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 律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千万不可以去抨击任何一个法师,或者道场、一个法门,这个也是法爱的另外一个转向、变相。攻击别人,就认为自己对,好朋友谈一谈,行;邪知邪见不在此限,因为邪知邪见会误人!八大宗派平起平坐,是站在正知正见的角度说,不是站在恶知见、邪知邪见的角度说。
如果你有一点点智慧(就觉得自己很行,深以为是),这个就叫做法爱,法爱智。对法,你认为你自己开了智慧,很喜欢自己的成就,这个叫做法爱,这个就是智爱,智慧的爱。你务必把这个念头放下,不要说:我开悟了,别人不开悟,我可以拿一支皮鞭,认为我是般若的皮鞭,我够当作你们的老师!诸位!这是禅师所忌讳的,你已经落入法爱了。
这个法执的爱一坚持下去的时候,就有门户之见,就会有攻击别人、伤害别人,其他的法师讲的法,跟我们这个上人讲的法不一样的时候,绝不包容,然后自己奠定自己是正法,然后贴标签,贴标签:我就代表正法!好像去释迦牟尼佛那边申请了专利,我就是贴上:我是正法的标签,其他统统不行!没有宽恕心、没有包容心,完全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
法爱是佛门的毒瘤,这个是很可怕的东西!一修行密宗,他就会觉得其他:我们是最上,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一修学净土宗,他就会法爱,那就是:我们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哪一个八大宗派有这么伟大的?没有!禅宗,修禅的人如果有法爱:即心是佛,哪有这么多的葛藤?对不对?持律的就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定、慧是三学增上,没有持戒,空谈理论,没有用的!持戒。
有一个出家众,一个小尼师,去读了律学院回来,她的师父来跟我诉苦;她的上人没读什么书,书读得不多,也没读过什么佛学院,她疼爱徒弟,就把这个徒弟送去律学院,专门持律的,去研读。这个徒弟回来,每一天跟她上人对干,说:师父!你这个不如法,水果要怎么排怎么排。师父!你这个,已经十二点多了还在吃,这个不如法!我们到律学院的时候,十一点半、十一点四十五,筷子就放下!回来一直骂她,说:师父!你这样不如法、那样不如法!这个上人很苦恼,来到我这个地方,她说:慧律法师!我怎么办?我说:你就当作说徒弟给你增上缘,她讲的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叫你持戒是对的,不过方法是错,因为你是上人,她是下人,下对上怎么可以对师父这样说:你这样犯戒、你这样不持戒!
她(师)说:她去律学院回来,把我从头嫌到尾!说我没持戒,这样不清净,过午要几点对不对?要怎么样怎么样做。我们种一个果园,她就说:你这个不如法,出家人种什么果园,怎么可以这样子?那个是杀生!她师父就说:难道要我像你整天坐在那边,这样那一堆果园、茶园怎么办?这个其实也是无解,这个就是对持戒的一种法爱。持戒不是不对,但是方法是如果要纠正人家,要向这个持戒的方向,用更慈悲、更柔软、更弹性的方法。
自生法爱的意思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对某一个法特别的喜欢、特别的执着。《金刚经》里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还是要舍离的,不是让你贪着的,法是借着佛陀所讲的真理,从生死的此岸,要让你解脱到彼岸的,法不是让你执着的,法是让你还没有悟以前暂时依靠的,如果悟了,法法皆空。乃自生法爱,不达修证性空。
只有有法爱的修行人,他才会吵架,争来争去,搞个能所;本觉的妙性没有这个。
以超越法爱、法执;诸位!这个法爱跟法执是修行人最难突破的,当他对法有觉受的时候,或者是有一点点功夫的时候,他写那个文章起来就不可一世。一个人的法爱、法执是很可怕的,而且束缚于修行人没有觉察,束缚在修行人的没有觉察。为什么?因为修行人都会固执自己的,修行到某一种程度,本来法是要解脱的,他却把法当作是一种内在里面自己的财富,可以随时随地的炫耀,诸位!拿法来炫耀就是法爱、法执。
所以般若之智觉得以生起。般若之智觉生起之后,又再进一步观照:此能觉之智以及所觉之理,皆是本自空寂,以皆是如来藏心所现故。因此又破除进一步的法执:甚至对能觉之智(般若智),以及所觉之理,皆能不生贪着。
法执是什么意思?对自己所拥有的修持觉得很殊胜,叫做法执。自己修的法门爱取不舍,同时贬低别人,有法执、有法爱,就会排斥别人,对法上的执着,对法上的爱。法执断故,我见、我慢、我执亦断。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见,站在尊重、平等的角度,都应该包容。哪怕哪一个人知见、看法跟我们一样、不一样,我们都包容、宽恕。
什么叫自生法爱?诸位,这一句是讲给老修行人听的,老修行修到一阵子以后,懂得很多的佛学的名相,他就拿这个来自负,拿这个来骄傲别人,认为:我可以为众生开示几句佛法了,堪受供养了、堪受礼拜了!这个念头就坏了,这个叫做法爱。法爱就是认为自己很有修行,贪爱自己的法,认为自己很行。认为自己很行的,就是不行!
