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丰子恺:法味-纪念弘一大师
2025-05-05 08:58

暮春的一天,弘一师从杭州招贤寺寄来一张邮片说:

近从温州来杭,承招贤老人殷勤相留,年内或不复他适。

我于六年前将赴日本的前几天的一夜,曾在闸口凤生寺向他告别。以后仆仆奔走,沉酣于浮生之梦,直到这时候未得再见,这一天接到他的邮片,使我非常感兴。那笔力坚秀,布置妥贴的字迹,和简洁的文句,使我陷入了沉思。做我先生时的他,出家时的他,六年前的告别时的情景,六年来的我......霎时都浮出在眼前,觉得这六年越发像梦了。我就决定到杭州去访问。过了三四日,这就被实行了。

同行者是他底老友,我底先生S,也是专诚去访他的。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几乎要行六小时。我在车中,一味回想著李叔同先生就是现在的弘一师教我绘图音乐那时候的事。对座的S先生从他每次出门必提著的那只小篮中抽出一本小说来翻,又常常向窗外看望。车窗中最惹目的是接续奔来的深绿的桑林。

车到杭州,已是上灯时候。我们坐东洋车到西湖边的清华旅馆定下房间,就上附近一家酒楼去。杭州是我底旧游之地。我的受李叔同先生之教,就在贡院旧址第一师范。八九年来,很少重游的机会,今晚在车中及酒楼上所见的夜的杭州,面目虽非昔日,然青天似的粉墙,棱角的黑漆石库墙门,冷静而清楚的新马路,官僚气的藤轿,叮当的包车,依然是八九年前的杭州的面影,直使我的心暂时反了童年,回想起学生时代的一切的事情来。这一夜天甚黑。我随S先生去访问了几个住在近处的旧时师友,不看西湖就睡觉了。

翌晨七时,即偕S先生乘东洋车赴招贤寺。走进正殿的后面,招贤老人就出来招呼。他说:

弘一师日间闭门念佛,只有送饭的人出入,下午五时才见客。

他诚恳地留我们暂时坐谈,我们就在殿后窗下的椅上就坐,S先生同他谈话起来。

招贤老人法号弘伞,是弘一师底师兄,二人是九年前先后在虎跑寺剃度的。我看了老人底平扁的颜面,听了他底黏润的声音,想起了九年前的事:

他本来姓程名中和。李先生剃度前数月,曾同我到玉泉寺去访他,且在途中预先对我说:

这位程先生在二次革命时曾当过团长(?),亲去打南京。近来忽然悟道,暂住在玉泉寺为居士,不久亦将剃度。

我第一次见他时,他穿著灰白色的长衫,黑色的马褂,靠在栏上看鱼。一见他那平扁而和蔼的颜貌,就觉得和他底名字中和异常调和。他底齿底整齐,眼线底平直,面部底礼满,及脸色底暗黄,一齐显出无限的慈悲,使人见了容易联想螺狮顶下的佛面,万万不会相信这面上是配戴军帽的。不久,这位程居士就与李先生相继出家。后来我又在虎跑寺看见他穿了和尚衣裳做晚课,听到他底根气充实而永续不懈的黏润的念佛声。

这是九年前的事了。如今重见,觉得除了大概因刻苦修行而蒙上的一层老熟与镇静的气象以外,声音笑貌,依然同九年前一样。在他,九年的时间真是所谓如一日罢!记得那时我从杭州读书归来,母亲说我底面庞像猫头;近来我返故乡,母亲常说我面上憔悴瘦损,已变了狗脸了。时间,在他真是无老死的,在我真如灭形伐性之斧了。当S先生和他谈话的时候我这样想。

坐了一回,我们就辞去。出寺后,又访了湖上几个友人,就搭汽车返旗营。在汽车中谈起午餐,我们准拟吃一天素。但到了那边,终于进王饭儿店去吃了包头鱼。

下午我与S先生分途,约于五时在招贤寺山门口会集。等到我另偕了三个也要见弘一师的朋友到招贤寺时,见弘一师已与S先生对坐在山门口的湖岸石埠上谈话了。弘一师见我们,就立起身来,用一种深欢喜的笑颜相迎。我偷眼看他,这笑颜直保留到引我们进山门之后还没有变更。他引我们到了殿旁一所客堂。室中陈设简单而清楚,除了旧式的椅桌外,挂著梵文的壁饰和电灯,大家坐了,暂时相对无言。然后S先生提出话题,介绍与我同来的Y君。Y君向弘一师提出关于儒道,佛道的种种问题,又缕述其幼时的念佛的信心,及其家庭的事情。Y君每说话必垂手起立。弘一师用与前同样的笑颜,举右手表示请他坐。再三,Y君直立如故。弘一师只得保持这笑颜,双手按膝而听他讲。

