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多罗尊观音的故事
2025-03-18 13:39

北宋末年,朝廷为抵抗金兵入侵,征招男人从军打仗,女人筹集粮草支援抗敌。连年战祸,百姓苦不堪言。无奈战火不熄,越战越烈。

长江岸边,有一位姓苏的阿婆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和几个可爱的孙子,本来一家人过着安宁和美的日子,由于宋金战火,一下子把他们推到灾难深渊之中。

朝廷一道道征召,把她的三个儿子全征去从军打仗。最后一道征召来的时候,苏阿婆哀求前来征军的官吏,求求他们能为她留下一个儿子在身边。

“求求您,给我留下一个儿子吧!”

“没长眼睛吗?这是朝廷的征召!大敌当前,这是抗金重要,还是你家的破日子重要?”

苏阿婆苦苦哀求,却也未能留下他的小儿子。

家中留下苏阿婆和三个儿媳及孙子们相依为命,日日劳作,天天盼望战火早日结束,儿子们早日归来。

令她失望的是,战火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越打越大,越打越激烈,越打越迫近眼前。

宋军不断战败后撤,一批批伤兵从战场上抬了下来,集中到苏阿婆家附近的观音大庙中,官吏带着士兵挨家挨户征召老人女子前去救护伤兵。

百姓被战争拖累得又恨又穷,都不肯去救助伤兵。

官吏便让士兵们将百姓赶到观音大庙前的空场,宣布:凡不愿参与救护伤兵的,将被吊起来责罚。

官吏与百姓们僵持着。

苏阿婆突然站了出来,她请求官吏放了无辜百姓,自己愿意劝说众人去救护伤兵。

苏阿婆向众人鞠躬恳求道:“我知道大家不是不愿意去救治伤兵,而是实在没有能力来做这种事情。但是我们想想,我们哪家没有男人为朝廷打仗?我们哪家没有男人为朝廷流血,甚至丢了性命?说不准在这些伤兵当中就有我们家里的男人啊!”

“我们家男人战死了!”

“我们家男人已经死光了!”

“不去不去!反正是个死,随他们怎么着。”

有人在人群中怨恨地连连叫道。

苏阿婆流着眼泪对大家说:“大家说的都是实情,我有三个儿子都被朝廷征召打仗去了,也都一个没归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归来,我们就不活下去呀!父老乡亲们,我们的家还在,我们这些老人还在,男人们的女人和孩子们还在呀!”

众人不吭声了,怔怔地看着她。

苏阿婆继续道:“其实这些伤兵也都跟我们一样,虽不是我们家的男人,但他们也有家,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女人和孩子们呀!”

突然一个挎着篮子的中年妇女,走到苏阿婆跟前。她对众人说道:“苏阿婆说得对,就算我们是在积大德,是在做善事,是在保佑那些战场上厮杀的男人吧。我家是种药材的,我自愿参加救治伤兵。”

在那位中年女子带动下,众人都跟着苏阿婆来到观音大庙里救治伤兵。

战祸越打越激烈,伤兵越来越多。

苏阿婆与众人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兵。她安排每个抬下来的伤兵,并仔细查看,希望能在伤兵中见到自己的儿子。可是始终没有看到,甚至连一个熟悉的面孔都没有。

苏阿婆再苦再累,每天都要在庙中向观世音菩萨叩拜祷告:求菩萨保佑自己儿子能平安归来,求菩萨保佑庙里的伤兵别死了,求菩萨保佑老人、女人和孩子都能活下去,求菩萨将战祸早日消除。

伤兵越来越多,治伤的药材越来越不够了。

苏阿婆奔来奔去,终于累得病倒了。这一夜,她实在撑不住,便倒在了观世音菩萨像下睡着了。恍惚中见到一位女子在给自己喂药,她苏醒过来,二人便聊了起来。

“你把三个儿子都送到战场上,后悔吗?”女子问。

“不是后悔,是没有办法呀!是朝廷要他们去的呀!”苏阿婆回答。

“你不恨朝廷吗?”

“我痛恨战祸!痛恨发动战祸的人!”

“那你为何还为他们做事呢?”

“我不是在为他们做事,我是在为我儿子做事。”

“可是你救助的伤兵并不是你的儿子呀。”

“是的,他们是别人的儿子,可是也如同我的儿子一样,在为朝廷流血打仗。所以我觉得为他们做事,就是为我儿子做事。”

“哦,你在积善德是吧?你相信有善报吗?”

“我相信。”

“你一定会得到善报的,你许个愿吧。”女子说道。

“我希望我的儿子们都能平安归来,希望伤兵们早日康复,希望我们老人、女人和孩子们能好好活下去,我希望……”

“你的愿望太多,人不能有太多的贪念啊,你只能许一个愿望。”

“一个?一个愿望太少了。”

“那你慢慢想把,想好了再告诉我。”女子说完转身便走了。

苏阿婆一惊醒来,却看到那个中年女子在给自己喂药。“哦,原来是个梦。”她叹息道。

“苏阿婆为何叹息?”