摘自《慧律法师法语》
End
我跟大家说,我学《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阻力很大,包括我自己的家人都不太赞成我选择这个法门,读《无量寿经》,这些年一直就这么过来的。但是他们也知道障碍不了我,说我这人太倔了。我记得有人曾经找过某某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一次咱们聊个什么题目呢?我想聊这个题目吧,就是「念佛加改过,今生必成佛」。我这个题目受谁的启发呢?受一个老菩萨的启发。前些天,我家里来了一位老菩萨,学佛很多年了,也
◎ 费 勇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摘自《转念
◎ 达 照 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 第一个部分是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说突然发起贪欲的心,突然发起
◎ 净 慧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活动、宗教修持和修养,也都是把动和静结合起来安排活动。新加坡芽笼这条街,各种宗教场所林立。各个宗教的活动有动有静,有时以动为主,
◎冯友兰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
德光法师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起伏不定,得失无常,有遗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但是相比之下,总觉得美好的特别少,烦恼障碍非常多。当世间种种障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每天能诵8部《无量寿经》了,而且是早晨连续诵3部,晚上连续诵5部。我之所以法喜充满,非常欣慰,就是因为过去我对诵经非常恐惧,感觉枯燥乏味,坐不住。这段时间,我通过自身的努
法 界 无 障 碍◎ 太 虚法界无障碍者,法界即真如别名,即无分别智相应之真如。又如世言宇宙,非但指空间时间,实包一切物而言。此法界者亦复如是,乃总括此诸法而言也。诸法中无论任何一法,皆诸法之总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传喜法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节制, 简约,朴素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
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有时候,读书也会产生所知障。比如,有人读了好多关于修行的书,但这些书没有变成他的营养,反而变成他的枷锁,让他无法超越概念、体悟真心的纯净与质朴。那么就要把这些知识都忘记,把对这些书的
问题:阿弥陀佛,师父好!弟子曾在佛前发愿吃长素,宁舍生命生生世世不再食众生肉。可是弟子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自己在家做饭吃外,在其他场合吃全素都是有一定障碍的。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不是素食者更不是佛弟子
居士: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润等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成本和盘托出,因为谈生意是很现实的。工艺成本两块钱,你要是说两块钱,客户可能会考虑一块八或一块五。你只能说成本两块二。这样一
学佛修行的人特别需要有福报!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禅门行人以其对禅世界的特殊感受与亲切触动,在那刚刚敞开的灵知闪光当中,开始了人生最真实的追录通向无上觉智的圆满实证与自性光明的无限妙显。于是他透过禅文字,在那略凝识心中,影现了真如实相
漫谈修行中的自我转化义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去弘扬佛陀圣教,无论是重视佛教法义的研究与阐扬,以求学术的发达与觉音的遍播,或是建立自我的真理实践,求得真实的菩提道的修证体验。这二种均是依佛陀精神
初心修道中的四个障碍我们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学修佛法,才能成就佛果。在这修学佛道的过程中,初心学人,由於对佛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足够的修道体验,因此往往难以入门,停滞在相对境界上
第五讲 对治—切障碍的六妙门一个习禅者或隐晦或明显地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如报障、烦恼障、业障等。当自我感觉到这些障碍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修习,那就应该观察障碍的内容并施以相应的对治方法。此讲即专就习禅
你心中是否经常升起一些虚无的念头?一些不曾发生过的事情也会在心中经常出现?心念无色无相,纷沓而至,神游虚空,只有能调伏心的人,才能解脱魔障。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
前路障碍多与少,因果之力很重要。今日的发心善恶和行为好坏,明日外界都会给你相应的反馈。欲减少修行路上的障碍,便要先端正自己的身口意,做到守法遵纪,严守戒律,认真修行,广行善举。唯有如此自律且坚持,修行
居士: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是不是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法师: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笑,导引人的神识入三恶道,所以亟须忏悔业障。
张居士学佛很精进,十几年如一日,严持戒律,诵经拜忏,定期组织印经、放生,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他都发愿努力去做,是一位真修行的在家居士。 这些年,因一直力行布施、广种福田,所以张居士自己经营的家电事业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
问:对阿弥陀佛生信的障碍是哪三种?为何称它们是障碍呢?答:障碍有三种:未知、邪知、怀疑。未知:如果不知道、不了解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就不会希求往生极乐世界,如同劣种愚人若不知道珍宝的价值就不
问: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年。因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一天左右即行火化,这是否会障碍往生?大安法师答:这不要担心。常规的作法是继续念佛八小时,或二十四小时以后,可以沐浴更衣。停放两
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因为每个人都把原本「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世间,误认为实有而永恒不变,因而产生痛苦。落实到现实生活来说,佛因彻悟世间的一切都是「缘生缘灭
把这个道理扩大来看,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因为每个人都把原本「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世间,误认为实有而永恒不变,因而产生痛苦。落实到现实生活来说,佛因彻悟世间
我师父的一位信徒,是个教授,有一天,他急着找我师父帮忙他父亲过世的事情,但师父刚好出国,他展转找到我,想请我帮忙:「海涛师父!你师父不在,我爸爸刚舍报,想麻烦你来做一场法事,放个焰口,或放个大蒙山,可
《星际穿越》是要告诉我们无量光无量寿是超时间、超空间的,障碍着超时间超空间的是我执、我见,整个片子就为了破我执、我见。他破得好费力,西方人按照他的思维方式编导。就好像现在我们看到师公的法相了,师公其实
信众:阿弥陀佛!顶礼传喜法师!想请您开示网络学佛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都在网上接触到佛法,但是要怎么去修呢?很多人都找不到路,请您开示应该怎样做?师父:今天这位居士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现在除了寺院这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要自己念念地把自己的佛性,念得能定下来,巩固了;定就发生慧。这个慧,就是认识我自己的自心,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那就是自心念自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若论造罪造恶,那简直和刮大风、下暴雨没有区别。你们各位有没有刮过这个大风,有没有下过这个暴雨?一定有的。比如说家里吵嘴了,声音很大,从喉咙里吼出来,那不就是刮大风吗?然
问题:亲人可以坐在往生人的边上助念吗?领众说亲人坐得太近会障碍往生人。净宗法师:这个要看情形。◎ 如果彼此都有正信正念,都愿往生,那当然亲眷来为他助念是最好的,不会影响。◎ 如果这个临终人,他的情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