我危坐在旁,细看弘一师神色颇好,眉宇间秀气充溢如故,眼睛常常环视座中诸人,好像要说话。我就乘机问他近来的起居,又谈及他赠给立达学园的续藏经的事。这经原是王涵之先生赠他的,他因为自己已有一部,要转送他处,去年S先生就为达立学园向他请得了,弘一师因为以前也曾有二人向他请求过,而久未去领,故嘱我写信给那二人,说明原委,以谢绝他们。他回入房里去了许久,拿出一张通信地址及信稿来,暂时不顾其他客人,同我并坐了,详细周到地教我信上的措词法。这种丁宁郑重的态度,我已十年不领略了。这时候使我顿时回复了学生时代的心情。我只管低头而唯唯,同时俯了眼窥见他那绊著草鞋带的细长而秀白的足趾,起了异常的感觉。

初学修佛最好是每天念佛号。起初不必求长,半小时,一小时都好。惟须专意,不可游心于他事。要练习专心念佛,可自己暗中计算,以五句为一单位,凡念满五句,心中告了段落,或念满五句,摘念珠一颗。如此则心不暇他顾,而可专意于念佛了。初学者以这步工夫为要紧,又念佛时不妨省去南无二字,而略称阿弥陀佛。则可依时辰钟底秒声而念,即以的格(强)的格(弱)的一个节奏(rhythm)底四拍合阿弥陀佛四字,继续念下去,效果也与前法一样。

Y君的质问,引起了弘一师普遍的说教。旁的人也各提出话问:有的问他阿弥陀佛是甚么意义,有的问他过午不食觉得肚饥否,有的问他壁上挂著的是甚么文字。

我默坐旁听著,只是无端地怅惘。微雨飘进窗来,我们就起身告别。他又用与前同样的笑颜送我们到山门外,我们也笑著,向他道别,各人默默地,慢慢地向断桥方面踱去。走了一段路,我觉得浑身异常不安,如有所失,却想不出原因来。忽然看见S先生从袋中摸出香烟来,我恍然悟到这不安是刚才继续两小时模样没有吸烟的原故,就向他要了一支。

是夜我们吃了两次酒,同席的都是我底许久不见的旧时师友。有几个先生已经不认识我,旁的人告诉他说他是丰仁。我听了别人呼我这个久已不用的名字,又立刻还了我的学生时代。有一位先生与我并座,却没有认识我,好像要问尊姓的样子。我不知不觉地装出幼时的语调对他说,我是丰仁,先生教过我农业的。他们筛酒时,笑著问我酒吃不吃!又有拿了香烟问我吸烟不?的。我只答以好的,好的,心中却自忖著「烟酒我老吃了!教过我习字的一位先生又把自己的荸荠省给我吃。我觉得非常的拘束而不自然,我已完全孩子化了。

回到旅馆里,我躺在床上想:杭州恐比上海落后十年罢!何以我到杭州,好像小了十岁呢?

翌晨,S先生因有事还要句留,我独自冒大雨上车返上海。车中寂寥得很,想起十年来的心境,犹如常在驱一群无拘束的羊,才把东边的拉拢,西边的又跑开去。拉东牵西,瞻前顾后,困顿得极。不但不由自己拣一条路而前进,连体认自己的状况的余暇也没有。这次来杭,我在弘一师的明镜里约略照见了十年来的自己的影子了。我觉得这次好像是连续不断的乱梦中一个欠伸,使我得暂离梦境;拭目一想,又好像是浮生路上的一个车站,使我得到数分钟的静观。

车到了上海,浮生的淞沪车又载了我颠簸倾荡地跑了!更不知几时走尽这浮生之路。

过了几天,弘一师又从杭州来信,大略说:音出月拟赴江西庐山金光明会参与道场,愿手写经文三百叶分送各施主。经文须用朱书,旧有朱色不敷应用,愿仁者集道侣数人,合赠英国制水彩颜料vermilion数瓶。末又云:欲数人合赠者,俾多人得布施之福德也。

