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2025-02-24 09:27

“佛”是梵语,全称为“佛陀耶”,中国人简称为“佛”,翻译为“觉者”。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佛”字,大家可能最清楚不过了,比较清楚,但真正清楚含义者寥寥无几。谁能说我知道什么是佛?

自觉。我们凡夫是不觉,愚痴颠倒,执妄为真,流转于生死。佛已经自觉,彻底了断生死。这和凡夫不同。自觉而不能觉他,属于小乘。什么叫小乘呢?就像一个车,它只能载着自己或少数人走,更多的人它载不动,这为小乘。

有的人说我学大乘——对这个大乘和小乘的意义,我的理解不同。小乘就是大乘的基础。实际上佛法应不应该分大乘和小乘?是不应该分的。它本来就是一乘,或是说一乘也没乘,是无上乘。但为什么又分成小乘和大乘呢?主要是方便说。就是说你没有小乘哪儿来的大乘,是不是?有了小乘才彰显了大乘。

所以说小乘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基础,千万不能忽视。甚至有的去诽谤,说:你修小乘法,这都是不正确的。南传也有菩萨道,南传一些戒法,一看人家里面讲的全是大乘的意思,一点不次于我们。我们有时候说自己是大乘,人家是小乘,这个说法不正确。

佛法即是一个,它不是两个。就像一个苹果,既然是苹果,就有红的一面和绿的一面,这才成为一个主体。它不可能光有红的,没有绿的,光有外皮,没有内瓤,它都得圆满。只不过说法不同,在这一面说是红的,在那一面说是绿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觉他。自觉而不能觉他属于小乘。觉他属于菩萨,不但自己觉悟,还能发心利益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也能觉而不迷,修六度万行,这是行菩萨道。

觉行圆满。佛自觉圆满,觉他圆满,所以叫觉行圆满。这不同于菩萨,菩萨是觉行还没有圆满。

简略说,“自觉”就是自己已经觉悟。“觉他”,能够让他人觉悟。“觉行圆满”,就是所证的果位,所明的道理已经究竟圆满。而阿罗汉具自觉之一,菩萨具自觉、觉他两种,只有佛具有三觉。

佛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福慧圆满具足。三觉圆,万德具,方名为佛。佛修多长时间?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最后福慧才具足圆满,得这么长时间。

End

如何获得庄严圆满的相貌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

黄念祖:圆满成就 第九卷

圆满成就 第九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本品以前是法藏大士多劫所修的因。从本品起是大士无量胜因所感的圣果。一切誓愿都

自觉

自 觉◎ 白居易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形骸回损耗,心事同萧索。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始知年与貌,盛衰随忧乐。畏老老转逼,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自觉”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自觉◎ 梁漱溟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自觉真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

厌倦轮回 圆满三慧

厌倦轮回 圆满三慧◎ 荣博堪布 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正是修行的次第。第一步,要生起出离心,即厌倦轮回、希求解脱之心。许多人会想,这不是消极避世吗?其实,怎样是消极,如何是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济群法师完美人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完美的人生,只有佛菩萨方能圆满。通常所说的完美,是具足有利于修行的身份,可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那么,这一身份具有哪些特点?可归纳为八点。以下具体说明这八种圆满。第一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广钦老和尚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

大圆满的见和修

◎ 敦珠法王一、大圆满之见(一) 阿字在文殊师利菩萨灌顶时,所用之镜子,代表智慧。而其上有一阿字,此阿字代表着不生不灭。此意义甚为重要,诸佛皆由此阿字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诸佛是不生不灭的。不可执着诸佛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要的是内心自然生法喜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要的是内心自然生法喜广钦老和尚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明海法师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让我们遭受不愉快、不欢喜,甚至痛苦的经验。每当回忆起这些不开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经常会羡慕别人,认

一日禅 | 当下知足,人生才圆满

杨绛在100岁后,曾写过一段话: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

陈兵:大圆满心性光明论

大圆满,一译大圆胜慧,梵语摩诃删底(mahasanti),藏译竹箐(rdzogschen),为宁玛派特有的密法,在该派九乘判教中为内密三乘中最高的阿底(无上、极)瑜伽,高踞全体佛法、所有密法的顶尖。该

