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第三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尔时世尊复以譬喻更明斯义
佛告迦叶。譬如灯光能破一切黑暗。而彼黑暗从何而去。非东方去。非南方去。非西方去。非北方去。去亦非去。来亦非来
迦叶。复次灯光亦非我。能破得黑暗。又若非黑暗何显灯光。迦叶。灯光黑暗本无自性。此二皆空无得无舍。迦叶。如是智慧亦复如是。有智若生无智即舍。而彼无智归于何去。非东方去。非南方去。非西方去。非北方去。去既非去。来亦非来
迦叶。复次有智若生无智即舍。非彼有智我能破坏无智。又若无智本无有智何显。迦叶有智无智俱无自性。此二皆空无得无舍。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于灯光能破于黑暗
彼暗灭谢时诸方无所去
若复此灯光非暗不能显
二俱无自性无性二俱空
智慧亦如是有智若生时
无智而自舍此二若空花
俱无有自性取舍不可得
佛告迦叶。譬如空舍无其户牖。经百千年无其人物。其室冥暗忽有天人。于彼舍中燃其灯明。迦叶于意云何。如是黑暗我经百千年住此。我今不去有此事不。迦叶答云。不也世尊。彼黑暗无力灯光若生决定须去。佛言迦叶。彼业烦恼亦复如是。经百千劫住彼识中。或彼行人于一昼夜。正观相应生彼慧灯。迦叶如是圣者慧根。若生此业烦恼定无所有。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如舍百千年无人无户牖
忽有天及人于彼烧灯火
如是久住暗刹那而灭谢
是彼舍黑暗不言我久住
于此而不去业识烦恼集
其义亦如是虽住百千劫
本性不真实行人昼夜中
正入如实观慧灯晃耀生
彼等烦恼集刹那不可住
佛告迦叶。譬如虚空不住种子。迦叶如是。若彼行者坚着断见。过去已灭未来非有。何住佛法种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太虚空无涯无有量
若人于空中何处植种子
断见亦如是过去不可有
未来亦不生现无佛法种
佛告迦叶。譬如粪满大地。可种一切种子。迦叶。如是业烦恼粪满于世间。可种一切佛法种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大地粪随处可种植
众生烦恼粪周遍于世间
佛子若亲近可下佛法种
佛告迦叶。譬如醎卤陆地不可种于莲华。迦叶。如是无行性者本自非有。未来不生何得菩提之种。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醎陆地不可出莲华
于彼泥水中出生甚氛馥
无性亦如是过未本来无
终不生佛种
佛告迦叶。譬如粪壤之地可生莲华。迦叶。如是烦恼邪行众生亦可生其佛法种智。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泥粪地而可生莲华
邪行业众生亦生佛法种
佛告迦叶。譬如四大海水弥满无边。迦叶。如是见彼菩萨所作善根能遍法界。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四大海弥满广无边
菩萨亦如是善根遍法界
佛告迦叶。譬如天人以一毛端百分取一。于彼毛头滴微细水。欲成俱胝四大海。迦叶。如是见彼声闻。所作微善而求无上。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人毛端百分而取一
于彼滴微水欲成俱胝海
声闻亦如是以己微浅智
所作自善根求成无上觉
佛告迦叶。譬如芥子内虫食彼芥子。见芥子内谓若虚空。迦叶。如是声闻所修小智。见彼生空亦复如是。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芥子内而有食芥虫
于里无碍处见彼谓虚空
声闻所修智证彼一分空
所见而不大其义亦如是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见十方世界虚空无边。迦叶。如是菩萨无碍大智所见法界亦无边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虚空界十方无有涯
一切诸世间依彼无障碍
菩萨亦如是所起最上智
照见法界空无边无所得
佛告迦叶。譬如刹帝利受灌顶王。彼王皇后私于庶人后生其子。迦叶于意云何。彼所生之子得名灌顶王子不。迦叶白言不也。世尊告言。迦叶。彼得无生法界声闻。我是如来灌顶之子如是亦然。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刹帝王皇后而私于庶人
彼后生其男不名灌顶子
声闻亦如是离欲证无生
唯行于自利非是于如来
灌顶法王子佛子行二利
佛告迦叶。譬如刹帝利受灌顶王。有近侍婢王所爱幸。彼后生子。迦叶于意云何。此婢生之子得名王子不。迦叶答云。此是王子。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虽道力微劣化彼众生。未免轮回亦得名为如来之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轮王婢为王之爱幸
而后生其男亦是刹帝子
菩萨亦如是初发菩提心
德行而羸劣方便化众生
虽未出三界所作称佛心
得名真佛子
佛告迦叶。譬如轮王生其千子。大力勇猛辩才端正。须得轮王相具足。彼所童子内。若无一子具有轮王相者。彼转轮王不作亲子之想。迦叶。如是如来会下有百千俱胝声闻围绕。若无一菩萨相者。如来亦不作子想。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所生千太子
若无一童子具彼轮王相
此乃无王分王无自子想
佛子亦如是虽有千俱胝
声闻众围绕无一菩萨相
善逝观彼人不为佛子想
佛告迦叶。譬如转轮圣王。所有皇后怀娠七夜必生童子。具轮王相。彼在胎藏迦罗罗大。未有根形。虽未成形而有天人发心爱重。非爱彼子勇猛大力。于意云何。重彼轮王王种不断。迦叶。亦复如是。初发心菩萨根虽未熟未免轮回。乐行佛法。彼过去佛见生其爱重。于彼正观八解脱阿罗汉。而不爱重。何以故。为彼初心菩萨佛种不断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皇后怀娠姙
七日未成形天人生爱护
非重勇猛力而重轮王种
菩萨亦如是初发菩提心
欲度轮回故过去诸如来
于彼而恭敬此人绍佛事
于诸声闻众正观八解者
不生于敬爱无彼成佛分