我与S先生等七八人合买了八瓶Windsor Newton制的水彩颜料,又添附了十张夹宣纸,即日寄去。又附信说:师赴庐山,必道经上海,请预示动身日期,以便赴站相候。他的回信是:此次过上海恐不逗留,秋季归来时再图叙晤。

后来我返乡石门,向母亲讲起了最近访问做和尚的李叔同先生的事。又在橱内寻出他出家时送我的一包照片来看。其中有穿背心,拖辫子的,有穿洋装的,有扮白水滩里的十三郎的,有扮新茶花里的马克的,有作印度人装束的,有穿礼服的,有古装的,有留须穿马褂的,有断食十七日后的照相,有出家后僧装的照相。在旁同看的几个商人的亲戚都惊讶,有的说这人是无所不为的,将来一定要还俗。有的说他可赚二百块钱一月,不做和尚多好呢!次日,我把这包照片带到上海来,给学园里的同事们学生们看。有许多人看了,问我他为甚么做和尚?

暑假放了,我天天袒衣跣足,在过街楼上所谓家里写意度日。友人W君新从日本回国,暂寓我家里,在我底外室里堆了零零星星好几堆的行李物件。

有一天早晨,我与W君正在吃了牛乳,坐在藤椅上翻阅前天带来的李叔同先生的照片,PT两儿正在外室翻转W君底柳行李底盖来坐船,忽然一个住在隔壁的学生张皇地上楼来,说门外有两个和尚在寻问丰先生,其一个样子好像是照相上见过的李叔同先生。

我下楼一看,果然是弘一弘伞两法师立在门口。起初我略有些张皇失措,立了一歇,就延他们上楼。自己快跑几步,先到室外把PT两儿从他们的船中抱出,附耳说一句陌陌人来了!移开他们的船,让出一条路,回头请二法师入室,到过街楼去。我介绍了W君,请他们坐下了,问得他们是前天到上海的,现寓大南门灵山寺,要等江西来信,然后决定动身赴庐山的日期。

弘一师起身走近我来,略放低声音说:

子恺,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吃午饭,不必多备菜,早一点好了。

我答应著忙走出来,一面差P儿到外边去买汽水,一面叮嘱妻即刻备素菜,须于十一点钟开饭。因为我晓得他们是过午不食的。记得有人告诉我说,有一次杭州有一个人在一个素馆子里办了盛馔请弘一师午餐,陪客到齐已经一点钟,弘一师只吃了一点水果。今天此地离市又远,只得草草办点了。我叮嘱好了,回室,邻居的友人L君,C君,D君,都已闻知了来求见。

今日何日?我梦想不到书架上这堆照片底主人公,竟来坐在这过街楼里了!这些照片如果有知,我想一定要跳出来,抱住这和尚而叫我们都是你的前身罢!

我把它们捧了出来,送到弘一师面前。他脸上显出一种超然而虚空的笑容,兴味津津地,一张一张地翻开来看,为大家说明,像说别人的事一样。

D君问起他家庭的事。他说在天津还有阿哥,侄儿等;起初写信去告诉他们要出家,他们覆信说不赞成,后来再去信说,就没有回信了。

W君是研究油画的,晓得他是中国艺术界的先辈,拿出许多画来,同他长谈细说地论画,他也有时首肯,有时表示意见。我记得弘伞师向来是随俗的,弘一师往日的态度,比弘伞师谨严得多。此次却非常的随便,居然亲自到我家里来,又随意谈论世事。我觉得惊异得很!这想来是工夫深了的结果罢。

饭毕,还没有到十二时。弘一师颇有谈话的兴味,弘伞师似也喜欢和人谈话。寂静的盛夏的午后,房间里充满著从窗外草地上反射进来的金黄的光,浸著围坐谈笑的四人两和尚,W与我,我恍惚间疑是梦境。