一日禅:圆满自己 觉悟生命

找到自己,能寻回生命的本质;扩大自己,能延长生命的价值;升华自己,能体会生命的自在;圆满自己,能觉悟生命的真谛。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郭耀华: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

郭耀华: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第一节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除了第一章第七节的描述之外,这里笔者再对大圆满法的修行成果作介绍。一、四种道力大圆满法不立一切果,不求证果而果自证。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

郭耀华: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这里笔者举三例虹光化身者,当作大圆满法成就者研究,考察修行细节,如何成就。一、虹光化身索南南杰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之书》第十章心要

愿你人间走一遭,圆满了三界六道,看透了是非善恶。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无论多么犀利深刻的话,都不会让你立刻清醒,只有你自己亲身走一遭,刻骨铭心地经历一次,才会在某个瞬间顿悟。有人在奔跑,有人在睡觉,

认识生命实相 走向生命的大自在大圆满

实相讲的是事物本源、宇宙本源,本源是一个,万事万物都是从一而来,我们把这个就叫作一实相。一实相是非空非有、或是亦空亦有,非有非空,也就是说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灵性的,或者说他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吴立民: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

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吴立民佛法圆满具足,法尔如是。如如真如,真如如如,故二学园宗旨为圆融不诤。圆融者,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世出世法也。不诤者,不诤于世说、不诤于它教,不诤于异学也。

觉行圆满什么意思

佛、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属小乘,但来求独善其身。‘觉他’是菩萨,有慈悲心,自动教化众生,为不请之友。‘觉行圆满’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源三种烦恼,一为

自觉觉他 觉行圆满

佛陀在祇园精舍说法,吸引许多人前来听法,有人讨论著:「佛陀所说的法,大家都能欢喜信受;不知佛陀与众生结了何等因缘,怎能有此威力调伏众生心? 」阿难尊者代为请示佛陀,佛陀即为大众述说本生因缘。过去无量劫

怎样才能达到【佛】一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界?

【佛】者,觉也,觉悟包含三个次第,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次第一定不能搞错。这在之前文章已经说过了,没看过的可以点击链接查看。【真正看懂这个【佛】字,修行方向才不会发生根本错误】那么怎样才能达到【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觉行是什么?

把见思尘沙无明百断尽即圆满成佛。‘觉行圆满’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烦恼,一为见思烦恼,自觉者见思烦恼断了。度觉他者能兼断尘沙,自行化他。把见思尘沙无明断尽即圆满成

修行的最终意义——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觉行圆满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可解释为:如实知见一切百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度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修行的

觉行圆满 让众生觉醒

其实佛家与老子,很多理念也都是相通的,佛家讲“觉行圆满”也就是让众生觉醒、觉悟,“众人皆醉我独醒”也就是得道之人已悟通大自然生死因果循环的道理。道法自然里的“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并

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佛”是梵语,全称为“佛陀耶”,中国人简称为“佛”,翻译为“觉者”。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佛”字,大家可能最清楚不过了,比较清楚,但真正清楚含义者寥寥无几。谁能说我知道什么是佛?自觉。

佛说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如果你有一念弘扬《楞严经》,在末法时期,让未学佛的人知道,你所有的业障随着你的一念弘扬楞严而消除,你所经过的地狱都变成安乐国,十方如来的功德福德全给予你。学佛要会找窍门!看经典你要看哪个“值钱”啊!所

如何理解觉者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可解释为: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觉行圆满

大圆满法包括哪些?

黄念祖答:L老居士略谈大圆满法L翁老学长道鉴。大示及法照同时寄达,欢喜无似。既闻道场开光,复瞻宝像庄严。莲师法幢,蔚然建立,此实为大事因缘。学长偕伉俪与令媛令坦赞助之功,不可思议。为众生贺,为莲舍贺

大圆满法的三种传承方式是什么

第一、如来密意传。如来密意传是佛与佛之间,在这里指法身普贤王如来和报身金刚萨垛佛之间的传讲方法。我们的第一代传承上师普贤王如来是本初佛,他只有觉,从未迷过,所以叫本初佛。大圆满法主要是普贤王如来的法

