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丰子恺:儿戏
2025-05-05 10:24

楼下忽然起了一片孩子们暴动的声音。他们的娘高声喊着:两只雄鸡又在斗了,爸爸快来劝解!我不及放下手中的报纸,连忙跑下楼来。

原来是两个男孩在打架:六岁的元草要夺九岁的华瞻的木片头,华瞻不给,元草哭着用手打他的头;华瞻也哭着,双手擎起木片头,用脚踢元草的腿。

我放下报纸,把身体插入两孩子的中间,用两臂分别抱住了两孩子,对他们说:不许打!为的啥事体?大家讲!元草竭力想摆脱我的手臂而向对方进攻,一面带哭带嚷地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似乎这就是他打人的正当理由。华瞻究竟比他大了三岁,最初静伏在我的臂弯里,表示不抵抗而听我调解,后来吃着口声辩:这些木片头原是我的!他要夺,我不给,他就打我!元草用哭声接着说:他踢我!华瞻改用直接交涉,对着他说:你先打!在旁作壁上观的宝姊姊发表意见:轻句还重句,先打呒道理!

背后另一个又发表一种舆论:君子开口,小人动手!我未及下评判,元草已猛力退出我的手臂,突然向对方袭击。他们的娘看我排解无效,赶过来将元草擒去,抱在怀里,用甘言骗住他。我也把华瞻抱在怀里,用话抚慰他。两孩子分别占据了两亲的怀里,暴动方始告终。这时候,五香豆腐干的叫声在后门外亲切地响着,把脸上挂着眼泪的两孩子一齐从我们的怀里叫了出去。我拿了报纸重回楼上去的时候,已听到他们复交后的笑谈声了。

但我到了楼上,并不继续看报。因为我看刚才的事件,觉得比看报上的国际纷争直截明了得多。我想:世间人与人的对待,小的是个人对个人,大的是团体对团体。个人对待中最小的是小孩对小孩,团体对待中最大的是国家对国家。在文明的世间,除了最小的和最大的两极端而外,人对人的交涉,总是用口的说话来讲理,而不用身体的武力来相打的。例如要掠夺,也必用巧妙的手段;要侵占,也必立巧妙的名义:所谓攻击也只是辩论,所谓打倒也只是叫喊。故人对人虽怀怨害之心,相见还是点头握手,敷衍应酬。虽然也有用武力的人,但君子开口,小人动手,开化的世间是不通行用武力的。其中唯有最小的和最大的两极端不然:小孩对小孩的交涉,可以不讲理,而通行用武力来相打;国家对国家的交涉,也可以不讲理,而通行用武力来战争。战争就是大规模的相打。可知凡物相反对的两极端相通似,或相等。

国际的事如儿戏,或等于儿戏。

一九三二年

End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开示丰子恺

◎ 弘 一丰子恺皈依佛门,弘一法师给他作了一番开示。在佛法上,有下列数事,要居士谨记!弘一法师深沉而严肃地说:第一、做一个佛弟子,不能在形式上接受了皈依仪式,便算完了。当你作为佛教的宏扬人以后,你的人

丰子恺:法味-纪念弘一大师

暮春的一天,弘一师从杭州招贤寺寄来一张邮片说:近从温州来杭,承招贤老人殷勤相留,年内或不复他适。我于六年前将赴日本的前几天的一夜,曾在闸口凤生寺向他告别。以后仆仆奔走,沉酣于浮生之梦,直到这时候未得再

丰子恺:我的苦学经验

我于一九一九年,二十二岁的时候,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学校是初级师范。我在故乡的高等小学毕业,考入这学校,在那里肄业五年而毕业。故这学校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中学校,不过是以养成小学教师为

丰子恺:行路易

古人有行路难这句老话。但在今日的新中国,这句话已经失却时效。今日在中国是行路易的时代了。有事为证:我久不乘电车了。前几天我出门买物,到站上等电车。我看见电车将要到站,无意识地全身紧张起来,这是解放前长

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

1938年12月1日,桂林惨遭轰炸,死伤200多人。那天早上,丰子恺到学校上课,将自作漫画挂在壁上,却引来哄堂大笑。他问学生笑什么?有人答道:没有头。原来这四幅漫画是描述国民遭敌人飞机轰炸的惨状,其中

丰子恺:静观人生 引言

一我似乎看见,人的心都有包皮。这包皮的质料与重数,依各人而不同。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单层的纱布包的,略略遮蔽一点,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隐约可见。有的人的心用纸包,骤见虽看不到,细细摸起来也可以

丰子恺:敬 礼

像吃药一般喝了一大碗早已吃厌的牛奶,又吞了一把围棋子似的、洋钮扣似的肺病特效药。早上的麻烦已经对付过去。儿女都出门去办公或上课了,太太上街去了,劳动大姐在不知什么地方,屋子里很静。我独自关进书房里,坐

丰子恺:儿戏

楼下忽然起了一片孩子们暴动的声音。他们的娘高声喊着:两只雄鸡又在斗了,爸爸快来劝解!我不及放下手中的报纸,连忙跑下楼来。原来是两个男孩在打架:六岁的元草要夺九岁的华瞻的木片头,华瞻不给,元草哭着用手打

丰子恺: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 香火不绝。浙江人有-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陀岛,

丰子恺:劝君莫叹“佛无灵” 对佛做买卖

我家的房子缘缘堂于去冬吾乡失守时被敌寇的烧夷弹焚毁了。我率全眷避地萍乡,一两个月后才知道这消息。当时避居上海的同乡某君作诗以吊,内有句云:见语缘缘堂亦毁,众生浩劫佛无灵。第二句下面注明这是我的老姑母的

丰子恺:人生三境界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

丰子恺:随感十三则

一花台里生出三枝扁豆秧来。我把它们移种到一块空地上,并且用竹竿搭一个棚,以扶植它们。每天清晨为它们整理枝叶,看它们欣欣向荣,自然发生一种兴味。那蔓好像一个触手,具有可惊的攀缘力。但究竟因为不生眼睛,只

丰子恺:静观人生 第七辑 随想录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