“我刚才做了个梦,说我太贪念了,要许的愿太多了。”

那中年女子笑了起来,“是呀,世道这么乱,都是因为有些人太贪婪的呀。”

苏阿婆忽然觉得自己病疾已除,浑身充满气力。

“你给我喝的什么药?如此神妙?”

“山上采的药呀。”中年女子笑道。

“太好了,你赶紧带我再去采些,给那些伤兵也喝些,让他们早日痊愈。”

中年女子带着苏阿婆来到采药山顶。

山顶上有一片很大的药园,有一方不大的荷塘和几间草庐,四周岩谷深幽,泉流风静,树木葱茏,荷香鸟悦。苏阿婆如同到了仙境。

“这是你家吗?”

“是啊,我家是世代为人治病祛灾,保佑人命安康的大夫呀。”女子答道。

苏阿婆与中年女子二人采了药,背药下山。刚刚走到山下,发现女子没了踪影,喊半天也没有人回应她。她郁闷回到观音大殿,令她惊奇的是,大殿里居然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草药。

阿婆跑到院中,依旧没有看到那中年女子,只看到树干上挂着一只香囊。

摘下香囊,打开一看,是一张纸片,上书:

善心终有善行,善行终有善报。

战祸早晚了结,善报迟早会到。

众人读了偈子,大感震惊。

苏阿婆心里明白,这中年女子定是大德大善之人,等战祸真的结束了,再去她家拜访。

终于战祸如那偈子所言,很快结束了,但苏阿婆的儿子们却没有消息。苏阿婆终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久而久之,眼睛看不见了。

儿媳妇们想到山上药园的那位中年女子,便请她来到家中,为婆婆治病。

中年女子见了苏阿婆后说:“阿婆的眼睛没有问题,她的失明是由心病引起,任何药物都是无济于事的。”说完便走了。

当晚,阿婆睡在梦中,隐约又来到了中年女子的药园,女子正在整理池子里的荷花,她摘了一朵递给阿婆。

“你看看是什么颜色?”

“看不见呀。”

“你看一看就看见了。”

苏阿婆把莲花放在眼前,果然看见了,“是白色的。”

“你再看看。”

“看什么呀。”

“看看你的儿子在何方呀?”

苏阿婆又把莲花放在眼前,看到三个儿子在战场英勇杀敌,最终三个人抱在一起跳下悬崖。

苏阿婆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令她奇怪的是,自己眼睛却能重见光明了。

这时,门外传来马蹄的哒哒声,令她诧异的是,三个儿子已经卸去铠甲,跳下马来。

苏阿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三个儿子扑到她怀中,她才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儿子们与苏阿婆细说战场上死里逃生的事情,都与苏阿婆梦中一一相应。

苏阿婆想起了帮助自己的那位中年女子,便带着儿子儿媳们爬上山去,叩谢这位女子对他们全家的大恩大德。

山顶的药园依旧在,那一方荷塘也在,只是几间草庐却是一座观音寺庙。

大殿中一尊多罗尊观音的宝象眼睛放着光芒,她似乎是在洞察着世间一切,光照无数苍生。

苏阿婆一家人明白了一切,赶紧磕头叩拜,感谢多罗观音菩萨,保佑芸芸生灵脱离战争的煎熬,保佑她儿子从战场上平安归来,保佑他们全家欢聚一堂。

End

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却被他伸手拦住,劝道:天色已晚,鸡要睡觉,你就别杀生了。谁知,男子就这么随口一说,却让他当晚躲过一劫。这名男子名叫施复,他的朋友是朱恩

佛典小故事两则

佛典小故事两则◎ 无 碍楼上磨刀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很苦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割不进去,他就在家里找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黑与白的故事

◎ 黄小平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黑人小孩问母亲,为什么在黑人之外还有白人呢?母亲回答,因为有黑天和白天,光有黑天而没有白天,或光有白天而没有黑天,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黑天和白天同在,

“如狼守斋”的故事

◎ 净 界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道是清净法,我们要把染净先切开

佛教故事两则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音齐)树给(音几)孤独园的时候,罗睺罗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佛陀为法舍身的故事

弘 一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

禅故事三则

◎ 文 远 舍与得寺庙里住着了凡、了尘师兄弟,他们晨曦微露出外化缘,星辰满天回到寺里。后来,只有了凡天天出去,了尘则买了很多米、面存放着,然后睡懒觉。了凡见师弟渐生懒惰,劝他。了尘却听不进劝告,反而振

于阗萨迦耶仙寺瑞像的故事

◎ 杨 雄 于阗城西五六里喀拉喀什河畔,原有萨迦耶仙寺(即《大唐西域记》中的娑摩若僧伽蓝)。寺中有塔,高十几丈。寺塔多有灵瑞,常放神光。这寺塔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个远方来的和尚,走到西玉河畔的一

韦陀小将的故事

◎ 本 性 我很欣赏韦陀小将,不纯因为他护法心坚,也因为他虽然稚气但却威严。在我们天王殿后面的弥勒佛背面,有一尊韦陀菩萨,也就是我所说的韦陀小将。他的顶上一般都会悬匾题额,曰:三洲感应。这韦陀小将,他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宽运法师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佛教里流传着一则和气四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他们和睦相处,从不吵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大家讨论道: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呢?