佛告迦叶。譬如假摩尼琉璃珠。聚如妙高山。不及一真摩尼琉璃宝。迦叶。如是假使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及一初发菩提心菩萨。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假琉璃及彼摩尼珠
积聚如须弥不及真摩尼
琉璃之一宝菩萨亦如是
假使于声闻及彼缘觉众
其数如微尘不及初发心
求彼菩提者菩萨之一人
佛告迦叶。譬如迦陵频伽鸟。住彼卵中之时。早能与彼一切飞禽而皆不同。迦叶于意云何。当发一切美妙音声故。迦叶。如是彼初发心菩萨虽住业烦恼无明藏中。早与一切声闻辟支佛而不可同。迦叶于意云何。彼有回向善根说法方便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频伽鸟住彼卵子中
虽未见身形而与诸禽异
当发美妙音令人常爱乐
佛子亦如是初发菩提心
未出烦恼藏一切辟支佛
及彼声闻众亦复不能比
回向大安乐方便利有情
无垢慈悲意能宣微妙音
佛告迦叶。譬如轮王皇后。所生王子具足轮王福相。一切国王及诸人民悉皆归伏。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天上人间一切有情悉皆归伏。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皇后所生子
虽为童子身具足王福相
国王及臣民一切皆归向
菩萨亦如是初发菩提心
佛子相具足一切诸世间
天人众生类清净心归向
佛告迦叶。譬如大雪山王出生上好药草。能治一切诸病。修合服食。无复心疑决定得差。迦叶。如是若彼菩萨所有智药能疗一切众生烦恼诸病。菩萨以平等心普施一切有情。服者无复疑惑病即除愈。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大雪山出生上妙药
疗治一切病若有服之者
获差勿复疑佛子亦如是
出生妙智药能疗一切人
烦恼生老病平等而赐之
所有服食者无疑决定差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归依初月。如是圆月而不归依。迦叶。如是我子有其信力。归命菩萨不归命如来。所以者何。为彼如来从菩萨生。若声闻辟支佛从如来生。非如菩萨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此有情归命于初月
如是圆满月而彼不归依
我子亦如是归依于菩萨
不归向世尊为具大智力
出生如来身非彼声闻类
智慧微劣故依彼如来生
佛告迦叶。譬如文字之母。具能包含一切义论等事。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具能绾摄一切诸佛。化行无上智因。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文字母人间与天上
义论及辩才皆因此建立
菩萨亦如是初发菩提心
具足佛地智及诸方便行
佛告迦叶。譬如世人未有舍离明月归命星像。迦叶。如是无有受我戒者。舍离菩萨归命声闻。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人于月而舍离
而欲归依星此事未曾有
如是我弟子其义亦复然
若受我戒者不归于菩萨
而欲向声闻其事甚希有
佛告迦叶。譬如假琉璃珠于彼天人世间终无利用。若真琉璃珠摩尼宝于其世间有大利用。迦叶如是。若彼声闻具足戒学。具一切头陀行三摩地门。终不能得坐菩提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假琉璃见彼体清净
于天人世间为事无利用
若彼真琉璃及彼摩尼宝
体性有其殊为事具大用
如是彼声闻虽具头陀行
持戒及多闻一切三摩地
不能降四魔而坐菩提座
得成于善逝非如菩萨故
佛告迦叶。譬如真琉璃摩尼宝作事用时价直百千迦哩沙波拏。迦叶。如是若彼菩萨所植众德。作事用时多彼声闻辟支佛百千迦哩沙波拏之数。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真琉璃及彼摩尼宝
作彼事用时价直百千数
迦哩沙波拏佛子亦如是
植众德本行事用利众生
多彼声闻人及彼辟支佛
迦哩沙波拏其数亦如是
尔时世尊。复次说言。尊者大迦叶。所有国土孛星现时头黑偃寐。令彼国土灾难竞起得于苦恼。迦叶。若彼国土如有菩萨。是诸灾难速得消除无复苦恼。是故迦叶。菩萨之行。广集一切善根。为利众生故。又彼菩萨。所有智药流通四方。医彼一切众生烦恼等病。真实不虚。迦叶白言。以何等药医何等病。迦叶。众生所有贪嗔痴病皆自缘生。以无缘慈观彼一切惑业相。有理无本自无生今亦无相。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寂灭亦然。又灭一切颠倒。何等颠倒。即四颠倒。一者为彼有情于彼无常而计常故。令想一切皆是无常。二者于其苦处而计为乐。令想一切皆是其苦。三者无我计我。令想一切法皆无我故。四者不净计净。令想一切皆非净故。唯此涅槃具彼四德。又复施设四念处。令彼有情观身无其所有。能破我见。观受无受所得。破彼我见。观心无心可得。亦除我见执故。观法无法可得。破彼法我执故。以四正断于修断事。修善勤修。断恶勤断以四神足成就通力。以五根五力。治彼不信懈怠失念散乱痴等。以七觉支治一切愚痴。以八圣道。治彼一切无知八邪等过。迦叶。此说名为真实医法。迦叶观此菩萨。于阎浮提内。医病人中最为第一。迦叶。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为护自命。见彼菩萨如见医王。迦叶白言。如是住邪见者以何药疗。唯愿解说令彼了知。迦叶。彼菩萨救疗众生。非用世间之药。以出世间一切善根无漏智药传流四方。医彼一切众生妄想之病。真实不虚。迦叶白言。云何名为出世间智。迦叶。彼智从因缘种生离诸分别。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如是智法于空无著。迦叶。汝等正求心莫惊怖发精进心。彼如是求如是住心。云何住心。云何不住心。有过去未来现在于何而住。迦叶。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无住。迦叶。又此心法非在内。非在外。亦非中间。迦叶又此心法离众色相。无住无著而不可见。迦叶。过去一切佛不见。未来一切佛不见。现在一切佛不见。迦叶白言。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不见者。