七岁的P儿从外室进来,靠在我身边,咬著指甲向两和尚的衣裳注意。弘一师说她那双眼生得距离很开,很是特别,他说蛮好看的!又听见我说她欢喜画画,又欢喜刻石印,二法师都要她给他们也刻两个。弘一师在石上写了一个月字(弘一师近又号论月)一个伞字,叫P儿刻。当她侧著头,汗淋淋地抱住印床奏刀时,弘一师不瞬目地注视她,一面轻轻地对弘伞说你看,专心得很!又转向我说:像现在这么大就教她念佛,一定很好。可先拿因果报应的故事讲给她听。我说杀生她本来是怕敢的。弘一师赞好,就说这地板上蚂蚁很多,他的注意究竟比我们周到。

话题转到城南草堂与超尘精舍,弘一师非常兴奋对我们说:

这是很好的小说题材!我没有空来记录,你们可采作材料呢。现在把我所听到的记在下面。

他家在天津,他的父亲是有点资产的。他自己说有许多母亲,他父亲生他时,年纪已经六十八岁。五岁上父亲就死了。家主新故,门户又复杂,家庭中大概不安。故他关于母亲,曾一皱眉,摇著头说,我的母亲生母很苦!他非常爱慕他母亲。二十岁时陪了母亲南迁上海,住在大南门金洞桥(?)畔一所许宅的房子即所谓城南草堂,肄业于南洋公学,读书奉母。他母亲在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就死在这屋里。他自己说:我从二十岁至二十六岁之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此后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一直到出家。这屋底所有主许幻园是他的义兄,他与许氏两家共居住在这屋里,朝夕相过从。这时候他很享受了些天伦之乐与俊游之趣。他讲起他母亲死的情形,似乎现在还有余哀。他说:我母亲不在的时候,我正在买棺木,没有亲送。我回来,已经不在了!还只四十□岁!大家庭里的一个庶出(?)的儿子,五岁上就没有父亲,现在生母又死了,丧母后的他,自然像游丝飞絮,飘荡无根,于家庭故乡,还有甚么牵挂呢?他就到日本去。

在日本时的他,听说生活很讲究,天才也各方面都秀拔。他研究绘画,音乐,均有相当的作品,又办春柳剧社,自己演剧,又写得一手好字,做出许多慷慨悲歌的诗词文章。总算曾经尽量发挥过他底才华。后来回国,听说曾任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又当过几个学校底重要教师,社会对他的待遇,一般地看来也算不得薄。但在他自己,想必另有一种深的苦痛,所以说母亲死后到出家是不断的忧患与悲哀,而在城南草堂读书奉母的最幸福的五六年,就成了他底永远的思慕。

他说那房子旁边有小滨,跨滨有苔痕苍古的金洞桥,桥畔立著两株两抱大的柳树。加之那时上海绝不像现在的繁华,来去只有小车子,从他家坐到大南门给十四文大钱已算很阔绰,比起现在的状况来如同隔世,所以城南草堂更足以惹他底思慕了。他后来教音乐时,曾取首凄惋呜咽的西洋有名歌曲My Dear Old Sunny Home来改作一曲忆儿时,中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之句,恐怕就是那时的自己描写了。

自从他母亲去世,他抛弃了城南草堂而去国以后,许家的家运不久也衰沈,后来这房子也就换了主人。□年之前,他曾经走访这故居,屋外小洪,桥,树,依然如故,屋内除了墙门上的黄漆改为黑漆以外,装修布置亦均如旧时,不过改换了屋主而已。

那里。坐谈的时候,他拿出一册白龙山人墨妙来送给我们,说是王一亭君送他,他转送立达图书室的。过了一回,他就换上草鞋,一手挟了照例的一个灰色的小手巾包,一手拿了一顶两只角已经脱落的蝙蝠伞,陪我们看城南草堂去。

走到了那地方,他一一指示我们。那里是滨,那里是桥,树,那里是他当时进出惯走的路。走进超尘精舍,我看见屋是五开间的,建筑总算讲究,天井虽不大,然五间共通,尚不窄仄,可够住两分人家。他又一一指示我们,说:这是公共客堂,这是他底书房,这是他私人的会客室,这楼上是他母亲的住室,这是挂城南草堂的匾额的地方。

里面一个穿背心的和尚见我们在天井里指点张望,就走出来察看,又打宁波白招呼我们坐,弘一师谢他,说我们是看看的,又笑著对他说:这房子我曾住过,二十岁年以前,那和尚打量了他一下说:哦,你住过的!