小故事三则

小故事三则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

佛学三故事:让夏日清凉且温暖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在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吃饱饭没事干,那你就错了。无所事事能让人清闲,

于阗毗摩城瑞像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优填王就为他造了许多像。有一身檀木雕成的立像,高有两丈多。头上有光芒,上有华盖,佛穿袈裟,脚登莲花。这是一身释迦牟尼的站立说法像。佛涅槃后,这尊檀雕佛像凌空而飞,从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体 喜记载: 唐朝的高僧--南山道宣律祖,是彭祖的后裔,亦是南朝吏部尚书钱申的独生子。宣祖外通诸子百家之说,且内洞佛教戒定慧三学。对于佛所制定的毗尼律法,不仅研究透彻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佛陀和净饭大王边走边谈,比丘们整齐的队伍,净饭大王随驾的车马,都跟随在身后。一边是冠盖云集,一边是光头缁衣,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行列。佛陀和净饭大王一别就是十

妄语的故事 ——舍利婆国的商人

妄语的故事--舍利婆国的商人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闹的安达葡罗城去做生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佛经放生故事

佛经放生故事《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佛理小故事

佛理小故事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佛本生故事:守信不死

从前,有个名叫须陀须摩的国王,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平日遵守佛门教诫,做人老实诚恳,从不说谎言或无意义的话。有一天早晨,国王乘车与宫女们一起到御花园里赏花。走出城门不久,看见迎面走来一个修行人,停在国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妙江法师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

洛阳桥的故事

洛阳桥的故事◎南怀瑾观音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常现女身,以慈母的德性与形像,抚慰一切有情种种的苦痛。我们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妇女们作为一个女人的甘与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体会得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生活滋味了。在

哲理故事:马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沐着清晨的阳光陆陆继继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轻轻地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庠序有次的端坐在尼师坛

不肯去观音院

◎ 丰子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

观音山

观音山◎ 余光中观音仰卧成观音山,在对岸云里看过,百里看过隔一湾浅浅的淡水,看过今夏我看的次数更加多因你在山脚,你在对岸风景为你而美,云为你舒展曾立在江边幻想,幻想在风中你凌波而来,踏苇而来幻想我涉江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海涛法师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像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

陈大惠:现代版因果——老天有眼的故事

俗话说,老天有眼。但现在许多人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就有一个老天有眼的故事。陈大惠,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四年前,他请长假做义工,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这个采访是一个古书里才有的故事,一个来自山区的坏媳

观音思想特点

观 音 思 想 特 点◎ 李利安 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 一是来自因地观音信仰,即佛教在解释、论证观音于因地的修行历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胡小林:对治恶境:黄忠昌居士遭遇的两个小故事

当年我听向小莉馆长跟我说,黄忠昌先生念佛,在她那儿,三年就往生了,他是成就了。他在念佛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位女居士,天津的,也在她那儿一起念佛,男众、女众分成两班。这个女众老到向小莉馆长那儿报告,说黄忠

老禅师的故事二则

自伞自度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禅师道:我走在雨里,你躲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那个人听禅师这样

观音菩萨用功的方法

虚 云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孙绪会《法华玄义序》说: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 法也。妙是佛家对一切至美之物的命名。可见在佛教里,不可恩议是与美的观念相联系的。佛教审美有几个特点:第一,超越性,世俗眼光看来不可

观音名遍十方界

◎ 佛 山那时,观世音菩萨从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礼后对佛说:世尊,回想起从前我经历的那些不可胜数的劫时,当时,有一位名叫观世音的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向他发露要修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愿,这佛教导我从听闻思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背后的故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背后的故事佛欣法师疫情四起,八方支援,在日本支援的物资的包装箱上,有八个字,瞬间点亮朋友圈。这八个字出自日本长屋《绣袈裟衣缘》一诗。盛唐时,日本不断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天武皇之孙长屋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小故事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灯一般的人,给予一两句箴言,指引自己前进。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也会亮,天亮不

成熟的人,心里满是故事,脸上不见风霜

大概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一定会变得内敛,不张扬。因为已经历过风风雨雨后,他终于会发现,张扬引起的不过是一种喧嚣。它是外在的,如梦呓般虚妄不真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个回忆高峰。多半是在中年或老年时期。

7个故事读《易经》:善能积福,德能改命

1.见微知著商朝纣王即位后不久,吃饭必用象牙筷子。大臣箕子看到后,对人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和白玉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

绍云老和尚:奶奶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找回被拐孙子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是有来由的。他在我们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我亲身见闻的例子。1997年

“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十个小故事一生受用!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重要吗?只要信就对了!

浙江普陀山大乘禅院内供奉水月观音像日本泉涌寺唐代木雕观音菩萨像观音菩萨是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众最广的一尊神。传说古代印度有两个兄弟,均发誓要修行成佛,普渡众生。两人同侍阿弥陀佛,兄即为观世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