云何彼心有种种行相。迦叶。彼心无实从妄想生。譬如幻化。种种得生为虚妄见。迦叶白言。虚妄不实。其喻云何。佛言迦叶。心如浮泡生灭不住。心如风行而不可收。心如灯光因缘和合。心如虚空得虚妄烦恼。心如掣电刹那不住。心如猿猴攀缘境界。心如画师作种种像。心念念不住生一切烦恼。心行体一。无二心用故。心如其王。自在缘一切法故。心如恶友。发生一切苦故。心如大海。漂溺一切善根故。心如钓鱼之人。于苦生乐想故。心如梦幻。妄计我故。心如青蝇。于其不净生净想故。心如鬼魅。作种种不善事故。心如药叉。贪着境界饮人精气故。心如冤家。恒求过失故。心不静住。或高或下进退不定故。心如狂贼。坏一切功德善财故。心如蛾眼。恒贪灯焰色故。心着于声。如贪战鼓声故。心如猪犬。于其不净贪香美故。心如贱婢。贪食残味故。心能贪触。如蝇着膻器故。迦叶。心不可求求不能得。过去非有。未来亦无。现在不得。若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得者。三世断故。若三世断故彼即无有。若彼无有彼即不生。若彼不生是即无性。若彼无性无生无灭。若无生灭亦无往来。若无往来而无主宰。若无主宰无假无实。是即圣性。迦叶。若彼圣性。无得戒非无戒。无净行无秽行。无因行无果行。亦无心意之法。若无心意之法彼无业亦无业报。若无业报亦无苦乐。若无苦乐彼圣者性。若彼圣性无其上下中间。身口意等不可住着。何以故。性遍虚空。平等无分别故无分别故下此处元少一叶梵文。
 
End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二卷发大誓愿第六【之五】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二卷发大誓愿第六【之二】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右第九「他心通愿」。他心通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光明遍照第十二)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光明遍照第十二前《国界严净品》显依报庄严。今第十二,与十三两品,显正报庄严。光明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泉池功德第十七)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泉池功德第十七本品明极乐泉池不可思议功德。(一)首明池德之总相,并列标池量、水德
 
第三卷寿众无量第十三本品显三无量:一、佛寿无量。二、会众无量。三、会众寿命亦复无量。一者法身德也。二者大愿普也。三者主伴如如,真实不可思议也。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菩提道场第十五)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菩提道场第十五此品中之菩提树,即第四十一愿中之道场树。品中先显树之广大庄严。次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堂舍楼观第十六)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堂舍楼观第十六本品有二:一者,佛及诸菩萨居处。二、菩萨随意修习,从因得果,自由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决证极果第二十二)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决证极果第二十二本品总结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境智冥合。因果如如。诸往生者,内无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往生正因第二十五)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前品三辈往生,主要显往生后之位次,而未广论往生之因行。故于本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十方佛赞第二十三)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十方佛赞第二十三本品(一)初明十方佛赞。(二)次明佛赞深意。(三)末明一念净信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受用具足第十九)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受用具足第十九本品名‘受用具足\’。故所有国人皆‘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德风华雨第二十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德风华雨第二十圆明具德之风,故曰德风。妙华飘聚如雨,故曰华雨。彼佛国土风花、香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礼供听法第二十六本品名礼供听法\。礼供\者,十方世界诸大菩萨,咸至极乐世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歌叹佛德第二十七)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歌叹佛德第二十七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大士神光第二十八)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大士神光第二十八本品显极乐大士神通光明。于圣众中,特显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最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愿力宏深第二十九)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三卷愿力宏深第二十九本品显彼土所有菩萨均愿力宏深,决定一生补佛。