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理禅机:修行就在当下
2025-04-15 10:18

修行就在当下,在世间,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所以,当下就要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修行。如果能够按照佛法去改变自身的观念、心态、行为、语言,那么你未来的人生将会受益无穷,将会使你的命运得以改变,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原标题:活在每一个当下

转自微信公众号:新郑观音寺

End

释怀,其实就在那么一瞬间

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去观察命运有多少缺陷,并不像吃货专盯着吃一样,而是努力地去规范、协调、改善自己的心态和氛围,把平静当做自己生活的一个习惯。正如神秀大师说过,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保存心态的宽松,简

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恼中精进解脱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现在仍属恒顺众生的范围,是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什么叫修行呢?你以为离开父母、家庭,跑到山里去剃了头,说我出了家要成佛,这就是了吗?不是说出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谛闲法师示施圣藏居士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慧能断烦恼。烦恼为生死因。生死为烦恼果。从因结果。果又生因。世世生生。轮回不息。若不依佛法用

只要一念觉悟, 佛就在你身边

一诚法师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面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法就是这个道理。佛

禅机妙境

禅 机 妙 境◎ 秦孟潇俗汉不凡过去有一个俗人很羡慕寺院僧人的生活,因此,他拜泉州崇福寺老当家为師父,法号了翁。在寺庙里做些活,二年后,他受了比丘戒。在名山古刹参学多年,终于又回到自己出家的寺庙里來了

生活就是修行,因为"道"就在我们生活中!

近年来,教内外的一些道士、居士开始隐居山水静地,专心于打坐静养。静坐炼养无疑是一种悟道养身的行为,加之许多宫观古迹都是开放的旅游景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闲暇时能有机会静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

空灵一梦解禅机

  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是佛教禅宗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对我们高层管理人员有什么作用。  据统计,美国现在每天有1500多万人禅修。在日本、东南亚等地方,禅宗对社会精英人士的影响也非常大,像乔布斯,就是一个

品一杯禅茶 参一种禅机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

一日禅: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

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要转变众生心,需发菩提心与佛相应。修普贤十大愿,念地藏菩萨等佛菩萨圣号,念念不离三宝,常发诸佛菩萨之愿。无论做任何事,发愿,求忏悔,苦行,想成佛,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心往道上会

祥寿五佛母--心在哪成果就在哪

朋友小丁是一个厨师,也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厨师。我和小丁从小玩到大,可是自从他开始学厨师之后,我就发现他有了不小的变化,常常会有一些怪异的举动。那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大地像是被扣在了蒸笼里一样,闷热异

宋智明:禅机新说(一)

禅师在室,据中而坐,来客从门而人,见破屋旧檐,不堪风雨,便问道:「近日秋雨连绵,不知有漏无漏?」禅师云:「天上地下一片,连你也浸在其中!」「自离杭城,未测西湖水是浅是深?」禅师举指道:「是浅是深?」客

宋智明:禅机新说(二)

云山雾路,九折十弯,过来人一身轻快,一路平直,那正是春花烂漫,清风飘香的时节。禅师虚步而行,众弟子无心而随。到了荫郁的参天古树下,禅师指向前山说:「古时五台山下有婆子,凡行脚僧问台山路怎么走,都答以:

宋智明:禅机新说(三)

海印虚舟,彼岸中流,愿行直航,尺浪重波,一水天际,一性逍遥。有一行人,越出师门,归来无为,不传师法,不宣师旨,无宗无派,离悟离迷,种一片自家田地,画一个无样葫芦,率性天真,更绝缘虑。有禅客来问:「师承

宋智明:禅观入门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禅机新说

禅机新说㈠禅师在室,据中而坐,来客从门而人,见破屋旧檐,不堪风雨,便问道:「近日秋雨连绵,不知有漏无漏?」禅师云:「天上地下一片,连你也浸在其中!」「自离杭城,未测西湖水是浅是深?」禅师举指道:「是浅

大珠慧海禅师的佛理禅机

有一次,大众中一位僧人问:“如何是佛?”大珠禅师说:“清潭对面,非佛而谁?”大家有些茫然不解。过了一会儿那位僧人又问:“大师说什么法度人?”禅师回答说:“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问:“禅师您的本事就这些

蔡惠明:禅机和转语

禅机和转语蔡惠明一、禅宗的演变中国禅宗是诸宗派中的特胜法门,教外别传的心宗,主张不立文字,不落言诠,以心传心。《六祖坛经》载:“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