我觉得今天看见城南草堂的实物,感兴远不及昨天听他讲的时候浓重,且眼见的房子,马路,药铺,也不像昨天听他讲的时候的美而诗的了。只是看见那宁波和尚打量他一下而说那句话的时候,我眼前仿佛显出二十岁年前后的两幅对照图,起了人生刹那的悲哀。回出来时,我只管耽于遐想:

如果他没有这母亲,如果这母亲迟几年去世,如果这母亲现在尚在,局面又怎样呢?恐怕他不会做和尚,我不会认识他,我们今天也不会来凭吊这房子了!谁操著制定这局面的权分呢?

出了衖,步行到附近的海潮寺一游,我们就邀他到城隍庙的素菜馆里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他谈起世界佛教居士林尤惜阴居士为人如何信诚,如何乐善。我们晓得他要晚上上船,下午无事,就请他引导到世界佛教居士林去访问尤居士。

世界佛教居士林是新建的四层楼洋房,非常庄严灿烂。第一层有广大的佛堂,内有很讲究的坐椅,拜垫,设备很丰富,许多善男信女在那里拜忏念佛。问得尤居士住在三层楼,我们就上楼去。这里面很静,各处壁上挂著「缓步低声的黄色的牌,看了使人愈增严肃。三层楼上都是房间。弘一师从一房间的窗外认到尤居士,在窗玻璃上轻叩了几下,我就看见一位五十岁模样的老人开门出来,五体投地地拜伏在弘一师脚下,好像几乎要把弘一师底脚抱住。弘一师但浅浅地一鞠躬,我站在后面发呆,直到老人起来延我入室,始回复我的知觉。才记得他是弘一师的皈依弟子(?)。

尤居士是无锡人,在上海曾做了不少的慈善事业,是相当知名的人。就是向来不关心于时事的我,也是预早闻其名的。他底态度,衣裳,及房间里的一切生活的表象,竟是非常简朴,与出家的弘一师相去不远。于此我才知道居士是佛教的最有力的宣传者。和尚是对内的,居士是对外的。居士实在就是深入世俗社会里去现身说法的和尚。我初看见这居士林建筑设备的奢华,窃怪与和尚底刻苦修行相去何远。现在看了尤居士,方才想到这大概是对世俗的方便罢了。弘一师介绍我们三人,为我们预请尤居士将来到立达学园讲演,又为我们索取了居士林所有赠阅的书籍各三份。尤居士就引导我们去瞻观舍利室。

舍利室是一间供舍利的,约二丈见方的房间。没有窗,四壁全用镜子砌成,天花板上悬四盏电灯,中央设一座玲珑灿烂的红漆金饰的小塔,四周地上设有四个拜垫,塔底角上悬许多小电灯,其上层中央供一水晶样的球,球内的据说就是舍利。舍利究竟是甚么样一种东西,因为我不大懂得,本身到也惹不起我甚么感情;不过我觉得一入室,就看见自己立刻化作千万身,环视有千万座塔,千万盏灯,又面面是自己,目眩心悸,全我被压倒在一种恐怖而又感服的情绪之下了。弘一师与尤居士各参拜过,就鱼贯出室。再参观了念佛室,藏经室。我们就辞尤居士而出。

步行到海宁路附近,弘一师要分途独归,我们要送他回到灵山寺。他坚辞说,路我认识的,很熟,你们一定回去好了,将来我过上海时再见。又拍拍他底手巾包笑说,做电车钱的铜板很多!就转身进衖而去。我目送著他,到那瘦长的背影,直到没入人丛中不见了,始同W君,C君上自己的归途。

这一天我看了城南草堂,感到人生的无常的悲哀,与缘法的不可异议;在舍利室,又领略了一点佛教的憧憬。两日来都非常兴奋,严肃,又不得酒喝。一回到家,立刻叫人去打酒。

一九二六年八月四日记于石门

End

赠晓空大师

◎ 熊 皎嵯峨山顶昔安禅,几度兴亡在目前;白发任生离乱世,紫衣曾看太平年。云藏圭岭经春雪,雨暗乾陵欲暮天;不受外方侯伯请,自携瓶锡住秦川。摘自《全唐诗补编》

法显大师西行记

文:佛 云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

吉藏大师

◎ 理 净生平事迹吉藏生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祖藉西域安西人(今伊朗),本姓安,为安世高之后代。故有胡吉藏之称,祖先为了避难移居交东(今广西一带),后迁于金陵(今南京)。幼年时期,父亲领他去见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宏海法师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