大圆满法怎么修

大圆满法是佛门中的教法,在佛门中是非常重要的,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智慧,我们要坚持不断的去修行的,只有这样我们能够获得成功。那师兄你知道大圆满法怎么修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达真堪布答:“我这样的根基,

大圆满法介绍

大圆满法门来自法身佛普贤王如来,由佛界传入人间,是听闻得解脱的顿悟法门,是密乘宁玛派(红教)的最高即身成佛法门。大圆满并不认为佛高众生低,「佛」和「众生」的不同处只在于「觉」和「迷」。行者其实离佛境

大圆满法的实修窍诀

索达吉堪布教言虽然在无上大圆满中讲:“将烦恼转为道用,烦恼的本性即是菩提,一切都是清净等性。”但作为凡夫的我们,只能在心里发愿能尽快得到将烦恼转为道用、证得等性的境界,而在行为上,仍然要从显宗的因位

大圆满法殊胜功德

大圆满法是宁玛派乃至整个西藏密宗最殊胜方便的成佛之道,历代通过修炼大圆满法而成就光明虹身的高僧不在少数,其他教派也有很多修习大圆溆而获得成就的。因此大圆满法向来为各宗派的高僧大德所珍视,他们不但自己

如何修持大圆满法?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千万不

大圆满法与汉传佛教区别

佛门中是有很多智慧的,我们要坚持不断的去修行,深入进去我们才能领悟含义,提升自己的智力。那师兄你知道大圆满法吗,你知道大圆满法与汉传佛教区别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区别:大圆满法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修大圆满法

达真堪布:“我这样的根基,修密法、修大圆满来法行不行啊?”这个看你自己。你既然已经遇到了,而且对密法、对大圆满法生起信心了,你就是大根基者自。你就有这么好的缘分,你就有这么大的福报。“我是上等根基者

怎样成为大圆满法的法器

大圆满法--立断法、顿超法多殊胜啊!但是,因为我们的相续根本没有成为大圆满法的法器,所以容纳不了。什么叫法器?每一个正行的修法都有前提条件,只有这些前提的条件都具备了,你才能得到这些法的成就,才能成

不空成就佛、多宝佛,诸行圆满,成就度化众生

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佛又称不空成就佛。代表一切成就。他乃金刚界五佛之一。居北方胜业淨土,转嫉妒烦恼,淨行蕴,成所作智。在成身会中,不空成就如来身呈金色,左手结拳印,安置膝上,右手舒覆五指当胸,跏坐莲华。

达真堪布:如何要持戒波罗蜜圆满

不恼害众生是持戒,这若是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达到圆满,那肯定是要把这些鱼、龟、牛、羊等可怜的受苦众生都迁移到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在世上再也没有一个受害者,再也没有一个受难者,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谁也做不

陈燕珠:佛法要义 究竟圆满的佛陀三德

佛法要义究竟圆满的佛陀三德人性中,也含摄一分佛性,将这分佛性扩充净化,即能与佛同等。佛教是宗教,但不只是信仰,更要学习,所以信佛也称学佛、向佛学习。佛所教的,我们所要学的,最主要的是戒学、定学、慧学三

达真堪布上师:如何圆满布施波罗蜜

成佛的时候,布施波罗蜜已经是圆满了的。要圆满布施波罗蜜,不是在外境上修,而是修这颗心。若是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要达到圆满,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财布施就要遣除三界一切众生的贫困,那么往昔的诸佛,包括我们

佛理禅机:思维当与佛法相应具自觉利他性

对于是非舆论当具正见,思维当与佛法相应具自觉利他性。不要以先知的好心去盲目的传播,心当安于无所住行自然顺于利他。不取道德去凌驾于任何之上,也不拿道德去绑架他人。不彰显个人主义下的道德是非认定去舆论宣扬

净土圣贤录:唐自觉《净土圣贤录》

自觉,博陵望都人。少出家开元寺。至德二年,往灵寿县禅法寺,习律经论,勤瘁九年,皆造精微。大历元年,往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居焉。拾果采蔬,日唯一食。岁大旱,恒阳节度使张公,闻其精苦,躬入山,请其祈雨。觉