为什么说阿修罗王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的身边还是有人听说过阿修罗王的,并且有人说阿修罗王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说阿修罗王就在我们身边吧。什么意思呢?阿修罗王有天人的福报,但品行恶劣

佛理禅机:传正法师:严守心门,让心定下来,方能除妄

妄想人人皆有,能否及时觉察并突破它,是修行成功与否的一大关键。心若不定,便极易滋生妄想,并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般情况,便是口中诵经,也难明其意,早被外境牵着鼻子走。故修行人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己,严守

佛理禅机:常提醒自己无我、发心、报恩、忏悔

常提醒自己无我、发心、报恩、忏悔。一切都是三宝加被,本事就是无我利他。不处处强出头,为法无我不顾身。世事能以法转放得下是本事,名利草上露能看得破以幻化发心利他成佛是本事。本是愿事是行,行于无我大悲处。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讲戒律守戒律是守住佛法的根本

讲戒律守戒律是守住佛法的根本,佛法的弘扬它真的不是全然依靠物质。它靠的是道德感应人间道德,使得守住佛法的根本。用实际修佛法实际守戒律来感应众生,实际的修行守戒律其实真的不是那么关乎于物质。哪怕是重的不

佛理禅机: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修行修的是一颗心

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无论平日如何认真修行,一旦无法控制脾气起了嗔心,便即刻生出障碍。我们修行,修的就是自己的这颗心。即便不能做到如如不动,也要学会察觉自己的起心动念。要知道,能让你生起嗔心的都

佛理禅机:放下对利益的执着,回向本来的解脱

可怜一定有因,恶人一定具善。莫让利益冲昏了头、洗了脑。利益这两个字让我们迷失,让我们不信因果,让我们造一切恶,让我们知错不愿回头。放下对利益的执着,回向本来的解脱。原标题:华平法师修行法语开示转自微信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增上慢人的因缘也是必然

面对增上慢人专业而一针见血的呵骂、责辱,我们当修忍辱、这忍辱是和法相应,不是向他人讨便宜更不是咒诅他人,而是站在菩萨所看待的生生世世不尽的悲悯众生和众生各自的因缘。要用大乘的忍辱而与法相应,面对一切的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培福修福求忏悔

培福修福求忏悔为常住做事为大众做事,带着了生死利益众生的发心,安住于一处,好好的为常住为大众发心培福报,求忏悔就是修行。发心做事培福不打往外高攀的妄想,虔诚诵经不被自认为以法度生的妄想心所驱使,了生死

佛理禅机:师徒的因缘是建立在给予因缘成就和法上的

师徒的因缘是建立在给予因缘成就和法上的,以此念师恩。对于给予成就你出家、受戒、教授等师父当以只为报恩,去行一切解脱利益众生的事,来报师长的恩。对于弟子有缘与师父共住、共事的应尊重,不可轻慢当恭敬、供养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念佛愿往生净土

念佛当把佛放到心里去念,不要在相上起分别,念佛就要求与佛相应,为利益安乐众生而求生极乐。念佛愿往生净土是为再回娑婆度有情,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为接引众生建立极乐世界,我们念佛是应佛的愿,而发如是利益众生的

佛理禅机:妙湛法师:如何修学佛法?40条法语开示

1、勿忘世上苦人多。2、于平常处见禅境。3、为人要真,真人成佛。4、常行天下才能学到东西。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老实常常在,聪明非久长。7、利益众生的事决不能错过。8、对了就去做,别跟他闲啰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自我思善思恶离开三宝自性皆是恶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不思善不思恶才能常住,只思恭敬、信心、福慧、忏悔、三宝恩。这样才不会遇到不如意时生起思善思恶皆是为舍弃三宝,因为自我思善思恶离开三宝自性皆是恶。原标题:华平

佛理禅机:传正法师:凡事皆有因果,心灯应常明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如果你能在做事之前想清楚过去、现在、未来会有怎样的结果,那你就能清晰的看到前因后果。了解过去的事情能让我们吸取教训,让自己吃一堑长一智;把握现在的事情,我们会在充实快乐中前行;放眼

佛理禅机:容通法师:我们都是被业力所牵的木偶

众生都是身不由己,心不由己。说句实话,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是被业力所牵的木偶,业就是无数的线,这个线一纯,说明这个业力成熟了,就要动这个胳膊,动这个手指头,动这个腿就这样子。什么时候能够自主?自主的力是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修行信解很重要