若有本愿为众生故,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真实功德第三十一本品续前,同明极乐菩萨自利利他之妙德,一、先以喻明,二、明真实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劝谕策进第三十三)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劝谕策进第三十三上品显极乐殊胜超绝,净定安乐,令众欣慕,发愿求生。本品则说娑婆秽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心得开明第三十四)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心得开明第三十四本品弥勒领旨,心得开明。佛复垂训:一者当断惑念佛,知苦修善。二者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礼佛现光第三十八)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礼佛现光第三十八本品弥显两土导师,慈恩无极,加被一切会众,普令亲见极乐依正庄严。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如贫得宝第三十七前品佛说恶苦,折伏众生,诫令舍恶。本品说善因果,摄受众生,劝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重重诲勉第三十六)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重重诲勉第三十六本品为折伏众生恶业,而示诲勉。首显恶因恶果,令知畏惧。末劝端正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惑尽见佛第四十一)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惑尽见佛第四十一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边地疑城第四十)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边地疑城第四十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慈氏述见第三十九)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慈氏述见第三十九本品宗旨,仍是证信除疑。慈氏述见,弥证佛言真实。盖此前极乐依正庄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菩萨往生第四十二)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菩萨往生第四十二前之三辈与边地疑城,皆论凡夫往生。今品广明十方菩萨往生之数无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非是小乘第四十三)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叁、流通分(第四十三至第四十八品)全经三分,初为序,中为正宗,末为流通。灵峰大师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受菩提记第四十四)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受菩提记第四十四北京净莲寺长老慈舟老法师《无量寿经科判》,谓本品内容为法师不退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勤修坚持第四十六)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勤修坚持第四十六本品首为世尊咐嘱大众守护本经;次谕救护众生;三谕行解相资,求生净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独留此经第四十五)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独留此经第四十五本品表当来经灭,佛以慈悲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序分中《大教缘起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福慧始闻第四十七世尊于说长行后,复以偈颂,重申前意。于中复标明是非,拣非显是。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第四卷闻经获益第四十八本品名闻经获益。广显闻者,获益难思。《无量寿起信论》云:闻经之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附录一、本经原序初印原序(黄超子居士)无量寿经,为净土群经纲要,东来最早,译本最多。自汉迄宋,凡十二译。宋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附录二、本经原跋敬跋重印大经合集本后萧方骏丙戌十月十九日,为北平广播电台台长黄念祖君之 慈母梅太夫人六十正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壹、前言夫净土法门者,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而其中之《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广行法师《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永恒的安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