道宣大师

◎ 齐 一道宣(596~667年),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说丹徒人),俗姓钱,父在陈时曾任吏部尚书,母姚氏。自幼受到家庭教育,九岁便能作赋。因隋朝大兴佛教,他十岁时,便舍家从长安日严寺慧頵受

贫僧受难记——星云大师

贫僧近九十年来的岁月,面临生死的边缘,从鬼门关又走回来,也不知道走多少次了,有些也不值得叙说。比方说掉进冰窟,还能自我爬起来,虽是奇异,但也不值一说;也曾骑自行车,从三层楼高的小丘陵,冲到深沟,车子跌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默庵大师

◎ 贾汝臻默庵(1838-1902)法名杲仁,字真源,晚号默庵。俗姓刘,湖南衡阳人。其父早亡,依母生活。自幼聪颖过人,15岁即以文出名。17岁肄业于雁峰寺。曾抄写《金刚经》,至三心不可得句,有感悟,萌

营救圆瑛大师

印光大师离开普陀山来到苏州后,江易圆跟大师的交往逐渐稀疏了。印光大师也曾听人说过,自从倭寇占领了东三省之后,江易圆变得意气消沉,停止功课,迷上了扶乩,他也曾写信劝他不要搞那些自欺欺人的把戏,还是老老实

莲池大师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莲池大师的遗嘱

存 生莲池大师 (1535-1615),俗家姓沈,杭州人。他家世代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莲池是他取的号。莲池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一生的志向,就是要往生西方,在西方莲池中莲花化生。莲池大师年轻时,他的学问、

僧肇大师

理 方根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99年,僧肇大师游历长安寺庙学法时,闻听游僧说起居住在凉州的鸠摩罗什大师,于是就从长出发,往凉州寻师学法。当时已有数百名弟子先于佛图耶舍从西域跟随而来,长期留住在凉州诵

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后的生活

星云大师在佛教里,悟道的禅师们如何生活?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深感好奇,总以为悟道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上天入地,神通自在,呼风唤雨?事实上,神通和悟道不一样。悟道就等于从黑暗里面忽然见到光明,从迷惘里忽然见

雪浪大师塔铭

◎ 钱谦益昔梁肃之论荆溪,以为明道若昧,涣然中兴。圣人不作,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我明正、嘉之际,讲肆独盛于北方。无极和尚起自淮阴,传法于通、泰二公,具得贤首、慈恩性相宗旨,归而演法南都,而其门有雪浪恩

玄奘大师赞

◎ 演 悟 偃师有人杰,陈神好儿郎;舍俗净土寺,披剃名玄奘。 首闻涅槃经,后学阿毗昙;穷究三藏理,解疑遇迷茫。 为求瑜伽论,冒险辞家乡;孤身行万里,两出玉门关。 流沙逾八百,瘦马踏荒凉;白骨为路引,日

省庵大师掩关阅藏

◎ 黄公元 省庵大师(1686--1734),法名实贤,字思齐,省庵是其号。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业儒的书香之家,俗姓时。师生来不茹荤腥,幼年即有出尘之志。七岁即礼僧人为师,十五岁正式披剃。师天资聪颖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

紫柏大师的贡献

紫柏大师的贡献◎ 圆 慧 紫柏大师一生所修复的寺院至少在十五所以上。这里择要介绍紫柏大师所修复的寺院,以示大师对明末佛教的贡献。楞严寺位于浙江嘉兴,是紫柏大师所重兴的第一所寺院。楞严寺是浙西相当有名的

道生大师

◎ 贺圣迪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道生回到东晋首都建康。尽管他离开都城已有二十来年,但在东晋僧俗和朝野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令名与时并进。朝廷得知道生回归的消息,便请他住持青园寺。青园寺位于覆舟山下,

法照大师

◎ 印 光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煮云法师智者大师,又名智顗,他母亲徐氏夫人怀孕时,梦吞白鼠。卜者说:白鼠者,他所化也。梁武帝大同四年,大师诞生,左右邻舍都看到红光如火一般罩盖了陈家,以为是益阳侯

