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果之三果
2025-03-11 08:01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译为不来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故在欲界死后,生色界五净居天,永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修行,证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进入色界后就没有了。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但还有色界与无色界的贪。因为有色界的贪,故今生舍报之后,就生在色界。

三果圣人断除五下分结,既是我见、戒禁取见(邪行)、疑、欲界的贪以及瞋心。我们可试探证果的圣者,如果还有瞋心,那肯定他不是三果圣人。依经上说在家居士可证得三果,证果后自必绝男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故称为有学圣人。

End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三

自序品第一之三七 三更密授衣法[经文]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星云大师译文]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三 无念

般若品第二之三无念[经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星云大师译文]善知识!用智慧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

三十三观音之三十的一如观音

“一如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三十尊。“应身相”为一如观音的“化身相”是“迦楼罗身”的示现。《普门品》曰: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国土净秽,皆由自心。众生劫烧,我土安隐。心冥觉性。识智无生。身土依真,染净俱泯。廓通法界,清净湛然。圆遍虚空,含裹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发明起灭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妄念执我,不能自见。慧照朗然,显发心性。今既开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于起灭之念。起之与灭,皆知如真。发清净心于禅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陀罗尼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第五十一章《大智度论》卷五云∶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法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包括人

五蕴略解之三“想蕴”

关于“想蕴”我们先来看一个“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在喝酒的时候,忽然发现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酒杯里游动,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华严经》卷第三十六【题解】此卷包含第四「焰慧地」及第五「难胜地」的全部内容。十、第四地:「焰慧地」关于第四地「焰慧地」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七的判释:「文亦三分:一、赞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人我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决疑品第三之三佛经说的“我”,与今人说的“我”,意思大不相同。在佛经中“人我”的“我”,有常不变、能主宰的含义。“人”也不是实体的人,而指人的主观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四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四划之三五阴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四第十二章之一又译五蕴。佛法用五蕴法来描述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一、色蕴。即十八界中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

佛教八大宗派之三论宗

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它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意思,

佛果之三果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译为不来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故在欲界死后,生色界五净居天,永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修行,证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进入色界后就没

佛果之三藐三佛陀

既是佛,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既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前面所讲的四果圣者,断除烦恼证果,只是自己觉悟;而佛陀不但自己觉悟,而且也能令他人觉悟,不但如此,他的觉行最圆满。自觉佛陀自己觉悟

天台五时之三-方等时

五时的第三方等时,这个时期佛所说的经很多,主要代表是《维摩诘经》,以及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阿弥陀经》、《地藏经》等。方等是约法立名,总指一切大乘佛法,可以说,从《华严》到《涅槃》,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大乘佛

三十三观音之三十二的持莲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三十二的持莲观音“持莲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三十二尊。“应身相”为持莲观音的“化身相”是“童男童女身和摩睺罗迦身”的示现。《普门品》中“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什么叫“无念为宗”?无念

梁乃崇:《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三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三)时间:2011年06月18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周雅容整理:周雅容、梁玉明请翻开《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第六十四页,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这里在讲一个事情,

净土旨归: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法语三示新枝温故知新,可以为师。所谓故者新者何物邪,天下莫故于现前一念之心,亦莫新于现前一念之心。惟故故随缘而不变,惟新故不变而随缘。若能顿达吾家故物,便可斩新条令,以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二)

宋 子元子元。平江昆山人(江苏昆山)茅姓人家的子弟。母亲柴氏,夜里梦到一尊佛入门来,第二天天亮就生下子元,因此把他命名为佛来。后来前往延祥寺出家,学习天台的止观法门,有一天在禅定中听到乌鸦的叫声,忽然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三)

宋 仲明仲明。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山阴(江苏吴县城北)的报恩寺,一向不受戒律的检束。有一日忽然得到疾病,于是问他的同学道宁说:我的心识散乱,有什么药可以治?道宁答说:只要随著呼吸念佛,这就是最好的药

净土旨归: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示刘今度上品上生三种人,首云慈心不杀具诸戒行。盖戒为万行总都,而慈心不杀,又为戒行先务。以此圆发三心,何土不净哉。三心者,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诚心。显法身德,乐集一切功德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一)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宋 齐玉齐玉。俗姓莫,霅川人(浙江吴兴县),年轻时就出家,每日可以记诵数千字。刚开始参学于祥符寺的神智法师,然后又依止慈辩法师,学习一心三观的要旨。最后出来居止在苕溪(浙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六)

元 宏济宏济。字同舟,俗姓姚,浙江余姚人。幼年出家于乡里的宝积寺。年十六岁剃发染衣受具足戒,持诵《四分律》甚为精勤。后来依止半山全法师学习天台教观,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能完全通达其中的要旨。曾经修习《法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五)

元 妙文妙文。俗姓孙,蔚州人(山西灵五县)。九岁出家,二十一岁到达燕京(北京),依止大德明公法师,学习圆顿之道。后来居住在河北蓟州的云泉寺,精进勤俭省食节用,谷仓有多余的粮食,遇到荒灾时就拿出来赈济饥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四)

宋 净观净观。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于浙江嘉兴的寂光庵,修习净土忏法十多年,有一天告诉弟子们说:我在稍后的二十七日就要走了。等到指定日期的前两天,见到红色莲华。第二天,又见到黄色的莲华遍满虚空,有化身童

净土旨归:西方合论卷之三

西方合论卷之三第三部类门夫如来说教。广有多门。经中或偶一拈题。或因缘举出者。不可胜载。唯念佛一门。频形赞叹。如高峦之峙平原跃空而出。类金星之晃沙碛映日即明。故知。法门殊胜。未有逾此一门者也。今约诸经。

净土旨归:七大净土之三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所化现出来之净土,位於西方。(梵文:Sukhāvatī),音译为须摩提,又称西方极乐世界、安乐世界、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净土,是佛教中阿弥陀佛成佛时依因地修行所发四十八大愿所感之庄严

净土旨归: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三

卷第九之三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三赞一释迦牟尼佛像赞二首百万人天眼本明,拈花无语并传真。饮光一笑生波浪,直到如今未太平。(拈花相)尘点劫前生计绝,惯从人世弄风魔。世间不解乾城影,漫说须从者里过。(雪

济群法师:十善业道经的启示之三

三、谁是创世者【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这段经文解答谁是创世者。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