修行信解很重要,因为信可以让你发心修,解决定于行的正确与否。信佛说解疑惑,解疑惑生信心。信佛性常住,解惑去行才有修德。这样才能最终做到性修不二。我们有性德就是少修德,修同时一定要信解正确。原标题:华平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的。因为在随着对人性人本的尊重和自我意识的提倡,使得我们具自信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自我感,这份自我感彰显在自我拥有、自我站位、自我意识的方向,再加上自我价值和认

佛理禅机:界诠法师:但念无常,当勤精进

呱呱落地的婴儿,以哭声来索求所需,可谓之求。渐渐长大,父母为之择名校,可谓之名。有了名,相随而来的是利。挣钱为求大房、名车、地位,可谓之利。为保名声永久,地位永固,谓之权。求名、求利、求权,其实没有离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规矩的设立是为了度众生

规矩的设立是为了度众生而设立的,不能用随顺人本的思想,而去看规矩和犯了规矩而被呵斥,更不能在以太自我的要求、建议去视规矩为不人性化。你不愿意听到有人被骂,或是听到呵斥人的声音就会畏怖或是厌烦,这是有原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临终求无病苦会颠倒

你一开始以对身心挂碍的心求无病苦的方向去念佛求临终无病苦,临终求无病苦会让你颠倒。你可以发愿祈求三宝加持,应正常到应该怎样病苦就怎样病苦,虽说讲的很高但是中有这一条路。你想用其他的方式回避它,恐怕到最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发心当用佛法理解和汇入

在家人一定是量入而出,出家人而是量出而入,在这个经济时代做事很容易经济被限,出家人所做的,一切寺院道场的建设,皆是为众生具足觉悟成佛因缘而建立的。用佛法来看出家人在建设道场当中,所背负的经济借欠和化缘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最核心判断是自我的贪爱

随着心向外求而对相的越来越执着,再加自我贪爱而看待的判断,随着以自我看待为本的贪爱享受肯定的推广,能看到的和判断的依据皆是以相的享受和不失享受、提升享受为依据,这些观念已经远离了佛法最终的理念。佛法所

佛理禅机:悟通法师:活在当下 清解解脱

生活, 就要有活力、充满生命觉醒力。 当下, 不用思想就能完全具足快乐觉醒。 这是活在当下的浅解。 佛法是到位的、圆满的智慧法语。 遇上佛法者有大福报; 依止佛法者得大安乐; 践行佛法者得大解脱; 善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当常念依止、恩德、加被、不舍

不管从自身所具道业成就因缘,还是利他因缘都不能脱离大众僧团和依止大德师长,因为依止是依循不远离常居弟子位,懂得常居弟子位就不会因自我或是所学所修所行而起增上慢,所以修行必然要有依止。哪怕是你自己用功更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不让事情扰乱念佛的这颗心

不让事情扰乱念佛的这颗心,那就要看明不明白事情就是为念佛而来的。念佛是为发菩提心而求生净土,事情就是随缘发菩提心众善助行圆满菩提得生净土。原标题:华平法师修行法语开示转自微信公众号:此处当观

佛理禅机:灯云法师:追求使人进步,贪求使人烦恼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阶段的追求。小时候追求玩具之新奇、读书后追求成绩之优秀、毕业后追求工作之舒心、成年后追求伴侣之恩爱、中年后追求家族之显赫、老年后追求身心之康乐。总之,追求使人进步,乐观向上;而贪

佛理禅机:传正法师:舍与得之间是相辅相承的

舍是长养慈悲心之法,亦是积聚福德资粮最快的方法。当舍去除了分别心,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便是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修行人应知,舍与得之间,总是相辅相承。在舍的同时,会增长心中的善念与阔达,相对应

佛理禅机:灯云法师:人穷志不穷,穷要穷的有骨气

人穷是命,不会影响他的才华和善良;志穷是心,他会埋没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人穷不可怕,反而会让人奋发图强;志穷是流沙,会给人带来灭顶之灾。被别人打败,不一定真败;被自己打败,那真是一败涂地。所以穷要穷的有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求生净土再回娑婆度有情

面对他人的指责怀疑当做成就想,面对他人的不合理对待当做消业想。为成就为往生净土没有障碍,当以忍辱成就自己往生的因缘,这种忍辱不去争辩不是懦弱,而是为往生具足因缘。但是面对他人对破坏佛法和对成就众生因缘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学佛是改变自己

学佛是改变自己。到底怎么改?是改好了,还是改坏了。既然选择了信仰就有始有终,要不就不轻易进来。免得出去毁谤。有善无根,会退发心。多培善根,戒律要紧。不要总感知是别人怎么样,我怎么样。业障让我们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