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师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际关系等等。依报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感召来的。
业力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深处无始以来种子熏习的势力,以及形成的等流习气。这种力量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我们看到他人,有时候看第一眼就觉得很顺眼、很喜欢。因为一切愉悦的感觉都来源于过去生的善业,那些善业感得了快乐的果报。
如果我们觉得反感、厌恶、愤怒,乃至生起各种不良情绪,那一定是过去生中的恶业所感召。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短处,产生一种不悦意之受。 这是我们自己与烦恼相应而产生的感受。它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个人判断力的高低,而是烦恼和思维角度的问题。
我们看人,往往很难看到他人的长处。刚跟人家谈了三五分钟的话,甚至只是从头到脚扫视了人家一眼,基本上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的各种毛病、习气以及他讲话的目的所在。我们还常常惊叹自己的识人水平,沾沾自喜于这种情绪。觉得我这个人法眼如矩!什么人都能看穿!就连一个蚊子从我面前飞过,我都知道它是雄是雌!
其实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更注重对方的缺点与烦恼。也就是说,对方的缺点与烦恼和我们自己是比较相应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什么那些长处不容易和我们相应,却总有这么多短处和我们相应呢?因为我们内心烦恼炽盛。如果满眼看到的都是不悦意,经常做种种愤怒之状,这更多地说明自己的心性不够调柔。
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所谓不见他人过,不是说眼睛里看不见他人之过,而是说看见他人之过,并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这需要有智慧与慈悲两种方便加以对待。
用智慧分别,可以发现对方有种种缺陷,不随他的烦恼而转;同时用慈悲予以善意的理解乃至宽容--这个人因为缺乏智慧而充满缺点,他是如此可悲悯!对他不是一种鄙视厌恶的态度,而是一种同情怜悯的态度,甚至是一种更加体贴照顾的态度。
运用这样的心态,就能和谐自他之间的关系,乃至和谐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总之,要学会用智慧去观照,学会用慈悲去宽恕和宽容。做到这两点,我们和人交往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End
◎ 稻盛和夫无论何时何事,都以感谢之心应对--这其中实际上隐含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某种灾难降临时,既可能消去一直折磨自己的业,也可能唤来新的灾难。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应对灾难时的那一颗心。心中
 
宗舜法师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际关系等等。依报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感召来的。业力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深处无始以来
 
佛陀说法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地藏菩萨如果遇到杀生的人,就对他们说:造这样的深仇祸殃,将来必定遭受短命的报应;地藏菩萨如果遇
 
 《太上感应篇》说:“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行善得福,作恶得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之报,鉴之甚速,丝毫不爽。“恶业”指做的坏事、起的坏心、说的坏话等。“恶报”指
 
 我们对于因果的信念既是肯定的,那么平日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要谨慎将事;否则做了恶业,结果还是自己吃亏,因为自做自受,定理不爽,虽亲同父子兄妹,也无法可以替代的。所以佛在阿含经中向人诫劝道:“
 
 印光大师讲故事在世人的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召。宁波镇海方文年的儿子,十九岁得了肠痈,中医没法治,西医说要开膛剖肚才能治,父母舍不得。好在他母亲读过印光大师文钞,吃素念佛,全家上下都吃长素,只有一家
 
 恶业是佛教术语。恶业有十种,不善则恶,是十善业的反面。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问:人生最大的“恶业”是什么? 答:最大的恶业是“毁谤佛法”。
 
 恶业是佛教术语。恶业有十种,不善则恶,是十善业的反面。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恶业,就是指:百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损害别人的利益,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却非常地聪明;有些人看起来四肢非常发达,可头脑却很简单,这些差别都跟业有关系。有些人相貌非常庄严,那是因为前世造过这种业,比如向佛供花等等,但有
 
文:夏坝仁波切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磕头消业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消业障的快慢与否关键不在于磕头,而是在于修忏悔的同时要做到四点:第一、在佛像面前跪下,一定要把眼前的这个佛像视为真正的佛!也把他视为真正
 
 文/嘎玛仁波切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人事物,包括财物、非财物、物质、非物质的种种,虽然还没有付诸行动,只要在意念上产生占为己有的心,就算起了贪心。对他人的所作所为和拥有的一切,心中不满,想伤害他人,让对方
 
人面蛇身恶鬼造恶业如火焚烧自己10~8愚痴者造恶业不自知有恶报作恶自业感苦如火烧受焚苦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只人面蛇身的饿鬼。有一次大目犍连尊者和勒叉那尊者一起从灵鹫峰下山时,大目犍连
 
凡造恶业有三种:一种是自己做,一种是教人作,一种是看见别人作恶自己却心生欢喜附和甚至协从。凡做善业也有三种,不仅自己行十善业帮助一切众生,也教导一切众生改恶向善,看到别人行善业心生欢喜向他学习也帮助他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昔的恶业由阿弥陀佛承担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答:
 
善因缘让我们生起对无常的惊怖,同时认知三宝带给我们的庇护。虽然你福报大,很好命,很快乐;但是看到众生受苦,我们要觉得害怕,一生起这种恐怖心,便能精进,不起骄慢。因为害怕贫穷,所以要懂得布施;因为害怕生
 
惟贤法师答:造了恶业的人受现世报,受别人的打击,工作不顺利,生活很痛苦。你就应该以安慰的态度、委婉的态度开导他,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不要直接跟他说因果关系:你造了那个因,你该受那个报,那他当然接受不了
 
智海法师答:做假帐的目的,一个是偷税逃税,看看我们为什么要做,就知道我们为何造作恶业。如果我们为逃税,做假帐相当于偷盗恶业。我们在自家公司里做假帐,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内心自私自利的想法呢?还是随便伸
 
虽作恶业,速即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净界法师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商纣王,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他有一位忠臣叫箕子。有一天,这位箕子大臣,在侍奉商纣王吃饭时,发现商纣王特别喜欢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在旁边看得
 
讼习讼就是本身有了过失,却用言词上的争辩,来隐瞒自己的过失叫做讼。总标:【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别明:【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劝诫
 
玩游戏与造恶业有人问,打游戏是否造业?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一切行为无不在造业,有的是在造善业,有的是在造恶业。玩游戏当然是在造业,造什么业,要看玩的是什么游戏。如果是引人向善的游戏,那么是在造善业;如
 
问:请问师父,我今年32岁了,但是已经饱受这个世界的苦恼,特别厌恶这个世界,请问能念佛求佛尽快接引吗???如果带着自私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的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往生吗???请师父慈悲开示!!智随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