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李炳南:佛与圣人有何区别?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

李炳南:佛与圣人的区别

李炳南:佛与圣人的区别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 李思圆 一是清醒时做事。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得了一把不错的紫砂壶,每夜都放在床头。一次失手将壶盖打翻在地,惊醒后,甚恼,壶盖没了,留壶身何用?于是抓起壶身扔到窗外。天明,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

请恭敬圣人留下的血泪

道证法师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忏公师父更常提示我们:竭诚尽敬,妙妙妙妙!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斋戒学会,有一天晚课打坐止静之后,听师父开示,因为时间

佛与圣人的区别

◎ 李炳楠 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

好的生命状态比选择更重要

那天被友人拉进了一个微信群,旁听了一节微课堂。主讲人是一位曾在巴西圣保罗大学留学的女子,尔后归国在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申请到留学的全额奖学金,又是如何从零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再到受邀登台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

一个女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国学君觉得一个女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该玩的时候好好玩,有一些生活的小情趣,同时兼具一个有趣的灵魂。时常在想,一个女生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经常跟别人比,谁的表面更光鲜靓丽

无相状态是怎样的状态

是一种浑沌状态,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天地难辨;没有上,没有下,上下不分;没有棱,没有角,无形无状;没有大,没有小,随形而形;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无始无终;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生,没有死,只有永恒;没有

出家僧对圣人造恶口 诚心忏悔免堕地狱

“恶口”,简单来讲就是说恶毒的话语,而它的直接动力则是嗔恨,在佛经中有“牛主尊者”的公案,是这样说的:在舍卫城境内,曾有一头老野牛,它去饮水时陷入淤泥里。舍利子尊者见后将它拽出,用手把它身上的泥擦得干

附体状态

附体状态是一种较常见的与文化相关的综合征。其特征为相信被神、鬼、妖精或祖先等附在身上,并出现相应的戏剧性的行为改变。这时表情、动作和语言都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附在自己身上的那个神、鬼、妖精或祖先。附体

禅宗思想:思维活动出现的两种状态:智慧与妄念

妄念和智慧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是人的思维活动出现的不同种状态。点状的思维就是妄念,它们随机出现,难以把握。线状、面状和体状的思维即是智慧,它们有条不紊地出现,能够把握。所以我们就不应该说妄念是坏的垃圾

梁乃崇:时间起于变易

人们面对变易,必然产生先后秩序的认知,此先后秩序即是时间,故说:「时间是变易的先后秩序」。如果没有变易,也就没有变易的先后秩序,因此没有时间。所以一切静止不动,时间就消失了。摘要时间如洪流的观念与真实

慧律法师:解脱的状态-慧律法师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解脱、自在。现在,依据经论的记载,略

圣严法师:开悟者的心灵状态

开悟者的心灵状态如何?这个问题很复杂,要看开悟的程度如何;而且,体验开悟和真正开悟有很大的区别。开悟的经验是内在深刻的灵光乍现,来而复去,只留下那个经验的记忆和力量。再者,开悟的经验可深可浅。浅悟的人

海云继梦:论根尘识之状态

论根尘识之状态在佛法的领域里,不论是禅观的修证或义学的论证,几乎皆以「能、所」之辩为其核心;而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部分,亦只是跳过繁琐之论证而直显修证之果,亦即直示「能所合一」之境而已! 然此处则

慈法法师:如何迅速脱离莫名恐慌的状态?

问题:有时候我会处于一种莫名的恐慌中,作为生死凡夫的恐慌。这时我知道自己的心没有安住,但无法迅速脱离此状态,祈请法师开示。阿弥陀佛!慈法法师答:世尊说的一切法,安心为要,是重中之重!这个安心,过去一个

明贤法师:选择更加贴近大自然状态的方式来生活

主持人:明贤法师,您能否讲解一下,佛教为何提倡素食?明贤法师:首先,饮食与中国的哲学观念是分不开的,我们讲究的饮食习惯,采取了一套与大自然不隔离的一种方式,素食是首选。在吃素的这个过程当中,一边在饮食

仁焕法师:生命的本来面目与真实状态——不生不灭

学佛也好,生活也好,信仰是关键。因为有了信仰,我们的人生才有方向。没有信仰,就没有方向。很多人都认为信仰是迷信,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明白,什么叫做迷信。什么是迷信?人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有方向、有目标

元音老人答:什么叫身内身,身外身?

问:什么叫身内身,身外身?元音老人答:身内身即佛性,真身。在认识本性后,它,到,清净了,我们的神识就出来了,不必等到死才出来。出来的身叫身外身,即意生身。它还是假身,是第七识。出来后还会有变化。第一次

蔡礼旭:注意感受孩子内心的状态,适时予以疏导

我任教那一个班以后,就了解到这个班上有四大天王,就是有四个常常都要到训导处去立正站好的学生。但是当我真正去了解他们以后,发现这些孩子都很善良,只是比较没有规矩而已,我想只要老师能好好引导,他就能感受到

印光大师: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复恒惭法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