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范古农答:悟达受沉香之座,尚损福而招报。余不识此事之所以然。请将悟达历史及事实,一一示之。
2025-03-01 06:22

问:悟达受沉香之座,尚损福而招报。余不识此事之所以然。请将悟达历史及事实,一一示之。

范古农答:唐懿宗十二年,师住持安国寺,上亲临法筵赐沉香庄严宝座。后僖宗驾幸成都,召师赴行,及归,道经九龙山,忽于左膝上生疮,状若人面。入山遇寺,因留宿焉。明旦至泉所掬水洗疮。疮忽人语曰,西汉时公为袁盎吾为晁错,错被害,累世求报于公,公为高僧,戒律精严,不得便,今汝受主宠,名利心起,于德有损,故能害汝,今蒙迦诺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此后不复与汝为冤矣。师掬水洗之,痛极而晕,及醒而疮已消,回顾寺宇,不可复见,因建庵焉。

End

李炳南:永远不识泰山

永远不识泰山作者:芹生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故事,十分耐人寻味。雪公老师说:从前有位外地的读书人,走到泰山山脚下,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 慧 律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有没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现前。开

烧成木炭的沉香

烧成木炭的沉香◎ 林清玄从前,有一个长者的儿子,到海里去取沉水香木。累积了许多年,才采得一车,载回家来,拿到市场去卖。由于沉水香木的价格昂贵,竟然没有人来买,经过很多天,一直卖不掉,他的心里非常苦恼。

玄奘之路,此生只为一事,此事只为今生

如果有什么事想要去做,那就去做,因为你永远准备不好。生命极其短暂,短到,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都不够。更不要说用来犹豫,以及妥协。无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你要相信:信深则愿真,愿真则行切,行

林清玄:广钦老和尚不识字,竟如此成就!

广钦老和尚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常教人老实念佛,一天无事,可以老老实实念佛,那是最幸福的事了。广钦老和尚不识字,所以他的教言全是自己生命的体验,他的世寿有九十五岁,但一生平淡、自然、随缘、无挂碍,应该得力

林清玄:木炭与沉香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虽然他有庞大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他想,与其将财产留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成家,经过艰苦的考验才有今

印光大师:欲知念佛之所以然当看净土经论

生死大海,非念佛无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净土经论,何由而知。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境缘殊胜,行人之往生行相。此外

净土旨归:往生后肉体还活得好好的,有此事吗?

问:一位出家师,他在寺院时修得还是很好,后来回家在居士家里修。可是他的神识在外面流浪,不能回到自己体内,来求我给他超度诵经。一部《弥陀经》没有诵完,佛来接引往生西方。可是他的肉体,现在还活得很好,这件

净土旨归:请问灵魂出窍真有此事吗?

问:请问所谓灵魂出窍,灵魂出窍真有此事吗?最近科学家以虚拟的方式证实灵魂出窍只是一种错觉。请问如何解释?答:科学家模拟灵魂出窍这个现象,我在网络上看到。这个事情在国内、在海外很普通,科学家实验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