。价以为类巳、堪任

赵朴初答:真言陀罗尼是什么意思?

赵朴初答:真言陀罗尼就是密咒。根据密宗的说法,密咒是佛内证的智慧的语言,是能够显示诸法实相的真实语言,所以叫做真言。陀罗尼(dhqraz])的意义是"总持"。密咒的一字一声,总含着无量教法义理,持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