钵塔院如大师

钵塔院如大师◎白居易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摘自《全唐诗》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 善慧莲截流大师(1628-1682),又名行策,俗姓蒋,江苏宜兴人。其父蒋全昌,乃宜兴名儒,并与憨山大师有深交。憨山大师圆寂三年后的一天晚上,其父梦见憨山大师持杖入室,此后不久,截

蒋介石与太虚大师

◎ 光 泉 印顺法师在《太虚大师年谱》中写到:国民政府下之佛教,得以从狂风暴雨中复归安定,得以泄沓混日,却与此夜此人(指蒋介石)有关。 太虚大师清醒地认识到不尊王法,难弘佛法,中国佛教要想在乱世中得

玄奘大师纪念

◎ 温金玉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的卓越贡献也可

天然大师

天然大师 天然(1608-1685),法名函罡,字丽中。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时胎胞紫衣,堕地始出。17岁补诸生。青年时曾作诗《莫厌贫》,云读书慕先贤,抱志志四方。常与梁朝钟、罗

蕅益大师与《楞严经》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当逆境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愈挫愈勇的时刻。植物的生机,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植物才能成长。虫鱼鸟雀,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险的时刻,展现

玄畅大师生平

玄畅大师生平◎ 东篱下 玄畅大师(415--484)是南朝宋、齐时代高僧,俗姓赵,河西金城(今甘肃兰州)人。玄畅大师年少时家门被胡虏所灭,将要掳掠玄畅之时,胡虏主帅见玄畅不同凡俗,于是对抓玄畅的士兵说

太虚大师

太 虚 大 师◎ 星 云 一个领导人固然很难,但能被人领导不仅不容易,更是一门学问。我从小在丛林生活,就有希圣希贤的观念,希望佛教界能有一位领导者,可以让我追随,而太虚大师就是我想追随的对象。太虚大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大安法师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吸念佛和数息观,这两个把它整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令我们摄心念佛有很大的好处。大家普遍感觉到,尤其现在众生,念佛都是散乱的心,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函遍覆」,昨天我们学习到前面第二段。第一段讲的是净土法门的正修,如何往生净土,印光大师一开端就为我们直示净宗法要,修信愿行三资粮求生净土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末学茂森非常感恩常住不断的给末学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共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遇到修学上的问题,所以末学非常乐意,也非常荣幸,能够常常跟诸位法师大德一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收到一些大德的提问,但是因为印光大师的这封「一函遍覆」还没讲完,我们先把这篇文讲完,然后再来跟大家讨论问题。说不定待「一函遍覆」讲完以后,大家也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印光大师的「一函遍覆」。昨天我们讲到「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这段,我们先把这段从头到尾念一遍。【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

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 (617~686)新罗僧人,俗姓薛,儿名誓幢,法名元晓,意为使佛教散发新的光芒。出生于押梁郡佛地村(今庆尚北道庆山市慈仁面北部)。他的修学思想是一心和静,致力于佛教的大众化,著作众多,为当时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 善 知 家喻户晓的唐朝玄奘大师,西元六〇二年生于河南陈留。自幼出家,遍学涅槃、毗昙、摄论、成实、俱舍等诸经论。由于当时诸家对佛教经典解释不一,众说纷纭,玄奘于是发心前往天竺求回唯识学的原

慈觉大师圆仁

慈觉大师圆仁◎ 艾 宁  日本天台宗僧人。延历寺第三世座主。俗姓壬生氏。下野(今枥木县)人。幼丧父﹐九岁出家,礼大慈寺广智为师。十五岁入比睿山师事最澄。十余年间笃修苦行。838年入唐求法,值唐武宗灭佛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之既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年轻女人,于生大气后,喂孩子奶,其孩每死,亦因生气而奶成毒汁之故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文:弘一大师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之先驱;后半生,他勇猛精进,慈悲度世,修成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人天师范。本文所述,

太虚大师的“新”思想

太虚大师的新思想◎ 太 虚 新的意义平常说新乃对旧的反面而言,而佛法真胜义中无新无旧,缘生义中则没有一定的分划,小至一事一物,大至一世界乃至无量世界,都刹那刹那生灭相续的迁流着而新陈代谢。然依佛法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萧 枫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

印光大师法语

印光大师法语◎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星云大师的佛教观

星云大师的佛教观 有人问,既然人的穷通祸福都是自业自受的结果,那么一个人信不信佛,对前途会有什么影响吗? 过去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大迦叶,他曾经自豪的说: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也能成为独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